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
皮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皮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实践调研目的本次实践调研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当下的皮影戏现状,发现问题、探寻发展的机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具体目的如下:1. 了解当下皮影戏的现状,探究其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2. 发现当下皮影戏的传承者、爱好者、相关从业者,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3. 调研相关政策法规,探求支持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4. 对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网络调研等多种方法,以全面了解当下皮影戏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1. 实地走访:到当地的皮影戏表演场馆进行实地走访,观摩表演,与相关从业者和爱好者进行交流。
2. 问卷调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文化从业者、艺术爱好者等样本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皮影戏的看法和需求。
3. 深度访谈:选择相关从业者、传承者等重要人士,进行深度访谈,探究他们对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4.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渠道,搜索相关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以补充对问题的了解和探索。
三、调研成果1. 皮影戏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困境。
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冲击,很多人更倾向于接受更现代舒适的文化享乐方式,对传统的皮影戏缺乏兴趣。
另一方面,皮影戏在一些地区受到了演出场地的限制,没有适宜的表演场地让皮影戏得不到合适的传播。
2. 皮影戏爱好者和传承者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虽然皮影戏在社会上的地位已经不如过去,但是仍旧有很多人对皮影戏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皮影戏的传承者和表演者,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依然坚守在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中。
3. 政策法规在采用网络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文化传统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
皮影设计内容调研报告模板
皮影设计内容调研报告模板1. 引言皮影戏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仍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而皮影设计作为皮影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丰富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皮影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内容调研。
2.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观摩和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皮影设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现状分析我们对当前的皮影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3.1 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皮影设计已经融合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制作和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手段使得皮影设计更加生动鲜活,展现出更多的创意。
3.2 表现形式在传统的皮影戏中,人物形象仅限于黑色的剪纸,面部表情和动作较为单一。
而现代皮影设计则加入了更多元素,例如色彩、纹理和声音等。
这使得皮影在舞台上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3.3 创作主题现代皮影设计的创作主题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故事情节。
艺术家们结合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创作了大量有深度、有思考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让观众欣赏皮影的艺术美感,还能通过艺术表达传递更多的社会意义。
4. 挑战与机遇尽管现代皮影设计在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皮影技艺。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电子娱乐的普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了传统皮影技艺的流失。
因此,如何向年轻人宣传和推广皮影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皮影设计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舞台剧、电影、动漫等作品开始使用皮影设计。
这为皮影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催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发展方向针对现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发展方向:5.1 教育推广加强对皮影戏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面向年轻人的推广活动。
皮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怎么写
皮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怎么写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皮影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面临挑战。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皮影戏的实践状况,探讨如何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将皮影戏融入当代社会,使其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与传播功能。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量化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了皮影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调研结果1. 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皮影为载体,通过灯光的照射,演员的操作,传达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丰富的文化内容。
