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单元检测题(五)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B . 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C . 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在逐渐减小D . 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2.如图所示,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1)小孔照相机所成的像;(2)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3)平静的湖面上群山的倒影;(4)手影;(5)人照镜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4)为实像B . (2)(3)(4)为虚像C . 只有(1)为实像D . 只有(5)为虚像3.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 . 凸透镜前任意位置B . 凸透镜的焦点上C . 凹透镜前任意位置D . 凹透镜的焦点上4.物体AB 通过凸透镜成像如下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A . 照相机B . 放大镜C . 幻灯机D . 潜望镜5.关于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B . 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C . 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D . 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6.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湖面的倒影B.用放大镜看数字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7.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8.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9.关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得所有经过凹透镜的光都不能会聚在一点上B.凹透镜是对平行主光轴的光起发散作用C.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都会比原来更发散一些D.原来会聚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一定不能会聚了10.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B.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C.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D.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11.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A . 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 . 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 . 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D . 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1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一定是平行光束B . 一定是会聚光束C . 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 . 一定是发散光束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______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 ,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______ cm .14.“老花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应为 ______ 透镜.(选填“凸”或“凹”)15.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______ 的实像,落在目镜 ______ (选填“焦距内”或“焦距外”)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三、实验题(共3小题)16.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______ 的成像特点.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 ______ 的像.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17.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____;(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1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______ 调节凸透镜.(2)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移动蜡烛以后,需要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写出一个原理相同的应用 ______ .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______ 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像时, 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四、计算题(共1小题)19.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五、作图题(共3小题)20.如图所示,蜡烛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画出入射光线ab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透镜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过程).21.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22.(1)请画出下图两条光线经过透镜的光路图;(2)如下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这是(填光学仪器)的原理图.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观察天体物理方面,一般采用反射式望远镜,采用凹面镜做物镜.故A错误.B、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故B正确.C、因为距离物体越近,视角越大,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所以汽车远去,看起来变小.故C正确.D、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故D正确.2.【答案】C【解析】(1)小孔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透过玻璃砖看钢笔,看到的是钢笔的虚像;(3)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面上群山的倒影,是山正立等大的虚像;(4)手影是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物体阻碍达不到的区域,不是像;(5)人照镜子,看到自己正立、等大的虚像.3.【答案】B【解析】小灯泡发出的光是发散光,要经过透镜变为平行光,这个透镜对光线起到了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会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出,所以可以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4.【答案】B【解析】照相机的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由图可知,此题中的成像情况符合放大镜的成像.ACD不符合要求,故选B.5.【答案】A【解析】A、老年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故A 正确;B、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故B错误;C、远视眼需要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故D错误.6.【答案】C【解析】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A、使用显微镜时,用右眼还是用左眼都可以,故A错误;B、低倍镜放大倍数小,找到物像后,移动需要更清楚观察部分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这样主要是为了观察方便,即找到需要观察的部位,并移动到视野中央,如果在低倍镜下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也就没有必要换高倍镜了,故B错误;C、口腔上皮细胞颜色很浅,视野太亮容易看不清,故C正确;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D错误.8.【答案】D【解析】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9.【答案】C【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被发散”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入射光线而言的,经过凹透镜的任何折射光线都要比原来的入射光线发散一些.会出现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会聚,折射后还是会聚光束,能相交一点,但是会聚程度明显减弱,会聚点后移;②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变成平行光线;③入射光线发散折射后仍然是发散光束,但折射后的光线的张角增大,较原入射光线更加发散.10.【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知,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经透镜的作用后光线会聚,由此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因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焦点,而a光线如果不发生折射,他将射向OP的外侧,又因为a不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所以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一定在焦点的左侧,所以此时OP小于焦距.用排除法可知,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11.【答案】D【解析】由图可见,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答案】C【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无论入射光线的角度如何,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近,与原入射光线作比较要会聚一些,因此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一些.13.