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分子传质2011

合集下载

第5章质量传递

第5章质量传递

(一)费克定律
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N A, z = − DAB
dC A dz
组分A在Z方向 的浓度梯度, kmol/(m3·m)
A 在 B 中的扩散系数 m2/s
扩散通量, 扩散通量, kmol/m2⋅ s
(一)费克定律
以摩尔分数为基准
cA = c ⋅ xA 当c为常数时
以质量浓度为基准
第五章 质量传递
5.1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5.2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5.3 分子传质 5.4 对流传质
5.1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
什么是传质? 什么是传质?
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中, 在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中,若某组分 的浓度分布不均, 的浓度分布不均,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 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的现象, 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的现象,称为传 质过程。 质过程。
(0.152 − 0.1252 ) DAB ×101.3 ×15.73 ×1.044 × 106 = 2 54.7 × 8.314 × 328 × 93.2
5.3 分子传质
分子传质发生在静止流体、层流流动的流体以 分子传质发生在静止流体、层流流动的流体以 静止流体 及某些固体的传质过程中。 某些固体的传质过程中。 的传质过程中 静止流体中的质量传递有两种典型情况, 静止流体中的质量传递有两种典型情况,即单 向扩散和等分子反向扩散。 向扩散和等分子反向扩散。
pG 气相主体 pi 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 Ci CL 空气 吹脱 相界面 水 +石油烃 石油烃
5.1环境工程中的传质面 苯
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 萃取:是利用液体混合 液体 物中各组分在不同溶剂 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液 体混合物的方法。 体混合物的方法。 萃取剂:在其中, 萃取剂:在其中,易溶 组分与难溶组分的浓度 比远大于它们在原混合 物中的浓度比, 物中的浓度比,萃取就 会使易溶组分从混合液 中分离。 中分离。

传质概述与分子扩散课件

传质概述与分子扩散课件

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控制
通过传质和分子扩散的原理,可以研 究和改良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机 制,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影响范围 。
水处理技术
气候变化研究
气候变化研究中涉及的大气成分的传 输和扩散,也涉及到传质和分子扩散 的原理。
在污水处理和净水技术中,传质和分 子扩散被用于促进污染物的传递和分 离,以提高水质。
过程。
传质过程
01
02
03
04
传质过程可以分为分子扩散、 对流扩散和紊流扩散等类型。
分子扩散是指分子在静止或缓 慢流动的介质中,由于浓度差 异而引起的物质传递现象。
对流扩散是指物质随流体运动 而产生的扩散现象,如烟尘在
大气中的扩散。
紊流扩散是指紊流流体中物质 传递现象,其传递速率远高于
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04 传质与分子扩散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02
03
化学反应过程
传质和分子扩散在化学反 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反应物和产物的传递、 反应速率的控制等。
分离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传质和分 子扩散是实现物质分离的 重要手段,如蒸馏、吸取 、萃取等。
热力学平衡
传质和分子扩散在热力学 平衡的建立和维持中起到 重要作用,如相平衡、化 学平衡等。
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药物传递
传质和分子扩散原理在药 物传递中起到关键作用, 如药物在体内的吸取、散 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生理过程
生物体内的物质传递和扩 散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 过程,如营养物质的吸取 、代谢产物的排泄等。
医学诊断
在医学诊断中,通过检测 生物体内的物质传递和扩 散行为,可以用于诊断疾 病和研究药物效果。

传质过程导论

传质过程导论

传热
能量传递 E
本节内容
一.分子扩散与Fick定律
二.单方向稳态扩散. 三. 分子扩散系数DAB 小结
作业:5-7(提示:该过程为稳态过程)
一. 分子扩散与Fick定律
1. 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的本质是分子的运动;
推动力:浓度差、温度差
氢气透过橡皮的扩散,锌与铜形成固体溶液时在铜中的扩散,以及粮食内 水分的扩散等
本节小结
1. 了解分子扩散的原因,掌握Fick定律。 2.熟练掌握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量的求 解方法。 3.熟练掌握单方向分子扩散通量的求解 方法。
反之,则是流动
当分子对称截 面是静止截面 时,称为等摩 尔相互扩散。
对于双分子的等摩尔相互扩散,有:
DAB dp A DBA dpB JA JB R T dz R T dz
p pA pB dpA dpB 则: DAB DBA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等摩尔相互扩散)的数学描述
du dy
t q n
对于气体混合物,经常采用气体分压表示:
nA pA DAB dp A cA JA V R T R T dz
注意:Fick定律的前提条件是分子对称的截面,即有一 个A分子通过该截面,必然有一个B分子反方向通过同 一截面(类似于拥挤的公共汽车)。该截面可以是静止 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1. 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1 1 1.00 10 T M M A B 2 1 1 pt vA 3 vB 3
5 1.75 1 2
DAB
m2/s
T:绝对温度,K MA、MB:组分A、B的分子量, pt:总压(绝压),Pa

