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

合集下载

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070208无线电物理)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无线电物理的数理理论和实验技术。

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在电磁场和电磁波、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和光波技术、天线雷达、空间遥感、空间和城市通讯、电波传播、电磁兼容、各类电磁信息处理、计算电磁学、电子学中计算机应用、超导电子学、波谱学、频标的研究与应用等众多领域的某些方面,能从事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波谱学和磁共振技术及应用
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在科研方面,学生以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在科研实践中学习。

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为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听取国内外本学科专家做学科前沿报告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生应具有以下能力:
1、较强地获取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最新信息的能力。

2、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较强的实验及科学研究能力。

4、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五、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

六、其他要求
对于跨专业考生需补修相关本科专业课,具体课程为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补修课程不单独设课,不计学分,在第二学期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准许进行硕士论文开题。

学分要求:要求修完32学分准予毕业。

无线电物理考研内容‘

无线电物理考研内容‘

无线电物理考研内容‘
无线电物理考研的考试科目通常包括:
1. 政治:这是全国统考科目,满分100分。

2. 英语:这也是全国统考科目,通常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满分100分。

3. 数学一或数理方法二:这是另一门全国统考科目,其中数学一较为常见,满分150分。

4. 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这两门科目各学校考试科目不同,具体可以在学校当年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查看。

通常包括普通物理二(包括力学、电磁学)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满分均为150分。

主要课程包括固体物理、高等电磁场理论、数值分析、非线性光学、导波场论、计算电磁学、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光电子学及其应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信息光电子学、微纳米器件物理、薄膜物理、光电子物理导论、新型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细加工原理与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设备、无线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在选择学校时,可以考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热门院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科目和内容应以各学校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12012研究生硕博连读_临床转博_录取名单

12012研究生硕博连读_临床转博_录取名单

陈慢林 饶靖 徐颖 刘洋 沈石峰 王宇雷 任武 贾磊 陈昕 苗璐 刘 汪诚 张鋆 孔德进 李炎 朱盈盈 隋晨红 陈紫晶 李启凡 高超 贺云 万厚钊 文西兴 任志雄 惠亚娟 陈涛 李大为 张吉 王荣帅 张宇 张韦 明翠琴 郭寅生 黄希骥 荣怿 曹中强 郭怡阳 韩浩 荣莹 董晓欣
神经病学
M201170873 M201171488 M201170649 M201170726 M201075065 M201070111 M201170790 M201070639 M201070585 M201170671 M201170653 M201170718 M201070570 M201170755 M201170707 M201170799 M201170102 M201070718 M201170748 M201070651 M201170690 M201070555 M201170768 M201071275 M201071266 M201071317 M201171383 M201071261 M201171386 M201171382 M201171440 M201075348 M201171179 M201071086 M201071166 M201171265 M201171226 M201171157 M201171304 M201071119 M201171173 M201171098 M201071131 M201171125 M201071207 M201071034 M201070996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法医学 法医学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 营养与食品卫生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无线电物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无线电物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硕士研究生: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1、无线电物理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 超导电子学;(2) 固体量子器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3) 超高频段电磁波器件与检测;(4) 电磁场理论及应用;(5)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理论和设计;(6) 电磁信息检测与处理;(7) 太赫兹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和高工3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无线电物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和系统。

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努力探索新机理、新材料、新器件的潜在应用,为国民经济服务。

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8

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8

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8)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胜任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3)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论文撰写、文献检索。

(7)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A.电磁波传播理论与应用;B.光电探测与识别技术;C.太阳电池与并网技术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至少修满35学分;完成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外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与本校全日制研究生相同。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完成1/3的教学工作量,其余时间进行学习。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采用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

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担任。

导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

指导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无线电物理研究生待遇

无线电物理研究生待遇

无线电物理研究生待遇无线电物理研究生是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一个专业方向,是研究电磁波在空气、材料及其他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天线设计、电波暗示等问题的科学研究。

该领域的人才在国防、通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无线电物理研究生的待遇到底如何呢?学历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待遇我们需要了解无线电物理研究生的学历和招生条件。

在我国,无线电物理研究生为硕士研究生,其本科专业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

硕士研究生也可以从其他工科专业转入无线电物理领域。

招生条件方面,学校一般要求申请人本科成绩排名前25%(有的高校排名要求更高,达到前10%),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一些高校对本科毕业生工作经验、学术成果等要求。

选择著名高校,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学术背景和平台。

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无线电物理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等,还可以参加校内和国外的学术会议、讲座等活动。

