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凡生活失去理想—《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一地鸡毛》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小林的生活琐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现实生活压力下的无奈和挣扎。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主人公的境遇感到同情,更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被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作者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类型。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背景和经历,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更加真实而可信。
我能够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苦难与幸福。
同时,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作者将故事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情节和主题,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更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同时,作者对细节的处理也非常到位,每一个细节都为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展现做出了贡献。
此外,《一地鸡毛》的主题深刻而独特。
作者通过描绘小林的生活琐事,探讨了现实生活压力下的人性变化和生存状态。
小说中的“一地鸡毛”既是一种生活琐事的象征,又是一种现实生活压力的象征。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种主题的探讨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让我在思考自己的生活时有了更多的启示和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一地鸡毛》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既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想象力,又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性和社会的多元性。
同时,作者的语言表达也非常简洁而有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一地鸡毛》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小说。
作者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主题,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启迪人心的精神财富。
一地鸡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一地鸡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读《一地鸡毛》有感一地鸡毛,顾名思义就是鸡毛蒜皮的意思。
读完这本书,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现实的作品,作者用简洁,平常的白话描绘出一幅幅家庭的场景,没有什么主体故事情节,也没有刻意设置悬念和矛盾冲突,而是不动声色地叙述描写了小林一家生活的各种琐碎的事件,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主人公小林和小李的琐碎生活从一斤馊了的豆腐而引起夫妻怨怼互责,正闹得不可开交时,查水表的老头又不期而至,因偶尔偷水使小林老婆受到羞辱。
小林最开始的那份纯真,在经历了数年的社会洗涤后也变得圆滑世俗了。
而小林老婆从没有结婚之前的一个文静,不爱说话,眉清目秀的姑娘变成了一个爱唠叨,夜里偷水的家庭妇女。
是什么让作为大学生的小林和小林老婆,从昔日的宏图大志变成了庸俗甚至卑琐的地地道道的小市民呢?我想这就是那看似鸡毛蒜皮的社会现象所起的作用吧。
这些在还是浪漫主义分子的我们的眼里是不堪的,却填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断的烦心动怒,落入世俗平庸。
对于年轻气盛,心怀各种梦想和憧憬的我们,现实得有些残酷。
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情冷暖,经济、生活压力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侵蚀,同化着我们。
原本单纯、明澈、爱憎分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被狠狠的痛打一拳。
农村老家来人,因为他们不卫生,而且自己又要花钱,小两口再次争吵冷战。
形象的描写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小林要面子活受罪的心里描写,如若招待不周,老家人说他忘本。
