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36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文言文阅读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36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王安石被称王荆公是称爵号,称王文公是 称谥号,称王临川是称籍贯。 B.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方的女儿为令 爱,谦称自己的母亲为家严。 C.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取字,是成年的标 志,对人称字表示尊敬。 D.皇帝的谥号寓含褒贬,“文”“武”表示 褒扬,“哀”“思”表示同情。
D 皇帝的庙号
1、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 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 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惯例,新君 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 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 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2、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 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 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B错误,B称自己母亲为家慈
2.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年号 “贞观” 唐太宗的庙号“太宗” 唐太宗的谥号“文皇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 肃穆之意。
C【解析】“谥号”错,应为“庙号”
3、古代官职的含义和官员传记类文章用词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 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 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 评定的称号,如武帝。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35张PPT)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35张PPT)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等到任让 在苏峻军中,依仗权势杀人很多,见到华恒却很恭敬,不敢胡作非为。 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华恒得以脱险。 等到成帝行冠礼,又将立皇后。战乱之后,典籍全毁,结婚加冠的礼 仪,无所依据。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郊庙祭祀、尊儒学行典 礼的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官职不 变,华恒坚决推让没有被任命。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华恒谨慎俭 朴,虽官居显位,常穿粗布衣服、吃粗陋的食物,年老尤其如此。死时 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4.能助解文言短文的陌生词语 方法:利用选项,助解短文。 有些文化知识非常陌生,实际上这类词语不是作为考查对象出现 的,而是作为帮助理解文言短文的角色出现的,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往往 是正确的。借助题目中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疏通文 本。如“典例2”题中对“辟雍”的解说。
典例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①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鸿门宴》) 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 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此修立。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
遂定郊祀。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王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 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 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 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 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 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 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 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都、鄙、邑 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 也指京都。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 也指小邑,又指边远地方。
两都、三都、两京、五京 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 汉旧都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 宛,合称“三都”。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 代则以开封、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 两京。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
12、三山 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
(瀛壶)三座仙山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中原、塞外、江表 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 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长城以北 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 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 孙权统治。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应该是“名”与“字”有关系,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

④“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 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 )
满清之前,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
⑤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 庙立室供奉时也用这个庙号。 ( × )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⑥上辈称呼下辈或者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 代词,无尊卑之说,如“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 ( √ )
⑧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 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
⑨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 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 三元”。( √ )
⑩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 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 “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 )
①晋侯.秦伯.围郑(
)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③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④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言语(
)
⑤拜为上.卿.(
)

答案:①侯、伯: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
等。②左尹:为楚国之卿,类似丞相之职。③都尉:武官名。④丞:
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⑤上卿:古代官名,一般
)
答案:⑤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⑥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⑦小子:表示轻蔑的
称呼。 ⑧仆: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 ⑨公:敬辞,尊称男子。
⑩贱妾:古代妇女谦称自己。
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 ①“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 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 ②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 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 ) ③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 )

高中语文高考核心知识点复习: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高中语文高考核心知识点复习: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月亮”在诗词里的称谓
月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盘(小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 玉弓--李贺《南园》)、冰轮(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九 仙山》)、玉兔(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玉蟾(玉蟾离海上,白露 湿花村--李白《初月》)、桂魄(苏轼《念双桥·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 一天秋碧。”)
表字和名在意义上的联系
①.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 “并列式”。如: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②.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 称做“辅助式”。如: 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 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③.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 如: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 “仲春”代农历二月。
序数纪日法
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古代授官称谓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高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 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 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 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 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D ) •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 熟”。 •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 思是安抚集聚。 •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 是治理处理。 •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思是获得官职。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C )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 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 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 “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 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 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 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 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 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 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 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 “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 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 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 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 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 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 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课件 PPT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课件 PPT

