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物理(选修3-5)一轮精品复习之综合提升25Word版含答案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5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1)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选修3-5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3、7、9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2、4、5、6、8、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微粒说”,惠更斯提出“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它们都说明了光的本性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C.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则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则显出粒子性解析:牛顿提出“微粒说”不能说明光的本性,A错;光既不能看成宏观上的波也不能看成微观上的粒子,B错;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说明光的波动性,当让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时,曝光时间短显示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则显示出波动性,D错误.答案:C2.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用能量介于10~12.9 eV之间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射光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B. 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C. 氢原子发射出三种不同波长的光D. 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解析:氢原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题中氢原子可能吸收的光子能量有12.75 eV、12.09 eV、10.20 eV三种,选项A错误、B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为12.75 eV的光子,从而从n=1的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共可发射出C24=4×32=6种不同波长的光,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BD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反向的力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m B,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 )A. 静止B. 向右运动C. 向左运动D. 无法确定解析:选取A、B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以动量改变量为零.初始时刻系统静止,总动量为零,最后粘合体的动量也为零,即粘合体静止,选项A正确.答案:A4. [2013·南京高三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 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C.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减少D. 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解析: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数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但是质量有亏损,所以选项B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离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高,当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向外辐射光子,而氢原子的能量减少,所以选项C正确;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所以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为AC.答案:AC5. 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B. 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C. 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D. 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解析:若D和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若A能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所以A、C正确.6. [2014·山东潍坊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n =4的状态跃迁到n =2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C.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 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 正确;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选项B 正确;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变化所释放的,选项C 错误;原子核的衰变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状态无关,选项D 正确.答案:ABD7. [2013·银川一中高三二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 +14 7N→17 8O +11H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235 92U→141 56Ba +9236Kr +210n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D. 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 解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N 原子核发现了质子,A 项正确;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235 92U+10n→141 56Ba +9236Kr +310n ,所以B 项错误;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能量符合质能方程,C 项正确;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所以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的能量为ab 能级间与bc 能级间的能量差值,即hc λ2-hc λ1=hc (λ1-λ2λ1λ2),所以吸收的光子的波长为λ1λ2λ1-λ2,D 项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B8. [2013·南京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B.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肯定是因为光的强度太小C.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向高能级跃迁后动能减小D.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解析: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金属上的电子才会逸出,频率越大,电子的初动能越大,选项B 错误;β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而不是核外电子,所以选项D 错误.9. 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 ,从n =3的能级向n =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 ,则( )A.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B. 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 在水中传播时,a 光较b 光的速度小D. 氢原子在n =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解析:原子核受到激发才会辐射出γ射线,A 项错误;氢原子从n =4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是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只能辐射可见光,B 项错误;由E =hν,知νa >νb ,得n a >n b ,由v =c n知,在水中传播时a 光较b 光的速度小,C 项正确;从n =2的能级电离所需的最小能量E =E ∞-E 2=3.4 eV ,光子能量低于此值不可能引起电离,因此只有频率足够高的光才可能引起电离,D 项错误.答案:C10. 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站在车上的人练习打靶,靶装在车上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已知车、人、枪和靶的总质量为M (不含子弹),每颗子弹质量为m ,共n 发,打靶时,枪口到靶的距离为d .若每发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待打完n 发子弹后,小车将以一定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B. 待打完n 发子弹后,小车应停在射击之前位置的右方C. 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相同,大小均为md nm +M D. 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不相同解析:车、人、枪、靶和n 颗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为0,故末动量为0,A 错误;每发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因此每次射击,以一颗子弹和车、人、枪、靶、(n -1)颗子弹为研究对象,动量守恒,则:0=m x 子t -[M +(n -1)m ]·x 车t ,由位移关系有:x 车+x 子=d ,解得x 车=md M +nm,故C 正确;每射击一次,车子都会右移,故B 正确.答案:B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D.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E. 原子核的衰变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发生的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线照射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表面上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照射强度无关,A项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减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B项正确;根据质能关系可知,C项正确;根据核反应知识可知,D项正确;原子核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E项错误.答案:BCD12. 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B. 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C.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 在147N+42He→178O+X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α衰变E.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解析: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频率大的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A项正确;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C23=3种频率的光子,B项正确;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电子从原子核内发射出来而形成的,C项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原子核人工转变,D项错误;根据比结合能定义可知,E项正确.答案:ABE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13. (6分)已知235 92U有一种同位素核比235 92U核多3个中子.