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2023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篇一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2.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体会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设想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高一语文必修④第四单元。
作为《史记》中着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得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虽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但作为语文教材,我以为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因为以事实和事理来把握历史,那是历史教学的任务;而应该充分挖掘文本,感受其文学魅力。
学情分析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首先存在认识和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其次,普遍存在“困于口”问题,学生没有“说”的习惯,只一味地记,可这不意味着他们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说得出,说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因此,“让学生说”,势在必行。
这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教法设计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通用1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1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连续积累文言常用词,连续培育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体会擅长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廉、蔺品质珍贵处,培育机灵英勇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老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动措施、同学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课前检测二、导入新课师: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看出?跟上次出访相距几年?明确: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
∕唯书“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
∕三年。
三、文本赏析㈠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⒈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样的背景说明白什么?明确:“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
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状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削减动用武力的代价。
⒉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进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明确: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提问重点字词句。
★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进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
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
前3XX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
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⒊同学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依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掌握文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3、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
二、课前预习1、背景简介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
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2、预习要求(1)、充分利用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并在课文内标注相应的知识点。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给每个段落拟一个小标题。
3、检查预习(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2)、这几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吗?4、练一练(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10.秦王不怿()(二)、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1.秦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3.且庸人尚羞之()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归璧于赵()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左右:古义(四)、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赵王()(五)、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分享了5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崔忠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沔池会”一段中有这样的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而到后面蔺相如怒逼秦王击缶之后,相如就让赵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一般人不大会注意这里的“令”与“为”二字的不同。
两句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秦王与赵王会饮”句。
赵御史记录的没有这句。
在这里我们倒不必在乎这一句话的有无的区别。
我们只分析这里“令”与“为”两个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优秀史家的高超笔法。
在“沔池会”这一段故事中,司马迁要表现的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为争国体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气魄。
而要突出这一方面,须把他放到一个矛盾极为尖锐,甚至达到极端的场面。
在这里,秦王与赵王的会饮,可以说是一个特别恰当的场面。
首先是一个一贯飞扬跋扈蛮横不讲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欺负赵王,让赵王为他奏瑟。
秦王表面上听瑟,而实际上听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摆着辱没赵王人格,以及赵国的国体。
如果赵国就这样哑然罢会而回的话,赵国将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
(这是用当时的标准来衡量。
现在恐怕也是如此。
)而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气有血的人,是难以承受的。
更有甚者,秦御史记录的时候,竟然用了一个上级对下级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
然而,在强弱不等的势态下,赵王无奈地接受了。
这样,秦赵两国的国君态势优劣就尽显无遗了。
而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蔺相如的挺身而出“请奉盆缶”,就显得高大而威严了。
相如毫不畏惧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胁,用“以颈血溅大王”的拼命架势相要挟,较终逼迫秦王就范。
接着蔺相如顾招御史记录,御史记作“为赵王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初步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师公书》。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给下列单字或加点字注音:蔺(lìn)袒(tǎn)瑕(xiá)睨(nì)镬(huó)渑(miǎn)缶(fǒu)驽(nú)刎(wěn)倨(jùn)佯.狂(yáng)列观.(guàng)臣愿奉.璧往使(pěn g)缪.贤舍人(mīào )使其从者衣.褐(yì)引车避匿(nì)臣等不肖(xiào)卒相.与欢(xiān g)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参照文下注解读懂课文,叙述故事。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3、布衣..之交平民(借代)4、请指示..王指出,给...看5、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6、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二)比比句子翻译谁最快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范文
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范文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育文言文语感。
2.难点: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质疑和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
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
他曾想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
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能充分体现他史家风范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基础积累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通过对文本的研习,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1、文学常识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其后的文学家们无不熟读《史记》,把它当作文章的典范。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魅力悠久深厚的传统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
2、基础字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使人遗()赵王书可与不()臣愿奉()璧往使大王见臣列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舍相如广成传()舍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乃使其从者衣()褐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臣请就汤镬()请奏盆缻()模块二、整体感知1、文章梗概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6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
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
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
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
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优秀8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起来学习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2023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一、认识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三、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四、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教学设想一、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
二、重点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课时一、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遇到“完壁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
