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之比较——以我国HUST与美国NDSU为例
2 . De p a r t m e n t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No r t h D a k o t a S t a t e U n i v e r s i y,F t a r g o 5 8 1 0 8 ,No t r h Da k o a,US t A)
Z HANG We i , BAI Yo n g 2
( 1 . H u a z h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Wu h a n 4 3 0 0 7 4 ,C h i n a ,E — ma i l :z h a n g we i 9 8 @1 2 6 . c o m;
Co m pa r i s o n o f Co ns t r uc t i o n Ma na g e me n t
Un d e r g r a d u a t e Ed u c a t i o n b e t we e n Ch i n a a n d US A
A bs t r a c t : Bo t h Ch i n a a n d t h e Un i t e d S t a t e s o f Ame i r c a a r e h e a v i l y i n v e s t i n g i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wh i c h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大学课 堂教 学 中值得 中国大学借鉴的诸 多经验 ,但针 对具体专业教 学的探 讨还很 欠缺。以我 国华中科技 大学 ( H US T)与 美 国 No r t h Da k o t a S t a t e Un i v e r s i t y( ND S U)为例 ,对工程 管理/ 施 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 系、教 学组织、考核评价等 方式进行 了 比较 ,分析 了双方的经验 。为 国内大学改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 学提 供借 鉴。 关键词 :中国;美国;S - 程管理 ;本科 教学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F 4 0 6 . 1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8 8 5 9( 2 0 1 3) 0 4 — 1 2 1 — 0 6
中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化工专业为例
A Co m pa r a t i ve St ud y o f Eng i ne e r i n g Ed u c a t i o n be b t we e e n Ch t 5 h i l n a m a n d t he h e U U ni nl t e d c i St t a t e s
de r gr a du at e cu l t i v a t i o n
一
、
引 言
就 国内本 专科 学 生 培 养学 科 分 布 来 看 , 工 科 学 生 规模 同样 位 居第 一 , 所 占 比例达 到 3 5 . 9 9 。 Ⅲ 大 批量 的工 程人 才 的培养 为 我 国经 济 的腾 飞提 供 了
Ch i n a ,a n d p u t s f o r wa r d i d e a s a n d me a s u r e s o f c h a n g i n g c h e mi c a l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s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f r o m t h e i d e a o f r u n n i n g a u n i v e r s i t y ( c o l l e g e ),e d u c a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s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
— —
t a k i n g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a s a n e x a mp l e
Ma Xi a o na,Ta n We ns o ng
中美两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比较
S e p . 2 0 1 3 Vo 1 . 2 6 N o . 5
第2 6卷第 5期
中美 两 国木 材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培 养模 式 比较
黄润州 , WU Q i n g — l i n
( 1 . 南京林业大学 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7 ; 2 . 美 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再 生资源学院 , 美 国 巴吞鲁 日 7 0 8 0 3 )
春 的希望和根本所在 。为此 , 笔者对 中美 两国木材 科学与工 程 专业 的学科设 置 、 培 养层 次 和影 响因 素等 方面进 行 比较 ,
探讨 木材科学与工程 专业 技 术人 才培 养 目标 及 与其相 适应
的 培养 模 式 。 1 学 科 设 置 不 同
内蒙古农业 大学 、 北华 大学 、 东北林业 大学 、 南京林 业大 学 、 浙 江农林 大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福建 农林大学 、 中南林业 科技
2 0 1 3年 9月
黑龙江生态工 程职业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教育 中, 学校包 括 : 弗吉尼 亚理工 大学 、 西弗吉尼 亚大 学 、 密
业在本科 阶段就 被作 为一个独立 的专业设置 , 学生 将系 统地
学习木 材学 、 胶合 材料 学 、 热工学 、 机 械设计 制造 基础 、 木 材 切削原 理与 刀具 、 电工 与 电子技术 、 投 影制 图 、 人 体工效 学 、 木质复合材料学 等学科 。 美 国的教育体 系中 , 在本科 阶段开设木 材科学 与工程专 业 的大学几乎 没有 。其专 业设 置集 中在研 究 生阶段 。美 国
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的对比
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的对比引言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之一,其大学教育体系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分析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在教育理念、学术氛围、社交活动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对比,以期了解两国大学生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教育理念中国大学教育以应试为主导,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考试成绩的获取。
学生们经常被大量的课程和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考试成绩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相比之下,美国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术氛围中国大学生在学术氛围上更加严肃和竞争激烈。
他们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业上,追求高分和学科的深造。
与之相比,美国大学生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他们参与各种学术、文化和社交活动,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社区的参与。
三、社交活动中国大学生的社交活动通常限于熟悉的圈子,更多地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而美国大学生更加注重交友和社交网络的建立。
他们经常组织聚会、参加社团和俱乐部活动,拓宽社交圈子,并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交流。
四、就业前景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
他们通常会选择热门行业,如金融、工程、医学等。
而美国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
他们通常会选择他们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并且更加注重自主创业和创新。