在我国,皮影戏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皮影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许多传统剧目已经失传,年轻一代对于皮影戏的认知和兴趣也相对较低。
同时,在商业化的冲击下,一些商业演出团体只注重票房和收益,而忽视了对于皮影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 问题分析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皮影戏面临着以下问题:(1)市场需求下降: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皮影戏在市场上的需求逐渐下降,观众群体趋于老龄化。
(2)传承困难:皮影戏的传承工作面临困难,许多老艺人无法找到接班人,使得古老的剧目和技艺逐渐失传。
(3)发展模式单一:目前,皮影戏的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商业化演出上,缺乏集体性和公益性的发展。
同时,由于经济收益的驱动,一些商业演出团体对于剧目的选择和演绎方式存在倾向性。
4. 发展方向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发展方向和建议:(1)培育新观众群体: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创新的剧目内容,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群体,提高市场需求。
(2)加大传承力度:积极开展皮影戏的传承工作,提高新一代对于皮影戏的认知和参与度,推动剧目的传承和创新。
(3)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在商业演出的基础上,加强对于非商业性质的演出形式的支持,促进文化传播的公益性和多样性。
皮影戏调研报告300
皮影戏调研报告300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为了全面了解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我对一些皮影戏艺人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下面的报告。
在调研中,我发现皮影戏的传承呈现出一定的困境。
由于现代社会流行的娱乐方式的改变,以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相对较低,导致很多皮影戏艺人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许多老一辈的戏曲艺人面临着世代相传的技艺无人接续的困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许多传统皮影戏制作材料难以取得,且制作过程繁琐耗时,这也限制了这门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当代皮影戏艺人普遍面临着寻找适合现代观众口味的剧目和表演方式的挑战。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境,我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努力。
一些皮影戏艺人开始拓宽演出方式,将传统的皮影戏与现代的舞台表演手法相结合,创新出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节目,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同时,一些文化机构也开始重视对皮影戏的扶持和保护。
通过组织一些展览、演出和培训活动,不仅促进了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还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皮影戏的机会。
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为皮影戏的发展带来了一线希望。
此外,一些皮影戏艺人也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他们通过在网上分享表演视频、艺术心得和制作过程等内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兴趣和关注,为皮影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改革,我们可以看到皮影戏正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
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皮影戏必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增添光彩。
皮影艺术调研报告
皮影艺术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皮影艺术背景介绍: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它通过光影的变化,结合表演者的手法和声音,将剪纸人物投射在白纱幕布上,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艺术也逐渐演变出多种形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报告将对皮影艺术的历史、表演形式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
一、历史:皮影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相传皮影艺术是由战国时期的墨子创造的,用于演示机关和兵器原理。
随后,皮影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皮影艺术家,如清代的戴锦华、李武等,他们对皮影艺术的推动和发展功不可没。
二、表演形式:皮影艺术的表演形式主要分为手影和整人皮影两种。
手影是指表演者利用手指在强光下形成影子进行表演。
通过手指的移动和形变,可以创造出各种形象和动作。
手影表演需要细致的手指操作和灵活的动作,具有很高的技巧性。
整人皮影是指表演者用剪纸制作出人物形象,并在强光下将其投射在纱幕上进行表演。
整人皮影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他们熟练地运用剪刀和纸张,将纸质剪纸人物装置在竹棍上,形成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三、当前发展状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皮影艺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电视、互联网和游戏等娱乐产业的冲击下,传统的皮影表演面临观众减少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些皮影艺术团队开始探索创新,结合科技和现代元素,提供新颖的表演形式。
例如,有的皮影艺术团队将传统的手影艺术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更加生动逼真的手影形象,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另外,一些电脑动画师也开始利用皮影艺术的特点,开发了一些皮影风格的电脑游戏和动画片,使皮影艺术得以继续传承。