反之盛情招待,老婆又嫌太破费,导致小林里外都不好做人。
这种现象很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小林为了老婆上班方便,低三下四、到处求人,抹下面子给人事部的头头送礼,却被人一口回绝,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
最后却戏剧性的因老婆领导的小姨子也在附近住,领导又加派了一辆班车,解决了老婆上班远的问题。
但是却很窝气,因为终究是占了领导小姨子的光。
小林的沦落轨迹随着成家立业,工作和生活渐渐消磨了他的本性,他不得不向物质生活和过去深恶痛绝的世俗关系下的人和事低头,这也完全符合大部分读者的人生经验。
刘震云《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震云的《一地鸡毛》严格意义讲,并不是一本完整的书,而是数个片段拼凑起来的小说集,整体读起来让人觉得很不过瘾,总是在最想知道故事进展的地方戛然而止。
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其实都可以延展成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没有这么做也许是因为想多留给读者一些遐想吧。
整本书我读下来非常流畅,只用了大概一周坐地铁的时间,由于是电子版,所以读的稍微潦草了些,书中许多词句都没有细看,但是读完仍然有很强的感触,希望你们有时间也可以读一读。
下面就一一介绍下这几段小故事吧!第一章------《塔铺》《塔铺》讲的是恢复高考,一个镇子的人都聚起来准备高考的经历,这里面塑造了好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有从部队复员的“我”,已经娶妻生子的王全,好哭鬼磨桌(土话,形容个头矮),不好好学习只想谈恋爱的耗子以及“我”喜欢的单纯善良孝顺的爱莲。
故事的跨度很短,只有一年,从恢复高考到高考结束,从文章能看出震云对自己经历的投射。
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描绘人生的二次改造,但在改造的过程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坚持都能成功,正如我们做人做事一样,即使有二次机会,也不定能按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
回到《塔铺》剧情上来,一群人,一年,一起努力,只为了高考这个看似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最终,王全放弃了,因为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爱莲放弃了,因为再读下去,家里的老父亲就要去世了。
我在感叹生命如此卑微的同时,为现在所处的环境感到深深的庆幸。
第二章------《新兵连》《新兵连》讲的是“我”作为副班长,与班长一起带领一群新兵训练成长的故事。
新兵连故事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每个主角的性格在这段时间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每个主角的人生也发生了转折。
“老肥”从最开始积极向上、勇争先进的标兵角色变成因为羊癫疯而退回家乡的“失败者”,以至于最后跳井自杀,让“我”好不难过;“王滴”最开始也是颇为上进的,但由于没评上先进,而且受到同伴排挤,导致后期对自己要求变低,甚至在训练中遭受嘲笑,最后逆境翻盘,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军长“秘书”,故事结尾,王滴道出真相,原来人人羡慕的分配只是为军长瘫痪的老爹端屎端尿,这不禁让“我”发出啊的惊叹;故事另外一个主角“元首”是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他比老肥还要上进、优秀,一直是班里的先进,也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同时他也是“告密者”,老肥羊癫疯的事就是他打的报告,元首身上反映了人的多面性,白天衣冠楚楚,努力拼搏的好丈夫,下班以后可能就是厮混夜店的大尾巴狼。
《一地鸡毛》读后感1000字
《一地鸡毛》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一地鸡毛》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当平凡生活失去理想——《一地鸡毛》读后感1000字:忙里偷闲的间隙,读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
小说总体情节很平缓,甚至没有出现大的冲突。
全部内容只是九十年代一对在北京机关工作的年轻夫妇的琐碎日常:三餐、工作、保姆、孩子等等。
简单流畅的情节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对生活的写实与丰富的细节,还有人物的真实的心理状态。
印象深刻的有主人公每天早上起来买豆腐,一块馊了的豆腐差点引发家庭战争。
还有农村出生的主人公面对老家来人的心态,“谁知兴冲冲回家,老婆还没下班,家里却来了两个老家人。
小林象被兜头浇了一桶凉水,一天的好兴致,立即跑的无影无踪。
”书里还有一段话,让人看的想流泪。
“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辈子下来谁不知道谁!”读完小说后有一种莫名的悲凉。
20年前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烦恼的问题也差不多。
房子、车子、孩子,日复一日我们为这些工作、奋斗、与人事纠缠。
沉迷于生活的琐碎,并开始从中找到乐趣。
纠结于生活的不顺,与伴侣争吵又和好。
