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的诊治

合集下载

隐球菌诊治(专家)

隐球菌诊治(专家)

本资料仅供内部使用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来自中国的资料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3)病例数


黑线:总例数 黄线:无易感因素

蓝线:存在易感因素

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例数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P=0.003)
本资料仅供内部使用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来自中国的资料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4)临床特点——症状
• 头疼(100%) • 发热(81.2%) • 脑膜刺激征(71.4%) • 呕吐(63.4%) • 意识障碍(46.8%) • 癫痫发作(28.6%) • 听力下降(24.7%) • 视力下降(21.4%) • 脑疝(19.5%) • 肢体活动障碍(18.2%)
本资料仅供内部使用
LP Zhu, et al. Medical Mycology 2010; 48:570-579.
来自中国的资料 上海华山医院154例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总结 (2)易感因素
• 154例患者中,仅有51例(33.1%)存在易感因素 • 易感因素包括
(1)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1例 (2) 自身免疫疾病 17例 (3) 糖尿病14例 (4) 使用免疫抑制剂 13例 (5) 肝硬化 12例 (6) 慢性肾病 11例
新型隐球菌 8.9%
热带念珠菌 14.5%
白色念珠菌 34.4%
白色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 克柔念珠菌 其它酵母菌

隐球菌的诊治进展

隐球菌的诊治进展

隐球菌病的并发症 IRIS(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学者观察到,部分HIV/AIDS患者在开始HAART后,
当患者免疫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时,其机会性感染
症状反而加重,甚至死亡。把这种现象称为免疫
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
隐球菌病诊治进展
指南指出了治疗的三个关键原则:
1、脑膜脑炎采用杀菌剂诱导治疗,如多烯
类联合氟胞嘧啶,随后氟康唑维持治疗;
2、颅内压升高和(或)IRIS(免疫重建炎
症综合征)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3、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使用两性霉素B含
脂制剂。
HIV感染患者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抗真菌治疗
器官移植受者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方案
隐球菌肺疾病的治疗
氟康唑400mg/d至少6-12月
替代:伊曲康唑400mg/d 免疫受损患者
诱导:两性霉素B0.5-0.7mg/d/kg或 脂质体±氟胞嘧啶2-4周 巩固:氟康唑400mg/d,8-10周,氟 康唑200mg/d至少6-12月
免疫正常患者
无症状或轻症:氟康唑400mg/d612月
NIAID指南(变态反应性和感染性疾病பைடு நூலகம்会)
对于免疫正常宿主的局限性肺隐球菌病必须保证严密的观察。在有症 状的病例,建议使用氟康唑,200-400mg/d,共3-6个月 泌尿系、皮肤感染者200-400mg/d,共3-6个月。 不能耐受氟康唑,伊曲康唑 200-400mg/d,共6-12个月是一种可接 受的选择方案。 对于健康宿主的CNS感染,标准的方案是采用两性霉素B和5-FC联合 治疗2周,然后使用氟康唑400mg/d至少10周,根据病人的临床状况, 氟康唑巩固治疗6-12个月。 对于HIV阴性的免疫抑制患者,不管其感染部位,均需按CNS感染治 疗。 HIV感染的隐球菌病例均需治疗。需终生维持抗真菌治疗。非CNS感 染的严重病例,可选择氟康唑400mg/d和5-FC(100-150mg/kg/d)的 联合治疗10周,然后氟康唑维持治疗。

隐球菌标准

隐球菌标准

隐球菌标准
"隐球菌" 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真菌的一类,特别是球形或卵圆形的真菌,属于隐球菌属(Cryptococcus)。

这些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鸟粪、树木等地方。

其中,一种特别重要的隐球菌是克氏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它可以引起严重的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

通常,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对隐球菌的检测和鉴定会遵循一系列标准和指南。

以下是可能涉及隐球菌的一些标准和指南:
1.ISO 21527-1:2008: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微生物学
的标准,其中包括了真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这个标准可能包括一些用于检测隐球菌的方法。

2.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各国的临床和实验室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
和鉴定病原真菌的方法,其中可能包括了隐球菌的检测。

