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路漫漫
课改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求索兮
课改之路慢慢兮吾将上下求索兮龙游十里铺小学徐雪平最早与课改的亲密接触,要追溯到2012年赴安吉紫梅小学的一行。
当时我参与了紫梅的课堂,我真切体会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堂伊始,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情况,然后小组汇报点评,小组共同研读,探讨,再汇报展示,再交流。
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忙”,但“忙而不乱”;教师很“空”,但“空而不闲”;教师话语很“少”,但“少而却精”。
从学生的汇报展示环节中,我真正认识了紫梅小学谢利民校长所介绍的:“变要学生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会了为学生会学了”。
安吉紫梅小学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心中课改的种子悄悄萌芽。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孩子的快乐成长。
孩子主动学习、乐于参与,便是快乐的源泉!我恍然大悟。
在接下来的学校课改思路操作下,我投身于课改的海洋。
首先让孩子们学会预习是课改的第一步。
低段孩子的模仿性相当好,我一步一步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同时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鼓励。
孩子的预习方法学会了,接下来是更为艰难的坚持预习,需要我们反复督促和纠正,耐心鼓励和陪伴。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如果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会很理智地允许他们疏忽和遗漏,只要他们在继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就好。
班里有大半部分预习习惯比较好,我们就应该高兴,急功近利对待孩子并没有多少好处。
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最有争议的。
开始我组建小组,孩子们热情高涨。
但这样的热情只表现在说悄悄话更方便,同学情谊因为距离拉近更加方便巩固之上。
一开始,我和很多老师都发现,低段孩子本来自控能力就差,现在这样的小组位置,让自控能力愈加减弱。
那需要我们探究更加科学的方式。
我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中,有了现在比较中庸的方式——让面对面孩子的位置进行“八”字摆放,让他们既有小组的形式,又减少中差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同时,还改变一层不变的座位模式,让他们有时一人一座,有时两人一座,避免一种位置做一个学期的方式。
在低中段孩子小组交流中,我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把问题的设置尽量简单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课改历程在新课程改革的熏陶下,我逐渐坚定地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由学生互相讨论、积极思考,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还有对于物理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自已设计实验方案来独立进行。
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说到我的课改历程,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一、2009-2011课改河边走说起课改,最开始的想法就是“形式”,一阵风过去,水过地皮湿,不会有实效性的。
在2009年开学初,常校长为为我们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发展、壮大及闻名全国的历程当时感觉很新奇也很让我激动:原来上课可以这样上。
后来,学校又陆续派出领导、老师外出到横水中学、灵石二中等课改名校学习,给我们带回视频资料让我们学习,都各有特色,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模式。
但始终没有起步,仅仅停留在学习和观摩上。
仍然保留着学校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拼命地表演,并且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课堂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虽然,老师很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但是总不理想,没办法,还是回到自己讲的“老路”。
2010年初,我们尝试着自己准备些学案,和学生的座位编排上慢慢发生着改变,但依旧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真正从教师的观念上发生根本改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真正的调动起来。
二、2012-2013趟着课改大河其实,真正的课改历程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
我不再观望、怀疑、而是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与实践。
李校长制定了学校课改的模式(目标引领-自组学习-小组探究-展示点拨-归纳检测),慢慢地,各教研组学习交流,让我明白:课改是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
课改是势在必行的,改都是往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改。
实验中学考察汇报:课改路上追梦前行
实验中学考察汇报:课改路上追梦前行怀揣着虚心求教潜心学习的心,5月26日,XXX重点初中一行31人走进了XX实验中学,开始了“探寻深化课改之路”的新航程。
我们听了七八年级初二的两节常态导学案课堂,涉及语、数、外、科、政社和音体美等全部学科,课间参观了七年级初一的班级(小组)文化建设。
听课之后,教师们分学科与XX实验中学各学科备课组长就各自关注的课改话习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下午,孔XX副校长作《做幸福路上的行者》课改汇报,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袁浦实验中学的课改情况。
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行程紧凑、收获颇丰,袁浦实验中学坚决践行课改的决心、极具创意的评价体系和深沉浓郁的“五行”文化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们。
绝知此事要躬行——XX人是改革路上坚决践行者XX市XX实验中学创建于1968年8月,是XX西郊的一所农村重点初中,原址为XXX湖,1988年9月搬迁至现址XX街1号。
