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_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的环保精神,把握文章主旨;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危害;3、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畅读全文,通过查工具书和阅读注释,读准字音。

啮齿()拨弄()滞留()栖居()步履()牲畜()骨骼()2.联系语境,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词义。

不可逆转:一丝不苟:屈指可数:3、搜集一些自己身边见到的环境污染的事例,并谈一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整体感知1.全文的中心主旨是书上的哪一句?(或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后果怎样?3.联系课文内容,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二)合作探究1.课文对地球生命的历史阐述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来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2.主题探讨: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3.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数据资料】美国《洛杉矶时报》曾以“大地母亲生活中的一日”为题报道了整个世界一天中发生的事情:①世界各国70%的城市居民,即15亿人,呼吸着不卫生的空气,至少有800人由于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②5600万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大部分是通过使用矿物燃料和焚烧、热带雨林排放的。

③至少15000人死于不安全的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④12000多桶石油泄漏到世界的海洋,这足以注满25个游泳池;约1725万千克垃圾被从船上丢入海中。

⑤180平方英里(约460平方千米)的森林消失;多达140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灭绝,主要原因是森林和珊瑚遭到破坏。

⑥世界上413座商用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5%,它们产生的核废料达20多吨。

高中语文 第6课 寂静的春天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6课 寂静的春天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第6课 寂静的春天(节选)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辐.射( ) ②尘埃.( ) ③瞬.间( ) ④栖.居( ) ⑤步履.( ) ⑥逾.越( ) ⑦啮.齿( ) ⑧滞.留( ) ⑨药剂.( ) (2)多音字①种⎩⎪⎨⎪⎧ 物种. 种.植 ②转⎩⎪⎨⎪⎧ 逆转. 转.动 ③喷⎩⎪⎨⎪⎧ 喷.洒 喷.香 ④供⎩⎪⎨⎪⎧ 供.需 供.认 ⑤畜⎩⎪⎨⎪⎧ 牲畜. 畜.养 ⑥量⎩⎪⎨⎪⎧ 衡量. 量.入为出2.辨形组词①⎩⎪⎨⎪⎧ 幅 辐副②⎩⎪⎨⎪⎧ 琐 唢 锁 ③⎩⎪⎨⎪⎧ 噪 躁澡 ④⎩⎪⎨⎪⎧ 漫 谩 慢3.词语释义①屈指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可逆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连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轻率”与“草率”二者都有随便之意。

“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未经过慎重考虑。

“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例句:①俄罗斯外交部负责朝鲜半岛事务的大使苏希宁12日表示,朝鲜“不应该采取______的言行”,暗示朝鲜要进行自我克制。

②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28日的记者会上,承认自己办事处的账目出现了错误,但否认有违法行为,称只是会计工作______所致并为此道歉。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教师版)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教师版)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1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小组讨论,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关注人类,让春天更加灿烂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基本信息【教学难点】体味文章作者对大自然的虔诚态度学法指导1.导入: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地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正如孟浩然所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然而雷切尔•卡森眼中的春天却是寂静的,为何呢?2.作者简介: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它是一座丰碑,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3.教学方法:讲授、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精读全文,回答问题1、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说说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明确:“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2.导致春天寂静的原因明确:①(第6、7节)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它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一、背景介绍《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一部代表作,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

该书于1962年,卡森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了人类可能面临的生态危机,并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这本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对环保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寂静的春天简介《寂静的春天》讲述了一个虚构的美国小镇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书中详细描述了农药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

三、主题分析《寂静的春天》的主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作者通过描写小镇上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

同时,书中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书中还探讨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角色。

四、人物形象分析在《寂静的春天》中,主要人物是一位女性科学家瑞秋。

她勇敢地揭示了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也反映了科学家在环保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如政府官员、企业和农民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环境问题持有不同的态度。

五、艺术特色分析《寂静的春天》是一部文学作品,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寓言式叙事风格:作者采用寓言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融入到虚构的小镇故事中,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

2、细腻的环境描写:书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沉痛和无奈。

3、强烈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冲突,表现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

4、科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相结合:书中的科学理论严谨准确,同时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描写,使科学知识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六、阅读建议1、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和观点:阅读时需要认真思考书中的主题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进行思考和分析。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中主要内容。