四、推广和传承:为了推广和传承皮影艺术,政府、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在一些城市和乡村设立了皮影博物馆和工作室,用于展示和教学。
音乐教案 皮影戏
音乐教案皮影戏教案标题:音乐教案-皮影戏教案目标:1. 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技巧和音乐配合。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技巧。
3. 皮影戏中的音乐配合。
教学准备:1. 皮影戏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2. 皮影戏道具和影纸。
3. 音乐器材,如小提琴、二胡、笛子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皮影戏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
主体:1. 讲解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技巧,如手法、眼法、身法等。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基本的皮影戏表演练习,引导他们熟悉和掌握表演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皮影戏中音乐的作用和配合方式,讲解音乐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4. 演示如何使用音乐器材配合皮影戏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与表演的结合。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皮影戏基本表演技巧和音乐配合知识。
2. 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皮影戏演员来学校进行表演和交流。
2.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皮影戏剧本,并进行表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表演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掌握程度。
2. 学生写一篇关于皮影戏的心得体会,评估其对皮影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皮影戏展览或演出,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皮影戏。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传统戏曲或音乐形式,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形式-皮影戏,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案中包括了引入、主体、总结、拓展活动和评估方式等步骤,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案也提供了一些延伸活动和教学延伸的建议,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面。
皮影调研报告
皮影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目的旨在深入了解皮影艺术的发展现状和文化价值,以期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 实地参观:参观了多个皮影剧团、工作坊和展览。
-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了皮影表演和制作的观众、从业者和专家。
3. 皮影艺术发展现状3.1 传承与创新皮影艺术秉承传统,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中突破传统的限制。
许多表演团体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剧目中,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
例如,一些团体将皮影和音乐、舞蹈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演出形式。
3.2 教育和培训为了传承和发展皮影艺术,许多机构提供了皮影艺术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仅教授传统的皮影技艺,还包括舞台表演、声音效果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这些培训,年轻一代艺术家得以学习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3.3 外部影响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皮影艺术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观众群体的改变、电子娱乐的普及等因素都对皮影艺术的传统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正是在这些挑战面前,皮影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创新,在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4. 皮影艺术的文化价值4.1 文化传承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表演皮影戏剧,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皮影艺术也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传递这一文化宝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4.2 教育意义皮影艺术是一种生动的教育方式,通过与展示剧情与人物形象,可以激发观众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皮影戏剧能够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自豪感。
4.3 艺术表现形式皮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通过灯光、手法、配音等因素的配合,皮影艺术能够营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5. 总结和建议总的来说,尽管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皮影艺术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传播力。
皮影戏社会实践报告
皮影戏社会实践报告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我参与了一次关于皮影戏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开始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对皮影戏有了初步的认识。
皮影戏起源于我国古代,通常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
它融合了绘画、雕刻、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我首先来到了一个以皮影戏闻名的古镇。
走进古镇的老街,便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街边的店铺里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皮影道具,有形态各异的人物、生动活泼的动物,每一件都栩栩如生。