只是某个瞬间,自己会恐惧逐渐变成一台机器,惧怕某一天早上醒来会变成一只甲壳虫,就像《变形计》格里高先生一样。
深夜或者无人时会想到曾经的理想,也想为之努力。
但是很快生活像潮水一般涌来将你淹没。
绝大部分人过的都是平凡的生活,这种生活并非一无是处。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一地鸡毛》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当品位完一本经典著作后,你心里有哪些感受呢?现在是时候静下来好好地写写读后感了。
那麼你确实会写读后感吗?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一地鸡毛》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1近期捧读了刘震云老先生的《一地鸡毛》,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说成短片小说,观念却很悠长,普普通通的语言表达描述着鸡毛掸子琐碎,毕业后的小泉和小李进了一家非常好的企业,天真的小泉放浪不羁,娴雅的小赵眉目清秀,幸福的恋情眷属在企业的筒屋里,和他人同住,同用一个洗手间都没有可在乎的。
殊不知伴随着小朋友的出世,拥堵、窘迫的日常生活跟随而至,小泉没有斗志昂扬,小赵没有温婉含蓄,她们操劳的是小孩的牛乳很贵,晚餐的大白菜哪里买划算,同用的洗手间没有干净整洁,小孩的哭泣声和音乐声交错出烦躁不安、烦恼的心态,这种日常生活零碎的鸡毛掸子磨来到她们的自豪,迫使着她们坠落凡俗。
原文中对于我印像深刻的是小泉深夜干了一个梦,在梦里他梦到自己入睡,上面盖着一堆鸡毛掸子,下面铺着很多人掉下去的白屑,绵软舒适,度年如日。
又梦到黑沉沉广阔无垠的群体往前奔涌,变为一队队求雨的小蚂蚁。
揣着着理想的小泉在社会发展上披荆斩棘两年后理想变成了一堆鸡毛掸子,简直让每一个人扼腕叹息。
这实际上便是吐司面包和随意的单选题,倘若你挑选了吐司面包,便就需要在绵软的鸡毛掸子中找寻托词。
文章内容的末尾很是耐高温寻味,曾救过小林老师的去世,小泉因此伤心了一整天,可是他坐上头班车后却想起的是家中的白菜。
我们不能点评小泉好与不太好,可是他的日常生活却给大家做出提示,提示大家要想如何渡过自身的日常生活。
我觉得这也是刘震云老先生写本文目地所属。
日常生活有千百种,最重要的或是自身的挑选。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2太阳光鸦雀无声的从中国东方冉冉升起,尽管是冬季,严寒呜呜的刮着,但太阳或是表露着微微的暖气片。
不愿早上的我还在被窝里拿出了本名字叫做《一地鸡毛》的书读过起來。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一部中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小林家庭生活的琐碎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变化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小林家庭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经历的巨大变革。
这种真实感使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一地鸡毛》中,作者传递了一种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思想。
小林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的家庭生活虽然琐碎繁杂,但却是每个普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作者通过小林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同情,使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本书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如房价高涨、教育资源紧张、医疗保障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给普通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琐碎而繁重。
《一地鸡毛》中所揭示的问题和困境,在当今社会依然普遍存在,这本书的思想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总之,《一地鸡毛》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普通人困境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读者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启迪。
心得体会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一地鸡毛》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地鸡毛》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有所帮助。
《一地鸡毛》读后感1最近拜读了刘震云先生的《一地鸡毛》,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说是短篇小说,思想却很绵长,平凡的语言叙述着鸡毛琐事,大学毕业的小林和小李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纯真的小林洒脱不羁,文静的小李眉清目秀,美好的爱恋眷属在单位的筒楼里,和别人同住,共用一个卫生间也没有可在意的。
