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
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整理《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是介绍建筑结构的力学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对《建筑力学》教学方法进行几点整理。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理论知识应该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建筑结构的力学应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第二,示范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模型或者实物进行物理演示,展示力学原理和现象。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例如进行实验、仿真计算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建筑力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例如,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中的结构问题,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第四,启发式学习。
建筑力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推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巩固与拓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定的成效。
关 键 词 : 筑 力 学 ; 论 联 系 实际 ; 观 性 ; 发 式 : 换 角 色 建 理 直 启 互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台O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I O MA I N N
20 0 பைடு நூலகம்年
第 2 期 2
《 建筑力学》 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江 怀 雁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 0 0 ) 30 3
3 启 发 式 教 学 . 1理 论 联 系 实 际教 学 . 教 学 既要 注 重 传 授 知 识 , 要 注 意 启 发 思 维 、 养 能 力 。 师 的 启 又 培 教 我们 知道 , 力学源于生产 、 自然现象及人们的 日常生活 . 因而广举 发作用在 于通过信息刺激 、 循循诱导 。 引起学生 的积 极思维 , 实现双方
的 思 维 共 振 。如 何 在 教 学 中实 践 呢 ? 笔 者 作 了如 下 尝 试 。
实 例 对基 础较 差 的学 生 理 解 概 念 有 着 特 别 重 要 的 意 义 和 作 用 。
ll 系生 活实 际 , 富 教 学 内容 只 要 留意 , 许 多 生 活 现 象 的 、联 丰 在 31 堂 问 答 ,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在 课 堂 教 学过 程 中 , 师 适 .课 提 教 背 后 都有 力 学知 识 的存 在 。 师 在 讲 课 中若 能 利 用 学 生 熟 知 的 生 活 实 时 地 提 出一 些 问题 ,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讨 论 , 生 互 动 较 多 , 学 内容 就 教 让 师 教 践 , 可 以 将 抽 象 的 理 论 具 体 化 , 教 材 化 繁 为 简 、 难 为 易 , 生便 会 显 得 不 是 那 么 枯 燥 , 堂 甚 至 因 此 而 变 得 情 趣 盎 然 。 如 在 讲 到 梁 的 就 把 化 学 课 于 接 受 , 时 也 大大 调 动 了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如 在 介 绍 “ 的 平 移 截 面性 质 对 其 强 度 、 同 例 力 刚度 的 影 响 时 , 问 学 生教 室 内 的 矩 形 截 面 房 梁 提 定 理 ” , 以 用 行 李 箱 的 提 手 为 什 么 总是 位 于 箱 顶 中 间 位 置 的 原 因 为 什 么 是 竖 放 而 不 是 横 放 ,学 生 根 据 所 学 过 的 梁 弯 曲 的应 力公 式 , 时 可 略 来说明。 加 思 考 , 可 正 确 回答 是 为 了增 大 梁 的 抗 弯 截 面 系数 、 高 抗 弯 刚 度 、 就 提 1 . 系工程实际 , 化工 程概念 2联 强 《 筑 力 学 》 一 个 很 鲜 明 的 节 约 材 料 、 大 梁 的 承 载 能 力 。 这 样 , 生 加 深 了对 理 论 公 式 的 理 解 , 建 课 增 学 特 点 是 它 的 工程 应 用 性 。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如 能 将 本 专 业 的 工 程 实 际 并 通 过 引 导 能 讲 出提 高 构 件 强 度 的 一 些 措 施 。 在 这 种 教 师 先 提 出 问 教 学 问 题 引 人 课 堂 讲 解 , 生 便 会 感 到 抽 象 的 理 论 并 不 空 洞 , 自 己 所学 题 一 学 生 思 考 问 题 一 最 后 师 生 共 同 讨 论 问 题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生 积 极 学 与
高职《建筑力学》教法探析
生对案例分析很有兴趣 , 一旦发现今后工作 中的问题 能
够 自己解 决 ,将极 大地提 高学 生的 自信心 与学 习积 极
性 , 而主动去查 阅相关 资料 , 从 通过 自学加 强对本课 程
的理解 。这样既 可培养 学生工程意识和分析 问题 、 决 解 问题 的能力 , 又可加强 理论 知识在工程实际 中的应用 能
四、 案例 法
《 建筑力学 》 课程不 同于《 数学》 等基 础课程 , 强 有很
的工程背景 , 且工程应 用性强。 在教学 中 , 注重引进工 应
程案例进 行讲授 , 如讲授 压杆稳定 时 , 引入施 工 中脚 手 架设计 、现浇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 系统失稳等案例 , 引 导学生结合所学 的理论 知识处理工程实际 问题 。 由于学
《 筑力学 》 建 是土木工 程类专 业学 生必须 掌握 的一
门重要 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 涵盖了理论力学 、 材料力
的 引导 , 出 的问题 要有 的放 矢 , 且要具 有一 定 的思 提 而 考空 间, 问题 的答 案最好不要 能直接在 书本上找 出。考
学及结构力学 , 其范 同之广 、 内容之多 、 难度之大是其 他
学生 的学 习动机 ,成 就感则是使学习继续下 去的动力 ,
因此 , 习的内容应该 由简到难 , 系题 型应 多样化 , 练 联 方
照图表所提供的线索循序渐进 。即首先分 析外力 , 并在 此 基础上 用截面法研究杆件 的内力 ; 然后分析 杆件横截
面上 的正应 力及 杆件的线变形 和线应 变 ; 最后 通过强度
可 逐步提高学生 的 自学 能力 ; 点是导读的效果受学 生 缺 自学能力 和教师导读水平 的限制 , 内容过深则达不 到 若 教学要求 。
高职《建筑力学》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引言
学单 元 组织 教学 内 容 ,在 教学 中强 调 知识 的融 贯 在 课堂 上用 语言 、 书难 以描绘 , 时恰 当地 运用 南三 门峡人 , 门峡 职业技 术 学院讲 师 。 板 这 三
与运用 ,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教学 以 适应 演示实验法或播放录像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 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 , 选择能够充分反映现 概念的理解, 巩固所学的知识。
科 教 文化 Ill
卫 国 芳 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 三门峡职业技 术学院, 南 三 门峡 4 2 0 ) 河 70 0
摘 要: 为保证课程 良 的教 学效果 , 高学生对 专业的 学习兴趣 , ^ 程 目标、 程 内容、 学组织的具体 实施等方面对《 好 提 明占课 课 教 建筑力学> 课程进
行 了课 程 设 计 。
关键词 : 高职 ; 建筑力学 ; 程设计 课
