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 文学意境的特征

合集下载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文学意境有其独有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 曰情。

” ①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繁采寡情, 味之必厌。

”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南宋范希文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情生景,景生情, 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另有人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一说便道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此类文中,作家藏情于逼真的画面,虽不言情,但画中之情跃然于眼前,更显情真意切,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这一段是描写荷花的散文, 读过之后,我们闭眼想往,在一片葱绿之中,挺立的是纯洁的荷花,似乎可以触摸,更甚而,似乎可以闻到淡淡的荷花香。

文中写到“袅娜” , “羞涩” , “明珠” , “星星” , “美人” ,尽是美丽的词语,显现的是一副夜晚不同风姿的荷花图,这种美丽的景致连作者的淡淡忧愁都能消去, 句句非写情, 但字字皆是愉悦的心情,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话。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此类创作往往是直抒胸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①王国维:《文言小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第 33页。

②朱自清:《荷塘月色》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1年版,第 155页。

意境的特点有哪些特征份

意境的特点有哪些特征份

意境的特点有哪些特征(1)份意境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1意境的特点有哪些特征意境的特点一、发散性。

诗歌贵在以有限之文字表达无限之情思。

钟嵘《诗品序》释“兴”曰:“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兴”有感发、联想之义。

皎然《诗式》:“缘境不尽曰情。

”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境生于象外。

”梅尧臣所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均是。

诗人营造的意境,读者完全可以读出不同的意味。

这已是做诗与读诗的常识,不必多言。

二、相关性。

皎然《诗式・辨体》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认为“高古”、“飘逸”等风格均从诗歌的意境中体现出来,故风格论与意境论关系甚密。

司空图《__诗品》便是通过描绘不同的艺术意境来展示不同的诗歌风貌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将“词眼”与意境相联系。

评赏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语,有“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的名言。

作为诗歌的核心理论,举凡诗歌的创作、风格、表现、鉴赏等理论最终都与意境理论相关。

甚至可以这样说,其他理论其实都是围绕着意境论来构建的。

三、多样性。

古人论诗有“情”“景”“事”“理”四要素之说。

故而意境者决非仅仅用“情景交融”四字便可简单涵盖者。

在具体的诗作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意境类型。

在这方面,唐代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说”极值得注意。

意境的结构特征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眼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文学意境的特征课件59张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文学意境的特征课件59张

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野花野草的茂盛,夕 阳的灿烂,燕子的忙碌与无知,不知不觉便把我们引入对历史的 沉思。首先浮现在我们脑际的是对昔日六朝故都金粉楼台和王谢 府第的极盛一时的联想;接着通过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强烈反 差,又形成对历史沧桑的一种感悟。我们还能进一步看到,当诗 人用这种洞察历史兴衰的眼光描写历史陈迹时,他发现今日的大 唐帝国正步六朝历史后尘而去,因而产生一种大厦将倾的预感, 一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与焦灼,一种报国无门的痛苦与悲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鹊楼》仅仅20字却含无穷韵味。首二句把日暮时 楼上见到的大自然雄浑辽阔的境界写出来了:浩翰大海有黄 河流入,浩浩白日有群山点缀,共同织成壮美的山河图画。 后二句更进一层:若要见得更美之景,须得更上层楼。再上 层楼是什么景象?诗人不写了,留给读者想象。既暗示了会 有更美更壮阔的景,又体现了向上进取的精神意趣——要开 辟新境界,就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更美更新的事物在加 倍努力之后才会出现。诗中具有无穷的神韵。
文学意境的特征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 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 谛。 4、 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 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 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 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泉声 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 寺》)。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 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
下阕着重抒情,情中含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 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文学的意境特征

文学的意境特征

文学的意境特征文学的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描绘和表现,使读者产生出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或情境的一种特征。

它是文学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学艺术所追求和追逐的目标之一。

在文学中,意境可以通过多种手法和元素来表现和塑造,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意境特征。

首先,文学的意境常常通过色彩来表现。

色彩在文学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效果,在营造情境的同时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联想和共鸣。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用红笔划出某个单词的方式来强调人物情绪的激烈和热情,进而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种燃烧的意境。