【答案】凸;会聚;20【解析】摄像机的镜头捕捉到的是人的缩小的像,镜头应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4.【答案】凸【解析】老花眼”即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成在视网膜上.15.【答案】倒立、缩小;焦距内;虚;远视.【解析】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虚像,因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所以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镜片来代替.16.【答案】(1)A;(2)D;(3)B.【解析】(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符合题意;(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物距缩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符合题意;(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则此时物距大于2f,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17.【答案】AC;小;材料【解析】(1)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A和C,且它们的厚度不同,便于实验的探究;(2)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且凸面比较凸;(3)A、B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可以通过此作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18.【答案】(1)下;(2)左;照相机;右;(3)光屏;有.【解析】(1)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如图,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2)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必须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同时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此时使得光线发散,所以会推迟成像,故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此时光屏上没有像,但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能看到蜡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当观察像时肯定有光进入人眼;19.【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20.【答案】【解析】由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像点,同时其折射光线还要经过凸透镜的焦点,由此可以确定其焦点位置.作图过程:连接折射点和像点即为折射光线;过a点画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然后连接折射点和像点,交主光轴于F点,则点F 就是凸透镜的焦点.21.【答案】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确定焦点位置;②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位置.图所示:【解析】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解答即可.22.【答案】(1)(2);放大镜【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连接A'A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A'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放大镜是利用这个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3.对这五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有关它们成像的性质或成像的原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①③⑤B.可成正立缩小虚像的是①②④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4.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5.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南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6.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F点为一倍焦距处,H点为二倍焦距处。
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测试含答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全章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1.82 m ,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dmB .cmC .mmD .μm2.如图所示的是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3.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 mm 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 cm 、13.44 cm 、13.44 cm ,则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13.447 cmB .13.45 cmC .13.46 cmD .1344 cm4.如图所示,某校九年级同学止在进行升旗仪式,该校旗杆的高度约为 ( )A .4 mB .7 mC .10 mD .12 m5.下列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直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的密绕在一支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 和数出圈数n ,则直径L D n= 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 ,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 .只用一把刻度尺就可以测出乒乓球的直径6.小明测得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动小车的行驶速度为5 m /s ,则它在某2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 )A .20 mB .10 mC .5 mD .无法确定7.华蓥火车站并排停靠着甲、乙两列客车,突然,甲车上的小丽发现乙车好像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B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C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前进8.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1 B.1:12 C.3:4 D.4:310.某人骑自行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顺风行驶,当时风速是3米/秒,那么,骑车人感到( ) A.风从背后吹来B.风从前面吹来C.风从侧面吹来D.没有风11.在以速度为20m/s向东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西行驶;在以速度为30 m /s向西行驶的丙车上的乘客看来,乙车向东行驶,则乙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况不可能的是( ) A.以小于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B.以小于30 m/s的速度向西行驶C.以大于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D.静止不动12.一个跳伞运动员从直升机上跳下后,看到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 ) A.上升B.下降C.静止D.无法确定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 s内通过了12.5 m的路程,这个物体在前2 s内的运动速度一定为( ) A.0.4 m/s B.40 m/s C.2.5 m/s D.5 m/s 14.小明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则他该天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5.图中小明手指某处宽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16.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尺测同一木板长度,甲的读数为_______cm,乙的读数为________cm.17.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5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mm.18.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__.19.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20.如图所示:(a)、(b)两图表示某校八年级学生游戏“谁在动”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同学小玉先用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和_______同学做了机械运动.21.小强站在马路边上拍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__运动的,卡车向________运动;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向________运动.(选填“左”或“右”)2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__(匀速直线/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cm.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三、实验题(12分)23.在比例尺为1:50 000 000的图上,京广铁路线如图5.10所示,请你测出北京至广州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写出:(1)所需的实验器材.(2)测量方法.(3)铁路长度的计算式及结果.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500 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100 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5.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 min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2)若他遵守交通规则,看到标志牌就按规定的速度匀速行驶,那么,这辆汽车到达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B 4.B 5.D 6.B 7.D 8.D 9.A 10.B 11.C 12.D 13.C 14.A二、填空题15.2.00 16.2.7;2.71 17.5.00;1.4318.5.6:5:0.6 19.