天大化工传递过程课件-第十章 分子传质

天大化工传递过程课件-第十章 分子传质

3. 数学模型的求解
(1) 扩散通量方程
求解得
NA

DC
AB
z
ln
C cA2 C cA1
NA

DP
AB
RTz
ln
P P
p A2 p A1
扩散通量 表达式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
由于扩散过程中总压不变
pB1 P p A1
pB2 P p A2
pB2 pB1 p A1 p A2
(1)双组分气体混合物中扩散系数的理论公式
bT 3/ 2 ( 1 1 )1/ 2
DAB
MA MB PSav
T—热力学温度,K;
P—总压力,atm;
MA、MB—组分A、B的摩尔质量,kg/kmol;
Sav—物质 A、B的分子平均截面积,m2;
b—常数,由实验确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四、气体扩散系数
一细长的圆管,置于恒温、 恒压的系统内。
被测液体A注入管底部, 气体B吹过管口。液体 A 汽化 并通过气层B进行扩散。
气体 B z2
NA
z z0
z1( 0 ) z1( 1)
液体 A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四、气体扩散系数
A扩散到管口处,立即被大 量气体B带走,故 pA2≈0
液面处组分A的分压pA1 为在测定条件下组分A的饱 和蒸气压。
气体 B z2
NA
z z0
z1( 0 ) z1( 1)
液体 A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四、气体扩散系数
因气体 B不能溶解于液体A 中,故为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 B的拟稳态扩散过程,其扩散 通量为

化工传质课程设计

化工传质课程设计

化工传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传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传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传质的原理和计算公式;(3)了解传质在化工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传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分析并评价化工过程中传质的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认同感;(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传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过程。

2.传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讲解传质的原理,如分子扩散、对流传质等;介绍传质的计算方法,如费克定律、对流传质方程等。

3.传质在化工中的应用:分析传质在化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吸收、蒸馏、萃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传质在化工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质的意义。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传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传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演示传质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4.实验设备:准备化工传质实验所需的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传质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化工传质的考试,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第十章+传质的基本概念

第十章+传质的基本概念

§10-3 对流传质
一、定义:在运动着的流体和相界面之间,或者在两 个不相混合的运动着的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称为对 流传质。 二、计算: NA=kc∆cA (10-25) kc——传质膜系数,它不仅取决于流态、流体物性、 系统的几何形状与位置,还与浓度差有密切的关系 式(10-25)和牛顿冷却公式 q=α∆t 比较。
二、斐克第一定律
1.分子扩散通量的斐克定律表达式:
dyA J A,z = −DABc( ) dz dωA jA,z = −DABρ( ) dz
• 若双组分混合物的浓度不变
• 与傅立叶定律比较:
dcA J A,z = −DAB ( ) dz dρA jA,z = −DAB ( ) dz
d(ρcpt) dt qz = −λ = −a dz dz
三、速度边界层、浓度边界层、热边界层的比较:
四、三传计算公式的比较:
• 由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具有共同 特点,所以,它们均可用下式描述: 传递过程速度=推动力/阻力


• 209页:
–10-3(改) –10-6
在扩散过程中要产生混合气体的整体流动
• 整体流动速度
• 混合气体的整体流动速度等于混合气体中 混合气体的整体流动速度等于混合气体中 整体流动速度 各组成气体速度的平均值 n • 整体流动的质量平均速度 : u = 质量平均速度
i =1
∑ρi ui
ρ
n
• 整体流动的摩尔平均速度 摩尔平均速度: 摩尔平均速度
ωo =
2 2
ωN
0.0288kg 0.0221kg = = 0.77 0.0288kg
= 0.23


mi ρi = V

第9章 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2011

第9章  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2011

一、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
以双组分为例对传质微分方程进行推导。 (一)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 据欧拉观点,在流体中取边长分别为 dx,dy, dz 的流体微元,该流体微元的体积为dxdydz。 以该流体微元为物系,周围流体为环境,进行 组分A 的微分质量衡算。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组分A的衡算式为
(输入流体微元的质量流率)+(反应生成的质量流率)= (输出流体微元的质量流率)+(流体微元内积累的质量流率) 即 (输出-输入)+(积累)-(生成)= 0
2.费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对于组分 A 和组分 B 组成的混合物,如不考虑主体流动的影响 ,则根据费克第一定律,由浓度梯度所引起的扩散通量可表示为 d A j A DAB .......... ...9 13 dz jA—组分A 的扩散质量通量(即在单位时间内,组分 A 通过与扩散 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质量); dρA/dz —组分 A 在扩散方向的质量浓度梯度; DAB —组分 A 在组分 B 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DAB 仅是分 子 种类、温度与压力的函数。 式(9-13) 表示在总质量浓度ρ 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组分 A 的 质量浓度梯度 dρA/dz 引起的分子传质通量。“ - ” 号表明扩散 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即分子扩散是朝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 行。
Bu aB nA nB .......... .9 29
ρAu —组分A的主体流动质量通量; ρBu —组分B的主体流动质量通量;
1 cAum c A cAuA cBuB xA N A N B ........ 9 30 C
cBum xB N A N B .......... 9 31

化工原理-吸收

化工原理-吸收
五、吸收剂的选择
1、溶解度
2、易脱吸
3、选择性
4、粘性
5、挥发性
6、其他
§2扩散现象
一、概念
1、扩散:当系统内部存在浓度差时,物质总要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2、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分子扩散:只依靠微观的分子运动,而无宏观的混合作用。
涡流扩散:流体有宏观流动,依靠流体质点的不规则运动(湍动)而进行的扩散。
y=y*气液组成相平衡,不发生传质。
y<y*气相组成小于平衡,传质方向为解吸。
2、由液相组成x判断
已知气相组成y、液相组成x及相平衡关系y*=m·x,判断传质方向。
所以,
结论1:由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理想气体混合物,A在B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与B在A中的分子扩散系数相等。
积分后得
结论2:分子扩散速率与气体分压差成正比,与扩散距离成反比。
结论3:等分子反向扩散过程中,传质作用仅为分之扩散,所以传质通量NA等于分之扩散通量JA。
NA= JANB= JBNA=-NB
四、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定扩散
1、质量分率a与摩尔分率x
1)质量分率a:某组分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率。
2)摩尔分率x:某组分的摩尔量占总摩尔量的百分率。
3)质量分率a与摩尔分率x的换算
2、质量比 和摩尔比X Y
1)质量比 :
2)摩尔比X;Y:
3、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
1)质量浓度:单位体积均相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单位:kg / m3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其气相分压力成正比。
亨利定律适用条件:气体的分压不太大;所成的溶液不太浓;气体溶质与溶剂不起化学反应。
由于浓度的表示方法不同,亨利定律有如下形式:

