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15章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2024版】社会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_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社会学概论_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关于社会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_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的_社会具有改造自然地能力2.社会控制的“度”就是指社会规范对于社会行为限制的程度。
它具体包括哪几个维度?参考答案:控制刚度_控制网络的致密度_控制力度3.社会学的目的是探索社会运行和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社会发展4.满足和保障其基本经济社会权利是政府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最原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答案:公民基本需要5.社会制度的功能包括参考答案:预测功能_整合与排斥功能_协调作用与促进社会运行效率_制约功能6.家庭关系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它是以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正确7.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参考答案:人8.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社会群体可划分为正式群体与群体。
参考答案:非正式9.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的过程。
参考答案:社会人10.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融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此思想指导下,人们提出了实现城乡融合的三种主要理论模式,即: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模式和发展的模式。
参考答案:城乡一体化协调11.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加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与永续发展。
参考答案:政策12.任何“社区”的界定都具有3个要素:一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社会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13.乡村振兴战略在目标上远高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答案:正确14.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在于:它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它们的理论基础一样,都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学权威教材之一。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梳理框图,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整理名校笔记,归纳考点难点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并将全书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3.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学相关辅导资料,对每章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给出了提示。
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习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
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要深深牢记:考研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论文,多答不扣分。
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学概述★★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1-1)表1-1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1-2)表1-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1-3)表1-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5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1-4)表1-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6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5)表1-5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7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1-6)表1-6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的重要核心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3.掌握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传达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学中的问题和现象。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的应用。
4.幻灯片演示:通过幻灯片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 社会学的定义和目标 1.2 社会学的四大基本概念 1.3 社会学研究的三大理论范式第二章: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2.1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2.2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2.3 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问题第三章: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3.1 社会问题及其根源 3.2 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方法和技巧 3.3 社会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3.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占总成绩20%)六、教学资源1.教材:《社会学概论》第二版2.幻灯片:PPT制作教程(由教师提供)3.视频和音频:与本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由教师提供)4.网络资源:社会学相关的网络资源(由学生自行查找)七、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教学起止时间第一章第1周第二章第2-3周第三章第4-5周复习第6周期中考试第7周第四章第8-9周第五章第10-11周第六章第12-13周复习第14周期末考试第15周八、教学参考1.Wright, E. O. (2015). Understanding Class. London:Verso Books.2.Giddens, A. (2016). Sociology. Cambridge: PolityPress.ls, C. W. (2000).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2010 年 10 月 15 日 14:57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于 19 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
(《自杀论》 )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 1876 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 1892 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1》 1893 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 1894 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 1895 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 ( 1891-1911 ) 成长时期( 1912-1927 ) 建设时期 ( 1928-1952 )恢复重建时期( 1979—— )15、第 36 届世界社会学大会 2004 年 7 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学概论》是一本重要的教材,涵盖了社会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与文化、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家庭与婚姻、群体与组织、教育、劳动与消费、社区与社区发展、城镇化、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变迁。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研究社会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而懒散则会导致失败。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只会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勤奋,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一章介绍了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讲述了社会学家们如何通过研究社会现象来理解社会。
社会学的诞生源于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
第三章介绍了社会与文化的概念和关系。
社会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第四章介绍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而社会角色则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作用。
第五章介绍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社会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第六章介绍了家庭和婚姻的概念和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和婚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婚姻的本质和作用。
第七章介绍了群体和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社会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人物:⑴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
⑵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
⑶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
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2.社会的含义: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3.社会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
第二章文化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5.文化的特征:⑴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⑵文化的复合性。
⑶文化的象征性。
⑷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反哺”⑸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7.语言:定义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615社会学概论