2. 教学内容:介绍瑞秋·卡森及其著作《寂静的春天》。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讲解、学生阅读。

章节二:春天的破坏者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春天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杀虫剂对春天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春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探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三:死亡之河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四:鸟儿不再歌唱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鸟类的危害,以及鸟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鸟类的毒性,探讨鸟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五:人类的警示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总结《寂静的春天》中的警示,探讨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章节六:生态系统的警告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关系的破坏。

2. 教学内容:讨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人类活动如何打破这些平衡。

3. 教学方法:PPT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

章节七:化学品的泛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中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2. 教学内容:探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视频资料观看、小组讨论。

章节八:健康之谜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讨论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认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书中所描述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掌握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科学数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2、难点(1)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析书中的科学观点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

2、写作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大量化学农药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当时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

卡逊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写下了《寂静的春天》,以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四、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1)快速浏览全书,概括主要内容。

本书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许多生物物种灭绝,春天变得寂静无声的景象。

(2)梳理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观点:化学农药的滥用对环境和生物构成了巨大威胁。

论据:列举了大量实例,如鸟类数量减少、昆虫死亡、河流污染等,同时引用了科学研究的数据和报告。

2、精读探究(1)分析书中所描述的化学农药的危害。

化学农药不仅直接杀死了害虫,还会残留在土壤、水源和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传递,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例如,鸟类食用了含有农药的昆虫或种子,导致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鱼类在受污染的水中生存,体内积聚了有害物质,影响了其生长和健康。

(2)探讨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危害的。

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首先,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如某地鸟类因农药中毒而数量锐减,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引用权威的科学研究报告和数据,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籍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寂静的春天》的作者瑞秋·卡森及其成书背景。

阐述本书的主题: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本书主题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作者及书籍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章:农药的兴起与环境的危机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农药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DDT等农药的广泛使用。

阐述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如生物富集、生态失衡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农药发展历程及其环境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2.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其环境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阐述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失衡等。

强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看法。

3.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人类的觉醒与环保运动的兴起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的影响及环保运动的兴起。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教案:《寂静的春天》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3.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的内涵和主旨。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寂静的春天》的题目,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感受和美好的记忆。

二、导入知识(10分钟)三、阅读文学作品(20分钟)教师将《寂静的春天》的文学作品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四、理解文化内涵(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该作品的影响,并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五、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艺术展览,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开展大自然保护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的培养。

但是,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理解有待加强,下一次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技巧的分析。

寂静的春天 导学案

寂静的春天 导学案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寂静的春天导学案.文本全解。

作者简介。

雷切尔•卡森,1907年出生。

从小爱好文学,四岁时就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作品。

她性格内向,喜爱读书写诗,热爱大自然,是热心的鸟类爱好者。

中学毕业后进人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业余继续写诗。

二年级时的一门生物学课唤醒了她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决定转而主修动物学。

1929年卡森以优异成绩获得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其后在马里兰大学教了几年动物学。

936年卡森被聘为美国渔业局的海洋生物学家,同时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兼职撰写有关海洋生物的专题。

1941年卡森的第一本书《在海风的吹拂下》出版了,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1951年,她完成了《我们周围的海洋》一书书稿,但联系出版时一连15次被拒绝。

1952年该书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

雷切尔•卡森一举成名,于是从政府机构辞职开始了她的专业写作生涯。

1955年她又出版了《海的边缘》。

这些作品构成了关于海洋的传记并使她成为著名的科普作家。

早在1945年,卡森就对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引起警觉,特别关注滴滴涕对鸟类的影响。

她写了一篇向著名的《读者文摘》投稿,说明滴滴涕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但未被接受。

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农业部计划大量生产和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其中不少对环境的危害尤甚于滴滴涕。

1957年在麻州的德克斯堡地区由于使用杀虫剂灭蚊造成大批野生动物死亡;在纽约的长岛东部地区为了扑灭一种飞蛾,竟不顾后果大面积喷洒滴滴涕和柴油之混合物;南方各州为了消灭火蚁,大举喷洒杀虫剂,伤害了许多野生动物。

