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资料整理篇》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一、教育学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人类科学文化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原理、方法和规律等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等。
2.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教育经济学等学科构成。
理论分为传统教育学理论、新教育学理论,其中,新教育学理论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理论、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和自主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教师职业道德1.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它是职业行为指南,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
2. 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忠诚正直、廉洁自律、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精益求精等几大方面。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指培养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
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教师本身。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学校管理者可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家长可以注重尊重教师、与其互相沟通;而教师本身则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
三、课程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学过程设计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特点,创造具有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需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同时注重从学生和学科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适应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评价性等。
3. 教学设计的步骤合理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重点梳理目录(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二)中学课程: (9)三)中学教学: (11)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5)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22)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27)七)中学德育: (29)八)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2)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代表着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着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重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铄(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资料整理篇》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教育的萌芽阶段:※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原则;“立志乐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之道;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比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
※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韩愈的《师说》、朱熹的《童蒙须知》、《四书集注》以及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是教育萌芽阶段的重要著作。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主要观点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建立了教育原则体系和庞大的课程体系。
※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教育学及其代表作: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尔》、瑞士费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国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德国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德国赫尔巴特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的主要思想是:提倡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他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了教学四个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以兴趣为依据的学科课程体系。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中心、做中学”新的三中心学说。
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质论,提出活动课程、活动教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备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概述一、客观题知识点1 教育的构成要素知识点2 教育的起源【对啊连环记】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心(心理起源说)有美(美国)梦(孟禄);米(米丁斯基)洛夫(凯洛夫)爱劳动(劳动起源说)。
知识点3 教育的发展历程1.古代西方社会的教育2.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二、主观题知识点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客观题知识点1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著名教育家及思想2.《学记》(1)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
(2)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知识点2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对啊连环记】苏格拉底是产婆,柏拉图总爱玩游戏,亚里士多德爱自然。
知识点3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对啊连环记】卢梭善(性善论),康德一(把教育学作为专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裴斯泰洛齐教心(教育心理学化),绅士洛克在白板(白板说)上画漫画(教育漫话),斯宾塞用知识为生活做准备。
知识点4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对啊连环记】赫尔巴特: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二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知识点5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啊连环记】姆(布卢姆)有掌握(掌握学习理论),纳(布鲁纳)来结构(结构教学论),瓦根(瓦·根舍因)找范例(范例教学),高度赞(赞科夫)发展(发展教学论),全面和谐好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一、教育基础1、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同时,需要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掌握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途径等基本问题。
2、学生身心发展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学生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3、教育制度与政策法规。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体系,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法规等,掌握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4、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发展心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教学设计与实施。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技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6、班级管理与德育。
考生需要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
二、学科知识1、学科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所报考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课程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该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悉该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际问题。
3、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掌握该学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实施和教材分析。
4、学科考试与评价。
考生需要了解所报考学科的考试与评价理论和方法,掌握该学科的考试形式、内容和评价标准等,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考试与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5、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考生需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设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样式。最常见的是将课程类型分为:综合 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3、新课程改革理念及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 改革的课程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中学生全面 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中学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适应 中学生的认知方式
二、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责任 感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教育 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三、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是 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的教育制度以现代教 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国民教育体系为核心,包括学前教育、初等 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
4、教学组织形式及优缺点比较
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 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内容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具有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创造社会价值等重 要功能。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受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 多元社会因素的制约。
四、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教育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 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等方面。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 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详细归纳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
一、教育基本理论1、教育学概念:阐述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2、教育与人的发展:分析教育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教育目的:阐述不同教育目的观的理念,以及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5、教师与学生:分析教师的职责与角色,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概念与类型:阐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课程类型。
2、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教学设计要素。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4、教学评价:分析教学评价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以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评价类型。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特点,以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理念:阐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
2、课程目标:分析新课程目标的特点与层次,包括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和教学目标等。
3、课程结构:介绍新课程的课程结构特点,包括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4、课程内容:分析新课程内容的特点与选取原则,以及教材编写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5、教学方式:介绍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及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一、教育哲学和教育学说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哲学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说是教育学理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教师应该熟悉常见的教育学说,了解其核心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学生心理、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教师应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法、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了解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以便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
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教师应该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教育技术工具和教学软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六、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是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七、学科与学科教育知识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学科教学。
