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探究.孙熠doc

合集下载

谈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探究.doc

谈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探究.doc

激疑启发型提问ﻪﻭ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激疑启发型提问能形成认知矛盾,从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这种提问一般用在例题分析和知识拓宽等方面。

一节课,如果总是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波澜,就会流于平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昏昏欲睡。

而通过提问,可以刺激学生思维,呈现一个个思维高峰,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认识的目的。

ﻪﻭﻪ分析演绎型提问ﻪﻭ新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伴随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之中的,采用分析演绎型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比如,常常对问题中的条件进行分析、探究,通过猜测、实验、推理、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去揭示条件与结论,即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以加深理解,并达到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

ﻪﻭﻪ发散思维型提问ﻪ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该问题以研究的角度作多途径、多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练习,可以从一题多解、一式多变等方面发问。

在这样的问答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于同一问题,有利于逐步形成善于思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精神。

比如,对定理可以提问它的疑命题、否命题、疑否命题是否成立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ﻭﻭ以错悟理型提问ﻭ数学知识除了应从正面讲解外,还可以从它的反面做文章。

如针对学生做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问,使他们从正确和错误的对比中明辨是非。

这种提问往往比正面的提问效果更好。

如:讲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提问关系式是否正确的问题。

学生经过检查、思考,便可加深对这一错误关系的印象,从而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ﻪ二、选择好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ﻪﻭﻪ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当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不同层面出发。

同时应当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新学知识同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

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进行问题讨论角度的精心筛选与布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与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课堂提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研究教学中适时恰当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

情到浓时方为真,层层追问不仅是课堂教学最为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理念追求。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演绎更多的精彩课堂教学呢?一、从初中生的兴趣点入手,进行提问初中生总是存在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但由于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学习内容,所以对知识的需求常处于一种潜伏状态,好课首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激活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

数学教材有许多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设计好问题情景,抓住兴趣点提问,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在有序和谐中展开,使一堂课的提问系统环环相扣,构成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真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体验、保持长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请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日出情景,然后回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要认真思考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出三种情况。

又如,在教学指数时,设计趣问问题让学生探究。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兰州师傅做拉面时的情景,然后回答拉三次有多少根面条?拉五次有多少根面条?拉十次有多少根面条?学生饶有兴趣地一一解答问题,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提问每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和难点逐一突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

因此在教学的重、难点处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正确掌握知识的实质。

比如教学“角平分线”的内容,课本给出了两个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多次强调,但总是有部分学生觉得两句话表达的是一回事,甚至认为一句话要说两遍,是多余的。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

摘 要作为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课堂提问早已经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评测标准,打造课堂科学化的关键也依靠是否可以进行有效性的提问进行评判。

作为一门主要课程的数学,旨在培育学生对于数学思维思考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育学生学习、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内在天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发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不足之处。

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水平都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于课堂提问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笔者根据相关成功经验总结并归纳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探索总结一、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分析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培育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灵活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通过提问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扩展知识,对于一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课堂提问可以起到帮助推动他们学习的作用。

提问作为数学学习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会选择利用前半小时左右进行教学活动,其他时间会选择做一些课后题,并进行提问,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发现学生难于攻破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帮助每位学生。

二、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出现的问题(一)方式很多课堂的提问方式很保守传统。

课堂的提问方式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的,教师应该灵活的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问,为教学内容服务。

很多教师会忽略掉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且问题设置过于笼统化,并不细致,学生只要回答一两个字这个问题就会过去,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并不会认真思考,会产生惰性。

数学其实是充满乐趣的科目,而作为数学教师,始终都要扮演揭开数学问题神秘面纱的那个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最后去解决问题。

(二)难度很多教师对于课堂问题设置常常掌握不好程度。

问题应该要有层次和坡度,要把多个有难度的问题要进行分解,这些问题都要有联系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是影响提问策略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还相对较低,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未能完全成熟。

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合理安排提问内容,避免难度过大或者过低,从而使得提问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具有针对性。

二、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类型的提问,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常见的提问类型包括:1. 开放性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要求学生自由发挥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通常是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确认和检测,例如对概念、规则、定理等进行问答。

这种类型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3.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通过巧妙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程度提问的难度和程度是影响学生思维活动和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

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程度。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提高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探讨引言一、提问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合理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提问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提问的原则1. 渐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提问的难度应当是逐步递进的。

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一些基础的问题,引导学生渐渐进入状态。

然后再提出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深度和难度。

2. 激发原则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提问的目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突破口。

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应当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答案。

4. 检测原则提问还可以是检测学生掌握程度的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三、提问的方法1. 系统提问法系统提问法是教师根据知识系统的结构,有选择、有条理地提出问题。

比如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逻辑顺序提问。

引导提问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诱导提问法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或通过问题引出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提问的技巧1. 温和的语气教师在提问时,应当使用温和的语气,尊重学生的回答,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错误就批评或者讽刺学生。