传质(课程概述)

传质(课程概述)

均相物系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三)传质分离方法
(1)气液传质过程 (2)汽液传质过程
1.平衡分离过程 (3)液液传质过程
(4)液固传质过程 (5)气固传质过程
2.速率分离过程
(1)膜分离 (2)场分离
传质分离方法
1.平衡分离过程
(1)气液传质过程 气液传质过程是指物 质在气、液两相间的转移, 它主要包括气体的吸收 (或脱吸)、气体的增湿 (或减湿)等单元操作过 程。
传质分离方法
(4)液固传质过程 液固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液、固两相间的转移, 它主要包括结晶(或溶解)、液体吸附(或脱附)、 浸取等单元操作过程。
结晶(溶解)
吸附(脱附)
浸取
传质分离方法
(5)气固传质过程 气固传质过程是指 物质在气、固两相间的 转移,它主要包括气体 吸附(或脱附)、固体 干燥等单元操作过程。 干燥
一、分离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生产过程
目的产物 原料 反应
副产物
目的产物 原料
副产物
分离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原料的净化 产品的提纯与精制 产品的生产 有用物质的回收 环保的要求
二、分离的依据
• 分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某种性质的差异,采取物
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其分开,获得纯净组分的过程。
沉降 过滤 结晶 萃取 吸收 蒸馏 密度 粒度 溶解度 溶解度 溶解度 挥发度(沸点)
项目三 醋酸水溶液中回收醋酸
项目组织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工作方案的制定”、“工艺条件的确定”、“操作规 程的编制”、“安全正确地操作”、“工作效果的评估”等内容展开,注重职
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劳动保护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经济意识和节能环保

传质概述 - 化工原理第三版王志魁编课程课件

传质概述 - 化工原理第三版王志魁编课程课件

二、相平衡 --------相际间传质的最终状态
与热平衡不同之处:
▲达到相平衡时,一般两相浓度 pG
不相等。
气相主体
▲达到相平衡时,传质过程仍在 进行,只不过通过相界面的某一 组分的净传质量为零,因此属动 态平衡。
相界面 pi Ci
空气+氨气
水 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 CL
吸收
三、相组成的表示方法
摩尔分率
四.传质方式
分 子 扩 散 : 静 止 的 或 层流 流 动 的 流 体 中 ,



式对




靠分子运动来 在 湍 流 流 动中 ,



质的



靠 流 体 质 点 的 脉 动 来 进行 传 质 的 方 式
第六章 吸 收
重点:双膜理论、传质基本方程、操作线方程 难点:双膜理论
第二节 物质传递机理
物质传递的三个步骤:
1 扩散物质从一相的主体扩散到两相界面(单相中的扩散); 2 在界面上的扩散物质从一相进入另一相(相际间传质);
3 进入另一相的扩散物质从界面向该相的主体扩散(单相中的 扩散);
界面
气相 组分 主体
组分
液相 主体
物质在单相中的扩散
物质在单相中的传递靠扩散,发生在流体中的扩 散有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两种。
2、亨利定律
当总压不高(<5×105Pa)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 溶质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p* =E·x
式中: p*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kPa; 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E----------享利系数, kPa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式中,p0 为饱和蒸气压,mmHg;t 为温度,℃ 试将上式换算成 SI 单位的表达式。 1-6. 黏性流体在圆管内做一维稳态流动,设 r 表示径向、y 表示由管壁指向中心 的方向。 已知温度 t 和组分 A 的质量浓度ρA 的梯度与流速 ux 的梯度方向相同, 试用 “通 量=-扩散系数³浓度梯度”形式分别写出 r 和 y 两个方向动量、热量和质量传 递三者的现象方程。 1-7. 运动黏度为ν、 热扩散系数α 和扩散系数 DAB 分别用下述微分方程定义:
的过程,导出 y 方向和 z 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式,即
2-12. 某黏性流体的速度场为 u=5x2 yi+3xyzj−8xz2k 已知流体的动力黏度μ = 0.144 Pa² s , 在点 (2, 4, –6) 处的法向应力 τyy = −100N / m2,试求该点处的压力和其他法向应力与剪应力。 2-13. 试将柱坐标系下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在 r、θ 、z 3 个方向 上的分量方程简化成欧拉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在 3 个方向上的分 量方程。 2-14. 某不可压缩流体在一无限长的正方形截面的水平管道中做稳态层流流动, 此正方 形截面的边界分别为 x= ±a 和 y= ±a。有人推荐使用下式描述管道中的速度分 布:
2
化 工 传 递 过 程 原 理
肖 国 民
(1)若加水的温度为 82℃,试计算混合后水的最终温度; (2)若加水温度为 27℃,如容器中装有蒸汽加热蛇管,加热器向水中的传热速 率为
式中 h =300W/(m2²℃) ;A =3 m2;tv=110℃,t 为任一瞬时容器内的水温。试 求水所达到的最终温度。 1-16. 处在高温环境下的立方形物体,由环境向物体内部进行三维稳态热传导, 试用微分热量衡算方法导出热传导方程。设物体的热导率为 k,其值不受温度变 化影响。 1-17. 流体流入圆管进口的一段距离内的流动为轴对称沿径向 r 和轴向 z 的二 维流动, 试采用圆环体薄壳衡算方法,导出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进口段稳态流动 的连续性方程。

