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一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那么你知道2018高考语文要如何进行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呢?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一起来做做看这些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1-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 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 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 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除”指授予官职,“累除”指多次升迁官职;“迁”指官职由高到低 变动。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 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解析:D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 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1.√;2. √;3. × “始于秦汉”说法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才出现“年号”;
4.“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 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 5.“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 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 出。( ) 6.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 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过秦论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1028376
第10课过秦论·知识概览·【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
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重点理解】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化知识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化知识考点的考查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能力层级为B级。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常识繁多,我们主要是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
重点是知道九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历法;节气;职官;科举;宗法;礼俗;音律;地理。
一、称谓称谓是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和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称谓。
春秋时期天子称王,这是沿用先代的习称。
夏、商、西周三代天子皆称王,而不称帝。
“天子”是尊称,《曲礼》说:“君天下曰‘天子’。
“王”是正式称号,“天王”则是最高称号。
王生时一律简称“王”,死后以谥号称之,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朝有追谥的礼规,天子,国君,大夫死后根据其平生表现追封一个谥号,“文”、“武”就是死后的谥号。
因人物以及职位的不同,谥号的含义也会不同,谥号的各种含义。
天子自称“余一人”或“予一人”。
古字“余”与“予”相通。
这是天子面对臣下及诸侯国君朝拜时的自称。
《周语》内史过在与周襄王对话中引《尚书汤誓》说:“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论语》上也说:“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天子在居丧期间自称“小童”。
天子蒙难之时自称“不谷”。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周襄王遭叔带之难遣使来告曰:“不谷不德,得罪母弟叔带,现避难在郑国,特来相告。
”后有评语说:“天子凶服、降名,礼也。
”这是说按礼规天子蒙难之时身着凶服,自称也要降一等。
天子周王的儿子称王子,孙子称王孙。
我们知道王孙满答楚子问的故事,王孙满就是周王的孙子,名叫满,故称王孙满。
周王室姓姬,王孙满的姓姬名叫满。
称他为王孙满,其实是对他出身的一种尊敬。
王的继承人则称太子,有时也叫世子。
《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
”唐朝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古代文化常识.doc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古代文化常识1专题十古代文化常识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1.[2017·重庆一中模拟]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践祚、荣登大宝等。
答案 C解析C项“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2.[2016·西安质检]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3.[2016·河南调研]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
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
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答案 A解析庶孽,指庶子。
2018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精编专用)
高中语文资料精目录第一章精编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点 (3)一、年龄称谓二、主要节日三、纪年法四、刑罚五、官职的授、升、降、免、调、代六、六部职能七、地理及行政区划八、汉代的察举与征辟九、明、清科举制十、学校称谓十一、风俗礼仪十二、其他第二章古代文化常识好题集萃 (8)第三章2017年高考国标1-3古诗文题及答案 (18)附录:文言文阅读解题法:倒读反推第五章高考语文攻略 (31)一、新考标新题型新对策二、作文(一)总纲 (25)(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三)思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及范文(四)审题立意拓展训练(五)概念泛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六)关于“正能量”“美德”及其他………………第六章考场作文范文选评 (49)第七章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及范文 (58)第八章语用专题病句、成语 (64)……前言语文是高考各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高(150分,未来可能达到180分),而且,它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深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还是高考的第一个科目,它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后几科的发挥。
从2017年开始,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客观题分值达到创记录的58分(比2016年增加11分)。
这个变化的结果是:高考语文区分度明显提高(语文优生和差生得分差拉大)。
从全省统计来看,2016年我省语文平均99.6分,2017年不到92.5分。
语文越好的学校平均分降得越少,全省的高分段和往年一样在130到140分。
也就是说,2017年高考中我省语文高分段并没有比2016年明显下降,这说明语文尖子的高分优势明显放大!因此,说语文是如今高考全局的重中之重,绝不为过。
除了客观题58分明显拉开分差,作文得分也是语文成败的关键。
每年高考,都有大量考生作文偏题(得分很可能低于40),甚至离题(不及格)。
而近几年我省作文平均分在45~46分。
作者把自己二十多年专心研究所得的部分成果汇集精编而成这本资料,希望它对你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有帮助。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古文化常识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古文化常识题题组一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
常有古代文化知识集萃一、官职名【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元勋的封赐。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着君要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也称相国,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
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此后渐渐成为虚衔。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此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加机要 ,因此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一样。
【上卿】周朝官制,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呼。
魏晋此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后取销。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期间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朝辅助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 ,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此后置御史医生,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错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当,主要负责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宋此后改由大臣担当。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家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利与宰相相当。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代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推荐人材。
【上医生】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此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朝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 )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 ,等级超出侍郎。
魏晋此后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从军】“顾问军务”的简称 ,最先是丞相的军事顾问,晋此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往,隋唐此后渐渐成为地方官员。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一起做一做这些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part1】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2018高中高考文化常识包括答案、拓展.doc
