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要上好起始课——以《论语》为例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作者:王芳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10期王芳一般来说,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多由单篇优秀文章编排而成,对应的教学模式也是选择单篇文本精讲的方式,虽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相对于整本书而言,仍然存在涉及内容少、篇幅短小、思想不够深邃、知识文化不够丰富等问题。
长时间的单篇教学,极易导致高中生阅读停留在浅层次,无法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深层次解读目标。
基于此,对高中语文《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措施进行适当探究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指相较于单篇短文章组合文本教学而言,以一本完整著作为对象的阅读教学,如理论著作、科学著作、文学经典等[1]。
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形式上以“本”为载体,而内容上以“整”为表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所著的《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到:语文教材该用整本书,以整本书为主体,以单篇短章为辅佐。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1.文学价值。
《论语》是语录体的代表,其语言用意深远,简练和顺,在简单的对话、行动中塑造出鲜活动人古代先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
同时《论语》个性化的语言对话形式,较接近口语,生僻字词占比较少,对于已具有大量文言字词积累的高中学生而言,阅读难度较小,是很好的整本书文学价值传播载体。
2.教育价值。
《论语》作为古人修身典范,内部蕴含着大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3]。
如《论语》中涉及的“孝道”“礼制”“仁爱”“责任担当”等内容,可以为德育教化提供充足资源,为健康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3.文化价值。
《论语》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古代先贤孔子在哲学、政治、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先进思想,也是现代社会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源头。
通过《论语》整本书阅读,可以促使高中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见贤思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日常言行规制、约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以《论语》阅读为例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摘要:语文是高中学生对积累的文学知识进行整理和运用的阶段,当前的阅读教学主要以“单篇阅读”为主,让同学们养成“一点见一面”的“举一反三”的思维。
而整本书阅读在突破传统教学的狭隘格局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整体事物发展观念的形成,并使他们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升,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论语;尝试与探索引言:整本书阅读并非随着教育改革而产生的新兴的教学观念,而是“旧话重提”。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上,主要出现了教学内容较长、人物关系复杂性等问题,导致现今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需要转变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
一、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对内容进行串联导学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串联,还能通过问题的使用,让同学们阅读到不容易注意和理解的地方,帮助他们全面掌握学习内容。
在《论语》阅读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和文字的使用与积累,一直是其古文学习的困难点。
在对文化知识进行巩固时,教师要帮助同学们进行词汇的解释和“引申含义的阐述”,让他们对文字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促进他们的文学素养的提高。
采用导学案的形式,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继而掌握学习方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文学水平。
以人教版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为例,在进行课堂内容和导学案的问题布置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对其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行把握,让他们认识到其中的读音区别,从而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意思进行认识和把握。
通过导学案导入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从而降低同学们阅读障碍。
二、朗读和辩论,让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透过“先秦诸子”的思想,以“辩论”为主题的学习方式,在同学们进行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转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孔子对学生教书,不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认同,而是做到‘举一反三’,继而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某件事的讲述,让学生进行思考”。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作者:罗婷婷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6期罗婷婷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当前迫切而重要的教学内容,相较于整本书而言,单篇选文的篇幅较小、涉及内容少、知识文化不够丰富、思想深邃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个性化的解读,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此,本文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现路径,在阅读中品味经典,学习先贤修身、处事、待物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整本书是相对于单篇短章组合文本而言的,强调内容上的“整”、形式上的“本”,可以是某个作者所著的单行本,如《红楼梦》,也可以是多位作者的作品合集,如《古文观止》,并涵盖有后世对某一先贤的记录,如《论语》等,整本书表现出内在的关联性,是前后联系的统一体,对于发展和提升我们的思维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整本书阅读的首要选择,而《论语》作为儒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内蕴“仁”“义”“礼”“孝”“信”等道德准则,能够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世和接人接物的水平。
其阅读价值包括以下内容:(1)文化价值。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极大地影响着人们,通过《论语》的整本书阅读内容,可以使学生体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汲取文化、道德和思想的精华部分,见贤思齐,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思想修养,实现“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标。
(2)文学价值。