某时刻,有一个这样的同位素核由静止状态发生α衰变,放出的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0.写出衰变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产生的新核的元素符号可用Y表示);衰变后的新核速度大小为________.解析:设核子质量为m,则α粒子质量为4m,产生的新核质量为234m,238 92U衰变,由动量守恒有234mv=4mv0,解得v=2117v0.答案:238 92U→234 90Y+42He2 117v014. (6分)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 =4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照射在某金属上,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eV.现有一群处于n =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________种.解析:金属的逸出功为W =E 4-E 2=-0.85 eV -(-3.40) eV =2.55 eV ;从能级n =4分别跃迁到能级n =1和能级n =2,从能级n =3和能级n =2分别跃迁到能级n =1均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即有4种频率的光符合要求.答案:2.55 415. (6分)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电路,利用此装置也可以进行普朗克常量的测量.只要将图中电源反接,用已知频率ν1、ν2的两种色光分别照射光电管,调节滑动变阻器……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要能求得普朗克常量h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计算普朗克常量的关系式h =________(用上面的物理量表示).解析:电流表示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所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根据eU 极=12mv 2m =hν-W 0有eU 1=hν1-W 0①,eU 2=hν2-W 0②,解得h =e U 1-U 2ν1-ν2. 答案:分别使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读数U 1、U 2e U 1-U 2ν1-ν2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16. (10分)[2014·河南洛阳]如图所示,一质量M =2 kg 的长木板B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 的右边有竖直墙壁.现有一小物体A (可视为质点)质量m =1 kg ,以速度v 0=6 m/s 从B 的左端水平滑上B ,已知A 和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 与竖直墙壁的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若B 的右端距墙壁x =4 m ,要使A 最终不脱离B ,则木板B 的长度至少多长?解析:设A 滑上B 后达到共同速度v 1前并未碰到竖直墙壁.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 +m )v 1在这一过程中,对B 由动能定理得,μmgx B =12Mv 21 解得,x B =2 m<4 m ,假设成立.设B 与竖直墙壁碰后,A 和B 的共同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mv 1=(M +m )v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 =12mv 20-12(m +M )v 22 解得,L =8.67 m.答案:8.67 m17. (10分)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 相同的滑块A ,从导轨上的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 运动,当A 滑过距离l 1时,与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 恰好返回出发点P 并停止.滑块A 和B 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 2,求滑块A 从P 点出发时的初速度v 0.(取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令A 、B 质量均为m ,A 刚接触B 时速度为v 1(碰前),由功能关系,12mv 20-12mv 21=μmgl 1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碰后瞬间A 、B 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1=2mv 2碰后A 、B 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A 、B 一起被弹回,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A 、B 的共同速度为v 3,在这一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在始末状态都为零.根据动能定理,12(2m )v 22-12(2m )v 23=μ(2m )g (2l 2) 此后A 、B 分离,A 单独向右滑到P 点停下由功能关系得12mv 23=μmgl 1 联立各式解得v 0=μg10l 1+16l 2. 答案:μg 10l 1+16l 218. (12分)[2014·北京西城]如图所示,一质量M =1.0 kg 的砂摆,用轻绳悬于天花板上O 点.另有一玩具枪能连续发射质量m =0.01 kg 、速度v =4.0 m/s 的小钢珠.现将砂摆拉离平衡位置,由高h =0.20 m 处无初速度释放,恰在砂摆向右摆至最低点时,玩具枪发射的第一颗小钢珠水平向左射入砂摆,二者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共同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1)求第一颗小钢珠射入砂摆前的瞬间,砂摆的速度大小v 0;(2)求第一颗小钢珠射入砂摆后的瞬间,砂摆的速度大小v 1;(3)第一颗小钢珠射入后,每当砂摆向左运动到最低点时,都有一颗同样的小钢珠水平向左射入砂摆,并留在砂摆中.当第n 颗小钢珠射入后,砂摆能达到初始释放的高度h ,求n .解析:(1)砂摆从释放到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0 解得,v 0=2gh =2.0 m/s.(2)小钢珠打入砂摆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 =(M +m )v 1解得,v 1=Mv 0-mvM +m ≈1.94 m/s.(3)第2颗小钢珠打入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1+mv =(M +2m )v 2第3颗小钢珠打入过程,同理(M +2m )v 2+mv =(M +3m )v 3…第n 颗小钢珠打入过程,同理[M +(n -1)m ]v n -1+mv =(M +nm )v n联立各式得,(M +m )v 1+(n -1)mv =(M +nm )v n解得,v n =M +m v 1+n -1mvM +nm当第n 颗小钢珠射入后,砂摆要能达到初始释放的位置,砂摆速度满足:v n ≥v 0解得,n ≥M +m v 1-mv -Mv 0m v 0-v=4所以,当第4颗小钢珠射入砂摆后,砂摆能达到初始释放的高度.答案:(1)2.0 m/s (2)1.94 m/s (3)4。
2015高考物理(选修3-4)一轮精品复习之综合提升21Word版含答案
1.一束红光射向一块有双缝的不透光的薄板,在薄板后的光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现在将其中一条窄缝挡住,让这束红光只通过一条窄缝,则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A.与原来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明条纹比原来暗些B.与原来不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而中央明条纹变宽些C.只有一条与缝宽相对应的明条纹D.无条纹,只存在一片红光解析:本题中这束红光通过双缝时,产生了干涉现象,说明每一条缝宽都很窄,满足这束红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这束红光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特点是:中央出现明条纹,两侧对称出现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而这束红光通过单缝时形成的衍射图样的特点是:中央出现较宽的明条纹,两侧对称出现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且距中央明条纹远的明条纹亮度迅速减小,所以衍射图样看上去明暗相间的条纹数量较少,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2.沙尘暴是由于土地的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气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D.只有频率较小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解析:据光明显衍射的条件,发生沙尘暴时,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线能到达地面,据λ=c/f知,到达地面的光是频率较小的部分。
答案:BD3.对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发生传播的现象B.衍射条纹图样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C.光的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D.光的衍射现象完全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结论解析:衍射现象是波绕过障碍物发生传播的现象,衍射条纹是波的叠加的结果,干涉、衍射是一切波所具有的特性,所以选项A、B、C正确。
光的直线传播只是近似的,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的多的情况下,光才看做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的衍射现象和直线传播是不矛盾的,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D4.如图1所示,a是一偏振片,a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5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5及答案解析word 版目录动量与动量守恒 (1)波粒二象性 原子物理 (4)选修3-5汇总 (7)动量与动量守恒1.(15福建卷)如图,两滑块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 的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2v o ,方向向右,滑块B 的质量为2m ,速度大小为v 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A. A 和B 都向左运动B. A 和B 都向右运动C. A 静止,B 向右运动D. A 向左运动,B 向右运动答案 D2.(15重庆卷)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mg + mg - mg +mg -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人下落h 高度为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22v gh =,可知v过程(取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得()0()F mg t mv -=--,解得:F mg =,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
3.(15新课标2卷)(10分)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
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求:(ⅰ)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答案】(1)8121=m m ;(2)21=∆E W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15新课标1卷)波粒二象性 原子物理1.(15江苏卷)(1)波粒二象性时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也相等(2)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23592U 是常用的核燃料。
2015高考物理(选修3-5)一轮精品复习之综合提升5Word版
1.(对应要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惠更斯提出的光的波动说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都是说光是一种波,其本质是相同的B.牛顿提出的光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都是说光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其实质是相同的C.惠更斯的波动说与牛顿的微粒说都是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揭示了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解析: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和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仍将光看作机械波,认为光在太空中是借助一种特殊介质“以太”传播的,而后者说光波只是电磁波而不是机械波,可以不借助于任何介质而传播,A选项错误。