3.CDC 指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了关于隐球
菌感染的指南,包括临床检测、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4.流行病学研究:对隐球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标准和指南,以便
对疫情进行监测和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标准和指南可能会根据国家、地区和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了解隐球菌的相关标准或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检测和鉴定,建议咨询当地或国家的卫生部门、微生物学实验室或相关专业组织,以获取最新的指南和标准。

在临床环境中,隐球菌感染可能需要特殊的检测方法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PPT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病理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判断病变性质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免疫反应,判断病变性质 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判断病变性质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等
实验室检查:痰培养、血 清学检查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肺隐球菌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肺隐球菌病的概述
定义与背景
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隐球菌是一种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鸟类粪便和腐烂的植物中 肺隐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肺隐球菌病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诊断方法:痰液检查、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复 发性
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03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 发现肺部阴影, 但无法确定是 否为隐球菌病
CT检查:可发 现肺部结节、 空洞、肿块等 病变,有助于 诊断隐球菌病
MRI检查:可 发现肺部病变, 但较少用于隐 球菌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 病如肺结核、肺炎等相鉴 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他 克莫司等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指南.隐球菌病治疗指南全国变态反应性和___(NIAID)真菌病研究组由8人组成,评估了现有的有关隐球菌病治疗的资料,并总结了隐球菌病最佳治疗的方法。

每种推荐方法的相对推荐强度是根据相应的临床证据的类型和级别作出分级的,与___(IDSA)此前公布的指南相一致。

专门小组通过2次电话会议和撰写原稿评论加以确定。

对于新生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侵犯部位及感染宿主的免疫状态。

对于免疫正常宿主的局限性肺隐球菌病,必须保证严密的观察。

在有症状的病例,建议使用氟康唑,剂量为200~400mg/d,共3~6个月。

对于那些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1:8而无CNS侵犯的隐球菌血症,或泌尿道、皮肤感染的病例,推荐使用唑类(氟康唑)3~6个月。

在所有病例中,均需严密观测以排除潜在的CNS感染可能。

对于不能耐受氟康唑的病人,伊曲康唑(200~400mg/d,共6~12个月)是一种可接受的选择方案。

对于严重的感染病例,需采用两性霉素B(0.5~1mg/kg/d)治疗6~10周。

对于健康宿主的CNS感染病例,标准的治疗方案是采用两性毒素B(0.7~1mg/kg/d),与氟胞嘧啶(100mg/kg/d)联合使用2周,然后使用氟康唑(400mg/d)至少10周。

根据病人的临床状况,氟康唑“巩固”治疗需持续6~12个月。

对HIV阴性的免疫抑制病例,不管其感染部位,均需按CNS感染来治疗。

目前还没有临床对照试验来研究AIDS相关的隐球菌性肺炎治疗的疗效(表2)。

实际上,对于HIV感染病人的肺部或非CNS隐球菌感染治疗的疗效极少有人研究。

因此,特异性的可选择治疗方案还未完全阐明。

但由于所有HIV感染病人存在播散感染的危险,治疗是必要的。

对于持续或顽固的肺部或骨损害,外科治疗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1:8)阳性而无临床表现的HIV感染病人,虽然还没有进行特异的研究,但他们也必须进行治疗。