《论语》是语录体的典范,语言简洁凝练、用意深远、形象生动,体现出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够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先贤形象,向学生深入浅出地阐释修身、处事、治国的道理。
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论语》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论语》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孩子们,我们来一起读一读PPT上的三句话,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2.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3. 中国的孔子,是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师:其实,大家所回答的都可以化成一句话,即为: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巨人,而《论语》是一本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什么是经典呢?PPT呈现:卡尔维诺《我为什么读经典》中: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过渡语:今天便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本值得我们不断重读的经典——《论语》。
二、回顾旧知为什么说是重读呢?因为七年级上期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十二章》,说说你已经了解的《论语》和孔子吧。
(1)《论语》文体为语录体。
(“语"就是语言,就是说话,“论”是编纂的意思。
就是编辑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话。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过渡:孔子其人和其文,都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探究。
卡尔维诺还曾经定义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重温也好像在初读的书。
是的,今天我们再次翻开经典,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三、为孔子勾勒“精神肖像"1. 请大家一起重新翻开《论语译注》,看看《论语译注》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吗?明确:(1)一共20篇,每一篇里面又有章,一共512章;(2)每一篇的名字,有的指向内容,有的指向人物。
其实《论语》中各篇都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论语》阅读的N种打开方式--兼论整本书阅读教学
摘要:在指导学生阅读《论语》整本书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不是让学生打开来读下去就可以了,而是要在打开方式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其他整本书阅读也一样。
适合中学生的《论语》阅读的打开方式有循注阅读、删减阅读、主题式阅读、话题式阅读、读人式阅读、目标式阅读等,这些方式也可用于其他整本书阅读,只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找到最适合学生的那种方式。
关键词:《论语》阅读;整本书阅读;阅读方法《论语》阅读的N 种打开方式——兼论整本书阅读教学包建新(浙江省回浦中学,浙江临海317000)编者按:浙江省高中语文包建新名师网络工作室以“共建、共研、共享、共进”为基本建设原则,倡导并践行“本真语文”教学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
近年来,工作室就整本书阅读教学多次开展讨论,认为整本书阅读不能停留在价值和普适方法的探讨上,而要对具体的“这一本”书给出切合实际的阅读指导。
下面两篇文章就是在这个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成果。
本文不讨论《论语》怎么解读,而是讨论怎么打开读,准确地说,所讨论的是中学生阅读《论语》的打开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语文学习的18个任务群,其中有3个任务群都使人自然地想到《论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必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选择性必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选修)。
《论语》当然是整本书,而研习、研讨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而言,可以说一部《论语》也就够了。
读《论语》,既简单,也奢侈,柳诒徵说:“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1]因此,让学生读《论语》是必要的。
必要是一回事,怎么让学生乐于打开读又是一回事。
《论语》章句排列是杂乱无序的,加上语言的阻隔,恐怕很多学生难以自主地坚持读下去,要增强阅读效果,需要讨论《论语》阅读的打开方式。
《论语》阅读的打开方式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有许多学者、中学一线教师进行尝试。
把各种方式排列开来,选择使用,便于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论语》。
整本书阅读——《论语》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论语》导读优秀教案导读是学生阅读一本书之前的必要步骤,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籍的内容和背景,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深化理解。
本文介绍了一份优秀的《论语》导读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套有效的导读教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这本经典之作。
设计教案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思想体系-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案内容大纲:1. 课程引入:- 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了解《论语》的基本概念:- 定义《论语》是什么,并解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介绍《论语》的组织结构和主要篇章3. 研究《论语》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解读《论语》中的几个核心主题,如仁、义、道德等-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案例和故事,讨论其中的道德教训和启示4. 探索《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 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如《学而篇》和《为政篇》等-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深刻含义5.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供相关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与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6. 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对《论语》的理解和收获- 鼓励学生对《论语》思想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反思通过设计和实施这套优秀的《论语》导读教案,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内容和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论语》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论语》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论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3. 《论语》中的名篇解析和研究4.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中的核心观点和思想2. 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和判断3. 研究《论语》中的名篇,理解其深层含义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本《论语》的简介资料,用以介绍给学生2. 打印《论语》中的几篇名篇,以供学生阅读和讨论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4. 准备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起学生对该书的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名篇解析:挑选几篇《论语》中的名篇,进行解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名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归纳: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深化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