学校设有22个班级、在校学生738人,全校教职工为84人。
XX实验中学是XX区课改实验学校,学校自20XX年起开始施行课改,短短两年学校相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袁浦实验中学的课改,不单单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更是课堂文化的改变。
袁浦实验中学进一步把小组建设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并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气氛。
乘课改东风,应时代潮流,构新型文化,XX实验中学——又一颗冉冉升起的“课改之星”。
廖校长介绍说:“三年前XX实验中学是典型的XX区落后学校,地处农村,环境偏远,大批学生流向城区,根本留不住好教师,我们也是‘穷则思变’。
当初,学校投入25万元用于改革起步,从参观学习到专家汇报,从顶层设计到改革尝试,从诊断评估到管理办法完善,从践行课改到深入探究,花费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精力,经历过阵痛,尝到过滋味,走过一段艰苦曲折的道路,但学校对于课改的决心和信心始终未有丝毫动摇。
”XX实验中学改革两年来相貌变化之大得益于与杭十五中建立起来的“严密型教育共同体”和以这种“捆绑式”的结对为依托的教育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记“我的课改故事”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也就伴随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生涯的开始,这是一条漫长而又不时涌起喜悦,收获的道路。
时间回到16年前,那是我初踏上讲台。
面对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我惶恐和不安,我该以怎样的方式开启我人生的第一课?那天教室里坐满了人,学校30多位老师来听我的亮相课。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以青春的活力,好听悦耳的普通话,上了《扁鹊见蔡恒公》一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和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扁鹊为蔡恒公看了几次病?”,上课之前拿教案征询他人意见时,有位老教师诚恳的说,把“看”换为“诊断”一词怎样?我忽然眼前一亮,对,就是“诊断”,扁鹊作为一代神医,而中医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这一系列的诊断方式,就是,就应该是“诊断”,毕竟这是一篇文言文,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在那一瞬间,我领悟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言语一定要精准,语文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在和平中学老教师的帮助下,我成长了,面对公开课不再恐慌,而是把每一次都当做人生的一次锤炼和成长。
2012年,全县推广“生本教育”模式,“杜朗口”成了神话的摇篮,走进它,向它取经学习是令人神往的。
学校推荐了3名教师前去学习,之后我们也在自己的课堂搞“生本模式”。
记得那是学校的交流课,我上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提前备好教案,明确教学的每一环节,然后就是以6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反复的排练。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正式上课让学生演唱《七子之歌》的环节,由于紧张,学生竟唱着跑调了,而其他几组同学也过于拘谨表现也不佳,自然那也是一堂失败的“生本课”。
之后,我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课堂真的要交给学生,老师只是导演吗?而我似乎做不了一个好导演,自然我的演员也就不出彩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些模式被推倒,其中就有“生本模式”,我忽然也轻松了,我终于不用再做那个不称职的导演了。
随着新教育的渗透,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立创新思维的发展,把他们变成课堂的主动力,而不是老师的独角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 —
浅谈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班 主 任 角 色的 转 变
◆柯 勇
(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第二中学 )
【 摘要l新课改对班主任提 出了新的要求 , 次是 明事 。通过对班级工作的详细分工 , 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 班 通 两者不能分 离。所以
体验工作 的意义和价值 , 在实践中促进 自我 个辛苦 的劳 动 的过程。尽量 想办 法鼓励 大 主体意识 的觉醒 。
三、 关键是决策权的归属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 给我们提 出了一 系 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 不仅仅是科任 老师
家把学 习放在第一位 , 结 合本 校的事 例具 体事例 进
能 否真正 实现班 主任 角色从 管理 者 向 行 引导 。 如何讲课 的问题 , 而且也为我们如何做好 班 指导者转变 , 最根本的还是决策权 的归属 问 最后 , 以人 为本 ” “ 体现 在班 级 细 节管 主任工作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作 为在 学生 全 题 。如果决策权仍控制在班主任手 里 , 不管 理 中。现今 社 会 , 师生 关 系发 生 了微 妙 变 面发展 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来 说 , 新一 轮 学 生的工作 多么努 力 , 事情 做 的如何 出色 , 化 , 使有的班主任 同志不 能 大胆管 理 , 学生 课程改 革更 寄予 了他们 新 的要 求 , 的重 新 也仍停 留在依靠学生实施管理 的层 面上 , 学 习习惯不好 , 班 弱差科较多 , 道德 、 值取向偏 任。每一位班 主任必须 充分认 识在 新课程 主任的管理 者角 色并 没有 实质意 义的转变 。 离 , 学生 、 教师 , 学校 、 家庭之间沟通较 少 , 作 改革 中赋予 自己的新 内涵 , 重新正视 自己的 只有让 学生 自主 决定要 不要 做 , 如何 去做 , 为班 主任缺乏个人对班级管理 的思 考 , 出现 角色 , 摆正各 自的定 位 , 才能 在班集 体建设 才能有 责任 的承担 , 主动性 、 自觉性 的激发 , 管理教条 , 造成师 生之 间鸿 沟 明显 , 就需 这 中真正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 营造一个 又一个 才有成 功与失败 的真实体验 , 也才会有学 生 要班 主任工作深入到学生 中去 , 掌握班级情 优 秀的班集体 。 发 展 目标 的落实 。 