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整体把握文,正字正音,熟练朗读,明确文内容。
二、前预习练习.罗素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在19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制()飓风()濒临()震颤()俯瞰()神秘()呼号()折磨()3.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4.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6.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堂探究学案、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2、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请你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
需列举三例。
后练习与提高一、阅读回答问题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______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其次,爱情可以_________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体验脱离观察经过B.体会脱离体察经过.体验摆脱体察透过D.体验摆脱观察透过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孤寂”指的是对生命消亡的感受。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姓名学习目标:班级1.通过文章的学习,提升理解文本、筛选信息和品读语言的能力。
2.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体味作品中折射出的理性和人性之光。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严厉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资料补充: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最早悟出了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提出了万物皆数的理念。
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
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认为研究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使用,而在于探索世界的奥秘。
【自学自研】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遏()制飓()风肆()意濒()临震颤()呼号()俯瞰()谒()见飙()车肄()业频()繁颤()栗号()角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①罗素为什么而活着?作者为什么追求这些而活着?(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合作探究】②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展示提升】①第一段中罗素说“这三种激情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他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第四段中罗素说“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也深受其害”,但为什么最后一段作者又说"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愿意再活一次"?②哪一种激情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呢?为什么?【课后巩固】1.下列各项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汲取(jí)苍穹(qióng)慰藉(jí)瘟疫(wēn)B炫耀(xuàn)骄横(hâng)粳米(jīng)市侩(huì)C狙击(zǔ)阴霾(mái)联袂(mâi)荣膺(yīng)D讥诮(qiào)罹难(lí)绸缪(móu)缉私(jī)2.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颂歌树阴自慰空漠无际 B岩浆恶运斡旋旗开得胜C磨钝蔑视眩耀芸芸众生 D荒谬精萃映衬浑浑噩噩3.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我为什么而活着(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主题的背景以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通过个人写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生词和短语辨析2. 如何写出一篇有思想、有情感、有深度的文章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三、教学方案:Step 1. 导入1.通过录像或PPT展示明星们在某次采访中被问到“你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并展示主流媒体对此的反应;2.引入课题:“我为什么而活着”。
Step 2. 语法学习解释不同动词的用法be alive to sth. 意识到某事come alive 充满生机feel alive 活得有感觉stay alive 存活keep alive 让某物持久set alive 把某物唤醒keep sb. alive 使某人安全come out alive 幸存keep sb. alive to sth. 告诉某人某事Step 3. 阅读1. 让学生阅读一篇生活类杂志上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并了解背后的故事;2. 学生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并思考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
Step 4. 语言表达1.该部分课程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准备向整个班级展示他们的观点;2.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向其他同学传达自己观点的有效方法;3. 策划一个短文比赛,让学生在2000个单词以内,表达个人观点。
Step 5. 课堂交流1. 学生选出最好的文章,与其他学生分享;2. 基于学生的作品,展开一场关于“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全班讨论。
Step 6. 总结1. 向学生总结本课程的目标和难点;2. 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1.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2.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3. 编写文章的技能和技巧的提高;4. 批判性思维训练。
罗素《我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
预习学案一、字音:遏.制()濒.临()俯瞰.()瑕疵.()怏怏..不乐()jù( )风震chàn( ) 边yuán( ) 孤jì()矫.正()二、解释:肆意:遏制:缩影:际遇:赐予:三、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
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
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
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为何而生》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讲授学案一、检查预习二、自主学习:1、作者一生有哪三种追求2、支配着作者一生的三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3、作者所寻求的“知识”具体内涵4、“天堂”和“尘世”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天堂”(回答不超过10个字)“尘世”(回答不超过15个字)三、合作探究:1、重点句子理解: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握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2、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最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3、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三、训练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筚.言(jiān) 采撷.(xiã) 风尘仆仆..(pù) 处.变不惊(chǘ)B.思忖.(cǘn) 羞郝.(nǎn) 雕栏玉砌.(qì) 不容置喙.(huì)C.菲.薄(fěi) 毗.邻(pí) 拈.轻怕重(diān) 掎.角之势(jí)D.拜谒.(yâ) 粳.米(gěng) 栉.风沐雨(zhì) 恬.遇隐忍(tiá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昨日凌晨,演出结束后回到酒店的超女们_________洗澡后参加了主办方的庆功宴。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伯特兰·罗素在课文中阐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发现和体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探讨生命意义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创造、发现、体验”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句子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生命意义的探讨是一个抽象且深奥的话题,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而活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讨论中。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理解困难,如何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是我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观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和实践。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1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依据原文回答)
四品读赏析思考人生
自学指导三
1、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2、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五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俯瞰( )深渊( )嘲讽( )
(二)互读课文
要求: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
三细读课文把握内涵
自学指导二