我与一家店铺的老板交流,他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皮影的制作工艺。
原来,制作一件皮影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包括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耐心。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皮影戏的魅力,我观看了一场专业的皮影戏表演。
表演场地不大,但布置得十分精致。
灯光亮起,幕布后的艺人熟练地操纵着皮影,口中唱着古老的戏曲,配上悠扬的音乐,一场精彩的故事就此展开。
观众们被深深吸引,沉浸在那奇幻的光影世界中。
我注意到,艺人们不仅要精准地控制皮影的动作,还要根据剧情变换声音和语调,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和一些带着孩子的家长。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冲击下,皮影戏这样的传统艺术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随后,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资深的皮影戏艺人。
他从事皮影戏表演已经几十年,见证了皮影戏的兴衰。
他感慨地说,如今愿意学习和传承皮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但他也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以及一些创新的尝试,皮影戏也在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为了进一步了解皮影戏的传承现状,我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学校和文化机构。
发现部分学校已经将皮影戏纳入了校本课程,邀请艺人来校授课,培养学生对皮影戏的兴趣。
皮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皮影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对皮影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了解,找出影响皮影戏发展的原因,明确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推动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2. 研究意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通过对皮影戏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调研结果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皮影戏的认知和态度,对皮影戏的观赏需求以及对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期望。
其次,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不同地区的皮影戏表演场所和传承者,了解皮影戏在不同地区的传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 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有效回收800份。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公众对皮影戏的认知度不高,仅有60%的受访者对皮影戏有一定的了解,且只有10%的受访者曾亲自观看过皮影戏表演。
(2)受访者对皮影戏的兴趣普遍较低,仅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皮影戏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皮影戏是一种老式的艺术形式,缺乏现代化的吸引力。
(3)受访者对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充满期待,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皮影戏表演,同时也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
2. 实地走访观察结果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皮影戏在不同地区的传承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传承人口逐渐减少。
由于皮影戏的表演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技艺传承,年轻一代对皮影戏的传承意愿不高,导致传承人口逐渐减少。
(2)表演场所不足。
由于社会对皮影戏的需求减少,很多皮影戏表演场所逐渐停止经营,导致表演场所的不足。
(3)传统剧目更新缓慢。
目前的皮影戏剧目大多处于传统水平,缺乏现代内容和表现形式,难以吸引年轻观众。
皮影调研报告
皮影调研报告皮影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皮影表演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探讨其传承和创新的问题,并分析其市场潜力。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我们以皮影表演爱好者、观众和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士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皮影表演的了解程度、兴趣、收看频率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实地观察:我们前往一些知名的皮影剧团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他们的演出形式、节目题材以及创新措施。
三、调研结果1. 皮影表演爱好者和观众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人对皮影表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只有20%的人有过亲身的观看经历。
观众主要通过传统电视节目以及网络视频平台收看皮影表演。
2. 调研显示,现在的皮影表演节目题材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故事和历史传奇上。
观众期待更多新颖有趣的题材,如现代故事、科幻题材等。
3. 调研发现,目前中国皮影表演的市场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方。
大部分皮影剧团节目较为相似,缺乏个性化创新。
4. 调研结果显示,观众对于皮影表演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大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并期待有更多的创新元素加入皮影表演中。
四、调研分析1. 由于娱乐市场的多元化,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观众对于皮影表演的了解和接触较少,这也是影响其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皮影表演的题材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使得观众对于皮影表演的兴趣程度有限。
在传承的同时,创新也是推动皮影表演发展的关键。
3. 皮影表演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些地方性的剧团,缺少全国性的推广和宣传。