况, 这一个 过 程 的重 复 , 由浅 人 深 , 心疏 耐 关 键 是 班 主 任 观 念 的转 变 四、 关键是师生角色 的互动 导, 目标激 励 , 趣 吸 引 , 养学 生 良好情 兴 培 作为管理 者 角 色 , 主任 往往 把 班 级 班 只有学生成 为真正的管理 者 , 主任才 操 , 班 调动他 们 学 习积极 因素 , 而达 到 “ 从 千 “ 据为 己有” 视 班级 管理 为 体 现班 主任 水 , 能“ 超脱 ” 指导者 , 为 而指导 的效果 与价值 , 淘万滤虽辛 苦 , 吹尽沙底始见金” 。 平与能力 的一方天地 , 大事小事都要 亲 自过 则取决于双方 角色 的互动程 度 。要 充分 发 总之 , 无论传 统教 育 、 现代教 育还 是后 问, 什么都觉得不 放心 , 学生 成 了管理 的对 挥班主任的指导作用 , 一是要及时 了解 班级 现代教育都有各 自的生成背景 和理 念追求 , 象, 主体作用 的发挥 就无从 谈起 。因此 , 角 管理的各种动态 、 信息 。可 以通过 主动参与 也各有 自己的存 在价值 与可取 之处 , 在不 同 色转变的关键是观念 的转变 , 班主任必须充 班级的各种活动 , 进师生 交往 , 可 以通 的理论范式关照 下来重 新 审视和 反思学 校 增 也 分认识到 : 第一 , 级是 学生 的。班级 是学 班 过周记 、 谈话 等途径 搜集信 息 , 以提高 指导 德育 , 可为我们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提 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 是学生锻炼 成长 的天 的针对性。二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 供新的视角 。班 主任是 班集体 的管 理者 和 每 地, 衡量班级工 作 的成 败 , 要看学 生 的主体 项工作 , 注和 肯定他们 的每一 点努力 , 组织者 , 关 其教 育思想及 观念 的新 旧 、 人格 涵 作用发挥了多少 , 能力 提高 了多 少 , 不是 而 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 的难处 , 以亲和的态度 养 的优劣 、 识水 平的 高低 、 知 教育 艺术和 方 班 主任做 了多少。第 二 , 学生能够管理好班 赢得 “ 向师之心 ” 通过 “ 实 ” , 真 的交往 获取 法等等 , 都对 班级 建设起 着决 定作用 , 学 对 级 。较之于班主任 , 论是 管理 的力量 , 无 信 信 任 , 指 导 真 正 切 入 学 生 的 内在 需 要 , 使 从 生 成 长 起 着 潜 移 默 化 的影 响 。 息动态 的掌握 , 心理情 感 的融通 , 生都 占 学 而增强指导 的实效性 。 有人说 过 : 天底 下最 小 的 “ ” 长 莫过 于 有绝对 的优势 , 所谓 经验在 这里 并不重 要 , 五、 关键 是构 建 以 人 为本 的 班级 文化 “ 长” 最 小 的“ 家 , 主任 ” 莫过 于 “ 班主 任 ” 。 探索和尝试 更有利 于创新精 神 的孕育 。因 氛围 确 实 ,班主任” “ 这个 官衔虽小 , 但是要 当好 此, 不要事事都不放 心, 班级差 不到那里去 , 首先 , 以人 为本 ” 理念 应体 现 为 以 这个 “ ” 可 也真 不容 易。班 主任 工作 既 “ 的 官 , 给学生一个机会 , 学生会还给你一个惊喜 。 “ 为重 , 是人类 的永恒 的话 题 , 爱” 爱 是人类 有规律 可循 , 又无一成不变的模 式。新课程 二 、 键 是 学 生 意识 上 的认 同 关 的基本 的情 感 , 爱更是 教育 的灵魂 和 生命 , 改革下 , 班主任 工作 既是一 门科学 , 是一 也 班 主任角色 的转变是 与学 生 主体作 用 爱是架构师生心灵 的桥梁 , 是教育成功 的基 门艺术 。班 主任工作是漫长而艰辛 的 , 路漫 的发挥程度相辅相成的 , 学生是否摆正个 人 石, 是班 主任必备素质 , 没有 爱就没 有教育 。 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与班集体 的关系 , 否把 自己看成是 班级的 是 陶行 知 先 生 说 的 好 : 爱 满 天 下 , 生 如 “ 爱 参考文献 : 主人 , 是否 意 识到 为 班级 做事 就 是锻 炼 自 子” 。这正是教师 无私 奉献爱 心 的典范 , 教 [] 1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 己, 直接关系到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究竟能够 师 的爱 , 尤其 是班 主任 的爱 , 是照亮 学生 心 [ ]走 进 新 课 程—— 与 课 程 实 施 者 2 走多远。这一状况 的改变 , 需要班 主任通过 灵窗户 的盏盏烛光。 对话. 各种途径 , 来强化学生的主体 意识。首先是 其次 , 以人为 本 ” 念 应体 现 在对 学 “ 理 [] 3 现代心 理学教程. 明理 。在 道 理 上 让 学 生 真 正 明 白 自身 与 班 生需求 的正确引导 。是人就有需求 , 需求包 [] 4 班主任 工作 指导. 集体的关系 , 明白 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其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宁晋六中课改学习心得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课改路上,你我同行。
为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寻找课改的新路子,追求高效课堂。
3月24日下午,我县30名教师在教师开展中心赵加魁、李达、申小乔、郑印良、孙正刚等专家团队的带着下,不远千里奔赴宁晋六中,开启为期一周的课改学习之旅。
一、接洽会上、校方报告拨云雾本次学习交流涉及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聚集了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西五省近百名教师。
为了让与会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宁晋六中的课改历程,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宁晋六中课改纪实》,并观看了宁晋六中开展历程的宣传片,让每位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六中、走进六中。
接洽会上宁晋六中校长赵同报和副校长张文君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共谋教育改革之大计、共话教育开展之新篇》和《课改永远在路上》的精彩报告,听完报告后让人茅塞顿开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的感觉。
二、课堂模式、理念引领站位高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宁晋六中的课改理念先进,“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再加上辩证地使用金太阳的导学案,宁晋六中的课改真是如虎添翼。
“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是一个理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
“三〞是三个时间调控。
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四〞是四个环节即自学、展示、精讲、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可以看到,“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位教师的心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课上更轻松。
