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两性平等视野下中国的公共政策选择——从社会初次分配到社会再分配
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和路径依赖
中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进和路径依赖作者:***来源:《社会工作与管理》2024年第01期摘要:社会政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政策依据重要历史节点划分为渐进发展、渐进转型和渐进融合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呈现出单一性、交替性和融合性特点。
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方法,分析中国社会政策演进产生以上特点的原因。
研究发现,福利供给制度中的自我锁定效应、外部效应、协调效应推动了中国社会政策变迁。
而以上变迁是利益选择、效率公平转化以及社会政策系统内部制度体系和外部制度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社会政策;历史制度主义;福利供给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640(2024)01-0090-09一、引言社会政策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对于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政策的研究离不开对福利供给主体和福利类型的讨论。
沃伦斯基和莱博克斯在分析美国福利制度变迁时,根据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定位,将福利制度划分为补缺型和制度型。
[1]这一分类法强调国家在工业化社会中的福利角色转变,即家庭和市场的福利供给任务随着工业化进程递交给国家。
蒂特马斯的剩余福利模型、工业成就—成绩模型和制度性再分配模型[2]是对上述福利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可以从家庭、市场、国家的福利角色方面分析中国社会政策。
埃斯平·安德森以社会权利为出发点,将福利国家分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模式[3],而蒂特马斯则将福利类型总结为普遍性福利和选择性福利。
[4]中国社会政策演进实践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对社会政策的研究聚焦于社会政策分析范式[5-6]和社会政策理论[7],学者运用西方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政策演进的时代热点问题,总结其历史阶段性成果。
[8]总的来看,根据国家和市场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结合历史进程,中国社会政策历经国家统筹型、市场主导型和国家主导型三大发展阶段[9],具有兜底保障、适度普惠、高级普惠和多元积极参与的阶段性演进逻辑。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介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保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逐渐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保障”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类,旨在通过集体共济的方式分散个人因生、老、病、死、伤、残等风险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初具规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保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以社会保险为例,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以期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2、研究意义:阐述研究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重要性,包括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意义。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下,研究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工具,其核心目标之一是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影响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为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收入分配不公往往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根源,而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安全网”和“稳定器”,能够有效缓解因收入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紧张。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性别平等
的作 用 日益 突出 .妇女进入市场与男子竞技的机会 明显增多 . 其 半边天”的社会价值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认可。但同时.由 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传统的社会歧视观念的固化 影响.妇女的 就业前景却十分严峻 ,妇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难以得到有
( )促进 性 别 平 等是 建 设 和 谐社 会 的重 要标 志 三
性别平等的程度和妇女的发展 水平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重要
标 志 20 年 ,联合 国的 (- 00 -年发展 目标宣言 >重申 了以人的 T
全面发展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 , 并确定在 2 1 年必须实现的八项 05 千年发展 目标 从 1 9 年开始 联合 国人类发展报告 中设计了 1 9
大人力资源就难 以得到充分发挥 势必影响和 谐社会的建设进 程 ;如果没有妇女与男性的平等协调 发展 .社 会和谐的 目标也 就 难以实现。
= .我 国男女 平等 存 在的 主 要问曩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 制的确立和保护妇女
权益法律 制度 的完善 ,一方面妇女有 了更大的选择空 间,另一
方面 .妇女的生存和发展 又面临着诸多困难 与男子 相比 .妇 女 在社会各方面所给与的不平等待遇仍 然是我国的社会 问题之
一
.