代建筑技术条件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按照教 4 3考核内容与方法。在考试 面 , 命趣 骼 训内容 , 从初步理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试题的难度、 广度较为科学 色 筑力学) ’巳 州 调 王 肝 —: 厍 ’l J口 于 J r 妒 、 u 孙 日 合理 , 试题注重学生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 门 专业基础课程。 强化分析 、 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缩短学 题的能力 , 考核成绩能够} 懈 观地反映学生的 荷载作用下的平衡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为解 运用 。 生在校学习和进入工作环境的心理差距,为课程 学习情况。课程总成绩应为理论考核与实训成绩 构既安全合理 , 又经济实用。 暾 力学>I 【I 学习更好地面向社会提供合理的平台。课程讲授 等综合评定 ,同时每次考试都能够做好考试的总 i 不 5 权 韬 是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问的桥梁而 丑是学好后续课 及课程设计 的各个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结和分析。 程《 建筑结构》《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等专业课 要 , 在内容的深度 七 各有侧重。 根据不同的深度要 5教学条件 的基础。因此 色 筑力学》 教学的成功与否菹醴 关 求 , 妾 注重斑 同专 业 环 方向学生自 匀 蝻 。 4 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 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学 的学习兴趣 。由 同和学生实际 , 运用不同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 该教材内容紧凑 , 深入浅 出, 理论叙述清楚 ,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 概念明确, 计算简捷直观, 并注重实际应用及实际 能力相应较f加上 邑 氐 筑力学> 属于以计算为主的 学手段, 专业理论澡 学生荏学习时普遍感到理论抽象、 习 趣 。 内 ∈ 计算 , 是面向 2 世纪的教材。 1 另外, 为学生的 自 学 容估燥、 计算繁琐。 针对这— 状我 们结合专业特 砚 ( 陈 法。讲练法是讲授法和练 习法的结 和曰贫. 学习靛 了有 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 1 I1 生 效 点和学生实际列 学》 睫 旰亍 i 5 设计。 合。 作为_ 一门以计算为主的课程, 讲练法在建筑力 配套齐全, 满足教学需要。 1课程 目标 学的教学过程中 发挥着主写 | 讲练结合 , 讲 懒 。 边 5 2实训条件。 拥有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 1 能将简单建筑结构简化为力学模 型并能 边练, 以活跃 气氛 , . 1 既可 道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 条件, 内 校 有试验室和实 地, l 隧 学生可进行课程 进行力学计算。 问题 ,又能加强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实训 ; 校外我专业同 多家施工、 设计单位签定了长 1 2掌握简单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强度计 掌握。建筑力学课公式多, 习题量大, 解题方法灵 期合作协议, 保证了 活多变 , 经常出现教师讲时学生似乎懂了, 但在做 5 师资队伍。 . 3 建筑力学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层 算、 位移计算和刚度计算。 1 3会用力法 、 位移法、 力矩分配法进行超静 练习时却无 从 下手或错误百出。为此 , 在教学中, 移较高, 绔陶 c 年龄 合理 , 师资配制情况 良 的教学 好 定结构的计算。 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团队 。 1 . 养学 生分 司题 和解决 同越 黼 巨 。 4培 力 度, 采用讲练法进行教学 ,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教师综合素 质高 ,有已完 和在 所的科研项 l 5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 , 使学生能将工程实 用, 以达到预期的教与 果。2£ ()匕 较法。 筑力学 目, 建 获多项校级奖励, 发表论文多篇。教学团队的 际转化为数学运算。 . 中的计算公式繁杂,运用 比 剡钔博 公式罗列 教师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进行了大量 后进行 比较 , 可起到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的作用 ; 的改革和实践, 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教学团队还 2课程的知识点、 能力点和技能点 2 知识点。 1 1 () 结构的计算简图、 平面体系的 由于力学习题的懈题技巧灵活 , 方法不一 , 比 运用 制定了以责任教师 八 侗组 成分析 ; ) ( 力系的平衡及静定结构 的受力 较 法将 同一类型 的习题的不同解题 方法作以 比 为主、 2 以老带新的培养计划 , 认真执行青年教师 匕 找出相同和差异 , 选择出较为合理 叉计算简便 岗 的试讲和听 制度 , 前 取得了很好自;果。 白 2 分析 ; ) ( 静定结构的强度计算 、 3 位移计算和刚度 较, i ̄ ; ) t t( 超静定结构分析: ) 4 ( 压杆的 5 稳定计算。 的方法。比较法是建筑力学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 《 建筑力学》 具有抽象性强 、 知识面宽 、 概念 2 2能力点。() 1能将简单建筑结构简化为力 方法 , 它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开拓 多、 计算类型多等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团 学模型并能进行力学计算 ; ) ( 会进行平面建筑体 学生的思维, 2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工程 队针对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 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 ) ( 会进行静定结构的受力分 案例引 ^ 3 式教学。建筑力学课程不同于数学等其 上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 使该课程的学 析、 强度计算 、 位移计算和刚度计算 ; ) ( 会进行压 它基础课程, 4 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 , 其工程应用性 习生动有趣。同时, 进行了理论与实践、 教师与学 杆的稳定计算 ; ) ( 会用力法、 5 位移法 、 力矩分配法 强 , 在教学 中, 注重引进工程案例的讲授 , 如讲授 生问互动的教学模式尝试。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 压杆稳定时, 带领学生参观施工工地 , 通过施工技 考、 发现问题 、 探索解决问题 , 达到学习、 理解 、 掌 进行超静定结构的} 。 1 算 2 3技能点。 能将简单建筑结构简化为力学模 术人员 的现场指导 , 结合施工中的脚手架倒塌的 握的最终 目 的。 近年来 , 我们结合 专业特点 , 对健 型并能进行力学计算, 使建筑结构满足安全、 经济 事故案例 , 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其 筑力学 { 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使得本课 原因 , 这个教学过程即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 、 分析 程的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学习兴趣有了 的要求。 3课程的内容体系 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又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工程 极大的提高, 保证了良 好的教学效果。 4 参 考文 献 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 力学 、 静 材料 实际的应用。( 础 。讨论法是由教师设计情 力学和结构力学。 景, 学生参与讨论 , 币 教 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这 【 刘寿梅 . 1 】 建筑力学 北京 : 高等教 育出版 社 , 0. 静力学: 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 种教学方法中 , 学生为主体 , 教师只起点拨和引导 20 2 作为一门理沦课且以计算为主, 与专业实 [g ̄ , 2 t 田慧生. 课程新论t 北京: 坶 教育科学 出 材料力学: 研究变形 固体在弹性范围内的受 的作用。 2o. 力和变形计算 。 践联系不多 , 内容枯燥 , 运用讨论法可以使学生积 版 社 .0 3 课程 构 研 教 结构力学 : 研究平面杆件结构 的内力和变形 极参与讨论 , 活跃课堂气氛 , 提高学习兴趣。( ) 5演 冈刘 启迪 . 目标 : 成 、 制 与 实现 课 程 ・ 示实验与录像相结合的教学法 。建筑力学是一门 材 ・ 法 ,o 48. 教 2 o () 计算与组成规律 。 