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与语文学习》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与语文学习》测试试卷
逻辑与语文学习测试试卷
1、下面这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
②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
③人两足行走的动物。
2.选词是否贴切?搭配是否恰当?
①班长工作很模范。
②我曾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③工人师傅张大爷是苦水里长大的穷孩子。
④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3.下面的语句能表达命题的是()
A.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B.能不忆江南?
C.多么蓝的天哪!
D.请把门关上。
E.你去过杭州吗?
4.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看 B.瞧
(2)A.瞥 B.看
(3)A.瞥 B.仰视
(4)A.看 B.仰视 C.俯视
5.请指出下列句子的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
(2)空军战士的雄姿在万里长空飞翔。
(3)行车速度的快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
(4)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5)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 探究释疑:
一位小学生了解了智能机器人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机器人会不会比人更聪明?”
教师回答:“不会比人聪明,因为机器人毕竟是机器。
”
学生质疑道:“机器人会看病,而我们都不会,许多人下棋下不过机器人,这不是是说明机器人比人更聪明吗?要是它太聪明了,把人关进动物园怎么办?”
这位学生的思维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如果你在场,该怎样为他释疑?。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优秀教学设计
《逻辑和语文学习》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梳理与探究示范操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二、学法指导1、自主阅读,用红笔圈点概念的五种关系、逻辑推理的三种规律。
2、小组讨论,解决文中概念、逻辑等几个题。
三、知识链接概念(词语):内涵外延命题(句子):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逻辑理论推理:三段论是最普遍的推理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四、自主测试1、概念之间有哪几种关系?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五种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关系阿Q——老舍();文学作品——小说();鲁迅——《孔乙己》的作者();教师——作家();真理——谬误();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下列的概念划分错在什么地方: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②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
③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褒义词、贬义词。
3、把握概念和词语、命题和句子,体会语言妙处: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故乡》)。
③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马脚。
(曲波《林海雪原》)。
4、说说句子的隐含信息:①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②我们继续学习文件。
③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④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
5、判断下列命题错误的原因,说说语言运用给你的启示:①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②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
③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④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6、分析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分别违背了什么思维规律。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逻辑和语文学习》
《逻辑和语文学习》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梳理与探究示范操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教学重点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教学难点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明确任务)1、通读本课内容,划出有关逻辑的知识点,了解逻辑推理规律。
2、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二、新课导入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第13小题的熟语成语运用是逻辑概念问题,第14小题病句修改中的词语搭配、列举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等等都是逻辑问题,至于第1——6小题要运用排除法,归纳法,同样这也是逻辑知识的运用,至于作文、阅读中的论证方法——摆事实简单枚举法、讲道理的三段论推理、类比推理法、比喻论证法,反驳中的归谬法等都涉及逻辑知识。
语法是研究怎样把话说通的学问,逻辑是研究把话说对的学问,可见,学点逻辑是多么重要。
今天,我们重点探讨逻辑与病句辨析。
三.课堂梳理探究(一)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相应问题(二)分组展示讨论结果(第一组、概念2..4题,第二组、命题2、3题,第三组、推理3题,第四组、逻辑规律1—5题)(三).老师评点1、概念(1)明确: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
我们可以借此准确地区分一事物与它事物,一现象与它现象。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
内涵和外延相互依存。
(2)第一组展示讨论结果,多媒体公布答案,对照评点第2题阿Q——老舍(全异关系);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教师——作家(交叉关系);真理——谬误(矛盾关系);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
第4题①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析:“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分别从国别、朝代和内容方面说的,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逻辑和语文学习优质课教案设计
逻辑和语文学习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与语文》教材第四章《推理与论证》第一节“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基本概念与运用;论证的基本结构及其有效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种逻辑推理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2. 能够运用所学逻辑推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论证的基本结构,提高论证的有效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逻辑推理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论证结构的有效性分析。
重点: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基本概念;论证的基本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逻辑与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逻辑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基本概念,配合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针对三种逻辑推理方法,分别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论证的基本结构,分析有效性。
六、板书设计1. 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2. 论证结构:前提结论有效性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所有人都会老去,小明是人,所以小明会老去。
B. 所有的鸟都有翅膀,那么企鹅为什么没有翅膀?C. 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类比古代,有什么类似的工具?论点:努力工作能使人成功。
论据:所有成功人士都很努力工作。
2. 答案:(1)略(2)论证结构有效。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符合逻辑推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以及论证结构分析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
逻辑和语文学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矛盾律的规定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一种思想及其否认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 是说,一种思想与其否认,互相排斥,不 能都真,最少有一假。如果违反这一规定,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种对象既予以必定, 又予以否认,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含有矛盾或相 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最少必有一 真。排中律的规定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不能对两个含有互相矛盾或互相下反对关系 的思想同时予以否认,而必须承认其中最少 有一种是真的。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维的 明确性。
潜台词
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这种含意没有 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 体现出来。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潜台词体现出 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
唐朝诗人韩翃与爱姬柳氏有一段悲欢离合的 经历,其间曾有诗歌唱和。韩翃写了一首题为 《章台柳》的词给爱姬柳氏:“章台柳,章台 柳!夕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 攀折别人手。”而柳氏读过这首词后,失声痛 哭,并写下一首题为《杨柳枝》的词作答: “杨柳枝,芬芳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 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从字面上看, 两首词都是写对杨柳的怀念,大家想一想两首 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过程与办法
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普通办法,提 高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探究的习惯, 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体现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 和逻辑规律的普通知识是教学重点。
2.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 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教学难点。
推理
推理是从一种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种新判 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 个部分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 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 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 理的逻辑常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课件
你怎么评价以下三句话?
