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目标出发,对该课程实验教 学进行了改革,在实验类型、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作
了有益的探索与 实践。
关键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 实验教 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4 .:T 0 6 20 G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3 1(0 6 60 3-3 0 83 9 20 )0 .140
《 互换 性与 测量 技术 基础 》是机械 类 专业技 术 性 、 实用 性很 强 ,与生 产 实际密 切 相关 的一 门专业 基 础课 程 。 门课 在 内容 上既 有许 多计 算公 式, 这 也有 大量抽 象 名词 和 概念 , 及 的 内容广 , 乏直 观性 , 涉 且缺 学 生缺 乏 感 性 认识 , 依 靠 课 堂 教 学很 难 理解 和 掌 单 握 。 这 样 实 验课 的教 学显 得 尤 为重 要 , 它对 学生 增加 感性 认识 、巩 固课堂 知识 及培 养基本 技 能起着 显著 的作 用 。同时 ,实验 课又 是培 养学 生综合 设计 与 创 新 能 力 和 分 析 与 解 决 工 程 实 际 问题 能 力 的 重 要途 径 。因此 如何 利用 富有 启发 性 、综合性 及实 践 性 强 的 实验 教 学 来 完 善课 堂教 学 的 效 果, 实验 教 是 学 改革 所亟 待解 决 的新课 题 ,需要 我们 认真 地探 索
学 生 的求知欲 ,使 学生 的独 立动 手能 力、分 析 问题 神和 创 造力 的培 养并 且每个 学 生重 复 同样 的 工作 , 实验成 绩 的评价 也很 难客 观准确 。 实验 手段 陈 旧。教 师在 学 生操作 前都 是 以板书
、
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
实 验类 型单 一 。只有 验证性 实 验一种 类 型 ,表 现 为实验 目标 的低 层面和 实 验项 目的孤 立性 。实验 教 学 目标 仅 停 留在 对 理 论 知 识 的验 证及 加 深 理解 的 层面 上 , 且 是 针 对 理论 知 识 的某 一章 节 来 设计 而
成人院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成人院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探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成人院校生源特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现状,着重探讨了提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公差与配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成人院校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28-0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代号多及实践性强,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双重属性。
从课程体系上讲,作为基础专业课,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具有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同时它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且重要。
本课程通过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与检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教学和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 成人院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现状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及初步的生产实践知识。
本课程除了在理论知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外,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必须将本课程的学习与专业工艺课程的学习、生产实习结合起来,利用实习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来促进本课程的学习,同时将本课程所学知识运用于专业工艺课程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而目前成人院校的教学情况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由于现在普校扩招,生源越来越少,导致成人院校招生困难,成人高考入学成绩很低,来成人院校学习的学生,一部分是参加工作后又来学习的,这部分学生基础不高,但接触过实践,知道学习,有学习能动性;一部分是读过高中,但没毕业;还有一些初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自律性差,文化基础很低,自入学以来缺乏奋斗目标,对学习好坏无动于衷,厌学情绪较重,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大部分同学认为我只要学技术,理论课学不学无所谓,这样的学生老师要把他们教好,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因材施教,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本课程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再过渡到实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的探索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质量提升方法的探索作者:曲昌荣,宫建红,戚洪涛,刘会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4期摘要:本文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工作,课堂的教学方式的设计,实验教学方式的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方式;主线;现代化;案例;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62-0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属于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是与机械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重要纽带。
本课程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缺乏学习所需要的专业生产知识和经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
因此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认为从课前准备、教学方式改革和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入手,可有效的提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准备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从教材的选择入手。
一本好教材就是一个好老师,一本不适合的教材会打乱老师的教学进程,使学生变得无所适从。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选用不同的教材。
教师应根据机械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精心选择授课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课堂教学是实现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
如何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这门课枯燥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提升该课的教学质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设计出一系列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法。
1.上好绪论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及重要性《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主要是指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加工中专业基础知识与测量技术。
与其他机械学科不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因无法理解机械制图知识和测量技术而感到枯燥乏味,作为机电领域中重要核心课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看懂机械图样表达的结构内容,而且对机械制造的检测技术必须具有一定的了解。
机电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体系,其研究成果直接影响整个国家技术力量,所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在机电专业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国家减负教育政策的实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这类课程进行变动,包括课程时间、课程内容等。
因此,如何正确把握课程要点和课程重点内容是每位专业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方向1.强化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严谨的专业理论知识就是为以后在实际生产测量中能够准确应用该门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可以帮助设计者、制造者和检验者进行良好的语言传递,但由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语言太过专业化、实践性和技术性,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塑造科学、合理地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该工程语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其它工程设计的重要枢纽,可以说在机电工程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
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仍然过于保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教学内容,而且由于多数高校缺少完善的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只能领悟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一旦步入机电工程实训基地很难熟练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此外,教师在强化学生对相关课程设计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在机械精度设计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知识体系建设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授十分重要,因此高校一定要强化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课程介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基础课,主要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仪器仪表及有关专业,该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或仪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及其检测原理。