6. 总结反思:与学生共同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六、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论语》的其他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探究《论语》中的一些争议性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辩论。
3. 鼓励学生写作,以《论语》中的思想为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七、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检测学生对《论语》中思想和观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思辨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和判断。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教学策略——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
602021.5•高中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教学策略◆备教策略面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学生既有期待,又有畏惧。
期待的是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品味其对于人终身素质的价值;畏惧的是,太多的古代文化经典带来的诵读困难。
从教师角度看,对文化经典过分注重识记性教学,忽略了对文化经典的理解。
其实,传统文化经典中蕴含着古人的思想智慧,比如《论语》中渗透着孔子“孝悌仁义”的儒学思想,《孟子》中渗透着“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庄子》体现了“无我”“有我”的辩证思想……教师如果只注重文言知识和试题讲解,缺少对文化的感知,无疑是买椟还珠。
传统文化经典不只是“过去的”文化,其思想价值也是与时俱进的。
在推进传统经典文化的整本书阅读时,常常由于缺少让学生实践体验和感知渗透的机会,致使学生“学无所用”。
教师应注重对经典文化时代价值的有效开发;应引导高中学生服务时代发展大局,蹄疾步稳,构建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新格局。
如何让传统文化经典真正服务于学生素养提升和时代发展?本文拟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究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教学策略。
一、着眼核心素养,感知传统文化的思想美语文课程体系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呈现方式的学习形态。
我们要思考传统文化学习的目的,筛选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既注重积累熏陶,又重视思考。
对文本价值和古人的价值观的评价,要着眼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论语》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其生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思想。
其中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学习《论语》不能仅仅是记住几句名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梳理作品的结构,把握作品传达的思想。
梳理脉络,主题感知。
《论语》是以文言句式的形式出现,许多学生阅读的时候很难走进文本,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论语》20篇进行分类整理,理清作品思想,主要涉及“孝、悌、仁、义、礼、智、信”等人格修养。
如何上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以《论语》为例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总第348期——以《论语》为例如何上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摘要: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种课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爱读、乐读、会读。
好的导读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激发兴趣导读课,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教师就像一名导游,学生犹如在书中旅行,好的导读课就是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饱含期待,充满兴趣。
那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呢?下面笔者就以《论语》为例,谈谈一些看法。
一、导入激趣在《论语》导读课伊始,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史学泰斗钱穆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论语》: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钱穆以《国史大纲》《论语新解》等书成为我国一代史学和儒学大师。
由于种种原因,他中学没毕业,却能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并取得文史方面的卓越成就,这得益于他从小就开始对《论语》的深入学习。
《论语》究竟有什么魅力让钱穆先生如此推荐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论语》。
二、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后,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下面几组句子,让学生联系生活畅所欲言,交流结束后教师小结,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出自《论语·述而》《论语》一书中“君子”出现的次数仅次于“仁”。
很多时候“君子”是与“小人”对比出现的。
“做光明磊落、心胸坦荡的君子,不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小人”的观念一直影响至今。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其生命的延续,很多父母会把对孩子的期许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中。
宋代儒医高若讷,字敏之,他的名和字均取自《论语·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饱含父母对他的期望,即以后能够说语谨慎,做事敏捷。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
教育研究学刊2019•十月(上)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易爱平(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一中,江西宜春336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屣,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视。
作为培养 学生这一素质和能力的阅读教学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阅读教学存在碎片化、快餐化等问题,不利 于学生文学素养、语言语感、审美能力等的养成。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改变这一现象的关键。