牛顿提出的微粒说和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前者认为光是由一个个特殊的实物粒子构成的,而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不是像宏观粒子那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实物粒子,它只强调光的不连续性,光是由一份一份组成的,B选项错误。
惠更斯的波动说和牛顿的微粒说都是以宏观物体或模型提出的,是对立的、不统一的。
C选项错误。
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D选项正确。
答案:D2.(对应要点一)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正确的说法是()A.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明显B.光的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小,波动性越明显C.频率高的光子不具有波动性,波长较长的光子不具有粒子性D.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解析: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可知:光是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波动性显著,有的情况下粒子性显著。
频率高、个数少时粒子性明显,波长长、量大时波动性明显。
答案:ABD3.(对应要点二)关于物质波,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B.X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C.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作物质波,但它们不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解析:根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可知,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就叫物质波,可见,A选项是正确的;由于X 射线本身就是一种波,而不是实物粒子,故X射线的衍射现象,并不能证实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故B错误;电子是一种实物粒子,电子的衍射现象表明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C选项正确;由电子穿过铝箔的衍射实验知少量电子穿过铝箔后所落的位置呈现出衍射图样以及大量电子的行为表现出电子的波动性,而且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只要是波,都会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故D错误。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 选择题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 .原子不可再分.B .原子的核式结构.C .原子核还可再分.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 .利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 .玻尔理论是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D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 原子势能增大,总能量增大3.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A 中有一定读数,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频率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 滑片P 向右移动D 滑片P 向左移动 4、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 从静止开始运动,所受阻力是f ,经过时间t ,它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 )A.(ma+f )V/aB.mvC.matD.(ma-f )V/a5.用光子能量为E 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 ( ) A .hv 1 C .h(v 2+v 3) B .h(v 1+ν2) D .h(v 1+v 2+v 3)6.如图6—2—4所示,质量为m 的A 小球以水平速度u 与静止的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 的 小球B 正碰后,A 球的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碰后B 球的速度是(以u 方向为正方向)( )A .B .u -C . D7.一个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时,外面射来了一个波长为6.63×10-7m 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不吸收这个光子,光子穿过氢原子B.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是0.36evC.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动能为零D.氢原子吸收光子,但不电离8.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正确的 [ ]9.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 =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A .若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 、B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B .若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A 、B 、C 组成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 .若A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 、B 、C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D .若A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A 、B 、C 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10.如图8—3—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3 kg 的薄板和质量为m =1 kg 的物都以v =4 m /s 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4 m /s 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加速运动 B .做减速运动C .做匀速运动D .以上运动都可能 二、填空题11.如图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
2015高考物理(选修3-4)一轮精品复习之综合提升47Word版含答案
1.据报道,新型增强型红外夜视镜已经小规模配发给美国陆军,红外夜视镜是利用了() A.红外线波长长,易绕过障碍物的特点B.经外线热效应强的特点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的特点D.红外线肉眼不可见的特点解析:红外夜视镜利用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且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强度不同。
故选C。
答案:C2.下列关于雷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B.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C.雷达要确定较远物体的位置,使用的是长波段的无线电波D.雷达每次发射无线电波的时间约为10-6 s解析: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
波长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好,有利于用电磁波定位,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
雷达每次发射无线电波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 μs,故选项A、B、D正确,C错误。
答案:ABD3.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在竖直放置的屏幕上形成如图1所示的光带。
若将灵敏温度计的球部放在屏幕上的MN、NP、PQ区域时,在哪个区域上升的示数最大() 图1 A.MN B.NPC.PQ D.无法确定解析:红外线频率低,折射时的偏角最小,因此射到PQ区域,由于红外线热作用强,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B.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C.X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γ射线更强D.在电磁波谱中,X射线与γ射线有很大一部分重叠区域,因此两者产生机理应该是一样的解析: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体现,根据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条件,显然波长越长越易满足,而γ射线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故A项错。
B项与客观事实一致,正确。
C 项与客观事实相矛盾,容易判断C项错。
对于D项,应认识到射线产生的机理与在电磁波谱中区域重叠是两回事,对电磁波谱的排列是人为的,我们是把射线按波长(频率)的大小排列的,产生这种重叠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X射线,也不都是同频率的,同样,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γ射线,也不都是同频率的,于是较高频率的X射线和较低频率的γ射线在电磁波谱中产生了重叠,故D项错误。
选修3-5第一二章复习卷(含答案)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2.动量定理表达式:F 合t =p t -p 0=m v t -m v 0或I 合=Δp 。
例1.[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滑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速度v 0运动。
遇到竖直的墙壁被反弹回来,返回的速度变为12v 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的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12m v 0 B .滑块的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32m v 0 C .滑块的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 D .重力对滑块的冲量为零例2.一质量为m 的铁锤,以速度v 竖直打在木桩上,经过Δt 时间而停止,则在打击时间内,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是( )A.m v Δt +mgB.m v Δt -mg C .mg ·Δt D.m v Δt例3.[多选](全国卷Ⅲ)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 .t =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 .t =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 .t =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 .t =4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3.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物体在碰撞时如果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 4.[多选]如图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
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 .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同例5.平静的水面上有一载人小船,船和人共同的质量为M ,站立在船上的人手中拿一质量为m 的物体。
起初人相对于船静止,船、人、物体以共同速度v 0前进,当人相对于船以速度u 向相反方向将物体抛出时,人和船的速度为(水的阻力不计)( )A .B .C .v 0+D .v 0+u例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光滑,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拴接质量为m 的小球A .另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B 以速度v 0向左运动,与A 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粘在一起。
