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为什么会降水1(一)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 2.4-2.6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 2.4-2.6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 2.4-2.6含答案一、选择题1.绍兴某日的降水量为16毫米,它表示()A.每小时的降水体积B.一天内降水形成的地面积水深度C.一天内降水的体积D.雨量筒内积水量的体积2.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是()A.从西向东递减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3.下图所示,甲地的风向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应是()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4.在炎热的暑假中,小夏和妈妈打算外出旅游避暑。

以下景点中,成为避暑胜地的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莫干山B.水乡乌镇C.千岛湖D.西溪湿地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登山过程中发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感叹,这句诗所反映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6.下列关于气压和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在高气压区多阴雨天气B.空气的垂直运动叫做风C.北风是指从正北方向吹来的风D.空气从气压低处流向气压高处流动7. 2024年9月3日,“轩岚诺”在台湾东部海面上生成。

气象预报提醒:期间私家车尽量避免出行;易倒物品应提前加固或拆除。

据此,“轩岚诺”最有可能是下列自然灾害中的()A.台风B.洪水C.干旱D.寒潮8.右图中表示的风向和风力是()A.西南风四级B.东北风四级C.西南风六级D.东北风六级9.台湾的火烧寮降水丰富的原因是这里有()A.丰富的季风雨B.丰富的地形雨C.丰富的台风雨D.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10.乐清在春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下列防患台风的措施不恰当的是()A.给农作物做保温处理B.给行道树做加固处理C.防患沿海堤坝溃堤D.防患山区山体滑坡11.平时我们常接触天气预报,无论是报纸、网络、还是广播、电视,在表述天气状况时,都不应该出现的词是()A.晴到多云B.多云转阴C.大到暴雨D.寒冷干燥12.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低气压区的是()A.一般无云B.蜻蜓飞得较高C.空气从下往上流动D.晴朗干燥13.下列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只要含有水汽就一定会出现降水B.大气降水形式就是降雨C.冰雹也是大气降水的一种形式D.空中有云就会降水14.下列气候现象中,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A.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B.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D.台湾山脉东侧降水丰富15.如右上图是我省某类自然灾害的卫星云图,该灾害最有可能是()A.台风B.地震C.寒潮D.干旱16.某人用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气压、湿度进行观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可能变坏B.气压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好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变小,天气可能变坏D.气温升高、气压逐渐降低、湿度增大,天气可能变坏17.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B.丙地的年降水量高于甲地C.丙地的气流湿度往往高于甲地D.甲、乙、丙三地的植被没有差异18.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19.杭州某日天气预报如下:“明天小到中雨,偏北风4-5级,气温明显下降10℃-18℃”,造成这样天气受哪个天气系统影响?()A.高压B.冷锋C.暖锋D.水汽20.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右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为什么会降雨教学设计

为什么会降雨教学设计

为什么降水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6节教材依据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6节《为什么降水》学情分析学生已知空气的成分、大气层、气压、风等知识,但对于为什么会降水这个问题尚未解决,对降水的现象会感到好奇。

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展开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课后自己动手,小组合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学会测量降水量。

2.过程与方法:知道降水的原因,让学生懂得探究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湿度和降水量的测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的形成;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

教学设计一、导课思考并讨论: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水吗?如何证明?ppt1.ppt二、新课教学(一)、空气的湿度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ppt2.ppt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实验]探究不同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的多少。

器材:一瓶开水,三只烧杯、三支温度计、一块玻璃[为什么做]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

可是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湿度,湿度又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却了解不多。

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

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ppt3.ppt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

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降水是怎样形成的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怎么降水吧。

降水形成的原因:主要过程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条件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影响降水的因素1,海陆位置2.地形3.大气环流降水的分类:锋面雨在锋面上空气缓慢上升(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计算),在冷气团一侧形成层状降水。

对流雨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形成对流云而降水,比如积雨云和浓积云,条件一定时即可降水。

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称热雷雨。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见。

地形雨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

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山地迎风破,背风坡气流存在下沉或者下滑,温度不断增高,形成雨影区,不易形成地形雨。

气旋雨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气旋雨。

常见的有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带来的降水。

降水的分布: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如开罗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如北京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如罗马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如伦敦降水是怎样形成的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教科版《2.6水的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2.6水的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2・6水的作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

