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26 小石潭记练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答案:《全唐文》|柳宗元|子厚|河东|“唐宋八大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四。
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如第一空要填《全唐文》,而不能填《永州八记》。
引号处要按特有的文学名词填写,如第五空为“唐宋大八家”,而不能填空“唐宋散文家”,第六空要注意前面句中的提示信息“被贬永州”来帮助记忆。
点评:本题不难,文学常识题常考题,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注音: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答案:篁(huáng)|佩(pèi)|洌(liè)|坻( chí )|屿( yǔ )|佁(yǐ)翕( xī )|邃( suì)|寥( liáo )|俶( chù )|怆( chuàng )|嵁(kān)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篁”“怆”“嵁”三字要注意区别韵母的前后鼻音;“坻”“邃”“俶”三字要注意声母的平翘舌音;“洌”“寥”要注意声母l与n区别;“佁”“翕”两字要注意正硬标调点评:本题判断点较多,有难度。
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新人教
26 小石潭记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篁.()冽.()坻.()缀.()翕.()怆.()邃.()佁.()2.说明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⑥隶.而从.者()()3.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说明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其境过清.()6.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7.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如何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了如何的境遇?8.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转变,是什么心情?咱们如何明白得?(二)山中与裴秀才书王维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现在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者,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
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6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篁.〔〕冽.〔〕坻.〔〕缀.〔〕翕.〔〕怆.〔〕邃.〔〕佁.〔〕2.讲明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⑥隶.而从.者〔〕〔〕3.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咨询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讲明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其境过清.〔〕6.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7.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如何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了如何样的境域?8.游玩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如何样明白得?〔二〕山中与裴秀才书王维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现在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者,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
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6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3)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俶.尔翕.张参差.不齐深邃.凄怆.清冽.点缀.。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乐.之(2)斗.折蛇行(3)潭中鱼可.百许头(4)隶.而从者(5)以.其境过清(6)其岸势犬牙..差互。
3.解释一词多义。
(1)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3)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4)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标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四面/竹树环合B.全石/以为底C.以其境/过清D.潭中鱼可/百许头四、标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五、标题7.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
(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
8.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一)9.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3)第二段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小石潭记》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5)以.其境过清()(6)不可名.状()(7)伐.竹取道()(8)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乃记.之而去某某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6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举例说明作者写小石潭中的游鱼采用了的写法,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什么? (2)小石潭周围环境如何?给作者什么感受? (3)请分别概括四段内容,每段不超过五个字。 五.类文阅读 20.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4 2 2:02:03; 用户:qgjyus er106 94;邮箱:qg jyus er10694.2195 7750;学号: 21985704
第7页(共7页)
五、标题
9.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
实相应成趣。
六、标题
10.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26 小石潭记知识精讲1.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某某刺史,又称“柳某某”。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X禹锡并称为“X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王孟韦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永贞元年(805年)九月,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绍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某某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八篇,就是著名的《永州八记》。
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闻.水声(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许可,可能。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X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的一种角色。
)(2)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高兴。
)4.主题解说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5.重点突破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提示一:柳宗元是为排遣心中之“忧”而发现这个小石潭的,因此,这里有小石潭的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但是这个“乐”是暂时的,小石潭清幽的环境立刻引出他的仕途之忧,贬谪之忧。
提示二: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内心悲凉愤懑的文学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
26 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述,也可,是属于的范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擅长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觉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4.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 映 )5.翻译下列句子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如何的转变。
7.找出文中你以为最出色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探讨拓展训练]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
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
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能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略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能够不到;及至此而后知线人所未及者,不能够臆测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及前谛视..异也 ( ).. ( ) 此其所以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9.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迪是 .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顶用到了如何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26小石潭记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③潭中景物小潭源流④六⑤B 3.坻屿岩 4.C 5.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②不明白它的源泉在哪里 6.作者阅读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6 小石潭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4)俶尔..远逝()(5)其岸势犬牙差互..()(6)悄怆..幽邃()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为屿.( ) 为堪.(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2.说明下列加点词。
(1)从小匠西.行百二十步( )(2)如鸣佩环,心乐之..( )(3)怡然不动( )(4)俶尔..( )( )..远逝,往来翕忽(5)凄.神寒.骨( )( )(6)悄怆..幽邃(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乃记之.而去B.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4.下列句子巾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白)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够)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亮)以其境过清.(冷清)D.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来)6.填空。