五、结论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教育理念、学术氛围、社交活动和就业前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大学生注重应试和学科的深造,学术氛围严肃竞争激烈;而美国大学生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社交活动丰富多样。
然而,也有一些共同点,如追求个人发展和未来就业的成功。
总体而言,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教育各有特色,无论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是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都希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无论是中国大学生还是美国大学生,都是年轻一代的希望,他们将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扩充)。
中美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中美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本科学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美作为两个全球经济大国,其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培养目标中美两国的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学生。
但是在具体的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够为国家和地方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而在美国,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深入研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中美两国在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同点。
在培养目标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但美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领导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但美国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学生的参与式学习,但美国更加注重小班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在评价机制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学术研究能力,但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中美两国在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美两国在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各有特色,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推动本科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希望本文的分析对于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中美两国在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领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本科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上海交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以上海交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龚 玉陈 敏(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摘要]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所大学为例,本文分别从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人文课程和理工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四个角度对两校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比较。
认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本科课程设置和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夯实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通理论、能实干的高级工程人才;完善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培养高素质、宽领域的高级工程人才;强化理工课程,关注人文课程,培养有特色、多学科的高级工程人才;拓宽基础课程,精化专业课程,培养厚基础、精业务的高级工程人才。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本科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09)06-0086-05Compa rative Ana lys is in Curriculum Settin g of High er Engin eering Educa tion b etween Ch ina a nd Americ a——Takin g SJ TU a nd MIT for Exa mp leGONG Yu CHEN Min(Ea st C hina Norm al Unive rsity Shangha i200062)Abst ract:Tak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examples,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ir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etting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courses and theoretical courses,elective courses and required courses,humanities courses and polytechnic courses, basic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undergraduate courses set and reform of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should note the following: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strengthen practical ability and train senior project personnel who are good at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y;improve the required courses, increase elective courses,to train engineering personnel with high quality and wide knowledge field;strengthen the polytechnic courses,concerned about the humanities courses,train unique and multidisciplinary senior project personnel;broaden the basic courses,refine specialized courses,train senior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t hick foundation and pro cient knowledge.Key Words: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curriculum setting,undergraduate education作者简介:龚玉,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从事院校管理研究陈敏,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从事学生发展研究工科大学课程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探讨
