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 (2)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这一单元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气体的制备、收集、储存等实验操作已有所接触,但对于氧气的特殊性质和制备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演示与指导。
1.性质:强调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等关键性质,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化学反应。
2.制备方法:回顾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应用:总结氧气在生活、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氧气的价值。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氧气在环保、医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采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使学生对氧气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a.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b.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c.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 氧气(共22张PPT)
2、气体的密度
(九)氧气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 (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原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复燃则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里,复燃则是O2。
二、挑战练习
1、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C )
A比水的密度小 B比空气的密度大 C不与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 D水中含有氧气
步骤
现象
原因
一1:取一试管加入约3ml的过 氧化氢溶液
2: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产生极少量 过氧化氢常温下
气泡木条没有 分解速率比较慢,
复燃
产生极少量氧气,
没能让木条复燃
二1:取另一试管加入约3ml的过 氧化氢溶液
2: 接着往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 3: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产生大量
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 的速率,产生大量的
6、你认为用哪个装置分解过氧化氢更具优点( B )
A
B
分享收获
2、鉴别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 3、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 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 4、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 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
不能,因为氯化钠(NaCl)和甲烷(CH4) 都不含O元素。
一、氧气的实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法
(一)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用什么物质制取 2反应条件是什么? 3发生装置怎样确定 4装置气密性好吗? 5收集装置怎样确定 6收集方法是什么? 7实验操作简便吗? 8实验操作安全吗? 9如何检验气体
鲁教版九上化学4.3氧气(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医院、工厂等,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2.提问:“氧气是如何被发现的?氧气的性质是如何被揭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讨论、总结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效果
1.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等相关问题。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展示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氧气的概念、制法和收集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3.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性质,并分析化学反应原理。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展示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医院、工厂等,让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2.设计实验现象,如氧气的助燃性、供给呼吸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特性。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氧气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内积极交流、分享想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认识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案(新版)鲁教版
- 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我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3. 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使用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
2. 氧气的制法
3. 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1. 氧气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丝、木炭等。
2. 教学课件:有关氧气的图片、视频等。
- 知道氧气的用途,如炼钢、焊接、急救等。
-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氧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空气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氧气的性质(15分钟)
1. 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
(1)取一根细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
(2)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课件
⑴ 木炭(碳)在氧气中燃烧,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生成一种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C O2
CO2
⑵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Fe O2
课堂小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单质和化合物 反应。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 O2
铁 + 氧气
点燃
CO2
四氧化三铁
与金属单质反应
Fe O2
Fe3O4
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与化合物性,与氧气产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注意事项:
Fe3O4
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系火柴: 引燃铁丝
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集气瓶: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
集气瓶底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防止溅落的四氧化三铁炸裂瓶底
⑶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集气瓶内壁有
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换水、使用增氧气泵、 养水草等。
鱼缸里养一些水草是增加水中 氧气含量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那 么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1、取A、B两个密 闭的玻璃钟罩,在 A、B钟罩中如图 分别放入植物和蜡 烛,然后将两个钟 罩放在阳光充足的 地方。
2、视察到的现象:
A钟罩中蜡烛一会儿就熄灭,B中很长时间才熄灭 。
3、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化学九年级上册 L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氧气性质教学设计
4.探究性问题:结合氧气性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调查,探究氧气在某一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要求列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5.家庭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氧气的制备和收集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化学现象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已有初步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和实验操作方面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氧气制备和收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学生在科学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方面有待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氧气性质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氧气性质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a.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氧气的制备、收集和检验过程。
b.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
a.分析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如助燃、氧化等。
b.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知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氧气 课件(共45张PPT)
1 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2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的水沿导管 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探 究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为什么呢?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
钾粉末进入导管
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2、通电分解水: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2O
3、光合作用:
H2
O2
CO2 + H2O —C6 H12O6 + O2
这些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可作为制取氧气的 物质?
