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能够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六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分别介绍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过程、重要参数的确定以及计算实例等。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演示一些关于立体图形的实际问题,如箱子的体积、球形水池的表面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分别介绍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六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图形的特点、重要参数的名称与含义等。
第三步:计算表面积针对每个立体图形,介绍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参数的确定以及计算实例等。
第四步:计算体积针对每个立体图形,介绍其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参数的确定以及计算实例等。
第五步:练习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计算,并进行展示和讨论,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4. 教学方式:本课采取多种形式,如讲解、演示、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 教学手段:本课教学手段主要是课件、黑板、实物模型等,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6.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分析,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进行适时的纠正和指导。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题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手段,希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并使其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收获和反思:1. 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导入新课、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计算表面积、计算体积、练习巩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力求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这样一步步分解的教学步骤,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立体图形的整体认识,并且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掌握。
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这 些 图形 有 什 么特 征 ?( 、 底 面完 全 一 样 . 从 上 上 下 且
到下 一 样 粗 细 ) 上 面 这 样 的 图形 我 们 把 它 叫 做 柱 体 。 像
生 4: 些 数 都 是 由 12 3三 个 数 字 组 成 的 , 个 数 这 、、 每 各位 上 的数 之 和都 是 6 生 5 3的倍 数 与 数 字 的顺 序 无关 ,与 各 位 上 数 的 和 :
有关 。
稿 )指 出 : 的教 学 能 够 促 进 学 生 进 行 有 效 的学 习 , 》 好 而教 师 的 主要 作 用 在 于 组 织 教 学 活动 .激 发 学 生 主 动 地 从 事
数 学/ 例 精 选 课
整 理 和复 习“ 立休图 形 的 表 面积 和 休积 ’ 学 设计 ’ 教
福 建 上 杭 县 临 城 中心 小 学 吴 茂 生
【 学内容】 教
人 教 版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数 学 六 年 级 下
难 点 : 通 立 体 图形 的体 积 的 计 算 方 法 之 间 的联 系 , 沟 探 索 发 现 有关 规 律
数 学 活 动 。 在 学 生 需பைடு நூலகம்要 的 时 候 给 予 恰 当 的帮 助 。 初 步 并 在 感 知 3的倍 数 的 特 征 时 .设 计 了 写 一 些 3的倍 数 观 察 其 个 位 数 的活 动 : 学 生 “ 投 无 路 ” . 计 了拨 计 数 器 的 在 走 时 设
学生 进 一 步 发 现 3的倍 数 与 数 字 的 顺 序 无 关 .与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电教设备一套,一摞书本。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老师这有一摞书,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图形?如果我想把这摞书用彩纸包起来,需要多少彩纸,实际上是求什么的?(板书:表面积)如果把这些书放进盒子里需要多大的盒子呢,这实际是求什么的呢?(板书:体积)我们除了学习过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还学过哪些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呢?我们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多媒体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2)如果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它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圆柱的展开图呢?展开图的面积与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4)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1)意义不同;(2)单位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2、小组交流,分享成果:拿出课前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整理成果,与你的好伙伴分享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取长补短,也可做一定的改动,使整理更全面、具体。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教案
部编⼈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体图形的表⾯积和体积复习课》教案复习课⽴体图形的表⾯积和体积⼀、复习内容⼆、复习⽬标1.通过整理,复习⽴体图形表⾯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知道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灵活运⽤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复习⽴体图形知识的基础之上进⼀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复习重点能够灵活运⽤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复习难点在整理中构建“⽴体图形表⾯积和体积”的知识⽹络五、复习设计(⼀)课前设计预习任务请同学们⾃主复习课本88内容,回顾关于⽴体图形的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试着对这些知识进⾏整理,形成知识思维导图。
(⼆)课堂设计1.回忆旧知师:上节课我对⽴体图形的特征进⾏了⽽简单回顾,对于他们的表⾯积和体积的计算,同学们还记得吗?出⽰表格,带着学⽣⼀起补充完整。
①体积公式追问:这些⽴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由发⾔后⼩结:长⽅体⾯积公式:长⽅体有六个⾯都是长⽅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是正⽅形),相对的两个⾯⾯积相等。
可以计算出每⼀个相对的⾯积之和乘以⼆。
正⽅体表⾯积公式:正⽅体每个⾯都是正⽅形且⾯积相等。
可以求出⼀个⾯的⾯积再乘以六。
圆柱的表⾯积公式:底⾯是相等的两个圆,侧⾯沿⾼展开是⼀个长⽅形或正⽅形。
圆的⾯积公式是错误!未找到引⽤源。
,有两个圆再乘以⼆。
侧⾯长⽅形的长是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所以侧⾯⾯积是圆的周长乘以⾼,最后把两部分相加。
②体积推导过程想⼀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长⽅体的体积公式的?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结:长⽅体:⽤凌长为1⽴⽅厘⽶的⼩正⽅体拼成⼀个长⽅体,发现⽤长×宽×⾼正好等于⼩正⽅体的个数,也就是这个长⽅体的体积。
由此我们得到长⽅体的体积=长×宽×⾼。
正⽅体:我们可以把正⽅体看作长、宽、⾼都相等的长⽅体,因为正⽅体只有棱长,因为长⽅体的体积=长×宽×⾼,所以正⽅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和掌握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计算。
2.使学生在整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_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1)。
二、回顾与整理1.整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实物模型。
