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思路,掌握本文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即“学好语文要多读、多写、多思”。
2.制作读书卡片,掌握论据材料。
3.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4.学习本文总─分─总的构思方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培养多读、多写、多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思路,掌握本文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即“学好语文要多读、多写、多思”。
2.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难点】作者读书思想的感知。
【教学方法】1.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2.联系自我学习体验,从中学到读书经验。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引入二、解题1.标题出自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名著《离骚》。
后半句“吾将上下而求索”,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高洁志向的不懈追求。
本文以此诗句为题,意在说明:语文学习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学习语文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求索,不断进取,要多读、多写、多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作者简介:罗洛(1927—1998)原名罗泽浦。
四川成都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45年开始发表诗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海之歌》等,还有译文集《法国现代诗选》、《萨福抒情诗集》,杂文集《人与生活》,评论集《诗的随想录》等。
同时参加《呼吸》、《荒鸡》、《奔星》等文艺刊物的编辑工作。
1949年后在上海任记者和编辑,1958年调青海,转入科学部门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他留下几百万字的文稿,包括他在大西北工作25年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译著,后经整理出版《罗洛文集》。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一)课文总体分析1.本文是什么文体?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是议论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21 古诗三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4.利用整合、比较和拓补等策略,加深对诗歌的领悟。
5.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体会诗中的英雄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利用整合、比较和拓补等策略,加深对诗歌的领悟。
2.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体会诗中的英雄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重点)一、简介常识,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唐诗还出现了很多类型,比如:描绘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表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三首》,前面两首就是边塞诗。
一首是——《出塞》,还有一首是——《凉州词》。
2.简介《出塞》《凉州词》这两首诗题目的含义。
出示:塞,指边塞、关塞。
从广义上说,并不都在边疆,也泛指某些军事重地。
唐代诗人用《塞上》《塞下》《出塞》《入塞》等乐府旧题为诗者甚多,内容大多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战斗、生活。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今武威市,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
凉州词(曲)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描写战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表达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的,有描述奇丽的边地自然风光的,有展现凉州独特的异域文化的……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简介两首诗的作者。
二、诵读古诗,把握节奏1.请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古诗的经验,自由诵读这两首诗。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设计范例】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设计范例】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摘要:.学习使用略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能力,.拨法启发学生深入理语学习方法和精髓,3.主学习法让学生相关做手报作业培养学生能力扩学生面【教学目标】.掌握语学习方法.学习使用略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能力3.培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学习态【教学重】理多、多写、多思含义【教学难】理语学习什么要精神【教学方法】.略训练法用略法使学生做到力高集抓住关键词句领会.拨法启发学生深入理语学习方法和精髓3.主学习法让学生相关做手报作业培养学生能力扩学生面【课安排】课【教学程】、导入新课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离骚》这样表达己爱国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他那种锲而不舍、上下精神激励着仁人志士也激励着那些孜孜不倦学人那么我们语学习上应该怎样发扬这种精神呢?请欣赏罗洛《路漫漫其修远》二、感知课揭示主旨.题标题出我国战国期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写《离骚》其原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思理道路是如漫长而艰险我将上天下地寻志道合理想人思考什么以屈原诗句作标题请带着这问题课.指导学生运用略法快速从筛选出有关学习语重要观()学习是程没有止境程()要学语或者说要不断提高语素养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这种精神也适用语学习()语素养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这两种能力基方法是多多写(5)写作是种创造是者参与作者创造因而要思或者探(6)多多写多思这三者有很密切系(7)学生代是光那分心事情较少记忆力也强多可以以工作和学习打下较基础(8)愈多愈有可能得心应手地写作(9)写忌无病呻吟(0)要坚持每天写作并不容易()要多思否则容易囫囵吞枣食而不化;或者浮光掠影掩卷即忘3.让学生说说己平是如何学习语这些观对己是否有启发?以语学习该如何做?这环节里教师要只要学生能对照这些观出己平语学习不足哪怕只有都要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语热情三、重理主旨写出论证提纲.主旨是什么?讨论明确学语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要培养多多写多思习惯.什么作者要强调精神?讨论明确语素养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懂和写出不错但这两项都不是件容易事要多思考、多和多写作而且还要持以恒3.论证结构是怎样?写出论证提纲明论证方法讨论明确是介绍语学习方法议论性采用了总─分─总论证结构开总起提出了学习语要三方面问题然分别展开论述加以总结收尾使结构紧凑而严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长征精神的内涵,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长征过程中的历史事件和背景2. 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三、教学准备:1. 课堂教学PPT2. 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四、教学流程:1. 开场导入(5分钟)班主任介绍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长征是什么?长征精神有哪些?2. 学习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5分钟)通过PPT的呈现,讲解长征的起因和过程,着重介绍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辛和顽强拼搏,包括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
并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央红军为什么要开展这场艰苦的长征?长征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品质?3. 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30分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同学们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坚定信仰、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创新求变、众志成城等五个方面。
随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历史资料,让同学们了解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同学们思考: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4. 感悟长征精神,讲述心得(20分钟)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路历程。
同时,班主任也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示长征精神的可贵之处。