这也限制了其市场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
五、建议和展望1. 加大对皮影表演的推广力度,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等形式提高观众对于皮影表演的了解和接触。
2. 在节目内容上增加新颖有趣的题材,吸引更多的观众。
如可以将当下社会热门话题与皮影表演相结合,引入现代故事、科幻题材等。
3. 鼓励和支持皮影表演剧团进行创新实践,加强对于表演技术和节目制作的培训,提高表演质量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桐柏县蔡正祥皮影戏班的考查
的 。 现在 舞 龙 灯 几 乎 没 有 了 , 为 年轻 人 为 了 挣 钱 外 出 打 工 , 老 的 人 又舞 不 动 。舞 狮 也 很 少 , 般 请 南 阳 因 年 一
武 校 的人 来 舞 。皮 影 戏 班 一般 在 一些 小 型庙 会 上 出现 。 桐柏 皮 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 源 于 南 宋 , 末 民初 为 最盛 时期 , 柏 皮 影 戏 属 于 豫南 皮 影 的 西 路 派 。根 据 皮 影 戏 的 传 统 清 桐
宋 正
桐 柏 县 蔡 正 祥 皮 影 戏 班 的 考 查
摘 要 : 影 戏 已成 功 申报 世 界 口述 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关 于 桐 柏 地 区皮 影 前 人 鲜 有 研 究。 笔 者 皮
多次入访桐柏 , 蔡正祥班做 了较为深入 的调查研 究 与记 录。本文 以桐 柏地 区的皮影戏班 蔡正祥班 为 对
黄钟( 国 ・武 汉 音 乐学 院 学 报)0 2 第2 中 2 1年 期
HUANGZ NG(o ra o u a o sr aoyo ui, ia H0 J un l f h nC n ev tr f s Chn ) W M c
文章 编 号 : 0 3 7 1 2 1 ) 2 1 1 7 1 0 ~7 2 ( 0 2 0 —0 0 —0
子、 扭秧 歌 ( 扭 不 唱 ) 唱皮 影 戏 等 , 些 习 惯 建 国前 后 一 直都 有 。文 革 期 间 内 容 多 以 歌 颂 文 化 大 革 命 、 颂 只 、 这 歌
伟 大 领 袖 为 主 流 。插 秧 时 ( 稻 谷 ) 唱 山歌 , 些 山歌 在 1 7 种 要 这 9 9年 之前 唱 , 集 体 劳 动 是 唱 的 , 村 实 行 联 产 是 农 承包 责 任制 后 , 们 不 在 一 起 劳 动 了 , 人 这些 山 歌就 逐 渐 不 再 唱 了 , 有 个 别 村 民 和 皮 影 班 的成 员 还 能 唱 上 一 、 仅 两首 。 山歌 的特 点 是 五 句 歌 词 , 一人 唱 多人 对 。 山歌 内容 十 分 丰 富 , 唱古 人 的 , 唱 神 仙 的 、 唱 生 活 情 趣 有 有 有
皮影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团队在2023年暑期组织了一次皮影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制作和表演皮影戏,增进对皮影文化的认识,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实践背景皮影戏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制作成的人物剪影,通过灯光照射在白色幕布上,由艺人在幕后操纵,配以丝竹乐器和唱腔,讲述故事、传达情感。
皮影戏在中国各地都有流传,尤以陕西、河北、四川等地的皮影戏最为著名。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传承危机。
为了使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延续,我们团队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通过亲身参与,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并为它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首先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参观了当地著名的皮影戏博物馆。
在馆内,我们详细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资料,我们对皮影戏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2. 学习制作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皮影的制作过程。
从选材、剪裁、绘画到组装,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们成功制作出了一批精美的皮影人物。
3. 表演实践在掌握了皮影制作的基本技能后,我们开始进行表演实践。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练了一出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在排练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操纵皮影,还学会了如何配合唱腔和音乐,使皮影戏更具感染力。
4. 互动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与其他皮影戏爱好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分享心得和经验,我们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皮影戏的理解。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皮影文化的认识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团队对皮影戏的历史、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皮影文化的认识。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皮影制作和表演任务。
南阳市非遗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南阳市非遗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南阳板头曲、桐柏皮影戏、镇平玉雕为例作者:张四正、余阳、马丽阳指导老师:王霁霞【摘要】本文采用问卷分析和人物采访相结合的方法,以南阳板头曲、镇平玉雕、桐柏皮影戏为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阳市非遗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南阳板头曲、桐柏皮影戏、镇平玉雕一、引言南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在这片土地上留存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市有11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个项目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在珠海文化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
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
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