研究生期间的待遇在研究生期间,无线电物理研究生会进一步学习无线电物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科学研究。

在校学习期间,无线电物理研究生根据学校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实践。

除了课程学习,研究生还需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如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科研讨论会、学术研讨会等。

还要完成科研任务,并发表学术论文。

还有一些优厚的待遇,协助教授指导本科生科研项目,获得协议书入第一作者,国内外冬、夏令营的资助,招募导师的研究生参加冬、夏令营时,还有学校资金提供交通、住宿等贴心服务。

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毕业后,无线电物理研究生可以在电子信息、通信、国防等诸多领域找到工作。

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电子信息类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等机构都有工作机会。

据过去的统计数据显示,无线电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的平均薪资在10000元以上,随着工作年限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薪资水平也逐渐提高。

无线电物理研究生还可以选择进入相关专业进行博士研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总结无线电物理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可以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培养,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10-12 | 编辑: | 【大中小】【打印】【关闭】为加强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相关文件的精神,并根据我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如下:培养目标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

在攻读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学习年限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从事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为二年至三年。

正常情况下,如不能按时毕业者,若完成学习任务,论文答辩未通过,作结业处理。

确实由客观因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由导师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部核准,可延长半年至一年,延长学习的时间不计算学制。

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3年半,论文工作必须结合本职工作。

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培养方式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对硕士生除开设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

贯彻学位课程和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

硕士生既要系统地学习理论,也要接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锻炼。

贯彻指导教师负责带教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导师应该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

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研究方向,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对学位课程和论文作出具体安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本人学习计划,选修课程必须征得导师或学科点学术秘书的同意;完成学位课程学习计划后,必须在一学期内完成调研工作并转入论文正式工作。

无线电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无线电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无线电物理专业(070208)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硕士研究生: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无线电物理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所从事的研究方面前沿的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研究方向1、超导电子学(超高频段电磁波器件与检测)(1)超导器件的设计与性能研究(2)超导系统在微波、远红外波段的应用研究(3)固体量子器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2、电磁材料设计与应用(1)新型人工电磁材料(负折射材料、电磁带隙结构等)的理论和设计研究(2)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在射频、微波器件和系统中的应用研究(3)各种微波吸收材料和结构及电磁设计方法研究3、电磁信息检测与处理(1)图象处理,包括图象算法研究、运动图象捕捉与识别、指纹和印章识别(2)Linux硬件测试和嵌入式系统(3)电子设计自动化和DSP三、招生对象1、报考博士研究生者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2、报考硕士研究生者为大学本科毕业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四、学习年限1、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

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理学学位,,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系统掌握物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并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精密测量物理().固体地球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物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

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

附件一: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提出本学科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二、研究方向:1、电磁传感器与电磁信号转换研究。

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非晶合金电磁传感器的研究;其它功能材料在电磁信号转换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带头人:张涛。

2、智能仪器及单片机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磁性参数的检测方法研究;智能化仪表的研究;仪器仪表的自动化控制。

研究方向带头人:朱澄,龚依民。

3、光纤光栅的制备及其应用。

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光纤光栅在光通信和光传感中的应用,光纤光栅在光存储中的应用。

研究方向带头人:卓仲畅4、汽车机电和电子设备研制。

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从事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控制、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等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带头人:龚依民。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脱产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时间约各占一半。

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1-3学期。

2、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3、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优良的硕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须提前三个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

(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

物理 学硕 硕博连读

物理 学硕 硕博连读

物理学硕硕博连读
物理学硕士和博士连读是指在完成硕士学位的同时,顺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并顺利攻读博士论文,直接获得博士学位。

优点:
1. 时间短:硕士和博士开始攻读的时间非常接近,省略了硕士毕业后再申请博士的麻烦,也可以让学生同步完成硕士和博士的学位。

2. 经济上的优势:省去两次申请学位的费用,加快进入工作市场,降低毕业后的风险。

3. 对未来发展的好处:博士学位被认为是其领域的权威证书,该学位能够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专业发展、提高职称及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4. 研究方向更加准确:硕博连读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优化自己的研究方向,避免学习不必要的教育。

缺点:
1. 重负:硕士和博士的知识吸收是难于比较,硕士与博士的知识负荷并不相同,可能在学习上有压力过大,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2. 知识深度和广度有限:硕士与博士的知识面是有所区别的,可能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欠缺。

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广泛的科学,学生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可能无法充分理解学科的各个方面,对未来的深入研究可能会有所限制。