特别是妇女在政治权利 . 劳动权益和婚姻家庭权益方面 . 仍
( )促 进性 别平 等是 维护 家庭 与社会和 谐稳 定 的前提 二
存 在不少问题。
里 二兰 垒
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就是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倡导性别文明引导社会舆论调整社会心理为推进性别平等给予文化支持唤起人们对传统性别文化的反思改变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刻板成见角色期待和价值评价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自身的发展去参与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公共政策学第1阶段练习题
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1、将公共政策定义为“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的学者是() 4A、伍德罗·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C、拉斯韦尔D、陈振明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权力B、权利C、法律D、利益3、下列属于市场的优势的是()。
47A、能充分地提供公共产品B、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投入产出效率C、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力D、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第三部门的优势在于()。
54A、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B、通过提供充分的激励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C、对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好的回应性D、具有法律授予的强制力作保证5、影响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因素是()。
25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社会环境D、国际环境6、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种需要的学者是()。
6A、马斯洛B、马克思C、布拉德肖D、多亚尔和高夫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A、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来自于政治统治的目的B、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C、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协调社会矛盾D、政策本身所反映的利益关系,是通过社会问题表现出来的。
8、下列不属于第三部门的特征是()。
43A、既可以提供私人物品,也可能提供公共物品B、在提供物品(和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C、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D、活动往往建立在人们自愿地提供各种资源并且进行自愿合作来解决问题9、第三部门的缺陷可以总结为()。
54A、政府失灵B、志愿失灵C、市场失灵D、社会失灵10、布鲁金斯学会、胡佛研究所、兰德公司等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又可称为()。
73A、公益组织B、利益集团C、思想库D、社会企业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5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文档资料
以社会性别关系为视角,我们发现,中国传统 的社会分工及现实存在的性别关系都是由历史过程 中形成的男性主导权力持续巩固的结果。由于男性 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优势地位,这样男性依赖于拥有 的话语权和符号的灌输,不仅形成由男权控制下的 社会梯级分工结构,使女性在社会分层中难以向上 流动,而且还把男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作为了整 个社会必须信奉的价值和观念。并且通过文化演化, 通过法律和政治制度不断强化,使得人们理所当然 地把既存的性别差异当作一种共识来接受。
传宗接代是一种制度设计
权力、财产 声望、姓氏 华 夏 欧 洲 权力、财产 姓氏、声望
只传男孩
先男后女
父亲
儿子
女性
孙子
地方政策强化从夫居
某市委研(2019〕05号文件明文规定: “妇女结婚后已长期在女方生产、生活 的,要尽量说服动员到男方落户划地; 经动员仍不去男方落户的,经大多数群 众同意允许在户口所在社划地。”
8:1
1.44:1
社会问题之间形成了 连环套式的恶果
性别问题 社会犯罪
公共卫生 妇女问题
社会治安 人口 问题
社会链
社会各个环节包括 两性与社会发展之 间也存在着社会链。 每个链条之间都是 相互连接的,任何 一个环节断裂脱落 损坏,都会危及、 损坏另外一个环节。
解决性别问题,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就 是将社会问题控制在微观状态或者萌芽状 态。 解决性别问题,就是防止社会问题加剧, 就是要消除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恰好是社会链中的防止 断裂脱落的一环。
其一强制性的从夫居,导致女儿不能解决为 父母养老问题 其二是继承制度的只男不女 当资源、机会、权利越是向男性倾斜,男性 偏好越强烈
202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作业答案
202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5分)1.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公共政策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国家发展。
2.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指政府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征求民意、制定方案等方式,确定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的过程。
3. 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指政府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具体行动,将政策目标落到实处的过程。
政策执行涉及到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协同合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确保政策效果。
4.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效果、评估绩效等方式,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的过程。
5. 政策监督:政策监督是指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的行为。
