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毛癣菌致慢性复发性泛发型浅部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及抗真菌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广谱强效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癌症患者放疗、化疗●留置V导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烧伤病人●器官移植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增多Ⅲ.真菌及其真菌病的临床分型真菌(fungus)是一类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但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性微生物。
约20万种以上,仅270多种为致病菌。
Ⅳ. 浅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引起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
●种类表面感染真菌:角层癣菌皮肤癣真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皮下组织感染真菌:孢子丝菌、着色真菌1.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毛癣菌属有20余种,其中14种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可引起发癣、体癣、甲癣毛癣菌:菌落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
大分生孢子细长棒状薄壁。
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毛癣菌:菌落灰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或蜡样。
大分生孢子细长棒状薄壁。
菌丝有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2. 表皮癣菌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目前只有一个种,即絮状表皮癣菌(E.floccosum )●絮状表皮癣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如股癣、足癣、体癣、手癣和甲癣,不感染毛发。
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
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表皮癣菌: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
粗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
菌丝球拍状3. 小孢子菌属●我国常见的有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 样小孢子菌和狗小孢子菌等。
●小孢子菌属感染皮肤和毛发,很少感 染甲板。
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厚壁大分生孢子,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小孢子癣菌:菌落为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厚壁大分生孢子,菌丝有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表面感染真菌叠瓦癣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4.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Subcutaneous Mycoses●经外伤感染皮下,一般只侵犯局部,也可通过淋巴管扩散至周围组织●种类有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1)着色真菌⏹一般经外伤侵入人体,感染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如颜面、下肢、臀部等,病损皮肤呈境界鲜明的暗红色或黑色区,故称着色真菌病(chromomycosis)。
真菌性皮肤病
体癣和股癣
(Tinea coporis,Tinea cruris)
一、定义:发生在平滑皮肤上的真菌感染,多由红色毛癣菌引 起。 二、感染源:可由手足癣自身传播而来或接触小动物后感染 三、临床表现: 1、体癣:多见于面部、躯干和上肢,为环状、多环 状或不规则形红斑,边缘隆起或小丘疹、水疱,离心 性扩大,中心可有自愈现象。 2、股癣:发生于腹股沟、股内侧及臀部,多见于男性, 皮损围绕着阴囊呈半环状或不规则的红斑,离心性扩 大,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易在夏季反复发作。
4、系统性念珠菌病:肺部感染、念珠菌败血症等:临床症 状及体症与其它微生物感染难以鉴别,相应部位取材真 菌镜检及培养可确诊。
三、诊断:镜检阳性可以确诊,培养多次为同一菌种可确菌种。 四、治疗: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去除诱发因素; 3、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4、药物治疗: 皮肤:有糜烂:外涂龙胆紫,1日2次 红斑脱屑:外用抗真菌药物,各种霜剂 口腔粘膜损害:龙胆紫外涂、洗必泰液漱口 外阴阴道炎:制霉菌素栓剂,5-10万单位,每日1 次塞入阴道 系统性念珠菌病: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脓癣
儿童 小孢子菌属
化脓性毛囊炎, 形成溃疡,可继 发细菌感染。
愈后
青春期自愈,不留 疤痕。易发展为脓 癣。
可遗留疤痕
真菌镜检 伍氏灯 治疗
发外孢子 亮绿色荧光 服药3周
发外孢子
服药4周,需联 合抗菌素、激素
