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合集下载

[讲稿]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讲稿]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讲稿]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改革进程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1、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2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3、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4、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5、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6、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7、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8、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9、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10、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中国央行作了大量的放权工作: 1996年以后,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试办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2000年7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曾经公布:中国将用3年时间完成利率开放的整体计划,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论述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论述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论述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轨中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市场化就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研究,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致的方向。

先从大的方向看,由国际经验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的步骤一般包括:①通过提高利率,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②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下方利率浮动权;③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

先看几个世界上有名的国家地区的改革历程:(1)美从1980年正式推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到1986年取消“Q 条例”,历时6年;(2)日本从84年引入市场化的大额存单,到92年才启动活期存款的市场化,直到94年完全开放,也经历了10年;(3)韩国84年开始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89年宣告失败,到97年才完全实现了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一共花了13年;(4)台湾从80年放开存款利率下限(上限管住)、贷款上下限管理,到89年全部市场化历时9年。

从小的方面即我国利率改革的进程来看,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资产多元化来推进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总体思路是: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为向导,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进银行之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步放开存款利率。

下面再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改革开放前从1953-1979年,我国基本实行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业务的“大一统”金融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所有具体银行业务;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又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成就及存在问题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成就及存在问题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成就及存在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随着我国金融结构的这种提升,有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这就是: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效力会不会有所下降?为了加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而生发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

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自由化,即由资金供求双方按市场紧缺状况自由定价。

事实上我国的利率制度改革一起在进行,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 年-1989 年,主要高速利率水平,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空间内自由浮动;1990 年-1992 年,以高速利率结构为主;1993 年-1999 年,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中,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于1993 年,基本思路形成于1995 年,1996 年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00 年,外设利率首先放开,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其后,2003 年12 月,央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

2004 年3 月,中央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004 年10 月,央行宣布调高存贷款利率以及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取消了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贷款利率上限,实现“贷款下限、存款上限”管理,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经过十年来的渐进式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需要看到的是,对于完全市场化这一最终目标而言,以上的这些成果都只触及表层,真正核心的在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

只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我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第一,国有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商业化。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按照每笔信贷的金额、发放对象、期限等要素来确定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要求银行必须具有自主决定使用信贷资源的权力。

目前,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虽然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距离完全摆脱政府政策的束缚,彻底划清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还有很长的道路。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讲: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讲: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精讲: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开始啦,网校经济师频道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教材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一)市场利率体系的建立
国际货币市场上,同业拆借利率有三种: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ibor, 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开始正式运行——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二)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
表现:
(1)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承购包销发行方式的采用,多种招标形式的采用。

(2)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的放开。

(3)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的放开。

(三)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表现在利率浮动范围的扩大,债券、票据市场的市场定价。

(四)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
表现在管理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的丰富: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2007.10)。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利率趋势变化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利率趋势变化

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已进行20余年。

总体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二个阶段为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第三个阶段则是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于2015年10月23日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未来,我国将建立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利率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风险利率定价体系,创新货币调控手段,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率,确保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

二、短期内利率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国内市场利率出现全线上扬的趋势。

从2016年底开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期票据利率和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都出现显著的上行,目前仍然保持着上行的压力。

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但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国内货币政策面临去金融杠杆和抑资产泡沫的要求,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资金环境趋紧,短期内国内市场利率存在上行压力。

2016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通胀压力阶段性提升但总体温和。

在L型经济新常态下,为适应国内去金融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的要求,国内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转向中性偏紧。

从2016下半年开始,货币市场的中枢利率就随金融部门去杠杆而逐渐上行。

2017年春节前后,央行先后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多种政策操作利率,發出明确的加息信号。

2017年3月,在进行多天连续的逆回购操作实现资金净回笼后,央行再次上调逆回购、6个月期MLF和SLF利率。

其次,受全球经济回暖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为应对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内需上调国内市场利率,以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上行通道,海外市场复苏,全球通胀预期再起,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呈分化态势。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doc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doc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doc第一阶段,完全管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没钱阶段)国家为了集中资源、重建经济、稳定物价,对利率进行严格管理,并灵活调整利率水平、实行差别利率,有力的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通俗的说,就是建国初期,咱们国家比较穷,为了配合国家的宏观安排,对利率完全管制,国家说是多少,就是多少,那个时候也是计划经济,一切听党指挥。

