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对策(六)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六: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高考诗词鉴赏题应对策略
高考诗词鉴赏题应对策略【摘要】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之一。
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多种多样,主要是以填空和判断为主,作答时具体步骤方法可从读懂题目、了解作者生平际遇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诗词的表层意思、找出文中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句子,分析情感所在、中心所指、结合诗词下的注解,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个别字词的特殊含义、在表现手法的分析上,要使用专业术语、在分析题上,要注意试题问点,同时根据试题分值确定答题字数的多少,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顺序作答、解题时所用语言不要脱离本诗词内容,可用原诗句中的字词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诗词鉴赏应对策略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之一,但是在教学活动和试题解答过程中,师生都感到棘手。
特别是对平时检测和高考考试题,有些学生往往感到茫然,难以应对,甚至放弃。
那么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笔者就高考诗词鉴赏题的应对策略简述拙见。
一、诗词鉴赏试题的考查内容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多种多样,前几年主要是以填空和判断为主,诸如填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诗词主旨”、“描写角度”、“诗眼”、“表现手法”或对名句名联思想意境、内容及情感的判断等。
这样的试题,学生在阅读理解时的随意性、巧合性机率较大,不能真正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更不能体现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
这几年对这类试题的改革,虽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随意性,但对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却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虽然考查内容较多,但考试时只有两小道题,且分值仅为8分,占全卷的5.3,占基础知识的8.8。
所以许多学生宁肯在选择题和作文上下功夫,也不愿在这类题上费时间,细钻研,而丢失分数。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自如地应对这类试题呢?二、解题的步骤及方法诗歌鉴赏题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式,而是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审美能力、联想想象、语言表述等诸多方面的文字再现,往往审题、思考、信息梳理、整合的时间要大于文字写作。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六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
(二)语言 其实,古诗难懂不只是因为距离我们时代、生活较远,更在于难懂 “诗家语”。古诗语言高度凝炼、跳跃省略,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障碍。 对此需要: (1)反复咀嚼。古诗言少意丰,对于习惯“快餐阅读”的考生来说很 不习惯,要打破这个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把每个字放在嘴中嚼 三遍,嚼出汁、味来。
(2)捕捉、咀嚼诗歌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句子。 ①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 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 ”“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 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 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 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 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
[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
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 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 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 再做题张水部”) 答案 写作目的是献给张水部(可能是考官),“闺意”是比喻性说法, 其真实目的是看自己的作品是否投合考官的心意。 (5)梦江南 答案 仅有词牌而无标题的词。
答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对于高中语文中最重要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诗歌鉴赏题,高考中也是必考的一个题型。
那么有哪些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模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
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高考古诗词曲鉴赏复习对策
高考古诗词曲鉴赏复习对策一、考点聚焦《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科)》对诗歌考点的表述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下含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下面我们分要点对此进行解读。
1、诗歌的形象相对诗歌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而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要把握的。
当然,有些时候,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原因,或者是作者为了使诗意含蓄些,其诗中的形象不以“人”的形式出现,而代之以“物”,但这里的“物”又不同于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借物写人,而这里的形象却是写“物”即写“人”,表面写“物”,实际写“人”,如罗隐的《蜜蜂》:不论平地或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里明写“蜜蜂”这一动物故事,实为写“人”喻“人”。
意象:“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春花因伤时而迸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悸地发出哀鸣。
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让自己进入到诗中,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2、诗歌的语言这部分涉及的考项有炼字、平仄、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繁简、用典等。
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先说炼字。
诗歌是一门高度凝练的艺术,因此,古往今来无数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杜甫阐述自己的创作主张时,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
贾岛与卢延让也分别写出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经历,贾岛更是留下了“推敲”的佳话。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策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策略古诗歌作为中华传统的经典文化,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考查点,高中生如何正确鉴赏古代诗歌,把握鉴赏技巧,成为了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
基于此,笔者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归纳总结了一些相关策略,意在帮助学生提高古诗歌鉴赏能力,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厘清题材类型高考诗歌题材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篇幅小、内容浅显易懂的特点。
根据高考纲要的相关规定,在古诗歌的欣赏中,应重点考察学生对人物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品鉴能力。
从考纲的角度分析,便可以缩小高中生备考的学习范围。
纵观历届高考的古诗词考核内容主要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但是,这种的复习范围太大,对此,在备考复习中应结合高考题材篇幅小的特点,以篇幅小的律诗、绝句、词曲为主,并且从众多诗歌中将诗歌分类,如托物言志类、借古讽今类、借景抒情类等等,从某一类型诗歌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古诗歌中的关键词,厘清题材类型,正确分类,有助于降低复习的数量与难度。
二、调动知识储备高中生通过以往对诗歌的学习与知识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史学、诗歌知识储备,因此在高考古诗歌鉴赏中,应发挥知识储备,联想其中存在的共性,有助于正确分析诗歌,提高高中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文学知识储备通过以往的诗歌学习,学生对于唐宋元明清的时代具备了一定了解,明确对较为著名的诗人生平背景以及创作风格都有初步的了解。
若是在高考诗歌鉴赏中,诗歌作者为熟悉的诗人,则可调动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通过对诗人的生活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创作风格、表达出的意愿等方面进行分析。