4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以理论计算为主的专业基础课 ,它对实践要求不 作者 简 介 : 国芳 (9 6 )女 , 卫 17 ~ , 山西 平 陆人 , 4 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 l 在教学方面采用教 高。但在教学中, 讲授基本概念时 , 有些概念教师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张海燕(9 5 )女 , 17 一 , 河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杜向琴刘志龙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针对建筑力学课程难学、难教的现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开展及考核方式变革等方面提出了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文献标志码]A引言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对学生了解结构设计、建立安全意识、培养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概念多、理论性强、计算繁琐乏味,加之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空间想象力不强、计算能力差,难以适应建筑力学的学习,于是“难学”、“抽象”、“用处不大”成了建筑力学的“代名词”。
即便授课老师努力提高教学技巧,费尽心思改善课堂氛围,仍难以避免尴尬的课堂氛围,甚至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现象。
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力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建筑力学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内容覆盖面广,其中静力平衡、内力与内力图、强度与刚度条件、结构几何组成分析等计算量大、逻辑性强、与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是课程的重点,也是教与学的难点。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的课堂讲授学时总体缩减,而学生的实习实训学时比重加大。
在这种形势下,要在有限的学时内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
首先,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程度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结合建筑力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能解决普通静定结构一般力学问题为目标,进而构建建筑力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其次,要精选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必需,够用,实效”为原则,减少繁琐的、理论性很强的公式推导,代之以对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并加大实际应用方面内容的讲解与练习;最后,要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教学,避免简单重复,如在教学中,将轴拉(压)构件的内力计算、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按顺序连续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的让学生看到前后知识之间的连贯与承接,也能完整的体会到建筑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OBE课程改革】《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OBE课程改革】《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建筑力学2.课程介绍:建筑力学是是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同时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为:●研究各种建筑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以及内力、位移的计算;●学会运用建筑力学的知识去分析杆系结构的组成规律及其受力变形问题,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能力;●掌握常用杆系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掌握各种杆系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内力、位移、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3.授课面向专业:工程管理4.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二、课程教学创新模块式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OBE为理念为指导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制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目标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模块化分类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科创类竞赛,增大形成性考核成绩,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力学的基本概念,具备工程应用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
●理解常用土木工程中力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构件的承载能力,具备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掌握常用力学设计的方法,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判断构件或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是否满足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同时验证稳定性的安全问题。
3.素质目标●对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层次的综合认知,对其现状、发展及趋势有一定的理解与判定。
●树立严谨、规范的工程设计意识和正确的设计伦理思想。
图1 教学理念与目标四、课程教学设计根据2018版培养计划,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教学环节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重强调课堂管理中学生的体验感。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 、天 沟 圈 梁 、雨 蓬 梁抗 1 第 四章 剪切 和扭 转 扭 计算 挑架 计算 2 螺栓 设计 2 、连接 件设 计 第 五 章平 面 图形 的几 1 、力学 计算 基础 何 性质 2 、结构 计算基 础 3 、所 有 截面选 择问 题 1 、梁 板墙 柱模 板及 支撑截 面选 择 等所有 涉及 截面选 择 的问题 2 、截面 几何 参数
第十三 章 超 静定结 构 1 、肋形 楼盖 内力计 算 分析 2 、框架结 构设 计 3 、排 架结 构设 计 第 十四 章 影 响线及 其 1 、吊车 梁内力 计算 应 用 2 内力包 络 图
、
梁的 配筋计 算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 , 建筑力学》课程中 的内容作 为本专 《
业 的 基 础 课 ,不 仅 是 结 构 设计 的 主要 基 础 知识 ,在 施 工 过 程
、
用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掌握构件 的受力 、 变形的基础理 论 , 培养学生判断工程中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问 题的能力。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 一般作 为施 工、 监理等一线技术人员出现在工作单位 ,由于工作 的需要经 常要做一些施工方案 , 很多时候这些刚毕业 的学生会感到无从
第 六章 弯曲 内力
1 、梁的 配筋
1 、基坑 支护 1 、工 程构 件 的强度 分析
1 基坑支 护
、
第 七章 弯曲强 度计 算 1 、构 件 的配筋
第八 章 组 合变 形 1 、檩 条设 计 2 排 架柱 设计
.