然而随着小孩子的出生,拥挤、拮据的生活尾随而至,小林不在意气风发,小李不在温柔婉约,他们操心的是孩子的牛奶太贵,晚饭的白菜哪里买便宜,共用的卫生间不在整洁,孩子的哭声和音乐声交织出焦躁、烦扰的情绪,这些生活琐碎的鸡毛磨去了他们的骄傲,逼迫着他们坠入世俗。
文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林半夜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的人群向前涌动,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怀揣着梦想的小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梦想变成了一堆鸡毛,真是让每一个人唏嘘不已。
这其实就是面包和自由的选择题,假如你选择了面包,便就要在柔软的鸡毛中寻找借口。
文章的结尾很是耐热寻味,曾救过小林老师的过世,小林为此难过了一整天,但是他坐上班车后却想到的是家里的大白菜。
我们不能评价小林好与不好,但是他的生活却给我们作出提醒,提醒我们想要怎么度过自己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刘震云先生写这篇文章目的所在。
生活有许多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选择。
《一地鸡毛》读后感2太阳静悄悄的从东方升起,虽然是冬天,寒风呼呼的刮着,但阳光还是透露着丝丝的暖气。
不想早起的我在被窝里拿起了本名叫《一地鸡毛》的书读了起来。
《一地鸡毛》中用简洁,平常的白话描绘出一幅幅家庭的场景。
让我读后深有感触,起初小林那纯真的内心在经历了数年的社会风气的洗涤之后也变的圆滑,世俗了。
《一地鸡毛》读后感8篇
《一地鸡毛》读后感8篇“啤酒虽然夺了过去,但小林脑袋已经发懵,这天夜里睡得很死。
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人群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一觉醒来,已是天亮,小林摇头回忆梦境,梦境已是一片模糊。
”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如同一个黑洞,精神上的匮乏使人陷入琐屑的洪流。
人的头脑中无时无刻不是牵挂着“发馊的豆腐”、单位里的人事评调、每天的啤酒和烧鸡……宏图大志、事业理想在面包面前微不足道。
吃喝拉撒睡等关乎人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淹没了是选择面包还是选择自由这个问题。
光是为了追求面包,人就掉了一身皮屑,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兼顾自由?对于这一队队祈雨的蚂蚁,坚持才是问题,坚持站稳脚跟,坚持跟着大部队前进,坚持不掉队才是问题。
看完小说,朋友甲说:“一个满怀理想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打滚了几年后竟只剩下一地鸡毛。
生活琐事磨平了理想磨掉了精神的事情太可怕了。
我希望以后可以搞些纯粹的研究工作,离琐屑远一点,这些琐屑让我害怕。
”他正在准备考数学系的研究生。
朋友乙说:“其实,面对生活你有选择的机会。
你可以选择过这样的琐碎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不过这样的生活。
关键在于你自己。
”提到选择,我想到了主人翁小林思想转变前后的对比。
这个对比并不是在《一地鸡毛》中出现的,而是在《一地鸡毛》的姐妹篇《单位》中。
刚开始来到单位,小林学生气不轻,跟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
经常迟到早退,上班穿拖鞋,不主动打扫办公室卫生,说话不注意等等。
到单位三年才知道该改掉自己的孩子脾气,而且,悔悟还不是自身的反省,是外界对他的强迫改造。
别人入了党他没入,别人评了各种职务他还是个大头兵,别人都有房子了他一家三口还是和另外一家合居一套房子。
当小林的目光开始关注别人与自己的物质上的种种差别时,他已经很自然地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了。
我不知道是生活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本身有了问题,是生活太强硬还是人太软弱?可是我以为,生活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选择。
《一地鸡毛》读后感1
初到单位时,小林我行我素,对什么都不在乎。
譬如说,常常迟到早退,上班穿拖鞋,不主动打扫办公室卫生;再譬如,党小组长老乔劝他入党时,他竟说“目前我对贵党还不感兴趣”;还有说话不注意,和领导顶嘴,等等。
此时的小林还是幼稚的,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自视清高”的知识分子地位在社会转型期遭受了巨大冲击,已逐渐疏离主流,向边缘化、世俗化靠拢。
这个时候,小林还以“知识分子”为自我标榜,于是我行我素。
小林在世俗生活的压迫下,知识分子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他清晰地感受到精神世界所遭受的侵蚀与挤压,他的痛苦与挣扎正是知识分子在潜意识里对自己人格失落的呼唤与寻找,是他不甘沉沦世俗的挣扎与努力。
这种挣扎与努力是否又能挽救小林失落的精神价值和人格理想呢?似乎看来是一种自欺欺人,一方面做着世俗人,另一方面又承受着圣人般的自我谴责,只能使自我内心的痛苦加重,形成一道无论如何也冲不破的藩篱。
世俗的压力太大了,钱、房子、吃饭、睡觉、孩子入托、老婆调工作……一切的一切,都得指望小林。
