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的形成和特点。

2.理解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雾凇的方法,加深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对自然的敏感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雾凇的特点和作者对其的描写手法。

2.掌握夸张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深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课件,熟悉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学生:准备好《语文》教科书和笔记工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雾凇这个自然景观,并引入本文主题。

(二)讲授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具体介绍雾凇的形成和特点。

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加深对雾凇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分析文中语言、情感、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并注重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在遇到生词时,教师及时进行解释。

(四)讨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就雾凇的特点和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同时,对学生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有遇到生词,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生词学习,使学生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另外,我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生:雾凇有什么特点?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雾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雾凇》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描绘自然景观的修辞手法。
2.技能重难点: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写作练习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写作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22雾凇》一文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自然景观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22雾凇》一文的学习充满好奇,渴望了解雾凇的神奇之处。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对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引导。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对于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尚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雾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质疑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一篇课文《雾凇》,【课件: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吉林雾凇和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呀?提提看!(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质疑)3、是啊,什么是雾凇呀?雾凇是怎样的奇观呢?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呀,都在课文当中,【课件】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的前两个字都是翘舌音,我们平时所说的“今天气温最高温度8度,就是指8摄氏度”;“夜幕降临”的“幕”最下面的是一个“巾”字。

跟“幕”自形相似的还有土字底的“坟墓”的“墓”,日字底的“暮色”的“暮”。

【课件】同学们在自己座位上大声地读读这些词语。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大家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既对又快!【课件】(出现单个词语让学生读)了,在“松花江上游”的后面适当停顿。

(范读)读第二句的时候,要在“松花江”“流经”“非但”后面适当停顿。

请同学们多读几遍,然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动画屏显:读一读(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5、这篇文章一共有3个自然段。

【课件】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段意)第三板块精读感悟1、对了,课文的第1、3自然段就具体描写了雾凇的景观。

【课件】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最吸引你的、最美的词语用笔划画出来,好好读一读。

(现场教师学生交流)朗读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动人”!(范读)【课件】现在请你也来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

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结合重点词句品读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感受雾凇景观之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吉林雾凇景象的奇丽、形成的奇妙、姿态的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象难点: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情境创设、品词品句品读等教学法,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在品味中悟出文中意境。

学法:以自读自悟、品读想象、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表达想法,在品悟想象中拓宽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雾凇1. 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能够正确运用描述性词语和动词,描绘“雾凇”景象;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留心观察和对自然美的赏析能力。

2. 教学重点1.了解“雾凇”的特点和形成原因;2.能够正确运用描述性词语和动词,描绘“雾凇”景象。

3.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留心观察和对自然美的赏析能力;2.让学生正确运用描绘“雾凇”景象的词语和动词。

4. 教学准备1.课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晨读》;2.教具:投影仪、白板、笔、纸张。

5. 教学过程5.1 导入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晨读》第十课‘雾凇’,请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是‘雾凇’吗?”学生:“雾凇是一种冰晶,会在树枝和叶子上生成,像是一条条晶莹透明的细线。

”老师:“很好,我们来看看题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篇课文叫做‘雾凇’呢?”学生:“因为课文中主要介绍了‘雾凇’的景象。

”老师:“说得对,那么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课程吧。

”5.2 学习过程1.阅读篇章请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关注重点内容,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2.朗读篇章请学生们重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感,积极参与教学,帮助理解课文。

3.学习“雾凇”的形成原因通过投影仪展示图片和视频并解释“雾凇”的形成原因,带领学生们了解雾凇的环境和原因。

4.学习“雾凇”的特点老师向学生简述“雾凇”的特点,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了解雾凇的美景。

5.描述“雾凇”景象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描绘“雾凇”的景象,并让学生们现场表述,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描述性词语和动词。

6.学习的运用请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描绘“雾凇”景象的词语和动词来写一篇短文,展示他们对“雾凇”的理解和想法。

5.3 总结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雾凇’这一自然现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描绘‘雾凇’的景象,并增强了我们对自然美的赏析和留心观察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雾凇的定义和特点,知道雾凇形成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雾凇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理。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原理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雾凇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雾凇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雾凇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雾凇美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分组讨论:雾凇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段描写。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绘制雾凇景象的简笔画。

第五章:《雾凇》教案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雾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雾凇的美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雾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雾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雾凇美景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描绘雾凇美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来描绘雾凇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雾凇》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4.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雾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雾凇》中的主人公。

”2.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雾凇的定义和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雾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原因。

三、课堂讲解1.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老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学生跟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四、课堂讨论1.老师提问:“课文中的雾凇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3.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的美。