下手 ,既不知怎样取计算简图 , 也不知荷 载传递路径怎样 , 更
第 十章 平 面体系 的几 1 、体系 成为 结构 的前提 1 、模 板 及支撑 体 系 、脚 手架 等 何 组 成分析 2.静定 与超静 定 的判定 结 构选 型 3 、结构选 型 2 、桁架 1 、梁 、板 、墙 、柱模 板及 支撑 内力 计算 1 、结 构设 计基 础 2 、脚 手架 、吊篮计 算 第 十一章 静定结 构 的 2 、预 应力 空心 板 的选择 3 、设 备 、管道基 础 、搭 设通 道 受 力分 析 3 过 梁 、挑梁 、 沟 、雨 计算 、 天 蓬内 力计算 4、预制 构件 吊装 验算 、吊点 位 4、屋架 、桁 架 内力计 算 置确 定 5 、塔 吊稳定 性 、基础 设计 6 、基坑 支 护计算 第十二 章 结 构位 移计 算及 刚度校 核 1 、结构 刚度 验算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摘要: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下一直因其理论性强和计算繁琐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革来提高高职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前言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下一直因其理论性强和计算繁琐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全面理解教育质量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课程改革应该注意三点:1.注重覆盖面的广泛性,要让“全体学生”从中受益;2.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保证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又要兼顾职业道德的养成;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1.课程定位建筑力学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众多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因此,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专业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另一方面,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科型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多为现场施工管理类岗位群,如: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监理员等,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能熟练读懂图纸,懂施工工艺流程与管理方法等,除简单的现场施工设施需进行力学计算外,对复杂的力学计算要求并不高,因此,现在社会上就有一种偏见认为建筑工程师主要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不需要力学知识,这种错误观点将给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严重隐患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坚决予以纠正。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 , 也是走 向社会从 事土木工程 建设 的基 力计算和内力 图的绘 制可集 中系统 讲授。从静 定单跨 梁到 多跨 础 。高职教育要求我们着 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 在有 限的学 时 梁 , 再到静定平面刚架 , 从易到难 , 逐层递进 。把 材料力学 中利用 内组织好教学 , 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 的基础。高等学 校的课程 挠曲线方程计算位 移 的内容放 到结构力 学 中用 图乘 法计算结 构
内容多 , 理论逻辑性强 , 又可直 接应 用于工程实践 , 是学 好后续专 影响。同时便 于分 析结构 的平衡 问题 和讲解静 定结构 与超 静定 业课程 的基础 , 在专 业 中起 着一 个桥梁作 用 , 是该 课程也 是让 结构之间的区别 , 但 从而可对实际工程 中常见 的静 定结构 的反力计
・
2 4・ 0
第3 6卷 第 3 5期 2010年 1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_ 6 No 3 l3 . 5 De . 201 c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0 3 .2 4o 10 .8 5 2 1 )5 oo 一2
建 筑 力 学课 程 教 学 改革 的研 究 与 实践
王 智 超
摘 要: 分析 了工民建 专业建 筑力学课程在现 阶段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结合 专业特点及教 学 改革 要求 , 建筑力 学课 程 对 在新的条件 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 出教学 内容重组 、 优化教 学方 法、 改革考核 制度 、 在教 学过程 中重 点培 养学 生理论 联 系实践的能力 的思路及建议 , 以达 到理想 的教 学效果。
对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2 教会学生合适的学 习方法。 习也会事半功倍 学
如讲到光滑接触面约束约束反力的确定 . 对于平面与平面 的约束 般好理解 . 但对于曲面和曲面的接触其 约束反力为何沿公法线就不 易理解。如果教学生把曲面和曲面的接触点看 作无 限小的平面 . 就把 貌似复杂的曲面问题变成简单的平面问题 , 就理解 了课本关于约束反 力的“ 过接触 点沿接触 面的公 法线 的压力 ” 向这一实质总结性论述 方 而关于几种常见光滑面约束只要 弄清是 平面和平面 、平面和 曲面 、 还 是点和面的接触 问题 . 可以用这 一普遍规律 确定 在应用 中只要 全都 找准接触点、 弄清楚公 法线 , 问题就迎刃而解 。经过这样的讲解 , 这类 加上一定得练习大多数 同学都 能很好掌握 又如材料力学部分 中集 中 变形的 内力计算 看似复杂繁琐 . 实只要掌 握了截面法这一 基本方 其 法 . 何一种 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就不是 问题 了 任 总结 和归纳是学 习中的基本方法 . 也是找 出事 物本 质的过程。尤 其 对于象 建筑力学这一类知识点 比较多 的课程 . 时的归纳总结能够 及 把 零乱的的知识点攒 连起来 . 到提纲挈领 的作 用 , 起 使看似 复杂的问 题简单化 同时学生 的学 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
法 、 材 的把 握 几 方 面 谈 些 体 会 。 教
【 关键词】 建筑力学 ; 教学改革 ; 尝试
《 筑力学 》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 类专业一 门重要 的职业技 建 术课 . 学习后继 职业技 术课 程和从 事技术 工作的重要基础 由于该 是 课程具 有很强 的理论 性 、 抽象性及一定的实践性 一直 以来都是 高职 师生普遍感 到双难 的课程 。面对 高职学生生源素质 日渐下滑 的现状 . 和教育部 门提倡 的高职教学 改革 的今 天 , 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 的 各 改革也在进行 之中。改革思 路是方 方面面的 , 具体实施需要教育工作 者积极落实 。作为任课老师从力学课难学 的难字 人手 . 以下几方面 从 作 了一些粗浅 的尝试 法、 现场教学法 、 案例教学法 、 演示教学法等都可 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和主动性 、 增强感性认识 ,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 提高教学效果 。