本文 就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论语》为例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整本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26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但 是当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整本 书阅读开始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发展。
书的选择决定了阅读的 质量和效果,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关于书籍的选择应该是能够增 进学生知识的,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能够开启智慧,启迪 心灵,传承文明。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扩大阅读空间当前阅读教学中,多是选取原著中某一篇或者某一片段,阅读教学局限在了一个小的范围内。
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 践,难以养成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下,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学生想要将整本书阅读下来非常困难 队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有利于扩展阅 读空间,在阅读其他书时也不会读不下去了。
(二)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读完一篇又换下一篇,心思还没 有转换过来,不能融入到文章中去,对于阅读习惯的养成缺少 效用。
而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 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三)发展语言语言是人类表达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类立足社会必不可 少的能力,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作者:徐苑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8期徐苑《论语》作为国学经典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生活态度的重要原则。
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阅读策略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整本书阅读。
高中生如果能对《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那对他们的三观塑造、心理发展都有莫大的助益。
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整本书阅读,接着阐述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最后就《论语》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建议,仅供参考。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是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及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生是否善于整本书阅读,将关乎到他们未来人生的阅读质量和精神质量。
同时,读一整本书,可以训练学生的速读、精读能力,有利于训练他们的专注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文学知识和人生感悟。
《论语》作为一部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知识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国学经典,给世世代代的人提供了很多文学知识和思想理念,学生如果能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那对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生发展有很大益处。
一、“整本书阅读”概念学术界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指的书,不是通常我们看到的纸质印刷品,更不是所接触到的电子书,而是具有独特性和生命性的精神产物。
也有些学者认为,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要一字一句的讲述整本书,而是对这本书的思想情感和表达观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强调认知过程和角度的整合。
而本文所研究的《论语》整本书阅读,尊重其内在的逻辑性,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
以往我们对《论语》的学习是局限在节选一个章节的学习,对节选篇章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试运用,而阅读《论语》整本书,是为了归纳式应用。
二、“整本书阅读”实施现状(一)学校角度学校对于阅读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在阅读课制度上无法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2021年2月Feb.2021教0帀・TEACHER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于静(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江苏南通226661)摘要: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整本书阅读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在人文情境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效果显著。
文章作者主要以《论语》为例,进一步尝试和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结合新课改要求全面践行到实处。
关键词:《论语》;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语文素养;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9-15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4-0045-02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外,还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动态地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案,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鉴于此,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多元化形式将整本书阅读付诸实践,创设有助于学生全身心阅读的情境,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逐渐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质,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学好语文知识对高效地理解和记忆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奠基作用。
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外,应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基于书面语言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从而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在新时期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语文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较为深远,而语文教育的价值则逐渐在社会各界达成普遍共识。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李佳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14期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18个任务群之一,它利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理应成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起点。