课改要想成功,一定要牢记“引领〞是关键,“开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
三、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求效率预习所学,未雨绸缪。
《礼记·中庸》:“凡事豫〔预〕那么立,不豫〔预〕那么废。
课改之路,且思且行
课改之路,且思且行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晚我演讲的题目是《课改之路,且思且行》。
寒冬季节,我们呼唤春天,渴望着那缕温馨的春风。
困境之时,我们迎来了新课程的改革,如穿越黑暗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引领我们前进。
带着改革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新课程课改中走来。
回首两年来时路,我是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三课三段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在集体的互助与关怀之中,在边教边学之中领悟着课改的精神,并努力使这些优秀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
我深深的感受到,课改之路,且思且行,留下的将是一串串成长的足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这样的课堂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是我这个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据此,我以为以下两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
它让知识共文化一色,直觉与灵感齐飞,让快乐成为孩子心灵的主旋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不再是独奏者,学生才是主旋律。
于是,我尝试着放开我的权利之手,让孩子们自由绽放。
高一时我试着让学生担当老师,以新课改的模式在全班轮流讲解简短的古诗词,篇目课下自主搜集,是的,他们有来源,有准备,当堂预学提出问题,自行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最后由我带领他们巩固延伸,其结果是课堂氛围与我平日的相比更加的活跃,生生的互动更加的积极,同学们在一种平等的条件下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尽情的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他们之中有的甚至超越了我的见识与能力,我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教学我让出许多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现,直到现在。
除此之外,我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在高三的每日基础练习和背诵复习之中,我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自做自改,自背诵自默写自修改,自己做自己的老师,给他们的是实在的收获,给我的是轻松愉悦。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背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江苏省泰兴市溪桥初级中学是一所地处泰兴市至黄桥镇主干道旁的农村初中,交通便利,生源流失严重,考试成绩曾经连续数年在泰兴市位居倒数之列。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意识到了课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11年下半年,我们在陈浩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课改。
学校推行的是“30+15”课堂教学模式,即每节课老师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必须保证15分钟的当堂训练。
这是由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
学校要求我们的课堂上坚持又学又习。
学,是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间接知识经验;习,是再现学习内容,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校推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不允许老师一讲到底,霸占课堂。
困惑:山重水复疑无路前30分钟讲什么呢?学校规定了4个环节必不可少,主要有导入示标、新授知识、课堂总结和当堂检测。
这4个环节和讲授45分钟时的环节没有什么差别。
现在学校不允许讲45分钟,很多老师就讲30分钟。
课堂改革不是讲授时间的缩短,不是语速的加快,而是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作为学校课改的一名成员,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很多的困惑。
初三课本上很多课文较长,我尽量找一个突破口或选一个点教学,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但收效甚微,总是感觉学生在囫囵吞枣。
还有15分钟练什么?语文不同于数学等学科,不可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所讲的方法,语文的选题是很难的,时间也难以把握得准。
尝试: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已经走在路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就要改革到底,我们要变课堂组织形式,要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分组,班上34个学生,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5个组,每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打破常规的座位法。
然后,课堂上让各个组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优胜组班会课上能得到班主任表扬,星期一国旗下能得到校长表扬,到了期中和期末,我也买点小礼品奖励他们。
2024年新课改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改是一次对我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全面改变,也是我个人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
在这次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改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了许多困惑和挑战。