1、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2、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德州市陵城第六中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导学案编号:八语上4-15
课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型
阅读
主备
许娃莉
审核
王晓雪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导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检查预习
遏制( )飓风( )濒临( )
苏教版语文高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研读文本,体味作者的情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自主预习〗一、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为什么而活着”的?2.文章开头就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动力中哪一种是最根本的?为什么?二、名句分享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赫胥黎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生重要的在于确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歌德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预习反馈〗〖学习导航〗一、问题探讨:1.为什么这三个理由是作者活着的原因?2.作者这三个方面的追求有没有顺寻和层次的区分,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当堂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伦比lún 矫正jiāo 蒂落dì震颤chànB.芦苇wéi 飓风jù卑贱bēi 脆弱cuìC.愚蠢yū嘲讽fěng 蔑视miè边缘yuánD.遏制è俯瞰kàn 濒临bīn 禽兽qí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2006年斯诺克中国赛中,丁俊辉虽经艰苦拼搏,但最终仍无力对手,无缘卫冕机会。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活着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从何而来?人为何而生?人死后又会如何?——困扰着哲学界的三大命题二、人有生必须死,那么死亡的人将去向何处?是不是真的会以另一种形式而继续存在呢?还是真正的彻底的消失,归于虚无呢?谁又能够真正的知道?生不可能知死之滋味,因为他没有死;死亦不知死之滋味,因为他既然死了,就不可能再活过来,如何知道?既然出生已成为过去,死亡又是将来的事,那么人们更为关注的就应是现在----我为什么而活着?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
传说中夸父是为追日而生,精卫是为填海而生;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或曰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或曰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有的人碌碌一生,未来得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三、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本文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爱因斯坦曾说:读罗素的书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我佩服罗素能把深刻的哲理讲得那么简单,而且又不失风趣,他知道的东西之多让人怀疑那是不是一个人能知的,而最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的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性和理性之光.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读出各个段落之间的差异(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渴望)爱情:传统意义上对爱情的理解------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
广义上对爱情的理解-----爱---人间大爱,情---世间真情。
举例:人民总理---周恩来他离开我们也已经29年。
作为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的伟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
15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15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预习设计】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遏.制( ) 飓.风( ) 濒.临( )俯瞰.( ) 呼号.(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飓风:濒临:俯瞰:深不可测:【文本解读】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答:二、浏览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答:【知识拓展】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阅读理解】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速读课文2、3、4段,探讨以下问题。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答: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答: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过关检测】1.下列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背影》——朱自清——中国著名作家B.《昆明的雨》——汪曾祺——中国作家C.《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中国作家D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法国哲学家2.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答:3.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答。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发现他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妙。
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二、重点讲析1,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后来成长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婚姻与道德》等。
他被称为:1,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2,未来时代的先知3,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4,百科全书式文学家三、设疑讨论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先让学生起来回答,然后老师进行总结)3,作者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由此你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罗素为了这三个原因而活着,那么这三个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其实他们是彼此联系的,那么是通过什么联系的呢?又能从中看出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学生讨论,慢慢引导出来,比如“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4,问题: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比较好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说明理由。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15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整体把握课文,正字正音,熟练朗读,明确课文内容。
二、课前预习练习1.罗素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遏制〔〕飓风〔〕濒临〔〕震颤〔〕俯瞰〔〕神秘〔〕呼号〔〕折磨〔〕3.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4.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5.作者寻求知识表达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6.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课堂探究学案1、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2、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请你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
需列举三例。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阅读答复以下问题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______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其次,爱情可以_________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1.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体验脱离观察经过B.体会脱离体察经过C.体验摆脱体察透过D.体验摆脱观察透过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分析文本语言特色: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举例:分析文章中“生活不是为了忍受,而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空虚,而是为了充实”等句子,理解对比、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罗素的人生观,学习了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生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举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讨论,提高讨论效果。
(4)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可能缺乏经验和技巧。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如从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生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这是怎样的一种结构?