三、治疗: 原则:口服药+外用药、剔头、洗头、消毒 口服药: 1、灰黄霉素:儿童:15-20mg/(kg.d) 成人:0.6-0.8g/d 疗程:3-4周 2、伊曲康唑:100mg/d,疗程4周 3、特比奈芬:疗程2-4周 体重小于20mg:62.5mg/d; 体重20-40kg:125mg/d; 体重大于40kg,250mg/d 外用药:5-10%的硫磺软膏、2%碘酊、各种抗真菌的霜剂; 治愈标准:治疗结束后取患处头发做真菌直接镜检,以后每1-2周复查 一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主要病原性真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申克孢子丝菌丝状菌落
申克孢子丝菌小分生孢子(400×)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着色真菌
1. 代表菌种:裴氏丰萨卡菌(Fonsecaea pedrosoi)
卡氏枝孢霉(Cladosporium carrionii) 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 甄氏外瓶霉(Exophiala jeanselmei) 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
孢子丝菌:淋巴管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孢子丝菌
1. 代表菌种: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 2. 特点:腐生性、双相型 3. 培养:SDA(25℃):灰褐色皱膜丝状菌落
含胱氨酸血平板(37℃):芽生酵母型菌落
4. 形态:分隔菌丝,成群梨形小分生孢子 5. 感染途径:创伤皮肤接触染菌土壤或植物经口或呼吸道侵入 6. 疾病: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 7. 治疗:口服饱和碘化钾奶液或伊曲康唑,深部感染可口服两性霉素B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皮炎芽生菌
1. 镜检:酵母型,每个细胞仅出1个芽 2. 疾病:皮炎芽生菌病,又称北美芽生菌病
以肺、皮肤及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 多流行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巴西副球孢子菌
1. 镜检:酵母型,每个细胞可有多个芽 2. 疾病: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又称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菌肉芽肿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3. 致病性
机会致病菌,正常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肠道与阴道黏膜,菌群失调或 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假丝酵母病(candidiasis)。 所致疾病: (1)皮肤、黏膜感染 (2)内脏感染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浅部真菌病诊断和治疗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01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红肿、 脱屑、水疱等
02 诊断方法:皮肤镜检查、真菌 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03 治疗方法:外用药物、口服药 物、物理治疗等
04 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接触感染源、提高免疫力等
演讲人
浅部真菌病 诊断和治疗
2023-12-13
目录
01. 浅部真菌病的概述 02. 浅部真菌病的分类 03. 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04. 浅部真菌病的预防措施
浅部真菌病的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毛发、指甲等浅部 组织的感染
发病机制:真菌在皮肤表面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皮肤瘙痒、红肿、脱屑等症状
05
预防复发:注 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真菌 感染源,提高 免疫力,降低 复发风险
浅部真菌病的分类
皮肤癣菌病
病因:皮肤癣菌 感染
症状:皮肤瘙痒、 红肿、脱屑
治疗:外用药物、 口服药物、物理 治疗
预防:保持皮肤 清洁、避免接触 感染源、加强锻 炼提高免疫力
非皮肤癣菌病
01
念珠菌病:由念珠菌引起的皮 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02
孢子丝菌病:由孢子丝菌引起 的皮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03
隐球菌病:由隐球菌引起的皮 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04
组织胞浆菌病:由组织胞浆菌 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内脏感染
特殊类型浅部真菌病
甲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 起,表现为指甲增厚、变 色、变形等
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 起,表现为足部皮肤瘙痒、 脱屑、水疱等
治疗原则和方案
真菌性皮肤病【97页】
CONTENTS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典型临床表现 2.真菌直接镜检和(或)培养 3.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鉴别诊断 1.甲营养不良 2.银屑病的甲改变 3.扁平苔癣的甲改变 4.甲下肿瘤
化脓性毛囊炎, 继发细菌感染后 可形成脓肿。可 有疼痛和压痛, 常伴附近淋巴结 肿大
萎缩性疤痕、脱 发
发内菌丝及孢子 暗绿色荧光
青春期自愈,如 无继发感染不留 疤痕、不脱发
发外孢子
亮绿色荧光
病程发展缓慢, 长期不愈,愈合 有局部瘢痕、脱 发
发内密集孢子
无荧光
可遗留疤痕、永 久性脱发
发外孢子(如为 白癣继发所致)
CONTENTS
六、预防
1.早发现,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对患癣家畜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3.对托儿所、学校、理发店等应加强卫生宣教和管理。