(1)《小石潭记》选白,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托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
(2)文巾写出小石潭位置之隐藏的句子有“,”和“”等。
(3)小潭之因此命“小石潭”之名的缘故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词意思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都) B.往来翕忽..(迅速)C.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D.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翻译下面句子。
(1)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
《小石潭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4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2)北堕.小谭()(4)卷.石底以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有泉幽幽然.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小石潭记》练习(无答案) 新
《第26课小石潭记》练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è()翠màn()连zhuì()清chè()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5、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 。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一、给加点字标明注音。
(17*1=17分)篁.竹()珮.环()清冽.()卷.石()为坻.()为嵁.()龚.古()佁.然()俶.尔()翕.忽()斗.折()寂寥.()悄.()怆.()幽邃.()参差..()()二、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2*1=22分)水尤.清冽清冽..卷.石底以出为坻.参差..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鱼可百许.头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翕忽明灭....差互..竹树环合寂寥..曰.奉壹隶.而从者悄怆幽邃....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14*1=14分)①全石以为.底②如鸣佩环.为.坻,为屿四面竹树环.合③潭西南而.望④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明灭可.见⑤隶.而从者⑥水尤清.冽世隶.耕以其境过清.⑦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现象:(4*1=4分)①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②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词语并说明用法。
(8*1+16*0.5=16分)①西.行百二十步:()活用作()②斗.折蛇.行:()活用作()()活用作()③潭西南..而望:()活用作()④凄.神寒.骨:()活用作()()活用作()⑤心乐.之:()活用作()⑥其岸势犬牙..差互:()活用作()六、划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4*1=4分)①、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七、文学知识填空。
(14分)①、柳宗元字,朝代文学家,与一起推行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他还与、、苏轼、、、王安石、合称为“”。
②、《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集《》,这部作品借描述奇山异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③、课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描述小石潭时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来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八、翻译以下句子。
(3*3=9分)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练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注音:篁()珮()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心乐之( 2)近岸,卷石底以出( 3)水尤清冽....(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蒙络:摇缀:( 5)参差披拂(6)潭中鱼可百许头......( 7)佁然不动( 8)俶尔远逝(9)来往翕忽.....( 10)斗折蛇行( 11)寥寂无人......( 12)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13)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 ________,字 ________,唐朝 ________人,有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之一,他善于于写,本文按旅行的次序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优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落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期间所写山川游记统称《》。
本文是此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绘光景,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联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织。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联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 可记述描绘 , 也可,是属于的范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如何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色?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剖析理解不适合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认为底”就是说潭底所有都是石头。
C、“寥寂”、“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示意自己的遭受,表露出一种孤单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深、悲凉之美。
3、下边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同样的一组是()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可以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全石认为底 B .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以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衬着了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深的氛围,抒发生者悲凉凄怆的思绪。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蒙:络: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
26课《小石潭记》一、基础部份1.以下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篁竹(hu án ɡ) 清冽(li è) B .为坻(ch í)为嵁(k ān ) C .参差(c ēn c ī) 佁然(y í) D .俶尔(sh ū)翕忽(x ī)2.给以下形近字组词。
⎩⎨⎧)_______ ()_______ (坻抵⎩⎨⎧)_______ ()_______(嵁湛 ⎩⎨⎧)_______()_______ (冽洌⎩⎨⎧)_______()_______(怡佁 3.以下加点的字说明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4.以下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能够数出有百多条。
.C .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 .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路提倡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益处是什么?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到效。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什么缘故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二、提高部份(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一课一练(无答案)新人教版
《小石潭记》一课一练姓名得分 .一、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6*0.5=8分)huáng()竹 pèi()环清liè() cēncī()()披fú()yǐ()然 xī()忽 chù()尔翠màn()寂liáo()蒙络摇zhuì()悄chuàng()幽suì()日光下chè()卷()石底以出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7*0.5=2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文言知识归纳(一)一词多义(14*0.5=7)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不可知其源()2、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3、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4、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5、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6、为: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7、环: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8、游: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二)圈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7)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心乐之:;3、下见小潭:;4、日光下澈:;5、斗折蛇行:;:6、其岸势犬牙差互:;7、凄神寒骨:四、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一、注音:
篁()珮()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2)近岸,卷.石底以.出(3)水尤.清冽(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蒙络:摇缀:
(5)参差披拂
....(6)潭中鱼可.百许.头
(7)佁然
....不动(8)俶.尔远逝(9)往来翕忽
(10)斗.折蛇.行(11)寂寥无人
....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3)隶而从
...者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进行赏析?
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 _ 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2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2、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对比阅读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悄怆
..幽邃()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盖.一癞蛤蟆也
C.以.其境过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
同的一句是“”。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
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甲:
乙:
共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