3. 学术板块的归属可能定错:硕士和博士的强度和性质并不相同,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发表论文时,可能会因为等级的不同,无法准确地归属两个板块。

无线电物理专业

无线电物理专业

无线电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机等现代工具。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在本学某些科领域能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电波传播及工程应用
研究复杂媒质与复杂系统中电波传播的一般规律、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在通信、导航、雷达、遥感、探测等领域中的应用新技术。

2、无线电海洋遥感技术
研究电磁波与海洋粗糙面相互作用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状态遥感中的应用,研究用于海洋环境状态监测的高频雷达及其信号处理技术。

3、短波通信技术
研究短波通信中电波传播特性、信道特性及其自适应选频技术,研究空间、城市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新技术。

4、阵列天线与阵列信号处理
研究相控阵天线及其馈电系统的理论和设计及其制作新技术。

研究空间阵列信号处理理论、快速算法与应用技术。

5、软件无线电技术
研究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结构、组成原理和标准,研究雷达与通信系统中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新技术。

三.学习年限
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见下表。

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26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程至少18学分,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可以全校选修。

五. 学位论文
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或重要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或交流一篇。

六. 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七. 培养方式
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昆工无线电物理618

昆工无线电物理618

昆工无线电物理618
1.学科点简介:无线电物理硕士点于2014年开始招生。

在基于物理学的基础上主要进行无线电器件物理学理论和原理的研究、无线电器件材料研究、无线电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电电子电路和通讯技术、无线电集成电路系统、微电子与微机械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电磁场理路与载波通信技术等。

2.研究方向:射频薄膜体声波器件理论;仿真与设计;无线电电子系统与集成;无线传感技术。

3.研究生主干课程:《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MEMS器件系统及集成》、《32位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RF-MEMS器件原理与仿真》、《数字图像处理》等
4.科学研究:研究涉及物理学的多个基础学科领域,运用物理学中的动力学、连续与媒质力学、物质的介电学、晶体压电学、声学等理论研究薄膜体声波器件的工作机理;运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体声波器件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分析有关机电耦合、品质因素、幅频特性、电压传递函数等性质;研究用于制备薄膜体声波器件的各种压电材料、电极材料和基底材料的物理性质,对各种适合薄膜体声波器件和射频微电子器件的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由无线电器件构成的电子电路、通信系统、无线传感、无线网络及控制系统。

5.合作交流:经常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邀请国内著名
学者来校讲学交流。

6.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毕业生适合从事的行业领域:毕业生适合从事无线电通讯技术、微波点自己技术、电子制造业、信息电子技术以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物理系

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物理系
贴)
节 5、其他:
最低学分:26,公共学位课:5,专业学位课:10(平台课 6),选修课:9 (本专业至少 5),读书报告:2
浙江大学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研究所 2006-05-10
2

物理系平台课 物理系平台课
3√
物理系平台课
0621311 现代信号处理
48
3√
物理系平台课
1
2006 年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

