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中常用方法的封装

合集下载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

常用的三层架构设计软件系统最常用的一般会讲到三层架构,其实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有的还要细一些,通过分解业务细节,将不同的功能代码分散开来,更利于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同时为可能的变更提供了更小的单元,十分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常见的三层架构基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如图14-1所示。

图14-1 常见的三层架构l 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保存数据到数据库的部分。

2 业务逻辑层BLL:业务逻辑层承上启下,用于对上下交互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

3 表示层Web:主要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接收用户请求或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的展现,而具体的数据处理则交给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去处理。

日常开发的很多情况下为了复用一些共同的东西,会把一些各层都用的东西抽象出来。

如我们将数据对象实体和方法分离,以便在多个层中传递,例如称为Model。

一些共性的通用辅助类和工具方法,如数据校验、缓存处理、加解密处理等,为了让各个层之间复用,也单独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例如称为Common。

此时,三层架构会演变为如图14-2所示的情况。

图14-2 三层架构演变结果4 业务实体Model:用于封装实体类数据结构,一般用于映射数据库的数据表或视图,用以描述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对象。

Model分离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解耦,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的作用,更好地进行复用和扩展,增强灵活性。

5 通用类库Common:通用的辅助工具类。

在第5.2节中我们讲过可以将对数据库的共性操作抽象封装成数据操作类(例如DbHelperSQL),以便更好地复用和使代码简洁。

数据层底层使用通用数据库操作类来访问数据库,最后完整的三层架构如图14-3所示。

图14-3 最后完整的三层架构数据库访问类是对的封装,封装了一些常用的重复的数据库操作。

如微软的企业库SQLHelper.cs,动软的DBUtility/DbHelperSQL等,为DAL提供访问数据库的辅助工具类。

三层架构简易实例详解

三层架构简易实例详解

三层架构简易实例详解三层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职责,通过分层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解释三层架构的概念:1.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这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

它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展示数据和呈现界面效果。

可以使用 Web 页面、桌面应用程序或移动应用程序等来实现。

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该层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

它接收来自表现层的请求,执行相应的业务规则和计算,并与数据访问层进行交互以获取和保存数据。

3.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这一层负责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进行交互。

它封装了数据的读取、写入、修改和查询操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以在线书店为例:1. 表现层:用户通过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浏览图书列表、查看图书详细信息、添加到购物车和进行结算。

2. 业务逻辑层:处理用户的请求,例如检查购物车中的图书数量、计算价格、应用折扣等。

它还负责与数据访问层交互以获取图书信息和保存用户的订单。

3. 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图书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三层,每层专注于特定的职责,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当需求发生变化或需要进行系统扩展时,只需修改相应层次的代码,而不会影响其他层次。

这种分层的架构也有助于团队协作和开发效率。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三层架构应用可能会更加复杂,并涉及更多的模块和技术。

具体的实现方式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和规模而有所不同。

软件开发的3层架构

软件开发的3层架构

软件开发的3层架构
1:三层架构:
1)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和访问,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DML操作。

2)业务逻辑层:BLL: 业务逻辑承上启下,用于对上下交互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

3)表示层:View:主要实现和用户的交互,接受用户或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的展现,而具体的数据处理则会交给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去处理。

其他层
4)业务实体Model:用于封装实体类数据结构,一般用于映射数据库的数据表或视图,用以描述业务中客观存在的对象。

Model分离出来时为了更好地解耦,更好的发挥分层、复用、扩展增强灵活性。

5)通用Common:通用的辅助工具类(数据校验、加密解密、缓存处理等)
6)数据库访问类封装了一些常用的重复的数据库操作(数据库连接,关闭资源)。

2:三层架构:
(高)内聚: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相关联的紧密程度
(低)耦合: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依赖程度的度量。

优点1:三层结构将表示部分和业务逻辑部分按照客户层和应用服务器分离,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及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都可以通过中间件或者相关程序来实现。