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
I i
C C
1 H 2( g ) [ H ] 2
II i
i-相界面浓度; I,II-代表相I,相II。
v k CiI v kCiII vtot v v k CiI kCiII
v v
k Ci*I k Ci*II *代表平衡浓度
k Ci* II *I K k Ci
(CiI CiII / K ) (CiII C II )和(C I CiI )
(CiI CiII / K ) 0
CiI CiII / K
界面反应几乎达到了平衡
3.1.2反应类型 式(5)所描述的体系可以扩展到由任意多个环节组成的物质流通过 程。人们把实践中常遇到的反应分为三种类型:串速率可以用质量流密度i,物质流密度j或体积流密度v来表示, 其单位分别为g/cm2· s,mol/cm2 · s,cm3/cm2 · s。以后除非特别强调, 均用物质流密度j来表示反应速度。
USTB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August, 2006
公式(1)、(2)指出,速率就是反应动力学特征系数k与反应的驱 动力-浓度差的乘积。这与电流密度是电导率与电位差的乘积在形式 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用电模拟法来描述速率过程及速率与系数k和 浓度差C之间的关系。 分析前置及后续的传质过程 根据有效边界层理论,相I内反应物向界面传输的速率为
4个物质流如下:
I I *I j AI A (C A C A ) II II *II jB II B (CB CB ) I * I jB I B (CBI CB ) II * II j AII A (C AII C A )
在相界面,存在下列平衡
C C K C C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pdf版习题库200道_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的过程,导出 y 方向和 z 方向上的运动方程式,即
2-12. 某黏性流体的速度场为 u=5x2 yi+3xyzj−8xz2k 已知流体的动力黏度μ = 0.144 Pa² s , 在点 (2, 4, –6) 处的法向应力 τyy = −100N / m2,试求该点处的压力和其他法向应力与剪应力。 2-13. 试将柱坐标系下不可压缩流体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在 r、θ 、z 3 个方向 上的分量方程简化成欧拉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在 3 个方向上的分 量方程。 2-14. 某不可压缩流体在一无限长的正方形截面的水平管道中做稳态层流流动, 此正方 形截面的边界分别为 x= ±a 和 y= ±a。有人推荐使用下式描述管道中的速度分 布:
肖 国 民
质量流率向槽中加入纯水。 同时以 100kg/min 的质量流率由槽中排出溶液。 由于 搅拌良好,槽内液体任一时刻可达到充分混合。试求 10min 后出口溶液的质量 分数。由于槽中的溶液较稀,可视其密度不变,并可近似地认为溶液密度与水的 密度(ρ=1000kg/m3 水)相等。 1-10. 一搅拌槽中原盛有(质量分数)为 10%的盐水 2000kg。今以 100kg/min 的 质量流率向槽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0.2%的盐水, 同时以 60kg/min 的质量流率由槽 中排出混合后的溶液。设搅拌良好,槽中溶液充分混合。试求槽中溶液质量分数 降至 1%时所需的时间。 1-11. 有一搅拌槽,原盛有浓度(质量分数)为 50%的 Na2SO4 水溶液 100kg。 今将质量分数为 15%的 Na2SO4 水溶液以 12kg/min 的质量流率加入槽中,同时 以 10kg/min 的质量流率由槽中取出溶液。 设槽中液体充分混合。 试求经历 10min 后搅拌槽中 Na2SO4 溶液的摩尔分数。 计算中可忽略混合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1-12. 压力为 1.379³105N/m2、温度为 291.5K 的水以 2m/s 的平均流速经管道 流入锅炉中进行加热。生成的过热蒸汽以 10m/s 的平均流速离开锅炉。过热蒸 汽的压力为 1.379³105N/m2、 温度为 432K, 蒸汽出口位置较水的进口位置高 15m, 水和蒸汽在管中流动的流型均为湍流。试求稳态操作状态下的加热速率。已知水 在 1.379 ³ 105N/m2 、 291.5K 条件下的焓值为 77kJ/kg ;水蒸气在 1.379 ³ 105N/m2 、432K 条件下的焓值为 2793kJ/kg 。 1-13. 用泵将储槽中的水输送至吸收塔顶部。已知储槽中的水的温度为 20℃,槽 中水面至塔顶高度为 30m,输送管道绝热,其内径为 7.5cm,泵的输水流量为 0.8m3/min,轴功率为 10kW。试求水输送至塔底处的温度升高值Δt。设α=1。 1-14. 温度为 293K、压力为 1.20³105Pa 的空气以 0.5kg/s 的质量流率流入一内 径为 100mm 的水平圆管。管内空气做湍流流动。管外有蒸汽加热,热流速率为 1³105J/s。 设热量全部被空气吸收, 在管的出口处空气的压力为 1.01325³105Pa。 试求空气在管出口处的温度。假设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平均比热容为 1.005 kJ/(kg²K) 。 1-15. 直径为 1m 的圆管形容器, 内装温度为 27℃﹑深度为 0.5m 的水。 今以 1kg/s 的流率向容器加水,直至水深为 2m 为止。假定加水过程充分混合,容器外壁绝 热,水的平均比热容和密度分别为:cp=4183J/(kg²℃) ,ρ=1000kg/m3。

