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相关名词解析

合集下载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

以下是对一些政治学常用术语的简要解释:1.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政治:指涉及权力和权力关系的集体决策过程和行为。

2.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国家:拥有特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

3.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政府:指领导国家并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的机构。

4.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5.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权力:指掌握决策的能力和机构的影响力。

6.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选举:是公民通过投票选择政治领导人或决策机构的过程。

7.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与互动。

8.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立法: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管理社会,决定和规范公共行为。

9.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行政:指政府机构管理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过程。

10.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司法:通过法庭来解决法律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过程。

11.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指一组透过政治观点来解释和评价世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12.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权力分立:指将政府权力分散到不同机构和部门,以避免滥用权力。

以上是政治学中一些常见术语的简要解释。

这些概念是了解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研究政治学领域。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

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等。

2.政治系统论: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政治系统论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以政治系统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首先,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之一,着重以政治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强调分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自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帕森斯在《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提出。

美国政治学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激起西方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热潮。

一般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即政治行为的模式。

所谓的政治功能是指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

阿尔蒙德将整个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分为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政治政策结构三个层面。

从功能上分为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策功能三个类别。

4.政治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原理是动力工程学的一种理论。

美国政治学学家卡尔-多伊奇最先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

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理论是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

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信息沟通。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1. 政治: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活动。

2. 统治:指国家的领导层利用权力威服、管理群众的活动。

3. 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强调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机会。

4. 专制:政治体制的一种,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允许民众参与政治过程。

5. 社会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6. 资本主义:一种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7. 胡萝卜和棍子:政治策略中的一种,指用利益或惩罚来诱导或制约人们的行为。

8. 政治正确:指符合某种价值观或政治立场的说话或行为,而不违反社会准则。

9. 统战:指政治力量之间的互相纳编,团结共同利益,达到协调发展的状态。

10. 民意:指人们的集体想法或意见。

11.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立法机关,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

12. 共产党:是一种政治党派,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3.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领土、权力和组织构成的政治实体。

14. 法制: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规范体系。

15.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以法律为依据和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16. 宪法:一部规定国家制度、行政机构及各方面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

17. 政府:是指负责国家公共事务的一群人,施行国家行政、经济等方面的管理。

18. 司法:指审判机关对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裁决并进行监督。

19.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制定新法律或修改旧法律。

20. 行政:是指国家政权采取行动对人民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形式。

21. 红色政权: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政权。

22. 改革:是对现有制度、政策或行动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活动。

23. 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敞开门户,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4. 一国两制:指对于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在一个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保持原有内部制度和方式。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1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二4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5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6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7主权:在国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利中,国家权利的效度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8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

9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10国家的社会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利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

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社会权力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权利。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政体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反对敌人和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大公、沙皇、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的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管理形式。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政治人是政治主体之一、是指在社会政治制度允许的条件下,那些主动关心社会政治事务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社会成员、是指在公民以及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031、政治关系2、国家3、社会公共权力4、政治行为5、政治沟通6、政治表达041、政治2、政治行为3、政党4、政治社团5、政治社会化6、群体政治心理051、压力集团 2、政治行为 3、政治斗争4、政治参与5、政治社会化6、政治思想061、政治文化2、利益矛盾3、政治斗争4、个体政治心理5、政治改革6、政治领导071、政治体系2、压力集团3、政治权利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治行为081、政治权力2、国家机构3、利益矛盾4、政治参与5、政治认知6、政治制度091、政治2、政治革命3、政治思想4、政治表达5、政治文化6、政治民主1、政治(04名)(06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点;①它强调政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②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的权力与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从而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③政治的本质就是政治关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统。

2、政治学政治就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与任务;政治学就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政治关系(03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与政治权利分配伟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她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关系的外化与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变化。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1、人民主权指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全体人民具有平等的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

政府的权力基于人民的同意,如果政府辜负了人民的委托,人民有权更换或推翻它。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人民主权表现为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或通过直接创制与复决等方式,制定或修改法律,选择和监督政府。

古代的民主思想中就蕴含着人民主权观念。

古希腊和罗马的城邦时代,城邦国家在理论上属于全体自由民所有,公民大会或人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希腊文中“民主”一词的原意即“人民的统治”。

伯里克利把民主制度解释为政权在全体人民手中的制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参与城邦的最高治权,是公民的本质特征。

西塞罗把国家称为“人民的事业”。

这个时代人们还不知道代议制度,所谓人民的最高权力是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的。

公民或人民的概念十分狭隘,奴隶、外邦人、妇女等大多数居民被排除在外。

在16世纪反抗专制王权的斗争中,法国胡格诺教徒中产生了一批反暴君派政治思想家,代表任务有法兰西斯•奥特芒和P•莫耐(Philippe du Plessis Mornay)。