引导学生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首先要了解学情,点燃阅读兴趣,将学生自读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关注重要人物及核心思想,联系现实,指导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论语》孔子思想传统文化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15鲍鹏山在《不与经典结缘,很难成为高雅的人》中说:“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不与经典结缘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文化元典即为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经典。
它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中华文化元典应是国人的标配。
“整本书阅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18个任务群之一,贯串必修、选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对高中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柳诒徵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论语》在中华文化元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理应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起点。
在理论学习和实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论语》的特点和学情,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我对《论语》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做了如下探索。
一、了解学情,搭建阅读之桥因为《论语》的经典性、深刻性,加上其年代久远以及语言意义的变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畏难情绪。
阅读教学——《论语》教案设计
经典阅读教学——《论语》教案设计“论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在历史上曾起到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而且在当代教育中也仍具备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经典阅读教学。
下面,我来提出一份关于《论语》经典阅读教学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的意义及其影响。
2.认识《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道德。
3.能够通过《论语》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悟性和阅读能力。
4.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人格品质。
二、教学内容1.《论语》简介2.《论语》的思想和道德3.《论语》中的经典语录4.《论语》的阅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通过讲解、解读、分析和比较等方法,进行经典阅读教学。
通过对《论语》中的语言和文化内涵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部著作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德。
2.引导法在课堂上,我将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来领悟和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
3.研究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整体研究,进行研究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组员或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如讨论、分享和展示等。
四、教学步骤1.介绍《论语》的背景和意义我将介绍《论语》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这部著作所表达的思想和道德,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2.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在课堂上,我将让学生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并提出一些问题和疑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经典语录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德。
3.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在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的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对《论语》的思考、疑惑和理解展现出来,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逐渐深入了解《论语》的思想和道德,并从中得到启示。
4.探究《论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探究《论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和案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家庭、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切入,与《论语》进行对比和联系。
以《论语》为例谈高中整本书阅读应对策略
以《论语》为例谈高中整本书阅读应对策略作者:牛红梅陈宏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0年第06期编者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整本书阅读教学意义重大,是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等多个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大局观、科学观进行理性层面的应对策略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要避免盲目,避免感性,从而以清晰的理性思考、扎实的文本阅读、完整的流程规划、深刻的教学反思贯穿《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以期学生能主动思考,获得独特感受,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大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扎实基础。
“整本书阅读”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来的,1941年,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读整本的书”,“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一直以来“整本书阅读”有概念,少行动,有“名”少“实”,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无心”读,二是教师“无法”教。
现在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开始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探索。
我本人也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这里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就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做初步的探讨。
2019年6月开始,遵照多元标准,选定最佳书目——《论语》之后,向学生征求意见,明确书目——杨伯峻版《〈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简体字本),制订阅读计划,指导读书卡片,研究整本《论语》的结构,7月10日暑假前进行第一次整本书阅读动员,设疑激趣,确定读书方法。
然后整体规划阅读阶段,阅读时间,设置阅读课。
明确每周20则左右的阅读内容,学生用近半年的时间阅读,教师进行同步释疑,暑假里每周组织两次读书卡片汇报,进行50多次“《论语》素读”的音频阅读推送,十余项以提升兴趣和阶段性评价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六节专题课,最终完成既有个性化解读,又有共性读书方法与阅读体验、听读、品读相结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