头癣分类及特点
CONTENTS
CONTENTS
分类 发病年龄 致病菌
临床表现
愈后 真菌镜检 Wood灯
黄癣 主要见于儿童, 成人和青少年也 可发生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CONTENTS
四、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各种唑类、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坚持用药2周以 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免复发。 2.系统用药治疗 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CONTENTS
1.注意个人卫生。
五、预防
2.手、足、甲癣患者应积极治疗,减少自身传染的机会。
皮肤性病学课件:真菌性皮肤病(Dermatomycosis)
酊剂或角质剥脱剂)每日1-2次,疗程为2- 4周; 2、口服药: 对于皮损面积较大、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或同
时伴有甲真菌病者,可选用口服药治疗: 伊曲康唑: 100mg/d, 2周或200mg/d, 1周。 特比奈芬:250mg/d, 2周。
外用药:5-10%的硫磺软膏、各种抗真菌的霜剂;
治愈标准:治疗结束后取患处头发做真菌直接镜检,以后每1-2周复查 一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体癣和股癣
(Tinea corporis,Tinea cruris)
一、定义 体癣: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
的平滑皮肤上的一种皮肤癣菌感染。
真菌性皮肤病的分类
根据真菌感染皮肤的深度(解剖部位),分为以下二类:
一、浅部真菌病:又称为“癣”,皮肤角质层的真菌感染。 1、浅表真菌感染:真菌只感染皮肤角质层的最浅层,主要疾
病为花斑癣(也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
2、皮肤癣菌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包括头癣、体股癣、手 足癣、甲癣等。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包括有以下三属:
真菌性皮肤病(Dermatomycosis)
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上万 种的真菌中,仅有几百种真菌对人类或动物有致病 性,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放疗、化疗等 新技术的谱及,真菌感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感染 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而且浅部真菌病发病率较高, 临床经常遇到。
治疗
原则:口服药+外用药、剪发、洗头、消毒
口服药: 1、灰黄霉素:儿童:15-20mg/(kg.d),成人:0.6-0.8g/d, 2、伊曲康唑:儿童100mg/d,成人200mg/d ,疗程4-8周 3、特比奈芬:体重小于20mg:62.5mg/d; 体重20-40kg:125mg/d; 体重大于40kg,250mg/d
常见皮肤真菌病临床及真菌形态学检查
常见皮肤真菌病临床及真菌形态学检查冉玉平;杨琴;庄凯文;唐教清;徐小茜;游紫梦;肖慧;冉昕;代亚玲【摘要】真菌感染所致疾病包括浅部、皮下和深部真菌病,其中浅部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引起毛发、头皮、甲、掌跖及光滑皮肤感染;皮下和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孢子丝菌、暗色真菌、接合菌等.一种真菌可致多种临床表现,相似皮损可由多种真菌引起.该文特介绍皮肤科临床常见真菌感染皮损所对应的真菌镜检、培养等形态学特征.【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7(035)010【总页数】8页(P750-757)【关键词】真菌性皮肤病;直接镜检;培养;形态学【作者】冉玉平;杨琴;庄凯文;唐教清;徐小茜;游紫梦;肖慧;冉昕;代亚玲【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真菌感染所致皮肤病不仅病原菌种类多,发病率高,且流行范围广,包括毛发、头皮、甲、掌跖、全身皮肤、黏膜、皮下组织感染。
本文通过描述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病的直接镜检、培养形态特征,以助于临床和实验室结合做出正确诊断。
临床标本(皮屑、毛发、甲、黏膜、组织、耵聍、痰、脓等)的取材方法因部位各异:颜面、褶皱部、龟头及婴幼儿皮肤等皮肤薄嫩处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头皮、掌跖、指(趾)甲及痂壳等肥厚处用无菌刀片刮取法;毛囊角栓用止血钳钳夹法;口腔、阴道的假膜和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法。
常用载液有1.78~3.57 mol/L(10%~20%) KOH、棉蓝染液、美蓝染液、派克墨水、荧光染液等。
真菌性皮肤病
白癣
• 致病菌是铁锈色小孢子菌,动物源性的为犬小孢 子菌。 • 往往在城镇托儿所或小学校引起流行。几乎均是 儿童期发病 • 损害为灰白色鳞屑性脱发斑片,卫星状分部,毛 发在距离头皮3~4mm出这段,患处毛发靠近头皮 的毛干外面可见白色菌鞘 • 滤过紫外线灯照射病变区域可显现亮绿色荧光。 取毛发镜检呈发外型孢子,拿皮屑早期进行真菌 镜检亦多为阳性。培养97%是铁锈色小孢子菌, 其余系别的小孢子菌。 • 青春期后可自愈
黑点癣
• 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 • 主要侵犯儿童,其发病率位于白癣和黄癣之后。 • 头部损害与白癣相近似,亦呈鳞屑斑片,但病变面 积较小而数目比白癣多。但呈低位性断发,一出头 皮便断,为黑色小点状 • 滤过紫外线灯检无荧光显现。拔取病发镜检为发内 型孢子,早期皮屑也可查见菌丝。培养80%为紫色 毛癣菌,20%是断发毛癣菌。 • 痊愈后少数留疤,头发部分秃落。
实验室诊断