下面我将就我的新课改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新课改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堂课都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建立,师生之间不再是单一的传授与接受,而是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机会,让他们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
新课改的实施让我对传统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产生了很大的质疑和反思。
我发现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等级评价,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而新课改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通过项目制、合作学习等更加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我逐渐摆脱了以往的一劳永逸的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改对我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通过项目制学习、情景化教学等方法,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首先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矛盾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课程,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完全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我在课程设计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有一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较低。
积极推进课改
积极推进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春雨香凝千点绿,秋风叶改万枝红。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年,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已走过一个春秋。
课改——我们一路风雨兼程;课改——我们一路豪情满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劳终得回报,付出必有收获,在区教研室、中心学校的指导下,我校逐步构建起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步走出具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领导的参与是课改成败的前提。
我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教学第一线,和课改班的教师一起研究,探讨和摸索课改的方法,保证了课堂教学改革有序有效地进行。
课改初期,课改实验教师感到效率不高,信心不足。
为了给课改教师解答困惑,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使课改教师成长更快,我亲自在实验班五1班讲一节课改课《分数的基本性质》。
全校的教师都积极参加听课,并进行说课、评课活动,罗校长的这节课改课不仅让教师们学到了课改的路数,更是给了课改教师前进的动力和百倍的自信,对学校校的课改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长坚持和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听两节课改班的课,听后立即评课指出成功和不足,并积极指导、参与导学案编写。
为了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防止课改教师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又用老模式上课,分管课改的领导各蹲点一个班,实行推门听课,并把此项纳入课改考评细则里,作为课改班常规教学检查依据。
课改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
推行教改首先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
为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提升教师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水平和能力,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工作。
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获取教改前沿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邀请专家来我校指导课改,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等形式对课堂教学、教学案进行了具体指导。
同时指出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学校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会出现不少困惑,但有困难才更彰显课改的价值。
路漫漫十年课改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十年课改吾将上下而求索2000年,国家强力推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时间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千姿百态,花样别出。
理论界南腔北调,争论不休,一线教师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应了“教无定法”那句名言。
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教学根深蒂固,教育观念难以转变;二是理论培训,实战指导跟不上步伐,形式主义成分多;三是教材编排过于零散,缺乏统一性;四是考试指挥棒墨守陈规,功利性驱动阴阳两面;五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教师欲罢不敢。
因此,在农村学校,很多教师仍是新教材、老教法占据课堂,偶遇公开课便刻意打磨一番不排除“作秀”之意,无多大实际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研讨的深入推进,实战中问题的破解,国家政策的强化,让老师们逐渐尝到了课改的乐趣,大部分教者已由起初的“应付”逐渐转移到“试一试”,少数思想活跃前卫的优秀教师已基本脱胎换骨,新课程占据了主课堂,且呈燎原之势,在学校助推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现、新的成果,欣喜之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感悟到了国家推行新课改的战略远景。