2015高考物理(选修3-4)一轮精品复习之综合提升20Word版含答案
1.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没有安装滤光片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解析:安装实验器件时要注意: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要重合,光源与光屏正面相对,滤光片、单缝和双缝要在同一高度,中心位置在遮光筒的轴线上,单缝与双缝要互相平行才能使实验成功。
当然还要使光源发出的光束不致太暗。
据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C 正确。
答案:AC2.(2012·大纲全国卷)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
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可见,干涉条纹间距与入射光的波长成正比,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成反比。
红光波长大于黄光波长,选项A 正确;蓝光波长小于黄光波长,选项B错;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则干涉条纹间距增大,选项C正确;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减小,选项D错。
答案:AC3.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邻干涉条纹之间距离相等B.中央亮条纹宽度是两边亮条纹宽度的两倍C.屏与双缝之间距离减小,则屏上条纹间的距离增大D.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于蓝光的条纹间距解析:由于干涉条纹间的距离Δx=ldλ,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因为λ红>λ蓝,所以Δx红>Δx蓝。
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越大,干涉条纹间的距离越大,故A正确,B、C、D 均错。
答案:A4.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D.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解析:公式Δx=ldλ中l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 本册综合能力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册综合能力测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山东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导学号 96140512()答案:A解析:汤姆孙利用气体放电管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 端,物体与小车A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B端粘在B端的油泥上。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513()①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②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③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④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则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若有摩擦,则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内力),故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
但由于物体粘在B端的油泥上,即物体与小车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机械能损失,故全过程机械能不守恒。
3.关于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X,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514() A.X是10n,该核反应属于聚变B.X是11H,该核反应属于裂变C.X是10n,该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D.X是11H,该反应中的核燃料是当前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X是10n,此核反应属于聚变,A正确B错误。
当前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铀235,C、D错误。
4.(河北邢台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515()A.一个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有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减少B.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C.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生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则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谱中共有3条谱线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D.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如果原子n=2向n=1跃迁所发出的光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产生光电效应,从能级n=4向n=1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55eV答案:A解析:根据C24=6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这时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A错误;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则紫外线的能量高于3.11eV,而n=3能级的氢原子能量为-1.51eV,因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故B正确。
高三物理一轮二轮复习选修3-5课时作业(含答案)
波粒二象性练习题1.(多选)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2.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3.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可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D.若改用红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4.用绿光照射光电管,产生了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下列作法可取的是()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C.改用紫光照射 D.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5.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大B.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D.若改用红光照射,则一定没有光电子逸出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
则可判断出()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7.如图所示,分别用功率相同的甲光和乙光照射相同的光电管阴极,甲光的频率为ν1,乙光的频率为ν2,ν1<ν2,产生的光电流I随阳极与阴极间所加电压U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 B.C. D.8.(多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G的读数为0.2mA.移动变阻器的触点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V时,电流表读数为0,则()A.遏止电压为1.8VB.电键S断开后,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eVD.当电压为0.7 V时,没有光电子逸出9.(多选)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B.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C.只要增大电压,光电流就会一直增大D.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10.(多选)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B.若用红光照射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换用蓝光照射时电流表示数也一定不为零C.在光照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阳极A和阴极K之间所加的电压为零时,电流表的示数也一定为零D.在光照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向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则电流表的示数一定随之增大11.(多选)用同一实验装置甲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分别用A、B、C三束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得到光管两端电压与相应的光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C两束光照射时对应的遏止电压相同,均为U c1,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理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三个光束的频率都大于阴极金属板的极限频率B.B光束光子的动量最大C.三个光束中B光束照射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量最多D.三个光束中A光束照射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量最多E.若B光是氢原子由第2能级向基态跃迁时产生的,则C光可能是氢原子由更高能级跃迁到基态产生的12.(多选)在做光电效应的实验时,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实验图线可求出()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B.普朗克常量C.该金属的逸出功 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13.(多选)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 5).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14.(多选)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C.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E.入射光的频率为v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15.(多选)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v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纵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A.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keB.若更换材料再实验,得到的图线的k不改变,b 改变C.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ebD.b由入射光决定,与所用材料无关16.(多选)用同一频率的光照射到甲、乙两种不同的金属上,它们释放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甲:R乙=3: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种金属的逸出功之比为3:1B.两种光电子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1C.两种金属的逸出功之比为1:3D.两种光电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3:117.(多选)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v0,则()A.当入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则逸出功增大B.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v0C.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D.当入射光的频率v大于v0时,若v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18.