• 一、真菌显微镜检查:选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病发几根。 置于载玻片上,加入10%~20%氢氧化钾溶液一滴,加盖 玻片。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促进角质溶解)。最 后进行镜检观察(有无孢子或细长、粗细均匀、折光性强 的菌丝)。真菌检查阳性对诊断有确诊作用,如阴性也不 能排除癣的诊断。 • 二、真菌培养:常规的培养基是采用沙堡弱 (sabourauad)培养基。将从病灶取来的鳞屑、毛发或 疱膜接种后,放入27℃恒温箱中培养。一般5天左右即可 见菌落生长,随后可进行菌种鉴定。如经三星期培养无菌 落生长,可报告培养阴性。
• 三、滤过紫外线灯检查:该灯又名伍德(wood)灯,系 紫外线通过含有氧化镍的玻璃装置,于暗室里,可见到某 些真菌,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下产生带色彩的荧光。
• 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一般用于深部真菌病的检查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1、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多形性皮疹的皮肤病,以水疱最为突出,无明显的过敏原因;本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起缓急不一,瘙痒显。
损害为多形性,开始为红斑,在其基础上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等,而以水疱最为突出。
偶亦可见大疱。
水疱自绿豆至葡萄大小,排列成群、环形或不规则形,疱壁紧张,不易擦破,棘细胞松解症阴性。
水疱抓破后即成剥蚀面,愈后常有色素沉着。
长期搔抓可使皮损湿疹化或苔癣化。
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膝、肘、臀,亦可累及腋、肩、躯干、头皮等处,口腔粘膜罕见。
诊断要点是全身情况良好,多形性皮损以簇集性水疱为突出,分布于四肢伸侧;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本病应与大疱性多形性红斑鉴别,后者亦多为多形性损害,但常有特征性的靶样红斑及大疱,皮损分布呈泛发性,粘膜常受侵犯,瘙痒不是特征。
病程一般在2月左右,愈后无疤痕。
2、急性蜂窝织炎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炎症可深入皮下组织,故损害界限不清,并可化脓坏死。
多发生于下肢、面部、外阴等处。
患处皮肤红肿、灼热、坚实、表面紧张,扩展迅速,边界不清,可有大疱形成。
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时形成脓肿、出血及坏死。
主觉疼痛。
全身症状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
硬结性蜂窝组织炎好发于下肢,常围绕踝上部,有时见于颈部、腹部或上肢。
损害是板样硬化,暗红色并有色素沉着。
久之有皮肤萎缩。
3、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接触致病物史,发病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较清楚,去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
本病应与湿疹相鉴别。
湿疹的原因复杂,不易发现,皮疹呈多种疹形,境界不明显,常全身泛发或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下肢湿疹呈对称性,局部无静脉曲张的表现,也无下肢水肿。
4、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早期症状主要是小腿下三分之一轻度水肿,以后踝部和胫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胫前内侧常有红斑和褐色素沉着,局部搔抓继发改变,有糜烂渗出结痂的皮肤病。
皮肤科真菌皮肤病浅部真菌病的诊疗护理
皮肤科真菌皮肤病浅部真菌病的诊疗护理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叫真菌性疾病(funga1diseases),又分为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1mycosis)和深部真菌病(deepmycosis)两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念珠菌、霉菌、马拉色菌等感染光滑皮肤、黏膜、手足、头部、躯干、指(趾)甲、毛发所致,也称为“癣1【病因及发病机制】浅部真菌病在世界各地区均有发生,在我国也是常见多发病。
它主要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
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和花斑糠疹等。
【临床类型及表现】1头裤本病系发生于头部皮肤和毛发的浅部真菌病,是儿童常见的头皮皮肤痹菌感染,在我国头癣基本分为四型,即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1)黄癣:黄癣的病菌是黄癣菌及其变种。
主要流行在农村,多见于7〜13岁儿童,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
本病起初皮损为丘疹或脓疱,以后干燥结痂,颜色淡黄。
痂可蔓延扩大,大小如黄豆或更大,外观与蝶形相似,周边稍稍隆起,中央略凹陷,其间有毛发贯穿,系由黄癣菌集团、皮脂、鳞屑以及尘埃等组成,乃黄癣的重要特征,对诊断有帮助。
如不医治可破坏毛囊,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黄癣自觉症状痒,病程缠绵,若不医治,直至成人也无法自愈。
有糜烂化脓者,可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
除头部以外,面部、颈部、躯干及甲偶尔见被波及。
病情较重者,还可引发变态反应,全身出现的皮疹,则称癣菌疹。
(2)白癣:白癣是头癣的主要临床类型,犬小抱子菌是其主要致病菌。
往往在城镇托儿所或小学校园引起流行。
几乎均是儿童期发病。
头皮损害为鳞屑斑片,小者如蚕豆,大的似钱币,日久蔓延、扩大成片,多呈不规则形状。
病变处炎症反应不显著,但境界尚分明。
患处毛发靠近头皮的毛干外面可见白色菌鞘,此物也是真菌所形成,被视为本病特征之一。
患者自觉痒或无明显症状,病程为慢性经过,不经医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