他们或者以契约论为依据,或者诉诸于历史传统,声称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

国王的权力是人民的委托,只有得到人民的同意,才能继续行使他的权力,人民有权拒绝服从甚至反抗暴君。

他们所说的人民主要指等级议会和官吏,而不是任何个人和人民整体。

新教思想家G•布坎南(Georg Buchaan)和天主教法学家胡安•德•马里亚纳使反暴君派思想更具人民性和非宗教色彩。

他们认为,在建立国家时,人民不是通过代表而是直接与统治者订立契约,把权力委托给了国王,人民仍然是最高权力的所有者,全体人民和任何个人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代表,都有反抗暴君的权力。

反抗暴君不仅是宗教责任,也是世俗的权利。

这些思想个构成近代人民主权思想的直接来源。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这些思想被广泛接受和发挥。

以J•利本尔(John Lilburne)为首的平等派提出了激进的民主纲领,最早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政治学原理。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对一些政治学原理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

1. 政治。

政治是指社会成员在权力、资源分配和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

它涉及到权力的运用、决策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利益的表达和实现。

2. 国家。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它包括领土、人民和政府。

国家是权力的具体承担者和行使者,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

3. 政府。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构,它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政府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

4.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宪法、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和规范,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 民主。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它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保障。

民主制度包括选举制度、言论自由、法治等内容,旨在实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民的平等参与。

6. 专制。

专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它强调统治者的个人权力和集权统治。

专制制度通常包括独裁统治、宪法限制、政治迫害等特征,限制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7.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价值的理论体系和观念。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8.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包括选举投票、政治集会、政治运动等形式。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体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

9. 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和政治组织在制定政策和规定时所进行的决策过程。

政治决策涉及到权力的行使和资源的分配,对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

1、二元君主制:这是君主君主依然拥有较大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2、政治文化:所谓的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3、分权制衡:所谓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大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相互制约和平衡。

4、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5、利益集团: 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6、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一般是指特定社会通过一系列媒介使公民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的过程,这是公民了解、学习、形成特定的政治观念、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7、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杜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8、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9、政党: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10、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一种公开恐怖专政11、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有三个方面: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三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12、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通常表现为一种民族傲慢和自大情结。

政治学的名词解释

政治学的名词解释

政治学的名词解释引言: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治观念、制度、行为以及权力关系的研究来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本文将对政治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包括国家、民主、权力、利益集团和公民社会。

一、国家:国家是指一个特定领土上的社会组织,在这个领土上,国家行使最高权力,具有独立性和主权。

国家通常具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构,拥有组织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职能。

国家的诞生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共同利益为目的。

二、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基于公民的参与、平等和自由。

民主重视公民的意见表达、选举程序和政府责任制,旨在确保公民对政府的控制和决策的合理性。

民主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主权在人民手中,政府的合法性取决于人民的选举和授权。

三、权力:权力是指控制、影响他人行为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学中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就是权力,包括政治体系中权力的来源、性质、分配和运行方式。

权力可以通过正式的立法程序、行政机构和法律规则来行使,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和背后的利益关系来实现。

四、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政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群人共同追求特定利益的组织或团体。

利益集团可以是社会阶层、经济利益群体、行业协会或政治派别等。

它们通过组织活动、游说政府、参与选举和影响公众舆论来推进自身利益。

五、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一个广泛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公民网络,它由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团体和公民活动组成。

在公民社会中,人们通过民主参与、社会行动和公众辩论来推动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公民社会对于发展健康的民主制度和实现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政治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名词不仅仅是理论概念,更是我们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国家、民主、权力、利益集团和公民社会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政治运作的本质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读当代社会中的政治动态,以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促进社会进步。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的学科。

在政治学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我将解释其中一些常见的政治学名词。

1. 国家(State):国家是一个拥有统一政权,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行使最高权力的政治组织。

国家通常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政治实体。

2. 政府(Government):政府是国家组织的一部分,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政府由执政者组成,例如总统、国王、首相等。

3. 政治制度(Political System):政治制度是规范政治行为和组织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它包括国家的宪法、政府的组织方式、选举制度、权力分配等方面,是一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础。

4. 民主(Democracy):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其核心是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愿。

在民主制度中,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参与决策来影响国家的政治进程,保障人权和自由。

5. 独裁(Dictatorship):独裁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少数人或个人实行独断专政的政治制度。

独裁制度通常缺乏政治竞争、言论自由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6. 政党(Political Party):政党是代表特定利益和理念的组织,旨在争取政治权力,并通过竞选来执政或影响政府决策。

政党在民主国家中起到组织选举、代表人民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

7. 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制衡是政府中不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的一种机制。

通过制衡,各个机构可以相互监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障政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之间相互作用和合作的学科。

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

9. 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政治理论是对政治概念、制度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学科。