以《论语》为例谈高中整本书阅读应对策略
2020.6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整本书阅读”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来的,1941年,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读整本的书”,“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一直以来“整本书阅读”有概念,少行动,有“名”少“实”,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无心”读,二是教师“无法”教。
现在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开始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探索。
我本人也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这里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就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做初步的探讨。
2019年6月开始,遵照多元标准,选定最佳书目———《论语》之后,向学生征求意见,明确书目———杨伯峻版《〈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简体字本),制订阅读计划,指导读书卡片,研究整本《论语》的结构,7月10日暑假前进行第一次整本书阅读动员,设疑激趣,确定读书方法。
然后整体规划阅读阶段,阅读时间,设置阅读课。
明确每周20则左右的阅读内容,学生用近半年的时间阅读,教师进行同步释疑,暑假里每周组织两次读书卡片汇报,进行50多次“《论语》素读”的音频阅读推送,十余项以提升兴趣和阶段性评价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六节专题课,最终完成既有个性化解读,又有共性读书方法与阅读体验、听读、品读相结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
一、遵照多元标准,选定最佳书目进行“整本书阅读”,选好书是前提。
选书的标准并非固定,但是首先,一本书的文化价值必须考量。
其次,这本书要与高中生课本学习紧密相关。
另外,要契合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论语》有着公认的文化价值,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影响至深,值得反复品读,不应断章取义。
《论语》与高中生课本学习紧密相关。
初中教材里已经收录了《论语》十二则,高中教材里收录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必修教材一“名著导读”里,也将《论语》设定为必读篇目,所以高中生有必要进行课本延伸阅读。
《论语》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并不很高,总计20篇,不足20000字,语言是浅易文言文,语录体为主,兼有对话,适合高中生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不会因为浩繁的文字打消了阅读的热情。
关于《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
关于《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朱传娜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改善社会阅读氛围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具体从导读和按照学习任务进行研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学教师整本书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当今的阅读教学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语》是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孔子其人其书已然成为文化常识大部分中国人都曾听过“孔夫子”、“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只言片语,这仅仅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所以论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人其书的是非与对错,真实与鲜活又是陌生的,究其原因:一者其人其书离我们当下的生活太远;二者文字古奥,读来难懂,要让一个中学生完全理解其精髓,实在勉为其难。
然而這并不是我们拒绝阅读的理由,《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犹如一座山,也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犹如空气一般的存在。
关键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挖掘《论语》的内涵,挖掘其与现代文明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通过教学把老祖宗留下的伟大智慧发扬光大,启迪今人的智慧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我认为整本书阅读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整本书阅读最早在我国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提倡从整本书解读入手,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现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盛行,推崇快餐式的阅读,抹杀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养成了不良阅读习惯,让青少年很难进行深度阅读,尤其是面对《论语》这样的著作,更是难以静下心来真正的读进去,并且有深刻的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部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整本书阅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都比较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被列入新修订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论语》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性研究--以《论语》为例实施方案整本书阅读,是旨在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在高中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并设置相应课时,促进课程开展实施。
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比较、论证,明确了《论语》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实验书目,并对课程开展进行规划。
实施过程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在任务中落实生成,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个方面期待有所成果。
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1、学生网购图书,必备图书:《论语译注》(徐志刚译注)、《孔子的故事》(李长之著)。
选择性图书:《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石毓智著)、《丧家狗》(李零著)、《孔子如来》(鲍鹏山著)、《孔子传》(鲍鹏山著)、《论语别裁》(南怀瑾)等。
2、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学员定期将选择的文章上传,并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
3、课时安排,阅读时段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每周安排三节晚自习并布置阅读任务。
4、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按要求组织文章,编订好《整本书阅读资料汇编》并付印,及时做好相关准备。
二、学习阶段(一)激趣阅读: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阅读《论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组织网文(7篇),从历史、世界的角度把握孔子及其思想。
(二)知人论世:了解孔子,从史料着手,《孔子世家》《孔子家语》《仲尼弟子列传》等文章,结合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也可更多地结合选读书目,全面了解孔子一生。