最严重的一次是1959年对小红莓喷洒化学杀虫剂,导致了全国性的愤怒抗议,迫使农业部在感恩节旺季时下令禁止小红莓上市销售。

卡森回忆说:“我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到可怕。

高中语文 6 寂静的春天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6 寂静的春天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寂静的春天》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

【学习重点】探讨文章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学习内容】一、基础积累1、正音瞬.间()锶.()塑.造()供.养()供.品()啮.齿()拨弄.()弄.堂()滞.留()栖.居()步履.()牲畜.()畜.牧()短暂.()隐秘.()秘.鲁()急躁.()辐.射()2、字义:啮:滞留:不可逆转:一丝不苟:屈指可数: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药物使用的整个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

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以来,逐步升级的过程便开始了,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A. 发明演变必须发现B. 发明演化必需发现C. 发展演变必需发明D. 发展演化必须发明二、整体把握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的主要观点是书上的哪一句?或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化学药品对大自然的危害?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寂静的春天”的含义,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2、富有感情色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谈谈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①“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②“人甚至连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③“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④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3、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来谈谈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1、除课文提到的因素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2、为了防止出现“寂静的春天”这种景象,你认为人类需要做些什么?3、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在“友情”“人生”中任选一词,另外写一句话。

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寂静的春天》(学生版)导学稿

高中语文必修3第6课《寂静的春天》(学生版)导学稿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6《寂静的春天》【课题】《寂静的春天》(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6课)【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的环保精神,把握文章主旨;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危害;3、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作者作品简介】作者: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许现在还没有开始。

本文体裁: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

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畅读全文,通过查工具书和阅读注释,读准字音。

啮.齿()拨弄.()滞.留()栖.居()步履.()牲畜.()骨骼.()2.联系语境,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词义。

不可逆转:一丝不苟:屈指可数: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整体感知1.全文的中心主旨是书上的哪一句?(或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后果怎样?3.联系课文内容,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4.找出每小节的关键句,概述各小节重点。

(二)合作探究1.课文对地球生命的历史阐述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来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2.主题探讨: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3.富有感情色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例句,说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寂静的春天》导学案 (无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寂静的春天》导学案 (无答案)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培养绿色信念, 倡导环境保护。

【学习重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 通读全文, 通过查工具书和阅读注释, 读准字音。

啮齿()拨弄()滞留()栖居()步履()牲畜()骨骼()2. 联系语境, 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词义。

不可逆转:一丝不苟:屈指可数: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内容探讨1.联系课文内容,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

2、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 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二)写法探究1.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找出例子并加以分析。

2.富有感情色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 仔细体会下列句子, 谈谈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①“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 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 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②“人甚至连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③“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 而应称为‘杀生剂’。

”三、拓展阅读: 《春之怀古》阅读下面文段, 回答问题。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从绿意内敛的山头, 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 噗嗤的一声, 将冷面笑成花面, 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 唱入篱落, 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 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 那样敏感, 却又那样浑沌无涯。

一声雷, 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一阵杜鹃啼, 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 一阵风起, 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 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 不逻辑, 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寂静的春天》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
1、正字音
啮.齿(niè)牲畜.(chù)畜.牧(xù)滞.留(zhì)栖.居(qī)步履.(lǚ)【整体感知】
1、第6自然段“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剧毒物质...滞留在土壤中。


2、第2自然段“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文本研究】
1、筛选文章信息,整理作者行文思路
2、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比较……
3、注意:题目中暗含的对比(美好的春天VS寂静的春天)
作用:突出了人类滥用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强调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

【探索延伸】
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核泄漏/核辐射、土地沙漠化……;
宣传环保,多行动,少说空话即可。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6课 寂静的春天(节选)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6课 寂静的春天(节选)

《安静的春天(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理解以“安静的春天”为题的用意,从而明确本文的主旨。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字音积累:啮齿(niè)拨弄(nòng)滞留(zhì)栖居(qī)步履(lǚ)牲畜(chù)畜(xù)牧2、作者作品简介: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安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赶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状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生疏到农药污染的严峻性。

1964年因癌症和患病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假如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或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头。