解题方法:
1、根据已知推断 (1)联系生活积累。 (2)根据课本内容推断。 2、根据词语本身的意思推断。 3、根据语境推断。 4、排除法。(先易后难,逐一排除)
当堂训练:
完成2017年全国卷1文言文 文化常识部分。
课堂小结:
1、有心积累,多多识记。 2、分门别类,效果加倍。 3、多种方法灵活并用,有效答题。
高学 考习 有有 惊激 喜情 !!
祝 同 学 们 :
谢谢听课指导!!!
宗法礼仪
坐次安排: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
祭祀路神
坐西向东为尊 坐北朝南其次 坐南朝北再次 坐东朝西最末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 秦王》)
考情分析:
1、从题目设置看, 采用选择题形式,问的是“不正确的 一项”。 2、从考查内容看, 宗法礼仪、官职沿革和称谓姓名是 考查重点。 3、要注意分类积累、辨析近似的文化 常识的细微差别。如“庙号”与“谥 号”,六部的职责。
纪时纪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兰亭集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滕王阁序》)
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游褒禅山记》) 古代人名,一般由姓、名、字、号(帝王将相还 有谥号)组成。名是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号可以自取,谥 号是根据其生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 有些帝王还有庙号(庙号用字少,多为褒义,出 现比谥号早,汉朝始,皇帝称谥号,没有称庙号。如 汉景帝就没有庙号,魏晋南北朝后有庙号也有谥号, 被废皇帝除外。)
品传统经典,识文化常识
——高三古代文化常识复习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82张PPT)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82张PPT)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名与实爽曰缪
古人命名文集 或诗集的方法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
「姓」的由來
戰國時期以前,只有貴族有「姓」,平民並沒有 「姓」,只有名。 「姓」有「從女生」的意思,留下了「只知有母」 的歷史痕跡。 「姓」,是家族的族號,用來分別祖先的家族系 統。 同「姓」有血緣關係,不能通婚。 後期,子女分散各地,因此有「氏」的出現來界 定每支氏族 。

「氏」的由來

古代名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弱冠 自己 名 仪式 起的 (父亲起的) 后起 的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號」的由來
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 。可分為五類,包括綽號、 謚號、尊號、年號和廟號。 綽號是根據一個人的身材、性格而生的,含有褒 善貶惡的意味。 謚號是古代的皇帝、諸候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 行為給予一稱號,用來判別死者的功德。 尊號和謚號差不多,分別是它可以在生前或死後 給予的。 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號,始源於漢武帝。 廟號是古代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堂奉祀時追尊的 名號,始源於商代。
「氏」用以分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氏」的命名方法為: 1.以先人的別號為氏 2.以居處為氏 3.以先人的名為氏 4.以邑名為氏 5.以官職為氏 6.以職業為氏 7.以先人的謚號為氏 只有貴族男子可以稱「氏」,女子只能稱「姓」。

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 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 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 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
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 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三公:
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 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谥号 表扬性的
庙号 年号
批评性的 表同情性的
改元
尊号、徽号
4.人称姓名 5.名、字、号
6、作品命名
古人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
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许嫁举行笄 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 呼。)
古人还有“号”,为表示尊重别人,一般不 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号。 还有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的(以示更尊重)
• 4.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2分)
(1)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_大__学__》_、《_中__庸__》_、《_论__语__》_、《_孟__子__》_。
(2)“文房四宝”是对___笔___、__墨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 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一)官职
2、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 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 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 州(知府)。
(二)科举
1.汉代实行征辟制和察举制
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 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的由地方长官在辖 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 制度。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 ➢ 2019年(III卷)
近 13
殷纣: 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与夏末国君桀并称为“桀纣”。

文 武王: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

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 文 化
三晋: 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 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 ➢ 2020年(I卷)
近 13
主司: 1.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2.科举的主试官。
年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学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后又为古代

官的通称,常指地方长官,如京兆尹、河南尹、

州尹、县尹等。
考 察
御名: 皇帝的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 字,如御玺、御驾亲征等。

【 ➢ 2019年(I卷)
近 1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 以儒、墨、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称为“丁忧”。

常 私禄(文义判断): “私”强调个人拥有,与“公”相对;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后
考 察
也常用以借指仕途。 私禄在此强调是私人财产。