再问:你能分别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吗?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是它们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提问:如果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它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圆柱的展开图呢?把立体图形展开就是把它的什么展开?展开图的面积与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关系?再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分别可以怎样计算?追问: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设计说明: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有关知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这些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上述活动的安排,注重结合每一种图形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对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进行整理和解释,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2.整理体积(容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先让同桌同学进行讨论,再指名说一说。
整理和复习_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_教学设计_吴茂生
2011 37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数学/课例精选
一起来进行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瞻前顾后”是数学复习的
常用方法。 通过重组教材,平移平面图形,化静为动,以新 颖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看到二维空间向三 维空间的转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了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③求它的体积可用 V=Sh 来计算。 ( )
④一个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越大,它的体积也越大。 ( )
⑤直 径 和 高 是 4dm 的 圆 柱 , 沿 着 它 的 高 剪 开 后 ,它
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使学生
记忆深刻,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数学结论的准
3.在探索和发现 中 ,感 受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体 会 数
学的价值, 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上、下底面完全一样,且从上
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 到下一样粗细)像上面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柱体。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系 统 梳 理 ,建 构 知 识 (1)观 察 联 想 ,回 忆 知 识 看到这些立体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表面积 体积 )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 引发学生回忆旧知 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 (2)合 作 比 较 ,深 化 联 系 ①填一填:先想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怎 样计算,再完成表格。
200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缘于疑。 设计探索性和连续 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综合贯通的基础上得以精 确分化,拓展延伸,生成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感受问题中 所蕴含的数学规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3)开 放 练 习 ,发 展 思 维 多媒体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马铃薯, 怎样计算出这个 马铃薯的体积?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练习题,意在让学生充分发挥 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利用转化的思想把计算 不规则马铃薯的体积转化为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 激发 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 到不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 践 应 用 ,解 决 问 题 ①老师想买一个鱼缸,发现有以下两种型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对基本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复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立体图形教具或者图片。
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立体图形教具或者图片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
6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102〜103页。
[教学目标]1.经历回顾整理过程,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意义及推导过程,熟练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回顾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有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而且运用它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整理和复习一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奔主题,引起学生的回顾整理。
二、回顾与整理(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质疑: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学过的立体图形。
见图1)2.质疑: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看着立体图形,一边用手摸一边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随学生交流汇报,课件逐个出示:(见图2、图3、图4)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前面+侧面)X 2= (长X 宽+长X 高+宽X 高)X 2S =(ab+ah+bh ) X2 (教师及时板书)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x 6S =a 2x 6 (教师及时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二侧面积+底面积X 2= 底面周长X 高+圆周率X 半径2X2 S =ch+2 jir 2 (教师及时板书)小结提升:在推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时,我们都是运用转化(教师板 书:转化)的方法,把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再求出它们的表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习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
2. 掌握不同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 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 综合应用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回顾上次教学的内容,“什么是立体图形?”“什么是权益呢?”启发学生思考本次课程的主题。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和对应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
2. 理论部分(20分钟)
针对本次复习重点,整理出以下方案:
①教师讲解各立体图形的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并配合模型或演示计算方法。
②在板书或投影仪上呈现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图解,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各个参数的位置和含义。
③学生自学复习材料,针对疑问提问或教师解答。
3. 练习部分(25分钟)
例题演练与小组讨论:
①设计常见的综合应用题目,让学生根据实例分析,运用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给出最终答案。
②班内组成小组,自行出题练习,向其他小组挑战。
4.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牢记并掌握。
提醒同学注意公式记忆的重要性以及练习的实际应用。
【反思】