指导学生认识水对地表改变所起的作用。

本课关于水的作用主要指地面流水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降雨,二是河流。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降雨对地表的侵蚀现象;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地表的影响与重塑作用。

本课对应的是第1课中对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的形成原因的猜测,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资料等方式,建立对两种典型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

【学生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引发地形地貌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和风的作用一样,水的作用也是引发地形地貌变化的外在因素。

降雨、河流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景象,但他们并不清楚作为地表流水,降雨、河流也是改变地形地貌的重要因素。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地表带来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认识河流对地形地貌的改变,并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加深对“流水”这一外力作用如何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认识。

最后,学生利用前几课的知识分析、解释地震、火山喷发、风、水的作用,使他们对于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

2.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

3.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2.能够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形地貌。

科学态度目标1.积极参与模拟实验,尊重事实,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观点与发现。

2.提升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1.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减少雨水对土地侵蚀的重要性。

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降雨对土地的作用。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一、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降水多的原因降水少的原因1、充足的水汽海陆位置沿海水汽充足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风向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或陆地吹来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的水面带来水汽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山脉走向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地形类型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为主2、空气降温过程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容易凝结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温,水汽不易凝结风带西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信风带、极地东风带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天气系统气旋、锋面空气上升反气旋空气下沉地形类型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下垫面状况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多雾)3、凝结核城市雨岛举例:(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 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 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 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

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一、影响降水的因素(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

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

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晴天>阴天,低纬>高纬,裸地>植被覆盖地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平原>高原举例:(1)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四季如春,原因是昆明海拔较高,并且夏季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有利于西南风的深入,使得降水日数特别多,因而凉爽。

冬季昆明由于纬度较低又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南侧,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小,所以温暖。

(2)南亚印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北方南下的冬季风受到青藏高原阻挡,所以冬半年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很小,冬春季节该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最热月是5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旱季末,持续的干旱加上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到雨季的来临才缓解。

大气降水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大气降水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大气降水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从天空的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雨、雪、雹等,总称降水。

降水的条件是在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时,就成了饱和空气。

空气饱和时如果气温降低,空气中容纳不下的水汽就会附着在空气中以尘埃为主的凝结核上,形成微小水滴——云、雾。

云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成为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霰、冰雹等。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中的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大气降水时必有云,但有云未必有大气降水。

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

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

如果气温低于0℃,来不及溶化,就以雪、霰或冰雹等固态水降落。

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有2个:一是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二是云滴相互冲并增长。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章节)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八(9)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空气湿度及与气温之间的关系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一起,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了解降水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降水量,了解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空气湿度与气温、天气的关系,湿度与降水的关系,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的关系。

教具:热水、烧杯、温度计、玻璃片、干湿球温度计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中的空气里有水么?若有水,你怎样证明?教师初步归纳:1.打开电冰箱的们会看到“白汽”。

2.在玻璃杯里放上冰棍,玻璃杯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学习新知大家在第七册中已经了解到雾、雨、雪及云都是水汽形成的。

水汽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物态现象以及是怎样形成的?想了解这些的话,我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我们来学习两个概念:湿度和相对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由于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

就像冬天会比较干燥而夏天则要湿润一些。

那湿度和温度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讨一下。

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为25℃、45℃、65℃。

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

观察现象。

小节实验: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也就是相对湿度越大。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会借助一种实验工具来测量空气湿度,这种工具就是湿度计,常见的有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在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干湿球温度计。

特点:这种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组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科学的美妙。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

2.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公转的现象。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采用生活实例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4.准备昼夜长短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引起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公转的现象。

影响降水的三个因素

影响降水的三个因素

影响降水的三个因素影响降水的三个因素: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

1、海陆位置一般来说,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越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就较少。

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海洋远近的影响。

2、地形(1)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西风的影响。

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因此降水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

我国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3)地形类型与降水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降雨量划分标准

降雨量划分标准

降雨量划分标准降雨量划分标准是对雨水的多少进行分类的依据。

根据降雨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降雨量划分为几个等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天气情况,进行气象灾害预警和水资源调配等工作。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降雨量划分标准。

