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再生性。

3.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内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比如水、土地、森林、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根据其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有限性: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都有一个承载力的问题。

比如土地资源,如果过度开垦就会造成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地的丧失。

(2)不可再生性:大多数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矿产资源,一旦开采消耗,就无法再恢复。

(3)分布不均衡性: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都是不均衡的,这也就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生存条件的不同。

(4)可再生性:部分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如水资源,通过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重要性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国都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能举例理解。

(2)能够利用相关实例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过程和方法:(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2.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讲授: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提问: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的东西都来自于自然资源,你觉得它们和哪些自然资源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举例分析,进一步引导。

二、新课讲授(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明确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说明理由。

钢铁、煤炭、小麦、闪电、纸、水、风能、温泉、电脑、阳光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属于自然资源的是:煤炭;闪电;水;风能;温泉;阳光。

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提问:从字面意思理解并解释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将自主学习和教材结合,明确两类自然资源的定义。

可再生资源:短时间里可以更新和再生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更新也不可再生。

(2)活动:探究学习——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学生活动: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说明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分组讨论,学会区分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哪些是非可再生。

并对有争议的内容重点说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自然资源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资源的案例材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资源吗?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找出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其基本特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实例。

3.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自然资源是什么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通过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描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资源,分析其基本特征。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5.拓展(5分钟)提问:“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

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再生性特征,并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地理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

同时,准备一些自然资源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价值。

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此外,准备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在本环节中,我们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水源、矿产等)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自然资源。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新课内容呈现本环节是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讲述法教师将利用讲述法,结合课本内容,详细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在讲述完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后,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入探讨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图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基础知识,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案例。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定义。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案例,总结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知道自然资源的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数量性、区域性、可利用性、有限性。

三、教学难点:1.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a. 数量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性,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

b. 区域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区域性,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c. 可利用性:讲解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价值。

d. 有限性:讲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培养学生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3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系统认识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缺陷。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自然资源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讲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的自然资源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初步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可能有所耳闻,但对其分类和基本特征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初步的观念,但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性原则等概念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通过实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利用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能够分析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性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初步认识和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保护原则。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性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示例法:通过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各种自然资源的图表和实例的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图表和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能力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和利用特征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难点:自然资源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观察法:观察自然资源的图片,分析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3.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利用特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案例材料。

2.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吗?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操练(10分钟)观察自然资源的图片,分析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4.巩固(5分钟)提问: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光禄中学张应祥教学目标1.态度目标:使学生能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1)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共同具备的。

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二.讲授新课(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让学生自读课本P.62课文,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多种)2.分为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利用:(1)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图3.1)(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图3.2)4.怎样用好资源?(学生齐读)【课堂活动】(小组讨论)p.63—1、2、(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基本国情(学生读p.64课文)【自学成才】请同学们先看p.64下面资料,你能根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吗?(见附表)(教师引导学生填出图表空格)【学生读图表、讨论】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是什么?【教师小结、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和图片。

2.准备PPT课件。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2.呈现(15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通过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如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可再生性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案例,让学生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5.拓展(10分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缺乏,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准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实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1.它们是存有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讲授新课】一、(一)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归纳提升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实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学以致用1.探究一:理解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准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清镇市犁倭中学曹飞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看见浪费资源的现象,让资源越来越紧缺。

你们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浪费资源的行为呢?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引导学生阅读P65图3.4作答)师: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

那我们应该用哪些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适时渗透法制教育: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简要给学生讲其中的几条法律条文,如“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师补充: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新型能源代替旧的能源,如同学们较熟悉的太阳能路灯、电动汽车等。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师:最后我们一起认真观看一段视频《我是一只小小鸟》,看了视频谈谈你的感受?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视频中的小鸟太可怜了,由此可见,环境保护确实太重要了。

【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生: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等生: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不捕杀野生动物、拒食野生动物、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回收废电池等。

生:畅所欲言(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生:小鸟无家可归,真可怜,要保护环境。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我国通过立法,保护自然资源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说明我国对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的案例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准备地图,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资源吗?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同时,展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4.巩固(5分钟)采用抢答方式,让学生回答关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如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多用性等。

(3)能够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资源,并分析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1)理解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多用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自然景观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自然资源的概念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强调自然资源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2)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别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如森林、水、太阳能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并让学生讨论两者的区别和特点。

有限性:通过展示一些数据和图表,说明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年限等,让学生理解资源的有限性。

整体性:以生态系统为例,讲解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如森林的破坏会影响水的涵养和气候的调节。

地域性: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如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相对短缺,让学生明白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

多用性: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其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还可以用于发电、航运等,体现自然资源的多用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

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鲁教版七年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理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难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微课。

教学过程:一、课前架桥,尝试准备1、师:在前两章中,我们了解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国家。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了解到我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

请大家欣赏一组资源图片。

2、播放图片,生欣赏。

板书课题: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二、出示目标,尝试引领(一)师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

2、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能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生明确。

(二)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尝试探究(一)任务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生自学教材的第一自然段,自学自然资源的概念。

2、展示自学情况。

3、讲解:要成为自然资源必须要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自然界中、有价值的。

4、生自然资源举例,师课件出示自然资源实例。

5、练习:判断是否是自然资源,原因。

1草地;2风能;3石油; 4铁矿; 5天然宝石(是)6小麦;7服装;8汽油;9钢铁;10闪电(不是)(二)任务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播放微课,学生学习。

2、展示自学情况: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学生分别举例。

4、活动1(教材p63):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生思考,填在书上。

(2)展评:可再生资源有: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非可再生资源有:核能天然气花岗岩(3)讲解:学生出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
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学以致用
1.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识现状、找原因、想对策)
(一)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找原因
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三)想对策
1.探究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总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
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
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展示提升,开拓视野】
一、展示提升
二、开拓视野
启发与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有关的节日、行动,合理利用、珍惜自然资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共同行动。

巴西挽救热带雨林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日本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北欧的新能源开发:而且还有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近些年我国进行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等等。

【知识梳理】
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达标测评】
【课后作业】
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数字的比较、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