静止;运动;长途汽车或小车20.1:321.右;右;左22.变速直线;12.00;0.15三、实验题23.(1)细线、刻度尺(2)让细线端点放在地图上的北京站,并让细线与京广线重合,记下广州站在细线上的位置,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细线端点到这个位置的距离为a cm.(3)铁路长度的计算公式s=50 000 000 acm=500 akm(其他方法只要正确即可)四、计算题24.(1)4 000 m (2)10 m/s25.(1)16 km (2)0.4 h。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5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5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关于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景,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的转化相同B. 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C. 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 烧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2.天气现象中存在许多物态变化过程.“露”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升华3.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A. 熔化放热B. 凝固放热C. 熔化吸热D. 凝固吸热4.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A. 春天湖面上的冰解冻B. 冬天的早晨,在枯树枝上常有霜C. 江河,湖面上常见大雾D. 夏天的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5.如图所示的各种常见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冰雪消融B. 草上有露水C. 大雾弥漫D. 霜打枝头6.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A. 液化B. 沸腾C. 凝固D. 蒸发7.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A. aB. bC. cD. d8.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冰箱中取出的冰棍结上“白霜”C. 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D. 冰天雪地里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9.某同学对下列四个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是35~42℃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C. 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为1000W10.下列现象属于放热的是()A. 汽化和凝华B. 液化和熔化C. 凝固和液化D. 熔化和升华1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12.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3.家庭用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A. 0℃~100℃B. 35℃~42℃C. ﹣10℃~100℃D. ﹣30℃~50℃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液化石油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B.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C. 液体在任何的温度下都会蒸发和沸腾D.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液化现象16.冬天,挂在室外墙壁上的空调外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它的散热片上会覆盖一层“白霜”.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形式是()A. 汽化B. 熔化C. 升华D. 凝华17.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18.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发现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亮起来,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 只有液化B. 只有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液化,后汽化二、填空题(共12题;共44分)19.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沸腾是一种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第五章卷(2)一、选择题1.(2014•雅安)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12 :应用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明确近视镜是凹透镜,然后在明确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即可确定放上凹透镜后像的位置的变化,然后调整光屏的移动方向.【解答】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凹透镜后,蜡烛在凸透镜后面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像再成在光屏上,所以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选:B.【点评】要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首先要明确放上的镜片对光线有何作用.2.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13 :实验题;4B :图析法;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解答】解: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放大镜的制作原理.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特别要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3.(2012•武威)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4.(2015•滨湖区校级模拟)小丽用照相机对某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甲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则()A.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增大像距B.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C.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减小像距D.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增大像距【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需要此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一些,同时镜头要往后缩,即减小像距,所以选项A、C、D 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5.(2016•江都区二模)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AG:实像与虚像的区别;AA:漫反射;AP:光的色散;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12 :应用题;4B :图析法.【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通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6.(2013•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7.(2013•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考点】B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1)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2)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3)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解答】解: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2014•大连)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选B.【点评】能扎实的掌握好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2014•娄底)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2)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10.(2009•天津)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解答】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矫正方法.二、填空题11.(2016•无锡一模)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2)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故答案为:会聚;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类型的判断以及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中档题.12.(2015•宿迁)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像距大于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分析像距的变化.【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近视眼镜”,则由于对光线的发散,像将远离凸透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故答案为:投影仪;右.【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还涉及到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考查得很广,但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做出合理的推理,应该比较容易.13.(2017•临洮县校级模拟)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专题】14 :作图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4.