一、微量降雨微量降雨是指降雨量非常少的天气现象,它往往不会对生活、农业和交通带来任何影响。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标准,每小时降雨量小于0.1毫米(或每天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雨水被认定为微量降雨。

这种降雨量一般只出现在晴朗天气中,通常只有零星的小雨或毛毛雨。

二、小雨小雨是指降雨量较微量降雨稍多的天气现象,虽然降雨量增加,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仍然较小。

按照标准,每小时降雨量在0.1-9.9毫米(或每天降雨量在2.5-24.9毫米)之间的雨水被定义为小雨。

这种降雨一般给人带来湿润的感觉,有时会被风吹散,也不会导致明显的积水。

三、中雨中雨是指降雨量较大的天气现象,它会对生活、农业和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标准,每小时降雨量在10.0-24.9毫米(或每天降雨量在25.0-49.9毫米)之间的雨水属于中雨。

这种降雨量通常能够湿透人的衣服,使地面积水较多,对农作物和道路交通造成一定不便。

四、大雨大雨是指降雨量较中雨更大的天气现象,它会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等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标准,每小时降雨量在25.0-49.9毫米(或每天降雨量在50.0-99.9毫米)之间的雨水被称为大雨。

这种降雨量会导致道路积水,农作物受灾,城市排水系统容易超负荷工作。

五、暴雨暴雨是指降雨量超过大雨的天气现象,它会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按照标准,每小时降雨量在50.0-99.9毫米(或每天降雨量在100.0-249.9毫米)之间的雨水被称为暴雨。

这种降雨量强烈而短暂,往往伴随着雷暴、大风等气象灾害,会引发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六、大暴雨大暴雨是指降雨量较暴雨更大的天气现象,它会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等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 (2)1.1水在哪里 (2)1.2 水的组成 (10)1.3 水的密度(一) (14)1.3 水的密度(二) (21)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8)1.4 水的压强(一) (33)1.4 水的压强(二) (43)1.4 水的压强(三) (51)1.5 水的浮力(一) (60)1.5 水的浮力(二)——物体浮沉条件 (69)1.5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77)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86)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 (93)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 (99)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 (106)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四) (113)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五) (120)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28)学生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135)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 (140)1.9 水的利用和保护(二) (144)本章复习(一) (151)本章复习(二) (164)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6课时) (174)2.1 大气层(一) (174)2.1 大气层(二) (178)2.2 天气和气温 (183)2.3 大气的压强(一) (187)2.3 大气的压强(二) (191)2.3 大气的压强(三) (195)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 (199)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二) (202)2.5 风 (206)2.6 为什么会降水(一) (209)2.6 为什么会降水(二) (212)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16)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221)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226)2.9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 (231)本章复习 (237)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4课时) (243)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二) (248)3.2 神奇的激素(一) (253)3.2 神奇的激素(二) (259)3.2 神奇的激素(三) (266)3.3 神经调节 (272)3.3 神经调节 (276)3.3 神经调节 (282)3.3神经调节 (287)神经调节 (292)3.4 动物的行为(一) (297)3.4 动物的行为(二) (302)3.5 体温的控制 (306)本章复习 (311)第四章电路探秘(13课时) (319)4.1 电路图 (320)4.2 电流的测量 (328)4.2 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334)4.3 物质的导电性 (339)4.4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44)4.5 变阻器的使用 (350)4.6 电压的测量 (356)4.6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363)4.7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68)4.7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377)4.8 电路的连接(一) (381)4.8 电路的连接(二) (387)本章复习 (393)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第1课时1.1水在哪里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1科学在我们身边1.2 实验和观察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4 温度的测量1.5 质量的测量1.6 时间的测量1.7 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2.2 常见的动物2.3 常见的植物2.4 细胞2.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3.1我们居住的地球3.2 地球仪和地图3.3 太阳和月球3.4观测太空3.5 月相3.6 日食和月食3.7 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特性4.1 熔化与凝固4.2 汽化与液化4.3 升华与凝华4.4 物质的构成4.5物质的溶解性4.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1 感觉世界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3 耳和听觉1.4 光和颜色1.5 光的反射和折射1.6 眼和视觉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二章运动和力2.1 运动和能的形式2.2 机械运动2.3 力的存在2.4 力的图示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2.6 摩擦的利和弊2.7 牛顿第一定律2.8 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3.1 动物的生命周期3.2 新生命的诞生3.3 走向成熟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3.5 植物一生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4.1 地球的自转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4.3 地球的绕日运动4.4 日历上的科学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一板块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八年级上册第1章生活中的水1.1 水在哪里1.2 水的组成1.3 水的密度1.4 水的压强1.5 水的浮力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9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2.1 大气层2.2 天气和气温2.3 大气的压强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2.5 风2.6 为什么会降水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9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侯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3.2 神奇的激素3.3 神经调节3.4 运动的行为3.5 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秘4.1 电路图4.2 电流的测量4.3 物质的导电性4.4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4.5 变阻器的使用4.6 电压的测量4.7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4.8电路的连接八八年级下册第1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1.1 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2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3 原子结构的模型 1.4 组成物质的元素 1.5 表示元素的符号 1.6 表示物质的符号 1.7元素的物质的量第2章 空气与生命2.1 空气 2.2 氧气与氧化2.3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2.5 光合作用2.6 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 2.7 空气污染与保护第3章 植物与土壤3.1 土壤中有什么 3.2 各种各样的土壤 3.3 植物与土壤3.4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3.5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3.6 保护土壤第4章 电和磁4.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4.2 电生磁 4.3电磁铁的应用4.4 电动机4.5 磁生电 4.6 家庭用电 4.7 电的安全使用九九年级上册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1.1 物质的变化 1.2 探索酸的本质 1.3 探索碱的本质 1.4 几种重要的盐 1.5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1.6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2.2 物质转化的规律 2.3 常见的材料 2.4 材料的发展第3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1能量的相互转化 3.2 能量转化的量变 3.3 认识简单机械 3.4 动能和势能 3.5 物体的内能 3.6 电能的利用 3.7 电热器 3.8 核能的利用 3.9能量的转化和守恒4.3 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章代谢与平衡4.1 食物与摄食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4.3 体内物质的运输4.4 能量的获得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4.6 代谢的多样性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1宇宙的起源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3恒星的一生1.4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5 生物的进化1.6 进化与遗传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种群和生物群落2.2 生态系统2.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3.1 健康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3.3 身体的防卫3.4 非传染性疾病3.5 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4.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版(202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6水的作用(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PPT课件