【 ➢ 2017年(II卷)
近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用于对师长的敬称有君、子、公、夫子 ;用于朋辈之间的称 呼有 足下 、先生、执事等。
(4)谦称自己不聪明,用 愚 ;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用 鄙 ;谦称 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用 敝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用 卑 ;老人 自谦时用 老朽 、老夫等。
(5)下列均是古人习用的称谓,按要求归类。(将序号填到横线上) ①寡人 ②陛下 ③夫子 ④足下 ⑤臣 ⑥公 ⑦不才 ⑧妾 ⑨子 ⑩上 ⑪愚 ⑫下 ⑬君 ⑭孤 ⑮卿 ⑯拙 ⑰老妇 ⑱不谷
古代文化常识
(1)Βιβλιοθήκη 真题14篇课前普查练14韦凑转
(2)
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普查
1.基本称谓 古代常以字、号、籍贯、官职名、郡望、官地、书斋名及特殊 称谓等来称呼一些人。
(1)《师说》的作者韩愈,“退之”是他的“ 字 ”。
(2)陶渊明号“ 五柳先生 ”,李白号“ 青莲居士 ”,白居易 号“ 香山居士 ”,杜牧号“ 樊川居士 ”。
(4)弱冠是男子 二十 岁。
(5)三十岁谓之 而立之年 ,四十岁谓之不惑之年,五 十岁谓之 知非之年 ,六十岁谓之 花甲之年 ,七十岁谓 之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则指 一百岁 。
官制官职
1.选官制度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 察举 、征辟 两种形式,后者是汉武帝时 推行的一种 自上而下 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4)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在明清时规定的文章格式为 八股文 , 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 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 破题 、承题 、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都有严格限定。 文章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也不得超出这个范围,要模拟 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不能自由发挥。
表示谦称的有 ①⑤⑦⑧⑪⑫⑭⑯⑰⑱ 表示敬称的有 ②③④⑥⑨⑩⑬⑮
3.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常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 谓来代替。
(1)孩提表示 两三 岁,垂髫表示 三四岁至七八 岁,总角表示 八九岁至十三四 岁。
(2)豆蔻指女孩 十三四 岁。
(3)束发是男子 十五 岁。及笄是女子 十五 岁。
(8)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季时,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称为 会试 , 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 春闱 。考试由 礼部 主持,故又称 礼闱 。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者为 贡士 ,第一名叫 会元 。考后揭晓名次的布告,称为 杏榜 。
(9)最高级别的考试称为 殿试 , 只考 策问 。皇帝在殿廷上,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考核,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 名,赐 进士及第 的称号,一甲第一名称为 状元 ,第二、三名 分别称为 榜眼 和 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 进士出身 的称号;三 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 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 传胪 , 一、二、三甲统称 进士 。考试以后,金榜 会发布。假如考不中, 则称为 落第 。
(3)“范文正”“欧阳文忠公”是后人用 谥号 来称呼 范仲淹 和 欧阳修 的。
(4)古人常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为其另起“名 字”,即绰号。李白号称“ 诗仙 ”,项羽号称“ 西楚霸王 ”。
(5)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这是按 庙号 来称呼的。
(6)“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 年号 。
(5)古代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 童试 ,又 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 。
(6)童试通过之后取得 生员 资格,称为 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 刘秀讳,改称茂才)。考试第一名叫 案首 。
(7)乡试在明清两代时,每 三 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一次,因多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 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 派。考后会发布正、副榜揭晓名次,称为 桂榜 。乡试选中的 叫 举人 ,第一名叫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参 加的是 乡试 。
(7)“孟襄阳”是用 籍贯 来称呼 孟浩然 的。张九龄是曲 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 ”。
(8)“王右丞”是用 官职名 来称呼诗人 王维 的。韩愈,晚 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
(9)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 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则 因此称他为“ 韩昌黎 ”。
(1)征 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察举 是中央官 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举荐。
(2)察举制又称 举荐制 ,主要是察举孝廉。孝廉是 孝顺亲长, 廉洁正直 的意思。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中的 察 和 举 指的就是察举制。
(3)隋唐以后选拔人才的分科考试制度称为 科举 制 ,是中国历 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起源于 汉朝 ,创始于 隋朝, 确立于唐朝 ,完备于宋朝,明清时达到兴盛,直至1905年才被废除。
(10)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世称“ 刘豫州 ”;贾谊曾 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 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 县令,世称“ 陶彭泽 ”。
(11)古代对一些人有特殊称谓,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 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我 们学过的课文中的 庖丁 和 师襄 。还有封地加名, 如 商鞅 。
2.谦敬称谓 古人讲究谦敬尊卑,在称谓上有谦称、敬称,也有平称、贱 称等。
(1)用于称呼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词有令、尊 、贤 等。称呼对 方父亲为“令尊”,称呼对方母亲为“ 令堂 ”。
(2)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常在称谓前加 先 字,表示已经去 世。称已逝的皇帝为先帝 ,称已逝的父亲为 先父 或 先考 ,称已 逝的母亲为 先妣 或 先慈 ,称已逝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 。
(10)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 纸书写,故称 黄甲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 皇榜 ,唐宋考进士都 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 春榜 。考中进士就称 金榜题名 。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 同年 。
(12)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 布衣 、 庶民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白丁 等。
(13)不同类型的朋友,称谓也有所不同。贫困而地 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称为 贫贱之交 ,同生死、共患 难的朋友称为 刎颈之交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称 为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称为 忘年之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