而高考中考察的诗歌多为某一时代著名的诗人,诗歌内容多为经典之作。
因此,在备考中,学生可以重点从某一时代中的著名诗人入手,如唐代的十大著名诗人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勃、刘禹锡、孟浩然、王昌龄、杜牧、李贺等。
以李白的诗歌为例,在他的诗歌中一边表现出对自由恬静生活的向往,一边又表述出想要报效国家却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6大解题技巧(下)(高考)
诗词鉴赏6大解题技巧(下)4 象征定义: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意象:梅花、柳树、杜鹃、梧桐……意象整理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
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这 时这日里两蹉个有跎字时、是日一“蹉久事”跎无“又,一成”。的事①意无“思成久。的”含万意有里思万作。里客③作,光客珠阴、虚久:度绣离,着忽故然珠乡又饰的到的愁了苦单秋。衣风②,代萧“又指飒”
歌 的表季舞达节了女,对表子时面。日看④蹉,只摩跎是诃、抒池光写:阴摩留虚诃滞度池异、即乡年的汙华客池老愁,在去和的锦对感城时慨西序及。更一迭为事的隋无悲将成叹军、,实萧壮际摩志上未诃包酬
效果 品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
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 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韵律和谐
答题 答题时一般先解析字义,再指出其手法和表达效果(生动形 模板 象、词约义丰、含蓄蕴藉、平添诗歌韵味等)
专题六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9-
一
二
三
2.紧扣技能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能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 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照到达突出强调之 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 能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 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 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没有这些 术语表达是不到位的。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7-
一
二
三
三、紧扣“效果”赏析技能 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能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 能+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 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 运用这种技能,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把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画了 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的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 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 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 表达技能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 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分 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一、引言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然而,由于诗歌形式的独特性和意象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对于诗歌鉴赏存在一定的难点。
本文将探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诗歌的形式难点及应对方法1.韵律与格律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常采用特定的韵律和节奏。
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把握韵律和格律常常会成为一大难题。
在应对这一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多读诗歌、分析诗句和背诵经典诗歌等方式,提高对于韵律和格律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2.修辞手法诗歌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意象和情感,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散文和文学评论,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并结合具体的诗歌例子进行实践应用。
三、诗歌的意象难点及应对方法1.抽象意象理解诗歌常常使用抽象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难点,学生可以通过积累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并通过思考和联想,进一步理解和诠释抽象意象的含义。
2.多重意象解析有些诗歌存在多重意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上下文和语境,理解并运用其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揭示多重意象的含义。
四、诗歌的主题难点及应对方法1.主题深度理解诗歌的主题常常存在深层含义,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应对这一难点时,学生应通过阅读文学批评和参考相关注释等方式,通过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逐渐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2.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在一些诗歌中,主题与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然而,这种联系有时候并不明显,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揣摩。
针对这一难点,学生可以通过从诗句中捕捉情感线索、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目的等方式,寻找主题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结论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难点主要集中在诗歌形式、意象与主题等方面。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古代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成为了考生备考时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通读全文在阅读一首古代诗歌之前,首先要进行全文的通读。
通过全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主题,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诗句的含义。
通读全文时,要注意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并注意诗歌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手法。
二、把握题旨把握题旨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理解诗歌的题目和开篇句,可以快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有些古代诗歌的题目经常包含有关的提示词汇,如《登鹳雀楼》、《秋登宣城谢眺楼》等。
在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可以逐句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注重文言文表达古代诗歌通常使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因此对于考生来说,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古代诗歌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结构,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注重音韵格律古代诗歌非常注重音韵格律,考生在鉴赏时也应该注重这一点。
通过注意每一句话中的韵脚和平仄的搭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古代诗歌常用的韵脚有平水韵、仄水韵、平仄平韵等,考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韵脚的搭配规律,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五、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古代诗歌多以典型的个别写景手法为特点,因此在鉴赏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有时候只看一两句诗句是很难理解整个诗歌的意境和内容的,只有通过理解上下文,才能对整首诗进行更全面的把握。
六、注重个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往往是多重的,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考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相联系,对诗句进行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对策(六)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对策(六)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对策(六)古典诗词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主要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大意境和文学常识。