1、今天早上我喝了一杯豆浆。
2、今天早上我喝了一杯热腾腾的、香气扑鼻 的、清甜可口的、汁液如玉的豆浆。
3、今天早上一杯豆浆把我喝了。本节课学习要点1、什么是概念。 2、如何给概念下定义。 3、概念之间的关系。 4、概念的划分。
下定义格式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例: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
(2)一个词语也可表示多个概念 。(多 义词)
使用概念要注意的问题 (1)选词要贴切,要注意概念的明确
性。 (2)词语搭配要恰当。
下面的划分错在什么地方?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 小说等。
2、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 班干部抹桌子。
3、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 合成词、褒义词和贬义词。
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 (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产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下定义要注意的问题
1、下定义要揭示事物本质属性。 2、定义的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 3、不能循环定义。 4、不能用否定形式下定义。 5、下定义不能用比喻。
概念间关系
概念与词语
失去生命
(1)亡、故、死… (2)逝世、长眠、物化
(3)上天堂、下地狱… (4)与世长辞、驾鹤西去… (5)去见马克思。
概念与词语
(1)睡觉时的用具。
床 (2)像床一样的坐具。
(3)水井四周的栏杆。(李白《长 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
梅”)
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1)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词语来表达 。 (同义词、近义词)
4、他喜欢吃茄子、土豆、萝卜、白菜和各 种蔬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之“概念”》
概念
概念和概念之间有哪些关系?
ab
全同关系 概 念 和 概 念 之 间 的 关 系
b
a
包含关系
全 异 ab关 系
矛盾关系
ab
交叉关系
ab
反对关系
请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包含 学校——中学 文学作品——小说 关系 历史——现代史
全同 偷——窃
中国的首都——北京
关系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学以致用
请对“自知之明”这个概念进行诠释。
【总结回顾】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每一个 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 系
(三)揭示“概念”的两种主要方式 1.给概念下定义 (1)模式:定义的概念=本质属性+邻近的属。 (2)三个原则:A.句子形式必须是单句;B.内容必 须是本质属性;C.语序必须相对合理。 2.给概念作诠释 顾名思义推衍诠释法
复句(不符合“单句”的要求)
③人是能使用工具并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语序不当
该怎样定义才是正确的?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有语言
能思维的、两足直立的高等动物。
学以致用
小组合作探究:为“端午节下定义。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吃粽子、赛 龙舟等主要活动形式纪念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
给概念作诠释
1.顾名思义推衍诠释法 (本节课学习内容)
2.似是而非辨析诠释法
例如:诠释“愿景” (1)释义:“愿”乃愿望,希望;“景”即前景、 远景。“愿景”说的是人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所向往 的前景。 (2)推衍:
高中语文《逻辑与语文学习》课件 新人教必修4
什么是推理?