小林不得不一次次摒弃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向世俗低头,最终混同到世俗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
结果在单位里,“小林像换了一个人”,变成一个规规矩矩、毫无自我特点的小公务员。
在家里,小林也渐渐演化成油盐酱醋、老婆孩子、买大白菜、拉蜂窝煤等生活琐事的“奴隶”。
小林自我选择成为奴隶。
一旦自我作出这样的选择,那么“圣人般的自我谴责”也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世俗人的精神价值观,即人生最要紧的是吃喝拉撒睡,惟有物质要求牵动着人的一举一动,其余的什么宏图大志、事业理想、师生之情、龌龊之感、脸皮面子甚至个人爱好等所有精神层面上的内容都可抛开不顾。
可以说,小林向世俗举旗投降之后,作为知识分子精神层面的人格理想完全被磨损、耗散尽了,小林变成一个卑微可怜猥琐的小市民,渐渐被世俗所吞没。
纵观小林的精神发展轨迹,正是他的精神世界被逐渐抽空、个性逐渐消退、知识分子主体性逐渐丧失的过程,也是他一步步从清高走向世俗的过程。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一部作品,读完后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琐事,看似琐碎,却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书中的主人公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时,虽然也会有抱怨和无奈,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努力地生活着。
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平凡和琐碎,也明白了生活中的幸福往往就在这些平凡的瞬间中。
我们可能会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烦恼,但正是这些琐碎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们需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此外,书中还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
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这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总的来说,《一地鸡毛》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平凡和美好,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作品,它提醒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才能在琐碎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一地鸡毛》读后感一人若会自我安慰,也许会少些烦恼。
人若太会自我安慰以致自我放纵,那也许就会变得有些面目全非。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是爱怜自己心疼自己的,所以在这个现实到冷漠无情的世界里,我们大多数人是一撞南墙就回头,一被蛇咬就处处小心翼翼连井绳都怕的,有些甚至是尚未被撞被咬就小心做人的了。
《一地鸡毛》中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女主角们,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小配角们,甚至是涉世未深读幼儿园的小孩子都呈现出在这片土地上流于世俗的倾向。
小说中对小林老婆小李结婚前的样子有过详细的描写,“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是一个文静的、眉目清秀的姑娘。
别看个头小,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显得聚光,让人见了从心里怜爱。
那时她言语不多。
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
头发长长的。
”“她见人有些腼腆。
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诗意。
”可是结婚后的小李呢?计较丈夫买的豆腐馊了,一吵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晒晒;背地里说小保姆的坏话,猜疑邻居印度女人,脏话也一个一个落落大方地从嘴里蹦出来;暗地里偷水,一滴一滴滴答不出内心的羞愧。
“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怎么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作者如是写,我们是不是也会心一惊,回望自己走的路?会不会发现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可是,这一切的变化由何引起呢?其实,小说中也有回答。
老婆偷水,小林也觉羞耻,三日后停止。
老婆细数保姆差错,小林也会细想到小保姆的不容易。
小时候受恩于老师,一直牢记在心,老师来访,小林也知人应报恩。
可见,我们活着,并不是只是无情自私,人性深处也有善根。
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不得你自命清高。
老婆换单位只能找人帮忙,孩子上学你得想办法,别人家长送礼,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