(2012•平原县二模)如图是一兴趣小组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焦点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右(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倒立(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可以从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利用光路可逆来考虑解决.(2)原来的成为平行光时灯泡与镜头的距离(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物距(AB 与DF间的距离)要大于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套筒的移动方向.(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即焦点.因此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要使灯丝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就要把小灯泡的灯丝置于该凸透镜的焦点处.(2)当作为手电筒使用时,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幻灯片AB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原来灯泡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才等于一倍焦距,因此要增大AB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向右移动套筒.(3)幻灯机成像原理是:当2f>u>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焦点;右;倒立.【点评】在此题中,做灯泡时确定的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焦距),而现在AB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套筒移动方向的关键.15.(2015•泰宁县模拟)小刘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的眼睛患有近视,应佩戴凹(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正常眼睛看远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薄,减弱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厚,增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不能变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过强.(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减弱光线的会聚能力.【解答】解:如图,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不能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让光线发散一些,使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近;凹.【点评】掌握正常眼睛看远处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薄情况,近视眼和远视眼和正常眼睛进行比较,便于理解.16.(2016•扬州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若将此透镜取下观察邮票,此时邮票距凸透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若想观察到的邮票的像稍微大一点,则透镜应该离邮票稍微远一点.(选填“近”或“远”)【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解答】解: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成像为缩小实像,物距需大于二倍焦距;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这个像;用凸透镜观察邮票,是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成像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要使虚像变大,应增大物距,透镜应远离邮票.故答案为:大于两倍焦距;能;小于一倍焦距;远.【点评】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实验题17.(2015秋•抚州校级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远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11 :计算题;13 :实验题;19 :探究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呈接到像,透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3)根据=+即求出像距,然后根据透镜的位置确定光屏位置【解答】解:(1)由图可知:U>2f,2f>V>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减小,像距则变大,屏上的像会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又将像距变小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这只眼镜是凸透镜;则小刚戴的是远视眼镜.(3)由图可知:u=50cm﹣35cm=15cm,f=10cm,根据=+得:v===30cm,则光屏位置在50cm+30cm=80cm.故答案为:(1)缩小;(2)远视;(3)80.【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要理解成像的原理,知道=+.18.(2016•潮南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1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5.0cm.(2)如2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么?答: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如3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能(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计算出焦距的大小;(2)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3)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实像是光线的真实会聚,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到;(4)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进行判断.【解答】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f=35cm﹣20cm=15.0cm.(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u=20cm﹣10cm=10cm<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30cm﹣10cm=20cm,这时,2f>u>f,成倒立放大实像,当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体的实像;(4)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cm,此时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像距减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故答案为:(1)15.0;(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大;能;(4)左.【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会根据图示找出焦距、物距,再利用相关规律确定像的特点即可.19.(2006•三明)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 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AC(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E、F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小;(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16 :压轴题.【分析】要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必须使用相同材质的透镜才可实验准确.焦距的大小与凸透镜的凸面程度有关.。
2020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五章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1.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km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m2. 历史上把图中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 2.5 kmB. 2.5 mC. 2.5 dmD. 2.5 cm3.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 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 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 新华大街D. 天上飞过的小鸟4. 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由表可知()A.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B.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m/sC. 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D. 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5. 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 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6. 短跑运动员6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 汽车、羚羊、运动员B. 羚羊、汽车、运动员C. 运动员、汽车、羚羊D. 运动员、羚羊、汽车7. 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 3 min.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 200 mB. 400 mC. 2 000 mD. 10 000 m8. 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A. 150 m/sB. 15 m/sC. 1.5 m/sD. 0.15 m/s9.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 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 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 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10.