复用降低、周期缩短、维护方便。

优点2:分层结构将数据访问和逻辑操作都集中到组件中,增强了系统的复用性。

CS、BS系统通用底层。

优点3:系统的扩展性大大增强。

缺点:分层多开发工作量大。

图解三层架构

图解三层架构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初级程序人员开始将程序中一些公用的处理程序写成公共方法,封装在类中, 供其它程序调用。例如写一个数据操作类,对数据操作进行合理封 装,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只 要类中的相应方法(数据添加、修改、查询等)可以完成特定的数据操作,这就是数据访问层, 不用每次操作数据库时都写那些重复性 的数据库操作代码。在新的应用开发中,数据访问层可以 直接拿来用。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的封装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者现在似乎找到了 面向对象的 感觉,代码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减少,而且修改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也实现了代码的 重用性。
企业初期方案(Scale In one) 某企业目前的业务需求比较简单,使用用户也仅局限在某些核心部门,人数不过十几、二 十个人。这时的规划方案将企业使用到的所有服务都安装在一台服务器设备上,这种形式 称为 Scale In(向内扩展)。 该方案在一台服务器上实现三层结构的全部工作。简单实用是该方案的最大特点,而且三 层结构的 ERP 产品还支持未来的方案扩展。
三层架构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逻辑层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多个计算机上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的计 算功能。分布式计算的潜力巨大,远比升级 CPU 有效。美国人曾利用分式计算解密,几个月就破解了据称永远 都破解不了的密码。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用户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 功能都屏蔽了。
业务逻辑层:用于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 业务等;不允许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空字符串,数据格 式是否正确及数据类型验证;用户的权限的合法性判断 等等,通过以上的诸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操作继续向后传递,尽量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需要强调 的是,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层被引用,如 System.Data.SqlClient 等,除数据层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出现 这样的引用。

三层架构的理解范文

三层架构的理解范文

三层架构的理解范文三层架构是指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的功能和责任。

它是一种常用的架构设计模式,用于实现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层架构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表示层(或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下面将逐层进行详细介绍。

1.表示层(用户界面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界面,主要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显示系统的响应结果。

它可以是网页、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等形式。

表示层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接口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它负责用户界面的呈现,包括页面布局、控件和元素等。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与业务逻辑相关的操作。

它接收表示层的请求,根据业务规则进行处理,并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来执行数据库操作。

在这个层次上,开发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分析和抽象,将业务逻辑转化为代码实现。

业务逻辑层主要包括各种业务逻辑的实现、数据校验和数据处理等。

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和查等操作,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或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它封装了数据库的操作细节,提供了一组接口供业务逻辑层使用。

数据访问层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库的类型、操作方式和连接方式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模块化:三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层次,使得每个层次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责任。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减少系统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2.可维护性:由于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因此当需要对系统进行扩展或修改时,只需对相应的层次进行修改,而不会影响到其他层次。

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3.可扩展性:三层架构能够支持系统的可扩展性,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对一些层次进行扩展或替换,而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

4.安全性:三层架构能够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合理划分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控制数据访问层的权限,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tcpip协议中数据封装的顺序

tcpip协议中数据封装的顺序

tcpip协议中数据封装的顺序TCP/IP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它将数据封装并进行传输。

下面将按照数据封装的顺序,依次介绍TCP/IP协议的封装过程。

一、应用层封装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中最高层的协议,它负责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通信。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应用层首先将应用数据进行封装。

这一阶段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等)将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编码,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二、传输层封装传输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第四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传输层会将应用层封装好的数据分割成适当的大小,同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序列号和校验和。

传输层还会根据具体的传输协议(如TCP或UDP)选择相应的传输方式。

三、网络层封装网络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网络层会将传输层封装好的数据包添加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形成一个完整的IP数据包。

此外,网络层还会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合适的路由器进行转发。

四、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链路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将网络层封装好的IP数据包转换为适合物理介质传输的帧。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数据链路层会为每个帧添加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以便于在本地网络中进行寻址和传输。

五、物理层封装物理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在数据封装过程中,物理层会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调制和编码,以便于在传输介质中传输。

TCP/IP协议中的数据封装顺序为:应用层封装、传输层封装、网络层封装、数据链路层封装和物理层封装。

在每一层的封装过程中,都会添加相应的协议头部信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通过这种层次化的封装方式,TCP/IP协议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通信,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这种封装方式也为网络协议的扩展和升级提供了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层架构的介绍

三层架构的介绍

一、三层架构的介绍:三层架构,是为了便于我们开发项目后维护及变更的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架构模式,在各种B/S项目中被广泛的采用着.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三层结构及每一层之前的作用和调用关系。

三层,即:数据访问层(DAL):主要是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业务逻辑层(BLL):包含了项目中的业务逻辑,负责调用DAL中的方法实现业务的处理,并在表示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