比如说我国建国初期大力发展重工业,全面炼钢什么的,对于钢铁产业投入就比较多,贷款数额大利率低,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我国经济也得以发展,建国初期,这样的政策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时我们国家认为,利息这种靠钱赚来的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能纵容,因此可怜的利率君被关了多年的小黑屋,无人问津,有时的调整也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这,利率的宏观调控作用丧失,完全靠计划办事,这一点和之前的建国初期阶段比较相似。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逐步繁荣,利率才开始市场化,在此之前,建国初期和文革阶段,完全由政府调控,现在看来,确实是有必要的,也正因如此,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力才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管制政策适用于过去的困难时期,而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1988年10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了对利率的管制。

鼓掌撒花,终于能让懂行的人来管了,君不见各种经济理论,利率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这个时候,利率还属于完全管制的阶段,直到1996年,随着统一的银行间市场的建立,我国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启动,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迈上了新台阶。

解释一下同业拆借,同业拆借就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利用自己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来调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时间短,利率低。

就好比你今天早上要买个包子,临时没带现金,向隔壁老王借了一块钱,第二天还了老王一块一,这就是同业拆借,多出的一毛钱就是利息,利率为10%。

到此为止,我国的利率完全管制期结束,利率市场化开始。

第二阶段,利率逐步开放总体思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货币银行学(3.7.1)--中国利率市场化

货币银行学(3.7.1)--中国利率市场化
央行继 2012 年 7 月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后 ,时隔一年,央行在此基础上取消了 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制。贷款利率下浮 限制的取消,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重要的一步,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商业 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同时将对商业银 行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有机利率体系的构建
2007 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公告 2007 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期为
2007 年 3 月 1 日至 2007 年 3 月 31 日。 发行期内如遇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
尚未发行的 2007 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 票面利率,在利率调整日按 3 年期、 5 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的相同百分 点作同向调整,提前兑取分档利率另行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6 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 2004 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 的 1.7 倍,而在 2003 年之前,银行定价 权浮动范围只限 30% 以内,。 2004 年 10 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 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 0.9 倍。与此 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 ,下不设底,但不可较基准利率上浮。
2007 年 3 月 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 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 上调 0.27 个百分点,分别由现行的 2.52% 提高到 2.79% 、 6.12% 提高到 6.39%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 相应调整。 为 何 要 相 应 调 整 未 发 行 的 国 债 利 率 ?
维持利率格局的均衡。
均衡的利率格局
微 观 经 济 学 中 均 衡 的 概 念 : 边 际 收益相等
资 本 的 边 际 收 益 : 综 合 考 虑 期 限 、风险、流动性等因素,资本用 于任何用途的边际收益应该相等 ,此时实现帕累托最优。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国早期的改革侧重于理顺商品价格。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

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

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

(一)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资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

此后,同业拆借业务在全国迅速展开。

针对同业拆借市场发展初期市场主体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1990年3月出台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首次系统地制订了同业拆借市场运行规则,并确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的原则,对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发展、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放开1995年11月30日,根据国务院有关金融市场建设的指示精神,人民银行撤销了各商业银行组建的融资中心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

从1996年1月1日起,所有同业拆借业务均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办理,生成了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HIBOR)。

至此,银行间拆借利率放开的制度、技术条件基本具备。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为此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一)国债发行的市场化尝试1991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这种具有市场因素的发行方式。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P76)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
度集中的利率管理

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
层次的利率管理体


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体制下统分结 合的利率管理体 制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 、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金 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目前可以在基准利率基 础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 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
通过
间接 影响
运用货币政 策工具
货币市场利 率
金融机构存贷 款利率水平
Thank you
谢谢观赏
顺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逐步扩大了金 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调整,金 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 一年期的基准贷款利率由5.31%提高到5.58%,同时 取消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贷款利率上限;2004年10 月29日起,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 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建立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限。
2019/11/20
利率市场化第二阶段
2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开放
债券回购: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的行为
• 以相应国债作足额抵 押,获得一段时间内 的资金使用权