”[1]大学生作为一国的高等人才,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在保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为了了解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我们于2017年5月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视角看南阳非遗社会实践团”,在前期搜集了大量资料后,选择了南阳板头曲、桐柏皮影、镇平玉雕作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7月在南阳当地对其进行了调查。
南阳板头曲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弦索乐,与历史悠久的中原鼓子曲(大调曲子)相辅相成,是在大调曲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
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
桐柏皮影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一种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从而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课堂实录】皮影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皮影戏》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戏也叫“影子戏”,因为它是用灯光照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它有韵美的唱腔、灵活的板式、精美的雕刻……但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随着电视、电影的普及,人们的欣赏习惯发生了改变,皮影戏也日渐没落。
所以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凝聚先人智慧的古老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皮影戏为题材,课前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皮影戏的历史,种类,制作,表演,价值等,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在网上、书店查阅或是走访民间艺人来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交流,制作、表演为主开展劳动技术课,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做好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了解皮影戏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
2、实践目标: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制作皮影,并能进行简单的表演。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同时激发了研究民间艺术的兴趣,保护并使之传承。
【活动重点】学习皮影的造型特征在内容、形式、色彩等不同方面的特点,感受皮影的综合艺术美。
【活动难点】学会皮影的制作,并能利用皮影人物进行编排表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开发实施适用对象及组织准备】1、对象:小学五年级(20人)2、地点:综合实践活动教室3、教学准备:课件,皮影实物,表演皮影的道具,牛皮纸或硬纸板,彩笔,剪刀,针线,小木棒等。
【活动过程】环节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每周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和大家见面了。
《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你们看过吗?讲了什么故事?生交流:讲了猫和老鼠之间的战争。
猫在片中经常使用斧头、锤子或各种陷阱来对付老鼠,但老鼠非常机灵,经常使猫的诡计适得其反,让猫自食其果。
尽管总是失败,但猫在追逐中得到的乐趣远远超过了捉住老鼠。
师总结:在这部动画中,没有动物世界中恃强凌弱的残酷,只有两个邻居之间的日常琐事和纷争。
二胡曲皮影的介绍和特点
二胡曲皮影的介绍和特点
二胡曲《皮影》是一首中国传统乐曲,以皮影戏为创作灵感。
皮影戏,也被称为“灯影戏”或“牛皮灯影子”,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起源于秦汉时期,唐代时期成为宫廷娱乐的一种形式,宋代以后传播到民间,成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
这首二胡曲《皮影》在音乐上运用了皮影戏的元素,如模仿皮影戏的打击乐和管弦乐,以及其特有的腔调和节奏。
乐曲在表现上富有戏剧性,生动地描绘了皮影戏中角色的情感和动作,同时也展现了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这首曲子的特点包括:
1. 节奏感强:乐曲的节奏明快,具有跳跃感,让人能够感受到皮影戏的活泼气氛。
2. 戏剧性浓厚:这首曲子富有戏剧性,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民族风味十足:这首曲子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乐器二胡,并且融入了皮影戏的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
4. 表现力丰富:这首曲子在表现上非常丰富,能够让听众感受到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总之,《皮影》是一首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表现力的中国传统乐曲,它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皮影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从哲学的角度给时代传承与发扬皮影文化提建议
从哲学的角度给时代传承与发扬皮影文化提建议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据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记载,其雏形出自汉朝时期,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性艺术。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人技术的精髓,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皮影志》中将中国皮影戏共分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
河南皮影中,以2019年11月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罗山皮影、桐柏皮影最为著名,另外灵宝皮影也独具特色。
根据“十四五”关于我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要求,保护、研究传承皮影艺术至关重要。
(一) 全景分析本文的数据采集来源于中国知网,为了在时效的影响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所提及的数据均截止于2020年3月18日23时18分29秒。
在知网进行相关词条检索得到有关皮影研究的文献共5717篇。
其中,最早的一篇期刊文献于1954年发表,自此至1999年,皮影相关文献陆续发表但数量不多。
2000年至2020年,有关皮影文献发表共5497篇,可以看到2000年以后人们对皮影的研究力度大幅增长。
2006年(107篇)突破了以往皮影研究文献年发表量不足100篇的关卡,而后开始进入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最多的为2019年556篇,2020年413篇,虽然较前一年有所减少,但数量仍远高于历年发表篇数的平均值(250篇)。