【整体感知】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安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答案:第七段:“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唱歌,鱼儿不再跳动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掩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分析:“安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毁灭“鸟儿不再唱歌,鱼儿不再跳动于水中”的毫无生气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猛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2、第2—8段中,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化学药品对大自然的危害?(提示: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的变化——人类制造化学物质——人类使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的危害——导致恶性循环效果(按规律先后挨次)3、你认为文章要告知我们的主旨是什么?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四周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寂静的春天(教师版)

寂静的春天(教师版)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教师版)年级:高一编写:聂孟良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日期:2013年3月13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复习科学小品的整体把握方法。

②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③体会文章中重要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把握文章大概内容,通过合作与探究,明确理解句子的方法与对比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雷切尔·卡森——现代环保主义之母1929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

《我们周围的海洋》1952年出版,引起轰动,被翻译成32国的文字在各国发行,她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

1945年,卡森就对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引起警觉。

“我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到可怕。

作为一位自然主义者,所有我感到重要的事物都受到了威胁,我一定要写一本书,那样比这更重要的了。

”《寂静的春天》1962年写成,它被看成是环保主义的奠基石。

在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的看法的同时,卡森受到了疯狂的攻击和控告。

“发疯的女人”“彻底的错误”等污蔑铺天盖地的涌来,一些化学公司甚至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出资五万美元来宣传卡森的“错误”,新闻媒体也在帮腔。

而身患重病的卡森并没退缩,她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大众和社会的认同,并引起了肯尼迪的关注。

经过总统顾问委员会的调查,1963年美国政府认同了她的观点,同意制定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新政策。

1964年,卡森在与癌症长时间的抗争后逝世。

她开创的环保运动,以及她对真理白懈追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世人的理性发展。

一、整体把握二、合作探究1、理解下列含义深刻的句子。

1)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因为人类对自然的反作用变成了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环境进行最可怕的污染与破坏,而且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不可逆转的。

2)“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高中语文 第6课 寂静的春天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三