政策监督旨在防止政策滥用权力和资源,保障公共利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性:公共政策旨在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目标性:公共政策针对特定问题或目标制定,具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和预期效果。
(3)合法性:公共政策依法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宪法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4)动态性:公共政策随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5)执行性:公共政策需要通过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协同合作,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具体行动。
2. 请简述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
答: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问题识别:识别社会问题,明确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2)政策方案设计:针对问题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包括目标、手段、预算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摘要:本文分析和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起点实际上是阶级阶层政策的调整,即通过调整利益格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局面。
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社会发展”的理念,并把社会发展的内容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在90年代形成以增进效率为取向的社会政策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劳动就业、人口生育、教育医疗、社会流动、城乡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开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一系列新挑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逐步形成以社会和谐为取向的促进公平和效率均衡的社会政策新体系。
社会政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配置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资源、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社会政策并非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只有经济统计而很少社会统计,也几乎没有社会政策的观念。
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没有社会政策,而是说在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所有的社会政策都被看作政治问题。
实际上,直到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社会政策”这个概念,才第一次被写入中共中央全会的决定,尽管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这个概念。
与社会政策的概念相近的一个概念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进行干预的政策,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
社会政策可以说是与公共政策的相互交叉的概念,但也有的时候,人们把这两个概念视为大同小异,相互替代使用。
社会政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社会政策,主要是指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而广义的社会政策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领域的政策。
本文所阐述的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政策变化,是从广义上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主要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反贫困、环保等方面的政策。
共同富裕的三次分配机制与正义的四个原则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二年 第四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这明确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各自对应着不同的政治价值追求,其背后蕴含着按辞典次序排列的正义原则,聚焦三次分配机制背后的正义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本文尝试对三次分配机制背后的四个正义原则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文明社会的常态与正义的第一原则当我们探讨正义的第一原则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如何把握文明社会的演进方向。
(一)“公共性”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常态马克思认为,国家“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3],强调国家的本质根植于市民社会。
关于国家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强调,国家职能“既包含一切社会的性质所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含由各种特殊的因政府与人民大众互相对立而起的职能”[4],强调的是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二重性。
无论是阶级社会还是非阶级社会,公共性始终是市民社会决定的国家属性。
哪怕到了国家消亡的最终阶段,其消亡也是作为共同富裕的三次分配机制与正义的四个原则秦远航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按辞典次序排列的起点平等、程序公平、机会公平、崇德向善是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分别对应着平等补偿、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自愿无偿的正义原则。
社会性别研究的心得体会
社会性别研究的心得体会授课学期2013 学年至2014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姓名冯巧华任课教师交稿日期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社会性别研究的心得体会摘要:社会性别理论是在女权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现已逐渐发展成为西方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应用性较好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在很多项目和制定公共政策中得到应用。