• 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 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
前提
结论
联项
常见的推理形式
• (1)三段论推理
• 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 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 间接推理。
• 小前提:抢劫行为是 犯罪行为 。
• 结论:所以,抢劫行 为是违法行为。
趣味思考
• 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 中一人的孩子死了,就把另一人的孩 子偷走了。两个母亲为此闹到官府。
• 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 孩子。
(2)二难推理
• 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推理形式,就是 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 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 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 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可以表达成:“小猫被我送走了。”
• (3)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 这就是多义句。
• 如:“陈娟在桌子上写字”,可 以表示陈娟趴在桌子上往作业本上写 字,也可以表示陈娟把字写在桌子上 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 下文决定的。
语句的预设义(或隐含义)
• 语句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 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 叫“预设义”或“隐含义”。
• 2.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的一匹马。华盛顿 同一位警官去讨索,但那人声称是自己的马。华 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 马是你的,那你说,马的哪只眼睛瞎了?”“右 眼。”
•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争辩 说。
•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2024年逻辑和语文学习优质课教案设计
2024年逻辑和语文学习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与语文》教材第四章“推理与论证”,详细内容包括:1. 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2. 语文论证中推理的使用;3. 常见逻辑谬误的识别与纠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并能运用到实际论证中;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语文论证的能力;3. 提高学生识别和纠正逻辑谬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演绎推理在语文论证中的应用,常见逻辑谬误的识别与纠正;2. 教学重点: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逻辑思维在语文论证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逻辑思维导图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逻辑推理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讲解:讲解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结合语文论证实例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分析语文论证;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识别和纠正逻辑谬误;7.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1. 演绎推理基本形式;2. 语文论证中推理的应用;3. 常见逻辑谬误及纠正方法;4. 课后作业及拓展延伸。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阅读一篇文章,识别并纠正其中的逻辑谬误。
2. 答案:(1)演绎推理错误,原因:大前提错误,不是所有的狗都是人。
(2)答案因文章内容而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逻辑推理的书籍,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及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主要聚焦在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及其在语文论证中的应用,以及常见逻辑谬误的识别与纠正。
逻辑与语文学习-1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模范”是名词,此处误用动词。“模范”能够 做定语,如“模范工作者”“模范班级”等,但它 不是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
所以“模范”应改为“主动”“仔细”。
2.我做过一度家庭教师。
“一度”副词误用为形容词,“一度” 与“一次”使用方法不同,“一次”用在动词 之后,“一度”用在动词之前。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旳手,马旳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 “是旳,你错了,”警官说,“证明这马不 是你旳,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
• 3、《庄子》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 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排中律
• 排中律旳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具有矛盾或下反对关系旳思想不能同 假,其中至少必有一真。
• 排中律旳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 能对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相互下反对关系 旳思想同步予以否定,而必须认可其中至 少有一种是真旳。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 维旳明确性。
•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 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 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聪明旳俘虏回答: 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有一种残暴旳国王,统治着一种奇怪旳国家。 这个残暴旳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旳法令,全部从 前线抓回来旳俘虏都要回答这么一种问题:你来 这里做什么?假如答旳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 假如回答旳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 虏都因为难假逃如噩真运旳。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旳是
• 思索:古时候,有两人同步生了孩子, 其一人旳死了,把另一人旳偷走。两个
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教案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案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必修4“梳理探究”部分“逻辑与语文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命题、推理的一般知识,培养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命题,运用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做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解决高考题型中的逻辑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推理一般知识是教学重点。
把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注重视觉刺激、实例展示;边教授新知识边进行实时测试,增强趣味性与挑战性;课堂容量较大,课前有学案发放,学生讲解部分占课堂三分之一强;互动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欣赏:郭德纲、于谦的相声片段《论过节》,引出逻辑的话题。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的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
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
二、课堂梳理探究逻辑专题(一)概念:1、学生表演引出甲:“我来意思意思。
”乙:意思意思?你什么意思?甲:“没什么意思。
”乙:“没什么意思”?你这是什么意思?甲:小意思!小意思!乙:说清楚喽,什么意思?甲:“我这个意思,您可能不大理解我这个意思。
”乙:“你这人真有意思。
”甲:“原来吧,我是不好意思到您这儿来意思意思,可是要不来意思意思又怕你说我不够意思!结果到这儿一看:您这意思还真不像是那个意思。
我也知道,这意思意思也确实没啥意思,反正我这意思,你明白了吧?”2、下定义: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区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配图举例展示(词语从逻辑角度看,就都是一些“概念”)(二)命题学生讲解完成1、下定义:“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教学设计
逻辑和语文学习教学目标:1、讨论逻辑的概念。
2、逻辑与语文学习有哪些联系。
3、如何学好逻辑。
4、逻辑有哪些内在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合作分析,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老师的讲解要适当,只需引导。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
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
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
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
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
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如此看来,学号逻辑的确很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俘虏的思维,学学他的救命之术。
多媒体显示:逻辑和语文学习二、设疑自探看到这个有深度的话题,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疑问,请大家提出心中的疑问!每一组至少一名同学提出疑问,写到白板上。
老师根据提问把相似的问题融合,最终得出几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显示:教学目标(此环节大约5分钟左右)接着给时间自学,看书,然后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三、解疑合探学生合作讨论,把自探完成不了的,或者在自探中形成的新问题,加以解决。
