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 教案
课文《泉城》教案
课文《泉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泉城》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地图引导,让学生对泉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运用课文中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分享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泉城》的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对泉城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描述的深入理解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泉城》。
2. 教具:图片展示、地图、PPT、生字词卡片等。
3. 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泉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泉城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泉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通过PPT或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听孩子朗读课文,并签名确认。
2. 学生完成生字词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和报告。
六、教学延伸:1. 图片展示:展示泉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泉城的美丽。
2. 视频播放:播放泉城的宣传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泉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泉城的景点进行研究和讨论,深入了解该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泉城》教案
《泉城》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4.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2. 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词短语。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3.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泉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者介绍
-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 词汇学习
-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
4. 阅读理解
-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深入探讨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5. 讨论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这些资源。
6.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泉城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7.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泉城》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提高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泉城》优秀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泉城的美丽风光。
(3)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泉水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泉城美景的理解。
(3)角色扮演中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角色扮演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了解泉水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泉城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泉水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泉水资源,传承泉水文化。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泉城美景。
(2)写一篇关于泉城的小作文,分享你的感受。
2. 实践活动:(1)组织一次泉城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泉水文化。
(2)开展泉城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更多泉水文化知识。
《泉城》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泉城》教案及反思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风景名胜及文化底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写作技巧,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泉城吗?它在哪里?(2)介绍泉城:泉城,位于我国山东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泉水景观闻名于世。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泉城的美丽景色。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运用。
3. 合作探讨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泉城。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邀请家长参与,开展“我是泉城小导游”活动。
6. 课堂小结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精神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泉城实地考察,加深他们对泉城的了解和热爱。
2. 开展“泉城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泉城的喜爱。
课文《泉城》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泉城》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学生对泉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资源1. 课文《泉城》文本。
2. 与泉城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b. 教师简要介绍泉城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答生字词的学习疑问。
3. 课堂讲解a.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b.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 课堂练习a. 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培养。
b.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发表自己对泉城的感悟,提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建议。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水资源状况,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理解程度。
3. 拓展任务评价: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关注其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泉城》教案精选【四篇】
《泉城》教案《泉城》教案「篇一」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些你会吗?我们连连看。
昆明羊城广州申城上海春城济南泉城作为我们山东省额省会城市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分段读课文)古人说:开卷有益。
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
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精讲课文,体会特点A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找找那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指名读,其余同学仔细体会:通过课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2)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二、精读感悟:*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a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b(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泉水真美!多美的泉水呀!如同一束束盛开的银花!这美美在有气势!d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e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f(读句子)评价:像钻石一样晶莹透亮,闪着光亮!真美啊!这泉水如同断了线的珠串散落满地,真美呀!我仿佛听到了珍珠落地的清脆的声音,多美的泉水呀!g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课文《泉城》教案
课文《泉城》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课文《泉城》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表达。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泉城》是一篇描述泉城济南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描绘泉水、泉眼、泉群等景观,展现了泉城的独特魅力。
2.2 重点词汇和短语泉水(quán shuǐ)泉眼(quán yǎn)泉群(quán qún)清澈(chèqīng)涌动(yǒng dòng)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泉水有什么印象?有没有去过泉城?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巩固词汇和短语的记忆。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的短文。
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4.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泉城的景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游客介绍景点。
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5.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写作和小组活动评价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词汇运用和表达能力。
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泉城》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泉城》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巩固。
3. 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泉城》的阅读与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巩固。
2. 教学难点: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的理解和介绍。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共同解决问题。
3. 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泉城或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泉城》。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4.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学生提问,共同讨论。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泉城的泉水特点。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实地考察的收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泉城》的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泉城》教案15篇
《泉城》教案15篇《泉城》教案1一、教材简析《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
《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
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
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
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四、教学流程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
《泉城》教案及反思