5. 总结和启示(10分钟)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回顾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鼓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做一个有信仰、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五、教学方法:1. PPT讲解2. 讨论互动3. 情境式教学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感悟了长征精神的可贵之处,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离骚》屈原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一语文教学案课题:离骚目标导航一、学问与技能1.堆积相关的字词学问,了解楚辞及其。
2.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同学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办法1.小组合作理清课文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同学理解并感触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重点字词,疏通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触诗中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抱负九死不悔的精神。
自主学习1、屈原,战国末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字,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宏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的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
屈原的浮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唱歌到个人独创的XXX,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进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XXX”。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屈原生平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认识,善于外交辞令。
屈原曾任,辅佐怀王,参加谈论国事及应对来宾,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与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
最后在楚国都城被秦攻破时投汨罗江而死,以示之怀。
在政治上他推崇“”,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惟独圣君贤相才干把国家治理好,有剧烈的、忠君致治的思想3、“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楚辞的主要是。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文鉴》卷九十二)。
路漫漫其修远 教参
解析:这一段是过渡段,既点明了本文要谈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同时也点明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并引出下文要分别谈的三方面内容。
4.“前面曾提到过,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在学校里,虽然主要的任务是读书学习,然而能够学到的,主要还是一些基础的东西。离开学校参加工作以后,就会发现已经学的那些知识是不够用的,需要继续不断地学习。我从事写作已有40多年了,但拿起笔来还是常常感到辞不达意。几十年来,我也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但还是常常感到许多应该读的书却没有时间去读。总之一句话,还需要继续学习下去。”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六、课文小结
作者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从多读、多写、多思三个方面,运用举例、引用等方法加以论证,结合自身经验,点面结合,充分论述了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这一观点,对于求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一、词语积累
1.私塾: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1.略读训练法:用略读法,使学生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抓住关键词句,领会文章的大意。
2.点拨法: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精髓。
3.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手抄报作业,培养学生搜索资料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手段:
诵读、鉴赏法
课件教学
讨论法
作业: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用纸NO.________
章节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路漫漫其修远》
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2.理解“求索”精神,培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文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漫漫:长。
修:长。
兮:语气词,相当与“啊”。
将:将要,还要。
求索:寻找。
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意识是说: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
“汨”指汨水。
“汨汨而过”指时间流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
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意识是说: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意识是说: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6、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意思是: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
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灵修”指: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7、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8、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大司命》)意思是:没有比别离更悲伤的事情了,也没有比新相识更高兴的事情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案一、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详细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 帮助学生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演示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兴趣。
2. 讲解“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义和由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人生道理。
3. 分析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4. 提供一些学习技巧和工具,如:阅读技巧、思维导图、复习计划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5.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6.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坚持下去。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视频来引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 教师讲解: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教师进行一些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概念。
4.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介绍:教师向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习成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习惯供学生参考。
5. 学习技巧和工具的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学习技巧和工具,如阅读技巧、思维导图、复习计划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它们。
6. 小组活动: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7. 总结和鼓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三章教案与反思
22 《孟子》三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点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背诵并默写三篇短文。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三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根据课文内容,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和论证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2.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体会“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和忧患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意。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明白“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理解文章内涵,体会“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