(完整版)分子传质

(完整版)分子传质

(1)浓度分布
单向扩散时,NB=0,由菲克扩散第一定律的普遍表达式可得
NA
DAB
dcA dz
xA ( N A
NB)
DAB
dcA dz
cA c
NA
(9-9)
由此可得,
NA
cDAB c cA
dcA dz
(9-10)
对于一维稳态无化学反应的分子扩散,传质速率为一常数,即
dNA 0 ? dz
(9-2)
根据单向扩散摩尔通量的关系式, 在实验室中常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 及来确定气相扩散系数。将装置置 于压力为101.325kPa的恒温槽中, 液体上方直管中无对流混合,由于 蒸发作用,液面不断下降,因此严 格来讲,该过程是非稳态的。但由 于液体蒸发很慢,液面下降速度可 近似为0,故可视为准稳态过程。
扩散系数测定装置
NB
)
cA c
2、质量传递微分方程的表达式
(8-20b)
DcA Dt
NA
DAB 2cA
RA
(8-21b)
第一节 一维稳态分子扩散
为简化起见,我们首先讨论一维稳态分子扩散,即假设物体中各 点浓度与时间无关,并只沿空间一个方向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某些 实际问题也可以简化为一维稳态分子扩散问题,比如像管式反应器中 物质的扩散。
d2cA dz2
0
(9-2)
方程的边界条件为:z z1, cA cA1 z z2, cA cA2 (9-3)
将(9-2)式连续两次积分,并将边界条件(9-3)带入得
cA cA1 cA2 cA1
z z1 z2 z1
(9-5)
上式即为一维稳态分子扩散时A组分的浓度分布,从上式可以看 出A组分的浓度分布为直线,同样可得B组分的浓度分布也为直线。

天津大学化工传递过程基础陈涛课件第十章分子传质

天津大学化工传递过程基础陈涛课件第十章分子传质

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
因为 故
P p P/ p
BM
BM
1
NA
P/ p
BM

~ 主体流动影响
无主体流动
P / p 1
BM
NA JA
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
(2) 浓度分布方程 由于扩散为稳态扩散,且扩散面积不变
N A = 常数
dN A 0 dz
D ABC dc A d [ ]0 dz C c A dz
直线 型
c A c A1
c A1 c A2 z1 z 2

z z1
p A p A1 z z1 p A1 p A2 z1 z2
浓度分 布方程
二、等分子反方向稳态扩散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三、伴有化学反应的气体稳态扩散
伴有化学反应的扩散过程,既有分子扩散又有化 学反应,这两种过程的相对速率极大地影响着过程 的性质。(1)当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大高于扩散速率 时,扩散决定传质速率,这种过程称为扩散控制过 程;(2)当化学反应的速率远远低于扩散速率时, 化学反应决定传质速率,这种过程称为反应控制过 程。 本节以最简单的一级反应为例,说明伴有化学反 应过程的扩散通量的计算方法。
xA ( N A N B )
NB 0
N A DAB
N A (1 x A ) DAB dc A dz
dc A xA N A dz
DAB dc A NA 1 x A dz
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
数学模型
D AB C dc A NA C c A dz
代入得
N A D AB
NA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目录:第8章气体吸收8.1概述8.2气液相平衡8.2.1平衡溶解度8.2.2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8.3扩散和单相传质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8.3.2扩散系数8.3.3对流传质8.3.4物质传递与动量、热量传递的类比8.3.5对流传质理论8.4相际传质8.4.1相际传质速率8.4.2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与界面含量8.5低含量气体吸收8.5.1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8.5.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8.5.3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8.5.4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8.6高含量气体吸收8.6.1高含量气体吸收的特点8.6.2高含量气体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8.6.3高含量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8.7化学吸收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第9章液体精馏9.1蒸馏概述9.2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9.2.1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9.2.2非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9.3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9.3.1平衡蒸馏9.3.2简单蒸馏9.4精馏9.4.1精馏过程9.4.2精馏过程数学描述的基本方法9.4.3塔板上过程的数学描述9.4.4精馏塔的逐板计算9.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9.5.1理论板数的计算9.5.2回流比的选择9.5.3加料热状态的选择9.5.4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其他类型9.5.5平衡线为直线时理论板数的解析计算9.6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9.6.1精馏过程的操作型计算9.6.2精馏塔的温度分布和灵敏板9.7间歇精馏9.7.1间歇精馏过程的特点9.7.2保持馏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精馏9.7.3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9.8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9.8.1恒沸精馏9.8.2萃取精馏9.9多组分精馏基础9.9.1多组分精馏流程方案的选择9.9.2多组分的气液相平衡9.9.3多组分精馏的关键组分和物料衡算9.9.4多组分精馏理论板数的计算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第10章气液传质设备10.1板式塔10.1.1概述10.1.2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10.1.3气体通过筛板的阻力损失10.1.4筛板塔内气液两相的非理想流动10.1.5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10.1.6板效率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10.1.7提高塔板效率的措施10.1.8塔板型式10.1.9筛板塔的设计10.2填料塔10.2.1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特性10.2.2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10.2.3填料塔的传质10.2.4填料塔的附属结构10.2.5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第11章液液萃取11.1概述11.1.1液液萃取过程11.1.2两相的接触方式11.2液液相平衡11.2.1三角形相图11.2.2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11.2.3液液相平衡与萃取操作的关系11.3萃取过程计算11.3.1萃取级内过程的数学描述11.3.2单级萃取11.3.3多级错流萃取11.3.4多级逆流萃取11.3.5完全不互溶物系萃取过程的计算11.3.6回流萃取11.3.7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11.4萃取设备11.4.1萃取设备的主要类型11.4.2液液传质设备的液泛与两相极限速度11.4.3液液传质设备中的传质速率11.4.4液液传质设备的选择11.5超临界萃取和液膜萃取11.5.1超临界萃取11.5.2液膜萃取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第12章其他传质分离方法12.1结晶12.1.1概述12.1.2溶解度与溶液的过饱和12.1.3结晶机理与动力学12.1.4结晶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12.1.5结晶设备12.1.6其他结晶方法12.2吸附分离12.2.1概述12.2.2吸附相平衡12.2.3传质及吸附速率12.2.4固定床吸附过程分析12.2.5吸附分离设备12.3膜分离12.3.1概述12.3.2反渗透12.3.3超滤12.3.4电渗析12.3.5气体混合物的分离12.3.6膜分离设备12.4常规分离方法的选择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第13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13.1概述13.2气液直接接触时的传热和传质13.2.1过程的分析13.2.2极限温度——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13.3过程的计算13.3.1热、质同时传递时过程的数学描述13.3.2逐段计算法13.3.3以焓差为推动力的近似计算法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第14章固体干燥14.1概述14.1.1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14.1.2对流干燥流程及经济性14.2干燥静力学14.2.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4.2.2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14.2.3水分在气一固两相间的平衡14.3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14.3.1物料在定态空气条件下的干燥速率14.3.2间歇干燥过程的计算14.3.3连续干燥过程的一般特性14.3.4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14.3.5干燥过程的热效率14.3.6连续干燥过程设备容积的计算方法14.4干燥器14.4.1干燥器的基本要求14.4.2常用对流式干燥器14.4.3非对流式干燥器习题思考题本章主要符号说明参考文献附录一、气体的扩散系数二、几种气体溶于水时的亨利系数三、某些二元物系的汽一液平衡组成四、某些三元物系的液液平衡数据五、填料的特性。