这可能与青年人皮脂分泌旺盛、局部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以抑制真菌有关。
银屑病疾病
银屑病疾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青壮年发病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
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讨论发觉,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链球菌、免疫功能特别,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变化等有关。
临床上有四种类型:寻常型、脓胞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
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病情较轻,本病呈慢性经过,治愈后简单复发。
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的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障碍,精神创伤,外伤或手术等有关。
诱发因素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45%的银屑病患者中可以找到诱发感染。
链球菌感染,尤其是咽炎是最常见的诱因。
牙周脓肿、肛周蜂窝织炎和脓疱疮等均可分别到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可以引起点滴状银屑病发病,特殊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
也可引起脓疱型银屑病或加重斑块型银屑病。
有时,鼻窦、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也可以引起银屑病加重。
HIV感染也可以加重银屑病。
内分泌:低血钙是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的一个诱因。
尽管维生素D3衍生物可以改善银屑病,但维生素D3缺乏并不引起银屑病。
50%的怀孕患者银屑病会改善。
但部分怀孕的患者会发生发疹性脓疱病(有认为这也是一种脓疱型银屑病)。
神经精神压力:精神压力和银屑病的关系已经特别明确,它既可以诱使银屑病发病,也可以加重已有的银屑病。
加重往往在精神刺激后几周到几个月内发生。
药物:锂制剂、干扰素、β-受体阻滞剂和抗疟药可以使银屑病加重。
激素快速减量可以造成银屑病泛发或导致脓疱型银屑病。
饮酒、抽烟和肥胖:肥胖、饮酒过度和吸烟均被报道和银屑病相关。
但一些讨论显示肥胖及饮酒过度也可能是银屑病引起的一个结果。
还有学者发觉受潮也是银屑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而食鱼虾是否是银屑病的诱发因素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发病机制银屑病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化或细胞缺陷造成的表皮疾病。
对红色毛癣菌的研究
对红色毛癣菌的研究摘要:红色毛癣菌是毛癣菌属下的一个种。
红色毛癣菌是一种人源的皮癣菌,引起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如手癣、足癣、头癣等。
对红色毛癣菌的结构成分,对药物的敏感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抗红色毛癣菌的研究前景。
近二十年来,由皮肤癣菌及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明显增多。
目前发现有四十余种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属于有丝分裂孢子真菌,ichangjiande亲人性治病性皮肤癣菌。
为世界性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癣菌。
一、红色毛癣菌的分布分别根据198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国25各省、市、自治区41个代表点上,共分离培养出9096株及18085株致病真菌,从其分布情况及各大区排列次序可以看出:从1986及1996前后所分离出的致病真菌菌种中,都是以红色毛癣菌占首位,但其比率从1986年占45.4%到1996年则以下降至34.5%。
在此期间,以华东、西南、华北、东北分布最广。
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及测定方案的选取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表皮癣菌属, 可引起患者体癣、股癣, 手癣、足癣, 头癣及甲癣等浅部真菌病。
很多抗真菌药物用来治疗皮肤癣菌的感染, 大多都有着明显的疗效。
但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新的菌种的出现及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 抗真菌药物的耐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其敏感性的研究就越显得重要和必要。
目前对于皮肤癣菌这种生长相对缓慢的丝状真菌, 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稳定的药敏试验方法标准。
经过笔者对参考文献的研究大致总结出一些经过实验探究得出的最佳实验方案及其对应的最佳抗菌药物的搭配。
1. 纸片扩散法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是用琼脂扩散的药敏方法, 其抗真菌成分设计在纸片[ 1][ 2] [ 3] 中, 曾用于细菌、酵母菌及霉菌体外药物敏取得满意的结果。
常见的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
常见的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皮肤病的种类皮肤病的种类多达1000多种,但我们这类主要讲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为例方便阅读,我把皮肤病的种类分为两个大类别:分别为传染性皮肤病与非传染性皮肤病。
传染性皮肤粉科类:手足舞灰指甲扁平疣淋病梅赤尖说湿疣生殖器疱瘆阴虱非淋卤性尿道炎非传染性的皮肤病种类:白毅风银屑病(牛皮癣)湿疹荨麻疹皮炎脱发鱼鳞病脂溢性皮炎斑秃酒糟鼻接触性皮炎座疮雀斑青春痘黄褐斑毛囊炎传染性皮肤病种类简介附图:手足癣:手足癣是手癣和足癣的总称。