615社会学概论摘要:一、引言二、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四、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六、社会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七、结语正文:一、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探讨社会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了解社会、改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学的相关知识。
二、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分析社会关系、探究社会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涉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
三、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经历了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等不同阶段。
众多社会学家如马克思、恩格斯、涂尔干、韦伯、齐美尔等为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学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如社会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经济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等。
各分支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现象,丰富和完善了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研究者需遵循科学精神,客观、公正地分析社会现象。
六、社会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社会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学的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动社会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紧密结合。
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七、结语社会学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改善社会。
李毅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互动和结构,力图理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模式。
以下是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题: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行为的学科,致力于理解社会中的模式、规律和互动。
社会学的目标: 社会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提供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实地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等,以获取关于社会现象的信息。
社会结构: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即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群体和角色的排列和相互关系。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文化、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如家庭、教育、政府和经济系统。
社会变迁:社会学关注社会的演变和变迁,研究社会结构和文化如何随时间而改变。
社会不平等:社会学研究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包括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不平等。
社会问题: 社会学致力于分析和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如贫困、犯罪、教育不平等等。
理论框架:社会学有多种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用于解释社会现象。
总体而言,社会学通过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这一学科涵盖广泛的主题,从个体行为到整个社会结构,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社会学概论1-14章自测题汇总
单选题:1、《群学肄言》一书是严复翻译了( 斯宾塞)的社会学著作。
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3、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设这门新学科的大致设想的是(孔德)4、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群学肄言》)5、文化是指( 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6、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优势需要)7、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8、“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安全的需要)9、提出“镜中自我”的是(库利)10、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和规定的角色是(先赋角色)11、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就叫做(复式角色)12、下列哪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单位集体春游)13、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称为(角色冲突)14、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 角色扮演)15、一个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使角色扮演矛盾、对立,妨碍角色的顺利进行,这种处境是(角色冲突)1、“心理上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而形成的危机)2、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继续社会化)3、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4、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继续社会化)5、首先提出初级社会群体一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6、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7、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家庭是(主干家庭)8、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是(联合家庭)9、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古典管理理论)10、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科层制的是( 韦伯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交换关系)12、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麦格雷戈)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了一些新的管理理论学派,被称为(当代管理理论)14、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组织运转的高效率)15、二十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1、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滕尼斯)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3、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的是(芝加哥学派)4、在划分阶级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5、以下制度中不属于派生的社会制度有(经济制度)6、有人借改革之名,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社 区——第十五章 社
第十三章社区13.1复习笔记一、社区概述1.社区概念的含义(1)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
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从社区定义的外延看,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
(3)社区与社会的区别①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都并不强调“共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等。
②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
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在其中的社会组织;社区空间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既为社区中人群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网,也提供地理的活动区域。
③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
“共生”程度的差异是社区联系较社会更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总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中观体系,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
2.社区的类型(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纵向角度考察的标准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兼重时间因素,含有进化论的观点。
可归纳出三种类型:①传统社区。
主要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
②发展中社区。
它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社区形式,既保留了前者的一些特点,又吸收了后者的许多内容。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学的定义 : ( P2)社会学是对于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体制的综合性详细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
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构造、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能够是个体的人,也能够是社会的人。
三、中国社会学界的主要社会学家及其主要看法(P8)中国社会学界 90 多年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看法:(一)重视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看法有:1.严复在1903 年第一版的《群学肄言》的前言中,以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由,揭露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识。
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以下定义 : 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转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详细科学3.以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同样是研究社会发展广泛规律的。