新版(202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6水的作用(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PPT课件

07:57
‹#›
1.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 C )很容易被径流
带走。 A.大石块 B.植被 C.粘土和细沙
07:57
‹#›
2.冲积平原是由( A.风力侵蚀 B.泥沙沉积 C.海水冲刷
B )形成的。
07:57
‹#›
五年级上册 精品课件
科学达人
倾力之作
07:57
‹#›
07:57
‹#›
07:57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中的微粒,雨水 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 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侵 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从左图中可以看到,斜 坡上留下了许多细沟这些细沟是雨水漫过地表汇集在一 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多切沟的雨水汇聚并冲刷又 形成一条水平的大冲沟。雨水的流动带走了土壤,改变了 地形地貌。
‹#›
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07:56
‹#›
07:56
‹#›
07:56
‹#›
07:56
‹#›
实验结论:雨水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地形发生变化。
07:56
流水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做模拟实验,研究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
用沙子和泥土堆成 一个土堆,观察在同样 的“降雨量”下,土堆 的不同位置受到水流冲 刷影响的情形。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降雨对地形的改变 河流对地形的改变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 众多的河流给土地的样貌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 改变呢?
07:56
‹#›
07:56
‹#›

2.6-2.7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解析版)

2.6-2.7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解析版)

2.6-2.7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知识网络】【知识掌握】一、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使得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2)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

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在比热性质上的差别造成的。

同一纬度,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反之,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此外,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B.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二、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1、我国气候可以分为:季风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2、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3、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

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例题精析】例1.以下词语中,用于描述气候的是()A.阴转多云B.鹅毛大雪C.长夏无冬D.雷电交加【答案】C【解答】A、阴转多云是短时间内的,属于天气,A错误,不符合题意;B、鹅毛大雪是短时间内的,属于天气,B错误,不符合题意;C、长夏无冬是长时间的,属于气候,C正确,符合题意;D、是短时间内的,属于天气,D错误,不符合题意。