五、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合作描绘雾凇的美。

2.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点评各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语言描述雾凇的美,写在作业本上。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雾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用语言描绘雾凇的美。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文《雾凇》在寒冷的冬夜,雾凇悄悄地来到了小城。

它把一切都装点得如诗如画。

雾凇的美,美在它那如梦如幻的景象。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案(精品)

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第一课时课题雾凇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投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3、自学课文。

,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3、指导书写。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4、抄写生字词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第二课时课题雾凇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集中注意激发情感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齐说:奇观(配乐感情朗读)(师板书: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雾凇》。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描述雾凇的句子和段落,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雾凇的景象。

开展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雾凇》主要描述了雾凇的美景和形成过程。

课文通过描绘雾凇的形态、颜色和光泽,让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独特魅力。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和短语包括:雾凇、冰晶、玉树琼花、洁白、晶莹剔透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雾凇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语调的问题。

3.3 理解课文: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雾凇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4 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教师用例句展示生词和短语的用法,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和背诵课文。

4.2 运用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雾凇的描述。

4.3 观察自然景观,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5.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5.3 学生对雾凇的描述和观察的自然景观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图片展示:展示雾凇形成的过程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雾凇的。

6.2 视频资料:播放雾凇景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和神秘。

6.3 欣赏同龄人作品:展示其他学生关于雾凇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雾凇的美丽景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精品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精品版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23.雾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结合语境理解“闻名全国”、“琼枝玉树”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探究性阅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并能简要概述雾凇成因。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3、在读中受到美的陶冶,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在读中体悟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优美形象,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自觉迁移运用。

5、课外延伸阅读巴金《海上日出》、老舍《济南的冬天》、朱自清《春》等名家写景的文章,初步体会写作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读中,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难点:在读中体悟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优美形象,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自觉迁移运用。

(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语文。

“语文实践”的实质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初读感知环节,结合预习单,采用自由读、指读、竞赛读、生字分析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自学掌握情况。

(要注意调动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尤其要多关注那些需要多鼓励的同学的闪光点。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有感情朗读、合作探究、汇报发言等多种方式推进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给予点拨、引导和充分肯定。

3、通过读,理解课文,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更要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在自己的习作中准确遣词造句,自觉运用好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中肯、积极的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结合预习单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对教学做出及时修正。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美丽的雾凇景观)在壮美的雾凇背景下,师生齐声吟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设想: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雾凇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同时,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词汇接龙、造句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提炼关键信息。
设想: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让学生讨论雾凇与霜、雪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6.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写作练习,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课堂写作: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雾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3.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答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归纳
4.情感态度: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学生对于雾凇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文章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1.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四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雾凇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产生困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适时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设计
2.讨论话题如下:
a.雾凇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b.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之处
c.雾凇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选择题:关于雾凇的形成过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c.简答题: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b.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c.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雾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雾凇的观察日记,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包括对雾凇的描述、形成过程的阐述以及自己的感悟。
2.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雾凇的科普海报,展示雾凇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使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认识这一自然现象,并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b.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词义推测能力。
c.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2.教学难点:
a.如何运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对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雾凇这一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对雾凇的了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雾凇的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探究雾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讨论雾凇的形成原因。

6.情景对话(1)学生分组,模拟雾凇形成的场景,进行情景对话。

(2)教师选取优秀情景对话进行展示。

(2)教师拓展雾凇的相关知识,如雾凇的分布、观赏价值等。

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选择一种现象进行探究,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组内交流的生字词学习成果呢?学生1:我们组学会了“雾凇”这个词,它是由“雾”和“凇”两个字组成的。

教师:很好!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凇”字在这个词里是什么意思吗?学生2:“凇”字在这里是指雾气凝结在物体上形成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第一课时
课题雾凇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
1、一年四季中,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2、揭题。

寒冷的冬天,
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
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
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
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
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
问?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体会雾凇的美丽、奇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
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
受。

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想搞
明白的问题
生边听边思:你知道
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特。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3、指导书写。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
凝结摄氏零下淹没
模糊雾凇缀满镀上
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4、抄写生字词
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第二课时
课题雾凇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
其"冬天里的春天"般
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
山水、云南石林、长江
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
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
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
的雾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

隆冬时节,
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
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
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
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
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
集中注意
激发情感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
察到了什么?
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齐说:奇观
(配乐感情朗读)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符合条件“遇冷”)
指名说
(渐渐地、慢慢地、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

a.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b.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课文,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景象
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五、指导赏读背诵
课文虽然很
(指名说)
练习读准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六、评“最佳小导游”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
身体会一下。

板书设计
22 雾凇(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