手癣 (tinca manuun)是指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南感染。
足癣(tinca pedis)是指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足癣是皮肤癣菌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人,全世界流行。
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和穿着封闭性鞋子造成的湿润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
主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断发毛癣南。
足癣极少引起严重的疾病或死亡,但可以作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布引起细菌性蜂窝织炎,趾同型足癣具有最高危险性,其次甲癣,再次是足跖部足癣。
灰指甲:灰指甲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甲式前物又称为甲排 (tinea unguium)、支指甲。
是甲最常患的疾患,占甲病的半数以上。
指趾甲均可发病,趾甲更易罹患。
成人出现甲真菌病的比例约为6-8%。
扁平疣:扁平疣 (Flat Wart)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寿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
表现为或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或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
梅毒:梅毒(英文名称:syphilis)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
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尖说湿疣: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真菌性皮肤病(Fungaldiseases)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和真菌镜检、培养, 阳性则可确定诊断。
所需鉴别的疾病有玫瑰糠疹、接触 性皮炎、湿疹、环状肉芽肿、寻常 狼疮等。
病变易于复发。
体癣(tinea corporis)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病因与发病机理
体癣的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 。
糖尿病、消耗性疾病等易患体癣。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自觉瘙痒。 由亲动物,亲土性真菌(犬小孢子菌、
马拉色菌毛囊炎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又称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 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性皮肤
真菌病。
马拉色菌毛囊炎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为糠秕马拉色菌,此为人体 皮肤正常菌群之一 。
预防
预防关键在于对患者原有的手足癣、股 癣、头癣、甲癣等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
尽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癣病的动物 。 要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
等物品,并对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 毒。
对一些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 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尽量避免 滥用。
患者原有的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及 时进行治疗。
(tinea unguium)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防治
韶关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种分析
主 占 5. 1 %,与国 内报道相似 。 0
【] 江 萍, 清, 2 夏 张长生, 武汉 地 区30例 皮肤 真菌病 致病 菌种 分析 等. 31
[ . 国皮肤 性病 学杂 志 ,0 11() 5—5 . J中 ] 20 , 4: 52 7 5 2 [] 费 实, 青, 振洁 , 60 浅部 真菌病 及其病 原菌 分析 [. 3 肖常 李 等. 例 9 J 岭 】
1资 料与 方法
1 . 1材料来源
马拉色菌9株 占7 %、絮状表皮癣菌4 株 占3 %、紫色毛癣菌2株 占 4 . 4 6 . 6 4
1 %、断发毛癣菌 l株0 %、石 膏样小孢 子菌3 占02 . 9 0 . 8 株 . %。红色毛癣 菌 、须癣 毛癣 菌、念株菌所 占比例居前3 。 位 2 - 3病原 菌分布情 况
Zaq i r t fJ ra [ . c p too i,9 9 14 1:3 -4 . radsi od nJ My o ah lga1 9 ,5 ()17 1 2 tc o ]
发病部 位以手脚指 ( )缝 、颈部 、腹股沟为 主。有时很 难区分 皮肤 趾 癣病或 是皮肤念珠菌 病时 ,医师 应做 真菌镜检 和真菌培养 检查 ,以明 确诊断 ,减少 误诊 。近 年来韶关地 区的头癣 发病率有所上 升 ,发病 的 人群主要是 l 以下 的儿童 ,可能 与近年来韶 关市部分 家庭养宠物 , O岁