我们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受到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简介作者和《史记》。
三、简介时代背景。
四、讲读*部分(第l—2段)。
1.指导学生自读第1—2段。
2.学生讲解,教师点拨。
明确:“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
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
五、讲读第二部分*层(3—5段)。
1.指导学生自读3—5段。
2.学生讲解第3段,教师纠正,补充。
明确:①“愿以十五城请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现在的“愿意”。
②“徒见欺”,见,被、受,被动句式。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
④关于和氏壁的来历,教师可以扼要补充。
(请见《韩非子·和氏》)⑤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秦王要“以城易壁”,赵王左右为难,为蔺相如出场作铺垫。
3.学生试讲第4-5段,教师纠正并补充。
明确:①“窃计欲亡走燕”、“窃以为其人勇士”。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定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迁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2、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的认识;3、学习文章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4、学习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能改和二人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
第二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第三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交流探究案。
背景介绍: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但秦国从未停止对赵国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国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此传为四人合传,除廉颇、蔺相如,还写了赵奢、李牧,提到了赵括。
探究案二、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蔺相如:①足智多谋。
相如见秦王无意偿城,设计取回璧;又用拖延办法,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为防节外生枝,令从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又当众揭露历代秦王不守信用,使其处于被动,将主动权像握在自己手上。
②胆识过人。
章台之会,愚弄秦王后,表示甘受汤镬之刑,置之死地而后生;渑池之会,针锋相对,迫使秦王击缶,保持赵王体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理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3.批判性阅读,客观评价蔺相如在历史事件中意义。
相关资料:《史记》和司马迁,时代背景,查阅《鸿门宴》导学案。
自主学习:一、通假字(挑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可与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二、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⑸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三、古今异义词⑴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今义:⑵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古义:今义:⑶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义:今义:⑷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古:今: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1)宁许以负秦曲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大王必欲急臣怒发上冲冠严大国之威(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舍相如广成传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左右欲刃相如臣乃敢上璧(3)卒廷见相如奉璧西入秦怒发上冲冠间至赵矣五、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使不辱于诸侯(3)求人可使报秦者(4)君何以知燕王王问:“何以知之?”六、重点句子翻译⑴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⑵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七、整体感知,划分层次⑴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哪三个故事?⑵请把文中第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概括。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 )袒( )瑕( )睨( )镬( )渑( )缶(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3-13段,阅读的同时,整体上熟知课文内容。
二、请同学们先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2)、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回顾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
3、把握全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加深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
教学重点1、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探究法。
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
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
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二信息筛选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三件事?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
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3、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
贯串全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三分析鉴赏(1)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见得?(2)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四:字词巩固:A.指出并解释通假字①可与不。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③拜送书于庭。
④如有司案图。
⑤设九宾礼于廷。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史记》相关文学常识及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学习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积累文学常识。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
【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人。
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
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
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
当地名胜古迹很多。
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
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完整word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传记导教案(一)课型:新讲课主备人:高一 2 部使用时间:【教课目的】1.认识司马迁及《史记》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疏导朗诵阻碍,3.阅读第一段,梳理文言现象。
【教课要点】疏导落实第一段要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课难点】领会廉颇蔺相如以全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知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 篇, 52 万字,包含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此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样典章制度记礼、乐、乐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一语来称道其优秀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有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后代尊称“史圣” 。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草拟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文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收藏的大批图书、档案和文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诚匈奴的李陵辩白而被捕坐牢,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奋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盛,它要一致中国,采纳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踊跃对外扩充。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物归原主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应付楚国,因此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攻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矛盾,就是在这类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疏导阻碍讲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说1) 拜为上卿拜:2)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闻:3)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别句式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知识链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三、课文阅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8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8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思考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务必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务必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
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能够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能够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思考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资料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能够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
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知识链接]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5篇)第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à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ì)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2、下面对第3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秦欲以城易赵璧。