此阶段主任务为:参照生涯规划生命线的绘制方式,绘出孔子生命线,或大事记。
(三)知识积累:阅读《论语译注》,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做好读书笔记,阅读过程中可以打乱原有章节,按主题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要上好起始课——以《论语》为例整本书阅读要上好起始课——以《论语》为例上海特级教师李春华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
何郁
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整本书阅读有些老师可能忽视了起始课(也可叫导读课),我觉得,这有点危险。
如今,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基本上被破坏殆尽,许多学生没耐心读完一本书,即便是像《边城》《老人与海》这样篇幅短小的书,更不用说像《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或者像《呐喊》这样艰深的著作。
而上好起始课就可以帮助学生点燃阅读兴趣,甚至是持久的阅读兴趣。
在讲《论语》之前,我担心学生对这本书有隔膜、不能很顺利地进入孔子,担心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勉强去读几天,不能深刻地认识到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就一定会半途而废。
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如果阅读一本书、一个,是勉强进入的,该是何等痛苦,而且将心比心,我也不愿意这样做。
于是我煞费苦心地琢磨要上一节起始课,以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论语》和孔子,我希望让他们对《论语》和孔子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几乎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备课。
不是说备这节课有多么难,而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左右徘徊。
最终,我确定这节起始课讲两个内容:孔子这个人和《论语》这本书,前一个问题是重点。
关于孔子这个人,别说讲一节课,就是讲一个学期都可以,那么在短短的一节起始课里讲点什么呢?我想,点还是要放到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上,目的是要点燃。
于是围绕孔子这个人,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家世——孔子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孔子六祖孔父嘉曾任宋国大司马,其后代避难奔鲁(自此为鲁国人),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在这里我强调孔子为贵族后裔,强调贵族的重要性,给学生一些暗示,要他们注意,《论语》中的孔子,身上有贵族的血统,有担当精神。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佰夏。
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在这里我想强调到孔子出生时,已经家道衰落,基本上是平民,所幸的是,他很聪明——夫大妻小,可能符合优生的原则吧,这一点学生会很有兴趣。
后来讲课时证实,学生对这两点的确很有兴趣。
第二个问题:时代——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与春秋后期同步。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段时间共发生133场战争,分别有:宋与郑52场,齐与晋25场,晋与楚22场,楚与吴24场,吴与越10场。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弑君事件共39人次,分别有:在齐国,换国君39位,弑君12次;在鲁国,换国君36位,弑君5次;在卫国,换国君43位,弑君5次;在宋国,换国君34位,弑君6次;在晋国,换国君39位,弑君11次。
——这仅是部分统计,但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在一个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时代,谁是那个力挽狂澜的巨子,谁能够擒住时代之手?很幸运的是,孔子出现了——孔子不出,如苍生何?所以朱熹评价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我们要记住孔子的恩德,我们都是孔子的后人。
第三个问题:经历——孔子一生最主要的经历,就是企图从政,但屡屡失败;而从教治学,却成就辉煌,遂成为素王——白衣天子。
求学: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向老子问礼,向郯子学职官,向师襄子学琴。
从政:第一段,20岁—21岁,在鲁,任委吏、乘田吏;第二段,在鲁,51岁—55岁,
任中都宰,后任司空、大司寇,后与鲁国执政者季氏发生矛盾,弃官离鲁;第三段,55岁—68岁,凡十四年,历卫、陈、曹、宋、郑、陈、蔡、楚等7国,虽多受礼遇,但并不重用,形如丧家犬,最后回到鲁国。
从教:第一段,22岁—35岁,在鲁,创办私学,收弟子南宫适、颜路、子路、曾点等;第二段,38岁—50岁,避鲁,收弟子颜回、子贡、子羽、子禽、公西华、子游、曾参、子张等;第三段,68岁—73岁,回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又二人。
这三个问题讲完,孔子的出身、基本精神和生平,就基本上清楚了,但还不可感、不可爱、不可触摸,还不是一个人间孔子。
于是我又设计了三个小故事,故事中的孔子才是有血有肉的。
这三个故事是:绝粮陈蔡、恸哭颜渊、哲人其萎。
第一个故事写孔子的镇定大气,处逆境而不乱,必有大胸怀,孔子的贵族血统显现力量。
第二个故事写孔子的师生之谊,这是当今最欠缺的;颜渊之死,《论语》浓墨重彩,四次写到(可《论语》总共才11000多字啊)。
现在可还有这样的老师哭送学生?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是哽咽着说不出话。
第三个故事写孔子最后告别人世,他老而不颓唐,异常清醒,担心自己走后,无人挽救这个江河日下的乱世!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的眼睛都亮了——那一刻,我感觉睡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开悟觉醒了!而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关于《论语》这本书我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论语》的基本面貌和儒学的发展历程。
《论语》的基本面貌:
1.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语录体,20篇,512章(又说492章),共计11000多字。
2.20篇大多以人物为篇名,如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也有的以内容为篇名,如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无论哪一种,都跟本篇开头的第一段话有关,如述而篇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乡党篇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3.核心思想是仁,凡109处,是礼、乐、忠、信、孝、勇……的总纲。
4.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儒学的发展:
1.先秦:孔子讲仁;孟子好义;荀子崇礼。
2.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作为官方思想。
3.唐代:韩愈,维护道统,反对佛老。
4.宋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5.近现代:新儒家,康有为、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康有为说,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
——把这些内容跟学生讲清楚,《论语》的基本面貌也就清晰了,而且儒学的基本思想也开始进入学生心灵。
我相信这样的起始课,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全面地了解孔子和理解《论语》是有作用的。
那么,整本书阅读的起始课是不是就只有这一种形式呢?当然不是,比如有个学校请我去讲《庄子》,我就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我给学生读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作为诗人哲学家的庄子》,一边读文章,一边跟学生讲庄子的故事与《庄子》这本书,学生也是听得兴味盎然。
整本书阅读的起始课到底怎样讲才好,我的看法是,你找到了最适合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方法,那就是最好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