正回购方
• 目的在于获得资金的 使用权
资金 需求

• 在此时间内暂时放弃资

如何看待我国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以及此次改革

如何看待我国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以及此次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与复杂性利率作为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集中浓缩了社会资源配置均衡状态这一根本信息。

只有存在一个能够完全利用相关信息从而真实反映资金供求信号的利率体系(市场有效性),社会主体才能真正按照收益与风险对称的原则进行理性投资和消费,从而实现整个经济的帕累托最优配置;而且该利率体系只有具备足够多的金融产品和利率品种(市场完全性),才能保证这种最优配置能够在现实中顺利实现。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市场才能充分实现价格发现,而且必须具备一个有效完全的利率市场,才能引导资金合理有效流动,实现社会资源整体的最优配置。

因此,单从理论意义上讲,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在当今全球“新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这一特征更加凸显。

利率体系集中体现了一国经济的配置取向,牵一发动全身,如何作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时机选择和顺序安排是这一工程的两项核心课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选择其实是如何处理该项改革与其它改革关系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放在整个经济改革体系中才能稳妥进行。

一方面它需要宏观经济稳定、法律和监管环境完备、有效完全的金融市场、企业和金融机构具有真正的利润取向和风险约束机制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但另一方面,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也亟需一个能够真实灵活反映资金供求和风险状况的利率体系的支持,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改革的时机选择就在于对二者之间形势的判断和平衡,而且应该是一个相机抉择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一步到位。

对利率市场化过程的控制既不能一味坐等客观条件的全面成熟,这样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但也不能走得过早过快,这样将有可能导致央行不得不重新进行利率管制,如80年代初的土耳其和80年代末的韩国。

国外这一进程一般都走了近20年,而且很多国家目前仍在不断根据时势进行调整。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安排其实是如何处理利率体系内部关系的问题。

该问题比较上一问题相对简单,其目标就是如何减少改革震痛。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在此前已二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2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同时,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 年).--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圆、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分析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分析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其中,利率市场化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固定利率到现在的市场化利率,中国利率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从市场化利率的概念、市场化利率的发展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一、市场化利率的概念市场化利率是指利率的形成过程逐步趋向于市场自主决定,市场价格反映了资金供求状况及其变化的一种利率形态。

与过去的固定利率相比,市场化利率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市场化利率的发展过程中国市场化利率的改革,起源于19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996年,央行首次推行了停止操作优惠贷款的一步,2004年3月份,为了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央行建立了借贷基础利率(LPR)形成机制,指导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

2013年7月,央行出台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市场化利率的应用范围、浮动范围和机制。

随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加快。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化利率存在着过于倾向于大型金融机构,对中小型银行的不利影响。

其次,市场化利率机制的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强,如利率市场化的竞争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平衡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最后,部分银行利用利率市场化进行垄断和非法信贷活动,必须严厉打击。

四、未来的趋势随着中国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

未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会继续,央行也将加大市场化利率改革力度,建立更加健全的利率市场化机制,推动更加自由和公正的利率市场。

总之,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不仅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改进机制、改善环境等方面,不断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成效,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研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逐渐展开。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决定利率水平,让市场供求力量起决定性作用。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历史背景、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蓬勃壮大,但长期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主要由央行统一定价,市场主体难以自主决定利率水平。

这种模式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自主权和竞争力。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旨在建立更加成熟、具有灵活性的利率市场体系。

然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是利率定价体系的不完善。

在过去,由于央行对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行统一定价,市场主体往往无法真正反映市场供求情况来决定利率水平。

因此,在实行市场化利率之前,需要建立一个顺畅高效的利率定价机制,使市场主体能够合理参与利率形成过程。

其次是银行体系的利率管制和刚性较强。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须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让市场决定贷款利率。

