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孙中辉123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 2、5、3的倍数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 2、5、3的倍数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2 2、5、3的倍数特征一、教材情境这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3章第2节,教材内容为“2、5、3的倍数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理解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解决与数字2、5、3有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拓展到其他数字的情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问,温故知新,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讲授新课•通过板书与示例,向学生介绍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若一个数是2的倍数,那它的个位是0、2、4、6、8中的一个。

(2)5的倍数•若一个数是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是0或者5。

(3)3的倍数•若一个数是3的倍数,那它的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

3.练习•现在,让我们一起做几个例题,练习一下所学知识。

(1)判断以下数字是否是2的倍数并说明理由•26:个位数字是6,是偶数,所以是2的倍数。

•33:个位数字是3,不是2、4、6、8中的任一个,所以不是2的倍数。

(2)找出下列数字中5的倍数•50、125、63、245。

答案是50和125。

(3)判断以下数字是否是3的倍数并说明理由•102:1+0+2=3,所以102是3的倍数。

•244:2+4+4=10,10不能被3整除,所以244不是3的倍数。

4.拓展•除了2、5、3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数字的倍数也有特殊的规律呢?5.总结与归纳•请学生概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六、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探究其他数字的倍数规律,并在明天的课上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最新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2022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红球3个黄球3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

(板书:可能性)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2、3、5的倍数特征,能够正确判断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并能进行快速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察和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2、3、5的倍数特征进行深入理解。

•培养学生快速判断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2.2、3、5的倍数特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引入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倍数的规律。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2、3、5的倍数的特征,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三课时:应用2、3、5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

2.互动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促进思维碰撞。

3.游戏化教学: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2. 学习•介绍2、3、5的倍数规律,并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判断一系列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2. 学习•深入探讨2、3、5的倍数规律,让学生举例说明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数字,让其他组员判断是否是2、3、5的倍数。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2、3、5的倍数特征,进行快速回忆。

2.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2、3、5的倍数规律解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 2、5、3的倍数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 2、5、3的倍数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 2、5、3的倍数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2、5、3的倍数的规律和特征;2.能够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5、3的倍数;3.能够灵活地利用倍数特征进行数学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2、5、3的倍数的规律和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倍数特征进行数学计算。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2、5、3”的倍数的表格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2、5、3的倍数的概念。

2. 引入数学活动•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利用2、5、3的倍数特征,尽可能多地列出2、5、3的倍数。

3.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2、5、3的倍数的规律和特征。

4. 数学探究•让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变换运算方式,判断给出的一些数字是否是2、5、3的倍数。

5. 讲解归纳•让同学们回忆和总结他们在数学探究环节的操作和发现,并让学生运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求出是否是2、5、3的倍数,即让学生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它就是2的倍数;–如果一个数以5、0结尾,那它就是5的倍数;–如果一个数的各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那它就是3的倍数。

6. 实际应用•让同学们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应用2、5、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小组内固定人数,每人需要分配2、5、3个棒球,那么需要多少个棒球?7. 课后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后练习,巩固2、5、3的倍数的规律和特征。

四、教材评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2、5、3的倍数规律和特征,还能够进行实际应用,并能够用倍数特征进行快速计算。

同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竞赛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部编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掌握三位数的数学意义;
3. 认识十进位的位置原则,掌握数的单位;
4. 理解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读法和写法;
2. 三位数的理解;
3. 十进位单位;
4. 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三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2. 十进位的单位研究;
3.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2. 活动教学法;
3. 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三位数,理解三位数的数学意义。

2. 引导学生规范数字读法和写法。

3. 教授十进位的单位,通过三位数的拼接了解数的单位。

4. 让学生通过操纵物品,用十进位的位置原则完成数的比较。

5. 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6. 巩固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有关三位数比较的题目。

7. 课堂总结:讲解三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三位数的认知情况;
2. 学生能够熟练读写三位数;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参考书;
2. 三位数的实物或图片。

八、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相关练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2。

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初中教材第五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

初中教材第五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

初中教材第五年级第三章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第三章:数与代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2. 掌握用算式表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能够灵活应用数的性质和代数式求解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整数及其性质。

2. 掌握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

3. 学习利用代数进行变量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整数的规律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2. 打好整数与自然数的基础关系。

3. 能够运用代数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整数及其性质(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正负数刻度,并解释其意义。

2. 教师以实物为例,向学生介绍在不同情况下整数的表示方式。

3.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习,巩固对整数的理解。

第二节: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40分钟)1.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利用自然数和整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三节:代数的基础运算(5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代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学习代数常见符号及其含义,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3. 学生进行代数式的转化和运算练习,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和掌握。