课程编

开课学期


课程名称
学 学分

秋冬春夏
半导体材料物 32 2

理与电子器件
备注
固体理论
32 2

现代数值模拟 分析及其应用
32
2

表面与薄膜物 理
32
2



人工神经网络 32 2


光电检测
32 2 √
高等电磁场理 论
32
2

发光与显示 32 2 √
0623327
小波分析及其 应用
32
2

1、读书报告要求:4 次 2 学分
2、开题报告要求: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


4、发表论文要求:完成可发表的学术论文 1 篇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
2006 年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
电子与无线电物理硕士培养方案
理学院 电子与无线电物理 专业 (代码: 70208 ) 一级学科: 物理学 学习年限: 2 年
主要研究方向
1、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 2、电磁波与信息电子物理 3、发光与显示
课程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0j6nnjjbjf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无线电物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坚实的无线电物理理论基础,系统、扎实地掌握无线电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无线电物理领域的发展动向,在无线电物理的某个方向上有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综述、写作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以上外国语,能独立地从事无线电物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学制为五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三、研究方向 ? 微波理论和应用 ?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 无线技术与无线通信 ? 信号检测与处理 ? 网络通信与网络安全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数总学分不低于 42 学分(一)必修课 1 .学位公共课(不低于
9 学分)政治理论 3 学分第一外国语 6 学分计算机应用 2 学分专业外语 1 学分2 .学位基础课(不低于 6 学分)现代无线电物理学 3 学分无线电物理现代技术 3 学分信息处理方法 3 学分高等电磁场理论 3 学分电磁理论方法 3 学分现代微波技术 3 学分核磁共振理论 3 学分
现代通信理论 3 学分信号处理方法 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低于 9 学分)微波应用理论问题 3 学分核磁共振应用 3 学分核磁共振实验 3 学分核磁共振现代技术 3 学分射频电路与器件 3 学分现代通信 3 学分信号检测与估值 3 学分现代数学 3 学分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 3 学分人工智能 3 学分光纤通信理论与系统 3 学分图像分析 3 学分 4 .学术前沿专题讲座( 3 学分)(二)选修课 1 .本专业课程(不低于 9 学分)天线与电波传播 3 学分超高频电路和系统 3 学分微波高科技应用 2 学分高分子核磁共振波谱学 3 学分生物分子核磁共振波谱学 3 学分磁共振成像技术 3 学分现代核磁共振谱仪技术 3 学分工程应用软件 2 学分电磁兼容 2 学分计算电磁学 2 学分现代实验技术 2 学分数字终端技术 2 学分 RF 电路设计 2 学分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2 学分图像通信及处理 2 学分电磁波遥感技术 2 学分莫斯堡尔谱学 2 学分 2 .跨专业或跨学科课程( 2 学分)无损检测方法 2 学分
物理化学相关课程 2 学分生命科学相关课程 2 学分(三)学术讲座( 2 学分) 1 .作学术演讲至少两次 2 .参加学术讨论或者聆听学术报告至少 30 次(四)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2 学分)教学或科研累计工作量 40 学时以上,社会实践累计工作量不少于 2 周选拔方式 ? 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本人、指导教师以及有关博士生导师的同意,在入学三个月内 ( 或在第三学期 ) 以书面形式提出硕博连读研究生的申请。

两种方式遴选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应有同一标准。

? 由 3 人以上组成考核小组对申请者进行考核 , 与博士生导师一起进行师生互选。

五、学习要求与考核方式 1 、课程学习要求应取得至少 42 学分,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考试或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学术报告、读书笔记、论文的形式。

2 、环节要求教学实践:为本科生授课,辅导,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本科生论文等。

科研实践:参与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等 3、科研训练与能力培养要求博士研究生:应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或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能,提高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与水平。

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加强科研训练。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撰写有关摘要,笔记或报告。

4、科研成果数量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 4 篇,其中 1 篇发表在 SCI 或 EI 杂志上(或者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3 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之后方能提
出学位申请。

六、中期考核在研究生入学的第 3 学期结束之前进行一次考核。

若博硕连读资格考核不能通过者,将及时转为无线电物理专业
的硕士,并按照对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在三年内完成其学业。

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要参加资格考试,没有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

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的审核,具体参见《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审核要求》第五条。

七、学位论文要求 1 、选题: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2 、开题:组织开题报告。

3 、撰写:中文正文,中英文摘要,输入电脑并用 A4 纸打印。

4 、评阅与答辩:博士学位论文邀请校内外专家评阅和答辩,并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合格或修改合格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部分论文参加“双盲”评定。

八、主要参考书目 1 . R.R.Ernst, Principl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One and TwoDimension ” , 1987,Oxford Science Publ. 2 . J.A.Pople, “ High Resolution NMR ” , 1959, McGrawHill Book Co.Inc. 3 . J.Lee, “ Submicron Device Physics and Technology ” , 1996 Univ. of Texas Publ. 4 . W.L.Stutzmanand G.A.Thiele, “ Antenna Theory and Design ” ,1998, John Wiley &Sons,Inc. 5. Thomas H.Lee, “ The Design of CMOS 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 ,1998,Cambridge Univ. Press 6. Wayne Wolf, “ Modern VLSI Design Systems on Silicon ” ,2002,Sci. Press and Pearson Education.
7 .金亚秋:《电磁散射和热辐射的遥感理论》,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8 .裘祖文、裴奉奎:《核磁共振波谱学》,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9 .林为干:《微波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1979 年版。

10 .黄永仁:《核磁共振理论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11 .汤世贤:《微波测量》,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1 年版。

12. 胡宗仁主编:《神经网络应用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13. 王永庆:《人工智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14. 许延恒著:《光纤通信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15. 徐树声编著:《信号监测与估计》,国防工业出版社。

16. 吴立德著:《计算机视觉》,复旦大学出版社九、主要杂志文献 ?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stry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波谱学杂志 ? IEEE Trans.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 ? Proc. IEEE ? IEEE Trans. Communication. ? Proc. IE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