某金属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用频率为ν2的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2倍,则该金属的逸出功W=.19.如图1所示是使用光电管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综合 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如图所示,一沙袋用轻细绳悬于O点,开始时沙袋处于静止,此后用弹丸以水平速度击中沙袋后均未穿出.第一个弹丸的速度为v1,打入沙袋后二者共同摆动的最大摆角为30°.当其第一次返回图示位置时,第二个弹丸以水平速度v2又击中沙袋,使沙袋向右摆动且最大摆角仍为30°.若弹丸质量是沙袋质量的倍,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v1=v2B.v1∶v2=41∶42C.v1∶v2=42∶41D.v1∶v2=41∶832.一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3.在匀速行驶的船上,当船上的人相对于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时,船的速度将(水的阻力不变)()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定4.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1、F2先后将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相同的固定粗糙斜面由底端推至顶端.第一次力F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力F2沿水平方向,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则在这两个过程中()A.F1做的功比F2做的功多B.第一次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较多C.第二次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较多D.两次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同5.玻尔认为,围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只能取某些特殊的数值,这种现象叫做轨道的量子化.若离核最近的第一条可能的轨道半径为r1,则第n条可能的轨道半径为rn=n2r1(n=1,2,3,…),其中n叫量子数.设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在n=3状态时其强度为I,则在n=2状态时等效电流强度为()A.IB.IC.ID.I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0m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浓度增大而变长C.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β射线来源于原子核.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7.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A.延长光照时间B.增大光的强度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8.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气温的升高,氡的半衰期会变短B.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D.氢核、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当氢核与中子结合为氘核时,放出的能量为(m1+m2-m3)c29.图中画出了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两个α粒子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A.B.C.D.10.在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散射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α粒子一直受到金原子核的斥力作用B.α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小C.α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增加D.α粒子发生散射,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11.向荧光屏上看去,电子向我们飞来,在偏转线圈中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从右侧看),电子的偏转方向为()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H→He+n是裂变反应方程式B.U+n→Xe+Sr+2n是聚变反应方程式C.Na→Mg+e是β衰变,β粒子实质是从原子核外放出的电子D.Ra→Rn+He是α衰变,α粒子实质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而成13.下列关于α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B.原子核放出α粒子即α衰变,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X→Y+HeC.原子核放出α粒子即α衰变,α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电子D.比较α、β、γ三种射线,由α粒子组成的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弱、穿透能力最强14.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其中a 光是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则b光可能是()A.从n=4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B.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C.从n=4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15.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普朗克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相同,因此不同金属材料的极限波长也不相同第Ⅱ卷二、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6.气垫导轨工作时,可忽略滑块与导轨表面间的阻力影响,现借助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2所示,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质量均为m的A、B(图中未标出)两滑块,左侧滑块的左端、右侧滑块的右端分别与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f.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打点稳定后让两滑块以大小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如图3所示的甲和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分别与两个滑块相连的两条纸带,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打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长度为s1、s2和s3.图2图3(1)若碰前滑块A的速度大于滑块B的速度,则滑块________(选填“A”或“B”)是与纸带甲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相连.(2)碰撞前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验证是否成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表示).三、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7.如图14所示,物块A和B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A=2 kg、mB=1 kg.初始时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悬于空中.现将B竖直向上再举高h=1.8 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B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图14(1)B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2)A的最大速度v的大小;(3)初始时B离地面的高度H.18.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光电管.用波长λ=0.50 μm的绿光照射阴极K,实验测得流过表的电流I与AK之间电势差U AK满足如图乙所示规律,取h=6.63×10-34J·s.结合图象,求:(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K时的最大初动能.(2)该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19.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 eV,普朗克常量取h=6.6×10-34J·s.(1)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多大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2)今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最小的频率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和两次击中沙袋摆动的角度相等可知,两次击中沙袋后整体的速度相同,设为v,用M表示沙袋的质量,m表示弹丸的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第一次:mv1=(M+m)v,第二次:mv2-(M+m)v=(M+2m)v.2.【答案】B【解析】人的速度原来为零,起跳后变化v,则由动量定理可得:I-mgΔt=Δmv=mv,故地面对人的冲量为mv+mgΔt;而人在跳起时,人受到的支持力没有产生位移,故支持力不做功,B正确.3.【答案】C【解析】相对于船竖直向上抛出物体时,由于惯性,物体水平方向的速度和船的速度相同,船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船的速度不变.4.【答案】D【解析】利用公式x=at2,由于x和t均相同,故加速度a相同,由v=at,t相同,则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速度相同,动能相同,则动能变化量相同,根据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相等.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小于第二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故两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不同,重力做功相同,F1做的功比F2做的少,故A、C错误;物体末速度相同,又由于处于相同的高度,所以两物体机械能变化相同,B错误;两种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所受合外力相同,由动量定理知两次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同,D正确.5.【答案】C【解析】根据,k=mr解得T=2π,n=2和n=3轨道半径之比为4∶9,则n=2和n=3两个轨道上的周期比为8∶27,根据I=知,电流比为27∶9,所以在n=3状态时其强度为I,则n=2状态时等效电流强度为I,C正确,A、B、D错误.6.【答案】D【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15m,故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C错误;β射线是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时释放出来的,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故D正确.7.【答案】C【解析】光照射金属时能否产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故选项A、B、D均错误;又因ν=,所以选项C正确.8.【答案】D【解析】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的,与化学、物理性质无关,故A错.β衰变是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被释放出来,故C错.氢核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放出的能量为(m1+m2-m3)c2,故D正确.放射性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结构,B错.9.【答案】D【解析】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时,离核越近,所受库仑斥力越大,偏转角度越大,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判断出只有D正确,A、B、C错误.10.【答案】A【解析】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库仑斥力,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故A正确,D错误.