4. 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代数式。

第五节:综合运用(40分钟)1. 学生进行综合运用的练习,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与代数的综合训练。

2. 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通过写出代数式并解答问题,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思路和答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综合运用的展示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整体教学效果。

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更多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数与代数的应用领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2和5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2和5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2和5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3.2.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二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1. 2、3、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2. 如何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黑板、粉笔;3. 学生用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2、3、5的倍数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并掌握这些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3、5的倍数的特征及运用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3.2.2和5的倍数的特征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判断一些数是否为2、3、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2、3、5的倍数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 2、5、3的倍数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 2、5、3的倍数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 2、5、3的倍数特征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2、5、3的倍数特征,学生将学会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5、3的倍数,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我们将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技能。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5、3的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2、5、3的倍数特征的深入理解。

2. 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5、3的倍数。

3. 理解倍数特征背后的数学原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

2. 黑板和粉笔。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2、5、3的倍数特征。

2. 讲解:详细讲解2、5、3的倍数特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2、5、3的倍数特征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2、5、3的倍数特征2. 重点:2、5、3的倍数特征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难点:理解倍数特征背后的数学原理。

4.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一些拓展性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了2、5、3的倍数特征,并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5、3的倍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技能。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2、5、3的倍数特征。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 复习旧知:首先,通过快速问答或小测验的方式复习之前学过的倍数知识,如2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特征等,为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2和5的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1. 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推导过程。

2. 如何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数轴或计数器。

3.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回顾2和5的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举例、推导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特征。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和5的倍数的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运用方法。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重点突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运用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并解释原因。

2. 提高题:运用2和5的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3和4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答疑,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2《2和5倍数的特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3.2《2和5倍数的特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3.2《2和5倍数的特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展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倍数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2和5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3.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总结规律。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进行讲解。

5.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解决。

7. 交流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8.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1. 《2和5倍数的特征》2. 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3. 教学目标: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4. 教学难点: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导入、探究、总结、练习、应用、交流与展示、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5、3的倍数特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5、3的倍数特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三单元 2、5、3 的倍数特征 - 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 2、5、3 的倍数特征。

2.学会寻找 2、5、3 的倍数特征并应用。

3.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 2、5、3 的倍数规律。

4.学会利用 2、5、3 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知识点1.2、5、3 的倍数特征。

2.2、5、3 的倍数规律。

教学重点1.2、5、3 的倍数特征。

2.利用 2、5、3 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 2、5、3 的倍数特征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

2.提问:“你们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是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呢?”。

3.提醒学生,在今天的课程中,将会学习一个新的规律。

讲解(20分钟)1.引用绘本《小蚂蚁和老鼠先生》中的一段故事,介绍 2、5、3 的倍数特征。

2.让学生通过对数列的分析,发现 2、5、3 的倍数规律。

3.提供一些数学算式,让学生自行寻找其中的规律。

操练(40分钟)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完成 P57-58 的 1、2、3、4 题。

2.在完成练习之后,老师提供一些“小小数学家”的题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

3.展示一些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2.回顾学习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复习和巩固。

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题。

2.提供附加题,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今天的课程设计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讲解知识点,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同学间互相讨论。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参与积极。

对于 2、5、3 的倍数特征及其应用,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师应多加鼓励和厚爱,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教师也应该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运用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熟练掌握两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3. 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法。

教学重点:1.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两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通过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加法。

教学准备:1. 教师: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2. 学生:教材、练习册、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点名、询问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2.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过渡。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强调相加的顺序和结果的特点;2. 讲解两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包括个位数相加、进位和进一步简化计算的技巧;3. 结合具体例子和计算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相加的运算规则。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在黑板上示范两位数相加的计算过程,解释每一步的运算方法;2. 让学生通过口算与书写完成若干道两位数相加的练习题;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加法计算方法。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解决问题,增加问题的复杂度;2. 分组活动,让学生两人一组选一个实际问题,互相出题、解答,并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讲评与总结(10分钟)1. 选几道题进行课堂讲评,让学生互相评价答案的正确与否;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强调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技巧。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笔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的讲解,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运算步骤,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互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 第2课时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苏教版)

第三单元 第2课时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苏教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你能快速判断下面的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吗?和老师比一比:师:大家有什么想问老师的吗?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大家只要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比赛,让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产生好奇,引起学生思考。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2.写出30以内下面数的倍数。

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写2和5的倍数,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01:探究5的倍数特征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百数表,在5的倍数上画“△”。

