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限时卷(32)
2013年高考历史限时卷(二十二)
2013年高考历史限时卷(二十二)一、单项选择题: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
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4.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会上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对上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②藏族人民当家作主③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④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6.“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
大家公认,谱曲的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2013高考历史真题
真题再现专题一2.(第2课第二题)(2013年高考(上海卷))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凭周”。
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广郡县制。
故应选D。
【答案】D1.(第4课第一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考点:东西方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概括归纳能力。
解题关键:由建筑转移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对比。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专题二1.(第1课第一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 (第1课第二题)(2013年高考(上海卷))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A 租界内公园禁止让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B 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C 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2013年海南高考历史卷及参考答案(精校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3.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
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6.朱元璋认为,“札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8.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2013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浙江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打字:叶启锁、孙永庆、孙华平、陶得洋、吕金林、林雪松校对:林雪松整理:龙辉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此题不全!!)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世官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第15题图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
201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大纲版)含答案
201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适用省区:广西)12.中国史上有察区行政区的象,如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体出A.中央集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迁B.展致地方行政地域整C.中央地方的察力度越来越弱D.国土化影响地方行政地域置13.文帝:“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重服以生,吾甚不取。
” 文帝在此的是A.无而治B.徭薄C.崇尚D.民君14.范仲淹倡的“ 新政”与王安石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北宋“ ”“ 弱”的状,而“ 新政”更重于A.增加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防15.《娥冤》揭示封建治的黑暗,《水》民起英雄富。
反响了A.封建社会的腐败衰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一般民众的理想与梦想D.商展冲念16.明初的役制度,将籍分若干,其中主若是民,有、匠、灶(煮)等几十,并格禁止更。
一措施有利于A.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化社会控制D.展商品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小薄,千之。
”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比清代更繁荣B.当两岸交往尚不亲近C.海峡两岸有着不相同的系统D.宋代今后台湾展18.1863 年,理各国事衙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海关税司,赫德拟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定。
表示A.中国关税自主一步失B.清政府加了海关的管控C.洋运正式张开D.外易完好被英国控制19.之洞在戊戌法期撰写的《学篇》,在知分子中生了极大影响,行百万册。
反响出A.保守力而支持改革B.洋派“中体西用”思想已C.清政府成革的主者D.洋派与新派思想有共同之20.从 20 世 60 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促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散的格局。
出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整了工布局B.人口急膨C.国家行城化略D.大运的张开21. 19 世 60 年代中期,普士政府提出事改革案,要求充常、延服役期、增加税收与,碰到会烈反。
2013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带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图5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4×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4分)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5.(4分)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2013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考点】史学常识【解析】本题考察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关于黄帝的事迹,是由‚司马迁‚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撰述而成”,这表明了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答案】B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
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答案】D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
【推荐】201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如图)一触即发。
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
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里“东风”指()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3.《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5.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6.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
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史前文明。
炎黄传说、尧舜禹传说实际上是我国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
这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有了剩余产品。
氏族首领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
相传尧舜禹都有自己的仓库。
而二里头遗址反映的是夏、商时期的情况,这时我国已进入阶级社会。
故A、B、D三项时期均不存在产品的平均分配。
故应选A。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该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B.古罗马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答案】D【试题解析】考察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四个特征中一个特征最为特别,即“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这部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
故应选D。
3.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答案】B【试题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
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相当先进,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技术相当高超。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24.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B参考答案:【解析】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项与题干A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
(应当)与口头传“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 C说相印证,排除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 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自耕小农衰退C. C.土地兼并缓和 D. D.D参考答案: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解析】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小学数学题,呵地减少。
C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
A、呵!)B 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悉“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26. .这表明当时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参考答案:解题关键:北货皆金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解析】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CB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
、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符。
2013年高考广东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本解析采用的是试卷类型:B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战国,贵族→民众。
战国时代,贵族地位下降,平民地位上升,原有的宗法制无以为继。
答案:B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因为富商大贾收入堪比封君,所以要进一步“重农抑商”,以“抑并兼、长廉耻”。
A不是材料本意,且与史实不符;题干是说“(商贾)收税与封君比入”,不是商人与封君勾结,B歪曲了材料意思。
桓谭正是发现了题干中所说的现象,才提出重农抑商建议的,排除D。
答案:C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考点:中国古代思想史,宋明理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先假定承认对方(辩论赛常用的方法),接着一个“但”字表示转折——我方认为:“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显然“仁义”自在“我心”。
不读书识“理”,照样“堂堂正正”做人,原来“理”在每个人的“心”中。
答案:D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考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推荐】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3.(3分)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6.(3分)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7.(3分)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历史限时卷(三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解析】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历史证据意识。
13.【解析】答案C。
所谓“计”突出的是其“巧”,能起到不涂炭生灵而收到加强专制统治的目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这一概念的理解。
14. 【解析】答案C。
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关联性。
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是因日本浪人与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有戚继光抗倭,进而实行海禁政策,ABD三项都片面理解,答案为C项。
15.【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和目的的理解。
题眼在于分析为何近代译者对达尔文作品的翻译背离了作者的原意。
从近代中国的大背景看,近代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弱,故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救亡图存或强国富民,所以,引进的理论必须吻合为救亡图存或强国富民而进行的改革与革命,所以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实用”,故答案选B。
16.【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D
17.【解析】A项是胡适的观点,提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不可能是毛的观点;C项所理解的“具体”是不对的,这地方毛指的“具体”应指中国具体的国情。
也就是他认为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D项没有提到。
【答案】B
18.【解析】答案B。
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毛泽东所说的“灵活性”,是指在国际关系处理上的灵活性,可以结合“谈判”等词判断与B项相关。
而在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中国反而体现了立场的坚定性。
19.【解析】答案B。
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主要是后期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成为灭亡希腊的因素之一。
20. 【解析】答案B。
16世纪的殖民帝国是葡.西,排除A;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从此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和殖民霸权;18世纪的“日不落帝国”是英国,排除C;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英国,排除D。
21.【解析】此题难度不大,依据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
【答案】D
22.【解析】答案C。
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有制约又有促进。
本题“新航路开辟”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3.【解析】答案D。
本题考察学生对主要国际组织实质的理解,题干最重要的信息量是“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越位”,可以推断出欧元对国家主权的消解,从而判断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