表示层(WebUI):用于显示数据和接受用户输入数据的一层,即为用户界面。

二、三层架构的实现:1、将表抽象成模型首先让我们以一个用户注册的例子来为大家举例,并通过这一例子进而了解三层架构应用现有数据库Database,表与字段如下:Admin 用户表AdminId 用户Id int 自增长 PKUserName 用户名 nvarchar(50)PassWord 密码 nvarchar(50)RoleId 角色Id int FK->Role表Role 角色表RoleId 角色Id int 自增长 PKRoleName 角色名称 nvarchar(50)好了,现在我们已知了两张表及其字段,下面我们可以将其抽象成类以便于我们以对象的形式在各个层之间的传输和调用(我们把与表对应的类单独建一个类库存储,并命名为Models,即模型)*注:以下代码全部省略命名空间引用部份,见谅[Serializable] //序列化便于传输public class Admin //与表明对应的类名{private int adminId; //字段抽象成属性public int AdminId //封装字段{get { return adminId; }set { adminId = value; }}private string userName;public string UserName{get { return userName; }set { userName = valu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public string PassWord{get { return passWord; }set { passWord = value; }}private Role role; //由于主外键关系,我们将外键的引用以对象的形式保存在主键体现的类中public Role Role{get { return role; }set { role = value; }}}*Role类的代码省略至此,我们已经将业务中所用到的表抽象为了两个类以便于我们操作,下面,是书写IService接口的时候了~2、写好接口,便于规范DAL方法(我们在这里将接口的类库命名为IService)有了Models提供的类,我们可以根据类来书写接口了,由于我们只以用户的注册为例,所以我们在这里只书写两个方法public interface IAdminService{int AddAdmin(string userName,string passWord,int roleId); //根据用户名密码和选择的角色来注册int AddAdmin(Admin admin); //根据一个用户对象进行注册}接口是一个方法的规范,它不需要具体的实现,只需要描述一个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即可,是不是很简单呢?有了这些方法的接口,我们就该写实现类了3、遵循接口,实现DAL方法有了接口,我们下面来真正的开始写数据库操作的方法*注省略传统的SqlHelper方法(即通用的数据库类,其中包含数据库的连接方法和基本增删改查方法,与业务无关),我们讲以业务方法为主要介绍对象public class AdminService:IAdminService //实现IAdminService接口{public int AddAdm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int roleId) //实现AddAdmin方法参数用户名密码角色Id{string strSQL = "spAddAdmin"; //调用存储过程SqlParameter[] paras = new SqlParameter[] //设置存储过程参数数组{new SqlParameter("@UserName",userName),new SqlParameter("@PassWord",passWord),new SqlParameter("@RoleId",roleId)};return SqlHelper.ExecuteCommand(strSQL, paras); //调用SqlHelper类的通用更新方法}public int AddAdmin(Admin admin) //同上参数用户对象{string strSQL = "spAddAdmin";SqlParameter[] paras = new SqlParameter[]{new SqlParameter("@UserName",erName),new SqlParameter("@PassWord",admin.PassWord),new SqlParameter("@RoleId",admin.Role.RoleId)};return SqlHelper.ExecuteCommand(strSQL, paras);}}OK,至此,我们的DAL层中的类书写完毕,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它们是如何在BLL层中调用并传递给WebUI的吧~4、BLL层调用DAL,传递至WebUI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在DAL中对于用户注册的方法,下面我们只需要书写一个用户的业务类,并且调用该方法即可实现用户的注册功能(我们把这些方法统一放在一个名为BLL的类库中)public class AdminManager //BLL中Admin的业务类名{[DataObjectMethod(DataObjectMethodType.Insert)] //声明该方法类型为插入 public static int AddAdm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int roleid)//静态用户注册方法,提供用户名密码角色Id 3参数,返回int型便于表示层判断{AdminService as = new AdminService(); //创建一个DAL中的AdminService 类对象return as.AddAdmin(username,password,roleId); //调用DAL方法执行注册 //returnAbstractFactory.ChooseFactory().CreateAdminService().AddAdmin(username, password, roleid); //通过抽象工厂,调用DAL中的静态方法抽象工厂会在后面作为拓展介绍}[DataObjectMethod(DataObjectMethodType.Insert)] //同上public static int AddAdmin(Admin admin) //静态用户注册方法提供用户对象参数返回int型{AdminService as = new AdminService();return as.AddAdmin(username,password,roleId); //调用DAL方法执行注册 //returnAbstractFactory.ChooseFactory().CreateAdminService().AddAdmin(admin);}}全部的业务我们都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表示层中看一看它们如何调用BLL的,并且如何处理返回的结果的5、表示层的应用表示层所关注的仅仅是BLL层中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表示层中也只需引用BLL层,然后调用方法即可,我们仍旧继续我们的登录操作,请看代码:protected void btnLo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按钮点击提交方法 {if (AdminManager.AddAdmin(txtUserName.Text,txtPassWord.Text,txtRoleId.Text) > 0) //调用BLL中的方法,判断是否注册成功{//注册成功HttpCookie cookieTime = new HttpCookie("LoginInfo"); //写入Cookie 下略,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三层cookieTime.Values["LoginTime"] = DateTime.Now.ToString();cookieTime.Values["LoginAddress"] = erHostAddress;cookieTime.Expires = DateTime.Now.AddDays(3);Response.Cookies.Add(cookieTime);Session["AdminInfo"] = AdminManager.AdminLogin(txtUserName.Text, txtPassWord.Text)[0];Response.Redirect("~/Default.aspx"); //跳转页}else //注册失败{Response.Write("注册失败"); //提示信息}}致此,关于的3层架构就全部介绍完了我们来将其要点和调用关系在汇总一下首先我们要讲数据库的每个表抽象成一个对应的类,如果有主外键关系,则以对象的形式引用(Models)然后,我们开始书写规范DAL方法的接口,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到所用到的参数和返回值(IService)*引用Moldes有了接口,我们可以就去实现DAL中的相对应方法了(DAL)*引用Moldes 引用IService然后,我们在BLL层中,我们调用DAL中的方法 *引用Models 引用DAL(如果采用抽象工厂模式,则引用IService)最后,我们在视图层中调用BLL中的业务方法,实现3层之间相互的业务调用 *仅引用BLL关于3层架构就介绍到这里,关于抽象工厂,稍晚时候将做介绍,谢谢~。