在散射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则动能先减小再增大,而电势能先增大再减小,B、C错误.11.【答案】A【解析】根据安培定则,环形磁铁右侧为N极、左侧为S极,在环内产生水平向左的匀强磁场,利用左手定则可知,电子向上偏转,选项A正确.12.【答案】D【解析】H+H→He+n是属于轻核的聚变反应方程,故A错误;U+n→Xe+Sr+2n是属于重核的裂变反应方程,故B错误;Na→Mg+e是β衰变,但β粒子实质是从原子核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的电子,故C错误;Ra→Rn+He是α衰变,α粒子实质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而成,故D正确.13.【答案】B【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结构.故A错误;α粒子是氦的原子核,其组成为2个质子和2个中子,所以α衰变时,中子数减少2,质子数减少2.故B正确;β衰变产生的电子,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α衰变.故C错误;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故D错误.14.【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光是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而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由能级差值越大,则光子的频率越高,因此b光可能是氢原子从n=4跃迁到n=1产生的,故A、B、D错误,C正确.15.【答案】D【解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A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影响的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B错误.光子频率越高,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m=hν-W0,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C错误.不同的金属逸出功不相同,根据W0=h知,极限波长不相同,D正确.16.【答案】(1)A左(2)0.2mfs10.2mfs30.2mf(s1-s3)=0.4mfs2【解析】(1)因碰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A、B的速度相反,且碰后速度相同,故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中s1和s3是两滑块相碰前打出的纸带,s2是相碰后打出的纸带,所以滑块A应与甲纸带的左侧相连.(2)碰撞前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1===0.2s1fv2==0.2s3f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v==0.2s2f所以碰前两滑块动量分别为:p1=mv1=0.2mfs1,p2=mv2=0.2mfs3,总动量为:p=p1-p2=0.2mf(s1-s3);碰后总动量为:p′=2mv=0.4mfs2.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一定有:0.2mf(s1-s3)=0.4mfs2.17.【答案】(1)0.6 s(2)2 m/s(3)0.6 m【解析】(1)B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gt2①代入数据解得t=0.6 s②(2)设细绳绷直前瞬间B速度大小为v B,有v B=gt③细绳绷直瞬间,细绳张力远大于A、B的重力,A、B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得mB v B=(mA+mB)v④之后A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细绳绷直后瞬间的速度v即为最大速度,联立②③④式,代入数据解得v=2 m/s⑤(3)细绳绷直后,A、B一起运动,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说明此时A、B的速度为零,这一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mA+mB)v2+mBgH=mAgH⑥代入数据解得H=0.6 m⑦18.【答案】(1)4.0×1012个 9.6×10-20J (2)6.6×10-7m【解析】(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n==个=4.0×1012(个)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eU0=1.6×10-19C×0.6 V=9.6×10-20J.(2)设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为λ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h代入数据得λ0≈6.6×10-7m.19.【答案】(1)3.4 eV (2)6种 1.6×1014Hz【解析】(1)E2=E1=-3.4 eV则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3.4 eV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2)根据C=6知,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能辐射出的光子种类为6种.n=4→n=3时,光子频率最小为νmin,则E4-E3=hνmin,代入数据,解得νmin=1.6×1014Hz.。
高中物理选修3-5: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综合卷含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近年来,数码相机家喻户晓,用来衡量数码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的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A.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光的波动性是由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大量光子表现出粒子性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2.在橄榄球比赛中,一个85 kg的前锋队员以5 m/s的速度跑动,想穿越防守队员到底线触地得分.就在他刚要到底线时,迎面撞上了对方两名均为65 kg的队员,一个速度为2 m/s,另一个速度为4 m/s,然后他们就扭在了一起,则()A.他们碰撞后的共同速度是0.2 m/sB.碰撞后他们动量的方向仍向前C.这名前锋能得分D.这名前锋不能得分3.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个质点,初速度相同,均为v1.若他们分别受到相同的冲量I作用后,A的速度变为v2,B的动量变为p.已知A、B都做直线运动,则动量p可以表示为()A.m(v2-v1)B.2m(2v2-v1)C.4m(v2-v1)D.m(2v2-v1)4.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D.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5.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光速,则E ′等于( )A.E -h λcB.E +h λcC.E -h cλD.E +h cλ6.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核2411Na 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均为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新核为2412MgB.发生的是α衰变C.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D.新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8.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在a 、b 、c 三种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E a 、E b 、E c 和λa 、λb 、λc ,则( )A.λb =λa +λcB.1λb =1λa +1λcC.λb =λa λcD.E b =E a +E c9.钍234 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91Pa ,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 90Th →23491Pa +x ,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为质子B.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γ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D.1 g 钍234 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10.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某光电管的阴极由金属钾制成,钾的逸出功为2.25 eV.处于n =4激发态的一群氢原子,它们向各较低能级跃迁时,哪两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子不能使光电管产生光电子( )A.从n =4向n =3跃迁B.从n =3向n =1跃迁C.从n =4向n =1跃迁D.从n =2向n =1跃迁11.现有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42He →3015P +X ,新生成的3015P 具有放射性,继续发生衰变,核反应方程为3015P →3014Si +Y.平行金属板M 、N 间有匀强电场,且φM >φN ,X 、Y 两种微粒竖直向上离开放射源后正确的运动轨迹是( )12.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质量相等的小滑块P 和Q 都可以视作质点,Q 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 静止,P 以某一初动能E 0水平向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若整个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用E 1表示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用E 2表示Q 具有的最大动能,则( )A.E 1=E 02B.E 1=E 0C.E 2=E 02D.E 2=E 0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经研究,核辐射的影响最大的是铯137(137 55Cs),可广泛散布到几百千米之外,且半衰期大约是30年左右.请写出铯137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W.如果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 ,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 W.[已知碘(I)为53号元素,钡(Ba)为56号元素]14.(9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质量为m 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 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1)图中x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的水平距离.(2)为了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应测得等物理量.(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m A v A=;m A v′A=;m B v′B=W.15.(12分)用中子轰击锂核(63Li)发生核反应,产生氚和α粒子并放出4.8`MeV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求上述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中子与锂核是以等大反向的动量相碰,则α粒子和氚的动能之比是多少?`16.(13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 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 kg,冰块的质量为m2=10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1)求斜面体的质量;(2)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参考答案与解析1.[209] 【解析】选D.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出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故D 项正确.2.[210] 【解析】选BC.取前锋队员跑动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1-m v 2-m v 3=(M +m +m )v ,代入数据得:v ≈0.16 m/s.所以碰撞后的速度仍向前,故这名前锋能得分,B 、C 两项正确.3.[211] 【解析】选D.由动量定理 对A :I =2m v 2-2m v 1① 对B :I =p -m v 1②所以由①②得p =m (2v 2-v 1). 故D 正确.4.[212] 【解析】选BCD.原子中的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是特定的,不是任意的,选项A 错误.易知B 正确.电子能通过铝箔衍射,说明电子也有波动性,C 正确.