具体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可以参考诗词鉴赏对策〔二〕〔三〕〔四〕〔五〕中的阐述。
下面再作些简单提示.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比较意象的内涵与人物形象的特点: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诗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总是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意趣.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物象.意象与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主要表现为判断其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意象与人物形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衬托、比兴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
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①同:两首诗中的采莲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异: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解题策略
探索篇•课改论坛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解题策略郭丽(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中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百花竞芳的文学园林里,诗歌这朵奇葩独压群芳,灿烂无比。
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令万代敬仰。
诗词中的名言佳句也是众口传诵,经久不衰。
徜徉于文学的园林,置身于古人创造的美妙诗境,体味诗歌中的各种情致乃人生一乐事,作为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的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就成了高考备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有些许心得,试做探讨。
一、细看诗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在语文的诗歌鉴赏中,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标题意识,通过审题来品味鉴赏诗歌,学生只有深入研究诗歌题目,才能更全面地获取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诗题中的“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歌”是歌行体,是诗歌的体裁。
学生能够通过标题掌握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关注注释最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中所选用的诗篇都不是广泛流传的,选择的都是不出名的诗人所写的诗篇,所以在高考的诗歌题目后经常会显示注释,大部分的考生都忽视了注释的信息,将其作为摆设,其实注释中有许多提示性信息很重要,很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高考所选诗歌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帮助我们读懂诗词;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我们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大凡注释中提到“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的诗,一般都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情感相关。
三、分辨题材诗歌的题目和首尾句(联)往往可以告诉我们诗词的题材类型,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一般都有常见的主题。
高考语文备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方法及应对策略——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进入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采取两步走的复习策略。
第一步:读诗。
第二步:解题。
目前尚在第一步,已复习约十课时。
依托复习主资料,“读诗”阶段主要侧重于单首诗的“四读”(结合考试的选择题则为“五读”)和“十题材”的一类诗阅读。
计划中的课时安排大约是七课时,考虑到教材中每个学期都有古诗阅读的学习内容,且都是教学重点,高考复习阶段的读诗应该成为一次巩固提升的训练,复习进度可以更快更高效。
有许多本应在学习阶段解决的障碍没有真正解决,于是一轮复习不得不重新来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障碍一:语言障碍古代诗歌创作运用的是古代汉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碰见现代汉语中没见过的词和义项,从而形成语言障碍。
应对策略:一、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积累是根本解决之道。
尤其是要提高古诗文的阅读量。
许多学生除了教材内的几篇古诗文几乎没有读过别的古诗文了,甚至教材内的古诗文也不熟悉。
大量的古诗文阅读是综合提升古代汉语能力的不二法宝。
此外,还可以做专门的古代汉语词汇识记训练。
二、勤查工具书。
遇见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就马上查,查完马上记,这是零散积累古代汉语词汇的途径之一。
三、主观推测。
无可奈何之下,少数生僻词汇的读音和意义不妨直接主观臆测,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
一方面可以保持古诗阅读的信心,不至于因一个词不懂就惧怕古诗阅读;另一方面也是有效的实词推断训练。
猜字音往往要观察一下字形,猜字义也要观察字形,还要联系语境及既有的词汇积累。
这都是很好的练习。
障碍二:言意障碍宽泛地说,这也可以算作第一类语言障碍的。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学生在认识诗中所有的字词,并知晓其意义的前提下,依然不能理解诗意。
这是由诗歌本身的陌生化和跳跃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诗歌有其自身的诗语习惯决定的。
就诗语习惯来说,《诗经》时代以四言为主,句中多衬词虚词,喜欢重章叠句;而唐宋的诗歌则以五言、七言为主,每个字都落得比较实。
高考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如1997年《题君山》有注为“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在这里,对我们有帮助的信息是“君山在湖中”,否则我们就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写君山的诗句中会有“水波”出现了。
措施:首先,要明确鉴赏的基本思路。古诗鉴赏要求文字简短,但也应讲究结构脉络,它本质上属于议论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论点加论据”的模式去组织文字。如对2002年全国考题可这样组织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富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鉴赏时,应抓住技巧运用的主要特点作答,如上面所举郑思肖《寒菊》诗,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语文天地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等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江西卷第14题的(2)小题: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
作简要分析。” 这些鉴赏试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全
词来作答,由此透露的信息也是显而易见的。
4、题型稳中有变 高考诗歌鉴赏题语言(诗眼、炼字)仍是考查重点。如
2、题材丰富多样 主要涉及的题材有:写山水田园的:黄庭坚《题
竹石牧牛》、陶渊明《移居(其二)》、谭敬昭《粤 秀峰晚望》,写闲居逸趣的:苏轼《东坡》、张可久 《人月圆·山中书事》、无名氏《正宫·叨叨令》、李 商隐《端居》,写羁旅怀乡的:王罔运《晓上空泠 峡》、魏初《鹧鸪天》、周密《夜归》,写送别友人 的: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严维《丹阳送韦参 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杨万里《三江小渡》, 写边塞风光的:张籍《凉州词(其一)》,写农村风 光的:王炎《南乡子》,咏物抒怀的:薛宝钗《咏白 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张维屏《新雷》、龚 自珍《己亥杂诗》
欧洲杯开户 欧洲杯开户
3、设题难度增加 如全国卷Ⅰ是两题四问,江苏卷是三题四问,设题
密度明显增大。与历年高考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
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不同的是,2006年更注重 文学鉴赏综合能力的考查,且是由点及面,点面俱
到。如全国卷Ⅰ考了全诗的层次、内容以及“竹石
高考诗歌鉴赏题变化之处是更注重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品 析,更注重诗歌的整体把握和鉴赏。如全国卷Ⅱ、浙江卷、 四川卷、重庆卷、山东卷始终围绕着诗中情感的把握体味设 题,而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鉴赏,湖南卷、四川卷、全国卷Ⅰ、 上海卷、安徽卷都在此方面有所尝试。
2006年高考全国1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给我们的启示: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技巧模式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1、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什么形象)①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形象的特征)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意义)③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ﻫ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ﻫ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什么形象)①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形象的特征)②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形象的意义)③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有妙招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对策(六)古典诗词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主要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大意境和文学常识。