且不 甚 明确 。长期 以来 , 究 生 教 育 在 中 国 研
属于精英 教 育 , 目标是 培养 具 有 较 高 科 学 素 其 养 的高级人 才 , 似 于 美 国学 术 型研 究 生 的 培 类 养 。然 而 , 随着 研 究 生 人 数 和 社 会 对 应 用 型人 才 的需 求 的逐 步 增 长 , 一 的培 养 目标 的弊 端 单 逐步 凸显 , 为此 , 培养 单位 不得 不 对培 养环 节进 行调整 , 由于 培养 目标 不 甚 明确 , 种调 整 缺 但 这 乏指导 , 有 限并且 易导 致培 养体 系的混 乱 。 效果 例如 , 过程 以工程 实践 能力 培养 为 主 , 培养 但仍
研 究生 教 育 是 高 等 教 育 的最 高 层 次 , 培养
研 究生尤 其是博 士生 的数量 和 质量 是衡 量 一个
一
、
培 养 目标
美 国研究 生教 育 的培养 目标 明确且 具有 多
国家高 等教育发 达程度 和 文化 科学 发展 水 平及 样性 , 就理工科 而言 , 研究 生 学位 分可 为学 术 其 一前者 以培 养创造 新 知识 和 其 潜力 的一 个 重 要 标 准 。美 国 自 1 6 8 1年 南 北 型 和专业 型两类 。 战争爆发 后 , 在借 鉴 欧 洲 研 究 生 教 育模 式 的基 探索 未知 领域 的人 才 为 主 要 目标 , 注重 基 础 理 论训 练 , 调个人 研究 兴趣 和独 立 思考 能力 , 强 主 要通 过原创 性 论 文 证 明 自己的 学术 成 就 ; 者 后 以培养 应用型 人才 为主要 目标 , 重教 学环 节 , 注 强调学 生动手 和解决 实 际问题能力 。 相 对而 言 , 国研 究 生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单 中
中美两国工程硕士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1 4 1 4 4 1 > =2
必 修 课 O E 5 3 RI 2 必 修 课 必 修 课 OR E 8 4 I 9 选 修 课 选 修 课
应 用 倾 向 , 够 提 供 你 在 当前 项 目 中能 “ 即使 用 ” 知 识 . 时“ 你 将 来 的 领 导 角 色 做 准 备 ” 整 个 过 程 中 .你 将 和 班 级 成 能 立 的 同 为 。 “ 员 一起 工 作 和 学 习 , 有 人 都 是 来 自 于发 动 机 工 业 领 域 此 外 你 将 在 一 个 小 组 工 作来 完 成 某 课 程 . 课 程 是 根 据 这 个 小 组 所 所 ” 该 选择 的应 用 方 向来 进 行 一 个 发 动 机 的设 计 。而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的本 硕 连 读 五 年 制 ( tl f iey as 工 程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则 要 at a o v er) o f
一
、
美 国 工程 硕 士 教 育 的 课 程模 式
1 课 程 模 式 以科 目设 计 为 基 础 , . 包括 必修 课 ( eurd 和 选 修 课 ( lcie 在已 Rqi ) e Eet ) v 查询到的 每
美 国工 程硕 士 教 育 的课 程 安 排 有 如 下 特 点 :
所大学工程硕士教育课程安排中都有明确的学分要求 、必修课和选修课) ( 课程名称及其学分安排。下两以康奈尔大学某计算
试, 也不 需 要 在 校 学 习 ) 。
2 课 程 安 排 在 具 体 设 计 时 , 多课 程 都 以 问题 为 中心 如 中 . 很 表1 两个学期都必修的两 个工程项目 都特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
中美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比较研究与借鉴一、引言大学生资助是指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全面发展。
资助体系的建立不仅关乎个体学生的成长,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美两国在大学生资助领域有着不同的体系和经验,对比研究与借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高资助质量和效果。
二、资助制度比较1. 中美资助形式中美大学生资助形式存在差异。
中国大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助学金、免学费政策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方式相互补充,旨在全方位地支持大学生。
而美国大学生资助则主要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实现,注重帮助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2. 政府与社会资源投入中美资助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投入。
中国政府在大学生资助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成为中国大学生资助的主力军。
而美国的资助主要来源于学校、个人和社会组织,政府投入相对较少,学校和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责任。
3. 资助政策内容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内容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主要关注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重点支持家庭困难学生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
而美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注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发展,更注重公平与机会均等。
三、借鉴与对策1. 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国政府在大学生资助方面的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确保资助政策的实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完善多元化的资助形式,综合满足学生需求在资助形式方面,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资助相互配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外,可以引入勤工助学、助学金等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努力减轻经济负担。
3. 发展社会捐助文化,提高社会参与度我国应积极发展社会捐助文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大学生资助。
可以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资助基金,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和资源,拓宽资助渠道,在政府支持下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助体系。
从中美土木工程教育对比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思路
2 0 1 0 年 ,美 国高校有 7 9 所 院校有 土木 工程 专 业 。美 国大 学 土木工程 系一般是 隶 属于工 程 学 院 ,部 分学 校土 木 、环 境和 交通是 一个 专 业 。而 国内高 校建筑 上建 类专 业基 本单独 成 立学 院 。按 照住建部 专业 评估标 准 给水排 水 工程 和建 筑环 境与 设备 工程 挚业是 独立于 土 木 工程专 、 』 。 综 合调 研 马里 兰大学 ( 2 0 1 0 年 全美高 校 土 木工 程专业 排名 2 3 )、美 国西北 大学 ( 排 名第 1 1 )以 及麻 省理 工学 院 ( 排 名第 6 )的 土 木工程 专 业的本 科生 培养 方案可 以看 出 , 美 国高 校的土 木工 程专 业比我 国的 要覆 盖更 广 的范 围 ,如 结构 工程 、结构 力学 、结 构材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0 5 . 0 6 1
基金项 目: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全 国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 员会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2 0 1 1 - A 0 1 和北 京工 业大学 年教 育教 学改革 重点 项 目 ( E R 2 0 1 1 一 A 0 5 )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I d e a f o r C i v i I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y Co mp a r i n g t h e Si n o -U S
.