高中语文 第6课 寂静的春天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三

第6课 寂静的春天(节选)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辐.射( ) ②尘埃.( ) ③瞬.间( ) ④栖.居( ) ⑤步履.( ) ⑥逾.越( ) ⑦啮.齿( ) ⑧滞.留( ) ⑨药剂.( ) (2)多音字①种⎩⎪⎨⎪⎧物种. 种.植 ②转⎩⎪⎨⎪⎧逆转.转.动③喷⎩⎪⎨⎪⎧ 喷.洒 喷.香④供⎩⎪⎨⎪⎧供.需 供.认⑤畜⎩⎪⎨⎪⎧牲畜. 畜.养 ⑥量⎩⎪⎨⎪⎧衡量.量.入为出2.辨形组词 ①⎩⎪⎨⎪⎧ 幅 辐 副 ②⎩⎪⎨⎪⎧ 琐 唢锁③⎩⎪⎨⎪⎧噪 躁 澡④⎩⎪⎨⎪⎧漫 谩慢3.词语释义 ①屈指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可逆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连锁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 "轻率〞与 "草率〞 二者都有随便之意 ."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 ,未经过慎重考虑 . "草率〞指(做事)不认真 ,敷衍了事 . 例句:①俄罗斯外交部负责朝鲜半岛事务的大使苏希宁12日表示 ,朝鲜 "不应该采取______的言行〞 ,暗示朝鲜要进行自我克制 .②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28日的记者会上 ,成认自己办事处的账目出现了错误 ,但否认有违法行为 ,称只是会计工作______所致并为此抱歉 .(2) "控制〞与 "操纵〞二者都有支配、使对象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意思 ,但两个词在使用上感情色彩稍有不同 ."控制〞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操纵;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 ,是中性词 ."操纵〞①控制或开动机械、仪器等;②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 ,是贬义词 .例句:由于房地产的这种特殊性和保障性 ,如果完全放开让市场调节 ,让开发商______ ,房价必然会被______、被炒作、被抬高 .一、初步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 "寂静〞的 ?(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找出每段的关键句 ,段号主要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二、深层探究3.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4.富有感情色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 ,请分析以下句子 ,说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 ,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无视的同谋 ,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2)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3)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 "杀虫剂〞 ,而应称为 "杀生剂〞 .5.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 ,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 "寂静的春天〞 ?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 ?三、技法迁移比拟说明一目了然[文本回忆] 比照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的比照 ,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缓慢与人类创造制造化学药品速度惊人的比照 ,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有污染破坏与众所周知的核污染的比照 ,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一组组的比照 ,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 .[技法点拨] 作比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拟陌生的事物 ,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拟 ,使读者通过比拟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在比拟中显现出来 .比拟类型有同类相比 ,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1)只有作比拟 ,才能区分事物的异同或高低 .比方:几十年前的家乡只是一个小山村 ,而几十年后的家乡变成富裕的小镇(经济收入提高了);几十年前的乡亲们住的是茅草房、平房 ,几十年后的乡亲们住的是砖瓦房、楼房(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年前的家乡人只想开展当地经济 ,增加家庭收入 ,几年后的家乡人齐心协力 ,争创全省百强镇(生活品位提高了) .(2)只有作比拟 ,才能说明观点的正误、言行的对错 .比方:几百年前的老城猪粪、马粪应该是很常见的 ,因为那是贫穷落后的时代;但几百年后的文明城市为何还是能够看到这些影响市容的东西呢 ?垃圾桶边扔满了垃圾 ,马路上全是果皮、纸屑、痰迹、废弃的塑料袋……几十年前的小河是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 ,几十年后的小河却是浊水悠悠 ,臭气飘荡 ,上面还有许多白色的漂浮物:死鱼、死狗……生活在文明卫生的城市里的文明人随手扔杂物 ,随处乱倒垃圾的行为处处可见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第6课寂静的春天(节选)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根底梳理1.(1)①fú②āi③shùn④qī⑤lǚ⑥yú⑦niè⑧zhì⑨jì(2)①zhǒnɡ/zhònɡ②zhuǎn/zhuàn③pēn/pèn④ɡōnɡ/ɡònɡ⑤chù/xù⑥liánɡ/liànɡ2.①幅员辐射副食②繁琐唢呐连锁③噪音急躁洗澡④漫长谩骂慢速3.①形容数目少 .屈指 ,弯着手指计算数目.②不可改变方向.③连续不断 .源源 ,水从源头不断流下来的样子.④比喻假设干个相关的事物 ,只要一个发生变化 ,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⑤形容办事认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1)①轻率②草率(2)操纵控制文本互动1. "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 - -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 ,不管其是‘好 ,是‘坏 ,;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 ,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外表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第7段)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 ,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 ,要善用科学 ,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4.(1)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 ,隐蔽性极强 ,容易被人无视 ,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 ,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 .(2)引用施威策的话 ,运用比喻手法 ,进一步指出这种化学药品让人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 ,增强说服力 .(3) "杀虫剂〞与 "杀生剂〞一字之差 ,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差异 , "杀虫〞指这些化学药物的功用是 "杀虫〞 ,而 "杀生剂〞的 "杀生〞那么表现了这些化学药物的危害 ,作者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5.(1)除了化学因素外 ,会使地球上出现 "寂静的春天〞的因素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 .(2)人类需要做的是: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遵从自然规律 ,不轻率躁进 ,破坏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 ,提倡绿色农业;倡导低碳生活 ,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保护动物 ,珍惜小生命 .[迁移运用] (今昔)比照手法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 .比照鲜明 ,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了 ,表达了眼前的苦闷伤感 .。

高二语文 第6课 寂静的春天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高二语文 第6课 寂静的春天导学与探究 粤教版必修3

第6课 寂静的春天(节选)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辐射( ) ②尘埃( ) ③瞬间( )④栖居( ) ⑤步履( ) ⑥逾越( )⑦啮齿( ) ⑧滞留( ) ⑨药剂( )(2)多音字①种Error! ②转Error!③喷Error!④供Error!⑤畜Error!⑥量Error!2.辨形组词①Error! ②Error!③Error! ④Error!3.词语释义①屈指可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可逆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连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轻率”与“草率”二者都有随便之意。