又如余秋雨的《章回体诗选》中,通过对色彩的独特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四季变换时大自然色彩的流转和变化,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意境画卷。

其次,文学的意境常常通过音乐来表现。

音乐是文学的灵魂,通过声音的旋律和节奏,使得作品在空灵、安静的现场中产生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泰戈尔的诗歌《风的旋律》中,通过对风声的描写和音乐般的韵律感,使读者产生出一种恣意飞舞、畅游天地的意境。

再如林清玄的散文《听雨》,通过对雨声的描绘和运用音乐意象,创造出一种柔和、安详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雨水洗涤心灵的美妙。

此外,文学的意境还可以通过景物以及自然元素来表现。

景物和自然元素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利用自然的表象和符号,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例如,海子的诗歌《河南的冬天》中,通过对冬天冰冷严寒的河南乡村的描绘,创造出一种苍茫寂寥、冷漠无情的意境。

再如贾平凹的小说《活着》,通过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勾勒出一幅苦难和命运交织的意境画面。

总的来说,文学的意境是作品所独有的情感、情绪和情境的特征,通过对色彩、音乐、景物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来表现和塑造。

它可以引导读者的情感与思考,使作品获得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对于文学创作者和读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意境的特征和运用方法,对于创作和欣赏一件优秀的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顾祖钊《文学意境的特征》原文阅读

顾祖钊《文学意境的特征》原文阅读

顾祖钊《文学意境的特征》原文阅读源自《文学原理新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被选入上海市高中3年级上的语文课本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这里仅介绍几种主要特征。

(一)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南宋范唏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

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么,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

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

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也并不少见。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秋夜》等均属这一类。

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

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中虽不见写景,但当你了解了陈子昂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之后,你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营造的特定情感或氛围,通过语言的选择、描写的方式和艺术手法来创造出来。

以下是一些文学意境的特征,并附有举例说明:1.情感共鸣:文学意境通常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营造了一种冷漠、无意义和荒诞的意境,读者随着主人公的视角沉浸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体验到孤独和迷茫。

2.鲜明的色彩与视觉形象:文学意境通过精确而生动的形容词和细致的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色彩和视觉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例如,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的马奇亚多家族的黄蝶,以其美丽、超现实的形象,为作品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神秘氛围。

3.音乐性与节奏感:文学意境经常通过语言的声音和节奏,创造出诗意和音乐性的效果。

例如,泰戈尔的诗歌以其流畅且韵律感强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一种宏大而温柔的意境。

4.隐喻和象征的运用:文学意境常常借助隐喻和象征来创造深邃的意境。

例如,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的“气氛如此尘土飞扬,大地如此不安”,通过这一形象的隐喻,创造了充满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5.语言的抒情性和渲染力:文学意境可以通过语言的抒情性和渲染力,营造出强烈的情感体验。

例如,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中的“我心喜讯激荡,美妙旋律细啜”,通过这样的语言抒发,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情感的升华。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意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感受和情感氛围,使读者沉浸在其中,产生共鸣和体验。

文学意境能够营造出文学作品独特的情感魅力和艺术性,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回顾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意境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边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正是作品中的文学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存在,从而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意境的特征,如情感、形象、语言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意境及其作用,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意境在作品中的价值。
1.分析作业:请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文学意境知识,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意境特征及其作用。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具有深度。
2.创作练习:以“秋日私语”为主题,创作一篇具有文学意境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情感性、形象性、虚拟性、超越性等特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文学意境的特征。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意境的魅力。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教学过程: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和生命律动四个方面。

(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南宋文学家范晞文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同时,王夫之还提示了意境的形象创造的两种主要方式,诗有“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两种表现方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一类,那么,就有了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在这类意境创造中,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深浓。

如杜甫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首诗全是写景,春色如画:杨花撒满小径,荷叶点缀小溪,竹笋暗生,小水鸭傍母而眠。

从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扑面袭来,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之意亦自画里涌出。

虽一无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

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即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此诗酒后成篇,可笑的逻辑、荒谬的胡话中透露出诗人天真放达的个性,一个醉眼朦胧,酣态可掬的“酒仙”形象便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了。