学案3:2.6锋面与天气

学案3:2.6锋面与天气

锋面与天气1.认识锋面(1)锋面结构示意图(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幅度很小。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思考探究】冷气团温度不一定比暖气团低。

提示:冷暖气团是相对于所经地区而言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冷暖气团没有可比性。

锋面活动不一定都能带来降水。

提示:若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过程中无法凝结成云或成云较少,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冷暖气团各有什么性质?提示:冷气团:气温较低,水汽较少,重量大。

暖气团:气温较高,水汽较多,重量小。

1.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②看降水区的位置(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2.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份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月~8月:雨季移至华北、东北;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羊羊的地理教室降水原理

羊羊的地理教室降水原理

羊羊的地理教室降水原理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的天气。

那么,雨水是如何形成并降落到地面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降水原理。

本文将介绍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类型以及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是指从地球大气层中的云或气溶胶中落向地面的水滴或固体颗粒。

降水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过程:水汽的凝结、云滴的增长和降水的形成。

首先,水汽的凝结是降水形成的第一步。

当大气中的湿度达到饱和点时,水汽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云的形成离不开空气中的微粒,这些微粒又被称为气溶胶。

接着,云滴的增长是降水形成的第二步。

在云中,水蒸汽会凝结在气溶胶上,并逐渐凝聚成更大的云滴。

云滴的尺寸直接影响着降水的形态,较小的云滴可能形成雾霭或细小的降水,而较大的云滴可能形成雨滴或雪花。

最后,降水的形成是降水形成的最后一步。

当云中的云滴增长到足够大的大小时,重力将使其从云内坠落下来。

如果云滴在下降过程中与其他云滴或气溶胶碰撞,就会继续增大,最终形成降水,如雨滴、雪花或冰雹。

降水的类型降水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雨水、雪、冻雨和冰雹。

-雨水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液态水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雨滴的大小取决于云中的云滴的尺寸以及下降的速度。

雨水是最常见的一种降水形式。

-雪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固态水晶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雪花的形状因气象条件而异,有时候会呈现出六角形的晶体结构。

-冻雨是指在降落过程中,雨滴遇到了地面上的冷冻物体而凝固形成的一种降水形式。

冻雨会使地面上的物体变得光滑,增加了行车和步行的危险性。

-冰雹是一种形成于强烈雷暴中的降水形式。

冰雹由冰块组成,通常伴随着雷电和强烈的风。

冰雹的大小不一,可能会从小如豌豆,到大如网球甚至鸡蛋。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的数量和分布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因素的介绍:1.气温:气温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形式。

较低的温度会促使水汽凝结成雪花或冰晶形式的降水,而较高的温度则有利于雨滴的形成。

地理降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降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降水知识点归纳总结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最终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雨、雪、霰等。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和量的变化对土地的干旱、水资源的充沛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地理降水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降水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降水的形成原理1. 蒸发和凝结:大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地表水体的蒸发、植被蒸腾以及海洋等水体的蒸发。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时,就会形成降水。

2. 上升运动:空气在受热膨胀后会向上上升,升高后空气温度下降,此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形成降水。

3. 对流作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的辐射,地表受热后空气密度降低,形成对流运动,将水蒸气带到高空,形成云和降水。

二、降水的分布规律1. 纬度影响:一般来说,赤道附近的地区降水量较大,逐渐向两极减少,呈现出“赤道高雨量,极地低雨量”的规律。

2. 大陆性影响:内陆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小,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特点。

3. 地形影响:地形对降水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山地、高原等地形对气流的升降运动都会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4. 季节性影响:不同季节地表的温度差异会对大气运动和水汽的输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

三、降水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水对植被的生长、土壤的水分含量、动植物的生存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类型。

2. 对水资源的影响:降水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3. 对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对农业生产、人类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干旱和洪涝等灾害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四、降水的气象观测和预测1. 气象观测:降水观测是气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采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来描述降水的情况。