本次课程以复习为主,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设计练习部分时,需要更加巧妙地设计题目,引发学生思考的深度,让学生涉及更多实际场景,提升课程实践性。
同时,需要时常复习教材基础知识,方案才能更加完善。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六下p10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的1~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各种立体体积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表面积与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立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宣布内容、明确目标出示下图1、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2、揭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
二、回顾整理、查漏补缺(一)出示复习提纲1、什么叫物体的表面积?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这些图形的表面积怎样计算?3、这些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4、这些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二)师:课前已经让大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先独立想一想,对于这些内容你是不是都清楚了?(三)小组交流要求: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四)汇报展示,交流评价1、对于刚才的一些问题,清楚了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好吗?2、公式推导(1)师:相机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2)问: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图形表面积或者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配合演示)3、展示、汇报整理情况。
A、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整理的成果。
(能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的)B、观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预设:a、表面积不同之处是面和个数和形状不一样,相同之处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的和。
b、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C、、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三、多层运用、深化认识(一)基本练习6 6 61、上面是由45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求它的表面积正确的列式是()A、5×3×4+3×3×2B、3×3×4+5×3×2C、5×3×2+3×3×2+5×3×22、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追问:你是怎么想的?2、求下面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生列式,口算第一题,思考:它们相等吗?为什么?3、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想一想:圆锥的体积和上面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要使圆锥的体积和上面圆柱的体积相等,可以怎么办?(二)灵活运用1.(1)做一个这样的纸袋需要多少纸板?()A、28×9×2+28×37×2+37×9×2B、28×9×2+28×37+37×9×2C、28×9+28×37×2+37×9×2(2)这个纸袋的容积是多少?()A、28×9×37B、28×9×37-28×9生选择,思考:为什么B不对?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吗?师:在计算有关立体图形的面积问题的时候,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求几个面的面积)2.下面问题你会解决吗?(1)让学生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列式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杯子不是圆柱体),你有什么方法能较为准确地知道牛奶的体积?(2)假设它是一个圆柱体,用一个长方体纸盒将它包装起来,你能求出至少要多少纸板吗?如果包装这样的4个茶杯呢?四、评价小结、反思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进步?有什么感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6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复习苏教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所学形体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对所学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单、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一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
1、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2、我们主要学习了立体图形的什么内容?3、请说一说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案中用知识树、知识结构图、表格、等方法整理的公式进行交流(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活动)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师: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整理的情况?(课件展示同学的整理情况)3、归纳总结,升华提高师:虽然几个小组整理的形式不完全相同,但从内容上讲,都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两方面进行整理的。
(1)出示整理好的立体图形关系式,请学生说说关系式的含义?(2)重点回顾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推倒公式。
(课件展示学生汇报推倒过程)(3)完成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推倒后的练一练。
(三)小组竞赛,拓展练习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要求每位学生只能代表小组出赛一次。
1、我是小法官判断对错。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他们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1分)(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2分)(3)把一根体积是60立方分米的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2. 图形与几何第十三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3、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1.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方法引导交流——质疑回顾——交流归纳——引导练习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五: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生:我们学过长方体。
生:我们学过正方体。
师:还有吗?生:圆柱和圆锥。
师: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学生尝试交流、分类。
师: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哪些是一类呢?生: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
生: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
师: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分类来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2、回顾与整理(一)图形的认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师:你认识它们吗?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师:你还记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
生: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生:圆柱、圆锥都有一个曲面。
2.长方体与正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面。
(3)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归纳整理吗?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复习)》教案