浅谈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之现状与对策
结构 的组成规则 , 几何 可变体系和几何不变体 系 ,怎样 正确判断结构
的几何性质取决于是否能够正确运 用平面 几何不变 体系 的组 成规则 ,
经判断只有几何不 变体 系才能 用在结 构里 面。结构 在各种 效应 ( 外
力,温度效应 ,施 工误 差及支 座变形 等 )作用 下 的响应 ,包括 内力 ( 轴力 ,剪力 。弯 矩 ,扭 矩 ) 的计算 ,位移 ( 线位 移 ,角位 移 )计
力法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等等。比如力法的计算原理是将超 静定结
构多余的约束用力来代替 ,通过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产生 的零位移而计
算出相应的力即为多余力的大小 ,从 而将超静定结构变 为静定 结构利
用前面的基础可以计算 。 其 中在应用力 法计算 的时候 图乘 法是 基础 ,
同理 ,位移法 、力矩分配法 的计算都 是 以前 一个计算 为理论 依据 的,
算能力。随着 同学们年龄的增长 ,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增 强。但 是 首先要解决学 生心理 的问题 ,就是让他 们从 自认为较失败 的高中时代 走出来 ,不要以为高 中没有学好在大学也学不好 ,因为现在 的某些 能 力在无形中已经完善增加 了。计算能力 ,就本课程而 言,计算 量不是
很大 ,遇到的计算也较为简单 ,但是必须要细心 ,否则会直接 影响结 果 。如力学问题的计算大多是 内力的计算 ,在第一步计算支 座反力时
的基础课。该课程要 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 分析能 力和计算能力。
关键词 :课程体 系 理论力学
《 建筑力学》 是高职建筑类学 生必须掌握的- -I ' - J 重要的专业基础
课 ,对后续专业课 能否学 好起 着关键 性作用 。该 课程 涵盖 了理论 力
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 建筑力学; 教 学改革; 小实验
Ke y wo r d s :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Me c h a n i c s ;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s ma l l e x p e r i me n t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摘要 :( 健 筑 力学》 是 建筑工程 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 内容覆盖 面广 、 难度大 , 一直是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 类专业教学 中的一个重 点和难点 。文章分析 了传统的建筑力学教学 中存在的 问题 , 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 , 介绍 了已经实行的改革措施 , 希望能提 高建筑力 学的教 学质量 , 提 高学生用力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Ab s t r a c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Me c h a n i c s i s t h e b a s i c c o u r s e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e n g i n e e r i n g ma j o r .I t s c o n t e n t c o v e r a g e i s b r o a d .a n d i t i s
d i ic f u l t y t o s t u d y . I t h a s a l w a y s b e e n t h e e mp h a s i s a n d d i f i c u l t y o f t e a c h i n g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p r o b l e ms
对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 二) 基 本 采 用板 书的传 统教 学手段
长期 以来 , 建筑力学课程 的教学 , 教师一般都采 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 的灌 输式教学 模式 , 这 种模式 的优点是使讲授 与板 书同步进行 , 能使学生 的思维
对 高职 “ 建筑力学" 课 程 教 学 的 几 点 思 考
何 霞
2 2 5 0 0 9 )
( 扬州职业大学 , 江苏 扬州
摘
要: 根据高职“ 建筑力学” 课 程的特 点, 针对 目前该课程教 学普遍存在教 学 内容多、 课 时紧、 实践课 安
排 欠合 理 等 问题 , 提 出 了教 学上 应 以 “ 必须、 够 用” 来规 范教 学 内容 , 以“ 应 用” 为 目的 ; 合 理安 排 大 纲 中的 实践 课 以及 采 用传 统 教 学 手段 与 多媒 体 教 学手 段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 同 时作 为教 师应 研 究 学 情 , 努 力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起 学 生 的求 知 欲 和 主观 能 动 性 。
( 一) 理 论教 学 内容 多 , 课 时显得 稍 紧
高职院校使用 的 《 建筑 力学》 基本 上是 本科 教 材 的《 理论力学》 、 《 材料力学 》 、 《 结构 力学》 三大力 学 内容 的整合 , 对难 度较大 的部分基 础理论作 了削 弱, 对《 理论力学 》 中的“ 运动学” 和“ 动力学 ” 部分作 了删减 J 。新教 学计 划 中“ 建筑 力学 ” 的教学 时数 为9 0+1 0课 时( 其中 1 0课 时为 实践课 时) , 分两学 期授完 。传统教学 中 , 教师往往 追求 该课程本 身 的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言 堂 ” 一 。
的计算 和 分析 , 正确 运 用 强度 、 度 和稳 定 性 理论 能 刚 对 结 构 进 行 初 步 的 验 算 和 分 析 :结 构 力 学 部 分 是 对
超 静 定 结 构 的 分 析 , 掌 握 力 法 、 移 法 和 力 矩 分 配 能 位 法 求解 超静 定结 构 。
高 职 学 生 基 础 知 识 相 对 薄 弱 , 使 《 筑 力 学 》 为 致 建 成
学 生 学 习 时 感 到 特 别 困 难 的课 程 。 为 了 改 变 这 一 现
上 先 由 老 师 讲 解 基 本 原 理 和 理 论 . 抛 出 利 用 这 些 基 本 原 理 可 以 解 决 的 问 题 ,然 后 由 学 生 来 寻 找 或 者 归 纳 总 结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是
舍 教 材 内 容 , 繁 就 简 , 化 理 论 推 导 , 出 实 际 应 删 弱 突
用 。其 次 , 整 课 程 内 容 结 构 。 原 来 分 布 在 三 个 学 调 将
高职 《 筑力 学 》 程教 学改 革进 行 了探 索 与实践 。 建 课
一
、
明确 教 学 目标 , 定 课 程 教 学 重 点 确
课程开发
4 J
《 筑力学》 建 课程教 学改革探 索与实践
◎ 张 凯
摘
要 :文 章 从 课 程 教 学 重 点 的 确 定 、 学体 系 的 构 建 、 学 内容 的 整 合 、 学 方 法 手 段 的 改 革 和 考 教 教 教
核 方 式 的 改 革 等 方 面 对 高 职 建 筑 力 学课 程 教 学 进 行 改 革 和 实践 。