《泉城》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泉城》全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泉城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泉城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 参考资料:关于泉城的历史文化、泉水特点的相关资料。
3. 生词卡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泉城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泉城》全文,感受课文的美感。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泉城的赞美之情。
3. 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4. 拓展延伸:(1)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了解泉城的更多相关信息。
(2)学生整理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泉城》教案
《泉城》教案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些你会吗?我们连连看。
昆明羊城广州冰城哈尔滨石头城济南泉城南京春城济南作为我们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泉城》(板书课题)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设计第一题“认写”,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出示生词和词组:(重点强调加点的字)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济南大约占地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往上冒三堆白雪(1)指名认读,齐读。
(2)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解决。
可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评议。
三、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济南的四大泉?你怎样给课文分段?分小节指明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四、学习生字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指导容易错的几个生字:约、悬、穴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一、导入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誉的济南,人们还另外送给了她一个美称——泉城(读课题)说到泉城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今天,让我们走进泉城,近距离地感受一下泉城她那独有的魅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交流u 泉的美。
(1)(出示句子)板书:美“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①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② (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③ 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④ 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⑤ 生动的比喻让你感受到泉水的什么美?(板书:形态美。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5篇
《泉城》教学设计优秀5篇《泉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从读、品、观中感受泉的魅力,体会泉多、水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1、读中悟泉的特点、感受美,感官欣赏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泉城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2、说说泉城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二、讲读课文(一)第一部分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的3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读句子,交流(1)第一句,泉多(七十二泉)(2)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a指名读这句话后回答问题。
(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c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
(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第三句:最著名的泉水板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4、齐读课文。
(二)、品读四大泉:1、为什么作者只介绍这几处?(最著名)它们为什么会在这七十二泉中脱颖而出呢?让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自读描写这四泉的部分,出示要求:你最喜欢哪处泉?找出相关的文字介绍你喜欢的这处泉。
说说它吸引你的理由。
2、帮扶部分为珍珠泉以及趵突泉,根据学生回答随意调节:趵突泉部分“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大)“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清)“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美)a结合这句话,理解“冒”——泉水多但流速相对慢,高过泉面。
b出示趵突泉的图片,帮助感受“美”c 介绍趵突泉得名由来:大股泉水像拥有生命般日夜跳跃冒出水面,因此得名“趵突泉”,指导朗读。
《泉城》教案优秀8篇
《泉城》教案优秀8篇《泉城》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词品句中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3、在朗读表达中内化文本语言,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词句,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2、有感情朗读甚至背诵,激发学生乐于表现、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小旗子、导游证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
2、出示课题,齐读。
说说泉城指哪个城市?(济南)为什么称这个城市为“泉城”?(用上“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3、出示最后一节: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齐读。
4、理解“天下闻名”。
设疑: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二、自读自悟,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1、浏览全文,感悟济南泉水的特点。
2、组织交流: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板书:泉多·泉美·泉清3、泉水怎么多?(板书:七十二泉)课文都写了吗?选了其中的四大名泉重点介绍。
这四大名泉是――(板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其中什么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趵突泉)三、细读课文,感悟济南泉的美与清。
1、泉水如何美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总写七十二泉形态与声音句子。
2、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齐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的景象和“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的声响。
3、小结:七十二泉形态各异,如银花,如明珠,让赏心悦目;声响高低不同,声高,气势大;声低,柔和,多么奇丽的泉水呀。
怪不得说到济南,济南人无不自豪地会向你提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听――――4、创设情境:(师扮演导游)。
四(1)班的同学们,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济南。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生接读句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泉城》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泉城》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学习《泉城》的主要景点,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
提高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泉城》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介绍。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主要景点的介绍。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泉水资源。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泉城》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景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泉城》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泉水资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泉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用地图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
使用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第二步:讲解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主要景点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步:分析《泉城》的保护措施和成果,讨论其保护意义。
第四步: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泉水资源,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步: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业。
3.2 教学活动观看《泉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景点的了解。
使用地图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泉城》的基本情况和景点的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泉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想法。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向教师提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泉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用地图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
5.2 教学材料《泉城》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泉城》教案之五
《泉城》教案之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泉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泉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记忆。
2.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泉城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泉城的课文,谁能介绍一下泉城的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效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2.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教师布置作业:“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3.搜集泉城的图片和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泉城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课堂讲解中,注重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知识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泉城》教案
《泉城》教案教材分析《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1、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景观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2、在读中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出来的。
3、背诵全文。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内心的赞美。
难点:感受泉水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问: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2、出示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3、指名填空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有的(),听起来()。