“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未经过慎重考虑。

“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例句:①俄罗斯外交部负责朝鲜半岛事务的大使苏希宁12日表示,朝鲜“不应该采取______的言行”,暗示朝鲜要进行自我克制。

②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28日的记者会上,承认自己办事处的账目出现了错误,但否认有违法行为,称只是会计工作______所致并为此道歉。

(2)“控制”与“操纵”二者都有支配、使对象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意思,但两个词在使用上感情色彩稍有不同。

“控制”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是中性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静的春天》导学案1.文本全解。

(1)作者简介。

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07 年出生。

从小爱好文学,四岁时就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作品。

她性格内向,喜爱读书写诗,热爱大自然,是热心的鸟类爱好者。

中学毕业后进人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业余继续写诗。

二年级时的一门生物学课唤醒了她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决定转而主修动物学。

1929 年卡森以优异成绩获得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其后在马里兰大学教了几年动物学。

1936 年卡森被聘为美国渔业局的海洋生物学家,同时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兼职撰写有关海洋生物的专题文章。

1941 年卡森的第一本书《在海风的吹拂下》(Under theSea-Wind)出版了,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1951 年,她完成了《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一书书稿,但联系出版时一连15 次被拒绝。

1952 年该书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被翻译成32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图书奖和伯洛兹自然科学图书奖。

雷切尔•卡森一举成名,于是从政府机构辞职开始了她的专业写作生涯。

1955 年她又出版了《海的边缘》(The Edge o /the Sea)。

这些作品构成了关于海洋的传记并使她成为著名的科普作家。

早在1945 年,卡森就对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引起警觉,特别关注滴滴涕对鸟类的影响。

她写了一篇文章向著名的《读者文摘》投稿,说明滴滴涕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但未被接受。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联邦农业部计划大量生产和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其中不少对环境的危害尤甚于滴滴涕。

1957 年在麻州的德克斯堡地区由于使用杀虫剂灭蚊造成大批野生动物死亡;在纽约的长岛东部地区为了扑灭一种飞蛾,竟不顾后果大面积喷洒滴滴涕和柴油之混合物;南方各州为了消灭火蚁,大举喷洒杀虫剂,伤害了许多野生动物。

最严重的一次是1959 年对小红莓喷洒化学杀虫剂,导致了全国性的愤怒抗议,迫使农业部在感恩节旺季时下令禁止小红莓上市销售。

卡森回忆说:“我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到可怕。

作为一位自然主义者,所有我感到最重要的事物都受到了威胁。

我一定要写一本书,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1962 年6 月卡森的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nng)开始在《纽约客》摘要连载,同年该书出版。

在书中,她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寂静的春天》当年即销售了50 万册,成了轰动全国的畅销书,激起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反响,至今仍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

但当时卡森受到了疯狂的围攻。

在《寂静的春天》尚未出版以前卡森就受到嘲弄和控告的威胁;甚至诬蔑这位极为严谨的科学家是“发疯的女人”,根本没有资格写这本书。

领头攻击的是以孟山都为首的一些化学公司,并且受到农业部的支持。

杀虫剂生产贸易组织全国农业化学品联合会(NACA)甚至不惜耗资50000 美元来宣传雷切尔•卡森的错误,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新闻媒体也在帮腔,《时代》杂志评论说:卡森过分简化,彻头彻尾的错误……有许多可怕的一般化和不实之处。

面对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巨大压力,、身患重病的雷切尔•卡森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

她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美国大众和社会的认同,并引起了总统肯尼迪的关注。

经过总统顾问委员会的调查,1963 年,美国政府认同了书中的观点。

1963 年,她被邀请参加美国总统的听证会并作证。

在会议上,她要求政府制定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新政策。

卡森并不是天生的鼓动者,而是一位具有智慧及献身精神的女英雄。

她坚信自己所掌握的事实和表达能力;面对那些攻击者,卡森保持着安详和自信。

她在1963 年的一次电视访问中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宣战必定伤害自己。

”她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企图挽救的生物世界是如此的美丽,这常在我心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我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要尽我所能去做……现在我相信我至少做了一点点。

指望一本书能带来完全的改变是不现实的。

”1964 年4 月14 日,雷切尔•卡森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与乳腺癌抗争之后与世长辞。