一 ~ 一 ~ 一 ~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一 ~ 一 ~ 肌 一 ~ 一 ~
中美工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
的 培 养 。休厄 尔 的 转 变 表 明 , 学 也 好 , 学 也 好 , 识 加 以 推 进 , 旦 改 革 成 功 , 有 反 复 , 不 用 大 修 数 哲 一 没 也 只要 能 促 进理 智 的 发 展 , 全 可 以 兼 容 。汉 密 尔 顿 大 补 , 津 、 桥 的新 根 基存 续 至今 。在 一 个 传 统 根 完 牛 剑 在 宗 也 对 激 进 倾 向 进行 调 整 , 再 过 分 强 调功 利 。 求 在 深 蒂 固 的 国 度 。 一个 政 治 保 守 、 教 氛 围浓 厚 的 时 不 力 自由教 育 与 功 利 教 育 之 间 取 得 平 衡 。他 认 为 , 学 代 , 大 如何 突破 保 守 主 义 的阻 力 ? 大 辩 论 无 疑 发 挥 了 应 由两 部 分组 成 . 是学 习 自由知 识 的 学 院 , 是 职 重要 作 用 。 以爱 丁 堡 评 论 派 为 主 体 的 改 革 人 士 , 一 二 依 业 学 院 的组 合 。 l 9世 纪 中 后 期 英 国大 学 改 革 基 本 靠 功利 主义 新 思 想 的 号 召 力 , 保 守 主义 者 进 行 了 与 实 践 了这 些 设 想 。汉 弥 尔 顿 因 此 有“ 学 改革 之 父 ” 长 达近 半 个 世 纪 的 教 育 大 辩 论 , 演 了思 想 先 导 的 大 扮
关牛滓 、 剑桥 大 学 改 革 的法 令 。 而进 入 英 国大 学 史 想 出现 以后 , 不 能 保 证 改 革 的 成 功 。 只 有 在 与传 从 并 上 的“ 议会 干 预 ” 代 。基 于 议 会 法 案 , 典 大 学 改 统 的磨 合 过 程 中 , 思 想 才 能 产生 实 际 的影 响 力 。 时 古 新 革 全 面 启 动 。 古典 大 学 改 革 基本 按 照辩 论 达 成 的共
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比较与启示
前言21世纪是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已经成为本时代的主旋律。
只有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创新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08年自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次凶猛的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各国更是不断加快创新的步伐以求推动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创新是时代的共识,前进的动力。
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从每种程度上说,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
而作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高等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是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学生在创新发展上应做出其重要的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经过百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由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和一些守旧思想的长期影响,以及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我国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上仍然相当薄弱。
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观念,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亟待培养和提高。
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们学习认真刻苦,但知识应用能力偏低;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和思维扩展能力远逊于国外的大学生。
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国内的创新教育水平低,中国的学生接受到的创新教育过少,知识的被动接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得比例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很多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更没有亲自去体验和实践;学习的内容虽多,但真正用来应用和拓展的太少了。
而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在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美国的高校在世界著名大学中占据绝大多数,出产的学术成果享誉世界,同时它们还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数量最庞大的留学生来美国学习深造。
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其启示_蒋洪池
2010年第4期总第192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N o .42010s e r i a l .N o .192收稿日期:2010-01-15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公立大学自主发展问题研究”(编号:C U G 090119);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编号:2008A 009)。
作者简介:蒋洪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朱 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发展战略。
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其启示蒋洪池,朱 慧(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专业选择”是大学生对专业的一种挑选和抉择的过程,是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文章从专业选择意识、时间、途径以及更换专业机会等四个方面探索中美两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性,认为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大学应该承担指导学生专业选择的职责、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应更加弹性化、大学应适当放宽转换专业的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选择;差异;启示中图分类号:G 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0)04-0054-03 培养人才是大学最根本的职能。
大学就是要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受到锻炼,理解力得以提高,判断力得以纠正,道德感情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为从事任何专业———它是出于自由的意愿和为了专业本身的理由,而不是为了糊口谋生所必需的技能、自由和能力[1]。
专业选择是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我国大学的专业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兼议我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我 国高校 的 学 生工 作 经 历 了 “ 理 ( 出政 治 管 突
