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复习练习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①金帛,历诸国市.马。
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
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
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
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②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
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③ 令止之。
【注释】①赍(j ī):送东西给人;②鸾舆(lu án y ú):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③遽(j ù):急。
1.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 分)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使诣.西域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诸国市.马③魏征谏.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陛下惠.及四海13.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则.生深怨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B. 诸蕃闻之.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C. 剑以.赐骑士可以.调素琴(《陋室铭》)D. 求而.得之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观潮》)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魏徵认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
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3)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分析】(1)“折戟”为小;“赤壁之战”为大,“国家的命运”为大。
“折戟”是引起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故答案为: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及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铺垫作用。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试题及分析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试题及分析
【典型试题】
1.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
腰白玉之环
日有廪稍之供
2.《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试题分析】
1.(1)手自笔录:①动手,名词作动词②原意为“笔”,现译为用笔,名词作状语(2)腰白玉之环: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词作动词
(3)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做状语
2.论证思路答题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通过XX提出论点,接着通过XX证明论点,最后得出XX结论。
明确:首先,孟子用“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第 1 页。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
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
据此理解作答。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⑵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③伛偻提携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答案】(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解析】【分析】(1)“独”意思是独自,孤独。
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落花时节,诗人独自一个人在饮酒作诗,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和几个知己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感到物是人非的无奈与落寞。
太阳快要落山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小园的路上徘徊。
因此,“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因此这两句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故答案为:⑴“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⑵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点评】⑴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
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一)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知朝③之贾④。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注释】①旦:早晨。
②市:集市,市场。
③一朝:一天。
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比三旦立市()(2)人莫与言()..12、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
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顾我的生意。
C.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
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
13、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许金不酬①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②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④⑤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苴:枯草②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③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④薄:撞⑤盍:为何、何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向许百金许:(2)若,渔者也若:..2.对划线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原因!B.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C.这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D.这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3.商人最终沉入水底淹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四)温人之周温人①之周②,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王闻之闻:听说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 王且何利利:好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甘肃专版)中考语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练习(含答案)
专题二课外古诗词赏析2018备考集训类型一边塞征战诗一、[2017兰州市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战城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喻指君王。
1.颔联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两个意象,抓住了古代战场的特色。
2.这首诗表达了远征战士内心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塞下曲[唐]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首句“夜战桑乾北”中的“夜”字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2017泰州]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问题。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大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释】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
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
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
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赏析尾联。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甘肃专版)中考语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复习练习(含答案)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018备考集训(二)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类型一叙事说理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ò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______________(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______________(3)循.漪沿岸 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部编中考 语文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3)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 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L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⑶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嬴。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①到②才③拉④像这样2.31)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42)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53)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3.(4 分)Q)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
(2)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译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 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
②馏:把食物蒸熟。
③糜子:粥。
④更相:互相;易夺:改正补充。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宾客诣.陈太丘宿__ __(2)太丘使.元方、季方炊__ __(3)俱委.而窃听__ __(4)仿佛志.之__ __2.下列句中虚词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文中指“我”)B.仿佛志之(之,代词,代那些话)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之,助词,无义)D.更相易夺(相,指互相,相互)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客与太丘论议4.翻译下列句子。
(1)尔颇有所识不?(2)未若柳絮因风起。
5.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闻名天下,结合选文中陈太丘的做法分析原因。
西湖游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罗纨: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梅花为.寒所勒(2)余时为桃花所恋.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初中古诗词文言文练习
初中古诗词文言文练习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知水平。
以下是一些针对初中学生的古诗词文言文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一、古诗词鉴赏练习
1. 阅读以下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阐述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受。
3. 根据所学古诗词,创作一首四行诗,要求押韵,表达你对自然或人生的感悟。
二、文言文阅读练习
1.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其主要观点。
2. 选择《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通过这些人物传达的历史观。
3. 阅读《出师表》全文,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并思考其对后世
的影响。
三、古诗词文言文综合运用练习
1. 结合所学古诗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描述一个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要求文中至少引用两首古诗词。
2. 选择一篇文言文,将其改编成现代汉语的叙述文,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创作一篇以古代文人为主角的短篇小说,要求文中至少包含一段文言文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时代背景。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初中中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
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及古诗鉴赏(3首)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2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元结④)[注] 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
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
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相同的?(3分)一、11.①几乎抢光才离开。
②难道(道州)的力量能够战胜敌人吗?12.希望官吏能减轻百姓赋税。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3分)蒙骜①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
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1)帅师.伐魏(2)徒.以有魏也(3)蒙骜遁走.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二、(13分)5.(3分)(1)军队(2)只,仅仅(3)逃跑6.(3分) C7.(4分)(1)(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018备考集训(二)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类型一叙事说理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ò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______________(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______________(3)循.漪沿岸 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二、[2017金华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
④飞龙:指皇家。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客许.而直未及给 ____________(2)因.引出 ____________(3)亦如是. ____________(4)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____________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2)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三、[2017上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留以为.梁______________(2)乃尽.湿之 ______________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谏言谋略一、[2017眉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释】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
②豕(shǐ):猪。
③淖(nào):烂泥。
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过.矣______________(2)尔辈以此究物理.. ______________(3)比.至国 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二、[2017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
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
武襄不听。
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
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②侬智高:人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武襄驻.节而祷之____________(2)俟.凯旋 ____________(3)败智高师. ____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4.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⑥,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⑦可也。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íng):强而有力。
⑥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
⑦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战于.泓____________(2)国人皆咎.公 ____________(3)不鼓.不成列 ____________(4)虽.亡国之余 ____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3.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宋襄公的这种“仁义”是极其愚蠢的。
B.从文章不惜笔墨写子鱼反驳宋襄公的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宋襄公持批评态度。
C.国人怪罪宋襄公时,子鱼站出来指出其罪过所在,同时也肯定了宋襄公的仁义有一定意义。
D.宋军丢掉了两次战机,一次是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另一次是楚国的军队还没有摆好阵势。
4.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宋师败绩”的原因有哪些?类型三人物品评一、[2017咸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宗元谓.所亲曰 ____________(2)西南绝.域 ____________(3)如何与母偕.行 ____________(4)时人义.之 ____________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3.下列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