时至今日,课改之路已走过十年有余,可谓是路漫漫兮,吾等上下而求索。
回味十年来一步一步的艰辛之路,有过彷徨,有过迷茫,而更多的是探索。
作为贫困山区农村示范学校的校长,教师们一刻也未停息过,总想撕开一个缺口,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也许就是教育人的大爱。
“一切为了孩子啊!”功夫不负,收获必至,现在的校园无论集会研讨、课堂展示,还是闲下之余,大家都在谈论课改,反思课堂,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破解让老师们分享着成功的收获,一则又一则的经验总结推广,让课堂更加理性、活跃起来,一篇又一篇的研讨论文让校园课改生机勃勃。
过去的担心被完全抛弃,还课堂给学生不影响质量,反而让老师们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靠打时间仗取胜”中解脱出来,高效的精品课堂必将带来高效的质量,而且尊重每一个孩子,挖掘每一个孩子潜力,诱发孩子成功的欲望,也让孩子们成了课改的最大受惠者。
新课改漫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课改漫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①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学习落实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② 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教师要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五个解放”:一是要“解放眼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
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
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四是要“解放空间”。
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五是要“解放时间”。
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语文课改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课改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实行了十年,让语文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丰富多样的教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给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教材上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时给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也给学生留出了选择和拓展的余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的教与学的模式的探究提供了前提条件。
新的教学大纲也增加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专题研究等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意在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疑问和怀疑,发现作品的精华,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它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
下面我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可见师生之间需要对话,需要合作,而且是心与心的呼唤、神与神的交融、情与情的牵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教师要引在关键处、引在抽象概括处、引在知识的联系处、引在加深理解处。
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每个人都在教学的旅行中不断成长,这个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整体的不断进取的环境,领导的支持、鼓励,同志间的帮助,在这种宽松、信任的氛围中,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使之更自觉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理性的认识自己的教育实践。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课改的大潮推动着实验幼儿园前进的步伐,我园实施了新课程。
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孩子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我感到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我认真学习新课程并尝试以自己的理解在工作中加以诠释,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再扮演演讲者的角色,而应该做孩子的引路人。
学习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孩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探究者、实践者。
所以,要唤醒孩子主动探究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自主地动脑、动口、动手……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以多种方式的启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在教学中我学习研究各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幼儿发展。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布置,自主制作。
让幼儿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注意个别幼儿,有侧重的进行个别教育。
开展了多个由幼儿自发生成的探索型主题活动:好玩的纸,各种各样的房子,我的动物朋友等。
如:各种各样的房子。
我园西邻是天香公园和新世纪广场,那里有形状各异的房子我们在活动中带领孩子们几次到那里去观察,体验,并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表达。