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 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 cm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 cm/s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1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A. 所用时间为2.4 hB. 所用时间为2.6 hC. 平均速度为48 km/hD. 平均速度为50 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2. 如图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________ cm,分度值是________ mm.13. 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图甲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图乙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14. 2015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进行了第二次长途测试. 之前的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 km/h,合________ m/s;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________的.15. 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_.(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16. 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 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________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里程/km北京南—06:43 —济南西08:37 08:41 406曲阜东09:13 09:15 535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7. 情景:放学后,小明骑自行车回家. 小明发现,在下坡时,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似乎也越来越快.问题:从斜面上自由滑下时,物体的速度怎样变化?猜想:从斜面上自由滑下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器材:小车、长木板、木块、卷尺、秒表.实验:①用木块和长木板组成斜面,如图所示,用卷尺量出斜面的长s1.②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记下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③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点处,记下小车从斜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实验数据:路程/m 运动时间/s 运动速度/(m·s-1)全程s1=0.6 t1=0.5 v1=上半程s2=0.3 t2=0.3 v2=下半程s3=s1-s2=0.3 t3=t1-t2=0.2 v3=(1)将表中空格填写完整.(2)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8. 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液体:自来水液柱长度:30 cm气泡长度:4.1 mm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θ角为0°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像.(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__(填“大”或“小”);在θ角为________°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19. 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卡车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四、计算题(20题6分,21、22题各8分,共22分)20. 一列200 m长的轻轨列车,以15 m/s的速度通过2.8 km的立交桥,则列车从上桥至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21. 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22. 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建设完成,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________(填“高”或“低”).(2)目前宁波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 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少小时?(3)1号线全线建成后,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千米/时?答案一、1. C 点拨: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m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 69 dm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 6 m.2. D3. A 点拨: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高楼和自行车有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向西运动.4. A 点拨: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汽车的实际速度,而不是平均速度,且单位为km/h.5. D 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若有,则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没有,则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汽车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时,司机相对于汽车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桥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A 错误;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由南向北发生了位置变化,汽车是运动的,故B 错误;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汽车向北运动,即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 错误;以司机为参照物时,路灯和司机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路灯是运动的,故D 正确.6. C 点拨:运动员的速度v 1=s 1t 1=50 m 6 s ≈8. 3 m/s ,汽车的速度v 2=54 km/h =543.6 m/s =15 m/s.7. C 点拨:车的速度约45 km/h =12. 5 m/s ,则路程s =vt =12. 5 m/s×3×60 s =2 250 m.8. C 点拨:0. 3 s 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 cm ,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s t =0.45 m 0.3 s =1. 5 m/s.9. D 点拨:0~t 1这段时间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t 1~t 2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不变,即汽车保持静止状态;t 2~t 3这段时间内,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从图像上可以看出,0~t 1比t 2~t 3运动的路程短,运动的速度大,故D 正确.10. B 点拨:s AB =80. 0 cm -40. 0 cm =40. 0 cm ;s AC =80. 0 cm ,v AC =s AC t AC=80.0 cm 2.5 s =32. 0 cm/s ;在测量小车到达B 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所用的时间偏大,距离不变,根据公式v=st可知,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BC段的距离不变,但通过BC段的时间将变大,平均速度将变小.11. C点拨:汽车行驶120 km所用的时间是t=s前半v前半+s后半v后半=12×120 km60 km/h+12×120 km40 km/h=2. 5 h.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st=120 km2.5 h=48 km/h.二、12. 1. 75;1点拨:木块的长度为1. 7 cm+0. 5 mm(估计值)=1. 75 cm.13. 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14. 25;运动15. (1)秒表(2)慢;正点拨:(1)实验中,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因而除了刻度尺外,还需要秒表. (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的,则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16. 129;214点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535 km-406km=129 km;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运行时间为09:13-06:43=150 min=2. 5h;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535 km2.5 h=214 km/h.三、17. (1)1. 2;1;1. 5(2)物体从斜面上自由下滑,速度越来越快18. 解:(1)1. 2(2)如图所示. (3)大;小;45点拨:(1)v=st=30 cm25 s=1. 2 cm/s. (3)根据图像解答.19. (1)匀速直线(2)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3)(5+0. 5t)m/s(4)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点拨:(1)由表格可知,卡车的速度在几个时刻是不变的,卡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电车速度依次为5 m/s、7. 5 m/s、10 m/s、12. 5 m/s、15 m/s,即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3)由表格可知,电车每隔5 s速度增加2. 5 m/s,即每秒增加0. 5 m/s,故从0时刻开始每过时间t速度增加(0. 5t)m/s,则有v=(5+0. 5t)m/s. (4)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电车和机车每隔5 s速度都增加了2. 5 m/s,即它们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是相同的.四、20. 解:列车从上桥至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sv=2 800 m+200 m15 m/s=200 s.21. 