她开创的现代环保运动、她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人的理性发展。

(2)基本解读。

课文是《寂静的春天》这本引发了现代环保运动的经典名著的节选。

如果把这本书的第一章《明天的寓言》视为全书的一个引子的话,那么,课文便是节选自这本书的开头(第二章的前半部分)和结尾(最后一章的结尾段)。

这一首一尾,恰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集中地揭示了这本书的深刻主题,反映了作者充满激情的人文思想。

可以说,课文是全书的一个总纲。

全文环环相扣,逻辑性极强,显示出作者严密的科学思维,更显示出作者站在生命历史的高度上作出的深刻洞察和高瞻远瞩,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

课文第1 自然段起笔不凡,作者立足于“地球上生命的历史”的高度,指出生命历史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而且主要是环境影响生物形体和习性的历史。

然而,这一规律在20 世纪因为人类获得了改变自然的有效力量而发生了变化。

第2 自然段承接第一段最后一句,对人类这种可怕力量作出具体解释。

作者首先指出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它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更为严重的是已经侵入到生物组织之中,改变了“生物的根本性质”。

接着,作者指出化学药品是导致这一致命污染的元凶之一。

它与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一样“凶恶”,但在当时却普遍“被人忽视”。

实质上化学药品的污染与核辐射的污染是以同样途径悄悄地侵入到人体之中的。

这里把化学药品的污染与核辐射的污染相提并论,突出强调了化学药品污染的严重危害性。

(在《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二章后半部分作者明确指出:“与人类被核战争所毁灭的可能性同时存在,还有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人类整个环境已由难以置信的潜伏的有害物质所污染,这些有害物质积蓄在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里,甚至进入到生殖细胞里,以至于破坏或者改变了决定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

”)在作者写作本文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的爆炸已经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了核力量的可怕,意识到了人类可能会最终毁灭于人类自身制造的核武器手上;而相反,化学药品却因其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正为人们所推崇、赞美,比如发现滴滴涕的杀虫性而使之得以广泛运用的人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者发出“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的声音,将化学药品这个人类自己创造却认不出来的“魔鬼”与核辐射一同放在破坏环境、危害自然万物及人类生存的被告席上,这无疑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

接下来的第3-8 自然段具体阐述了人类是如何滥用化学药品以至违反自然规律的。

随着化学药剂的滥用,昆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更毒更新的化学药品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里冒出来并投人实际使用。

“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伐”,“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这几段把人类滥用化学药品的过程及其危害放到自然万物进化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去观照,凸现了其反自然的本质。

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全文(实际上也是《寂静的春天》全书)的一个总结,指出了人类“控制大自然”这种心态和意识的原始性和非理性,及其对自然与人类的危害。

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作者这一段总结可以看作是长鸣的警钟,也可以说是作者为现代环保运动吹响的进军号角。

(3)精华鉴赏。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如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20 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作对比,把尚不为人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的污染破坏与众所周知的核污染作对比,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对比的运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要强调的信息,突出了人类滥用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认识本文深刻的思想力量,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像力。

参考答案:“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寂静的春天”的具体景象可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也可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导致生态被严重破坏的实例来作描述(可参考下面“相关资料”中《明天的寓言》一文。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第一句把尚不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核辐射的可怕危害相提并论,强调了滥用化学药品的严重危害;第二句意指人类滥用化学药品导致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却毫无觉察;第三句不称“杀虫剂”而称“杀生剂”,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第四句指出应用昆虫学以“控制大自然”心态来对付害虫最终导致了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这些话显示了作者对滥用化学药物现象的强烈不满,反映出作者对这种对待生命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的草率态度的深刻忧虑和严重关切,反映出作者对人类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妄图“控制大自然”的骄傲自大心态的强烈批判。

在作者严密的阐述中融人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使行文在从容冷静中充溢着激情,形成了一种张力,更增添了文章的思想力量。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领会和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

参考答案:答案请参考“精华鉴赏”。

(4)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与生活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强化对作者人文情怀的认同感。

参考答案:略。

3.相关资料。

《明天的寓言》(《寂静的春天》第一章)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

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

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

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出露于雪层之上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

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徒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