在本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他们还显得有些吃力。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共同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但在遇到一些不规则立体图形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是显得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3)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并运用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进行计算。例如,计算一个游泳池的水泵每分钟需要抽多少水,需要知道游泳池的体积,并考虑实际情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物体大小或容量的情况?”(如计算游泳池的水量、包装盒的用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奥秘。
-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πrl+πr²。
2.教学难点
(1)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2)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空间想象力,学生需掌握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例如,长方体的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圆柱体的侧面和上下底面等。
其次,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虽然我尽力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课堂节奏。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步骤分解和个别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方法混淆,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公式,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单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对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一些立体图形的基础知识,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直观展示和讲解。
2.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具:学生准备一些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学具,用于实际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2.1《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复杂立体图形的计算,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学生能够总结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立体图形的计算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复习,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所学知识和做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难点】能运用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整理与反思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2.(1)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2)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3)指名汇报。
(4)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5)小组交流。
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
(课件出示)(1)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2)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5cm。
(4)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5cm。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2)学生逐题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2)一瓶牛奶大约有250()(3)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容积是25()(1)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如果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0.5m3=()dm3 4050dm3=()m30.09dm3=()cm3 60cm3=()dm31.04L=()mL 75mL=()cm3(1)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二、图形与几何第4课时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能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会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复习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指()立体图形体积是指( )。
你所知道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公式有:(); 你所知道的立体图形体积公式有:()。
2.复习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那么,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喜欢的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
我的收获: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新问题( ),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方法。
3.整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 )加( );(2)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 )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等体积等高的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等体积等底的圆柱体的高是圆锥的( )。
二、重点训练1.判断。
(对的打“√” ,错误的打“×”)(1)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6倍。
( )(2)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缩小3倍,高扩大9倍,它的体积不变。
( ) 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我们来走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补充吗?(3) 因为求体积与求容积的计算公式相同,所以物体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4) 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则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32,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200%。
( )2.解决问题。
(2)一个底面直径是40厘米的圆柱容器中,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沉入水中完全浸没后,水面上升了5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 总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7-8页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熟练地利用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经历观察、想象、对比、分析的过程,沟通公式之间的联系,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3.根据图形的特征或数据的特点,能灵活地选择策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强策略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利用公式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统一公式背后的真正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灵活地选择策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教学难点经历多次的对比分析,沟通表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一、回忆与整理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板书课题),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呢?课前老师已让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并记录在自备本上:2.PPT展示学生整理的作业。