3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出几位呢?孟子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这篇文章,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和方法。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后世常以“孔孟”合称他和孔子。
2.背景资料《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漫漫其修远”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哲理;(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句子含义;(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2)懂得人生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路漫漫其修远”这句话的含义;(2)掌握句子背后的哲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中的修远意境;(2)如何让学生将句子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人生道路的曲折与漫长;(2)提问:“你的人生道路上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激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句子“路漫漫其修远”,理解字面意思;(2)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修远意境,思考其背后的哲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及个人感悟;(2)选取优秀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句子“路漫漫其修远”的含义及背后的哲理;(2)举例说明句子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如何将句子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布置作业:以“路漫漫其修远”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句子哲理的理解及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高三语文教案)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教学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教学教案葛杰一、解题:标题出自战国时期有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名著?离骚?一文。
后半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高洁志向的不懈追求。
本文以此诗句为题,意在说明:语文学习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学习语文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求索,不断进取,要多读多写多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课文总体分析:1、本文是什么文体标题有什么特点本文是谈论文。
标题引用屈原的诗句,有以下两层意思:〔1〕指明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2〕说明写作是一种制造,阅读是参与的制造,因而需要探究精神。
引用屈原诗句,既是比方手法,又具有形象、贴切的特点,点明白学习的长期性和制造性。
2、本文的思路是如何开放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学习语文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培育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
这是一篇介绍学习方法的谈论性文章。
文章开篇,总写了学习语文应当留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分别论述,最终加以总结收尾,文章结构严密而紧急紧凑。
3、本文的结构应当如何划分全文可分三大局部:第一局部〔1——3〕提出学习语文应当多读多写多思。
其次局部〔4——21〕分三层具体介绍多读多写多思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1〕〔4——10〕具体论述多读的重要意义。
〔2〕〔11——17〕具体论述多写的意义。
〔3〕〔18——21〕具体论述多思的意义。
第三局部〔22——23〕总结全文号召人们连续学习下去,并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坚持不懈的过程。
4、介绍“多读〞,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主要用了例证法。
以自己的经受阐述了多读的意义。
分三个阶段说自己的读书心得:〔1〕在私塾时,根本上都把它们背下来,将来学习时就省劲多了;〔2〕学校时,广泛地阅读名家的作品,的眼前“翻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3〕高中,在语文老师的指引下,读外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游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3 古诗词三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重难点)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相机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路漫漫其修远》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路漫漫其修远》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路漫漫其修远》课文文本教学辅助材料:1. 课文注释和解释2. 相关背景资料3. 朗读音频或视频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路漫漫其修远》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注意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和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注意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学生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教案与反思
13 唐诗五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知识与能力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2.背景资料《野望》选自《王绩诗注》。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
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3.知识链接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案授课教师:谭源渊技术职称:讲师所在部门:办公室授课班级:7—126授课学期:20 13 至20 14 学年第二学期讨论后明确:语文素养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读懂一篇文章和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这两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多思考、多读书和多写作,而且还要持之以恒。
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写出论证提纲,注明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议论性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开篇总起提出了学习语文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然后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加以总结收尾,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严密。
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
四、课文小结作者针对当今年轻人读书偏少的现象,从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过程说起,用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读、多写、多思,阐明了语文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这一观点。
对于求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五、结束语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的著作。
鲁迅的一生读书也非常多,他读过书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而且他非常注重读书的方法,思考,就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正是由于不断地思考,体会,才诞生了那些伟大的思维的结晶!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长路漫漫,困难重重,让我们像王充、鲁迅和罗洛那样,去攀登书山,放舟学海吧!七、板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主题班会教案引领梦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是出自中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但是我们要不断地追求进步,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何引领梦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实践主题班会教案的目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主题班会教案解读主题班会教案是学校为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发展方向,认清目标,掌握实现方法而制定的一种针对学生个人成长情况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命体验以及个人需求而灵活设定,主要是通过集体讨论、个别指导、情境体验、群体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自我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评价等方面得到提高,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与应对自身成长中的难题。