于是,妥协了,流俗了。
该求人的求人了,你不求自有人求;该送礼的送了,你不送自有人送;该像个世俗中人的就流俗吧,反正大家都如此。
多好的自我解脱,就这样在自我安慰中流俗了。
《一地鸡毛》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一地鸡毛》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一地鸡毛》读后感1最近拜读了刘震云先生的《一地鸡毛》,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说是短篇小说,思想却很绵长,平凡的语言叙述着鸡毛琐事,大学毕业的小林和小李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纯真的小林洒脱不羁,文静的小李眉清目秀,美好的爱恋眷属在单位的筒楼里,和别人同住,共用一个卫生间也没有可在意的。
然而随着小孩子的出生,拥挤、拮据的生活尾随而至,小林不在意气风发,小李不在温柔婉约,他们操心的是孩子的牛奶太贵,晚饭的白菜哪里买便宜,共用的卫生间不在整洁,孩子的哭声和音乐声交织出焦躁、烦扰的情绪,这些生活琐碎的鸡毛磨去了他们的骄傲,逼迫着他们坠入世俗。
文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林半夜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的人群向前涌动,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怀揣着梦想的小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梦想变成了一堆鸡毛,真是让每一个人唏嘘不已。
这其实就是面包和自由的选择题,假如你选择了面包,便就要在柔软的鸡毛中寻找借口。
文章的结尾很是耐热寻味,曾救过小林老师的过世,小林为此难过了一整天,但是他坐上班车后却想到的是家里的大白菜。
我们不能评价小林好与不好,但是他的生活却给我们作出提醒,提醒我们想要怎么度过自己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刘震云先生写这篇文章目的所在。
生活有许多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选择。
《一地鸡毛》读后感2太阳静悄悄的从东方升起,虽然是冬天,寒风呼呼的刮着,但阳光还是透露着丝丝的暖气。
不想早起的我在被窝里拿起了本名叫《一地鸡毛》的书读了起来。
《一地鸡毛》中用简洁,平常的白话描绘出一幅幅家庭的场景。
让我读后深有感触,起初小林那纯真的内心在经历了数年的社会风气的洗涤之后也变的圆滑,世俗了。
而小林老婆从没有结婚之前的一个文静,不爱说话不爱打扮,眉目清秀的姑娘变成了一个爱唠叨,夜里偷水的家庭妇女,是什么让作为大学生的小林和小林老婆,从昔日的宏图大志变成了庸俗甚至卑琐的地地道道的小市民那?我想这就是那看似鸡毛蒜皮的社会现象的所起的作用吧。
《一地鸡毛》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
矫晶晶20世纪80年代末,当代文坛的“寻根文学”热潮退去后,“新写实主义小说”横空出世。
其中,刘震云凭借他活跃的思维方式,犀利的语言风格以及对现实生活独树一帜的小说艺术风格,创作出了《一地鸡毛》这篇小说。
并且因为它的独特内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描写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所处的一种近似于“围城”的境地,以主人公小林夫妇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既不抛下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又艳羡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
几经奋斗挣扎,最终坠落于世俗中。
放弃责任感与忧患意识,成为庸俗的小市民。
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用平淡琐碎的情节来表现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让读者从书中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精英意识,在接踵而至的社会生存压力之下逐渐消解的过程,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小说的开头极其简单,只有一句话“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曾经拥有远大抱负的主人公小林,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买豆腐,然后急忙挤公交赶往单位,到那天因为他的一时疏忽,忘记将豆腐放进冰箱,导致豆腐变馊了。
面对妻子的指责,小林自
我解嘲“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
”这样的开头便暗示了小林一家毫无美感的生活。
豆腐馊了同时也辐射出小林的的生活—争吵不休且乏味可悲。
小说以冷峻的笔调展示主人公小林馊化的过程,变馊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现象,更是一种精神现象。
作者有意将小林夫妇置放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让时间打磨掉他们身上的锐气,展现小人物的人生起伏与悲欢离合。
生活不易,我们不应该同小林一般被日常琐事消磨志气,为了蝇头小利而钻营。