第三是情景并茂式。

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吸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诗是李白正值壮岁志气如虹时,忽然听到天子诏见的喜讯,全家一片欢腾,诗人兴奋异常:其仰天大笑的忘形境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历如现。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氛围,是作者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手段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来源。

文学意境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情感性、形象性、意象性和音乐性。

情感性是文学意境的最基本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各种情感,但无论是哪种情感,都应该是真实、深刻、感人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应该是与读者共鸣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情和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形象性是文学意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物、动物、物品等各种形象,但无论是哪种形象,都应该是生动、具体、形象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应该是与情感相呼应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意象性是文学意境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象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象可以是象征、隐喻、比喻、暗示等各种意象,但无论是哪种意象,都应该是深刻、富有内涵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象应该是与情感相呼应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性是文学意境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可以是韵律、节奏、声音、语调等各种音乐,但无论是哪种音乐,都应该是和谐、优美、动听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应该是与情感相呼应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氛围,是作者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手段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文学意境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情感性、形象性、意象性和音乐性。

只有当这些特征得到充分体现时,文学作品才能够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才能够给读者带来真正的阅读体验。

文学意境的特点

文学意境的特点

文学意境的特点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意蕴。

它是作品所独有的感受和情感的集合,通过作者的笔触、描写和语言运用,将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意义传递给读者。

文学意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意境具有抽象性和虚幻性。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往往是通过抽象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它不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景象,而是通过语言和想象力构建起来的。

这种抽象性和虚幻性使得文学意境更具诗意和艺术性,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文学意境具有情感的独特性和内在性。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情感氛围和情感内核,它们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情感的独特性和内在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共鸣。

文学意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意境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是喜悦、忧愁、浪漫、恐惧等各种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深度思考和感悟。

文学意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思想追求。

文学意境具有感官的感受性和形象的艺术性。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往往是通过丰富的感官描写和形象的表现来呈现出来的。

这种感官的感受性和形象的艺术性使得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同时,这种感官的感受性和形象的艺术性也是作品所独有的,通过作品中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意境传递给读者。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独有的情感氛围和意蕴,具有抽象性和虚幻性、情感的独特性和内在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感官的感受性和形象的艺术性等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文学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独具的氛围和情感,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构思,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它是文学作品内在的、隐含的情感氛围,是作者通过语言的艺术手法所创造出来的。

文学意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文学意境是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环境、人物、事件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比如,在一些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雨夜的寂静、阴暗的街道和孤独的人物,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而在一些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这种氛围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语言的艺术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非常抽象和含蓄。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感。

比如,在一些诗歌中,作者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表达得非常抽象和深刻,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一种独立于情节的存在。

在文学作品中,情节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而文学意境则是情节之上的一种存在。

文学意境不依赖于情节的发展和转折,它是一种独立于情节的情感氛围。

比如,在一些短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环境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与此同时,情节的发展并不复杂,而是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一种主观感受的产物。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所创造出来的,它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个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也是独特的。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感受和理解其中的意境。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特有的情感氛围,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构思,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情绪。

它具有独特的氛围、抽象的情感体验、独立于情节的存在和主观感受的特点。

高三语文:1.4《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沪教版

高三语文:1.4《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沪教版

《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真正步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已经之美。

课前预习要求:查找课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学术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学评论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关诗歌。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导入: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提问:那么何为意境呢?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举例王维的两首诗中的诗句的意境。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

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

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

刘禹锡说过“境生于象外”可谓一语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弥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种空灵融彻的诗意空间。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意境=意象+氛围练习:指出下列诗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氛围和艺术气氛,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和表现,营造一种独特而深入的文学情感体验。

文学意境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通过举例来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常常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通过主人公的自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痛苦、绝望和愤怒。

例如,主人公在描述自己的遭遇时写道:“我是狂人!这也是人类——我不管别的什么了。

管它是赞成呢,反对呢,是明了呢,糊涂呢,管它是无聊的呢,美妙的呢,管它是对的,错的,管它是真的,假的!我被一股股腥风吹来了。

”这段描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狂乱的气氛,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文学意境常常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他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小说中的农田、村庄、屋舍以及田园景色都是余华用以描绘出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的重要元素。