传质与分离技术学习指导书(张洪流配套教材)

传质与分离技术学习指导书(张洪流配套教材)

绪论知识点聚焦质量传递与分离过程——特指相与相之间的质量交换过程。

如酒精的挥发、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等。

由于质量传递过程所涉及的单元操作目的主要是对混合物分离(如吸收、蒸馏、萃取等),故又称为分离过程。

分离过程的类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是非均相混合物(如沉降、过滤及湿法除尘等);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主要是均相混合物(即广义的溶液),按操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大类。

平衡分离——是借助能量或其它物质使混合物变为两相体系并以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差异为依据来实现分离的操作过程。

其特点是有相际传质现象发生。

根据形成的两相状态的不同,平衡分离过程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气-液传质过程:如气体吸收、气体的增湿和减湿;(2)汽-液传质过程:如液体的蒸馏和精馏;(3)液-液传质过程:如萃取;(4)液-固传质过程:如结晶、吸附、离子交换、色层分离等;(5)气-固传质过程:如固体干燥、吸附等。

速率分离过程——是借助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或对选择性透过膜透过性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操作。

这类过程的特点是所处理的物料和产品通常处于同一相态,仅有组成上的差别。

速率分离又可分为两类:膜分离和场分离。

利用各组分对选择性透过膜透过性的差异将混合物分割成组分含量不同的两股流体,从而实现分离混合物的操作称为膜分离。

膜分离包括超滤、反渗透、渗析和电渗析等。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且过程为典型的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操作称为场分离。

场分离包括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力分离等。

例如,热扩散是以温度梯度为推动力使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向高温方向漂移,从而建立起浓度梯度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分离技术的特点——1、过程影响因素多;包括物性因素、操作因素和设备结构因素,其中物性因素对分离设备的选型及设备的操作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第11章 扩散传质

第11章 扩散传质

11.1一维稳态分子扩散 11.1一维稳态分子扩散 由表9.1及费克定律,对于双组分系统, 由表9.1及费克定律,对于双组分系统,其摩尔通量的表达式为 9.1及费克定律 dxA NA = JA + xA(NA + NB ) = −DABc + xA(NA + NB ) dz
由 NA = −NB,上 改 为 于 式 写
A / cm 3 ⋅ s −1 ⋅ atm −1/ 2
1.2×10-3 2 (1.5~2.3)×10-4 5 2.3)× 2.9×10-3 × (3.8~4.2)×10-4 8 4.2)× 4.5×10-3 × 2.9×10-3 ×
cDAB dxA d− 1− x ⋅ dz dNA A =0 =0 dz dz d d ln(1− xA) = 0 (11.2a) dz dz
边界条件
z = z1: xA = xA1 z = z2: xA = xA2
(11.3)
将方程式(11.2a)积分两次可得 将方程式(11.2a)
即沿z方向,A、B的摩尔通量为常数。 即沿z方向, 的摩尔通量为常数。 因为在Z 平面处, =0,由式(11.9)可知, 因为在Z1平面处,NBZ=0,由式(11.9)可知,在整个扩散方向 =0,即组分B为滞止气体。 上NBZ=0,即组分B为滞止气体。 此时组分A 此时组分A的摩尔通量仍可表示为
见表9.1 见表9.1
2 2 2
d cA (10.21 ⇒ 2 = 0 ) dz
2
边界条件 其解为
z = 0: z =l :
CA = CA1 CA = CA2
cA2 −cA1 cA = z +cA1 L
(11.3)