治疗的预期结果是消除症状,如咳嗽、气急、咳痰、胸痛、发热,以及改善胸片异常表现(侵润、结节、肿块等)。

肺隐球菌感染诊治进展

肺隐球菌感染诊治进展
阳性率: ,重要意义 隐球菌抗原(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 简便、
快速、有效
病理学
此处为肺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显微镜图像。存在许多生 物体, 每个生物体有个大粘液状的囊,此囊使在视野内不太 清晰的每个细胞核周围呈现一个清晰亮区
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呼吸道症状及胸部X线表现,对 怀疑病例尽早行病原学检查
传染源: 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但 至今未发现动物-人,以及人-人之间直接传 播的证据
可能的传播模式: 鸽粪→气溶胶颗粒→吸入 肺泡→发病
隐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隐球菌入侵不一定发病,宿主的免疫状态 起决定作用
免疫正常: 可能仅有放射学改而无症状 免疫抑制: 全身播散、症状严重,尤其是肺
肺外表现
上腔静脉阻塞 Pancoast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气胸及纵隔气肿 胸壁累及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可以有轻至中度升 高,中后期可出现血红蛋白及细胞数减少
影像学改变
孤立或多个结节影,直径大于5mm,一般为2~ 10cm,可见到支气管影;
部和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细胞免疫在防止隐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 是感染起始阶段最主要的免疫细胞, 它们决 定着病原菌被清除还是在肺内繁殖。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轻重不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为:
无症状型
慢性型
急性型
无症状型
患者多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任何的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在接受胸部x线透视时偶
治疗方法
病原学检查阳性,但无症状且免疫功能正 常者
治疗: 密切观察,不需用药,或口服氟康唑 200-400mg/d,3-6个月。

隐球菌病治疗实用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实用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实用指南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隐球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NIAID MSG)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隐球菌病的处理指南。

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绝大多数隐球菌病患者。

虽然该指南系2000年制订,且所依据的临床证据均为国外资料,但由于该指南是在大量临床证据基础上制订对我们当前的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该指南的全文见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 2000,30:710—718,并将于2008年更新。

本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力度分级系统同其他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指南(附件)。

在过去的20余年,随着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不断问世,新型隐球菌病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型隐球菌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罹患部位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

一、非HIV感染者隐球菌病的治疗指南(一)肺部及非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治疗目的为治愈感染并预防感染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

所有免疫缺陷者均应接受治疗,因易发生播散性感染。

有症状的患者均需治疗。

虽然所有培养阳性的无症状患者应接受治疗,但许多免疫功能正常的痰培养阳性患者即使不治疗亦预后良好。

肺外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如骨骼或皮肤)需要特殊的抗真菌治疗。

持续性或难治性肺部或骨骼感染需要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需作腰穿以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肺部隐球菌病的治疗见表1。

早期适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防止中枢感染发生。

对于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可以防止感染导致的移植失败。

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二)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治疗目的为治愈感染并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神经瘫痪、听力丧失和失明。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治疗见表1。

治疗2周后需随访脑脊液(CSF)检查,如果培养阳性,需要延长诱导期疗程。

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疗效不佳,即使是低危患者。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课件ppt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课件ppt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的亮点和不足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 值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安排
第一周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背景和意义介 绍
第五周
总结回顾,强化重点,答疑解惑
06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总结与展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主要内容总结
隐球菌病治疗原则
抗真菌药物选择
辅助治疗措施
对于不同的隐球菌感染类型,应采取 不同的治疗原则。对于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和及时抗真菌治疗;对于肺隐球菌病 ,治疗前应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和 疗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治 疗时需兼顾抗真菌治疗和免疫调节治 疗。
2023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 南解读教学课件ppt
目录
• 引言 •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 •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计划 •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实施
目录
•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效果评估 •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总结与展望
提供参考。
03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计划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目标
掌握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的基本框架和 内容
理解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对于临床实践 的指导意义
熟悉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对于隐球菌病 治疗的评估和管理流程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教学内容

皮肤隐球菌病治疗及护理

皮肤隐球菌病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皮肤隐球菌病的概述 02. 皮肤隐球菌病的治疗 03. 皮肤隐球菌病的护理
病因及发病机制
皮肤隐球菌病是由皮肤隐球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性疾 病。
皮肤隐球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动物粪便和空气中, 可通过皮肤破损、吸入或食入等方式进入人体。
皮肤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功 能低下、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微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
的食物,增强皮肤抵抗力
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护理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换洗衣物
2.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 人用品
3.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闷热 的环境
4. 避免长时间接触宠物,减少与宠 物的亲密接触
5.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预 防皮肤隐球菌病的发生
心理治疗: 保持良好的 心态,减轻 心理压力, 有助于病情 恢复。
01
02
03
04
05
药物治疗
1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用于治疗皮肤隐球菌病 2 外用药物:如酮康唑、咪康唑等,用于局部治疗皮肤隐球菌病 3 联合用药:根据病情,可采用口服和外用药物联合治疗 4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药物说明书,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5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 6 药物停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停药,避免复发
治疗原则及方法
抗真菌药物 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合 适的抗真菌 药物,如氟 康唑、伊曲 康唑等。
局部治疗: 针对局部感 染部位,使 用抗真菌药 物软膏或溶 液进行涂抹。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 避免过度摩 擦和刺激。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均 衡,避免辛 辣、油腻食 物,多摄取 富含维生素 的食物。