代表人物 : 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瀚笙等4.以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 社会学是从改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经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台湾的一些学者也有近似看法(如杨懋春)(二)重视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以为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代表人物 : 孙本文2.以为社会学的主主旨趣 : “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代表人物 : 龙冠海3.以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代表人物 : 杨心恒等以为“社会学应当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代表人物: 庞树奇(三)第三种种类的看法,其代表性建议为:1. 节余说2.学群说3.检查说4. 问题说5.不决说四、社会学的功能( P15)社会学拥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建立和睦社会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科学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1)向人们供应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绘)、为何(解说)、未来如何变化(展望)(2)社会学不单供应现成的社会知识,并且经过供应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取新的社会知识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从而帮助人们在保护和改良现存社会构造、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方面防止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为合理,更为切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就,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拟订正确的社会政策供应有依据的、经过论证的实质意义,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使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1.“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添和促使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连续发展以及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2.“减缩社会代价”,就是保障社会弱势集体的基本生活,保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敬他们的人品尊严,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另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只管社会代价是不行防止的,但人们能够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小到最小范围的门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那么,后工业与工业时代的差别是什么? (1)服务行业占主导地位; (2)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 (3)蓝领为主——白领为主; (4)社会高度重识知识和技术; (5)商业主导工业社会,政府主导后工业 社会。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尽管如此,批评家们指出:后工业社会摆 脱不了一些社会问题如阶级矛盾与冲突, 种族隔离,贫困等问题,而且导致人们对 未来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面临 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失业,环境问题以 及其他社会冲突的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需要回答的新 课题。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响应的成功与否决定于“创造的少数”。领导人 迎接挑战,当创造的少数具有创造力,其余人又 愿意跟从时,文明就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反之, 如果创造的少数变成统治的少数,就面临危境。 五、 社会变迁后果 1、变迁与适应 “文化堕距”概念“ (1)文化由若干部分组成,分为物质文化、非 物质文化。 (2)文化各部分相互关连,当某部分变化时, 其它部分也会相应变化。
3、心理因素:认为成就动机或成就需求是 变迁的重要因素。 它认为韦伯的理论是正确的,新教伦理促 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认为中间有个环节, 即成就动机。 也就是说:是新教伦理中的个人成就动机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 即使没有新教,只要有其它伦理可以激发 人们的成就动机,资本主义也能发展起来。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韦伯认为:每个社会都有其出生期、少年 期、发展迅速成熟期(黄金时代)、衰退 期(漫长、缓慢)瓦解期(快速)、死亡。 认为西方文化正处于缓慢的衰退期,而且 任何东西也不能阻止这种衰退。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3、英国历史学家阿洛德 .汤因比:“历史研究” 他认为,社会是循环发展的,而且这种循环可以 重复多次。每个循环都是以某种“挑战”开始, 每个挑战都能相应地产生一个“响应”。 如果响应成功,该社会就能生存下来并很快过渡 到下一个挑战,如果不成功,该社会就会走向崩 溃。 汤因比把这种挑战响应的循环看作是一种走向更 好的文明的进步,并认为现代的西方社会尤其是 英国,已达到了文明的最高水平,为其它社会提 供了仿效的样板。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研究社会就是研究社会变迁,现代社会的 崛起,就是源于对社会变迁的关注。 特别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 社会关系的革命所进行的分析。 社会学奠基人如孔德,斯宾塞、马克思、 韦伯、涂尔干等人的理论,都是沿着社会 变迁而展开的。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变迁涉及的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分析单位常是社会、文化、以至人类总体。 因此莫尔说:“一个能理解社会变迁所有问题的 理论是没有的,只能有局部的”。 社会变迁是从个人以至人类整体各个层次上社会 现象的改变。 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指人际交往由一种模式转向 另一种模式,或者社会的基本价值受到冲击而发 生变化。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2、现代新社会进化论。 进化论思想在近年来获得新生,部分原因 是对广泛的国际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 (1)焦点从人类整体——个别社会。 (2)关于进步一词的注释,带了评判的意 味。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四、循环论 1、北宋的邵雍: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 如夏、三王之世如秋、五伯之世如冬。这 是典型的历史循环论者的观点,认为社会 经历一个很长的增长、衰落过程。 2、德国历史学家斯宾勒的“西方的衰落”, 他研究了8个高等文化,发现每个文化的盛 衰周期都是一千年。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2、意识形态:认为经济活动重要,但上层 建筑里的意识形态也是社会变迁的根源。 这一理论认为,为什么资本主义“只在欧 洲文明的体系中的一部分出现,而不在世 界其他文明体系出现,例如中国,印度、 犹太、或教的文明中出现,这是因为新教 的教义才可以促使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三、变迁方向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 可以代表社会学的最高成就,这些理论包 括社会变革原因的种种因素、趋势等。 当代社会学家的前辈们曾将建立这样的理 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到今天,仍 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却为我们留下 了许多丰富的思想资料。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欢迎提出问题 共同探讨、交流! 共同探讨、交流!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2、科技发展与人类适应 人类自产生后就不断适应着自然环境和自 己所创造的社会环境。但是,人们却发现 科学越发达人类的适应能力越令人怀疑。 主要原因:科技发展太快。然而适应自然 的环境是一回事,适应突然的人为的变迁 则是另一回事。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悲观主义的观点上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 限,人类要生存必须实现零增长。 乐观主义:认同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杠杆,当科技出现重大变革时,人类的 社会生活和组织无可避免地受到强大冲击, 但不怀疑人类的适应能力,认为科技带来 的恶果科技可以解决。
1、古典社会进化论的中心命题: (1)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2)进化沿一定的轨道进行,该轨道可分为若 干阶段。 (3)这一轨道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任何社 会都要沿这条轨道,经历这些阶段前进。 (4)这些阶段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跨越和倒退。 (5)在进化过程中,社会由小——大,简—— 繁,同质——异质。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全球化下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下正发生巨大 的变化。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是全球化时代 各个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2、关于发达社会的未来的讨论 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力求达到发达国 家的水平时,发达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同 样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迁。一些社会学家认 为,工业化国家正进入一个后工业时代。也就是 讲,后工业社会就是西方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最典型的是孔德的三阶段论: (1)神灵时代:思维被迷信所控制,想象 凌驾于观察之上,社会组织是军事控制、 奴隶制。 (2)玄学:过渡阶段,想象与观察在此阶 段前后占的主导地位不一样。 (3)实证:观察凌驾于想象之上,科学成 为思维的主要方式,生产活动超过军事活 动成为主流。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3)文化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一致,一般 讲,物质文化变化速度快,非物质文化是 由于物质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故后者被 称为适应性变化。 (4)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间,有一 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差距,称为文化堕距。 (5)非物质文化赶上物质文化时,物质文 化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文化堕距 永远存在。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二、各种主变因素的因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不 否认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是强调经济 基础是最重要的原因,并不认为是唯一原因,这 观点已阐明了各因素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经济决定心理,因心理 是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内。 自然条件是外在的,但它的作用受生产力的制约, 但不为什么物质文化容易先变? (1)物质文化较容易发明。 发明是变迁的主要杠杆,而物质文化较易发明, 这就是物质文化先变的原因。 发明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现存事物的重新组合, 物质文明是累积性的,时间越长,累积越多,发 明的机会就越多。 而非物质文化发明就是新观念的出现,新观念的 出现意味着旧观念的扬弃,二者难以和平共存, 因此基础弱,发明的机会少。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一、主变因素。 1、经济因素,认为经济或物质条件是社会变迁 的主导因素—— (1)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及分配 关系最重要; (3)生产方式,——经济基础; (4)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存在决定意 识,作用与反作用; (5)历史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是 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