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裁:诗题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原文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译文: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原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译文: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原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人喜悦与还乡的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赏析三:语言赏析首句恰当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情感的爆发。
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概括了这一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注释⑴闻:听见,看见。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初中语文 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
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1.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3.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涕:眼泪。
5.却看:回头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8.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9.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0.放歌:放声高歌。
11.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12.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作伴:与妻儿一同。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5.便:就的意思。
16.襄阳:今属湖北。
17.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及简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 763 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
纵酒:纵情喝酒。
6.青春:绿色的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8.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赏析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注释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注释及赏析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1 诗的大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蜀中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刚听到时我情不自禁地热泪滚滚,湿透衣裳。
再回过头看妻子、儿女,他们往日的忧愁也不知飞到哪儿去了?胡乱地收拾起我的诗书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放声高歌,开怀畅饮,这明媚的春天正是回家的好时光,回家的路线:从巴峡穿过长江的巫峡,顺便路过襄阳再北上去家乡洛阳。
2 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人。
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也是杜甫的生活与创作的转折点,诗人报国之心的几遭挫败,又加上生活颠沛流离与贫苦,使杜甫逐渐走向人民,深刻地认识了社会现实。
这时期,他的诗歌从多角度地再现里了社会现实,充满突出的爱国思想和悲叹黎元之情,因此人们称他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被后世称为“诗史”。
它们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强烈的现实性。
最著名的当推揭露叛乱战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组诗“三吏”“三别”。
其代表作品如《春望》《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时所作。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唐王朝各路军由陕州(今河南陕县)向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发动总攻,再度收复洛阳及河南道(今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部分郡县,十一月进军河北道(今河北省黄河以北),叛军薛嵩、张忠志相继投降。
次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各州郡全部为官军收复。
至此,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开始的延续了近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基本平息。
杜甫饱经忧患之后,突然听到这个捷报,惊喜欲狂,心中激荡,难以自抑,狂喜之余,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4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涕泪:流泪;流涕。
(8)却看:回过头来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愁:忧愁。
(11)漫卷:胡乱卷起。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2)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3)纵酒:尽情的喝酒。
(14)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
(15)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6)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17)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8)襄阳:今属湖北。
(19)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时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及解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及解释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意: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家家阖户皆应战。
愁闻一夜发三川,胆落龙门泪满川。
当朝已过三十载,幸逢岁稔九华年。
欲写彭城应接处,先悲庐山谪仙颜。
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人人都赶去应战。
听说一夜间发动了三个军区,胆战心惊哭泣满脸。
我这朝代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幸遇到人丰收的九华年。
我想写彭城应接的情景,但我先要把因为庐山谪居而悲伤的感受倾诉出来。
此意应在当晚闻到消息后,对疆土上一片动荡的状态感慨万千。
作者以庐山谪仙颜自居,与中国境内的局势相比,深受其动荡动之于情的影响,苦涩的悲伤化为一泓感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化险为夷,心系国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1、解释词语:妻子纵酒答:妻子:妻子和孩子纵酒:纵情饮酒2、始终那句点名了“闻讯”的地点?答:剑外忽传收蓟北-----点名了“闻讯”的地点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思想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答:“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杜甫的诗作。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从口唱出这首诗。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
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杜甫的诗作。
全文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什么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什么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听闻唐朝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春。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喜欲狂,写下了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译文
剑门关以南忽然传来军队收复了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落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还有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收河南河北的诗的意思
闻官收河南河北的诗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的意思是: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时杜甫正流落在四川。
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七律。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迫切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明消息来得突然, 又极为迅速
尽写悲喜交加, 酸甜共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两个地名,表明 相隔数千里之远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是刚一听到 之意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 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想一想
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你什么?
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强烈爱国热情。因为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 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 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 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 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 思想感情。
不同点:《示儿》示通过“悲”来表达的,写 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 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 一的极度喜悦和急切的心情。
课后收集一些古代有关的爱国诗词。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 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 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河 蓟北
剑外忽然间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听到这个喜讯,我就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一丝忧愁,
诗 随意收拾书籍诗篇欣喜若狂。
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
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
意 刚刚从巴峡起程就穿过了巫峡,
一转眼到了襄阳又奔向洛阳。
想一想
通过学习本诗那个词最能表达诗人当时 的心情?
喜欲狂
想一想
从本诗得“满衣裳、放歌、纵酒、满 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我 们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心情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诗人心情高兴
这是诗人的第一首快诗全诗连用六个 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 不感到累赘,相反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 之后地地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 炽热地爱!
诗人陆游在临终诗留给儿子的遗言。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示儿》
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8-1210),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有“小李白”之称。南宋诗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 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 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 爱国热情。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闻
官
军 收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河
南
河 颈联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北
欢 庆 胜 利 喜 还 乡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 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古诗两首
制作:俞 捷 汪真 徐丽娟 韩娟
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的时期的诗 《春望》还记得吗?通通过春望仿佛使我们 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之乱中,过着流离 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 作为一个热爱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 “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 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阳。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 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 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写作背景: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 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 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 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川省三台县),听 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 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我会认
jì
蓟北
巫wū峡
tì
涕泪
xiānɡ
襄阳
luò
jì
家祭
wēng
乃翁
死去原知万事空
本来就知道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 九州:指全国 同:指统一
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 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得军队 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 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宋朝得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 原得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祭祀祖宗 无:这里指“勿” 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陆游自己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 限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 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的感 情。
思考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相同吗?
相同,它们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 之情。
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蓟北 万事空 悲 九州 满衣裳 愁何在 定中原 告乃翁 喜欲狂 须纵酒 好还乡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都知道这两首诗是表 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那么他们又有什 么不同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