隐球菌病确诊标准

隐球菌病确诊标准

隐球菌病确诊标准
摘要:
1.隐球菌病的简介
2.隐球菌病的确诊标准
3.隐球菌病的诊断方法
4.隐球菌病的治疗和预防
正文: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病,它会侵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和内脏器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和动物都可能感染。

然而,隐球菌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如果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患者,就会更容易感染。

隐球菌病的确诊标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精神异常、皮肤损害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看到肺部、脑部、骨骼等受侵犯的部位。

实验室检查可以从患者的组织、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隐球菌,或者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到隐球菌的抗原或抗体。

诊断隐球菌病,除了上述的确诊标准外,还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结核病、念珠菌病、病毒性脑炎等。

治疗隐球菌病的方法主要是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预防隐球菌病的关键是提高免疫力,避免与隐球菌接触,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总的来说,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肺隐球菌感染的诊治进展.精选PPT

肺隐球菌感染的诊治进展.精选PPT
患者多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肺穿刺或细针活检或经支纤镜防污染毛刷, 普通痰涂片及培养:阳性低于25%
与肺孢子菌性肺炎(PCP)十分相似。
血清B、C型主要为格特变种(var gattii)
阳性率:,重要意义 危险因素:AIDS患者、长期激素治疗、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糖尿病、结节病、慢性肺部疾病
细胞免疫在防止隐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Pancoast综合征
病理学
此处为肺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显微镜图像。存在许多生 物体,每个生物体有个大粘液状的囊,此囊使在视野内不 太清晰的每个细胞核周围呈现一个清晰亮区
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呼吸道症状及胸部X线表现,对 怀疑病例尽早行病原学检查
确诊依据: 1、病理学检查(包括手术标本、经皮肺穿刺
标本、经纤支镜活检标本) 2、呼吸道、脑脊液、病灶内脓液穿刺标本的
多发小结节状阴影,双肺分布粟粒状阴影,或 网状结节影样间质改变;
炎症浸润病变,可呈小片状、节段性或叶性 分布;
空洞、纤维化、胸腔积液与肺门淋巴结肿 大等。
病原学诊断
传统真菌镜检和培养是肺部新生隐球菌感 染诊断的重要依据
几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普通痰涂片及培养:阳性低于25% 1、病理学检查(包括手术标本、经皮肺穿刺标本、经纤支镜活检标本)
病原学涂片和培养
治疗策略
隐球菌感染的治疗策略要根据病变部位与 宿主的免疫状况而定
治疗前评估: 1、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2、是否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CNS)隐球菌
感染 3、症状轻重程度
治疗方法
病原学检查阳性,但无症状且免疫功能正 常者
治疗:密切观察,不需用药,或口服氟康 唑200-400mg/d,3-6个月。
然发现的,
慢性型