2. 慎重选择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慎重选择问题,问题要与知识点相符,考虑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要提出过于艰深的问题。

3. 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问后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思路,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

4. 鼓励学生回答五、提问的实践效果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方式.新课程标准的深化改革,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因此,有效提问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就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实施有效的提问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获得数学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面临的且热切关心的课题.【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分析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以问导学”的教学方式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有效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更具深度与力度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师生之间问答的有效交流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一、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性的标准优质的课堂提问主要表现在:1.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2.问题的提出略高于学生的智力与知识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思考与自省;4.有利于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往往存在教师未抓住合适的提问时机、不注重提问的艺术而导致进入提问的误区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1.问题设置的角度比较单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大多雷同提问“已知条件、结论、思路是什么”等,缺乏一定的思维深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所提问题过于模糊或笼统,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例如:学生看题后,教师会马上提问“看了题目后你的感受怎样”等这样空泛的问题,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比对与归纳等,也未能提出问题的关键与本质.2.提问过程比较匆忙,缺乏交流与互动:往往学生还未充分理解题意,教师就进行连续的发问,学生未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思考的时间,也无暇领会题目所含的数学知识与思想等;未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提问随意打断了学生的思路;此外,教师会对教学过程中精力分散的学生借机发问,加以整治,未能实现提问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1.有层次、递进性的提出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主要分为四个层次:1.联系新旧知识、思维能力层次要求不高的引入型问题;2.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领会型问题;3.具有一定深度与力度、训练学生快速分析、归纳、与思维能力探究型问题;4.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入探究的创新型问题.四个类型的问题,层层递进,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精心设置问题,适时提问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提问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精心设置问题,并在适合的时机发问.问题的设计,应注意目的的明确性,服从于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做到适时适度.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就是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时,教师就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么?此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更好的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实现互动与交流的一种形式,而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这项互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想象和操作:如果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根20cm的铁丝,将其首尾相接折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唯一确定么?如果首尾相接折成长方形,此长方形唯一确定么?若长方形相邻两边长为x、y,那么x与y之间的数量关系怎样?折成正方形的相邻两边满足x+y=10.那么折成长方形时,为什么不确定?这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围绕一根20cm的铁丝引发学生的模拟想象,让学生领会一个条件不能完全确定两个变量的值,只有同时满足每个条件,才能确定两个变量的值.这样,学生也会很自然的产生用列表求方程组的思想,有效拓展其思维,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4.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出新问题教师应以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中心,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发现并提出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其数学思维,鼓励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产生.例如: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将定理改编成这样一道题:小红围绕一个三角形的花坛外围转一圈,每个拐弯地方的行走方向都转了三个角度,∠1、∠2、∠3,当她回到初始位置时,一共走了多少度呢?这样的问题提出,来自生活,且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会比较熟悉,也会很快产生兴趣,促使其探究心理与解答欲望的产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总而言之,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中促进师生交流与互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勤思考、多分析,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求知心理,致力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发挥,不断优化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善于质疑、善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其创造性与创新性思维,最终促进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李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2]令狐霞.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1(8).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孙彩平(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264200).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探究

2012年第29期(总第44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现代教育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师都将提问看作是课堂中一个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此也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1.1有效知识量首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教学目标。

也就是教师要分析教材,正确地掌握重点,教材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矛盾,是关联全局带动全面,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同时要准确的估计教材的难点,一般的,知识语言抽象,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或者概念属性比较隐蔽,以及知识由旧到新的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以及各种逆运算等等都可能产生难点,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这些难点;另外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提出高效的问题。

其次,教师也要对其他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学生的心理,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为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改革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也要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变化,因而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有效的知识量。

1.2良好的教学风格一个成功有效的问题必然是教师良好教学风格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学风格,例如尽量避免采用方言来叙述问题。

而要采用普通话来表述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的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口头禅等不好的习惯,因为这些容易干扰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提问的有效性。

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性的认识抽象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数学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提问的理解,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提出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原则;策略一.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学好数学,要善于思考,而思考的表象需要问题得以呈现。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部分。

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于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理解不清晰,致使课堂提问在新课程实施至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偏差。

1. 提问目的不明确,偏离主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比较沉闷,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许多老师对“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有如下一段提问对话:[2]老师:请同学们回答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1:若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的。

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图形。

学生2: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

学生3:还有工商银行的标志。

学生4: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老师:同学们的观察较仔细,回答正确。

教师紧接着又问:你知道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各有多少吗?剖析:很显然,最后一个问题违背了有效提问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要求,与本节课所讲内容并无紧密联系,反而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老师要清楚提问的目的,明确其意义,否则提问将是徒劳的。

2. 提问简单机械,没有启发性某教师在讲完正负数之后有如下一段对话:老师:3是正数吗?学生:是。

老师:一6是负数吗?学生:是。

老师:3是负数吗?学生:不是。

老师:一6是正数吗?学生:不是。

剖析:以上对话虽然以师生的问答组成,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却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为这样的对话,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