三层架构的实现方法

三层架构的实现方法

三层架构的实现方法三层架构是一种常用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独立的层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这种架构模式的设计目标是实现系统的高内聚性和低耦合性,以便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其转发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表示层通常包括用户界面和展示逻辑,可以是Web页面、移动应用或桌面应用等。

在三层架构中,表示层应该尽可能简单,只负责接收和展示数据,不涉及具体的业务逻辑。

这样可以使表示层更易于修改和替换,而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业务规则。

它接收表示层传递过来的请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计算、流程控制等。

业务逻辑层是三层架构中最重要的一层,它起到了连接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的桥梁作用。

在设计业务逻辑层时,应该将业务逻辑尽可能地抽象出来,以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测试性。

数据访问层是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层次。

它负责对数据的持久化和访问,通过封装数据库操作来隐藏数据库的细节。

数据访问层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实现,比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或者ORM框架等。

在三层架构中,数据访问层应该与具体的数据库实现解耦,以便在需要更换数据库时能够轻松地进行迁移。

三层架构的实现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

2. 然后,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作为三个独立的层次。

3. 接下来,设计表示层。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用户交互方式,设计用户界面和展示逻辑。

表示层应该尽量简单,只负责接收和展示数据。

4. 然后,设计业务逻辑层。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业务规则,设计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

业务逻辑层应该尽量抽象,以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测试性。

5. 最后,设计数据访问层。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访问层的接口和实现。

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

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

java三层架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
⼀、 java三层架构
业务层(逻辑层、service层)
采⽤事务脚本模式。

将⼀个业务中所有的操作封装成⼀个⽅法,同时保证⽅法中所有的数据库更新操作,即保证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

避免部分成功部分失败引起的数据混乱操作。

表现层(JSP)
采⽤MVC模式。

M称为模型,也就是实体类。

⽤于数据的封装和数据的传输。

V为视图,也就是GUI组件,⽤于数据的展⽰。

C为控制,也就是事件,⽤于流程的控制。

持久层(DAO)
采⽤DAO模式,建⽴实体类和数据库表映射(ORM映射)。

也就是哪个类对应哪个表,哪个属性对应哪个列。

持久层的⽬的就是,完成对象数据和关系数据的转换。

⼆、SSH框架
* 业务层——Spring
* 表现层——Struts
* 持久层——Hibernate
三、SSM框架
* 业务层——Spring
* 表现层——SpringMVC
* 持久层——MyBatis。

winform 三层架构案例

winform 三层架构案例

winform 三层架构案例Winform三层架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层,表示层(UI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下面我将从这三个层面来详细介绍Winform三层架构的一个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表示层(UI层)。

在Winform应用程序中,表示层通常由窗体(Form)和控件(Controls)组成,用于与用户交互并展示数据。

在三层架构中,表示层主要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将用户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并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数据展示给用户。