隐球菌诊疗

隐球菌诊疗
条件2: (1)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特别是压力>35cmH2O; (2)伴视力、听力及其他颅神经损害症状; (3)不能耐受脱水药物的副作用。
置管持续外引流(侧脑室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能在短时间内 减轻患者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脑疝形成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引 流减少患者蛛网膜粘连,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Ommaya 囊植入引流 :
1.治疗中可方便、重复地抽取脑 脊液;监测疗效和脑室内药物浓 度。 2.可长时间甚至终身留置并可减 少外源性感染几率,亦避免侧脑 室分流术伴随的炎症扩散、引流 管阻塞等缺陷 3.并发症:颅内出血、继发感染 和脑室内给药相关不良反应等。
• IDSA隐球菌病治疗的实践指南
2000年
• IDSA 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10年 • 中国真菌学杂志隐球菌感染专家共识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
2018年 专家共识
病原学以及 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诊断与膜炎的处 理
颅内高压的 处理
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快) 脑脊液的隐球菌培养
注:FCZ ≧16 mg/L,5-FC ≧ 32 mg/L提示耐药。
及时有效控制颅内高压是决定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结局最 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升高的脑脊液压力水平通常与脑脊液内 高真菌负荷有关。若不及时处理,在该病确诊2~4周内病死率 最高
及时脑脊液引流降压:脱水药联合反复腰穿放液。
反复腰穿引流:脑脊液压力持续升高≥25 并出现头痛等颅内压增 高症状,qd/qod让脑脊液压力尽快减压50%或达正常压力。
HIV 感染
• 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症状持续时间较非HIV 感染者 长,且更不典型。
持续感染
• 4 周后脑脊液培养持续阳 性;

隐球菌的诊治

隐球菌的诊治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非脑膜、非肺部隐球菌病患者
隐球菌血症患者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CNS疾病被排除、无真菌血症、仅有1个 部位感染、无免疫抑制危险因素的患者
氟康唑每日400 mg 6-12个月B-III非HI源自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疗程
证 据
诱导治疗
AmBd(每日0.7-1.0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 ≥4周a,b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两种方案均建议采取分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初期的 诱导治疗中,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0.5—1 ms/(kg·d)) 和氟胞嘧啶(100 ms/(kg·d))作为诱导治疗得到全球专 家的广泛认可; 氟康唑作为后续治疗也得到了普遍赞同; 在诱导治疗时间上,本方案推荐至少8周,而与IDSA 的初步方案以及更新方案均有不同; 两种方案在诱导治疗的时间和维持治疗的剂量上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两性霉素B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 有关,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剂量需要 一段时间,一般维持剂量也较低) 。
误诊疾病 脑寄生虫病
疟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葡萄球菌脓肿 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发性淋巴瘤 肾性脑病 癫痫 偏头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脑肿瘤 肺癌 待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实验室检 查:脑脊 液常规、 生化及影
像学
+
脑脊液涂 片、培养 和隐球菌 乳胶凝集
试验
临床特征
多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可伴有脑实质及脑损害表现

隐球菌特异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隐球菌特异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隐球菌特异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检查隐球菌病的病原学方法包括:
1. 组织活检:对疑似感染的部位进行切片,使用Gomori-Methenamine-Silver染色(GMS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隐球菌
形态特征,如分枝菌丝体、假菌丝体、大浆液胞等。

2. 组织培养:将活检组织或体液标本放入含有相关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是否有隐球菌的生长。

一般常用的培养基包括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BHIA培
养基等。

3.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引物特异性扩增隐球菌DNA片段来检测感染。

该方法高度敏感,并且
可以区分不同的隐球菌种类。

4. 抗原检测: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感染者体液(如血清、尿液)中隐球菌的抗原。

常用的方法包括隐球菌抗原血清学检测、隐球菌抗原浓度测定等。

5. 血液培养:对疑似隐球菌血液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液培养,观察是否有隐球菌的生长。

6. 光致发光技术法:利用特定荧光探针结合隐球菌核酸标记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隐球菌的定量分析。

