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高考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选择题1.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家庭计算机普及率40%。
这表明()。
A.该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由贫困上升为温饱B.该市居民已达到非常富裕的程度C.该市居民已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D.该市居民已实现全面小康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其成名作《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到,国家的国民经济由两类性质不同的部门即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构成,即城乡二元经A.促进传统产业科技进步B.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C.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D.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解析】材料突出“城乡之间”,双方各有特点,宜加强交流,D最符合题意。
【答案】D3.2019年是“十二五”(2018-2019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一规划的主线。
为确保“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①按劳分配向依靠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转变②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③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④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答案】D4.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说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做到()。
①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④建立企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③与漫画寓意不符。
政治必修一检测题精选: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本溪高一检测)至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③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④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我国的总体小康已实现了人民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因此④说法错误;其他几项都是正确评价。
2. 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但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遭了殃”。
材料中某镇政府的做法()A.是正确的,提前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B.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C.率先实现现代化,值得提倡D.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解析】选B。
从材料中农民的抱怨,可以首先排除A、C;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是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不平衡过程;材料中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错误地把住别墅当作小康的本质,因此选B。
3.(改造)下面图表主要说明()①我国人民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②我国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平衡的小康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④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已经实现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解析】选C。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与1978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加,说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故③正确;但城镇与农村人均收入仍然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小康还只是低水平、不平衡的小康,共同富裕的目标没有实现,当前也没进入全面小康,所以①④错误,答案选C。
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解析
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天津卷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9浙江卷26).民营经济在建设浙江经济大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此,政府应该A. 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B. 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C. 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D. 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3.(08全国Ⅰ卷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08全国Ⅱ卷26)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
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
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A.在于信息公开的控制香蕉产量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5.(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本节考点对应题号错题统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13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2、3科学发展观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6、7、9、11、12综合考查8、10、1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下列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是(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就业更加充分④建立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2.(2013·南京质检)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解析:选B 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是落后的。
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故选B。
3.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要求农民必须建设别墅式新农村。
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
”该镇政府的做法(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②超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④找到了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材料中某镇政府的要求和农民的抱怨都表明该镇政府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④错误,不选;②中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不选。
故选A。
4.“十二五”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 A.核心立场B.根本方法C.基本要求D.第一要义解析:选C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效果检测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效果检测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这有利于()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②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③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价格④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确保农民种粮收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③中“提高农产品价格”说法错误,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
题中并未强调“种粮”,且“确保”夸大了其意义,排除④。
]2.(·山东济南模拟)国家统计局年12月4日公布的我国粮食产量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其中谷物总产量55 726.9万吨,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增长0.8%。
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打破了农业“两丰一歉”的传统规律,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农政策、科技支撑、水利建设成为夯实农业丰收的三大支柱。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原因在于()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③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④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A.②④ B.①④C.③④ D.②③【答案】A[题中科技支撑,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而惠农政策、水利建设,说明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②④入选。
①③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惠农政策、科技支撑、水利建设成为夯实农业丰收的三大支柱,并没有涉及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并没有涉及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故排除。
【高一政治试题精选】《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建设》高考精炼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建设》高考精炼《第十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建设》高考精炼《第十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建设》高考精炼
5
c
《第十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建设》高考精炼
一、考点预览
考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目标
发展社会生产力
考点2 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考点训练
1(2018海南卷 8)201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三农问题”
①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
②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
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时达标 新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漫画《GDP的代价》给我们的启示是( )GDP的代价A.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是错误的B.GDP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是没有意义的C.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D.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析:本题考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漫画反映的是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能源消耗的错误做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故D项正确。
A、B两项观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2.国家投资2 013亿元、历时11年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该工程对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促进沿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这一工程( )①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④改善南北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关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成就,要求分析这一工程的意义,该工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南北水资源分布具有重要积极影响,②和④符合题意;①缺乏必然性,这一工程对于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具有或然性;③判断错误,南水北调与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无关。
3.(2016·福建宁德二中月考).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②不选;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④不选。
高中政治必修1(人教版)学业水平考试习题第4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时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写上“F”)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F)提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义。
(F)提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T)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主攻方向。
(F)提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5.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T)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正确。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答案 B7.(·河南学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以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是( )A.把经济发展速度放在首位B.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C.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为核心D.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解析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摒弃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质量、效益与速度的统一,B项正确,A项错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C错误。
应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D项错误。
答案 B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A.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B.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C.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D.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析材料中的发展道路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B符合题意。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10课时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夯基提能
第10课时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选择题1.(2018河南名校联盟第一次段考,6)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奋斗目标。
下列属于全面小康目标和要求的是( )①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完成扶贫脱贫工作,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工业化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7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第一次月考,9)“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未来5年,我国将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是( )①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主要手段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③朝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体现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2017浙江绍兴第一中学期中,1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这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①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②把城镇化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④总体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017湖北黄石调研,8)日喀则市在江孜县“红河谷”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
目前,园区在上海援藏力量的帮助下已经建成高原反季香菇大棚。
基地的种源、技术在上海,生产基地在西藏,产品先空运到上海,经过包装后再出口到欧洲市场。