二、挑战与尝试1.出示“挑战与尝试”:如果给你一张A4纸(长方形纸),不允许剪裁,可以创造出哪些立体图形?思考这张纸与立体图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小组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预设1:卷一卷,创造出圆柱。
追问:还可以怎样卷?还可以怎样创造出圆柱?预设2:转一转,创造出圆柱。
追问:还可以怎样转?预设3:折出长方体(两种形状)预设4:折出三棱柱、甚至五棱柱3. 这张长方形纸能不能折出正方体。
如果不能,怎样的长方形纸可以折出立体图形。
长是宽的4倍的长方形可以折出正方体。
4.观察和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立体图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1:这些立体图形的侧面积都是这个长方形,侧面积都相等。
预设2:他们的表面积不一样。
他们的表面积大小是怎样的?5.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表面积(看做有两个底面)立体图形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将S = S侧+ S底×2进一步转化为S= Ch+S底×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102~10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回顾整理过程,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意义及推导过程,熟练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
2.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回顾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有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而且运用它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整理和复习一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奔主题,引起学生的回顾整理。
二、回顾与整理
(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质疑: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随着学生
的回答教师出示学过的立体图形。
见图1)
2.质疑: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看着立体图形,一边用手摸一边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正方体
圆锥
高
h
底面半径
下。
随学生交流汇报,课件逐个出示:(见图2、图3、图4)
长方体的表面积 = (上 面 + 前 面 + 侧 面 )×2
=(长×宽+长×高+宽×高)×2
S =(ab+ah+bh) ×2(教师及时板书)
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个面的面积×6 S =a 2 × 6(教师及时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积×2
=底面周长×高+圆周率×半径2×2
S =ch+2лr 2(教师及时板书)
小结提升:在推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时,我们都是运用转化(教师板书:转化)的方法,把立体图形先转化为平面图形,再求出它们的表面积。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质疑:这些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1.根据自己的整理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回顾交流一下,再逐个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各个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ɑbh (教师及时板书)
正方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ɑ3 (教师及时板书)
圆柱: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教师及时板书)
图2
图3 图4
圆锥: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1。
圆锥的体积 =3
1×底面积×高 Ⅴ=3
1Sh (教师及时板书) 3.质疑:这些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先让学生交流后再汇报:(学生汇报后,教师课件演示)(见图5)
V =abh V =a ³ V =sh V =3
1sh
V =sh (教师及时完善板书)
(三)对于立体图形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立体图形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与展示,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同时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进行再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结合实例,体会策略
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水桶,有几种方案?课件出示:(见图6)
(一)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班内交流。
预设:1.我们需要知道水桶的侧面和底面。
2.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水桶的底面是圆形或正方形。
图6 图5
3.长方形的长或宽等于底面周长。
(二)设计方案,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三)集体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课件逐步展示(见图7)
图7
提问:你能计算出上题中水桶的容积吗?
方法回顾: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师边总结边板书:立体→平面→立体)
桶的形状→材料组合→制作要点→成品
课件出示:两种情况的动画,再现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具有开放性的练习,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名称已知条件求表面积
正方体 a =4cm
长方体 a =3m,b =2m,h =1m
圆柱r =1dm,h =5dm
(2)“应用与反思”第20题。
一个长方体苹果箱的规格是40×30×25(单位:c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制作10个这样的纸箱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3) “应用与反思”第26题。
一罐辣酱,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10厘米。
如果每立方厘米
辣酱重约1.1克,这瓶辣酱大约重多少克?(得数保留整百克)
温馨提示:此题是运用圆柱的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可设计以下问题:(1)要求这瓶辣酱大约重多少克?必须先求什么?
(2)这罐辣酱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应用与反思”第17题(见图8)
用铁皮做60个长为50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柱形通风管。
如果每平方米铁皮30元,做这些通风管需要花多少钱?
2.出示“应用与反思”第28题。
一个圆锥形状的小麦堆,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3米。
每立方米小麦大约重76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3.出示“应用与反思”第13题。
一个圆柱形的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在池的侧面和池底贴磁砖,磁砖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108页第29题。
(见图9)用一块圆木制作一个陀螺(如右图),
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图9
图8
2.一个正方体水箱,棱长是40厘米。
如果将一个石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2厘米。
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图10
3.课件出示课本108页第33题。
瓶子里装着一些水(见图10),瓶底面积是0.8
平方分米,请你想办法计算瓶子的容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拓展,更是
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有针对性、变式性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
使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五、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让学生自由畅谈)
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数学方法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