在走出去看房子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强求孩子按照我的思路进行观察,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了解答案等,事实证明,孩子们的视野和我们常规的观察大不一样,他们会注意到门上白蚁蛀的小洞,屋檐下的梯子,屋顶上的小草等等,正是这些生动的东西让孩子们了解了房子的多样性”,而且我觉得我也是学会了从他们的视野去观察这些现象,孩子们也是我的老师,我也从中体验着孩子们发现的快乐,我收获孩子们笑脸的喜悦,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于语文新课改的两点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于语文新课改的两点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来惭愧,从教十年来从没郑重其事地规划过自己的事业,一腔热血遍地洒,率性而为的时候居多.这次的骨干教师培训,使我听到了很多对自己而言振聋发聩的声音,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规划.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在听课中逐渐发现,有些教师讲课却体现不出新课改,如果还以传统的方式来讲语文课,必然会产生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使语文新课改陷入困境.因此,现在的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新课改究竟改了些什么?下面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及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浅谈一下个人的拙见: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感觉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仔细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十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同时,每一堂语文课都会留给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时上完一节课感觉特别轻松,学生和自己都在快乐中度过,甚至下课铃响了,学生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然而,有些课却留给我的是老牛拖破车的感觉.为什么每堂课会有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学生的反应在不同的课里差别那么大呢?我真应该细细反思一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增加新的动力.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1.让自己走进学生心里"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有时尽管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给学生信心,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只要我放下当老师的架子和小朋友一起讨论、猜测问题,他们就会觉得老师和他们是朋友,不在畏惧我了,思维也就更活跃了,我自己也发现只要我在课堂里脸一板,学生马上察言观色到了,他们也会马上正襟危坐,虽然课堂纪律是好了点,遗憾得是就再也听不到精彩的发言了,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2.让激励赞美走进课堂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在学校教育中,这种称赞和肯定实际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成功,都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也是这样,一堂课里,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同学,如果老师舍不得表扬他们,那么,课堂里肯定不会有人敢于举手的;反之只要给予了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让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的热情,那么课堂45分钟,就会悄悄地在我身边快乐流走的.3.让角色表演走进课堂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有时一堂成功课的教学和表演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如学习《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上台演一演、比一比谁演得好.通过表演,学生既弄懂了故事情节,对课文中的一些可讲的词句也理解了,受到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个做法对于篇幅很长的戏剧来说鲜果是非常好的.有人曾说:"课堂上宁可要深刻的部分,也不要平淡的全部".我认为,适当的进行课堂表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完全是有必要的.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时用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改革,改传统观念,洗脑是关键;改教师角色,,转换是重点;改讲课方法,点拨是佳境;改教学过程,交往是手段;改学习方式,探究是途径;改课程评价,发展是根本.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明确这"六改",才能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记参加新课程新课标学习的心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就有了路。
我觉得教信息技术这门课正如这句话,从教信息技术至今已有十多载,我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该如何教好这门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求,学有所思,有失败有徘徊有动摇也有收获,整个感触,真的要坚守自己的这块阵地好难,但是我还是在坚持,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即使这条路难走,甚至无法走时,我也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特别是这次参加了省里组织的新课改新教材培训活动了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从教信息技术之路。
这次的培训活动,大大的激励了我的工作热情,也让我有了更清晰的学科观,所有宗旨就是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将来。
下面我就这次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谈谈我的学习感言。
一、背景【1】:基础教育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以后,基础教育即进入了一个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