社会性别是不用于生物性别,生物性别指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男女,而社会性别是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表达了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的社会标准。
而性别作为社会性别的基础,由遗传基因和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不会自动改变,但社会性别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且会因时而变。
关键词:社会性别;女权主义;社会交往一、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性别研究从社会学的视野来看,性别分类是社会最基本的分类指标,但这种分类长期以来又常常被忽略或漠视,因为,人们认为,性别是自然天成,男女有两性的区别是毋庸置疑无法改变的。
这种状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兴起后,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质疑与挑战。
女性主义批判话语深受雅克·德里达解构理论的影响,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对传统的父权制文化所造成的性别二元对立的状况、两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女性历史话语权的缺失等问题,对传统的男性中心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质疑。
女性主义在颠覆和解构的同时,创立了社会性别的概念,以此来分析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生存状况。
社会性别概念强调,女性的性别意识不是由女性的生理状况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规范所塑造、所建构出来的,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结构。
作为社会理论的一种分析范畴,社会性别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女性问题及社会两性问题深层次思考的理论视野。
以社会性别的视野来关照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我们发现即便在社会主义理念中所涵括的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国已经宣扬了几十年,但性别不平等的状况仍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被人们习以为常。
题材!持有正义与分配正义
在在分配与持有之间:执政党正义的逻辑基础高奇琦摘要:执政党的正义逻辑需要同时从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两种观念中寻找根源。
在分配正义的观念中,罗尔斯强调福利平等原则,德沃金强调资源平等原则,桑德尔强调基于共同体的平等原则,麦金太尔强调历史主义的应得平等原则,沃尔泽强调基于共同体的按需分配原则。
在持有正义的观念中,诺齐克和哈耶克则都强调首次分配意义上的个人持有原则。
未来中国共产党正义伦理的构筑需要在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之间折衷。
中国共产党应在保障公民正当财产权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捐赠制度进行再分配。
在再分配的过程中,执政党应在普遍国民福利和弱势群体福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关键词:分配正义;持有正义;执政党正义;执政党伦理执政党正义的核心内容是执政党执政行为的正义。
执政党的执政行为主要是以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为中心展开,因而,执政党执政行为的实质是分配正义的问题,即执政党采取的分配原则是否正当。
当然,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会涉及到最初持有者的利益,因而,与分配正义相对应的是持有正义的问题。
概言之,执政党正义的问题将围绕分配正义与持有正义展开。
那么分配正义与持有正义各自具有哪些内涵,两者处于何种紧张关系,两者对于执政党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这些问题将成为本文讨论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路径是,首先对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思想史的梳理,从已有政治哲学家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中汲取营养,再讨论这些思想对执政党执政的意义和启示,最后在这些正义观念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折衷出一种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执政党正义理念。
一、分配正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分野分配正义是一种以国家再分配为中心的正义观念。
该观念强调,任何初次分配都必定是非常不平等的,而非常不平等的分配则是不正义的,因此,需要国家通过再分配来改变初次分配的不平等。
西方学界对分配正义的讨论,可以按照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分野来进行分类。
自由主义论及分配正义的主要代表是罗尔斯和德沃金。
如何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精选5篇)
如何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如何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题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1.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1)洛伦兹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公共政策分类
公共政策的分类以及我国的例子姜斌201100030013 行政管理班1、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是指政府机构将财物、服务、义务分配给不同的群体来享受和承担的政策。
分配的对象往往是部分特定群体,从而调节整个社会利益的均衡分配。
但是这种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来成全另一方的利益,分配性的政策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提高特定群体的利益,因而只产生受益者而不产生利益直接受损的群体。
在我国,中央对地方所发放的补助款就属于这一政策类型,比如,取消农业税、种田每亩补助一定的费用、补贴种子费、补贴农机费,这一类的政策受益群体就是农民,他们获益的来源就是政府既得的利益,已经收取的税费,没有损害他方利益,最终没有产生利益直接受害群体,但是农民从中获得了好处,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