(二) 横向分析按照研究地区,针对全国共33个省市地区(含直辖市与特别行政区),以地方皮影作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陕西文献数量(177篇)居于全国之首,所占比例为32.01%。
河南以3.62%(20篇)的比例位居第九,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较为靠前,但依旧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学科分类,有关皮影研究发表文献中,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方向最多,共有3128篇,在40个涉及学科中占47.73%。
其次为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旅游、中国文学、文化、初等教育、轻工业手工业、中等教育、学前教育、音乐舞蹈等。
桐柏皮影戏——精选推荐
桐柏⽪影戏⽪影,是采⽤兽⽪制成的彩⾊⼈物剪影,称⽪影。
⼈们操纵这些⽪影所表演的戏剧叫⽪影戏。
史载:⽪影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相传汉武帝因爱妃李⽒夭逝思念不已,求术⼠齐少翁⽤纸剪成李⽒形象藏⼊帷帐,借以安慰武帝,为⽪影之初。
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纪》中说:“凡影戏乃京师⼈初以素纸雕旋后⽤彩⾊装⽪为之”。
⽪影原来只在宫庭供皇亲贵族们享乐欣赏。
其唱词⾳律均出⾃输林学⼠之⼿,故其⾳脚平仄,⼗分胜讲究⼯整。
桐柏⽪影戏:⼤约是宋朝末年由开封传⼊的。
在美术制作、唱腔和打击乐器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历史悠久、语⾔通俗,唱腔优美,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由于⽪影戏的体制⼩,箱具轻便,5⼈--6⼈为⼀台戏,很适宜⼭区活动。
到清康熙年间发展到120余班,解放前还有60余班,活动区域⼴泛,影响豫鄂两省数⼗个县市。
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区最主要的⽂娱活动之⼀。
⽪影戏演出时,⼀个棚,⼀块影窗和照明投影⽤的灯具,(解放前⽤油灯两盏,60年代、70年代改⽤煤油灯和汽灯,现在⽤电灯),利⽤灯光照出⽪制⼈物的影⼦。
灯光越亮,影⼦越清晰。
掌签的艺⼈为主演,⼿持系在⼈物上的3根细棍⼦,双⼿灵活地操纵⽪制⼈物,并边演边唱,⼗分忙碌,有时掌签的领唱,乐⼿接腔,⼀唱⼀和,⽓氛⼗分活跃,其唱腔⾼亢悠扬,体现⼭区⼈民粗犷豪放的精神⽓质。
桐柏⽪影戏⽤来伴奏的乐器与别家不同的主乐是唢呐,另外还有锣⿎、⼤叉、⼩叉等打击乐器。
这样⾼亢的歌曲配合着响亮悦⽿的打击乐,使戏的⽓氛热闹喧嚷,具有强烈的民间喜庆⾊彩。
桐柏⽪影戏唱腔属豫南“西路派”,现为“明⼭派”,亦叫“西路调”、“风流调”或“淮源调”。
调门基本上是从桐柏⼭歌调演变⽽来,⾸起两句与⼆簧腔相近,独具特⾊。
共有⼗个⾏当,叫⼀末、⼆净、三⽣、四旦、五丑六外、七巧、⼋妇、九贴、⼗杂⼗个⾏当的。
有真腔、假腔、虚腔、⽤依、嗯、托腔控制⾳量⾼低,速度快慢,区分⾓⾊,⼀般有:⽼⽣、⽂⽣、武⽣、统为⼀个⽣⾓调。
桐柏皮影艺术摭谈
桐柏皮影艺术摭谈一、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二、皮影的起源及分布1.皮影的起源皮影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曾出土镂空刻花皮影。
至西汉,皮影进入宫中,为太子、宫妃的游戏之物。
到了唐代,皮影雕刻日益精致,敷色填彩,真正让皮影成为百戏中的正剧,不但流行于酒肆茶坊,而且登堂入室,甚至作为皇家庆典的点缀。
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
”“京师”指汴京开封。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原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描写过北宋时皮影演出的情况。
元宵灯节,开封城内“华灯宝炬月色花光”,许多街口设置了“小影戏棚子”。
皮影艺术是我国最早闯入世界的戏剧艺术,在埃及、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国和南亚一些地区相继出现的皮影,就是在南宋传播过去的。
皮影艺术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古老民间艺术形式,也称“卡通艺术的鼻祖”,千百年来在我国的广大地域普及和流传,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传统造型艺术中最成熟、最完美、最生动、最有影响力的种类之一。
它所形成的独立的造型体系在中国造型艺术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皮影的分布皮影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
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
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艺术研究
王永健 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
应搭配,声部层次感明确,音响效果丰满,能够更好 地营造戏剧氛围。
三、桐柏皮影戏唱“还愿戏”个案调查实录
时间:2006年2月25日下午五点三十分 表演者:岳秀良
伴奏:岳有俊、邓开彬、王华旺 剧目:《玄武官》 地点:河南省桐柏县吴城镇岳畈村
还愿戏事由:家中喜添贵子 观众人数:约20人 具体仪式过程见表2。
关键词:桐柏皮影戏;音乐;表演;仪式;习俗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09)01-0123-04
皮影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借助影人造型、音乐伴 奏以及色彩烘托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历 史悠久、品种多样。随着现代视听资讯的兴起和快速 发展,各地皮影戏大多走向衰落甚至消失。残余的道 具,往往成为博物馆的民艺收藏,屈居玻璃窗后的皮 影角色徒然展示它一身典雅、华美的造型,却失去了 往日生龙活虎的生命。然而,地处豫南的桐柏皮影戏 却深受百姓厚爱,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笔 者在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帮助 下,赴河南省桐柏县,对这
司鼓
陈国旗 男 46
28
唢呐(正笛)
李光红 男 51
09
司鼓、小锣
1
一二 2
大箱 大镲 小镲
负笛 大锣
帐
子
4
3 三
堂桌 5
四 脚箱 小锣
正笛
堂鼓 板鼓
图1 桐板皮影戏的演出影棚及伴奏乐器
八团;方框2处是二把线,此处挂靠、龙剑、马夹、马 褂、对巾蟒;方框3处为三把线,此处挂叉裤、镣、飞 人、跑角、豹衣;方框4处为四把线,此处挂所有的旦 角和大把子(即放各种兵器和道具的袋子);方框5 处为锣马线,是专门挂大锣的。
皮影戏在桐柏山区被赋予了特殊的民俗功能, 能够帮助老百姓“宴请”各路神仙,了却心愿。一般 来说,但凡有人家娶妻、生子、升学、迁居、葬礼等红
笔者于2006年2月至10月,两次走进河南,深入 桐柏山区,走进皮影艺人中间,与他们同住同演20 余天,融入他们的生活,力图以一个“局内人”的角 色,获得本文写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桐柏皮影戏是流行于豫南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对其表演程式与特点、音乐唱腔与伴奏、服务百姓以及
依“俗”求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桐柏皮影戏的音乐特征主要为唱腔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关系密切,唱腔