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100以内所有5的倍数。

师:观察表里5的倍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反馈: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

师: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师: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通过找找百数表中5的倍数,认识和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任务02:探究2的倍数特征师: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请在百数表中圈出2的倍数。

课件出示:在2的倍数上画“○”。

师: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得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

师:是不是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呢?请同桌两人互相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进行验证。

课件出示:师:观察百数图中用△和○所圈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有一些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师:那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呢?它们有什么特征?注意:个位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北师大版(201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北师大版(201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北师大版(2012)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和5的倍数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包括:1. 2的倍数的特征;2. 5的倍数的特征;3. 2和5的倍数的特征;4. 应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2. 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2和5的倍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2和5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 讲解: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板书设计1. 2,5的倍数的特征2. 内容: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和5的倍数的特征、应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找出一些2和5的倍数,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用列举法解决问题》|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用列举法解决问题》|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用列举法解决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举法的概念,掌握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列举法的概念及运用。

2. 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 练习题的设计与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 列举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2. 如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列举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画图法、列表法等。

2. 提问: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列举法的概念:列举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讲解列举法的步骤:a. 确定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b. 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c. 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实例讲解列举法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列举法的概念和步骤。

2. 强调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列举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

本节课通过讲解列举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扩大10倍,积就(),结果是()。
3.一个正方形场地的边长是0.45千米,如果有人绕场地走一圈,那么共
走了多少千米?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
再进行强调总结。)
板书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
小数乘整数
例2: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 ____________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
0.9×6 7×0.08 1.87×0 0.24×2
0.12×6 4×0.25 60×0.5 1.6×0.5
2.不计算,说出上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二)揭示课题:做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到底该怎么办呢?
4.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任务与目标(课程标准)
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第5—6页,思考以下问题:
1.自学例3,看一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试着完成第5页下面的做一做。
3.想一想上面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先怎么办?再怎么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数学广角
五.教学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拓展思维.
六.检测安排
每单元复习整理后进行一次检测,中考前对前四个单元检测并模拟考1~2次。期末复习后对后三个单元进行第二次检测并模拟考2~3次。
七.课时安排
单元内容课时时间
一小数乘法7 9月1日-9月14日
二位置2 9月15日-9月17日
三小数除法9 9月18日-10月10日
四可能性3 10月11日-10月14日
五简易方程16
1.用字母表示数10月15日-10月22日
2.解方程11月17日-12月12日
六多边形的面积9 11月13日-12月25日
1.学生自编习题考考同桌。
2.教师出示部分学生编的题,让全班学生练习。
(二)教师供题。
1.列竖式计算。
0.48×1.50.29×0.071.2×0.35
2.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0.28×65=28×6.5=28×0.65=
2.8×6.5=0.28×0.65=2.8×0.65=
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零补足,再点
小数点。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
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
(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七数学广角3 12月26日-元月1日
八总复习4元月4日-元月11日
注:10月25日-11月15日为期中复习考试时间。
执笔人:孙中辉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第一题主要让学生利用积的变化归律分析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第二题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评议,规范竖式过程。
第三题通过检测后强调:计算结果末尾的0要去掉。
第四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后再处理。
2.教师再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时再强调小数乘整数
的算理。
三.质疑再探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用计算器)
2.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
再进行强调总结。)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例3:长方形的长是2.4米,宽是0.8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4×0.8=1.92(平方米)
2 .4
×0 8
————
1 . 9 2
例4:0.56×0.04=0.0224
0. 5 6
(一)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的乘法与除法的笔算。
2.能进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景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景,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基础练习
1.列竖式计算(指名演板)
13.5×7 2.46×8
2.指名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把上题中的2.46×8改为2.46×0.8后教师设疑:这个算式和我们前
面学的算式一样吗?小数乘小数该怎样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
四.运用拓展
(一)学生自编题考考同桌。
(二)教师供题。
1.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9×4 6.3×3 8.4×16
2.列式计算。
(1)5个2.7的和是多少?
(2)4.95的7倍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要用多少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基础练习
说一说积的变化归律的内容。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3 . 6 0 ←(缩小到它的1%)3 6 0
(积的变化规律)
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确定积的
小数位数。
课后反思: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列竖式计算
408×7 25×60
练习后,归纳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小朋友都喜欢到野外放风筝,下面是三位小朋友到商店
购买风筝的情景图(课件出示)
1.请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图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
提问:(3.5×3)与复习中的式子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
乘以整数的计算。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第2页例1,思考以下问题:
(1)例1用几种方法列式?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3.5×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3.5×5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是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验感受随机现象,能列举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