发现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D 正确.5.[213] 【解析】选C.由于电子跃迁的过程中,原子辐射光子,所以电子由高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即E ′<E ,故E ′=E -h cλ.6.[214] 【解析】选A.衰变过程中,新核和粒子运动方向相反.但由图可知两曲线内切,受力方向一致,因此可以判断两粒子电性相反,所以发生的是β衰变,B 选项不正确.由2411Na →2412Mg + 0-1e可知,A 选项正确.因为R =m v qB ,m 1v 1=m 2v 2,所以R 1R 2=q 2q 1.由此可知,1是电子的运动轨迹,由左手定则可知新核沿逆时针方向旋转,C 、D 选项不正确.7.[215] 【解析】选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元素的原子核来决定,与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关,与压强、温度无关,即与化学、物理状态无关,故A 项错误.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放出光子,B 项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红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C 项错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核能,因此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结合成原子核时核的质量,D 项错误.8.[216] 【解析】选BD.E a =E 3-E 2,E b =E 3-E 1,E c =E 2-E 1,所以E b =E a +E c ,D 正确;由ν=c λ得λa =hc E 3-E 2,λb =hc E 3-E 1,λc =hc E 2-E 1,取倒数后得到1λb =1λa +1λc ,B 正确.9.[217] 【解析】选BC.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x 的质量数为234-234=0,电荷数为90-91=-1,所以x 是电子,选项A 错;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来自于原子核内部,电子是由原子核内部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而形成的,选项B 对;γ射线同β射线一样都是来自于原子核,即来自于镤原子核,选项C 对;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一个统计规律,1 g钍234 90Th经过120天即5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125g=132g ,不是0.2 g ,选项D 错. 10.[218] 【解析】选A.要使光电管产生光电子,两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子的能量应该不小于钾的逸出功2.25 eV ,由hν=E m -E n 得,E 43=0.66 eV ,E 31=12.09 eV ,E 41=12.75 eV ,E 21=10.2 eV ,所以选A.11.[219] 【解析】选B.由核反应方程知X 是中子(10n),Y 是正电子(0+1e),MN 间场强方向水平向右,X 不受力做直线运动,Y 受向右的电场力方向向右偏转,B 正确.12.[220] 【解析】选AD.P 、Q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当P 、Q 速度相等时,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得A 项正确.由于P 、Q 的质量相等,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速度交换,当弹簧恢复原长时,P 的速度为零,系统的机械能全部变为Q 的动能,D 正确.13.[221] 【解析】铯137发生β衰变的方程为:137 55Cs →137 56Ba + 0-1e ,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Δm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E =Δmc 2,有Δm =E c2.【答案】137 55Cs →137 56Ba +-1eEc 214.[222] 【解析】小球A 在碰撞前后摆动,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B 在碰撞后做平抛运动,则x 应为B 球的平均落点到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要得到碰撞前后的m v ,应测量m A 、m B 、α、β、L 、H 、x 等,对A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A gL (1-cos α)=12m A v 2A , 则:m A v A =m A 2gL (1-cos α). 碰后对A ,有m A gL (1-cos β)=12m A v ′2A , 则:m A v ′A =m A 2gL (1-cos β). 碰后B 做平抛运动,有 x =v B ′t ,H =12gt 2,所以m B v B ′=m B xg 2H. 【答案】(1)B 球平均落点 (2)m A 、m B 、α、β、L 、H 、x(3)m A 2gL (1-cos α) m A 2gL (1-cos β) m B xg2H15.[223] 【解析】(1)63Li +10n →31H +42He +4.8 MeV.(2)Δm =ΔE c 2=4.8×106×1.6×10-19(3×108)2kg ≈8.5×10-30kg.(3)设m 1、m 2、v 1、v 2分别为氦核、氚核的质量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m 1v 1+m 2v 2 氦核、氚核的动能之比E k1∶E k2=(m 1v 1)22m 1∶(m 2v 2)22m 2=m 2∶m 1=3∶4.【答案】(1)见解析 (2)8.5×10-30kg (3)3∶416.[224] 【解析】(1)规定向右为速度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运动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v ,斜面体的质量为m 3,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2v 20=(m 2+m 3)v① 12m 2v 220=12(m 2+m 3)v 2+m 2gh ②式中v 20=-3 m/s 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m 3=20 kg.③ (2)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1v 1+m 2v 20=0 ④ 代入数据得v 1=1 m/s⑤ 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v 2和v 3,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2v 20=m 2v 2+m 3v 3 ⑥ 12m 2v 220=12m 2v 22+12m 3v 23 ⑦联立③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v 2=1 m/s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处在后方,故冰块不能追上小孩.【答案】见解析。
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各省模拟真题重组汇编选修3-5部分
1.(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物理——选修3-5] (15分)(1).(6分)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 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碘-131的半衰期大约为8天,三个月后,碘-131就只剩下约为原来的1/2000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C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D .铀235裂变的方程可能为:235 92U → 137 55Cs +8837Rb +10 10nE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一定不大于入射光子的频率(2).(9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放在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 、B 间夹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让A 、B 以初速度v 0一起从O 点滑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到达P 点,速度变为v 0/2,此时炸药爆炸使木块A 、B 脱离,发现木块B 立即停在原位置,木块A 继续沿水平方向前进。
已知O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50%转化为木块的动能,爆炸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求:i. 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ii.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答案(1)ABE(2)(9分)解析:设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为E 0从O 滑到P ,对A 、B ,由动能定理得:-μ·2mgx =12·2m (v 02)2-12·2mv 20 ………………2分 在P 点爆炸,A 、B 动量守恒:2m v 02=mv ………………2分 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0.5E 0+12·2m v 204=12mv 2 ………………2分 解得:μ=3v 208gx …………1分,E 0=12·mv 20.…………2分 2.(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 [物理——选修3-5](1)(5分)为了解决人类能源之需,实现用核能代替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它是从海水中提取原料,在上亿度的高温下发生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科学家依据的核反应方程是A .23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 C .234234090911Th Pa+e -−−→ D .238234492902U Th+He −−→(2)(1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平板车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 ,m <M ,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 0,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 不会滑离B ,求:(1)A 、B 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从地面上看,小木块向左运动到离出发点最远处时,平板车向右运动的位移大小。
高中物理 选修3-5 综合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 选修3-5 综合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1.(1)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规律的是( )(2)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E 1<0),电子质量为m ,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γ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 ).(3)有些核反应过程是吸收能量的。
例如在14171781X N O H +→+中,核反应吸收的能量20[()()]H X N Q m m m m c =+-+,在该核反应中,X 表示什么粒子?X 粒子以动能E K 轰击静止的147N ,若E K =Q ,则该核反应能否发生?请简要说明理由。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C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 .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2)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产生大量的核辐射,经研究,其中核辐射的影响最大的是铯137(13755Cs ),可广泛散布到几百公里之外,且半衰期大约是30年左右).请写出铯137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如果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 ,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 .(已知碘(I )为53号元素,钡(Ba )为56号元素)(3)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块,已知A 物块的质量m A =1kg .初始时刻B 静止,A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与B 发生碰撞并一起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则物体B 的质量为多少?3.(1)一个质子以1.0×107m/s 的速度撞入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检测:第十四章 选修3-5 选修3-5模块总结提升 Word版含答案