动 中不 断 探 索 和 实 践 , 总 结 出 一 些 行 之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法 , 大地 提 高 了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大
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掌握建筑力学和结构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项目化教学改革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团队协作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项目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通过设计和建造模型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力学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构建一个特定的模型,如桥梁模型、房屋模型等。
学生需要先了解相关的力学原理和结构设计理论,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最终完成一个符合结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的模型。
项目化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学生可以了解建筑工程的整个设计和施工流程,熟悉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学习如何进行工程量计算、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验收等环节。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工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而项目化教学则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案,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力学原理和结构设计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进行 删减 , 除繁琐 的公 式推导 以及 理论 性强 而工 程实 际 中应 用较 少 的章 节 , 应 以培养应 用 型人才 为 删 适
目的 的高 职教 育 , 正做 到“ 真 必须 、 用 ” 。 够
2 理论 联 系实 际 , 激发 学 生学 习兴趣
兴趣 是最好 的老 师 , 充分挖 掘现 实生 活和 工程 实际 中的 资源 , 教学 内容 与现实 相联 系 , 浅显 、 使 用 形 象、 生动 的案例 讲解 , 激发 学生 学 习的兴趣 和 主动探 究 的潜 力 。
学 经 验 , 为 可 以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着 手 解 决 。 认
1 重 组 教 学 内容
《 筑力学 》 建 由理论力 学 、 料力 学 、 构 力学 三 大力 学 组 成 , 门课 程 分 块 明显 , 程 内容之 间 材 结 三 课
存 在 着 一 定 的重 叠 。 针 对 这 种 情 况 , 据 知 识 相 似 点 的模 块 划 分 , 强 知 识 间 的 联 系 。 根 据 教 学 对 内 容 根 增
建 筑 力 学 课 程 的教 学 实 践 与 探 索
魏 微
0 7 0 60) ( 承德 石油 高等 专科 学校 建 筑工程 系 ,河北 承德
摘 要 : 筑 力 学 是 高 职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一 门重 要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 是 学 生 感 到 学 习 难 度 非 常 大 的 一 门课 。 建 又
I SN 1008 — S 94 46
承 德
石
油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第 1 2卷 第 1期 ,2 1 年 3月 00
Vo . No. M a . 01 11 2, 1, r 2 0
高职建筑类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建 筑 类 力 学课 程 是 高 职 建 其 教 学 效 果 的 好 坏 直 接 影 响
到 学 生 后 续 专 业 课 程 的学 习 。力 学 课 程 的 教 学 应 贯
般 由静力 学 、 材料 力学 和结构 力学 组成 , 如 表 1所
性 。针对 学 生 对知 识 的理 解 水平 , 将 教 学 内容 与 工
收稿 1 3 期 : 2 0 1 2 一 l 1 — 1 6
基 金项目: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教改课题( 1 1 - Y B 一 2 4 ) 作者简介 : 寇立 亚( 1 9 7 4 一 ) , 女, 河北保定 人。讲 师, 在读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力学 、 建筑类课程的教学。
( 江 苏城 市职 业 学 院 建 筑工程 系 , 南京 2 1 0 0 1 9 )
摘 要 : 我 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给建筑工程技 术人 员带来 了挑战与机遇 。 高职 高专建筑工程技 术专业的相 关课
程应 满足 岗位 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 在 建筑工程技 术专业相 关改革的基础上对《 建 筑力学》 课程 的教 学内容和 方法加 以改革 。课程教 学内容的选择 和编排 以建筑工程为载体 , 采用项 目教 学法将 建筑力学的概 念和理论融为一体 , 使得 学生对 力学知识在工程上的应用具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 解 ,并为后 续建筑结构及施 工课程 的学习奠定良好 的力学
1 0 3
寇 立 亚
课 程 的教 学 多停 留在理 论 研究 方 面 , 即 只注 意
表 2 教学 内容 的设计 教学情境 引入概念 和理论 应用
理论计算 , 没有 注 意 工 艺 、 材料 、 方案 、 构 造 以及 施 工 等 实 际 应 用 。造 成 学 生 学 习 完 建 筑 力 学 课 程 后 反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
模块一 、 建筑 建筑工程实体结构与构件认 识 、 l 结 构 平 面 体 简化方 法 、 力分 析 图; 面体 受 平 系受力分析 系平 衡及应用 。
基本模块
模块二 、 混凝 混凝 土受压 与钢 筋受拉 构件 观 2 土 受 压 与 钢 摩试 验 , 受拉与受压构件 的内力 专业 发展模块 筋 受 拉 构 件 计算 与内力图 、应 力与强度 、 变 计算 形与刚度, 强度计算三类 问题 。
1建 筑 力 学 课 程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
教学设计
表
《 建筑力学》 是建 筑工程技术专业 重要的 岗位 能力核心课程 , 是学 生 最早 接 受 工 程 观 点 和 工 程 知 识 的 课 程 , 工 程 实 际有 紧 密 的 联 系 , 与 课 程 内 容 既 为后 续 课 程 奠 定 良好 的 力 学 基 础 , 又可 直接 应 用 于 工 程 计 算 , 学生通过力学系列课程 的学 习后才可 能走 向工程 。在培养学生 良好的
教学内容进行模块选择 , 使教 学内容真正体现出科学性 、 实践性与适应
性。
模 块四 、 混凝 混凝土单跨梁 实体模 型学习 , 平 4 土 单跨 梁 受 面弯曲内力 计算与内力图 、 应力 专业发展模块 弯构件计 算 与 强度 、 变形 与刚度 计算 , 强度 计算三类问题 。
模块 五、 脚手 脚手架实体模 型分析 , 压杆的临 5 架 压 杆 稳 定 界力与临界应力 、 压杆 的稳定计 专业发展模块 计算 算分析。
4实 施 方法 研 究 .