4、美读这段话。
5、引读: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体会趵突泉问:在这四大名泉中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是哪个泉呢?(板书:趵突泉)1.课件出示趵突泉的图片。
2.生看图说感受。
3.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1)趵突泉的位置在哪?(2)它有什么特点?(3)同学交流:a、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清——清澈见底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板书:大清美)b、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到泉水是怎么流动的?c、指导看图:泉眼是什么样的?出示: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冒”)5、齐读第五自然段。
6、小结学法。
(二)1.生自学,同桌交流,师巡视。
2.指名交流。
四、指导反思,延伸生疑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珍珠泉用的是“涌”,五龙潭用的“汇注”,黑虎泉用的“喷吐”,而趵突泉用的是“冒”呢?五、总结延伸。
1、本节课,我们随着文字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
其实,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曾说“齐多甘泉,甲于天下”,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
《泉城》教案之三
《泉城》教案之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泉城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泉城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泉城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掌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课文《泉城》3.教学参考书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泉城济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泉城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提出疑问。
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泉城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泉城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2.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泉城济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实践活动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泉城济南的自然景观。
2.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泉城济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泉城的环境呢?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泉城济南的环保措施和环保意识。
2.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泉城济南的环保成果。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如何提高泉城济南的环保意识。
四、实践活动1.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标语,提高泉城济南的环保意识。
2.学生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并签字,下周交给老师。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同学们,济南被称为泉城,是因为它有多少眼泉水?课文中有没有提到具体的数字?”学生回答:“课文提到有四大名泉,七十二小泉。
《泉城》教案之四
《泉城》教案之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的泉水和泉城的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济南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泉城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济南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吗?2.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了济南的哪些泉水?2)课文是如何描绘泉水的?3)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泉城的哪种情感?3.课文分析与欣赏(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修辞效果。
(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3)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如语言美、意境美等。
4.小组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泉水的段落,进行仿写。
(2)小组内分享仿写作品,互相评价、修改。
(3)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泉城的作文。
2.收集有关泉城济南的资料,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表达。
2.在分析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中的美。
3.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课文前先进行一个“济南泉城知识小测试”,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泉城的已知信息,如:“你们知道济南有多少名泉吗?”、“谁能描述一下泉水的特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为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国标版第七册教材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二、学生情况简析:
写景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应该说,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学习这类文章的,往往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感悟、品读、想象,徜徉其中,陶醉不已。
三、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
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优美散文,只要教师创设开放而有效的课堂环境,努力体现一种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品读体验,大胆表达,就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语言的积累,并能学以致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文本学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初步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收集济南的一些旅游知识。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走进文本:
1、同学们很喜欢旅游吧。
我们就先来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在我们无锡锡惠公园惠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那就是“天下第二泉”,到过那里的同学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天下第一泉”在哪里呢?你们有谁知道吗?(学生交流:济南、趵突泉)
随机板书:济南。
“济”是生字,左右结构。
追问:你们知道济南吗?(A、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B、济南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泉城;C、济南有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等)随机板书:泉城。
“趵突泉”以卡片形式让学生认读。
2、这节课我们将跟作者到济南泉城去游一游。
读题,你们最想了解什么?(为什么叫泉城?泉城美不美?泉城有哪些泉水有名?)
3、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城吧。
[设计理念: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地利用本地区的课程资源。
教学时,直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抓住无锡的天下第二泉导入新课,非常自然。
师生间通过亲切的谈话,创设了一种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既勾起学生对熟识的天下第二泉的美好回忆,又增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课文的生字朋友很多,我们先来认一认它们吧。
(1)生字卡片:一亩其中汇注组成占了大半个公园
吊桶一堆白雪
(2)有两个词语老师怎么也读不好,谁来读一读。
卡片示:悬清泉、水声喧腾
(3)在你们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你们读这些词语的时候特别认真。
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
(课件示)
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昼夜不息清清楚楚
*我们认识很多生字朋友,老师相信大家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
指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交流。
齐读最后一段。
相机板书:泉水天下闻名
4、是啊,济南是一座以泉水众多而著名的城市,大家看(课件示济南泉水景色图片)市区内天然涌泉百余处,风光秀丽。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本课生字新词较多,作者的语言文字也很美。
这就既要指导读准,又要读好。
为学生进入课文的语言情境打下基础。
]
三、精读感悟(第一段),感情表达:
1、近代著名作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一文中所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佳句,就是泉城济南景物的生动写照。
怪不得作者一开始就说,引读第一句。
(课件示“说到济南,就自然想起济南的七十二泉。
”)
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什么呢?(名气大、泉水多)
2、济南天下闻名的泉水我们都未亲眼所见,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些资料,想看看吗?(课件)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学家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视之”,他提出了学习活动中“闻”、“视”的重要性。
电化教育是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闻”、“视”中充分感知,把一些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变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也走进了教室,电教的内涵更为丰富,其效果也更为显著。
]
3、济南的泉水美吗?作者又是怎么表现美的泉水的?(课件示“这些泉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秋雨潇潇。
”)
(1)读一读这些文字,你喜欢吗?为什么?
(2)交流。
引导学生想象,提示:读到这儿,我仿佛----------。
(3)作者用了四个“有的”向我们描绘了泉水涌起的形态和声音,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了济南的泉水有的---有的---,不仅看到形,还闻其声,仿佛听到济南的泉水有的---有的----。
水美,作者的语言文字更美,我们能否读美呢?练读,指读,评读,齐读。
配乐读。
4、济南有七十二泉,泉多水美,但我们不可能一一去游览,只能到几个著名的地方去领略一下,哪几处呢?作者告诉我们——
(课件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
结合理解“其中”;
5、这就是四大泉水(课件示四大名泉的画面),想去吗?太晚了,我们下节课再去吧。
[设计理念:把阅读与品味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朗读效果。
让学生跟泉水进行心灵的“对话”,带着自己个性化的情感和认知体验,多层次、多角度地读课文,进一步地促进语言的内化。
这是一次对语言文字所蕴涵情感的熏陶和积淀,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下文的积极性。
这样的朗读可以真正发挥积累之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灵活运用。
]
四、学习生字,练习描红: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我们来记一记。
描红:济其亩汇悬
五、丰富积累,课外练笔:
1、小练笔: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2、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学了课文第一段,学生对课文的构段有了了解;再加上课间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于这样易于动笔的小练笔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
板书设计:泉城泉水天下闻名
(济南)泉多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