政治学原理名解终极版

政治学原理名解终极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公共权力:国家的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社会整体代表,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一种强制力力量,具体指军队警察以及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设置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设置表明,由于阶级的出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维持社会秩序和解决人们之间的冲突,再用那种毫无强制力的氏族组织已经不管用了,必须需要一种具有刚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

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结果。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亦即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其产生是因为社会成分的复杂化,社会关系的非均衡状态,人们为了获得利益和生存资源而引发的阶级矛盾日益频繁和激烈。

原来靠血缘纽带来维持考习俗为主要手段来调整的社会整合机制已经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了,为了防止激烈的矛盾毁灭社会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来维持,于是有了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与社会权利相分离的表现为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和赋税制度的建立。

具有强制力的垄断性,普遍约束力和主权性。

3,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以行为主义方法即行为科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政治学流派的总称。

是20世纪以来西方研究政治的主要的方法,其特征是主要采用现代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用于行为科学研究地方法来探究影响人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规律。

它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二战后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达到全盛,70年代开始衰落。

他认为传统制度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看到表面不能研究政治现象中的心理文化因素。

只有行为主义才能触及到真正原因。

认为政治有规律性可言可以被经验证明,政治行为包括个人团体领导活动,及心理情感因素,和影响动机的其他因素。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 政治:指人们在不同权力和资源分配方式下的争夺、管理和治理行为。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 政体: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

常见的政体包括民主、君主制、专制等。

4. 民主:指国家政权由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政治制度,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平等权利等。

5. 政府:指国家的执政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

6. 立法:指制定法律的过程,通常由立法机关完成。

7. 行政:指政府的管理职能,负责执行法律、政策和决策。

8. 司法:指独立的司法机构根据法律解决争议和判决犯罪。

9. 国家:指一定地域内由政治、经济、法律等构成的主权组织。

10. 主权:指国家在一定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决策权和行使强制力的能力。

11. 政策: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解决公共问题的方案。

1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体系,如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

13. 制衡:指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的机制。

14. 治理:指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15. 公民社会:由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和个人自发组成的社会领域,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16. 公共利益:指社会共同关心的一般利益,超越个体私利的范畴。

17. 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政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共同认同和习惯。

18. 人权:指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生命权等。

19. 多元主义:指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理念和实践。

20. 公民参与:指公民通过选举、请愿、示威等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6. 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7. 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8. 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9. 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 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11. 11. 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 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 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15. 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16. 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17. 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18. 国家职能:所谓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9. 新型民主: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2 20. 新型专政:所谓新型专政,就是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个专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国家; 21. 国家形式:所谓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概括地说,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22. 委员会制: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23. 国家机构: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24. 行政机关:所谓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通常称为内阁,常用以指称政府首脑和政府重要成员组成的核心决策中心机构,所以组织政府通常称作“组阁”25. 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6. 民族运动:所谓民族运动是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也叫民族独立运动或民族解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运动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27. 民族政策:所谓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态度和方法; 28. 民族平等: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 29. 民族联合:所谓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0. 民族同化:所谓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 31. 压力集团:所谓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32.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 33. 政治体制: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34. 依法制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速率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5. 国际政治:所谓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36. 主权国家:所谓主权国家是<1>国家和民族国家统合体,<2>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3>是构成3 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元和单位,在国家法具有惟一的合法性,<4>是由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37. 国际组织:所谓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指由若干主权国家或非国家组织依据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 38. 政治格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39.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0. 政治改革:所谓政治改革,就是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政治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 41. 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42. 民族自决权:所谓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43. 奴隶制国家:所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4. 封建制国家:所谓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45. 资本民主化:所谓“资本民主化”,是指由于劳动者富有程度的增长,资本主义企业和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已经由富有阶级手中转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手中”; 46. 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47. 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矛盾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旧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 48.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就是“列宁”所指的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提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并确立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由巴黎公社委员会组织原则——“议行合一”发展来的; 49.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50. 大国沙文主义:所谓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1、政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阶级为基础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以研究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阶级:由于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团体。

4、国家契约说:认为国家本质上是自然人之间的权利契约。

由于基于某种主观假设,不符合历史事实,缺乏科学性。

5、国家历史类型:是指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顾家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概括。

6、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7、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8、国家结构: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与配置。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中国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同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1、国家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只能,行使国家政权,按照一定原则组织的国家机关体系总和。

12、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是一个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象征性或实际上掌握国家权力,是国家机构体系中,形式上或实际上的首脑地位。

13、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二者有机结合的辩证统一。

14、政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实际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是在统治阶级及其认可范围内承认、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政治形式。

15、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

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开展政治活动的政党16、政党制度:由法律规定,或在政治生活现实中形成的,规范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

100个政治名词解释1. 政治(politics):指对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权利分配的过程。