园区还引进了蔬菜、花卉等无土栽培技术,这些举措有望让西藏山河更绿。
该地的成功在于( )①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③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④加快产业转移,发挥该地的资源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7河北望都中学月考,3)2016年1月21日,由中方设计承建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正式在印尼瓦利尼开工,这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里程碑事件。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 T )2.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
( F )剖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3.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T )4.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第一、第二产业的数量。
( F )剖析: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当然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包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减少第一、第二产业的数量。
而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比例关系、经济增长的依靠点、区域发展等问题,不仅仅是三大产业的关系问题。
5.“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
( F )剖析: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B.核心立场C.基本要求D.根本方法解析:选B。
材料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B正确。
7.为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三年高考试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 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 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 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3.(08全国Ⅰ卷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 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 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 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 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 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 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 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 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 基础。 (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 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 实“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 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5.(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 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 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 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 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高考政治总复习 活页限时训练 14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下列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是( )。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④建立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依据教材可知答案为C。
答案 C2.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要求农民必须建设别墅式新农村。
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了殃。
”该镇政府的做法( )。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②超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④找到了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小康社会的认识。
材料中某镇政府的要求和农民的抱怨都表明该镇政府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④错误,不选;②中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不选。
故选A。
答案 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这体现了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 )。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B.使我国成为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C.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D.使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答案 B4.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说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做到( )。
①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④建立企业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③与漫画寓意不符。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2框 围绕主题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在农业3.0时代到来之际,全国第一家网上农资商场——云农场,运用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改造和创新,上线一年多,就覆盖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新疆等10多个农业大省,开启了智慧农业新篇章。
这反映了( C )①科技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②“互联网+”成为传统产业发展新引擎③先进的生产要素能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④“互联网+农业”能让农民迅速致富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 材料中网上农资商场运用科技新手段,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创新。
可知,“互联网+农业”体现先进生产要素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故题肢②③正确。
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互联网+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但不能让农民迅速致富,故排除。
答案为C。
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发展方式开始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新常态下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下面措施符合“新常态”要求的是( B )①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向能源资源驱动型转变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出口创汇拉动④经济发展进一步制造业主导逐步向服务业转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经济发展进一步由制造业主导逐步向服务业转型这样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中“能源资源驱动型转变”不符合题意,排除;③中的“依靠出口创汇拉动”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3.近年来,滴滴、Uber等公司掀起了分享经济风潮。
2016年春运期间,滴滴跨城顺风车覆盖了31个省区市的332个城市,累计有190万人拼车合乘出行。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家庭计算机普及率40%。
这表明()。
A.该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已由贫困上升为温饱B.该市居民已达到非常富裕的程度C.该市居民已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D.该市居民已实现全面小康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其成名作《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到,国家的国民经济由两类性质不同的部门即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构成,即城乡二元经传统经济部门现代经济部门技术状况近乎停滞不断创新管理状况依赖经验依赖制度劳动力状况平时过剩无绝对过剩资本状况财产缺乏流动性财产充分流动此模型对我国实现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启示主要是()。
A.促进传统产业科技进步B.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C.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D.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解析】材料突出“城乡之间”,双方各有特点,宜加强交流,D最符合题意。
【答案】D3.2012年是“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这一规划的主线。
为确保“转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①按劳分配向依靠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转变②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③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④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转变带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14课标Ⅱ,15,4分)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业协同发展。
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①钢铁产业②信息产业③保险业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2.(2014江苏单科,5,2分)“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
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
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
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完成下题。
3.(2013安徽文综,3,4分)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
这有利于( )
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②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
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
④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3天津文综,1,4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3广东文综,25,4分)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
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
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
回答下题。
6.(2012海南单科,6,2分)农业产业化能够促进农户增收,是因为( )
①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②形成产业局部垄断,提高了农产品价格
③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需求
④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2福建文综,28,4分)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 )
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
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
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
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2014天津文综,1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
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
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
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
(10分)
9.[2013课标Ⅱ,38(1),14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 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
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
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
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 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
务工农民留
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4分)
1.B 钢铁是制造汽车的重要原材料,钢铁产业是汽车产业的上游;购买汽车后需要购买各种保险,保险业是汽车产业的下游。
B构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A、C、D均不构成这种关系。
2.C 考点定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雾霾不仅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C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消费问题,没有体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排除A、B;人们抗霾并不属于绿色消费,排除D。
3.A 考点定位:市场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家庭农场能不断促进农业增效,说明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发展家庭农场与解决分配不公、完善所有制结构无直接联系,②④不合题意,排除。
4.A 考点定位:效率与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故不选④,排除。
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A。
5.A 考点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材料没体现扩大耕地面积,且我国总体耕地面积很难扩大,排除②;④不合题意;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建设优质农田,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使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①③正确。
故选A。
6.B 本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考查农业和农民增收的知识。
根据材料中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的表述可知,它之所以能促进农民增收,主要是因为它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发挥了规模经营的优势,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②说法错误,③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7.A 本题以福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
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故②表述错误。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④表述错误。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都坚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故①③的表述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8.答案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
解答本题,一要根据材料中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可结合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具体分析其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二要考虑工业机器人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可结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作用,具体分析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9.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
(4分)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为经济生活模块的意义类非选择题,答案要点应通过审读材料推导。
“配套企业相继入园”对应产业发展,“产业工人”对应劳动力,“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对应现代农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对应内需扩大,“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对应第三产业发展。
将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围绕“推动作用”进行论述,这样就可答好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