例如,一个简单的Winform窗体上有一个按钮,点击按钮后触发事件,事件处理程序会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方法来处理业务逻辑,并将结果展示在窗体上。

其次,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

在Winform 三层架构中,业务逻辑层通常包括各种业务逻辑的方法和逻辑处理代码,例如数据验证、计算逻辑等。

它负责接收表示层传递过来的请求,处理业务逻辑,并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在一个案例中,业务逻辑层可以包括各种业务逻辑的类和方法,例如处理订单、计算报表等。

最后,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存储(如数据库、文件等)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读取、写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在Winform三层架构中,数据访问层通常包括数据访问对象(DAO)或数据访问类,用于封装对数据存储的访问操作。

例如,一个简单的数据访问层可以包括对数据库的连接、执行SQL语句等操作。

综上所述,一个典型的Winform三层架构案例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订单管理系统。

在这个案例中,表示层负责展示订单信息和接收用户输入,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订单相关的业务逻辑,如计算订单总额、验证订单信息等,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读取订单信息、保存订单信息等操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Winform三层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运用和好处。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Winform三层架构。

05.搭建三层结构封装数据层

05.搭建三层结构封装数据层
北风网项目培训
Tiger
视频媒体播放系统
讲师:Tiger
上节回顾
核心对象 概述 Connection对象 Command对象 DataAdapter对象 DataReader对象 DataSet对象 DataTable对象
本节目标

认识三层结构 搭建三层结构 封装数据库访问层
为什么要使用三层结构

软件设计基本原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通过三层结构能将不同功能的模块分类进行实现, 这样不仅提高了团队开发的效率,而且有助于软件 的自身性能效率,二次开发,日常维护等。
三层体系结构
本项目
简单的三层结构 表示层 业务逻辑层 业务实体层 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

界面层:界面布局设计 规则层:调用业务逻辑层制定的业务方法,实现相 关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
业务逻辑层

主要实现用户提交的数据的业务处理,如对数据的 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 此层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数据访问层。
业务实体层

描述:抽象数据库中相关实体:如表实体,视图实 体,存储过程等
数据访问层

作用:具体的数据库操作,连接,查询,删除,更 新,插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

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

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

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也越来越小。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三维封装技术应运而生。

三维封装技术是一种将多个芯片堆叠在一起的封装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电子产品的集成度和性能。

而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则是保证三维封装技术能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

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芯片的堆叠方式。

在三维封装中,芯片的堆叠方式有两种:面对面堆叠和面对背堆叠。

面对面堆叠是指将两个芯片的电极面对面地堆叠在一起,通过微弧焊或者焊球连接实现互联。

而面对背堆叠则是将两个芯片的电极背对背地堆叠在一起,通过通过微弧焊或者焊球连接实现互联。

选择合适的堆叠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芯片的特性来确定。

其次是互联的方式。

三维封装互联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焊球连接、微弧焊、金线连接等。

焊球连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芯片的电极上涂覆一层焊锡球,然后将两个芯片的焊锡球对准,通过加热使焊锡球熔化,实现芯片之间的连接。

微弧焊则是通过在芯片的电极上形成微小的弧光,使芯片之间的电极直接连接。

金线连接则是通过在芯片的电极上焊接一根金线,将两个芯片的金线连接在一起。

选择合适的互联方式可以根据芯片的特性和封装的要求来确定。

再次是散热的设计。

由于三维封装技术的集成度很高,芯片之间的热量会相互影响,因此散热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会在芯片的周围设置散热片或者散热管,通过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片或者散热管上,然后通过风扇或者其他散热设备将热量散发出去。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芯片的温度,提高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电源的供应。

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需要考虑电源的供应问题。

由于三维封装技术的集成度很高,芯片之间的电源供应需要更加精确和稳定。

一般来说,三维封装互联的标准结构会在芯片的周围设置电源模块,通过电源模块将电源供应到每个芯片上。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芯片都能够得到稳定的电源供应,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是什么从下往上依次是:bit、frame、packet、segment、data1.使不同厂商在开发设备的时候有个公共的标准,让不同厂商开发出来的设备能够互相通信。

uR[-1h2.使不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如UNIX、Winsows和Mac。

3.分层使数据处理分步,互相之间不造成影响。

% 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其中上三层称之为高层,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人机界面。

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三层负责把电脑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你能看懂的东西,或把你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电脑能看懂的东西。