2. 降水预测:通过气象观测资料、气象卫星资料和数值模式等手段,可以对降水的发生、发展和消散进行预测,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重要的信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6 水的作用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6  水的作用课件
4. 聚焦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聚焦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 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 流会给土地的样貌带来怎 样的影响? 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聚焦
讨论讨论。
探索
1.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探索
用图画描绘 出 实验前后 土壤 的样子

探索
有颜色的泥土和 其他颜色的泥土 分层。
有颜色的泥土被 冲刷。渐渐变得 没有了。
探索
2.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 (1)观察下面两幅照片,试着分析河流对地表的改变 。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探索
(2)阅读下面资料,丰富我们对河流改变地表的认识。 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有了水流。水流从高处流 向低处,同时把岩 屑和土粒冲到河里,河水夹杂着这些 颗粒对河岸进行磨削。在岩石较硬的地 区,河水不断向 下切削,使河谷加深。在岩石土壤松软的地区,河岸常被 冲 塌,泥沙石块被水流带走。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1.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持水土
最好的是( A)。
A.有草、树覆盖 B.无草、树覆盖 C.有草无树
2.下列(A)可以防止泥石流。
A.加固边坡 B.增强建筑物的防震性 C.加固和加高堤坝
3.如果森林被砍伐了,关于暴雨对土壤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C)。
A.没有影响 B.会使土壤变干净 C.会把土壤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3.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了 怎样的角色?与地震、火山喷发、风 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一)
20051014送教下乡到长台
教学目标:1、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
2、理解空气相对湿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3、学会测量空气相对湿度
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
难点:相对湿度表规律的理解
教学器材:
干湿球湿度计16个、250ml烧杯3只、培养皿3个、温度计3支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2分钟):法一:我们本节课上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分两节课上,空中我们可见降落的液态水——雨、固态水——雪、冰雹,还有不可见的气态水——
水蒸气,
法二(投影):我国淡水资源从总量上看,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仅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强,是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12个最贫水国家的“黑名单”。

陆地淡水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得到补充?引出课题第6节什么会降水
降水前你有什么感觉?闷热,雨后凉爽。

为什么?引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可有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汽?
一、空气的湿度
(一)、湿度涵义及影响因素(10分钟)
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可用湿度来表示?
涵义: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表示: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生猜3’:影响湿度的因素有哪些?河流多少、温度……
实验5’:学生猜想:空气中的水汽数量与温度的关系?
先学生设计后(变量、不变量)演示实验证明(叫三名学生上来观察)。

演示实验: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
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倒入开水。

三名学生分别测出各杯水温,(大概为25℃、
45℃、65℃)。

同时拿一块玻璃片盖在烧杯口。

你在玻璃上发现了什么?三只烧杯口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快速将玻片放在投影机上看水滴多少)。

冬天浴室天花板上会滴水
记录表格:
现象:
为什么?生答。

气温高水蒸发快,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高。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可比为人肚子越饿越会吃。

引申2’:塔哈拉玛干沙漠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吗?
?留下问题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湿度与大地中含水量有关。

(二)、测量:干湿球湿度计(投影表格)(7+3=10分钟)
使用1:学生每4人一组一支湿度计,自已对照认识课本P77-78页,(法一:为使学生能稍快的测出,先齐读P77页倒数第二段后并强调要查78页的表格。

法二:学生自己看,老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自己会使用约需10分钟。

法三:老师念一句学生根着做一步。

)认识结构并测出室内空气湿度,比比看哪组又快又对?奖励他测出室外湿度?也可让他们当小老师。

对做的快的同学再让他们琢磨湿度计下的圆盘怎么用?该法稍麻烦应要带书上的表格。

使用2:讲解圆盘的使用(可让学生讲)边讲边做。

强调干、湿球温度要正对,下的指针就是相对湿度。

(三)、找规律(3+5=8分钟):仔细观察相对湿度表,你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并解释(7分钟):投影表格
规律1(纵向比较):在干湿差相同情况下,干球温度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大;
解释:温度高蒸发快,空气中的水汽就多。

规律2(横向比较):在干球温度相同情况下,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小;解释(难点):让学生自先思考后答,老师写出学生的答案后引导学生按递进关系得出结论。