另一个例子就是各地区发放给社区的社区发展经费。
2、再分配性政策。
再分配性政策是指政府机构将一个群体的利益或成本转移给另一个群体来享受和承担的政策。
这一类的政策也会产生受益群体,但是建立在另一群体利益受损的基础上。
再分配性政策和分配性政策可以概括为,分配性政策是“雪中送炭”,再分配性政策是“劫富济贫”。
因此,分配性政策往往不会引起非受益群体的抗拒,但是再分配性政策则相反,往往会引发既得利益群体的抵抗。
在我国,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政府实行的一些税收政策,比如我国近几年一直在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将起征点再度上调。
其目的就是调节社会群体的既得利益,扩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额,减少低收入群体的税收额,从而间接地实现社会利益均衡。
另一个例子是各种社会救助政策,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取得收入后分配给社会上的贫困群体,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再分配。
3、管制性政策。
管制性政策就是政府机构设立特殊的原则和规定,来指导政府机构和特定群体的行为,或调整各种不同群体利益的政策,使一方受益另一方失利。
我国的一个例子是就是各类的环境污染政策,如排污许可制度、限期整改制度,青岛市在近海岸实施的环境保护规定中规定,造成海域污染的项目,加收2倍的超标准排污费,并处以十万元一下的罚款。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回顾三十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国家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社会建设改革,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建设理论及其实际执行已经非常完善。
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这些年来,尽管我国经济总体上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显严重。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
两者的比例,也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1。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小华还指出,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和其他因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可达6:1。
比如,1999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中,城市占88.6%,农村仅占11.46%,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均14元,相差29.5倍。
“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这已成为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第二,失业人口持续增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不足将是长期现象。
尤其是近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增长速度更快,从而出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增长”同时存在的现象。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从1999年和2000年,我国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左右,2002年至200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上升到4.0%~4.3%,2007年仍高达4.1%。
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成了“减员增效”和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
两性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了 人类, 使人类生生不息。在这一过程中, 两性的和谐一直作为
人类的永恒追求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渴望着、 追求着, 人类也一直 在寻找和调整着两性和谐的方式。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人 合一的思想中可以看出, 以和谐的视角替代对立, 平等看待和处 理两性关系问题更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二、 两性和谐的裹现形态。 1 . 羊重性别差异前提下的和谐。 和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 和 而不同”“ 不是“ , 。和” 同”因为“ 泯灭了事物的个性, 同” 也就无法 达到“ 的境界。不同” 和” “ 是实现“ 的条件,和” 和” “ 就是两性间要 达到和睦相处、 共同发展的和谐状态。 两性和谐并不是通过消除 性别差异的方式来实现,而恰恰是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 提下形成的。 尊重性别差异并不是要强化性别差异, 在追求两性
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类社会。取消了对立中的任何一方, 就等于
取消了另一方。 从人类历史上看, 迄今为止经历了农业时代 、 工业时代、 信 息时代。 两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经历了朴素的男女互补、 男性 统治和女性解放这样几个时代, 今天正迈向两性融合的时代。 在 不同的社会, 不同的时代, 人们对两性和谐的理解和追求不同, 两性和谐的内涵也就不同。然而,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两 性关系问题长期处于一种被忽视、 被边缘化的状态。 几千年盛行 的传统的男权制思想包含着一种本质主义的性别差异观,即认 为男女两性当然不同, 而且天差地别; 认为男强女弱, 男主女从, 因此特别强调男女的区别和差异, 认为男尊女卑非常自然, 男女 不可能平等, 两性关系处于等级制状态中。 几千年的父权文化强 化了人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漠视, 男尊女卑、 男强女弱成了处理 两性关系的现成准则和规范。因此,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两性关 系绝大多数时间处于被统治的一方— 女性, 反对另一方— 男性的对立状态中。 因此, 不管人类社会是否经历了女权时代或 者是父权时代, 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男女两性共同繁衍
论我国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
【 文章编号】10_23(00 0—06-o 01 382 l)1 06一3
