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word

合集下载

课题3 制取氧气方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方案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②使高锰酸钾受热;
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
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
法( C )
A.全正确
B.全不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DA.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
点汞燃+氧气
加热
D.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新课导入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 2.加热氯酸钾 3.加热高锰酸钾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 氧气
步骤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熄灭
现象 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 常温下放出氧气少
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氧化锰
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
现象 木条复燃 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
结论 氧化锰迅速产生氧气
步骤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
现象 木条复燃 结论 二氧化锰仍然起作用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催化剂
催化剂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 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经培训学习后修改的教学设计海口市灵山中学谢宝雄2011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及反应的原理。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教学难点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三、教学用具:制取氧气探究材料10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镒、火柴)、氯酸钾、高镒酸钾和硫酸铜溶液以及相关实验仪器。

四、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体验游戏)请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导入新课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PPT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我们在实验室里氧气如何获取氧气呢?导入新课题用P P T 展示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我们通过课本P 37 实验[2-5] >实验[2—6] 分组进行探究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呢学生观后谈感受、思考学生认真阅读了解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给出的仪器药品进行探究并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究'学生再分组做实验[2—7]的实验(按课本P38图2-15)连接装置实验学生分析这些反应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导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了解什么叫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渡】工业上通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大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4资料卡片,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该制取原理涉及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总结】1.分离原理:液态纯净物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所以工业制取的“液态氧”属于混合物。

2.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为了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工业制取的氧气加压后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对应训练】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态空气是混合物B.氮气先被蒸发出来,说明氮气沸点比氧气低C.步骤②属于化学变化D.得到的剩余液体大部分为液氧,颜色为淡蓝色【答案】C【过渡】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大量的氧气,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这样制得的氧气不够纯净,这种操作在普通实验室中很难实现,那怎样才能比较容易的在实验室中制得比较纯净的氧气呢?【查阅资料】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氧气的例子,如鱼塘经常会用到增氧剂,其有效成分是过氧化氢,一种化学试剂,可以分解产生氧气,使用时撒入水中供给鱼类呼吸。

还有特种部队用高锰酸钾野外生火,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试剂,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以支持燃料燃烧,使特种兵在户外更易生火。

【讲解】上述材料中的试剂也是我们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实验室常采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等方法制取氧气。

【过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讲解】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药品和反应时需考虑的因素:1.制氧气的原料须是含氧的物质;2.利用比较简单的实验条件就能较快得到氧气;3.生成的气体成分单一,便于收集。

【总结】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物中只有氧气一种气体,成分单一,便于收集,另外实验条件比较简单,能较快得到氧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三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歙县新安中学叶嘉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制氧的原理;2.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原理; 3.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4.使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2.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通过对催化剂更优化的选择,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高贵品质; 3.通过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合理、科学地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2、设计对比实验领悟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器材:仪器:试管、镊子、火柴等。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等。

五、教学设计:(一) 知识回顾【提问】 1.自然界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二)导入新课[设问]实验室和工业上是怎么获取氧气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三)推进新课[思考]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获取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一、工业上是如何制备大量的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低温加压液态空气 氮气先蒸发液态氧气[设问] 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说明常温下放出氧气少。

实验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通用7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通用7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制取氧气-教案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李永强洛阳市实验中学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工业制氧→归纳总结→课外拓展一、引入新课由青藏列车内有供氧设备提供氧气引入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了爱国教育。

二、活动探究以实验室能否利用含氧物质来制取氧气为主线展开三个活动探究。

实验探究一[教师演示] 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小结] 氯酸钾可以用来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不能。

二氧化锰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起到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实验探究二[学生探究]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小结] 归纳小结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检验方法。

活动探究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看屏幕讨论后] [学生活动探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后将实验步骤浓缩记忆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学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学生观察大屏幕上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得出:[小结]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三、工业制氧气通过学生观看录像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我们有了什么体会吗?3.本节课的问题解决采用了什么方式、方法?五、课外拓展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检验方法二、工业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资源环境学院07化学班杨菊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在课题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具多媒体、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等。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供给呼吸。

大家都知道自然界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化学实验室中获得少量纯净的氧气呢?我们今天就进入课题3 制取氧气的学习,带大家一起领略化学的神奇。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三种,我们现在来了解第一种。

【板书】一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法【过渡】使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用到的药品和仪器【板书】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教师活动:展示过氧化氢溶液,写出它的化学式是H2O2,介绍它装在棕色瓶内,棕色瓶的作用是:阻光。

>二氧化锰(MnO2)<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锰,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色、态——黑色粉末。

>【板书】2.仪器:试管、酒精灯、药匙;长颈漏斗、双孔胶塞、导管、锥形瓶、橡皮管。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案[名师导学]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反应条件,要求“一变二不变”。

2.氧气有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变化)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③、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3.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梯度导练]1.下列与催化剂有关的说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了变化B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 .能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 .在化学反应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2.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将航天员呼出的CO 2转化为O 2,而NiFe 2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则NiFe 2O 4在该过程中是( )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催化剂D .消毒剂3.加热氯酸钾能缓慢地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等量的加热氯酸钾固体,其中向b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能正确表示两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示是()4.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唯物主义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激发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器材: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你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探究新知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1)(2)(3)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氧气的收集方法。

【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水洛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包学科领导签字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世界课题3:制取氧气课时第1课时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3.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理解。

【教学方法】:交流、合作、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试管、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药匙、木条、火柴、酒精灯。

教学流程课前导学:1、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方法现象结论用带火星的木条空气氧气氮气2、课本中介绍了几种在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课堂导学:一、O2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演示【实验2-5】1、实验原理:2、实验装置:如右图(1)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2)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3、主要操作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4、收集气体的方法:用收集氧气。

5、检验:方法二:用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MnO2)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颜色气味状态过氧化氢(H2O2)二次备课二氧化锰(MnO2)2、观察老师演示P38【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教学反思结论(是否有氧气放出)试管内药品况5mL5%的过氧化氢5mL5%的过氧化氢+少量二氧化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原理):。

温馨提示:1.胶头滴管使用时做到“垂直悬空”。

2.加药品时要先液后固。

因为是探究哪种催化剂最适宜制取氧气,如果是已经确定了实验用品,加药品时要先固后液。

3.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不宜过多。

思考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根据本实验能否确定二氧化锰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说出你的理由。

根据你对催化剂的理解,应该增加哪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
【跟踪练习2】
1·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答】该反应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它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所以应选A项。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实验探究3】
【教师】呈现实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C错误;
D.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要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以下,故D正确。
故选:C。
☆知识2:反应类型
【教师】呈现PPT。
【归纳总结】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
(4)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实验探究2】
【教师】呈现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视频。
【师生总结】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3、催化剂
(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5)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取气体的一般装置、步骤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氧气可以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那么如何获取氧气呢?
在工业上,采取高压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
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将空气变为液态,然后再升温将液态氮气气化,剩下的为液态氧气。
此方法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其分开的。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入药品;
(3)定: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收:收集气体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4、验满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5、放置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2)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装置、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系统的实验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那么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新课讲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选择
1、高锰酸钾
2、氯酸钾
3、过氧化氢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反应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固+固 气)
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
考虑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 实验步骤:
【小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
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4、验满方法
5、放置方法
6、注意事项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6、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