2. 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结构和基本原则。

3.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指控制政府、决定政策并影响社会的实际或潜在的权力。

4. 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指一套固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通常用于指导政策和行动。

5. 政治党派(political party):指一个组织或团体,旨在推动一个特定的政治议程和社会变革。

6. 政府(government):指管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机构和机构。

7. 国家(nation-state):指拥有自己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力量的地区。

8.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安全交流和合作。

9. 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指国家之间制定和遵守的法律和规则体系。

10.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指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领域。

11.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指探究政治领域问题的哲学思考,包括自由、正义、权利、民主等概念。

12.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指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对政治事务的态度。

13. 民主(democracy):指一种政治制度,其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决策。

14. 共和制(republic):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主要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掌握政治权力。

15. 独裁(dictatorship):指一种政治制度,其由一人或一小部分人独占政治权力。

16. 政治边界(political boundary):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行政和政治分割线。

17.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指一群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忠诚感。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相关名词解析【国家形式(政府类型)】指国家权力在横、纵两个方面的配置、组合的形式。

包括(一)国家横向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配和相互关系;(二)国家纵向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整体权力与部分权力的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所谓“政治体制”。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主要涉及中央权力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专制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立宪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

立宪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规定设置。

按照立宪君主制国家权力中心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一方面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和钦定宪法权等权力。

议会君主制是指只有议会一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

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特别是主要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

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议会共和制下的总统实际上不掌握实权,但仍由选举产生。

【总统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

总统共和制下,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委员会制政体】一种由联邦议会选举联邦委员会,并由后者集体行使行政权的政体形式。

联邦委员会无权否定联邦议会决案或解散议会,议会也无权使委员会成员辞职。

【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组建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形式,通常既是一种组织原则,也指组织赖以存续的活动原则。

【单一制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其基本特点是:(一)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二)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三)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由中央掌握;(四)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五)国民具有统一国籍;(六)外交权由中央统一行使。

【复合制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联合程度的不同,区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联邦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联盟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组成,其特点在于:(一)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二)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在此前提下和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三)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联邦成员的国籍;(四)联邦是国际政治的主体,外交权属于中央政府,但在宪法的范围内,联邦成员也可以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邦联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国家联盟,由若干主权独立的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其特点主要是:(一)各成员国主权独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和制约关系;(二)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它的权力是邦联成员根据协议让予的,邦联没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三)邦联设有成员国协商机关,其成员由各成员国政府首脑担任,其只能主要使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宜;(四)邦联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

【国家机构(政治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足见的各种机关的综合,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

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主要有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三类。

【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二、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通常体现为按不同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这些权力机关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

接实际运作来看,分权制衡理论有二权分立、三权分立等形式。

【议行合一原则】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过的斗争中创造的政权组织原则,其基本内容是:(一)人民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代表实施这种权力;(二)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

这种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具体体现为,一个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任期的立法机关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其他国家机关与立法机关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决策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判断议行合一原则的标准并不在于是否只存在一个议决和执行统一的机关,而是应考虑其权力关系。

【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形式。

国家元首可以由行政首脑担任,也可以由象征权力执掌者担任;可以由选举产生,也可以世袭或终身任职。

国家元首的职权一般包括: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紧急状态、大赦、戒严或对外宣战;代表国家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

有的国家元首同时兼任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一般是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

立法机关按照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

立法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监督政府,决定国家其他大政方针。

【行政机关】指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

国家行政机关主要由国家行政首脑、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行政公务人员三部分组成。

行政首脑由选举产生或议会任命或国家元首任命,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般由行政首脑任命,一般行政公务人员或通过考试或由各级负责人挑选进入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指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是国家司法权的体现。

司法机关的职能主要包括侦察、诉讼和审判三个部分。

【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权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政党制度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两党制】指法律上或许存在许多个政党,但在政治过程中,只有两个政党可以问鼎政权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指无论是法律上还是事实上,都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政治文化】按阿尔蒙德的界定,政治文化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政治心理】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政治认知】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

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

【政治动机】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

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是隐藏在人们政治行为的背后,驱动政治主体的需求向政治目标的实现转化的心理因素。

【政治态度】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三种成分的不同配置和组合构成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

政治态度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以成型而又系统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信仰为表现形式的综合信念体系。

【政治思想(political thought)】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和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辩式的。

按照艾萨克的概括,政治哲学的特点主要是“科学的、规范的、工具性的和分析性的”,即(一)政治哲学不反对观察,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政治生活进行事实描述和解释;(二)政治哲学是一种规范理论,力求探讨政治的终极价值;(三)政治哲学也从事实现终极价值的最佳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四)政治哲学着重于分析政治概念。

【政治科学】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科学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即“客观、精确、系统、普遍和可验证”。

【政治社会化】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