新中国建立以来 ,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男女平等的立法和政策。其突出特点是 , 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法 律上得 以确 立 ,已经具 有 一 些社 会 性 别 意识 , 变 了 中 国传 统 中 的女 性 是男 性 附属 物 的观念 , 改
第一 次在法 律上把 女性 作为 主 体 、 为与 男 性平 等 的人 来 看 待 ,承认 女 性 在参 与社 会 生 活 、 受教 作 接
育、 参加工作 、 参加选举 、 平等获得财产方面的权利。我 国妇女在这些政策 的激励下 , 走出家庭 , 走 向社会 。虽然 当时的直接原因是解决我 国 2 0世纪 5 0年代劳动力不足、 挖掘我 国妇女的人力资源 ,
第一 , 公共政策的中性化视角。传统观念往往认为政府的决策是中性的, 对社会整体和经济发展
有积 极作用 的公共 政策 也必然 会对妇 女发 展起 到积极 作用 。然 而现实使 这种 观念 受到质 疑 。性别 中
6 6
性政策并不能保证妇女与男子平等地 占有资源 、 获得收益 。《 妇女权益保障法》 规定 ,农村划分责任 “ 田、 口粮田以及批宅基地 , 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现实中这种权利 比较充分地体现土地初次 分配和发包时。在起点上 , 绝大多数地方男女成员均有平等的土地承包权 , 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 妇女极易失去土地权利。调查表明 , 58 有 . %的人认为女孩不能继承土地 。在 回答“ 妻子能否继承土 地? 时, ” 只有 3. %的人回答能继承 , 13 而有 4 . %的人未作 回答 , 45 43 有 .%的人 明确表示妻子不能继 承土地 。公共政策中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对现实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放任 , 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仍然 以男 性 为 主导 , 固了男女事 实 上 的不 平等地 位 。 加 第二 , 性别取 向的公共政策的调整和修正相对滞后而缓慢 。一些具有性别规定 的政策随着社会
公共政策的基本要素
泰克禁售事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②非法的交易行为显然更需要干预。有交易对象的不
合法、交易方式的不合法(比如传销)和交易主体的不合 法(比如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
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干预合法的交易行为、对非
法交易行为置之不理。这将进一步导致市场的无序和政府 干预的不规范性。
(2)干预手段的合理性:在法律、经济和行政诸手 段之间寻求平衡;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它属于一个 经济范畴。
第二讲 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按照现行理解,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 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 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 行为准则,也可以理解为“旨在维护、增 进和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对全社会具有普 遍影响力的行为准则”。从中可以看出, 政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个内容:一是政 策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而存在的,二 是政策与利益密切相关。
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条件”。比如空气质量就是人 们不能忽略的生活条件。它与资源最大的区别就是:资源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往往是外部的。
(二)利益的两种存在形态:独享的和共享的 可以认为,利益通常以两种形态存在:
独享的和共享的。 1.私人利益: 社会公众(主要是指个人)独享的那部
分资源和条件,可以称之为私人利益。个 人对这部分利益享有所有权、收益权和处 置权,带有明显的“产权”的味道。
_公平优先_兼顾效率_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2006年第5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 .5,2006(第8卷第5期) Journal of L iaoning Adm inistrati on College(Vol .8.No .5)公共管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曾 莉(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 公平和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行为的两难选择。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应由政府来公开倡导,而只能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来提倡。
在公共服务领域应强调以“公平”为导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理应是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公平;效率;公共政策;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06)05—0006—02 政府利用公共政策进行利益分配,必然涉及政策选择,政策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公共政策的价值包括公平、效率、可行性、实践性等,而公平与效率作为公共政策最基本的价值,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行为的两难选择。
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针对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原则,不能泛泛而谈。
本文认为,在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应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构建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梳理1.公平、效率的含义公平是对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会关系之平等状况所作的肯定性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公平是反映和评价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范畴,它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着主体间的一种关系。
第二,公平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允许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并且反映了某种利益倾向。
第三,公平是对平等状况的肯定性评价,也就是说公平实际上意蕴着一种合理性,即合理的平等就是公平。