例如,在描述主人公在乡村生活中的迷茫和无助时,余华写道:“午后,空气有点热了,屋中空旷无人,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地板上的尘土,像一盒灰腾腾的积满久远的孤寂。

”这段描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

文学意境还可以通过事件和情节的安排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他通过对人物遭遇的描述和情节的展开,营造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氛围。

小说中的主人公子夜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努力求生,并被逼至绝境。

例如,他曾经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却被迫背叛自己的信仰并参与反革命活动,最终被捕入狱。

小说以无数次的辗转和逆境,将主人公推到了生活的边缘。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情感体验,令人陷入沉思。

文学意境还可以通过语言和音乐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文学意境的特征、分类2、能力目标:提高抒情性作品的鉴赏能力3、价值目标:意境的美学追求及其价值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一个普通人“黄河水从哪里来?”,他可能会回答“黄河水从山上来”,或“黄河水从青藏高原来”,甚至可以更具体地说“黄河水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

可是诗人李白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明显违背了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正是这一句“失真”的描述却一句千钧地凸现出黄河的巨大气势和宏伟气象,这不顾事实的夸张和虚构展现出黄河在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实的震撼性体验。

同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也于生活的真实不符,但却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极度苦闷。

产生了使人有身临其境,浮想联翩,留恋忘返的意境。

那么何为意境呢?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2、初读:预习时整体感知课文,列出文章基本框架及内容,并谈谈自己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意境的主要特征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景中藏情式《送孟浩然之广陵》情中见景式《幽州台歌》情景并茂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构特征——虚实相生《游园不值》审美特征——韵味无穷《忆秦娥》整篇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叙述有条不紊。

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起对“意境”的理论范畴加以界定,然后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个角度进行分说,详尽分析了意境的表现特征、结构特征和审美特征。

补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文学意境有其独有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① 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南宋范希文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另有人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一说便道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此类文中,作家藏情于逼真的画面,虽不言情,但画中之情跃然于眼前,更显情真意切,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 这一段是描写荷花的散文,读过之后,我们闭眼想往,在一片葱绿之中,挺立的是纯洁的荷花,似乎可以触摸,更甚而,似乎可以闻到淡淡的荷花香。

文中写到“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尽是美丽的词语,显现的是一副夜晚不同风姿的荷花图,这种美丽的景致连作者的淡淡忧愁都能消去,句句非写情,但字字皆是愉悦的心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话。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此类创作往往是直抒胸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① 王国维:《文言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3页。

②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意境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真正步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已经之美。

课前预习要求:查找课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学术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学评论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关诗歌。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导入: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
提问:那么何为意境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举例王维的两首诗中的诗句的意境。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

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

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

刘禹锡说过“境生于象外”可谓一语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弥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种空灵融彻的诗意空间。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练习:指出下列诗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伤别情怀
2、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快乐生活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清幽绝俗
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章中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说明意境的特征的呢?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教师给出几首诗请同学们试举例分析意境主要特征。

(景中藏情式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情中见景式:陆游的《示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情景并茂式《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虚实相生:“红杏枝头春意闹。

”韵味无穷: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教师介绍并解释课文中引用的古人的评论,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

提问:在了解了诗歌的特征之后同学们在品味诗歌意境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角度:情景、虚实、韵味。

情景角度:比如说陈子昂的诗歌,先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然后分析写实个蕴藏着的意境特点。

接着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

最后是总结性的议论。

虚实角度:《游园不值》先是按句面意思逐句描写诗中所写的实景;然后写出由实境开拓的第一层审美想象空间(推测与联想);接着分析实境开拓的第二层审美想象空间(哲理性的思考)。

寻找文中提及有关情的词语获此组及相关的赏析评价时常用的一些词语或词组。

(情景交融、
景如在目前,`````)
讨论:一、学会品位诗歌意境有怎样的好处呢?
(可以请同学们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


二、作者是怎样做到使他的评析让我们信服的呢?
1、紧扣文章的主题,融入自己深刻体验感悟。

2 、联想力、想象力丰富。

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解释诗中的事物,把无生命无生气的东西看成由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

这就是移情作用。

作者让我们感到了无穷的意味。

作业: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寻找能够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的文章或诗歌,试举一例分析一下。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爱饮酒作诗。

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

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

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

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