比如:1、什么是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狭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逻辑和语文学习优质课教案设计
逻辑和语文学习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与语文》教材第三章“推理与论证”,详细内容包括:1. 演绎推理:定义、分类及实例分析;2. 归纳推理:定义、分类及实例分析;3. 类比推理:定义、分类及实例分析;4. 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推理与论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方法;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推理与论证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逻辑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推理与论证的分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论证方法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推理与论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基本概念:讲解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定义和分类;3. 实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推理与论证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论证方法的要点;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所学推理与论证方法进行分析;8.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推理与论证》2. 内容:a. 演绎推理:定义、分类、实例;b. 归纳推理:定义、分类、实例;c. 类比推理:定义、分类、实例;d. 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定义和分类;实例1:如果今天下雨,那么地面湿滑。
现在地面湿滑,那么今天一定下雨吗?实例2:所有的人都会犯错,那么某个不会犯错的人是否存在?2. 答案:a. 略;b. 实例1:不一定;实例2:不存在;c. 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3]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 说三者是交叉关系,非反对或
1、图书馆矛里盾有关系外,国不小能说并列、古典小说
和侦探小说等。 读书笔记和摘要、心得体会
是包含关系,非反对或矛盾
2、每读一篇关好系文,不章能,并列他都要写读书
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
3、这里经常来“干晚”上旱概/念,来命”山题还不上是明“的确晚水,/上有非常宝 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歧的义 人喝。
逻 一、概 念 辑 二、命 题 内 三、推 理 容 四、逻辑规律
逻辑和语文学习的作用
1、提高思维能力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4、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如:修改病句、仿写、科技文阅读、作文等
新课导入
❖ 据说,柏拉图曾对“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 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他的学生不同意 他的观点,就去捉来了一只鸡,扒光了毛,拿到柏 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 总之,逻辑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如果能掌 握好逻辑,对提高语文成绩会有很大的帮 助!
❖(1)、“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
❖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 桌子上写字
❖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 机的机身上
❖(2)、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 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 示了两个命题:
❖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
❖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 好”
❖ 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 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就是因为“没有羽 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并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 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的定义却把“人” 的外延扩大了,把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囊括其 中,这才让他的学生抓住了把柄。
❖ 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 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 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 狱”;
❖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 见马克思”。
❖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 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
❖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 概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 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 海”“什刹海”等,在这里,
“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
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 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义词 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反对关系
活动2: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 否正确?为什么?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谓语是 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 循环定义
❖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
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
等)的报道。
定义过窄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放映
定义过宽
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 误的原因:
1、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2、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
会不同意。 3、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4、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
和学生证。
课堂小结
❖ 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盾” 和社科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 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 概全 ”“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 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 问题。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 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 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 力和表达能力。
ab
全同关系 概 念 和 概 念 之 间 的 关 系
a
b
包含关系
全 异 ab关 系
矛盾关系
ab
交叉关系
ab
反对关系
活动1: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
❖阿Q——老舍 反对关系
❖文学作品——小说
包含关系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全同关系
❖教师——作家 交叉关系
❖真理——谬误 矛盾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 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 子”“爹”“爸爸”“家 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 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 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
“亡”“故”“薨”; ❖“断气”“长眠”“物 化”; ❖“回老家”“上西 天”“见阎王”; ❖“与世长辞”“百年之 后”“骑鹤西去”;
一、概念:
1、定义: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 围的思维形式。 2、组成:内涵(根本属性)、外延(具体范围)
❖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 ❖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 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 方面。
一、概念:
1.全同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2.包含关系如:“学校”与“中学”;“学生”与“中学生” 3、关系: 3.交叉关系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 4.矛盾关系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 5.反对关系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二、命题
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 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 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 单位。
(活动1)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
❖所有人是动物。 (是)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是) ❖请随手关门。(否) ❖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今天,他会不会来呢?(否) (是)
活动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 命题,这就是多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