解:(1)从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的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70 m-60 m=10 m,故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v=st=10 m0.5 s=20 m/s.(2)请勿超速行驶. (答案合理即可) 22. 解:(1)高(2)公交车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1=s1v1=21.3 km25 km/h=0. 852 h,地铁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2=s1v2=21.3 km33 km/h≈0. 645 h,可节省的时间t=t1-t2=0. 852 h-0. 645 h=0. 207 h.(3)地铁由东外环到北仑所用的时间t3=s2v3=23.3 km42 km/h≈0. 555 h,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21.3 km+23.3 km0.645 h+0.555 h≈37. 2 km/h.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单元测试(含解析)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1千克水和1千克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千克水的质量大于1千克冰的质量B.1千克水的质量小于1千克冰的质量C.1千克水的质量等于1千克冰的质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一个金属配件被航天员从地球带到太空实验室中,与在球上相比,这个配件的质量()A.不变B.变大C.变小D.不存在了3.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如图所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都可以4.用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仔细称量B.先称出2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C.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次称量,再求平均值D.把一枚大头针放在一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5.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均为正方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指针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间位置,如图所示,则()A.甲物体的质量较大B.两物体的质量相等C.乙物体的密度较大D.两物体的密度相等6.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的测出90cm3的酒精,请你在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B.量程是200mL,分度值是2mLC.量程是50mL,分度值是1mLD.量程是50mL,分度值是2mL7.小明家的水龙头因关不紧而滴水不止,小明想要测量每滴水的质量,下列方法简单可行的是()A.用托盘接1滴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托盘接100滴水,测其质量为m,则每滴水的质量为C.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用烧杯接1滴水测总质量m1,则每滴水的质量为(m1﹣m0)D.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用烧杯接100滴水测总质量m1,则每滴水的质量为8.2019年5月12日零时国内油价迎来年内最大幅度的下调,其中92号汽油每吨降低250元,意味着92号汽油每升将下降0.2元,据此测算92号汽油的密度是()A.1.25×103kg/m3B.0.8×103kg/m3C.0.75×103kg/m3D.0.72×103kg/m39.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16g的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ρ酒=0.8×103kg/m3)()A.8g B.16g C.20g D.22g10.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题(70分,7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2.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景洪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5.在标准大气压下,要使水的温度高于100℃,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用猛火加热B.给容器加密封盖子继续加热C.减少水的质量D.给容器加盖后,将瓶内水上方空气抽出一部分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有两杯水,一杯放置阳光下,一杯放置荫凉处,杯中均有没熔化完的冰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较高B.在荫凉处的水温度较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10.下列四幅图象中属于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A B C D11.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加热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初二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初二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2019年初二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提供的初二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希望给您带来启发!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蒸发和沸腾是的两种方式。
右图中甲、乙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是沸腾时的情况。
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_。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形成的。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4.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
5.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升华后在灯的内壁上而成的。
6.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C.晒粮食的时候,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且把粮食摊开D.在缺水地区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13.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凝固,后蒸发C.先液化,后汽化D.先凝固,后升华14.在下图中,描述晶体的熔化图象应为 ()15.在下列过程中,定要放热的是 ()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16.下列事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B.冻冰的衣服变干C.清晨,花草上出现露水D.水结成冰17.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有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18.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9.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初中物理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第五章单元基础测考试题及答案.docx
xx 学校xx 学年xx 学期xx 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 题 xx 题 xx 题 总分 得分一、xx 题(每空xx 分,共xx 分)试题1: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 )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 、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试题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 A 、减小20° B 、减小40° C 、增大20° D 、增大40° 试题3: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发生折射时,图1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图1 试题4:评卷人得分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C.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试题5: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 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试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30cm试题7: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2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C.“凿壁偷光”D.“立竿见影”试题8: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试题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试题10: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a)(b)(c)(d)试题11:小敏是集邮爱好者,她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时,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 10cm(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所成的是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检测题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检测题及答案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铁轨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图1)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图13、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4、地球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某一位置,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B、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C、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地球,则地球在转动D、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太阳,则太阳是静止的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作业纸每张厚2mmB、学生用文具盒长24 cmC、姚明身高2、80 mD、你正在用的课桌高26、8 cm6、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A、速度B、时间C、路程D、质量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8、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25、82 cm B、25、382 dmC、25、81 D、25、816 cm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A、3∶2B、5∶3C、5∶8D、9∶1010、洛溪桥全长1916 m,正桥全长480 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2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A、172、4sB、47、9s图2C、43、2sD、12s11、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关于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太阳光下,出现一大块光斑的是凸透镜B.