一般地,在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分析计算:1)运动分析与计算。
根据机器或机构应实现的运动,由运动学原理,确定机器或机构的合理的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机构或元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动作,满足机器或机构运动方面的要求。
2)强度的分析与计算。
根据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要求,决定各个零件的合理的基本尺寸,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在工作时能承受规定的负荷,达到强度和刚度方面的要求。
3)几何精度的分析与计算。
零件基本尺寸确定后,还需要进行精度计算,以决定产品各个部件的装配精度以及零件的几何参数和公差。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个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本课程主要讨论的是机械精度的分析与计算。
机器精度的分析与计算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设计人员总是要根据给定的整机精度,最终确定出各个组成零件的精度,如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本课程是由互换性原理和测量技术基础两部分组成的。
互换性是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内容。
零部件的互换性基本上由标准化实现。
测量技术基础属于计量学的范畴,是论述零部件的测量原理、方法及测量误差处理等内容。
所以本课程的特点是术语定语多、符号、代号多,标准规定多。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概念难记,内容繁多。
但并非本课程难学。
课程各部分都是围绕着以保证互换性为主的精度设计问题,介绍各种典型零件几何精度的概念,分析各种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方法。
各种零件的参数检测作为实验内容。
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认真完成作业。
同学们学习本课程,要了解以下内容:1、掌握互换性、标准化的概念、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础原理和方法。
(尺寸公差及理论、形位公差及理论、表面粗糙度等,即绪论、第1、3、4章)。
2、了解典型零件(包括滚动轴承、键和花键、螺纹、齿轮)极限与配合标准的组成和应用,能够合理的确定各种典型零件的制造精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第12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仪表类和机电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是标准化和工程计量学有关部分的有机结合,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学科,也是架设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学好这门课程为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其对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将来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课程特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明显特点是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号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及实践性强,是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运用技术测量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
在高品质产品的制造和高效率生产环境的构建中,测量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尤其在生产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要求不同地区生产的高精度零部件,必须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互换性原则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极为重要的技术经济原则。
因此,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获得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互换性好技术测量科学的现状和发展,具有继续自学并结合贯彻应用、扩展的能力。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极为紧密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设计中,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本人一直进行着思考、改革和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前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以往,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个基本环节。
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修改)2
附件:
武汉纺织大学
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负责人姓名:
单位(部门):
申请日期:
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制
二O一一年四月
填表说明
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我校推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支撑平台。
各单位推荐建设的课程应充分考虑课程建设的现状、教师(团队)的水平和学生的受益面。
2、本表用签字笔、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3、该表中所填内容与数据必须真实,不得虚假填写,一经查实,不予立项。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三、工作安排及进度
四、二级单位支持建设的具体措施
四、专家意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结构及其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知识,包括:孔轴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形位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检测方法。
(2)测量技术基础的基本概念、测量器具和检测方法等。
(3)学习典型零件的互换性:轴承、螺纹联接、齿轮等。
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绘基本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精度设计,讲授互换性与公差和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典型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实践环节以尺寸测量实验、形位误差测量和表面粗糙度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掌握互换性与公差的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零件检测技能,将精度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能够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精度设计理论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4项要求见下表。
- 1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孔轴配合的互换性、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及选用。
(1)孔轴配合的互换性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孔轴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孔轴配合的国家标准,重点讲授广义孔和轴的基本术语、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的概念;讲授形位公差和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形位公差的评定和检测方法;讲授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和评定方法及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
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先修课程, 而且要求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如何运用测量技术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
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 故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负有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技术工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 并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选择零件精度及选择零件精度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正确选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3、具有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内容结构(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单元;绪论部分(3时)第1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10课时)1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14课时)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18课时)第4章、表面粗糙度及测量(5课时)第5章、光滑极限量规(4课时)第6章、圆锥的公差及测量(3课时)第7章、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5课时)第8章、平键和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4课时)第9章、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8课时)第10章、尺寸链(6课时)(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必需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外,要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互动,以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