效率的含义一般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被使用的,它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效率,具体指单位时间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二是指经济效率,也称配置效率,具体指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程度。
再分配政策举例
再分配政策举例
1. 税收再分配政策:政府通过减少或增加某些税收,通过税收再分配,将财富从富裕者转移到贫困者。
例如,在许多国家,政府通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所得税减免或所得税抵免来减少社会经济不平等。
2. 教育再分配政策:政府通过提供教育补贴,奖学金,减少学费等方式,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
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从而增加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
3. 福利再分配政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卫生保健,社会援助,退休和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帮助贫困者获得基本的护理和经济支持。
这可以减少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4. 就业再分配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就业计划和提供职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找到适合的工作。
这可以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大的收入,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再 生产 地位 的不 可替 代性 被不 断地 贬低 ; 同时在 经 济地 位决 定 社 会地 位 这 一 不 可逆 转 的社会 环 境
影 响之 下 , 两性 不平 等在 不断 的扩 大 , 至呈 现 出稳定 不平 等 的状态 。 甚
来 , 国社 会 初 次 分 配 与 社 会 再 分 配 关 注 的重 点是 效率 , 公 平 则 处 于边 缘地 位 , 致 了两 性 在社 会 中 的 严 重 我 而 导
不 平 等 。改 变 这 一不 平 等 的 事 实 , 要 公 共 政 策 的支 持 与 引 导 , 需 同时 也 是 国家 政 府 义 不 容 辞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
益, 以实 现社会 的和谐 与稳定 。以什 么样 的标准 或原 则来 分配 社会 成员 的利 益 , 是公 共政 策一 直在 寻求
解决 的 问题 。随着 现代 政治 的不 断发展 , 共政 策 的正义 性与 公平 性逐 渐被 大多 数政 治学 家所 认 可 , 公 正
如 罗 尔斯所 说 :一个 社会 体 系 的正义 , 质 上依赖 于 如何 分配基 本 的权 利义 务 , 赖 于在 社会 不 同阶层 “ 本 依 中存在 着 的经 济机会 与社 会条 件 ”1。因此 , 们认 为公共 政 策 就是 : 国家 ( 府 ) 执 政 党 以及 其 他 政 _ ] 我 “ 政 、 治 团体 依据 特定 时期 的 目标 , 过对 社会 中的各种 利 益进行 选择 与整 合 , 通 在追 求有 效增 进 与公平 分 配社
一
、
公 共 政 策 与 两性 平 等
源于 2 0世 纪 7 0年 代 西方女 权 主义 浪潮 的社会 性别 意 识 自从 2 0世 纪 9 0年代 进 入 中 国 , 仅 对 中 不 国 的女 性研究 产 生 了巨大 的影 响 , 而且为 我们 提供 了一 个审 视我 国现 行公 共政 策 的崭新 视 角 。 ( 公共 政 策 的公 平 价值 一) 美 国政 治学 家戴维 ・ 斯顿 在其 《 治与 生活 系统 》 书 中认 为 : 共 政策 是“ 全社 会 的价值 作 权 伊 政 一 公 对 威 分配 ” 。我 国学 者 陈庆 云则认 为 , 当把 该定 义 中的“ 应 价值分 配 ” 改为 “ 益分 配” 利 。公共 政 策 的制定 与 执行 , 目的是 为 了在社 会 各个 阶层 与各 个 群 体 中分 配 各 种 社会 利 益 , 时增 进 各 个 阶层 与 群 体 的 利 其 同
衍 。 按 照恩格 斯 的看法 , 动社会 进 步 的原 始 动力 由两 个 部分 组 成 : ” 推 社会 财 富 的 生产 ( 物质 财 富 与精 神
财 富) 与人 类社 会 自身 的生产 , 者共 同推 动 了社会 的发 展与 前进 。然 而 ,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 进步 , 二 伴 人类
理 解 , 史 的决定 要素 , 根结底 即是 直接 生 活 的生 产 与再 生 产 。不 过 生产 本 身 又 是 两重 性 的 : 方 面 历 归 一 是 生活 资料—— 衣 、 、 食 住及 为 此所 必 需 的工 具—— 的生 产 , 一 方 面 是 人 类 自身 的再 生 产 , 另 即种 的 繁
20 年第 6 09 期 总第 22 4 期
东北师大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r u n lo rh a tNo ma ie st ( i s p y a d S ca ce c s O r a fNo t e s r lUnv riy Phl o h n o ilS in e ) o
会利 益 的过程 中所 制定 的行 为 准则 。_ 也 就是 说 , 共政 策 的主要 任 务是解 决 社会 的公 共 问题 ; 目标 ”2 ] 公 其
是协 调 、 平衡 各个 群体 之 间的利 益矛 盾 与冲 突 ; 其根 本 的价值 取 向就是 公 平 。
然 而 , 于性 别不 平等 问题 , 对 公共 政策 所 给予 的关 注与改 善 的力度 相对 而 言就 显得非 常弱小 。如 果
[ 键 词 ]公 共 政 策 ; 别 平 等 ; 次 分 配 ; 分 配 关 性 初 再
[ 中图分类号]D6 1 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60 (0 9 O 一o 8 一o 0 1 2 1 2 0 )6 0 8 5
在《 家庭 、 有制 和 国家 的起 源 》 1 8 私 ( 8 4年 第 一版 序 言 ) 文 中 , 格 斯认 为 : 依 据 历 史 唯物 主 义 的 一 恩 “
对 公共政 策进 行作 为 与不 作为 的划分 , 当前 的公 共政 策基 本 上停 留在不 作 为的 阶段 。
( ) 二 两性 平等 等 的权 利与 义务 。同时 , 我 国分 配方 式 确 立 以后 , 劳 分 配 作 为社 会 男 在 按 初 次 分配 的基本 原则 , 为打破 长期 以来 对女性 能 力 的歧视 起 到 了很 大 的作用 , 逐渐 地提 高 了女性 在社 会 生 产 中 的地 位 。然 而 , 种无 视性别 差 异 的平 等 , 这 在执 行 的过程 中 , 并没 有真 正地 实现 男女 两性 的平 等 ,
[ 稿 日期 ]2 0 —0 — 1 收 09 6 7 [ 金项 目]教 育 部 重 大 课 题 攻 关 项 目( 4Z O O 7 基 OJ D Ol) [ 者简 介]周 敏 ( 9 2 ) 女 , 林 长 春 人 , 作 16 , 吉 吉林 大 学行 政 学 院副 教 授 。
・
88 ・
N O. 2 9 6 00 Su O. 2 m N 24
寻 求 两性 平等 视 野 下 中国 的公 共政 策 选 择
— —
从 社会 初 次分 配 到社 会 再分 配
周 敏
( 吉林 大学 行 政 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0 1 ) 3 0 2
[ 摘
要 ]性别 问题 作 为 2 世 纪 三 大 焦 点 问题 之 一 , 公 平 的程 度 影 响着 整 个 社 会 公 平 的发 展 。长 期 以 1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