具体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可以参考诗词鉴赏对策(二)(三)(四)(五)中的阐述。
下面再作些简单提示。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比较意象的内涵与人物形象的特点: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诗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总是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意趣。
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物象。
意象与人物形象的设题形式主要表现为判断其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
解答意象与人物形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衬托、比兴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
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参考答案】①同:两首诗中的采莲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异: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②同: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异:王诗更突出地赞美少女的美丽,白诗更突出的是表现少女情感上的羞涩中包含着的喜悦。
例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两诗中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唐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参考答案】两首诗借助“雁”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因为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三、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揽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①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诗中的“绿荷”由“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②杨诗中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比较思想感情: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
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
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类赏析题,应找出能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用什么方法+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例四、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送》诗中“不觉有离伤”“一道同风雨”“何曾是两乡”等词语,在劝慰友人中表达出诗人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
《黄》诗用“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语,表达出友人去后诗人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例五、2006年高考重庆诗歌鉴赏题的第二问,要求分析两首清代诗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前者通过“春生”“千红万紫”“新雷”,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通过“落红”“春泥”“花”,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限关爱。
三、比较遣词造句的技巧:古典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
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
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
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参考答案】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例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危咽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
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表现方法+主观感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例八、简要说明下面两首唐诗所写的“山中”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中的“高飞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
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例九、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叶诗化用陆诗陈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试简要分析。
马上作陆游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参考答案】叶诗较陆诗取景小而含意深。
加上了“关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
借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表现“满园”的盎然春意,叶诗较陆诗更为鲜明。
五、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修辞方法。
具体的有: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伏笔照应、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
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材料构件+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例十、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看看它们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结合作品分析其表达效果。
南园(诗二首)李贺其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二: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反问、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①“若个书生万户侯?”“文章何处哭秋风”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化了对读书人不受重视、功业难成的愤慨之情,不仅增强了语势,也使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
②“晓月当帘挂玉弓”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读书人通宵达旦苦读的情景,将月亮比喻成弯弓,便寓有诗人参战的遥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动荡的时局中欲显身手、欲有所作为的心理。
③“男儿何不带吴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用“吴钩”代指武器,表现出作者想从军参战、建功立业的志向。
例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⑴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⑵从艺术手法看,两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
【参考答案】⑴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还写了人们的迟起。
⑵王诗绘彩丰富,重在视觉形象,主要写静景;孟诗叙述过程,重在听觉感受,重在写动景。
例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谈谈它们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艳,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参考答案】两诗写法上的相同点:①均是面对古迹抒发感怀。
②均是依靠禽鸟穿越时间,将古今联系起来。
③均有昔盛今衰的对比。
写法上的不同点:①在表现角度上,刘诗以写今事为主,由“堂前燕”点出历史;李诗以写古事为主,由“鹧鸪飞”指出现实。
②在抒情手法上,刘诗借景抒情,用朱雀桥与乌衣巷今日的衰败来发出慨叹;李诗即事抒情,用当年越王凯旋的盛况来反衬今日的凄凉。
六、考查文学常识:古典诗词的比较鉴赏在考查上述几类考点知识的同时,还兼顾考查文学常识,诸如诗词文体知识(律诗、绝句、词牌名、词题等)诗人字号雅称,诗词的作者、篇名、名句等。
解答文学常识题,要求平时多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例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填空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从诗歌体裁上看,两首诗分别属于近体诗中的和。
而从题材上看,《丹》是诗,《夜》是诗。
诗人李白,字,被世人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