化工原理客观题集

化工原理客观题集

第九章传质系统一、相内传质[9-1-1-t]在恒定温度压力下,均相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服从____________定律,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式中“-”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升高时,则气相中物质扩散系数_________,压力升高时,则气相中物质扩散系数_________,若液体粘度增加,则物质扩散系数__________。

[9-1-2-t]氨水中含NH326%(wt%),氨水密度910kg/m3则氨的摩尔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kmol/m3。

[9-1-3-t]稳定扩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9-1-4-t]通进停滞的B组份层,A组份的传质通量N A与扩散通量J A、摩尔分率X A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B组份的总体流动通量NX B与扩散通量J 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二、相际传质[9-2-1-t]由可溶气体A与惰性气体B组成的混合气同A与溶剂S组成的液相进行接触时,则_________或_________时发生吸收。

[9-2-2-t]对流扩散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

[9-2-3-t]在气体吸收操作中,若1/ky << m/kx ,则吸收过程属__________控制过程。

[9-2-4-t]吸收时,气液相间传质速率方程N A=K Y(________),式中的K Y的单位是_________。

[9-2-5-t]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是_________控制,用水吸收CO2是__________控制,用水吸收氨是__________控制。

[9-2-6-t]在某吸收系统中,已知,,平衡关系为,则K Y=___________________,此气体是__________气体,此吸收属于________控制,强化此过程应该___________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2 cA 2 N A ∫ dz = − D AB ∫ dc A z1 c A1
可得
DAB (cA1 − cA2 ) ..........10 −13 ∆z ∆z 当扩散系统处于低压时,气相可按理想气体混合物处理, 当扩散系统处于低压时,气相可按理想气体混合物处理,于是 NA =
C = p RT , c A = p A RT

z − z1 z 2 − z1
......... 10 − 10
yB yB2 = y y B1 B 1
z − z1 z 2 − z1
.......... 10 − 11
式(10-10)、式(10-11)表明,组分A通过 10-10) 10-11)表明,组分 通过 停滞组分B扩散时 浓度分布为对数型。 扩散时, 停滞组分 扩散时,浓度分布为对数型。
扩散距离, △z — 扩散距离 ∆z = z2 − z1 。 (10-2)即为双组分系统在不流动或层流流体与流动相垂直方向上 式(10-2)即为双组分系统在不流动或层流流体与流动相垂直方向上 扩散面积不变时 积不变时, 方向进行一维稳态扩散时的通用积分式。 扩散面积不变时,沿 z 方向进行一维稳态扩散时的通用积分式。 该式适用于上述扩散条件下的气体、 该式适用于上述扩散条件下的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遵循费克定律 的分子扩散过程。 的分子扩散过程。 若已知两组分扩散通量NA 与NB 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条件,就可以利 若已知两组分扩散通量 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条件, 10- 计算任一组分的扩散速率。 用式(10-2)计算任一组分的扩散速率。
第十章
分子传质(扩散) 分子传质(扩散)
本章分析在不流动的流体介质中或固体中由于分子扩散所引起 的质量传递问题。分子扩散按扩散介质的不同, 的质量传递问题。分子扩散按扩散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气体中的扩 液体中的扩散及固体中的扩散三种类型。 散、液体中的扩散及固体中的扩散三种类型。
第一节 稳态分子扩散的通用速率方程
当扩散系统的压力较低时,气相可按理想气体混合物处理, 当扩散系统的压力较低时,气相可按理想气体混合物处理,于是有 及
n p C= = .......10 − 5 V RT
将式(10-3)~ (10-5)代入式(10-2)中 将式(10-3)~式(10-5)代入式(10-2)中,可得 (10 代入式(10
(二)浓度分布方程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下的浓度分布方程 可通过传质微分方程式 浓度分布方程,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下的浓度分布方程,可通过传质微分方程式 (9-42)简化并积分得出。 42)简化并积分得出。 由通用的传质微分方程式 42) 由通用的传质微分方程式(9-42),即
dy A N A = − D AB C + y A (N A + N B ) dz
N
A
又 NB=0,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 代入式(10代入式(10-8),得
CD AB d y A = − (1 − y A ) d z=0 (1 − y A ) d z
积分常数 C1、C2 可由下列边界条件定出
pA1 p A2 (1) z = z1 , yA = = yA1 ; (2) z = z2 , yA = = yA2 p p
将边界条件代入式(10-9)中求得 边界条件代入式 10代入 中求得
1 1 − y A2 C1 = − ln z 2 − z1 1 − y A1
(一)扩散通量方程 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过程 对于组分 A通过停滞组分 的稳态扩散过程,NA 和 NB 分别为 通过停滞组分 的稳态扩散过程,
N A = 常数 , NB = 0