不同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隐球菌感染的检测
率和准确性。

具体的检查方法应根据临床病情和实验室设备的条件来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敏结果显示: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具有强大的 抗菌作用,对氟康唑耐药的新生隐球菌也有效1
伏立康唑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很好的疗效2 ,3,4
可作为两性霉素B治疗失败的替代治疗
仍需更大规模的对照试验来验证
1、Chandenier J, et al. In vitro activity of amphotericin B, fluconazole and voriconazole against 162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solates from Africa and Cambodia. Epub 2004 2、Mavrogiorgos N, et al. Efficacy of voriconazole in experimental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nfection.Mycopathologia. 2006 3 、Shen YZ, et al. Voriconazole in an infant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Chin Med J 2008 . 4、Elter T, et al. Voriconazole brain tissue levels in rhinocerebral aspergillosis in a successfully treated young woman.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6.
诱导和巩固治疗临床研究分析
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真菌清除率 一项208例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队列研究:
A B C D AmBd(0.7mg/kg/日) AmBd(0.7mg/kg/日)+氟胞嘧啶(100mg/kg/日) AmBd(0.7mg/kg/日)+氟康唑(400mg/日) AmBd(0.7mg/kg/日)+氟胞嘧啶(100mg/kg/日)+氟康唑 (400mg/日)
AIDS患者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器官移植者
恶性肿瘤
糖尿病、结节病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等
肺隐球菌感染的诊断
肺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的结节到严 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少量黏液痰或血痰、伴发 热,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咯血、盗汗等。 临床亦常见慢性隐匿起病的无症状患者,仅在 体检时胸部x线检查发现。 急性重症多见于免疫抑制尤其是AIDS患者,临 床表现为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发展为急 性呼吸衰竭。
HIV感染者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诱导治疗 AmBd(每日0.7-1.0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a 脂质体AmB(每日3-4 mg/kg)或ABLC(每日5 mg/kg,监测肾功能)+氟胞嘧 啶(每日100 mg/kg)a AmBd(每日0.7-1.0 mg/kg)或脂质体AmB(每日3~4 mg/kg)或 ABLC(每日 5 mg/kg,不能耐受氟胞嘧啶的患者) 2周 2周 4-6周 A-I B-II B-II 疗程 证据
隐球菌性脑膜炎
误诊率高:
国内文献报道,CNM初诊误诊率可高达55.6 -81%
病死率高
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3个月的死亡率约20% HIV感染人群中,没有抗真菌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 炎,则入住医疗机构治疗2周内的死亡率达100%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情况
误诊疾病 结核性脑膜炎(30.35%) 病毒性脑炎(20.54%) 感冒(15.18%) 肺部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血管神经性头痛 颈椎病 神经症 误诊疾病 脑寄生虫病 疟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葡萄球菌脓肿 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发性淋巴瘤 肾性脑病 癫痫
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
病原学检查
脑脊液培养阳性
培养准确率可达81%
但敏感性不高 所需时间较长
血清学检查
乳胶凝集试验 抗原-隐球菌夹膜多糖 抗体-高效价抗隐球菌多糖抗体
早期、快速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0%以上
抗真菌治疗
非脑隐球菌病:首选治疗方案:氟康唑
脑隐球菌病:首选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加5-Fc “渐进原则”:1mg,2mg,5mg, 10mg,„„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HIV阴性脑隐球菌病的治疗
诱导治疗 两性霉素0.5- 1mg/(kg· d)联合氟胞嘧啶 100mg/(kg· d),至少8周 巩固治疗 氟康唑200-400 mg/d,至少12周或伊曲 康唑(? ) 200-400 mg/d,至少12周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HIV阳性脑隐球菌病的治疗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两种方案均建议采取分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初期的 诱导治疗中,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0.5—1 ms/(kg· d)) 和氟胞嘧啶(100 ms/(kg· d))作为诱导治疗得到全球专 家的广泛认可; 氟康唑作为后续治疗也得到了普遍赞同; 在诱导治疗时间上,本方案推荐至少8周,而与IDSA 的初步方案以及更新方案均有不同; 两种方案在诱导治疗的时间和维持治疗的剂量上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两性霉素B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 有关,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剂量需要 一段时间,一般维持剂量也较低) 。
非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脑脊液压力可明显升高,细胞数轻中度 升高,蛋白含量也往往呈轻至中度增高, 糖含量降低
非特异性
病原学检查
脑脊液墨汁染色镜检找到新型隐球菌
脑脊液3~5ml
离心取沉渣 滴至玻片 滴20%优质墨汁
隐球菌量少
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背景欠佳 需多次、反复涂片
显微镜下找隐球菌
抗真菌治疗的方案主要有以下3种:①两性霉素 B(0.7—1 mg/(kg· d))联合氟胞嘧啶(100 mg/(kg· d)) 诱导治疗2周,继用氟康唑(400 mg/d)治疗至少10周, 然后氟康唑200 mg/d,终生维持。 ②两性霉素B(0.7—1 mg/(kg· d))联合氟胞嘧啶(100 mg/(kg· d))6一10周,氟康唑200 mg/d,终生维持。 ③伏立康唑(首个24 h给予负荷剂量,每12h给药1次, 每次6 mg/ks静脉滴注;之后每12 h给药1次,每次4 mg/kg静脉滴注,2周后停用伏立康唑,继续使用两 性霉素B+氟胞嘧啶进行治疗)与两性霉素B(O.5~ 0.7 mg/(kg· d))加氟胞嘧啶(100~150 mg/(kg· d))联 合应用2周后,停用伏立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和 氟胞嘧啶12周,后改用氟康唑200 mg/d,终生维持。
脊髓肿瘤 SLE 脑血栓 脑动脉硬化
高血压病
偏头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脑肿瘤 肺癌
待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 查:脑脊 液常规、 生化及影 像学 脑脊液涂 片、培养 和隐球菌 乳胶凝集 试验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
临床特征
多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可伴有脑实质及脑损害表现
≥1年c
≥1年c
C-I
C-I
器官移植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诱导治疗 疗程 证据
诱导治疗a:脂质体AmB(每日3-4 mg/kg)或ABLC(每日5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
可选择的诱导治疗 脂质体AmB(每日6 mg/kg)或 ABLC(每日5 mg/kg) AmBd(每日0.7 mg/kg)b 巩固治疗:氟康唑(每日400 -800mg) 维持治疗:氟康唑(每日200 -400mg)