选修3-5模块总结提升1.(2017·南京学情调研)(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原子核越稳定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C.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D.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λ0,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会产生光电效应(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2.75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种,其中最长波长的光子的频率为Hz.(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N,发生核反应后产生了氧核O和一个新粒子,若核反应前氮核静止,α粒子的速度为6.0×106m/s,核反应后氧核的速度大小是2.0×106 m/s,方向与反应前的α粒子速度方向相同.①写出此核反应的方程式.②求反应后新粒子的速度大小.2.(2016·十三大市模考重组改编)(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B.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C.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将放出光子D. 光电效应现象中存在极限频率,导致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存在饱和电流(2)“正电子湮没”是指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一起消失而放出光子的过程.若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撞发生湮灭转化成一对光子,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相碰前动能均为E k,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对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填“守恒”或“不守恒”),光子的频率为.(3)在Hne反应过程中,①若质子是静止的,测得正电子动量为p1,中子动量为p2,p1、p2方向相同,求反中微子的动量p.②若质子质量为m1,中子质量为m2,电子质量为m3,m2>m1.要实现上述反应,反中微子能量至少是多少?(真空中光速为c)3.(2016·江苏卷)(1)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A. CNeB. UnIY+nC. HHHenD. HeAlPn(2)已知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频率为ν的光子的动量为.用该频率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 (3)几种金属的逸出功W0,见下表:金属钨钙钠钾铷W0/(×10-19 J)7.265.123.663.603.41用一束可见光照射上述金属的表面,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些能发生光电效应.已知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10-7~7.6×10-7 m,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4.(2015·江苏卷)(1)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2)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U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U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Ba和Kr两部分,并产生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填“大于”或“小于”)它的临界体积.(3)取质子的质量m p=1.672 6×10-27kg,中子的质量m n=1.674 9×10-27kg,α粒子的质量mα=6.6467×10-27kg,光速c=3.0×108m/s.请计算α粒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选修3-5模块总结提升1.(1) BC(2) 61.6×1014(3)① NHeOH②设α粒子的质量为m1,速度为v1,氧核的质量为m2,速度为v2,新粒子的质量为m3,速度为v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m3v3,代入数据得v=1.0×107 m/s.2.(1) AB(2)守恒(3)见解析【解析】(1)电子的衍射是物质波的体现,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A项正确;普朗克通过能量量子化思想解释了黑体辐射,B项正确;半径越大,能级越高,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光子,C项错误;一种色光光强一定,光子数就一定,导致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存在饱和电流,D 项错误.(2)对撞过程中可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满足动量守恒条件;根据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2hν=2mc2+2E k,得出ν=.(3)①由动量守恒定律p=p1+p2.②由能量守恒,反中微子能量最小时E+m1c2=(m2+m3)c2,最小能量E=(m2+m3-m1)c2.3.(1) A(2)2(3)见解析【解析】(1)衰变是原子核自发的反应,不需要其他粒子来撞击,A项是衰变方程,B、C、D选项是核反应方程.(2)根据光子的动量公式λ=得出p===.动量是矢量,光子反射时动量的变化大小为Δp=2p=2.(3)光子的能量E=,取λ=4.0×10-7 m,则E≈5.0×10-19 J.根据E>W0判断,钠、钾、铷能发生光电效应.4.(1) AB(2) 3大于(3)见解析【解析】(1)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项正确;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物质波的存在,B项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只能用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来解释,C项错误;根据λ==得出动能相同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质量大,德布罗意波长短,D项错误.(2)裂变方程为UnBaKr+n,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出x=3;要使链式反应能发生,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铀块质量要大于临界质量.(3)组成α粒子的核子与α粒子的质量差Δm=(2m p+2m n)-mα,结合能ΔE=Δmc2,代入数据得ΔE=4.3×10-12 J.。
2015高考物理(选修3-5)一轮精品复习之综合提升28Word版含答案
1.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作的假设有( )A .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B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解析:A 、B 、C 三项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
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级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的概念。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时不同的圆轨道相对应,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化概念的结合。
答案:ABC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外电子受力变小B .原子的能量减少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解析:由玻尔理论知,当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放出能量,故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小了,由库仑定律知,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大了,故A 、C 错,B 、D 正确。
答案:BD3.(2012·江苏高考)如图1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
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图1图2解析:根据玻尔的原子跃迁公式h cλ=E m -E n 可知,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值越大,辐射光的波长越短,从图中可看出,能量差值最大的是E3-E1,辐射光的波长a最短,能量差值最小的是E3-E2,辐射光的波长b最长,所以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的是a、c、b,C 正确。
答案:C4.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氦离子能量为E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图3A.40.8 eV B.43.2 eVC.51.0 eV D.54.4 eV解析:要吸收光子发生跃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必须是任意两个能级的差值,40.8 eV是第一能级和第二能级的差值,51.0 eV是第一能级和第四能级的差值,54.4 eV是电子电离需要吸收的能量,均满足条件,选项A、C、D均可以,而B选项不满足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应要点一)(2011·上海高考)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图18-2-4
解析:α粒子轰击金箔后偏转,越靠近金箔,偏转的角度越大,所以A、B、C错误,D 正确。
答案:D
2.(对应要点一)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
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主要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
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
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较远的α粒子
解析: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故B对,A错;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粒子经过时离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核较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C对,D错。
答案:BC
3.(对应要点二)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模型。
图18-2-5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等势面,实线表示
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图18-2-5 B.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a、c两点的动能不相等
D.动能与电势能的和不变
解析:α粒子与原子核的力为库仑斥力,从a→b库仑力做负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从b→c库仑力做正功,动能增加,且a→b与b→c库仑力所做的总功为0,则a、c两点动能相等,因此A正确,C错。
因为只有电场力做功,故动能与电势能和不变,故D正确。
α粒子与原子核相距越近,库仑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故从a→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错。
答案:AD
4.(对应要点二)已知电子质量为9.1×10-31 kg、带电荷量为-1.6×10-19 C,当氢原子核
外电子绕核旋转时的轨道半径为0.53×10-10 m时,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频率、动能和等效的电流。
解析:根据库仑力提供电子绕核旋转的向心力,可知ke 2
r20=m
v2
r0
v=e
k
r0m=1.6×10
-19×
9×109
0.53×10-10×9.1×10-31
m/s=2.19×106 m/s
而v=2πfr0,即f=
v
2πr0=
2.19×106
2×3.14×0.53×10-10
Hz=6.58×1015 Hz
E k=1
2m v
2=1
2·
ke2
r0
=1
2×
9×109×(1.6×10-19)2
0.53×10-10
J
=2.17×10-18 J
设电子运动周期为T,则
T=2πr0
v=
2×3.14×0.53×10-10
2.19×106
s=1.5×10-16 s
电子绕核运动的等效电流:I=q
t=
e
T=
1.6×10-19
1.5×10-16
A=1.07×10-3 A。
答案:2.19×106 m/s 6.58×1015 Hz 2.17×10-18 J 1.07×1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