师生间的问与答属于简单的、不和谐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不经思考就能立刻回答的。

教师仅仅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使整节课徒有繁荣的外表,华而不实,从而使得师生间的“对话”流于形式。

3.提问缺乏梯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依照课程标准,成功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当是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即要求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

然而在课堂中,有些教师所设计的内容呈现少数优等生可以“吃得饱”,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却“吃不了”的局面。

有一位教师在讲述“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曾出示过这么一道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

设矩形的一边AB=x m,矩形的面积为y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教师从出示问题到让学生回答,前后不足4分钟时间,提问时连续抽查3个学生均未能回答完整。

剖析:问题的设计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教学规律。

问题之间缺少过渡的逻辑,因为该问题中矩形的面积为y=AB·AD,而从已知条件中能够看出的却只有AB=x m。

于是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思路便陷于僵局,导致课堂氛围的不和谐,影响了提问的普遍性、广泛性。

4. 提问“重”结果,“轻”思维过程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认为学生回答正确,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问题了,或者曲解新课程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不妥当的回答老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在问题卡壳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学生提出补充、点拨思路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的状态。

例如:有一堂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授课片段:老师: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老师:为什么?学生:由测量知道。

老师:那么两边之差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老师:为什么?学生:由测量出的线段长度相减可知。

老师:我们可以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作为定理来应用。

老师:出示习题: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并说明依据是什么。

(1) 3,4,5;(2) 8,6,14;(3) 17,16,15;(4) 5,5,11。

学生:我判断(1)、(3)能。

老师:依据呢?学生:依据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老师:正确。

剖析:以上只是重表层的口头回答形式,轻深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众所周知测量在实际的操作中带有一定的误差,而要得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千真万确的定理,又岂能仅仅只是这带有误差的工具所能阐释的呢?因此,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只关注答案,而没有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忽略了对学生思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的单向的做法。

因为只让学生知道答案或结果,老师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老师没有给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学生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同时也约束了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5. 提问“重”封闭型问题,“轻”开放型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问题系统需要将封闭型问题与开放型问题科学搭配。

课例:在一节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中考专题复习课中,老师的做法是先帮助学生梳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紧接着老师出示习题:解下列方程:直接开平方法)(9)2)(1(2=-x 配方法))(09422(2=--x x 公式法)(143)3(2-=x x 因式分解法))(()23()23(4x x x -=- 剖析:一个问题能否让起学生充分思考,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很明显,上述题目中小括号里的要求去掉更合适,可以让学生灵活地选择解法,然后让学生针对各自的方法进一步交流其看法。

二. 课堂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3]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呢?3.1 提问要讲究目的性原则为什么要问。

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案例:在讲解“分式基本性质”时,为引出新课,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你认为分式x x 2与21,xy x 2与yx 相等吗?”“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吗?” 通过此设问有效地组织学生回顾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激起学生去思考新的问题:“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有什么不同?”恰当的提问完美地实现了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

3.2 提问要讲究启发性原则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知识内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

案例: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②、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③、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 ④、n 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⑤、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较好地抓住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3.3 提问要讲究适度性原则课堂提问要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适度性原则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

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否则整堂课会毫无生机。

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一位教师在“实数的概念”的教学中,整堂课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在回顾有理数组成知识结构图时,引导学生把有理数转化成分数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①、π的哭诉:“我的家在哪里?”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并在情感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利用探究手段解决冲突,自然实现了数的第二次扩充。

在得出了无理数的概念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②、π的求助:“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在帮助π寻找朋友的过程中,使无理数的常见表现形式显现出来。

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数”的概念由有理数扩展到实数。

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知识。

整堂课问题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提在学生已有的认知边缘上,促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解决问题的冲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实现了教学目标。

3.4 提问要讲究新颖性原则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

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案例:刘老师在“求矩形面积的最值问题”专题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环节:[4]老师:周长一定时的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什么情况?学生:正方形的时候!老师:若一边靠墙,其余三边总长为60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值是多少?学生:(很多同学根据原有经验,马上说)也是正方形时的情形。

老师:那么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60÷3=20,最大面积S=202=400。

老师:老师如果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设计出一个面积大于400的长方形呢?学生:(情绪高涨,迫切地希望知道老师的结果。

)老师:如图,当垂直于墙的这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为36时,长方形的面积为432,大于400。

学生:(这时,部分同学开始寻找比432更大的。

)老师:长方形面积的最大值到底是多少?我们应该怎么求出这个最大值呢?带着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探索过程: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米,则矩形的面积S=x(60-2x)=-2x2+60x=-2(x2-30x)=-2(x2-30x+225)+450=-2(x-15)2+450所以当x=15时,矩形的面积最大,为4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