() 2 模块 化教学改革 以现代 教育理念为指导 , 以培养综合性 高素质高专人才为 目标 , 以 模块化教学 为突破 口, 通过对教学 内容结构 的改 革 ,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现笔者结合我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就高职院校 建筑力学》 专业的课程改革
进行 探讨 。 课 程改 革面 瞄的 问题 1 、 目前 我 国 高职 院校 《 建 筑 力学 》 专业 课 程 的教 育 主要 面 临 以下 问题 :
一
、
1 . 1学生生 源相 对 较差 , 自主学 习 能力 低 , 基础 知识 掌握 不够 扎实 , 应 用 力 学知 识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明 显不足 。 1 . 2“ 2 +1 ” 教 学模 式是 指一 种两年 在校 学 习相 关专业 知识 一年顶 岗就业 实 习的教学模 式 。 这种教学 模式增强 了学生 的实践 能力却也进 一步减 少了学生 学 习理 论知 识 的时 间。 1 . 3高职 院校各 个专业 的《 建 筑力 学》 教材 较多 , 但 从实 际情况 来看 , 大多 数 教材 的 编写较 为粗 糙 。 1 . 4建 筑力 学 的课堂 教学 普遍 理论 抽象 、 内容枯 燥 、 计 算烦 琐 , 学 生学 习 难 度大 应 用少 。 =、 课 程改 革的 方 向及方 式 高 职 院校 建筑 力学 》 专 业的 课程 改革应 从 以下几 方面 着手 : 2 . 1教材 的改 革 建筑 力学 》 课 程 以物 理学 、 数 学为基 础 , 整合 了《 理 论力学 》 、 Ⅸ 材料力 学》 、 《 结 构 力学* 的部 分 知识 , 知识 点 多 , 知识 面广 、 知 识较 零碎 , 教授 难 度大 。 许多高职 院校 的教 材都是按 照传统 的学科体系 编写的 , 对学科 的理 论体系 考虑 较多 , 过 分强 调了 内容 的完整 l 生 和严谨 性 , 主 要强调对 学生计 算能力 、 解题
习氛 围的团体 中, 辅助学 生 自主学 习自我发现并解决 问题 教学 的过程是教 师与 学生 的相互 交流 、 沟 通、 共勉 的过程 , 在教 学实践过程 中 , 师生 时时交换彼此 的观 点, 可 以丰富教学 内容并获得新 的发展 , 成为学 习的共 同体 , 从而达 到双赢 目的 2 . 4 教学 方法 、 手 段 的改 革 由于该 门课程 的理论 性 、 专业性 和实践 性都 很强 , 所 以对 于没 有任何 实践 经验且缺 乏必 要感性 认识 的高职 类学生 来说 , 这 门课程 显得 比较枯 燥无 味 , 再 加 上学 习该课 程需要 学生具 备一 定的数 学 、 物理 知识 , 还要具 备一 定的分 析 和 计 算能 力 , 因此学 生普遍 觉得 建筑力 学是所 学课程 中最 难的一 门课程 。 传 统 的 力 学课 堂“ 填 鸭 式” 教 学理念 使得 本身基 础并 不厚实 的专科 学生 学起来 更加 力 不从心 , 我 校在力 学教学 改革 过程 中充分 利用 多媒体 技术 , 注重 引进工 程案 例 进行讲 授 , 通 过播 放动 画及 工程 照 片等方 式分 析力 学在 实际 工程 中的 具体 应 用, 帮 助学生理 解教学难 点 , 激 发学生 的学 习热 隋, 在 授课过 程 中实时穿插 结构 破坏事故 图片 , 带领学 生利用所 学知识分 析事故 原因对 照事 故调查分 析报 告帮 助学 生加 强理解力 学 的实 际应用 , 这种 方法大 大提高 了课 堂教学 效率 与效果 , 得 到了广 大师 生的一 致好 评 。 由于实 际模 型具有 形象 、 生动 、 真实感强 的特点 , 我校大量 制作各种 实 际模 型, 对 于部分 过于抽 象 的力 学知 识通过 模型 演示帮 助学 生建立 力学体 系 , 加强 知 识的理 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讲授力学课程教师一直关心的话题。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实践性的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引用有实践性的案例,并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己寻找建筑工程实例中的力学问题,最后把该问题简化为建筑力学模型求解,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建筑力学;实践化;工程实例;实例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254-02
0 引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力学》课程由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部分内容组成,通过对建筑力学的实用性知识与技能讲授,培养学生对简单建筑结构的建模能力以及对建筑中构件和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为后续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
旨在帮助学生成为适应能力强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建筑工程一线工作。
由于《建筑力学》涉及其他课程如数学、物理等知识较多,同时该课程本身的内容抽象,思维性强,难以理解。
因此高职类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力学》时,普遍认为该课程枯燥、难学,没有实际用处,学习兴趣低。
作为长期讲授《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师,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还是项目法教学,都必须将《建筑力学》课程知识进行实践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理解和运用力学知识。
1 《建筑力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化
1.1 《建筑力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化的意义与方法
在《建筑力学》课程中有许多定理、计算公式等理论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先推导定理或计算公式,再举例应用该定理或公式,最后布置学生做相关习题并分析习题。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好、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对定理、计算公式等理论知识是抗拒的,不理解的,他们更愿意接受有实践性的、直观性强的知识。
因此教师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化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理论知识中的定理和计算公式来自实践,并用以解决实践问题。
在一个新的定理或计算公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
第一,了解分析与该项定理或计算公式相关的知识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第二,细化分析应用该项定理或计算公式的学习目的,和其与实践的关系;第三,总结找出该项定理或计算公式的实践性表达方式。
1.2 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应用实例
在静力学部分中,学生必须要学会计算力的投影,在现有建筑力学教材中该项内容为:如图1所示,力f与x轴所夹锐角为α,则力f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计算公式分别为fx=±fcosα和fy=±fsinα,式中的正负号规定为:力的起点a到终点b在x轴上的投影a到b 的方向与x轴的正向一致时,力在x轴上的投影为正;同理,力的起点a到终点b在y轴上的投影a′到b′的方向与y轴的正向一致时,力在y轴上的投影为正。
但渐渐地我们发现按书上的方法在教现在的学生,效果较差。
因此在此项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做了下述工作。