1、水( H2√O )
2、二氧化碳(CO2)√
3、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4、高锰酸钾(KMnO4) 5、过氧化氢( H2O2)
符号表达式 KMnO加4 热 K2MnO4 + MnO2 + O2
比一比
KClO3
△
MnO2
KCl + O2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H2O2 MnO2 H2O + O2 实验室一般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理由:
(1)不用加热,节约能源
(2)生成物是H2O和O2,环保 (3)H2O2中氧元素质量分数高
第三节 氧气
学习目标 1.在实验中动手实验制取氧气,体会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氧气的主要 性质。 3.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的性质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4.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 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乐于主动参与 实验探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节 氧气第 2 课时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化反应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是他们掌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2)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对已知反应的共性的归纳总结中,初步建立氧化反应的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及现象(2)氧化反应【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2.氧气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我们知道在化学中,性质决定用途,那么,氧气又有哪些性质决定了它有这样的用途呢?我们本节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二、新课学习二、氧气的性质在化学上,当我们要认识某种物质的性质时,一般要从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活动天地:氧气的物理性质观察一瓶氧气,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0 ℃、1.01×105 Pa)下,氧气的密度为 1.429 g/L,空气的密度为 1.293 g/L。
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30mL 氧气在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思考:1.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正放在桌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让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几种物质,看看它们能否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 课件
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
二氧化碳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四、在下列变化中:
A.氧化钙 + 二氧化碳 B.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碳酸钙
C.磷 + 氧 气 D.石蜡 + 氧气
A.养热带鱼时需要向水中加氧气
B.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
C.水能溶解某些氧化物
D.鱼虾能在河水中生存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仪器和药品:
木炭、氧气、火柴、酒精灯、 镊子 步骤: 1、视察木炭的颜色、状态 2、在酒精灯上加热,视察在空气中燃烧情况 3、将木炭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视察 4、燃烧结束后,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视察
一、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B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二、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B )
A、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氧气能与许多物质产生反应;
单位体积的氧气中氧分子的数目比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氧分子的 数目更多,与碳原子接触碰撞的机会更多,因此反应更剧烈。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仪器和药品:
铁丝、氧气、火柴、酒精灯、镊子
步骤: 1、视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在酒精灯上加热,视察在空气中燃烧情况
3、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 点燃,待火柴即将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 瓶中,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视察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课题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题的设计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难点: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法五、仪器与药品仪器: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分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
药品:1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六、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炼钢、氧炔焰切割和焊接金属、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太空飞行员携带供氧装置,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师问]既然氧气对于我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得氧气呢?请你说说我们所学过的制氧气的方法有哪些?[生答]1.电解水2.分离液态空气法3.植物的光合作用[师问]这些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吗?为什么?[生答]不适合。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第三节 氧气(共16张PPT)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和空 溶解性 固液
气相比
颜色
氧气的三态变化
氧气 -183℃
液态氧
固态氧
-218℃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氧气的物理性质
1L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 气。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 空气的密度是1.293g/L。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和空 溶解性 固液
石蜡 氧气
硫 氧气
发出黄色的火 焰
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热, 瓶壁有雾珠,生成气体能使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出微弱的淡 蓝色火焰,产 生一种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讨论2:做物质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时,物质伸入 集气瓶中的速度应如何控 制?