3、概括文章主旨。
合作方法与要求
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与合作
引导与评价
三、小组展示张扬自我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4、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四、学有所用能力增长
预习方法与要点
1、了解作者
2、解决生字词
学习与合作
引导与评价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
2、给汉字注音
飓风()肆意()濒临()俯瞰()
2、解释词语
肆意:
飓风:
濒临:
俯瞰:
深不可测:
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1、罗素明确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了位,响亮地回答了“为什么而活着”。他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请简要概括。
教具
多媒体
学习与合作
引导与评价
一、预习
1、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作者“为什么而活着”的三个理由,学习并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分析作者的人生观,理解““为爱,为知识,为人类的苦难”而活的深层含义。
2. 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被问到““你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时,是如何回答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入作者罗素,简单介绍他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为理解文章背景做准备。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 提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了哪三个理由?三、深入研读1. 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为爱,为知识,为人类的苦难”而活是重要的?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理由的深层含义,如爱的力量、知识的价值、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责任感等。
3. 比较作者的观点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
四、拓展延伸1. 分享其他名人对于““为什么而活”的看法,如孔子、马丁·路德·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提供一些时间,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可以是完整的段落,也可以是关键词或短语。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并思考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阅读罗素的其他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观。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深层含义。
2. 通过学生的个人表达,评价他们是否能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学案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课题:散文二篇(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目标达成:1.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 松懈(xiè)遵循(xún) 点缀(zhuì)兴味(xìng) 洗涤(dí)卑微(bēi) 土壤(rǎng)牛犊(dú) 茸毛(róng)繁殖(zhí) 蔓延(màn)凋谢(diāo)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创境激趣】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
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自学导航】1、作者链接(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
《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并探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思辨问题、相关图片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提示。
2.材料准备:包括《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阅读材料、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人生的意义”这个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入《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主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二、阅读和讨论(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
2.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询问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生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帮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三、思辨问题(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思辨问题,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成功与否如何衡量?”、“是追求物质财富还是精神富足更重要?”等等。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记录每个小组的观点。
3.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四、写作任务(30分钟)1.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思辨问题的观点,撰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目标和意义的短文。
2.学生可以参考提供的写作框架进行写作,但鼓励他们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思考。
3.学生可以在纸上先列出思路和提纲,然后展开写作。
五、展示和分享(20分钟)1.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指导。
2.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请学生朗读或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归纳总结他们在本次讨论和写作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与提醒(5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重要收获。
2.提醒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去实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在思辨问题和写作任务中得到了锻炼,并且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5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对人生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2.文学素养与审美鉴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3.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课文主旨和修辞手法时,可能没有讲得足够清晰易懂。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次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发现案例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的传递。这也让我意识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c.对于修辞手法的讲解,可以挑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举例:
a.在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讨论和分析。
b.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从而锻炼思维。
c.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可以设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修辞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本文是作者对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它对我们认识世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课文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来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这一思考如何影响他的生活。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②爱情解除孤寂
③爱情的结合中,看到圣贤和诗人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3)①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人类心灵)
②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科学)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科学)
(4)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3)如何理解这句话“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该如何理解?
(5)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的“三种追求”在排列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6)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追求知识,能使人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
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它们,则由小我升华到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博爱的境界,是更高层次上的人生价值。
所以这三种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
(6)明确:
“深渊”喻指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没有爱情、缺少爱的世界;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3.作者链接
罗素(189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论教育》
4、背景链接
罗素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他认为值得,是因为他一直把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作为自己的梦想,而且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正字正音,熟练朗读,明确课文内容。
二、课前预习练习
.罗素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
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
;他还是著名的
、
,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制(
)
飓风(
)
濒临(
)
震颤(
)
俯瞰(
)
神秘(
)
呼号(
)
折磨(
)
3.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4.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5.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6.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课堂探究学案
、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2、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请你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
需列举三例。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阅读回答问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______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其次,爱情可以_________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体验脱离观察经过
B.体会脱离体察经过
c.体验摆脱体察透过
D.体验摆脱观察透过
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
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c.“孤寂”指的是对生命消亡的感受。
D.“天堂的缩影”、“人生境界”、“最终发现”是同一个意思。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
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
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
这些都可憎恶。
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
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文明,不但使外国人陶醉,也早使中国一切人们无不陶醉而且至于含笑。
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
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
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第l段中作者用“所谓中国的文明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2.依据第2段有关文字,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认为可憎恶的两种人。
3.联系《我为何而生》说说“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的“别有意思”指的可能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鲁迅与罗素两位思想家在这些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感情。
(不少于150字)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
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
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选自罗素《我为何而生》)
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答案
.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未来时代的先知
数学家
逻辑学家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è
jù
bīin
chàn
kàn
mì
haá
zhé
3.作者一生有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关爱
4.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给作者解除孤寂,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5.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6.痛苦的呼号,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课堂探究学案”答案
.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力量奉贤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中。
显示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他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
这就使他更加痛苦。
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
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他终其一生,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
受到的启发:作为学生,我们内心应该充满正义和温情,为了实现真正的人类和平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2.示例:“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作者把激情比作飓风,飓风是威力无穷的,它将作者肆意地吹来吹去,这应该是指这三种激情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冲击着他的内心世界,以致让他无比痛苦,所以作者才说“在深深的苦海上”、“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天堂与尘世是相对的。
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把罗素引向了美好的天堂境界,让他忘掉了人世的种种不幸,然而下文提到,现世中存在着许多不幸,这就唤起了作者的同情心,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苦难。
3.传说中夸父是为追日而生,精卫是为填海而生;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
高耀洁古稀
之年决定向“艾滋病”宣战。
并且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后练习提高”答案
一、1.D
2.A
二、1.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文化
2.一是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二是不允许中国进步的外国人。
3.可能是罗素内心对人类的苦难的同情心使得他觉得这些轿夫虽然辛苦但是却嘴角含笑,不是那么痛苦,罗素当然也嘴角含笑了。
4.鲁迅和罗素这两位思想家都对人类的苦难表示出深刻的同情,罗素面对世上诸如饥饿、病痛、不平等而引起的痛楚感到深深地痛苦,于是愤然而起,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终生奋斗;鲁迅先生以自己犀利生动的文笔,唤醒人类的灵魂,鞭笞不平等的封建制度和思想,期望这些下层人民觉醒,起来反抗压迫自己的制度。
两者虽方式不同,但思想感情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