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先修课程, 而且要求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如何运用测量技术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
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 故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负有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技术工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 并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选择零件精度及选择零件精度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正确选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3、具有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内容结构(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单元;绪论部分(3时)第1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10课时)1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14课时)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18课时)第4章、表面粗糙度及测量(5课时)第5章、光滑极限量规(4课时)第6章、圆锥的公差及测量(3课时)第7章、螺纹的公差配合与测量(5课时)第8章、平键和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4课时)第9章、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8课时)第10章、尺寸链(6课时)(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必需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外,要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互动,以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宋娓娓-互换性概念(教学设计)
安徽省第二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教学内容:互换性的概述所属学科:工科所属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互换性的概述1、公差与检测【板书】2、公差(实现互换性的前提)与检测(实现互换性的保证)【板书】(1)人们将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成为“公差”,它包括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板书三个公差,ppt展示三个公差及其意义】实例:图1 尺寸公差图2 几何精度图3 表面粗糙度图4 轴零件尺寸标注图(2)检测包含检验与测量将“公差”标准化并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按公差标准制造,并按一定的标准来检验,这样才能使得互换性得以实现。
【口述】三、互换性分类1、参数范围分【板书】几何参数:狭义互换性功能互换:广义互换性2、按实现方法和程度分【通过PPT课件展示它们的定义】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注:要举例说明定义中的调整和分组装配。
还要指出附加修配、辅助加工的,则不具有互换性。
接下来说明这两种互换性的应用场合。
3、按部位和范围分【主要通过PPT展示】内互换简单的以滚动轴承为例说明即可。
外互换图5 轴承四、互换性的作用【PPT与板书相结合】1、产品设计(举例说明)2、生产制造(举例说明)3、使用过程(这里包括装配和使用维修两方面)注:从使用、设计、制造这三个方面说明举例说明,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得出结论: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原则,是我们设计、制造中必须遵循的,即使是单件、小批生产,零件不具有互换性,此原则也必须遵循。
本次课程小结1、互换性定义:2、互换性实现的条件;3、互换性的分类。
八、板书设计1.1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实现的条件一、互换性定义同一规格,任取其一,满足要求。
二、实现互换性的条件1、公差与检测(1)公差(实现互换性的前提)与检测(实现互换性的保证);(2)“公差”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2、检测包含检验与测量三、互换性的种类1、参数范围分几何参数:狭义互换性功能互换:广义互换性2、按实现方法和程度分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3、按部位和范围分内互换外互换四、互换性的作用1、产品设计2、生产制造3、使用过程(包括装配和使用维修两方面)九、课后思考题P8,课后习题1-1P8,课后习题1-3十、教学参考书主要参考教材:毛平淮编著.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 参考资料:[1]李柱.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上册[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4.[2]马海荣. 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郑凤琴. 互换性及测量技术[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李晓沛,等. 简明公差标准应用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M].王长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轴孔配合尺寸链计算
轴孔配合尺寸链计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孔轴配合的选用和尺寸链(特别是安装尺寸链)的分析是其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经济合理地选用孔、轴的尺寸精度或确定尺寸环中各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
但作者在教学中发现,因这两方面的内容按教材编排与教学要求一般是分开教学的,且两者的分析方法及计算过程有所不同,但又有一定的类似性,所以,学生学完后,容易混淆,不易统一掌握。
既然两方面的分析计算有类似的地方,那这两方面的内容如果能结合到一起,用一种方法来统一讲授,不仅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也有利于揭示这两方面内容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作者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下而就此作具体分析。
孔轴配合的选用与(安装)尺寸链的分析从原理上是完全统一的。
因为孔轴的配合选用,就是根据孔轴装配后对整个机械产品或设备的影响,按产品或设备的使用要求确定孔轴配合后的精度要求(即配合后孔轴间隙或过盈量的具体允许变化值大小)与配合性质(间隙、过渡或过盈配合),而孔轴的配合精度与配合性质分别用配合公差与配合代号来反映,孔轴配合后的精度与性质是有组成配合的孔、轴这两具体零件的制造精度(包括制造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来综合影响决定的,所以孔轴配合的选用,其实质就是按使用要求合理经济地确定孔、轴两零件的制造精度;而(安装)尺寸链的分析,也是根据机器或部件的使用要求,来分析确定机器或部件的精度指标及技术要求,而这些指标及要求当然是由组成安装这部机器或部件的各个零件的制造精度决定的,既能满足产品的精度指标要求,且又能经济合理地制造出这些零件(即尽可能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这是尺寸链分析中确定各组成零件精度的基本原则。
由此看来,两者在原理上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孔轴配合选用分析是由孔轴两零件的尺寸组成,而安装尺寸链分析一般则是由多个零件的尺寸(也叫尺寸环)组成,或者说两者仅是在组成尺寸环的数目不同而异,也可以说,孔轴配合选用分析是(安装)尺寸链分析的一个特例(只有两个尺寸组成的尺寸链)。
互换性教案汇总
前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从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的纽带。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和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是知识教学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3、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4、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公差配合的选用、相关标准;2、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标注及检测、公差原则;3、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标注;4、尺寸链的计算。
课程的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2、形位公差公差带形状、方向和位置的确定,最小条件,公差原则;3、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
解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创造真实的加工、使用、检测氛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承。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教具、挂图等工具,并使用动画等手段,将“形位公差的公差带”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立体化;通过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分析、设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开设综合测量项目,组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常用的测量器具及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的技
2020年5月31日星期日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 技术基础课,它包括:机械、仪器零件几何参数的互换性 和测量技术两部分。前者是研究几何量公差标准及其应用 ,属于几何精度范畴,包括:孔和轴的公差与配合;形状 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配合及检测。后者是 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加强常用标准的应用和 常用几何量测试基本技能的培养,属于计量学范畴,包括 测量技术基础和光滑极限量规以及常用典型零、部件的检 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本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极强,是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 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