用透镜观察景物,放大的是凹透镜C.用手摸形状,中间较边缘薄的是凹透镜D.以上做法都对2.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3.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B.利用望远镜可瞥见血液中的细胞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XXX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脸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D.“刷脸”时,脸部经摄像头成正立减少的实像7.六盘水属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共有野生红豆杉118万株,个中相对会合连片面积2万余亩。
又被称为“红豆杉之乡”。
XXX先用相机拍照了红豆杉清晰的照片甲,为了拍照清晰的照片乙,应将()1A.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8.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距凸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凸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B.7cmC.10cmD.16cm11.(多选)XXX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减少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意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意18cm<f<32cm12.(多选)XXX研究了透镜知识后,对研究和生活中的一些征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XXX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3.(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单元检测卷(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近视眼镜【解析】选A。
此时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将字放在凸透镜后面,即相当于将字放在了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成像情况与它相同;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选A。
2.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解析】选B。
本题考查透镜的相关知识。
凹透镜能够矫正近视眼,但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照相机底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应该在两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显微镜的目镜是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凸透镜用作放大镜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以内,所以D错误。
故选B。
3.图中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凸透镜、平面镜成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解析】选C。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利用凸透镜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还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像和电灯泡在同侧,不能成像在白墙上。
故选C。
5.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选C。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精选)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精选)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欢迎阅读与选择!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2.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B.12.5cmC.4.5cmD.10cm3.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4.(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5、(江苏常州)2019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图1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
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6、(湖北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B.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C.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D.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1f匀速运动到1.8 f(f为焦距),这段时间,它的像移动的速度设为v,则移vv7.如图2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测试卷.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石城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五单元测试卷(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30小题。
其中附加题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不计入总分。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小明同学的质量是50___________。
2、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2,剩下的一半质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体积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密度与原来的____________。
3、人体的密度大小近似等于水的密度,如果用铜铸成真人一样大小的实心塑像,那么铜像的质量与真人的质量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较大。
4、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密度之比为2: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5、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
游码在2.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_。
6、质量为450g的水结冰后,其体积变化了m3。
7、在如图1所示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约为m3,牛奶的质量是______g,(ρ牛奶=1.02g/㎝3)图18、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这玻璃瓶的容积是 m3。
它最多能装 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p=0.8 ×103kg/m3)。
9、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____________(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10、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单元检测题(五)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单元检测题(五)期中测试卷(B)(10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共33分,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5小题为多选题,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A.三角板 B. 1.5m的皮尺C.200㎝的钢卷尺D.15m的皮尺2、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2 μm B.2 mm C.2 cm D.2dm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C.茶杯的高度是11.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这是一种巧合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6、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鱼缸-空气-水-鱼7、“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8、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值和另一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C.误差可以减少,也可以避免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9、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A.减少50 B.减少100 C.减少150 D.减少20010、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五章单元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发出的。