4 1 占2. 0 例 0 %、体 癣 3 0例 占 1 . 2 3 66 %、股 癣 2 1 占 1 . 4 例 21 %、 皮肤 念珠 茵病 1 1占 76 5 . %、头 癣 10例 占 65 3 . %、 甲癣 l3例 占 5 %、 花 1 . 7 斑 癣 1 5 占 53 0例 _ %、糠秕 孢 子 茵毛囊 炎 9 5例 占 48 . %。病原 菌种依 次 为红 色毛癣 茵 4 2株 占 3 . 5 58 %、须癣 毛癣 茵 2 7 占 2 . 9 株 35 %、 念株 茵 18 占 l. 9株 5 %、 犬小孢 子 茵 1 9 占 l . 7 3株 1 %、糠秕 马拉 色茵 9 株 占 7 %、絮 状 表 皮癣 茵 4 株 占 36 O 4 . 4 6 . %、紫 色毛癣 茵 2 4株 占 1 %、断 发 .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c ll a y r e c u r r e n t a n d g e n e r a l i z e d s u p e r i f c i l a my c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r u b r u m 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J u n e 2 0 1 2 t o J u n e 2 0 1 4 i n o u r
【 关键词 】 泛发型体癣 ; 红色 毛癣菌 ; 基因型 【 中图分 类号】 R 3 7 9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1 9 9 (  ̄ o 1 5 ) 4. 0 0 3 9 0 . 0 4
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c h r o ic n a l l y r e c u r r e n t a n d g e n e r a l i z e d s u p e r f i c i a l my c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h e r e h a v e b e e n a f e w r e p o r t s o n c h r o n i c a l l y r e c u r r e n t a n d g e n e r a l i z e d s u p e r f i c i a l m y c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性泛发型体癣 患者 , 取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 , 对 其中 l 例 典型 患者( 病程 7年 , 趾 甲严 重累及 、 皮疹全 身泛 发 ) 的皮损
进行组织病理 学检 查 , 对其不 同部位皮损处分离 的 4株菌株行微生物学及分 子生物学研 究 , 并根 据体外药 敏试验进 行药物选 择。 结果 患者 皮损 处真菌学检查见大量有隔分枝 的菌丝 , 培养及 分子 生物学鉴 定为红 色毛癣 菌。不 同皮 损处 菌株基 因
型鉴定 为同一菌株 。组 织病理示鳞状上皮轻度增生 , 表 面角化过度 , 真皮浅 层血管周 围少量淋 巴细胞浸润 。P A S染 色表皮见 少量 有隔菌丝。确 诊后 给予 口服伊曲康唑 , 外用特 比萘芬乳膏 , 酮康唑洗剂洗浴 等综合治疗 取得 良好 效果 。 结论 结合药敏试验采取综合治疗 。 慢性 复 发性 泛发型浅部真菌病 , 对病原菌 的分 离鉴定尤 为重要 , 且应 注意患 者有无 指/ 趾 甲的累及 , 治疗 不能仅 针对体 癣治疗 , 而应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D e r m a t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f o N a n i f n g Mi l i t a r y R e g i o n ,尸 ,N a n j i n g 2 1 0 0 0 2 ,
孔庆涛 , 邓 琳 , 李宗辉 , 胡治丽 , 梅 寰 , 桑 红 , 刘维达
[ 摘要】 目的 慢性复发性泛发型浅部真菌病患者较少见。文中探讨红色毛癣菌所致的慢性复发性泛发型浅部真菌病
的原 因及诊疗方法 。 方法 收集南京军 区南京 总医院 2 0 1 2年 6月至 2 0 1 4年 6月 就诊 的 5例红 色毛癣 菌所致 的慢性 复发
3 9 0
医学研究生 学报 2 0 1 5年 4月 第 2 8 卷 第 4期
J Me d P o s t g r a , V o 1 . 2 8 , N o . 4 , A p r i l , 2 0 1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
著
( 临床 研 究)
红色毛癣菌致慢性 复发性泛发型浅部真菌病 的临床分析
h o s p i t 1.B a a e t e r i o s c o p i c e x a mi n a t i o n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we r e ma d e o n s k i n l e s i o n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 A t y p i c l a p a t i e n t wh o h a d 7 - y e a r c o u r s e
r u b r u m
K O N G Q i n g . t a o , D E N G L i n , L I Z o n g — h u i , HU Z h i . 1 i , ME I H u a n , S A N G Ho n g , L I U We i d a
J i a n g s u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f o D e r ma t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 o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P e k i n g U n i o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2 ,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r u b r u m.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a s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a u s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h e r a p y o f t h e my c o s i s . Me t ho d s 5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h r o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