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word版】.doc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word范文 (4页)

【精品文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1、解释词语:妻子纵酒答:妻子:妻子和孩子纵酒:纵情饮酒2、始终那句点名了“闻讯”的地点?答:剑外忽传收蓟北-----点名了“闻讯”的地点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思想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答:“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作者:杜甫3、诗词体裁:七言律诗二、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四、赏析11 背景与情感基调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情感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111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开篇写“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初闻”则是听闻后的第一反应。

“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表现了诗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极度喜悦和激动,以至于泪水沾满了衣裳。

112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诗人回头看妻儿,他们的愁容已经消失不见。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随意收拾诗书的动作,“喜欲狂”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狂喜之情。

12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放歌须纵酒”,诗人在白天也要放声高歌,开怀畅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的“青春”指春天,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正好还乡。

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兴奋和迫不及待。

121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便下”,写出了诗人想象中归乡的路线,一气贯注,迅速而急切,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五、艺术特色21 节奏明快全诗的节奏轻快流畅,与诗人欢快的心情相得益彰。

每一句都充满了活力和动感,读来令人心情振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欢迎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剑外:剑门关以外,即剑南。

杜甫时在梓州,故云。

蓟北:即指幽州,是安史之乱的发源地,为叛军老巢。

6、初闻:乍听到。

涕泪满衣裳:即“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意。

7、白日:一作“白首”。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开怀痛饮。

8、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及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及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及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的背景是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失地,诗人杜甫在流落四川时听闻这个喜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诗人激动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这开篇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一个“忽”字,写出了消息的突然传来,让人猝不及防。

而“涕泪满衣裳”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喜极而泣的神态,那种长期积压在心中的忧愁和痛苦,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女,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诗人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这里通过描写家人的神态变化,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之前的愁苦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欢乐。

“漫卷诗书”这一动作,将诗人的兴奋和迫不及待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晴朗的日子里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的春光结伴返回故乡。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归乡的急切渴望。

“放歌”“纵酒”是诗人情绪的宣泄,而“青春作伴”则给归乡之旅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憧憬。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刻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经过襄阳直奔洛阳。

这最后的两句,诗人展开了想象,描绘出归乡的路线,体现了他归心似箭的心情。

一连串的地名,快速地闪过,仿佛诗人已经踏上了归程,那种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

整首诗情感真挚,节奏明快,一气呵成。

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己听到捷报后的喜悦、激动以及对归乡的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半部分描写了诗人听到喜讯时的激动和家人的喜悦,与之前的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胜利带来的巨大变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本诗主要叙写了诗⼈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分的喜悦,收拾⾏装⽴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博⼤的爱国胸怀和⾼尚的精神境界。

下⾯是分享的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裳。

回头看妻⼦和孩⼦哪还有⼀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头照耀放声⾼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妻⼦和孩⼦。

愁何在:哪还有⼀点的忧伤?愁已⽆影⽆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

作伴:与妻⼉⼀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下⼦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 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一: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 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诗作。

咱们先来看看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的译文是: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经过襄阳直奔洛阳。

说到这首诗啊,我想起之前给学生们讲这课的一件趣事。

那天上课,我刚在黑板上写下这首诗,就有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下面嘟囔:“老师,这杜甫也太夸张了,听到个消息就高兴成这样!”我一听,乐了,这孩子还挺有自己的想法。

我就问他:“那你想想,如果是你在外漂泊很久,一直盼着能回家,突然听到能回家的好消息,你会怎么样?”这小家伙歪着头想了想,说:“那我也会很开心。

”我接着说:“对呀,杜甫当时的心情就是这样。

他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颠沛流离,一直渴望着国家安定,能回到家乡。

这时候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就像是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一下子被搬走了,能不高兴得又哭又笑吗?”全班同学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继续给他们讲这首诗里每一句蕴含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

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睛,我心里特别欣慰。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那种激动、喜悦的心情简直要从字里行间溢出来了。

