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课件
3 古诗两首
本课包括两首古诗: 1.《望洞庭湖》——(唐)刘禹锡
2.《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Leabharlann 一青螺。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想象画面,理解古诗词。
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想象画面法是一种很重要的
方法。通过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可以很容易地理 解古诗词的意思,进入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得到美 的享受。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两句 诗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什么时节远游的?诗人为什么会 有“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秋天。诗人秋 夜行船,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 生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①平羌(qiāng):今天的青衣江,源于四川芦山县,流 至乐山与岷江交汇。 ②夜发:夜间出发。 ③向:前往。
④下:去,到(顺流而下)。
⑤渝(yú)州:唐代州名,治所在巴县(今重庆)。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
江水,又伴随我顺流而下。我连夜从清溪驿出发
向三峡驶去,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 依惜别的情思,顺江驶向渝州。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理解品析
《望洞庭湖》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由“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两
相和”指湖水和月光融和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无风,诗人把迷迷蒙蒙的湖面比作未经磨拭的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课件

编辑课件
20
诗句解读
一、环境——寒冷凄凉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
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 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 “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编辑课件
22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 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 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根本: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
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 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 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 李社林
编辑课件
1
符总 日千 苏春 除爆
。把 ,门 。风 ,竹 ( 新 万 送 声安 宋 桃 户 暖 中石 ) 换 曈 入 一王 旧曈屠岁
编辑课件
2
我会读
爆 (bào) (爆竹) 屠 (tú) (屠苏) 曈 (tóng)(曈曈) 换(huàn)(转换)
符 (fú) (新符)
编辑课件
(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毫无畏惧)
编辑课件
23
抒情方式
• 借景抒情
• 思考: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 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 么这么说呢?
(答: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 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 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 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 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 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 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 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 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编顽辑强课件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24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古诗两首江雪苏教版共34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古诗两首江雪苏教版共34张PPT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 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 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 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 “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 坎坷,年仅四十七岁就与世长辞 了。他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 但历来评价很高。就如苏轼所说, 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 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 了幽远的情思。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藏头诗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是将所说之 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游西湖 徐文长
平湖一色万顷秋, 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 月好四时最宜秋。

江雪
悟 诗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
悟 诗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月霜林停人白径远山
花 。
叶 红
晚 ,
车 坐家Βιβλιοθήκη 。云 深斜 ,上 寒

于爱处山
二枫有石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低举疑床 头头是前静 思望地明夜 故明上月思 乡月霜光 。,。,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年级上苏教版《古诗两首》课件

四年级上苏教版《古诗两首》课件

过程与方法
01 通过PPT展示古诗的意境和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和理解。
0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古诗 的含义和主题。
02 通过朗读、背诵、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 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文化素养,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 化自信心。
总结词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详细描述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呈现出来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峨眉山月歌》
总结词
月夜美景的描绘
详细描述
此诗描写了峨眉山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 的思念之情。
总结词
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
详细描述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将峨眉山月夜的美景 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 人的思念。
04
教学过程
导入
01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 古诗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02
回顾旧知
简短回顾学生已学过的古诗,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
展开
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纠正字音,注意节 奏和韵律。
理解诗意
通过讲解、图解、示 范等方式,帮助学生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含 义,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诗人的情感。
四年级上苏教版《古 诗两首》ppt课件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与技能
掌握两首古诗的生字、生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含 01 义。
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背景,理解古诗的主题和 02 思想。

苏教版四年级上古诗两首-PPT

苏教版四年级上古诗两首-PPT

• 歌,是歌行体的标志词。歌行体,指保留 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 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 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 以换韵的一种诗歌体裁。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参考注释:
•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 之如蛾眉,故名。
• 依恋家乡山水,思念友人。
当堂检测: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 在 ,诗中连用了 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 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全诗表达了诗 人 之情。
•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君山。
• 参考译文:
•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 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 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 学家,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 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 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其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 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全文
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 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 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 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 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 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 更新的景象。
柳宗元
字子厚,汉族,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 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 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 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 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 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 雪》、《渔翁》。
想一想
1.诗人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 点的事物来描写春节热闹景象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3.作者当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 下写下这首诗的?
写一写
将课文表达的意思用自己 的话写下来。 ————————— ————————— ————————— —————————
课文分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 首句在阵阵鞭炮声中送 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 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 的气氛。
说一说
这首诗主要写

什么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想一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古诗两首
王安石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 多年地方官,曾于宋神宗 时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 是北宋著名有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新年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仔细观 察,看看图上 画了什么?
读一读
元日 bào 爆竹声中一岁除, tú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fú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课文分析
“千门万户曈曈日,”
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 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 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 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 的景象。Biblioteka 文分析“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 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 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 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课文分析
“春风送暖入屠苏。”
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 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词句分析
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 屋(查于《辞海》)。 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 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 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 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 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 统称屠苏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