在主题班会教案的设计上,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特点,挖掘和引导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实际帮助和指导;2.确立能够激励学生的目标和愿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探索学习与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二、如何引领梦想学生的成长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梦想。
一个人的梦想是他发挥最大潜力的基础,是他人生道路上所追求的事物,也是他意志的源泉。
在主题班会教案中,如何引领学生找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1.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确定梦想:鼓励学生有志向地进行自我探究,多思考自己的兴趣、天赋、观念、价值观等方面,引导他们了解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愿景,进而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梦想。
2.提供多样性的体验和实践机会: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专业领域、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放开心态,去尝试和探索,真实地感知和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提高梦想实现的自觉性和信心。
3.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教师需要营造出一个宽松、关爱、信任、尊重、平等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欢迎各种不同的观点、想法和声音,为其逐步确定梦想搭建坚实的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教案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教课设计设计《路漫漫其修远》教课设计教课目标: 1、掌握略读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扩大阅读广度。
2、按总分总的形式特色理清本文的论证构造。
3、剖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教课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思路。
教课过程:一、课前预习:字词解说:不甚了了文情并茂恰到好处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走马看花貌同实异二、学习课文:(一 ) 文学知识:本文的标题出自我国战国期间有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写的《离骚》,其原句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意思理解为:道路是这样的漫长而艰险,我将上天下地去寻求志同道合的理想中的人。
思虑:本文为何以屈原的诗句作为标题,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
(二 )构造掌握:1、发问:本文的文体不言而喻是一篇谈论文,请大家采纳略读的方法,阅读本文,请找出本文的论点,作者主要采纳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构造有何特色?明确:① 论点:学好语文需要长久紧持不懈的努力,要培育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
② 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③ 本文的论证构造:总——分——总2、那么我们就依据总——分——总的构造特色给本文分段,并归纳段落粗心。
明确:一、 (1— 3)总起:提出看法,学习语文需要“多读”、“多写”、“多思”。
二、(4—21)分论:详细阐述“多读”、“多写”、“多思”的重要性及详细作法。
三、 (22— 23)总结全文:呼吁人们持续学习下去,并指出学好语文是一个长久而坚韧不拔的过程。
(二)学习第一部分:1、发问:本文的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类精神也相同合用于语文学习。
” 这句话中作者重申的是哪一个词语呢?明确:重申“精神”。
2、发问:这是一种如何的精神?第2页/共7页明确:求索精神,也就是重申语文学习要长久不懈的努力。
3、这里提到的语文能力包含哪几个部分?那么我们学习语文为何要重申“求索”精神呢 ?明确:语文修养包含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这两种能力的基本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思,这个“多”字就很好的表现了语文学习需要长久不懈的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教学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3)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学会如何查找和引用相关资料,增强论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生哲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3)增强学生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感,激发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2. 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思考;3. 教学疑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实际生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感悟;4. 案例分析:选取与文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5.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困境,运用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找出解决办法;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写作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氛围;2. 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分组讨论,增强课堂活力;4. 案例教学: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人生哲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人生观的形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
15 诫子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名言警句。
2.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2.质疑问难,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教师适时给予点拨,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其中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吗?(学生回答: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他作为慈父的殷殷情怀、谆谆教诲。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诸葛亮集》。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2.背景资料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知识链接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
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其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书与记、表、志同为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案
授课教师:谭源渊
技术职称:讲师
所在部门:办公室
授课班级:7—126
授课学期:20 13 至20 14 学年第二学期
讨论后明确:语文素养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读懂一篇文章和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这两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多思考、多读书和多写作,而且还要持之以恒。
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写出论证提纲,注明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议论性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开篇总起提出了学习语文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然后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加以总结收尾,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严密。
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
四、课文小结
作者针对当今年轻人读书偏少的现象,从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过程说起,用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读、多写、多思,阐明了语文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这一观点。
对于求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五、结束语
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的著作。
鲁迅的一生读书也非常多,他读过书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而且他非常注重读书的方法,思考,就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正是由于不断地思考,体会,才诞生了那些伟大的思维的结晶!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长路漫漫,困难重重,让我们像王充、鲁迅和罗洛那样,去攀登书山,放舟学海吧!
七、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