然而,目前中国的存贷款利率仍存在较大的刚性,限制了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国内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也牵动着此部分经济利益的安排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利率市场化进程面临一定的阻力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未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方向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利率市场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银行柜台市场等多层次的利率市场,形成价格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是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利率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是要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合作。

引入境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利率市场化是实现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的关键,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核心内容。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利用市场提高资源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希望大家喜欢。

利率市场化进程之稳步推进阶段1993年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1997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放开贴现与转贴现利率1998、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贷款内部定价和授权制度。

同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

1999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

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

2000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与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文章回忆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探讨了利率市场化确实定因素,对世界主要各国利率市场化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最终对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基准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原来由行政管制的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即交给市场,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根底的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利率体系,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经营水平自主决定利率。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改革开放以来稳步进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就授予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基准贷款利率根底上可以进行上下各20%的利率浮动权利。

1993年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最早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设想。

1996年人民银行公布的?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正式放开了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

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改革中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2004年10月29日政府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这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

2021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以上可以发现我国利率市场化在逐步进行,金融自由度逐步增加,存贷款利率已经可以按照基准利率进行上下一定程度的浮动,但是基准利率仍旧由政府决定。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急剧改革会带来巨大的危险,破坏金融秩序稳定,因此针对利率市场化,各方面应该逐步改革,在特殊地区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展开。

二、市场利率体系的建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根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 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 手段。
利率管制
特征
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 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利率管制
黑市盛行
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均衡 利率水平,资金需求量超过资金的供给量,促使银 行根据各种非利率因素进行主观的信贷分配,这种 主观的信贷配给方法不但会降低资源使用的效率, 而且必然使一些企业得不到低利率银行贷款,只能 求助于黑色借贷市场,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也是 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黑色借贷市场的主 要原因。官订利率水平离均衡利率水平越远,资金 黑市就越猖狂。

• 目的在于获得高于银行 存款利息收入
银行间债券市场
全质
参与主体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国押
银式 行回 间购 市交 场易
债券品种 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和金
融债券等
登记结算 托管机构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责任公司
债 券
主管部门 中央人民银行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开始于1996年银行 间同业拆借利率的 开放
贷款利率、贴现利 率开始市场化
改革发展
发展于1997年银行 间债券回购利率放 开
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现阶段)
3
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顺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展开
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 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 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 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 一管理。2003年七月,境内英镑、法郎的小额 存款利率放开,由各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小额 外币存款利率由国家制定并公布。
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决定将商业银行、城11市信用社的贷款利 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 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 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 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
通过
间接 影响
运用货币政 策工具
货币市场利 率
金融机构存贷 款利率水平
Thank you
谢谢观赏
2019/11/20
利率市场化第二阶段
2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开放
债券回购: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的行为
• 以相应国债作足额抵 押,的在于获得资金的 使用权
资金 需求

• 在此时间内暂时放弃资
金使用权,获得相应期
限的债券抵押权
资金
供应•
逆回购方
中国利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P76)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
度集中的利率管理

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
层次的利率管理体


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体制下统分结 合的利率管理体 制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 、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金 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目前可以在基准利率基 础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
顺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从大额存款利率开始,目 前实行了“存款利率放下限管上限”的浮息制度
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 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 ,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 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从大额存款入手,过渡到利率上限管理)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 (P75)
定义:货币当局将利率的 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 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 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 工具间接调控和影响市场 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 策目标。
货币当局是指代表国家制定 并执行货币政策、金融运行 规则,管理国家储备,从事 货币发行与管理,与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交易及向其他存 款性公司提供信贷,以及承 担其他相关职能的金融机构 或政府部门。
顺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逐步扩大了金 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调整,金 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 一年期的基准贷款利率由5.31%提高到5.58%,同时 取消除城乡信用社之外的贷款利率上限;2004年10 月29日起,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 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建立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限。
基础上下浮20%。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 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
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利率市场化第一阶段
1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开放
银行间拆借利率
拆出利率: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 拆进利率: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
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的供求来确定
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