八、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教师应该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体制和政策,包括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了解中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教师。
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中学篇)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 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 “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 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 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考试大纲分析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将继续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
二、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本质和功能(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4)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2、学习心理基础(1)认知过程和认知理论(2)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品德的形成与培养(5)创造力与创新能力3、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5)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2)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3)教师权利与义务(4)学生权益保护(5)教师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5、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理论(2)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应用(3)网络资源与在线教育(4)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5)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三、考试要点解析1、对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入考察,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2、注重考察学习心理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和策略等。
3、课程与教学理论是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将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遵守。
5、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的考试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等。
中学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华讲义+笔记梳理 (1)
理论精讲 1-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三章中学教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七章中学德育第八章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五节教育制度第六节教育目的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基本要素3.教育的属性4.教育的功能5.教育的起源6.教育的发展p3一、教育的含义单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单选、辨析(二)“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最基本的两个?p5单选、辨析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属性,你会了吗?1.(2018 上)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2.(2020 年)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3.(2021 上)教育具有自身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p6单选、辨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谋生、享用社会发展功能(派生):社会流动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猜一猜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材知识点整理-前半部分
【所使用的教材信息】:2019年下半年考试使用的教材;【注意】:打印前请注意排版以及文档中图片的大小是否合适;因内容较多,分成两个文档,这是前半部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里的“教育”指的是教诲与培育;2、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它可能是无组织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二、教育活动的额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影响是介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逇“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②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2方面:教育的时代性主要指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而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其共同的特点;教育的阶级性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a.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不仅被社会改变、规定和制约,也改变、教化和引导着社会的发展;b.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相是噢诶杨人的特殊社会活动,一方面,教育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c.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d.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可以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⑤教育具有民族性:教育逇民族性特别体现在教师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论:它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诗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有发过的利托尔塔、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M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教育的萌芽阶段:※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原则;“立志乐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之道;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
※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比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
※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韩愈的《师说》、朱熹的《童蒙须知》、《四书集注》以及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是教育萌芽阶段的重要著作。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主要观点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建立了教育原则体系和庞大的课程体系。
※此后,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教育学及其代表作: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尔》、瑞士费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国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德国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德国赫尔巴特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的主要思想是:提倡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他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了教学四个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以兴趣为依据的学科课程体系。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中心、做中学”新的三中心学说。
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质论,提出活动课程、活动教学。
他提出的“儿童中心”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联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她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在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
※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论述了前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
这本书对我国建国初期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苏联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的发展水平”。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帕夫雷什中学》,核心内容是:人的前面和谐发展思想,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德国瓦·根舍《范例教学理论》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教育学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 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教育的涵义: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在三个基本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受教育者教育的属性:①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②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①教育的神话起源②教育的生物起源(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主张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③教育的心理起源(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教育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④教育的劳动起源(马克思主义教育者)※教育的基本形态:①原始形态教育②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③现代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4.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⑤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④社会政治经济知道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①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②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③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担不起决定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⑤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②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③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二)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①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②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③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5.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或者说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第二个基本规律。
※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①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②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④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⑤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②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6.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点:①强制性,又称义务性。
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接受的。
②免费性,又称公益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
③普及性,又称统一性。
义务教育要面向所有的适龄儿童。
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中国已经确立义务教育制度。
7.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①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②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③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
④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8.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① 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② 1958年的学制改革③ 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④ 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教育制度的规定。
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我国义务教育有“六三制”、“五四制”、“五三制”三种。
9.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西方教育目的论:①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孔德、涂尔干)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10.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① 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② 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③ 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④ 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方针⑤进入新世纪颁布的教育方针11.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纲要中”强调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第一,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2.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德育: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智育:指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体育:指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美育: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