应的物
质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Hale Waihona Puke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 氧气
发出红光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气 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铁 氧气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 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固体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石蜡 氧气
硫 氧气
讨论1:
1.铁丝燃烧时,为什么要绕成螺旋 状,并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421.8.1406:27:5506:27:55August 14,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上午6时27分55秒06:27:5521.8.14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学设计2(新版)鲁教版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4.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氧气的正确认知,认识到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体体现在能够进行以下表达:
-氧气在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氧气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4.设计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和思考题,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氧气的用途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课件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
你的猜想:
提高过氧化氢的浓度; 提高温度;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某物质。
实验探究: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视察: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再向
其中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试管口,视察现象。
实验现象
选用药品 过氧化氢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4.高锰酸钾(KMnO4) 5.过氧化氢(H2O2) 6.甲烷(CH4) 7.氯酸钾(KClO3)
(2)确定实验装置的原则
①产生装置
②收集装置
(3)检验气体(氧气)
2.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过氧化氢 和二氧化锰
产生气体 能否使带火星
速率
的木条复燃
慢
否
快
能
获得结论:最合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在过 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小资料
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 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产生改变。 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放入过氧化氢溶液 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3)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瓶中气体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交流反思: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第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 时,再收集气体;
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发现问题: 反应速率慢
(2)这些变化都与哪种物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氧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B.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氧气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D.只有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才能分解3.下列方法都能得到氧气,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最好采用()A.加热过氧化氢溶液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加热氯酸钾D.加热高锰酸钾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分为以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组装仪器;④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⑤收集气体,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③①②⑤④5.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6.下图是利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装置,连接正确的一组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7.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
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水通电氢气+氧气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碳酸钠+氧气D.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8.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①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②反应都不需加热③都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达到目的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9.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过氧化氢溶液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立即收集11.氧气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是因为氧气()A.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易溶于水,不与空气反应C.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12.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密度比空气小B.氧气易溶于水C.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D.通常氧气不易溶于水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14.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15.关于木炭和蜡烛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时都发出白光,放出热量B.说明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木炭和蜡烛发生氧化反应C.停止燃烧后,立即向两瓶内倒入少许澄清石灰水,均有浑浊现象D.木炭和蜡烛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16.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7.下列化合物是氧化物的是()A.Al2O3B.CuSO4C.KClO3D.O3 1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B.水→通电氢气+氧气C.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1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钢铁生锈B.光合作用C.食物腐烂D.呼吸作用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肯定只有一种生成物D.化合反应肯定只有一种生成物21.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B.都属于化合反应C.都是氧化反应D.都要点燃才能反应22.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A.①②B.③⑥C.④⑤D.①③⑥23.观察下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B.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O2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N224.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B.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雾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25.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的化学式为C2H6O B.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C.乙是最常用的溶剂D.该反应的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二、简答题2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a是______装置,b是______装置。
(3)怎样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4)在组装仪器时,导管不能伸入锥形瓶过长,原因是______。
(5)图中的收集方法是______法,依据是______。
导管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______;应在气泡______时,再开始收集。
当看到______时,证明集气瓶中收集满了氧气。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将集气瓶移出水面,集气瓶应______放在桌面上,因为______。
除此之外,氧气还可用______收集,因为______。
(6)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
三、实验题27.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D E F(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
(3)某同学用加热氧化铵和熟石灰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由于氨气对人身体有害,所以选择装置F收集,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
28.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_____。
(2)集气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化学反应______进行,其原因是______。
29.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未经点燃的木炭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______。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1.D【详解】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可使反应变快或变慢,本身化学性质及质量不会改变.并不是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但有的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选D2.C【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一种纯净物中不含有其他物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能增加产量;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不加二氧化锰也会分解,只是分解速度较慢。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解析】【分析】首先考虑反应原理正确,然后要考虑操作简便、产生气体速度适中、安全环保、生产成本适中等因素。
【详解】A、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需要加热,操作不简单,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无需加热,产生气体较快,操作简便安全,最好采用这一方法;符合题意;C、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如不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较慢,且需加热,操作不简便,不符合题意;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操作不简便,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解析】【详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步骤:首先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再加入药品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开始,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故选:C。
5.C【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6.D【分析】①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②适用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③适于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收集装置④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收集装置。
【详解】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D。
7.C【详解】因为A和B都要消耗能源,D尽管不消耗能源,但不如C既不消耗能源又能消耗潜水艇中工作人员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故选C。
【点睛】一般从原理是否科学、严谨、合理,装置和操作是否安全、简便、现象明显,药品是否易得、经济、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结合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分析。
8.A①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以改变其反应速率,故①正确;②分解过氧化氢不需要加热,分解氯酸钾需要加热,故②错误;③过氧化氢和氯酸钾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是因为二者都含有氧元素,故③正确;④过氧化氢是液态,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固态,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选用的是固液不加热装置;氯酸钾是固态,催化剂二氧化锰也是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故选用的是固固加热装置,故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