“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一“涕泪”,把他内心积压已久的情绪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漫卷”两个字,多生动啊,把他那种手忙脚乱、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大白天就放声高歌,还要开怀畅饮,这得多兴奋!想着趁着美好的春光赶紧回家,那急切的心情简直让人感同身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路的行程安排得飞快,仿佛一刻都不想耽误,只想马上就回到家乡。

咱们再回过头来想想,杜甫这一路的心情得有多急切,多兴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咱们先来说说这诗的背景。

当时啊,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杜甫这位大诗人,一直忧国忧民,心里那个愁啊!突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好消息,这就好比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让杜甫激动得不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在四川剑门关外,突然听到这个天大的喜讯,一时间,眼泪止不住地流,把衣裳都给打湿了。

这得多激动啊,那眼泪哗哗的,就好像我们突然中了大奖似的。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转头看看妻子和孩子,之前的忧愁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大家高兴得手忙脚乱,胡乱地卷起诗书。

想象一下,家里人都兴奋得不行,书扔得这儿一本那儿一本。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大白天就开始放声高歌,还得痛痛快快地喝酒庆祝。

而且啊,正好趁着这大好春光,一起回老家去。

这心情,简直美翻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恨不得马上就出发,从巴峡穿过巫峡,再经过襄阳直奔洛阳。

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就是把杜甫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写得特别生动。

没有那种文绉绉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句,全是实实在在的情感流露。

就像咱们普通人遇到特别高兴的事,那种激动、兴奋,根本藏不住。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地工作,好久没回家了。

突然有一天,老板说给我放个长假,让我回家看看。

当时我那个心情啊,就跟杜甫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差不多。

我立马开始收拾东西,心里盘算着回家要吃妈妈做的红烧肉,要跟爸爸一起下棋。

那种迫不及待,真的是一刻都等不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在历经磨难后,迎来希望的那种狂喜。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情感的宣泄。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1] ,初闻涕泪满衣裳 [2] 。

却看妻子愁何在 [3] ?漫卷诗书喜欲狂 [4] !白日放歌须纵酒 [5] ,青春作伴好还乡 [6] 。

即从巴峡穿巫峡 [7] ,便下襄阳向洛阳 [8] 。

【注释】[1]剑外:剑门关以外,即剑南。

杜甫时在梓州,故云。

蓟北:即指幽州,是安史之乱的发源地,为叛军老巢。

[2]初闻:乍听到。

涕泪满衣裳:即“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1。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及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这首诗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四联全用对仗,而且全是工稳的对仗,这是古诗中少见的,他的律诗经常有八句全对的例子,而且诗义流畅通顺,毫无凝滞之感,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诗本来就有诗意美和形式美两种美感,李杜各占其中之一而已。

李白是写意高手,杜甫是工笔大家。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一: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作者:杜甫3、诗歌体裁:七言律诗4、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失地11 原文翻译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天我要放声高歌,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正好伴我返回故乡。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再从襄阳直奔洛阳。

111 诗句详解“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指剑门关以南,这里代指蜀地。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此句开篇点题,突如其来的捷报让诗人惊喜万分。

“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喜极而泣,泪水湿透了衣裳,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妻儿,他们脸上的忧愁已消失不见,侧面烘托出喜讯带来的喜悦。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连诗书都来不及整理。

“白日放歌须纵酒”:在白天放声高歌,尽情饮酒,进一步展现出诗人的狂喜之情。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色陪伴着诗人归乡,增添了喜悦的氛围。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想象归程的迅速,表现出诗人归心似箭。

112 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传达原诗的意思,同时注意保留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如“剑外”“蓟北”等,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

在语序和表达方式上,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以使译文更通顺流畅。

12 诗歌分析121 情感表达这首诗情感真挚热烈,充满了诗人在听闻官军胜利后的极度喜悦和归心似箭。

从“涕泪满衣裳”的喜极而泣,到“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兴奋失态,再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急切归乡,诗人的情感层层递进,将内心的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及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及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及翻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韵译】: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评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赏析(通用7篇)作品翻译篇一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杜甫朝代:唐朝篇二【作品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书穿巫书,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篇三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简介篇四杜甫像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赏析篇五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译文2作者:杜甫朝代:唐代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注释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注释及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注释及赏析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注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注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注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注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
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

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
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