B、暗示故事的矛盾是:赵"予"璧与"勿予"璧。
C、说明"报秦者"肩负重任,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高一2部使用时间:2017.03【教学目标】1.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疏通朗读障碍,3.阅读第一段,梳理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落实第一段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52万字,包括十二(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鲁迅以“,”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后人尊称“史圣”。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3.背景链接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以及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熟读课文,疏通障碍课堂学习案一、检查预习给加点字字音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 ( ) 可予不()渑池()叱()之列观()皆靡()睨柱()传舍()甚倨()不怿()衣()褐遗()赵王书赦()免二、自主学习第一段1.字词解释1)拜为上卿拜: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闻: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2.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课后巩固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倨傲(jù)佯为(yáng)传舍(zhuàn)渑池(miǎn)B、缪贤(miào)肉袒(tǎn)瑕疵(xiā)列观(guàn)C、汤镬(huò)驽马(nù)盆缶(fŏu)诀别(jué)D、琴瑟(sè)刎颈(wĕn jĭng)不怿(yì)间道(jiān)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高一2部使用时间:2017.03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2—7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课后注释和翻译,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
3.分析并认识蔺相如有勇有谋、见机行事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节课讲到的重点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分析蔺相如有勇有谋、见机行事的性格特点。
课前预习案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2—7段。
课堂学习案一、文言知识1.字词解释1)使人遗赵王书遗:书: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以:易:3)即患秦兵之来患:之:4)求人可使报秦者报:5)窃计欲亡走燕窃:6)今君乃亡赵走燕乃:7)则幸得脱矣幸:脱:8)宜可使宜:9)曲在赵曲:10)均之二策均:11)王必无人必:12)臣愿奉璧往使奉:13)相如奉璧奏秦王奏:14)传以示美人示:15)相如因持璧却立因:却:16)秦贪,负其强负:17)逆强秦之欢逆:1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修敬:19)相如持其璧睨柱睨:2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特:21)舍相如广成传舍:22)间至赵矣间:23)引赵使者蔺相如引:2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25)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26)不如因而厚遇之遇:2.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可予不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6)乃设九宾礼于廷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3.词类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负:2)臣请完璧归赵完:3)相如奉璧西入秦西:4)乃前曰前:5)怒发上冲冠上:6)大王必欲急臣急:7)毕礼而归之归:4.古今异义词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今指美丽的人左右:;今指两个方位名词2) 请指示王指示:;今指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3)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今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5.特殊句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君何以知燕王?()3)而君幸与赵王。
()4)故燕王欲结于君。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句子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二、合作探究“完璧归赵”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体现的?三、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本节课所讲内容,做相关练习题。
课后巩固案1.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进献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谢:道谢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抄小路D.均之二策均:衡量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召有司案图D.拜送书于庭3.下列句子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璧有瑕,请指示王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邑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4.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句是()A.毕礼而归之B.宁许以负秦曲C.臣请完璧归赵 D.左右欲刃相如5. 找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乃设九宾礼于廷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求人可是报秦者C. 以勇气闻于诸侯D. 蔺相如者,赵人也6. 对各句加点字意义判断正确的是()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因.持璧却立④不如因.而厚遇之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三)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高一2部使用时间:2017.03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8—10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课后注释和翻译,了解“渑池之会”的故事。
3.分析并认识蔺相如英勇果敢、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节课讲到的重点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分析蔺相如英勇果敢、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课前预习案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预习课文8—10段。
课堂学习案一、文言知识1.字词解释1)秦伐赵,拔石城拔:2)与王决曰决: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4)相如张目叱之叱:5)因跪请秦王因:6)相如顾召赵御史顾:7)左右皆靡靡:8)于是秦王不怿怿:9)秦王竟酒竟:2.通假字请奏盆缻秦王3.词类活用1)秦御史前书曰前:2)左右欲刃相如刃:3)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4.古今异义词1)明年,复攻赵明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2)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进:;今指向前行进或思想进步5.特殊句式会于西河外渑池。
()二、合作探究“渑池之会”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体现的?三、作业布置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相关练习题课后巩固案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且秦强而.赵弱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蒙故业,因.遗策D.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作《师说》以.贻之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欲刃相如刃:杀B.赵王鼓瑟鼓:击鼓C.顾召赵御史顾:回头D.秦王竟酒竟:结束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四)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高一2部使用时间:2017.03【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11—12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2.结合课后注释和翻译,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
3.总结廉蔺二人的性格特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节课讲到的重点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总结廉蔺二人的性格特点,体会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案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预习课文最后两段。
2.背诵“顾吾念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一句。
课堂学习案一、检查句子背诵二、文言知识1.字词解释1)位在廉颇之右右: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3)且相如素贱人素:4)相如引车避匿引: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去:7)独畏廉将军哉独:8)顾吾念之顾:9)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2.词类活用1)且庸人尚羞之羞:2)而相如廷斥之廷: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3.古今异义词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今指旁系亲属3)鄙贱之人鄙贱:;今指卑鄙下贱4.句子翻译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合作探究1.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和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1)价值连城:2)完璧归赵:3)布衣之交:4)怒发冲冠:5)白璧微瑕:6)负荆请罪:7)渑池之会:8)刎颈之交:四、作业布置1.掌握本节课的文言知识。
2.做相关练习题。
课后巩固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祛除(qù)猥亵(wěi)龌龊(wò)笑靥(yè)B.列观(ɡuàn)赝品(yàn) 装帧(zhēnɡ)坍塌(tān)C.岿然(kuī)渑池(miǎn)恪守(kè) 潜力(qián)D.汤镬(huò) 虔诚(qián) 挟制(xiá) 谈吐(t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前居后恭B.完壁归赵亡赵走燕艰明约束C. 相视而嬉不肖之人刎颈之交D. 萎靡不振势不俱生怒发冲冠3.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曰..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廉颇宣言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相如素贱人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⑨于是相如前进..至蔺相如门谢罪..缶⑩因宾客A.①③④ B.④⑧⑩ C.⑤⑥⑧ D.③⑥⑨4.下列各题中与其他三句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句()A.且庸人尚羞之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毕礼而归之5.6.找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求人可是报秦者,未得C. 以勇气闻于诸侯D.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例句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