教育部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于2002年12月,经部党组讨论通过了经专家组审议的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同意以省为单位进行实验。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标。
2003年—2004年暑期,在首批实验区域省级教育部门共同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
在这5年的时间内,各省已逐步实行了课程改革,而我们湖北省是最后一批进入课改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纳入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的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并列。
而原有的课程纲要是单独颁发施行的,只是强调“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实际上不少学校将其作为“副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路漫漫,探索无止境
——-课改培训心得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场关系中华民族前途的教育改革潮流之中。
我也和大家一样,对新课程改革满怀期待,可是在真正进入课改实践,体验了太多的喜悦,也免不了遭遇不少困惑、焦虑甚至徘徊。
然而,让我欣慰的是,通过课改培训学习和两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与同仁的共同探究加上实地调查,我实现了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其中的些许感受,在此与各位老师分享。
和很多老师一样,在新课程实践中,要经历“兴奋、失望、徘徊、希望”的心理历程。
想当初,接受专家培训时,被专家灌输那么多满含冲击力的新名词、新理念,我也有按捺不住的兴奋。
之后,我也努力去通过自主学习,尽可能吃透这些新名词、新理念所诉求的具体行动要求究竟是什么,以便化转为我教学实践的法宝。
我也的确非常用心地改进、改善我的教学、课堂,以至在观念、方法上不时会有一种“变革”甚至“革命”的快乐的成就感。
但是,毕竟还是有力不从心的地方。
我们的
知识体系是旧的,教育理念也是旧的、甚至是错误的,其中一些早已化为习惯,习焉难察。
即便有洞察,要改可不是容易的事。
谁都知道,破旧立新意味着自我否定,是痛苦的。
我经历过这种痛苦,曾经怀疑自已的能力,甚至怀疑课程改革本身,与其说不再前进,毋宁说不敢再前进,那时我很想逃遁,躲在“麦田”外观望,何况来自人们对课改的抱怨,还有应试教育的挤压、评价改革滞后的囿限,我感觉种种重荷在身,一时身心疲惫,迷茫与失望接踵而来。
但是,我内心却深深知道,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问题在哪里呢?就在这种实践的痛苦中,我勇敢地、认真地开始了自我反思。
我认真研读了陈辉老师的文章,尤其是这次网上课改培训,我收获颇大。
由此,我逐渐理解了课程改革的主旨,坚信课程改革的意义。
当我走出“旁观”的队伍,我对实践新课程变得理性、智慧了许多。
通过培训学习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困惑: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
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学生基础底子差,尤其像我们农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代课或兼课,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
这就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因此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而高中课时紧任务重,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者所始料未及的。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
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怎样处理好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也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
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
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
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
所以,我们还要思
考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
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
而知识的系统性
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
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考试能力要求与作为知识载体的课本的关系:
当前,高考中历史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但往往涉及到一系列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此类问题,在历史课堂中
怎样培养,不是单单历史学科能做到的,也不是教学时间本来就紧张
的历史课堂能完成的。
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与能力训练的比例
与时间安排、方法,多是我们要思考与重视的,对于基础知识相对差、知识面相对有限的学生来说,掌握基础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可是如何
处理两者关系,课本在当前历史教学中该摆在什么地位,是值得我们
每一位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并以它极强的生命力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我,跟随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知道如果没有对新课程情感上的蜕变,没有对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技能的提升,
就不可能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懂到懂行,从守望到实施,从模仿到创新,都需要勇于尝试,勤于钻研,善于反思,乐于实践。
我相信在尝试和转变的过程中,我对历史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强化,这种不断深入的感悟会为我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成为我教学实践的动力。
尽快从一位课程改革的“守望者”变为课改的“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