NA = 1 ........ 10 − 3 NA + NB
cA pA = = y A ........ 10 − 4 C p
N A CDAB N A c A2 NA = ln − N A + N B ∆z N A + NB C
NA = DAB p p ln 1 − A 2 p ∆z RT
NA c A1 N + N − C .......10 − 2 B A
对于一维稳态分子扩散过程, 扩散速率可用式( 33) 对于一维稳态分子扩散过程,其扩散速率可用式(9-33)来描述 一维稳态分子扩散过程 dc A N A = − DAB + x A ( N A + N B ) ........9 − 33 dz 恒定, 若混合物的总浓度 C 恒定,则该式可以写成 dc A c A N A = − DAB + ( N A + N B ) .......10 − 1 dz C 若扩散过程为通过两平行平面的扩散,则沿扩散方向的扩散面积不 扩散过程为通过两平行平面的扩散, 为常数。 变,扩散通量 NA 、NB 为常数。 两个平面 平面, 在系统中取 z1 和 z2 两个平面,设组分 A、B 在平面 z1 处的 、 物质的量浓度为 cA1 和 cB1 ,在 z2 处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A2 和 cB2 ,且 cA1 > cA2 、 cB1< cB2 ,系统的总摩尔浓度 C 恒定。对 系统的 恒定。 (10-1)分 式(10-1)分离变量并积分 z2 c A2 1 dc A ∫z1 dz = − ∫c A1 N AC − c A (N A + N B ) CD AB
z1 1 − y A2 C2 = ln − ln(1 − y A1 ) z2 − z1 1 − y A1
代入式(10-9)中 出浓度分布方程, 将 C1 、C2 代入式(10-9)中,求出浓度分布方程,为
1 − y A 1 − y A2 = 1− y 1 − y A1 A1
第二节 气体中的分子扩散
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 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 的稳态扩散 组分 通过停滞组分
在由组分 A 和组分 B 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中,组分 A 通过停滞 进行稳态扩散的情况多在吸附操作中遇到。 组分 B 进行稳态扩散的情况多在吸附操作中遇到。 例如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过程,气相中氨( 例如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过程,气相中氨(组分 A)通过不扩 ) 散的空气( 散的空气(组分 B)扩散至气液相界面,然后溶于水,而空气在水中 )扩散至气液相界面,然后溶于水, 可认为是不溶解的。 停滞” 可认为是不溶解的。故它并不能通过气液相界面,是“停滞”不动 的。
比较式(10-7)与式(10-14) 比较式(10- 与式(10-14)
D AB p ( p A1 − p A 2 ) ......10 − 7 NA = RT∆zp BM
DAB NA = ( pA1 − pA2 ) .......10 −14 RT∆z
可以看出,组分 扩散时, 可以看出,组分A 通过停滞组分 B 扩散时,组分 A的扩散通量较 的扩散通量较 p pBM 等 p pBM,前者为有主 分子反方向扩散时组分 A 的扩散通量相差 体 p > pBM p pBM , 流动的扩散过程,后者主体流动量为零。 流动的扩散过程>1后者主体流动量为零。因此 反映了主 体 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为“漂流因素” 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为“漂流因素”。因 ,所 pBM ≈ p p pBM ≈1 以 漂流因素 ,这表明由于有主体流动而使物质 A 的传递 速 率较单纯的分子扩散要大一些。当混合气体中组分A 率较单纯的分子扩散要大一些。当混合气体中组分 的浓度很低时
两个平面, 组分A、 在平面z 在系统中取 z1 和 z2 两个平面,设组分 、B 在平面 1处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c 在平面z 处的摩尔浓度为c 浓度为 A1 和cB1 ,在平面 2 处的摩尔浓度为 A2 和cB2 ,且cA1>cA2 、 cB1 < cB2 ,系统的总摩尔浓度 C 恒定。 恒定。 (10-12)经 式(10-12)经分离变量并积分
二、等分子反方向稳态扩散
等分子反方向稳态扩散的情况多在两个组分的摩尔潜热相等的 蒸馏操作中遇到,此时在气相中,通过与扩散方向垂直的平面, 蒸馏操作中遇到,此时在气相中,通过与扩散方向垂直的平面,若 摩尔的难挥发组分由气相主体向气液界面方向扩散,同时必有1 有1摩尔的难挥发组分由气相主体向气液界面方向扩散,同时必有1 摩尔的易挥发组分由界面向气相主体方向扩散。 摩尔的易挥发组分由界面向气相主体方向扩散。 (一)扩散通量方程 对于等分子反方向扩散过程, 对于等分子反方向扩散过程,有
pB 2 = p − p A2 , pB1 = p − p A1
因此 或
p B 2 − p B1 = p A1 − p A 2 p A1 − p A 2 =1 p B 2 − p B1
D AB P p A1 − p A 2 pB2 = ln RT ∆ z p B 2 − p B 1 p B1
则,式(10-6)可写成 10NA
设组分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扩散, 均为常数, 设组分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扩散,DAB 及 C 均为常数,上式简 化为 d 1 dy A 1 − y dz = 0 dz A 上式经两次积分得
− ln(1 − yA ) = C1z + C2 ........10 − 9

p BM
p B 2 − p B1 = pB 2 ln p B1
pBM 称为组分 B 的对数平均分压。据此,得 的对数平均分压。据此,
DAB p ( pA1 − pA2 ) .......10 − 7 NA = RT∆zpBM
p A1 − p A2 可视为组分 的扩散传质推动力。 可视为组分A的扩散传质推动力。 的扩散传质推动力
(二)浓度分布方程 由于扩散过程为通过相等扩散面积的稳态扩散, 由于扩散过程为通过相等扩散面积的稳态扩散,故 N A = 常数 即 dN A = 0 ...........10 − 8 dz 对于气体而言, 10- ),即 对于气体而言,式(10-1),即 dc A c A N A = − DAB + (N A + N B ) .......10 − 1 dz C 可写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