寻声而去,其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
2.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
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
3.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有。
5.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波,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6.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7.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错误。
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9.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10.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1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4.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20分)1.地球同步卫星位于我们头顶上某个地方,选取的参照物是()A.月亮B.太阳C.地球D.卫星2.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善于观察思考的小宇对身边一些物理量做了以下估测,其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500g B.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0mmC.人步行速度约10m/s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4℃3.以下测量工具与所测物理量对应不正确的是()A.电子停表——测速度 B.盒尺——测长度C.温度计——测温度 D.量杯——测体积4.小刚四次测量课本的宽度,记录结果:17.29cm、17.32cm、17.30cm、17.31cm,则课本宽度为()A.17.31cm B.17.30cm C.17.305cm D.17.33cm5.如下左图所示是重庆街头摆放整齐的共享电动车,共享电动车为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关于共享电动车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A.电动车的后视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 B.停下来的共享电动车不受力C.车轮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街头摆放的共享电动车是运动的6.2022年10月12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带来一场精彩的天地互动太空科普课。
如上右图是他们合影时的情景,如果说此时刘洋老师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问天实验舱 B.右边航天员 C.地球 D.后墙上的五星红旗7.如图所示,医务人员正在安静有序的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面估测合理的是()A.对一个人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大约需要10min B.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50℃C.医务人员检测所用棉签长度约为15cm D.核酸检测现场周围环境的声音约为90dB 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9.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真实值是不知道的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10.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测量同一枝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65.2mm B.1.652dm C.0.1652m D.0.01652km二、填空题(22分)1.如下左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物体的长度为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单元检测题(五)
期中测试卷(B)(100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共33分,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5小题为多选题,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A.三角板 B. 1.5m的皮尺C.200㎝的钢卷尺D.15m的皮尺
2、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A.2 μm B.2 mm C.2 cm D.2dm
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11.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4、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这是一种巧合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6、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鱼缸-空气-水-鱼
7、“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
8、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值和另一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C.误差可以减少,也可以避免
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9、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A.减少50 B.减少100 C.减少150 D.减少200
10、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1、如图5—1所示,4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各不相同。
用嘴粘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4个音阶,则与“fa(4)”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是:
12、古代的“记里鼓车”利用齿轮传动装置,每当车轮转动150圈时,机械人就敲一次鼓(1里=500m)记下1里,由此可见车轮的直径大约是:
A.1.06m
B.3.33m
C.106m
D.都不对
13、(多选题)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若某同学要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重的关系,则他在进行实验时应该控制下面的什么物理量使其保持不变:
A.摆重B.摆长C
.摆角D.时间
14、(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A
.入射角增加20°,则反射角也增加20°
B
.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C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成60°
D.入射角为0
°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15、(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C.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D.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 分)
16、请带上合适的单位: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一本英文字典的厚度是3.5 ,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0 ,一名同学的高度是16.4 。
17、进行单位换算:
①2.7mm=2.7×106 =2.7× Km;
②2.5Km=2.5× m=2.5×105
③12min= h= ms
18、如图5-2 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甲尺的分度值是 ,乙尺的分度值是 ;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 , 尺测量较准确。
19、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传至内耳。
20、在大鼓上放一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沙粒 ,这说明声音是由于 而产生的.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沙粒跳得越 (填
“高”或“低”),说明振幅越 ,响度越 。
21、平面镜成______立的______像,像的大小和实物______。
22、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为______;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为______。
2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24、湖水深10m ,小鸟在距湖面8m 的空中飞翔,它在湖中成的像距离该鸟__________m .
25、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 。
现因屋子太小
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如图5-3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 ,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___m 。
若视力表全长为0.8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m 。
三.作图或简答题(共20分,6分+3分+8分+3分)
26、完成图5—4 中的光路,并标出A 图中的反射角及其大小。
27、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5—5 所示,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8、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方法如图5—6所示,请指出他在测量中存在的四个错误: ①: ②: ③: ④:
29
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四.探究或计算题(共15分,6分+4分+5分)
30、请设计一个方案,只用一把米尺测教学楼的高度。
要求: (1) 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
2)
写出教学楼高度H 的表达式.
31、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运动员跑了多长时间他才开始计时?请写出计算过程。
(设当时气温为15℃,声速为340m/s 。
)
3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 收到回声信号. 试问:①该处海洋深度是多少米?(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 m /s).
②这种办法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