教 育 ) 、 德 育 与 管 理 ” “ 育 、 理 与 服 务 ” 个 ”“ 、教 管 三
阶段 5 0多年 的历 史 。我 国 高校 学 生 管理 长期 坚 持 “ 社会 为本 ” 的价值取 向, 工作 理 念侧 重 于宏 观 的要 求 , 调“ 强 德育 首位 ” 和培 养 社会 主 义事 业 的建 设者 和接 班 人 。因此 , 想性 、 治 性 的教 育 目的、 思 政 内容 高度 统一 , 管理 的倾 向较 大 , 学生 习惯 于接 受 管理 , 而 自我教 育 、 自我控制 的意识 不强 。近些 年来 , 生 学
推动 我 国高 校 学 生工 作 。 关键 词 : 中美 ; 校 ; 生 工作 ; 高 学 比较 ( ) 删 中 图分 类 号 : 6 7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随着 我 国社会 和经 济 的 日益 发展 , 等 教 育规 高 模 的不断扩 大 , 校学生 工作也 发生 了重大变 化 , 高 在 理念、 内容 、 制上都 面临着 与 时 俱进 地 调 整 、 机 改革
真地 履行 职责一 帮 助学 生 学 习和 发展 ; 用策 略 鼓 使
励 学生 学 习和个 人发 展 … 。 从 中我们 可 以看 到 , ” 美
国高校学 生事 务管 理是 紧紧 围绕 学 生 的学 习 、 展 发
程度 高 、 息传递 快捷等 特点 。 信
我 国高校学 生管理 的组 织 机构 实 行校 、 ( ) 院 系 二级 管理 , 是一 种 直线 职 能 式科 层 制结 构 。在 学 校
第 1卷 第 5期
2009 年 9 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与思考
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与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核心。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思考。
1. 教育环境差异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的教育着重于考试成绩和知识的灌输,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而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美国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强。
2. 科技创新水平差异美国作为科技创新的强国,其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美国大学的科研经费投入大、科研机构设施齐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健全,这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科研体制、科研经费和科研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3. 创造性思维差异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的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推崇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
而中国的教育系统则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较为缺乏。
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美国大学生的能力较强。
4. 创新氛围差异美国的大学强调创新、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
大学和科研机构会提供各种创新项目、科技比赛等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创新氛围相对较弱。
虽然近年来中国大学的科技创新氛围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来看仍然有待提高。
1. 强调教育改革中国应当加强教育改革,从教育体制到教学方法都要进行改革。
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要改变评价体系,不再以分数评价为唯一标准,扩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2. 加强科研投入中国大学应当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提升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造更多的科技创新机会和实践平台。
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与思考
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培养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在创新教育方面,美国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中国大学则偏向传统考试导向的教育方式。
中美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差距。
为了提升中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跨学科合作等培养策略。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合作与竞争。
在总结了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提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全球创新教育贡献经验与智慧。
【关键词】关键词: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影响因素、培养策略、案例分析、发展趋势、结论、启示、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研究课题的来源和发展背景。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和科技强国,在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备受关注。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中美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两国教育体系的互相学习和提升。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研究中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将有助于洞察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深入研究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中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探讨两国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
通过对中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教育界、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和政策建议,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我国高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的创新竞争力。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比较与反思
究经 验 的高 年级 学生联 系起 来 ,以使 双 方受 益 . MI T在 19 推 出 了独立 研 究指 导 项 目 (A e 93年 I PR —
sac no rga erhMetrPorm,I MP 。具 有 一 定 U O R ) R P经
积极参与到这一本科教学改革中。下面通过几所规 模 、类型各异的高校对美 国本科生科研 的情况予以