音乐体制以板腔为主、曲牌体为辅的综合性音乐形式。
21:30-21:40 送神 东家焚香、烧纸、放炮、敬 送神锣鼓 东家全家到神
酒;戏班奏乐
龛前磕头致谢
下午五点三十分左右,在鞭炮和锣鼓的伴奏 下,隆重的请神仪式开始,其程序分室内和室外两
个场合,室内是主人家的请神活动,厅堂正中央的
桌子上供奉着神仙牌位,牌位前摆放着猪肉一块, 五斤左右,肉中插竹筷一双;豆腐一盘;苹果一盘;两
(一)桐柏皮影戏艺人基本情况 据调查发现,现在整个桐柏县仅存皮影戏班四 个,从业艺人不足20人(见表1)。 (二)桐柏皮影戏的演出影棚及伴奏乐器 图1为桐柏皮影戏演出影棚示意图,其中圈一 是请到的神仙牌位处,圈二是外地的同行艺人牌位 处,圈三是本地区内已去世的老艺人牌位处,圈四 是没有请到的神仙牌位处;方框1处是悬挂影人的 头把线,此处挂衫子、蟒、官衣、八卦仙衣、文武锴、
小锣:打击乐器,直径约为10厘米,用一扁平的 木片敲击,音响较为清淡。
(三)桐柏皮影戏的影人种类和基本唱腔 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说:“影 戏,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 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 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 之眼戏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皮影戏的影人角色 行当分类是相当细致的。 桐柏皮影戏角色分生、老生、旦、老旦、净、丑六 个行当。以岳秀良皮影戏班影箱统计分析,共有80多 个影头,60多套身子,依据演出剧目的不同,使用影 人数量亦有所差别,武戏每场演出通常需要60个70个影人,文戏每场演出通常需要30个-40个影人。 桐柏皮影戏的基本唱腔有:“请神调、平腔、小 腔、大腔、老生调、老婆婆调、悲调、丑调”。其中悲调 和老生调已基本失传。唱腔有严格的使用规则,每 个角色行当有固定的唱腔。请神调用于请神戏,平 腔用于小生行,小腔用于旦行,大腔用于净行,丑调 用于丑行,老婆婆调用于老旦行。 (四)桐柏皮影戏演出常用的几种组合形式 根据不同场合的演出,桐柏皮影戏的乐器配置 也十分灵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四人组合式:外出演出时最常用的组合形式, 一般性的场合都可以用,其中一人掌签唱戏,三人 伴奏。乐器分工为一人司堂鼓、板鼓和板,一人打大 锣、小镲和吹唢呐,一人打大镲、小锣。这是目前桐 柏地区皮影戏班经常使用的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 式有两个缺点:其一,传统桐柏皮影戏演出使用两 支唢呐,一支主要唢呐,一支次要唢呐,当地人称 “主笛”和“负笛”,由于人数限制只能演奏一支唢 呐,缺失两支唢呐的呼应,削弱了声部的层次感,影 响整体音响效果。其二,四人组合大家比较忙碌,尤 其是掌签者,集开场小锣演奏和操签唱戏于一身。 六人组合式:常用于较为正式场合演出。两人 掌签唱戏,四人伴奏。乐器分工为一人司堂鼓、板 鼓,一人打大镲、小镲、小锣,一人打大锣、吹负笛, 一人吹正笛。这种组合方式有“正笛”和“负笛”的呼
2009 年 3 月 第9卷 第1期
●艺术研究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Comprehensive Edition)
Mar.2009 Vol.9 No.1
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
王永健
备,把戏里要用的打头兵器准备好。街坊四邻听见热 闹的鞭炮锣鼓声也闻讯赶来观看,这时主人家会有 一人在门口迎接宾客,敬烟敬水并迎进院中。
闹台锣鼓结束后,掌签人在帐后开始做请神戏
前的准备工作,将“关太喜神”请出,挂于帐后二把 线位置,桌椅摆放于影帐上,在影帐后台子左侧点
上蜡烛一支,放白酒一瓶,酒杯三个,香一把,纸钱 一打,惊堂木一块。掌签人将纸钱分成若干份,并将 其揉成扇形,将三个杯子里面倒满酒,请神戏道具
板鼓:圆形扁鼓,节奏性乐器,直径约20厘米, 高约为10厘米,置于鼓架上,鼓声较为清脆。鼓架距 离地面约有50厘米,为木质,可折叠,携带方便。
2009 年第 1 期
鼓 :圆 形 长 鼓 ,直 径 约 为 16 厘 米 ,高 约 为 35 厘 米,与板鼓置于同一架子上,音色相对于板鼓而略 显暗淡。
板:打击乐器,两片两头厚中间薄的长方形竹 板,夹在左手拇指中,两片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一、桐柏皮影戏的历史朔源
二、桐柏皮影戏调查
桐柏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年间,清代 中叶至民国初年是桐柏皮影戏最为兴盛的时期。从 保留下来的皮影器具来看,做工讲究,演出道具齐 全。那时皮影戏迷多、戏路广,城乡村落都可听到皮 影戏的锣鼓声。20世纪20年代以后,皮影戏渐趋衰 落,至今没有超过前代的水平。桐柏皮影戏属于豫 南皮影戏的西路派,是目前河南省尚存最古老、最 原始的一种皮影戏。根据老艺人口述和剧本上的零 星记述分析,皮影戏大约是北宋末年由开封传入桐 柏的,距今有1 000多年的历史。
54
掌签 缺少 人 手
影戏班
李成付 男 54
25
唢呐 已 经 停
邓大成 男 36
12
掌签 业 ;张 玉
张玉华 男 59
39
司鼓、唢呐 华已故。
蔡正祥 皮 蔡正祥(班主) 男 44
29
掌签、唢呐
影戏班
金明忠 男 60
66
司鼓、小锣
李宝诚 男 46
30
司鼓
蔡正伟 男 40
26
掌签、唢呐
岳秀良 皮 岳秀良(班主) 男 62
桐柏皮影戏音乐所用的乐器为吹奏乐和打击 乐,没有丝弦,乐器的摆放位置如图1所示。
唢呐:吹奏乐器,为降B调,是桐柏皮影戏音乐 的主奏乐器。担任着每出戏开始前的引入调门,即 “唢呐起腔”,这也是桐柏皮影戏区别于其他地方影 戏的独特之处。
大锣:打击乐器,直径约为30厘米,力度强,音 响丰满宏亮。
大镲:打击乐器,直径约为23厘米,置在艺人凳 子的左侧,便于随时控制。
47
掌签、唢呐
影戏班
邓开彬 男 40
13
唢呐、司鼓
岳有俊 男 30
05 司鼓、板、小镲
王华旺 男 29
04
小锣
彭大义 皮 彭大义(班主) 男 36
23
掌签、唢呐 王华 旺 已
影戏班
罗正胜 男 69
41
唢呐(付笛) 能够 掌 签
彭广启 男 64
47
掌签 请神戏
陈贵发 男 49
20
唢呐(正笛)
蔡金柱 男 41
整个请神仪式过程大约进行了四十分钟。结束 后,主人家请戏班进晚餐。
晚上七点左右,在铿锵的开台锣鼓声中,正式 拉开演出序幕。剧目《玄武官》,是一出武戏。整个正 戏演出程式是:开场前掌签人要先演唱一段纲鉴, 纲鉴是桐柏皮影戏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从 盘古开天地唱起,直唱到本戏要演的朝代止,亦是 当晚演出剧目的“引子”。纲鉴结束后作诗一首,为 七言绝句,然后开正戏。开场时所有剧中人物列队 登台,随后展开戏剧情节,演出期间观众多为60岁 左右的老年人,也不时有几个孩童围拢于影幕周 围,或观看或戏闹,每当有武打场面的时候,孩子们 不时发出欢呼声,而老年人更多的钟情于戏剧之 中。演出结束后,掌签人在唢呐锣鼓的伴奏下,将各 位剧中“人物”一一请至影幕前,以示谢幕。
准备工作就绪。
伴随着几声清脆的敲击小锣的声音,请神戏开 始,掌签人取下“关太喜神”,点上一叠纸钱,在“关 太喜神”头部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开始开场念白。 内容如下:“吾当下凡来,喜从善门开,招财又进宝, 天官赐福来,吾当关太喜神,云游四海见香,但查人 间善恶,路过八宝仙庄,得见扎班层层,笙箫鼓乐, 火炮连天,不知哪家君子发动善心,手指八卦一算 便知明白,××君子发动善心请戏一台,许下天地三 界十方万灵百大诸神全神在位,今天好日好时,洗 手净脸,焚动香案,我替贤东请神”。这时掌签人操 “关太喜神”步入影帐,让其双膝跪地,双手作揖,磕 三个头,随后起身坐到座位上。掌签人口中开始唱 起“请神调”,开始替东家请神。此时,掌签人的身份 亦随之发生变化,变成了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使 者,替东家奔走于各大宝殿与庙宇,邀请众神仙,神 幻色彩溢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