我们应当用小林警示自己,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不要纵容精神和道德上的堕落。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中国社会的特点并非单纯的法治或人治,而是一种官治社会。
然而,位居人臣者毕竟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混迹于体制内的不过是些小人物。
这些人一方面自视清高,不屑与市井之徒为伍,在他们心中,自己始终是一等公民;另一方面,由于仕途不畅,他们时常需要打肿脸充胖子,人前故作姿态。
他们渴望生活看起来轻松自在,却从不努力去争取。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从来都不容易。
奥威尔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描述了巴黎洗碗工的生活:“如果洗碗工也有思考的时间,他们早就会联合起来,为争取更好的待遇而举行罢工。
但他们根本无暇思考,因为生活使他们沦为奴隶。
”每天都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扰,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妥善安排,才有精力去考虑其他事情。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人,仅仅为了解决这五件事,就已耗费了全部精力。
小林和小李算是心中尚有不甘的人,他们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但多年来仍处于底层,许多昔日的同行已经走上领导岗位,而他们还在为挤公交、为孩子入园而低声下气地求人。
他们曾经幻想过自己能够大展宏图、指点江山,但现实却让他们只能将这份雄心壮志寄托在卖豆腐和烤鸭上。
接受现实成为他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生活磨灭了他们的梦想,浇灭了他们的激情,剩下的只有为如何过好当下日子而绞尽脑汁和日复一日的争吵。
他们开始嘲笑过去的幼稚,承认自己一生不过是个平凡的小人物,无奈地让生活这把无情的刻刀将自己设想的人生刻画得面目全非。
当工作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是领取工资的必经过程时,人生便成为了为迎接明天而捱过的一个个 24 小时。
就如同巴黎的洗碗工,每天在闷热潮湿的地下厨房中劳作近 20 个小时,他们哪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
普通人在摆脱了衣食之忧后,应该追求更美好的理想境界和更广阔的精神空间,而非自甘被时代淘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
小人物的命运往往是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默默无闻。
但在小时候,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他们绝对不会将普通人视为自己人生的答案。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
《一地鸡毛》阅读感想毕业季来临,听闻身边好几对情侣分道扬镳,有些甚至已风雨同舟六七年,却仍未能躲过“现实”的考量,这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究其原因,无外乎“现实”二字。
我信奉辩证主义观点,事物的变化源于内部矛盾,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所谓的“现实”原因往往难以使我信服,我总觉得在感情中一定是出现了问题,才给了“现实”可乘之机。
这篇小说的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家庭琐事。
两个年轻人怀揣远大抱负,却为了奶粉钱、贿赂上司、保姆、乡下亲戚来访、看病、受贿等一系列生活琐事,逐渐向现实低头,最终成为爱贪便宜又冷漠的“受贿新贵”。
小说赤裸裸地展现了两个有理想的青年如何被现实磨灭理想,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我强烈建议与我一样带有理想主义的人阅读这篇小说,尤其是即将走出校园或即将踏入围城的年轻人。
提前看到这些可预见的未来,能让我们更理智地审视理想,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琐碎。
毕竟,人的自私自利和永不满足的欲望注定了这就是生活,我们皆为凡人,难以独善其身。
小说的叙述不带任何作者的个人情感,但客观的描述仍难以掩盖强烈的讽刺意味。
结尾处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小林梦到自己在睡觉,上面盖着一堆鸡毛,下面铺着许多人掉落的皮屑,既柔软又舒适,度年如日。
”这不禁让人感叹,生活就像被强奸,当你放弃最后一丝挣扎,乖乖就范后,发现这样也能带来快感时,也就意味着一场沦陷的开始,或许等待你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阅读完小说,我最大的感触是,许多事情贵在坚持,生活亦是如此。
坚持你的理想,坚守你的节操,保留一份善良的纯真。
你或许无法当下领悟坚持的意义,但时间会慢慢告诉你答案。
现实与理想并非水火不容,不要将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归咎于“现实”,它并非万能的,无法为你的每一次选择兜底。
我们可以选择的是生活方式和态度,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平淡生活英雄梦想——一地鸡毛读后感