究型大学的关注和重视 。在本科生科研的出现及发 展过程 中,两国研究型大学的具体举措怎样 .有何 异同?如何看待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科研 ?从 美国高校的发展经验看 ,我国本科生科研的发展又 将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些 问题进行 比较与
收稿 日期 :2o —o—2 09 4 l
作者简介 :乔连全 ,厦 门大学教育研 究院讲师,教育 学 士;黄 月华 ,厦门大学教 育研 究院硕士研 究生。 ( 博 福建/ f 310 ) I ' 605 .l /
了解 。
验的高年级学生 ,经过报名 、审核和培训后可成 为
低 年级 同学 的指导 者 。通过 I MP R ,低年 级学 生可 以 逐 渐 了解 如 何 寻 找 、参 与研 究 项 目及 利 用实 验 室 的 基 本技 能等 。 MI T的本 科 生 科研 项 目,并 没有 局 限于 本校 本
( T MI)、 加 州 理 工 学 院 及 本 科 生 科 研 理 事 会
反思 .以期为理解和创造性应用这种本科教育改革 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美 国研 究型大 学的本 科生科 研
一
、
在美国 ,本科生参 与研究可追溯到 2 0世纪 2 0 年代 ,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就有少数优秀本科生参与 化学领域的研究。[ 过这只是个别学生或院系的 自 1 1 不 发行为 , 并没有形成持续性吸收本科生的研究项 目, 也 没有机 构加 以组 织 和推动 。16 9 9年 ,麻 省 理工 学
美国和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美国和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国家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和科技大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两者的模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一、科技创新模式的比较美国的科技创新模式主要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组成的三位一体体系,大学和研究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主要承担基础研究,企业作为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美国的大学多年来一直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他们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丰富的资源为支撑,多次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
同时,美国的研究机构也是发挥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作用的重要力量,在为美国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同时,依托强大的科研能力,吸引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和资金的引入,从而在科技创新方面一方面带动了美国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
与此同时,企业作为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商业化的重要力量,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是美国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国各大企业不仅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同时也以创新促发展,鼓励和资助人才、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前沿性科学研究,全力推进技术创新、转化和商业化,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的提高。
相较于美国,中国的科技创新模式较多地依靠政府的引导和资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国家战略来推进科技创新。
在中国,科研机构成为了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主力,政府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以此为依托,大规模投入和引援人才、资金、技术、设备和创新资源,在强化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构筑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理论上来讲,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重视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固然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长期以来倡导人才梦想和创新文化,重视人才的天赋、特长和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白 逸仙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 究院 40 7 5 04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 0 0 美国工程教 育掀 起了 “ 回归工程 的浪潮, 提出建立 “ 大 工程 现 .要求 工程 教育 提供 综 合的知 识背景, 强调工程的实践性, 养学生的创造 培 性 。这种 太 工程 观 对 世界高 等工程 教育 产生 了重要影 响, 中国的高 等工程 教育在近些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 了一定的 成绩 .但从总体上来看 ,仍存在着阻碍高 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问题 .我们必须
要求在高 等教 育、尤其 是高等 工程教 育 中加强幕 础科学 的教育 。但是 ,这种现 念轻视经 验 、脱离工程 实际 ,使得 美国 在后 来 的 国际 竞 争 中 日益 处 干 下 风 “ 回归工 程 的 口号就 是在 美 国要重 新 夺回技术创新优先 权的背景下提 出来的 。
应当指 出.这 种 回归”不 是对传统 工
与技 术认 证 委 员会 ( E 对 2 世 纪 新 的 AB T) 1
化阶段 ,这些 院校 开 始考 虑人 才市场 的
需 求 ,但市 场需 求的 推 动 力 仍然 不 强 。
工程人才提 出了l 条评 估标准 : 1 有应用 1 “、
数 学 、科 学 与 工程 等 知 识 的 能 力 ;2 、有进
二、中美高 等工程 教育课程设置方面
和 教 育 行 政 部 ¨ , 市 场 法 则 本 卜 起 不
了评 估 指 标 体 系 , 用 于 柃 查 课 程 建 设 的 成 效 。 通 过 这 种 办 法 使 很 多 课 程 的 教 学 质量 得 到 提 高 。到 了 9 0年 代 ,部 分 工科 院 校 认 识 到 ,这 些 改 革 始 终 是 在 优 化 课 程 而非 课程 体 系。 于是 这些学 校提 出 了 建 设 系 列 课 程 和 课 程 群 的 计 划 。 1995
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
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在中美两国的大学新生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如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同。