其中AmBd联合氟胞嘧啶治疗14天的成功率高于其他 任何方案,治疗失败率26%,而其他治疗失败率为 56%
AmBd联合氟胞嘧啶,之后序贯氟康唑是首选治疗方案
初始诱导/巩固治疗方案 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LFAmB可以替换AmBd,尤其是考虑到肾毒性问 题 患者不能耐受或因药物毒性而不能使用氟康唑 巩固治疗的情况下,可选择伊曲康唑(但效果 不如氟康唑) 使用氟胞嘧啶治疗时,应通过频繁的全血细胞 计数密切监测其严重毒性,如血细胞减少
隐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内科
背 景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 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但亦可侵犯骨髓、皮 肤、粘膜和其他内脏。 目前,在免疫抑制患者中,隐球菌感染的发病 率约为 5%~10%,在AIDS患者中,隐球菌的 感染率可以高达30%;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 群中,隐球菌的感染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左右。
可选择的诱导治疗
AmBd+氟康唑 氟康唑+氟胞嘧啶 氟康唑 „„ „„ „„ B-I B-II B-II
伊曲康唑
巩固治疗:氟康唑(每日400 mg) 维持治疗:氟康唑(每日200 mg)a 可选择的维持治疗:
„„
8周 ≥1年c
C-II
A-I A-I
伊曲康唑(每日400 mg)d
AmBd(每周1 mg/kg)d
诊治体会
早期诊断:需反复多次腰穿、常规检测脑脊 液墨汁染色涂片及培养,以免漏诊、误诊 两性霉素没有起效时需不需要加用氟康唑? 两性霉素联合氟胞嘧啶的疗程是否可适当延 长,再转为巩固和维持治疗? 药物剂量调整和药物副作用能否耐受的矛盾? 伏立康唑等药物在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地位?
静脉滴注AmB开始剂量为每天1、3、5、 10、15、20、25、3O、35、4O mg依次 递增,然后第11天开始采用AmB 0.7~ 1.0 mg/kg静脉滴注,在AmB逐渐加量 未达到40 mg有效剂量期间,加用氟康唑 (FCZ)0.2~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
氟康唑(每日400 mg) 同CNS疾病
疗程
6-12个月
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