平淡生活英雄梦想——一地鸡毛读后感平淡生活的英雄梦想——《一地鸡毛》读后感我已不再寻求/那浪漫的温柔/我已走过那开满花朵的春秋?——谢东?人到底是会变成自己从前讨厌的模样;还是会变成讨厌从前模样的自己。
曾经的梦想也会随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渐渐没入尘埃吗?小说静水清流却道尽了生活的琐碎、沉重与真实。
在我看来小林的经历是一系列前辈的人生范本:一个人可以配两副眼镜一副是诗意浪漫的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一副是现实琐碎的在生存中俯仰。
这本无关积极消极也无关知识学历。
?从小林的身上总是会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影子。
虽然他已走上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从“桀骜不驯不追求进步我行我素“的新同志到忍忍让让小心谨慎不丧失”理智“的老同志。
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忘记了什么是会更多放肆地笑还是会渐渐冷冷地看战战兢兢地过??小林后来遇事遇人总会评论:丧失理智。
是啊活来活去最大的收获也许就剩理智了爱好性格先前重要的人和事对生活的畅想代之以低头走路耐心等待稳稳当当的理智。
这本就没有孰优孰劣。
因为都是一个自己年少轻狂与老成持重怕也只不过是不同年龄的特征吧也许不用大惊小怪。
?但人到底是会变成自己从前讨厌的模样;还是会变成讨厌从前模样的自己?这个问题除了自己又有谁能明白恰恰是自己也反而最说不清楚。
或许这不是个问题因为人看待自己的人生很难跳出来像看戏一样。
脑子能装着的就是当下的自己能回忆只是现在眼中过去的自己永远不知道的是未来的自己。
他们过去扛着过这是一个事实他们现在不扛着了这也是一个事实。
但是他们过去扛着比我们现在扛着难度要大得多这才是必须强调的一个事实。
他们尽力了做到最好之后他们改变了斗争的方式绝对正确但我们还没有尽力。
我们比他们幸运条件更优越就应该更努力地坚守住少数人的责任扛着并错误着直到有权正确为止。
?在平淡生活中摈弃的自我意识和理想的幻灭。
小林是一个心怀高远有远大追求的大学生被分配到国家机关上班并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锻炼。
谁真的没有事业心每个人都曾经努力过发奋过也曾在心中构建过无数次的宏伟蓝图所以很多年轻的知识分子都自命清高对单位中各种职位的机关人员不以为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平凡生活失去理想—《一地鸡毛》读后感
导读: 当平凡生活失去理想—《一地鸡毛》读后感
文/桃子
忙里偷闲的间隙,读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
小说总体情节很平缓,甚至没有出现大的冲突。
全部内容只是九十年代一对在北京机关工作的年轻夫妇的琐碎日常:三餐、工作、保姆、孩子等等。
简单流畅的情节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对生活的写实与丰富的细节,还有人物的真实的心理状态。
印象深刻的有主人公每天早上起来买豆腐,一块馊了的豆腐差点引发家庭战争。
还有农村出生的主人公面对老家来人的心态,“谁知兴冲冲回家,老婆还没下班,家里却来了两个老家人。
小林象被兜头浇了一桶凉水,一天的好兴致,立即跑的无影无踪。
”
书里还有一段话,让人看的想流泪。
“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有宏图大志怎么了?有事业理想怎么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一辈子下来谁不知道谁!”
读完小说后有一种莫名的悲凉。
20年前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烦恼的问题也差不多。
房子、车子、孩子,日复一日我们为这些工作、奋斗、与人事纠缠。
沉迷于生活的琐碎,并开始从中找到乐趣。
纠结于生活的不顺,与伴侣争吵又和好。
只是某个瞬间,自己会恐惧逐渐变成一台机器,惧怕某一天早上醒来会变成一只甲壳虫,就像《变形计》格里高先生一样。
深夜或者无人时会想到曾经的理想,也想为之努力。
但是很快生活像潮水一般涌来将你淹没。
绝大部分人过的都是平凡的生活,这种生活并非一无是处。
为什么小说给人一种荒芜的感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主人公的生活除了日常的琐碎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这让他的生活本身变成了人生目的。
除了应付日常生活,主人公的心灵没有空间存放其他东西,比如理想,热情,和珍贵的情感。
没有了这些东西,生活就只剩一地鸡毛。
主人公是毕业几年的年轻人,却已经看不到年轻人的活力,为理想奋斗的渴望。
有一位作家说“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平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这里的爱可能不止是单纯的男女之爱。
人在世界上,如果没有对人或事物的热爱,没有对目标的向往,很容易变成精神麻木的人。
虽然肉体在行动,但是没有人的活着的气息。
小说的最后,听闻曾经对自己多加照顾的老师的死讯主人公伤心了一天,然后继续担心他的大白菜去了。
虽然主人公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是小说已经结尾了。
因为这个人身上,已经没有值得书写的东
西。
小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滚滚洪流中人们的身影。
而我们有时候也在这镜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