但同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文章总结了比较结果,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包括借鉴对方的优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两国在大学新生教育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引言:背景介绍正文: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比较、教育内容的差异、教育内容的相似之处、教育内容的启示结论:对比总结、启示和建议关键词: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比较、差异、相似、启示、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大学新生教育是每个大学都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影响着新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中美两国在教育制度和文化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他们的大学新生教育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了解和比较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彼此的优点,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建议。
在中国,大学新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术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而在美国,大学新生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之处带来的挑战和启示,同时也可以看到相似之处给我们带来的借鉴和启发。
本文将对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相似之处,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比较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在整体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大学注重学生的专业选择自由,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而中国大学通常有更为固定的专业设置,学生相对缺乏选择的自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大学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比较研究
雷庆
一、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在以“培养创新人才”的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主题下,我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此我们研究了中美两国在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借以借鉴比较,提高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水平。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论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是对中国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实验项目与美国大学工程荣誉计划开展比较。
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研究内容及主题
下表是部分中国高校实施的拔尖创新人才实验计划,见表2。
表2 部分中国高校实施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
工程荣誉计划(Engineering Honors Programs)是为按照一定标准选拔出来的,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优于同龄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工程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提供知识面较为广阔和丰富的学习、研究经历。
下表是美国部分高校实施的工程荣誉计划,见表3。
表3 美国部分高校实施的工程荣誉计划
三、研究发现
此次研究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实验项目与美国大学工程荣誉计划开展比较。
在此以美国普渡大学和中国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下简称北航)为例进行研究。
(1)主题一:项目概览
下表是普渡大学与北航的项目发展情况对照,见表4。
表4 普渡大学与北航的项目发展情况对照
(2)主题二: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未来领军人物,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使其在学业方面保持优秀,目的是在智力方面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能够构建良好的学术团队,通过学生的相互激励营造出色的学术环境,学生不仅要在学业方面表现出色,而且还应在情商、社会交往和领袖气质方面更为优秀。
(3)主题三:课程体系
下表是普渡大学与北航的相关课程体系,见表5。
从表5中可知,普渡大学的“工程创造与革新”课程是以设计为导向的工程概论课,教学内容涉及工程的多个方面,注重工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向学生系统介绍工程师职业的规划和发展,运用多种建模软件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与普通学生的相关课程相比,增加更多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而北航的数学类课程中:前两年数学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62.5% ,注重数学基础,向学生讲授“纯数学”内容,与普通学生学习的“工程数学”有较大不同。
两所高校数学课程设置情况比较如下表所示,见表6。
表6 普渡大学与北航课程设置情况对照
三、结论和分析
由表6得知:两所大学都强调本科阶段工程教育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人才培养理基本相同;两所大学都把拔尖人才培养贯穿整个本科教育,但阶段划分不同;两所大学都强调本科阶段工程教育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人才培养理基本相同;两所大学都把拔尖人才培养贯穿整个本科教育,但阶段划分不同;两所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不同。
下表是美国高校与中国高校大学4年的学生课程设置以及发展情况。
见表7:
表7 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大学4年课程设置与发展对照
由表8得知:美国高校是以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其工业化早已完成,占领工程价值链高端;而中国高校主要以加强数理基础、强化数学学习为主,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著名的“世界工厂”,我国正处于急需提升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与其同时,我们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数学只是纯数学,抑或是工程数学或者其他别的未知领域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数学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所谓的拔尖创新性人才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哪些能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工程领导力应该如何发展?低年级和高年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如何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