2018 高考文化常识 ( 含答案、拓展)古代文化常识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户部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Ⅱ)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 ·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2018最新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解析
2018最新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解析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2018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 文言文文化常识
11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初 除 太 学 博士 。 永 安 三 年 , 右迁 为 北 主 客 郎中 。 节 闵 .. .. .. 帝 立 , 妙 简 近 侍 , 诏 试 收 为 封禅 书 。 收 下 笔 便 就 , 不 立 稿 .. 草 , 文 将 千 言 , 所 改 无 几 。 时 黄 门 郎 贾 思 同 侍 立 , 深 奇 之 , 白 帝 曰 : “虽七 步 之 才 , 无 以 过 此 。 .... 国 史 , 俄 兼 中 书 侍 郎 , 时 年 二 十 六 。 阳 , 旬 有 六 日 。 时 寒 , . 朝 野 嗟 怨 。 帝 与 从 官 及 诸 妃 主 , 奇 伎 异 饰 , 多 非 礼 度 。 收 欲 言 则 惧 , 欲 默 不 能 已 , 乃 上 《 南 狩 赋 》 以 讽 焉 。 孝 武 尝 大 发 士 卒 , 狩 于 嵩 山 之 ”迁 散 骑 侍 郎 , 并 修
[解析] 本 题 考 查 理 解 古 代 文 化 常 识 的 能 力 。 地 、 户 籍 ”事 务 不 归 礼 部 掌 管 , 应 归 户 部 掌 管 。 A 项“土
8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技 法 探 究
J I F A T A N J I U 古 代 文 化 常 识 备 考 要 领
高考一轮总复习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学案三 文言文文化常识
2
考向
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学 习 目 标 : 与 理 解 。
①积 累 传 统 文 化 中 关 于 人 物 称 谓 、 古 代 官 ②注 重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认 识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2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
考点二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从2015年起,高考全国卷新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2017年新大纲明确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对“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一定会有所增加和改变。
古代文化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
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
读一篇文言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的。
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从近两年高考对此考点考查情况来看,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乙为例:考查点相关教材首相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指南录后序》)建储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有司召有司案图。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契丹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伶官传序》)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广,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名号、礼仪和宗法等等,因此,我们在备考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
重点关注: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知识。
如:对人的称谓就有以“书斋”“籍贯”“郡望”“官名”“官地”“兼称”等多种方式。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
如: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
【精编】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讲识记文学常识课件-精心整理
知识归纳
4.《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 贤”“节用”。 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真题再现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 较判断正误。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 3殿试。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会试在 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 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 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故A错。 B、C、D三相正确。
梧州 《诗经》、谦辞、《论语》等文学常识。
综合分析
考情分析
历年书”,蒲
·嘉 松龄、鲁迅的情况及作品,课内著
兴 名作家的作品、人物。
2014• 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年龄、月
连云 亮的别称,重要作家的作品,成语
港
的由来,《诗经》等知识。
考查形式
选择题。
选择题。
真题再现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
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一)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B分”说法错误。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属于血亲。
2.【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技巧点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
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
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
父畅,晋右卫将军。
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
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
雍与畅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於南境自效。
明元假雍建威将军。
雍遂於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
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
裕频遣兵破之。
明元南幸邺,雍朝於行宫。
明元问曰:“缚刘裕者,於卿亲疏?”雍曰:“伯父。
”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
”於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军。
又诏雍令随机立效。
雍於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
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
后除薄骨律镇将。
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
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
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
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並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
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
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
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
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
(选自《北史•刁雍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行宫,指古代皇宫之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C.除,指古代任命官职,如“除薄骨律镇将”即任命刁雍为薄骨律镇将。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
淳熙八年进士。
尝从朱熹讲学,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
知澧州,未上,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主管机宜文字。
汉阳阙守,檄摄军事。
时金人大入,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就知汉阳。
嘉定元年,诏求言,彦约上封事,迁湖南转运判官。
时盗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相继窃发,桂阳、茶陵、安仁三县皆破,环地千里,莽为盗区。
彦约至攸督运,人心始定。
世传素与元砺有隙,至是密请图元砺以自效,彦约录赏格报之,且告于朝,又予万缗钱犒其师。
世传遂禽元砺。
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
世传既自以为功,迟留以邀重赂,彦约谕以不宜格外邀求。
时池州副都统许俊驻兵吉之龙泉,厚赂以结世传,超格许转官资,世传遂以元砺解江西。
胡矩为右司,欲以世传尽统诸峒而为之帅,悉彻江西、湖南戍兵,彦约固争之,矩不悦,然世传终桀骜不肯出峒。
彦约密遣罗九迁为间,诱胡友睦,许以重赏,友睦遂杀世传。
江西来争功,不与校。
擢侍右郎官,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久之,以为利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
关外乏食,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劝分免役,通商蠲税,民赖以济。
时沔州都统制王大才骄横,制置使董居谊既不得其柄,反曲意奉之。
彦约以蜀之边面诸司并列,兵权不一,微有小警,纷然奏议,理财者归怨於兵弱,握兵者归咎於财寡,乃作《病夫议》,献之庙堂,时朝论未以为然。
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
宝庆元年入对,劝帝讲学,防近习。
会下诏求言,彦约上封事,又荐隆州布衣李心传素精史学,乞官以初品,寘之史馆,从之。
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
提举崇福宫,卒,以华文阁学士转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
嘉熙初,赐谥文简。
(选自《宋史•曹彦约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事,密封的奏章。
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B.正言,职官名,宋初有左右正言,主掌规谏。
C.奏议,“奏”意为“陈奏”,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D.赠,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1.B2.C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