首先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现有的学习的情况为:①由于高职院校的《建筑制图》和《建筑力学》课程均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课,许多学生并不能熟练运用投影知识,对此有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
②学生能正确将力进行正交分解,计算分力的大小和判断分力的方向。
再分析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目的为:在《建筑力学》中计算力的投影是为了将力由矢量计算转化为代数量计算,以便在后
续学习中能将力系合成,求解约束反力。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实践的关系为:①在正交轴上,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与力沿该轴上的分力大小相等,分力的方向与投影轴正向一致时,投影为正值。
②在建筑上,我们使用的坐标轴是一对水平向右竖直向上的正交轴。
③在后续学习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时,是先将力系中各力正交分解为水平分力和竖向分力,再将各水平分力和竖向分力分别合成为一个水平力和一个竖向力,最后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水平力和竖向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因此我们总结找出将力的投影实践化的计算方式:选用建筑上常用的水平向右竖直向上的正交轴分别为投影轴x轴和y轴,故在图1中的与水平轴x轴所夹锐角为α的力f的投影计算如下:图1中fx表示力在x轴上的投影,计算式fx=±fcosα中,fcosα为力沿x轴的水平分力的大小,正负号以水平分力与x轴正向一致为正,即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而图1中fy表示力在y轴上的投影,计算式fy=±fsinα中,fsinα为力沿y轴的竖向分力的大小,正负号以竖向分力与y轴正向一致为正,即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这种将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与实践中分力相结合,并直观判断投影值正负号的方法显然比书上的方法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更符合建筑工程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 《建筑力学》课程引用例题的实践化
2.1 《建筑力学》课程引用例题的实践化的意义与方法
在《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现有建筑力学教材中有许多例题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力学计算而存在的,没有实践意义,与后续课程《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没有显而易见的直接联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分析兴趣。
因此,去掉没有实践性的例题,收集、整理、引用工程实例作为案例,并导入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实物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还可引导学生发现力学计算与实践的差别与联系。
对于不能直接引用的工程案例,可以进行修改,给出与实际接近的假设条件来得到实践性强的工程案例。
2.2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实践性的工程案例应用举例
在材料力学部分中,梁的承载力计算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引用合适的工程实例更为重要。
由于工程实例中的结构构件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符合材料力学的理想模型(杆件为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变形固体),因此我们便在实例中假设采用的材料为木材或钢材,最后再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的钢筋与内力的关系。
实例:图2所示阳台由木板和木梁组成,台面受均布面荷载p=2kn/m2作用,在b、d角上各受到由栏杆柱传来的压力p=2kn作用。
阳台上的荷载全部由两根固定于墙内的悬臂梁ab 和cd承担。
设木材的许用应力[σ]=10mpa。
①画出ab梁的计算简图。
②设木梁ab的截面为矩形,高h、宽b,且h/b=2。
试确定其截面尺寸。
③试求木板所需的厚度t(可当作简支梁计算)。
④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试分析图中板与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放置位置有何不同。
3 学生实例训练项目的实践化
3.1 学生实例训练项目的实践化的意义
我们对相应力学问题举出实际的工程实例,与让学生自己思考以找到相应的工程实例相比,学习效果将会有很大不同。
前者学生是被动学习,后者学生是主动学习。
学生如果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己找到所学力学问题相对应的工程实例,或者把这些工程实例转化为力学模型来求解,这样对其自身工程素质的培养是极有帮助的。
3.2 学生实例训练项目的实践化的实施方法
在材料力学的教学中,杆件的基本变形是存在于各种工程实例中,但如果让每个学生单独来找到相应章节内容所对应的生活或建筑中的工程实例,并把该实例简化为力学计算简图,
这一过程相对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如果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工程实例分析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能力,小组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找到更多的工程实例分析。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所示:①拍照:对材料力学中产生的每一种基本变形杆件的建筑工程实例(也可采用生活实例)进行拍照,作为实物图。
要求每一基本变形对应一工程实例照片,不能重复使用。
②建立计算简图:将实物图进行计算简化,要求考虑分析实际荷载。
③作杆件内力计算:将杆件分类计算其内力,并作内力图。
④作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对不符合材料力学要求的材料可以假设为采用钢材或木材。
⑤分析内力与钢筋的关系: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试分析各基本变形的杆件中钢筋放置的位置区别。
⑥评价、展示与提交成果:描述并评价你所研究的工程实例,并将成果制成ppt在班级里进行展示与讲解,最后修改后提交至教师邮箱。
4 结语
通过基于实践性的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高职类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力学兴趣,增强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对身边建筑工程结构的力学认识,增强学生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工程师打下基础,并且有利于将《建筑力学》课程进行模块化,促进中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力学》课程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