可做如下引导1、学生先计算出湿球温度。

2、为什么湿球温度计示数小?在干球温度相等的情况下,干湿差越大说明湿球温度越低,说明湿球温度计蒸发地越快 ,空气中原有水汽少,空气中相对湿度低。

衣服在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中干的快?
?留下问题2:自制湿度计并测出一天的早中晚的湿度。

(四)、应用讨论(6+4=10分钟):
讨论1、根据亲身体验,议一议相对湿度的大小对人体生活、生产的影响?
1、冬天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如嘴唇干裂(刮),擦面油;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身上感到粘。

补充:人最舒适的相对湿度为60-70%
2、夏天空调要向外排水?冬天室内放煤炉取暖时,要放一水壳?秋高气爽
3、种植白茹中要控制湿度。

不时用小喷水壶洒水,提高湿度,在出茹时湿度要达到
90-98%。

4、湿度大糖、盐易潮解(yao),电气易漏电,每年的4-5月份最潮衣服发霉长毛。

讨论2:(4分钟)当空气中湿度很大时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对其它动物的影响?. 天气谚语(生解释):
1、“蜻蜓低飞,不雨也阴”: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变软不能高飞。

2、“蚯蚓打滚,大雨淋淋”:雨前,气压下降,空中水分多,泥土里积压的肮脏气体无法排出,使土里的蚯蚓不能安住,只好钻出地面,在干地方打滚。

3、“燕子飞得低,来日雨兮兮”:雨前,空中水气多,高空风大,激烈翻滚,燕子不能高飞,昆虫飞不高,低飞捕食。

4、“蛇出洞,雨倾盆”:雨前,天气闷热,蛇洞中空气潮湿稀薄,蛇便爬到洞外,到处乱遛。

5、“鸡不进笼,阴雨将临”:雨前,空中水气增多,易使笼内潮湿,鸡喜干燥,所以不愿进笼。

6、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网对空气湿度的反应特别灵敏,阴天,空气湿重,蜘蛛网易受潮,粘性比较差,很难捕到小虫。

7、蚂蚁迁居,天将多雨:每次天气变坏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加,同时气压变低。

水蒸气多了,泥土返潮,所以蚂蚁巢里特别潮湿。

又因为气压变低,泥土里原来沉积的肮脏的气体逸出,所以蚂蚁巢里就难以安居。

小结2’:我学到了什么?生答。

当堂练3’:(投影)
课外作业:
1、比比看谁收集的天气谚语多。

2、自制湿度计并测出一天的早中晚的湿度。

3、作业本A P26
板书:
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
一、空气的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多,即相对湿度越大。

测量:干湿球湿度计
副板书:
1、湿度
2
规律1(纵向比较):在干湿差相同情况下,干球温度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大;
规律2(横向比较):在干球温度相同情况下,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就越小;
当堂练:
1、用______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最常用的湿度计是__________。

2、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的升高而________;在干球温度相同时,干湿差
越大表示湿球温度越____ ,说明湿球温度计蒸发地越 _______,空气中原有水
汽________,空气中相对湿度_________。

我国淡水资源从总量上看,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量仅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强,是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12个最缺水国家的“黑名单”。

陆地淡水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得到补充?
[课后反思]:
1、本节总体感觉挺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积极,湿度计的使用
在齐读后5分钟就基本上掌握,只是在找相对湿度表的规律后,解释规律2时学生较难理解,时间上感觉有点紧,在讲与生产、生活及其它动物的影响时时间稍短(只有5分钟)。

2、在解释规律2时,课后郑兴泽(教进校的副校长)说我有科学性问
题。

我听后觉得不对,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而已,在课后评课时,我不应说出郑兴泽说我不科学性的观点,但可以解释自己的想法。

只是从蒸发和温度角度来解释,而没从空气的容纳能力和原有水汽角度去解释,可能从这个角度学生更容易理解。

而王静江(教研员)则说这种理解可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相通即可。

3、陈永光的观点对学习“记牢、想通、用活”
4、郑兴泽说本节课可否从湿球温度计示数为什么低入手引导学生自制干湿球计。

我听后感觉对初二学生难度太大。

5、王静江:目标问题化、问题系列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