下四层称之为底层,定义的是数据如何端到端的传输(end-to-end),物理规范以及数据与光电信号间的转换。

先面一层一层的来说明。

从上层说起。

7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g]Iwcm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gxP(~$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二层与三层的封装原理

二层与三层的封装原理

二层与三层的封装原理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重要概念,指的是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方法)封装在一个对象中,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给外部使用。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常用的封装方式有二层封装和三层封装。

二层封装:二层封装是指将数据和相关操作封装在同一个类中。

在二层封装中,数据和操作方法都是直接暴露在同一个类的内部,外部无法直接访问和修改数据,只能通过类的方法来间接操作数据。

这种封装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使得对象的使用更加简单和可控。

二层封装的实现可以使用访问修饰符(如私有、保护、公有)来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

私有属性和方法只能在类的内部访问和修改,而公有属性和方法可以被外部访问和调用。

通过封装可以隐藏对象内部的实现细节,使得外部用户只需要关注对象的接口,而不需要了解对象内部的实现细节,从而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三层封装:三层封装是指在二层封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一个类分为三个层次:接口层、实现层和内核层。

接口层封装了对象的公有接口,实现层封装了对象的具体实现,而内核层则封装了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

在三层封装中,对象的公有接口被放在接口层中,外部用户只能通过接口层来与对象进行交互,不能直接访问实现层和内核层。

实现层是对象的具体实现部分,依赖于接口层提供的接口向外部提供服务。

而内核层是对象的内部逻辑和算法,用于支持对象的实现部分。

三层封装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划分对象的功能和层次,提供更清晰的接口,并可以更灵活地修改和扩展对象的实现细节。

接口层的存在,使得对象的使用更加简单和可控,外部用户无需了解对象内部的实现细节。

实现层和内核层的分离,使得对象的具体实现和内部逻辑可以独立地修改和扩展,而不会影响到对象的接口和外部用户。

总结:二层封装和三层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中常用的封装方式。

二层封装将数据和相关操作封装在同一个类中,通过访问修饰符来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threejs 组件封装逻辑

threejs 组件封装逻辑

threejs 组件封装逻辑介绍在前端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图形库来创建各种多媒体效果和交互体验。

threejs 是一个强大的 3D 图形库,它提供了许多功能丰富的 API,可以用来创建令人惊叹的三维场景。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复杂或重复的操作需要频繁使用,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将这些操作封装成组件,以便复用和管理。

本文将讨论如何封装和使用threejs 组件,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的可维护性。

为什么需要封装封装是编程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它的目的是将一些常用的功能或逻辑封装成一个独立的单元,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在使用 threejs 进行开发时,封装组件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提高开发效率:封装组件可以减少重复的代码编写工作,让开发者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

通过定义一些常用的场景或效果,可以轻松地创建出令人惊叹的三维界面。

2.增加代码的可维护性:封装组件可以将复杂的逻辑和操作封装在一个独立的单元中,使代码更易于理解、维护和扩展。

如果有多个地方使用到了相同的功能,只需修改组件代码的一个地方即可。

3.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封装组件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协作,每个人只需专注于开发自己负责的组件,而不需要了解和修改其他人的代码。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合并工作。

封装 threejs 组件的步骤下面是封装 threejs 组件的一般步骤:步骤一:定义组件的输入和输出在封装组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组件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是指组件需要接收的参数或配置,输出是指组件需要提供给外部的接口或方法。

例如,我们想要创建一个旋转的立方体组件,输入可能包括立方体的大小、颜色、位置等,输出可能包括旋转立方体的方法。

步骤二:创建组件的基本结构在创建组件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方式,将组件封装成一个类。

类可以包含属性和方法,分别用来存储组件的状态和实现组件的功能。

步骤三:初始化场景和渲染器在组件的构造函数中,可以初始化 threejs 的场景(scene)和渲染器(renderer)。

osi数据包封装过程

osi数据包封装过程

osi数据包封装过程第一层:物理层封装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在物理层封装过程中,数据被转换为比特流,并添加了物理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起始和终止位、同步位等,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在数据链路层封装过程中,数据帧被添加了数据链路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MAC地址等,以便于网络设备进行寻址和识别。

第三层:网络层封装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帧转换为数据包,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在网络层封装过程中,数据包被添加了网络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IP地址等,以确定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并进行路由选择和分组传输。

第四层:传输层封装传输层主要负责将数据包转换为数据段,并通过端到端的连接进行传输。

在传输层封装过程中,数据段被添加了传输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端口号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第五层:会话层封装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在会话层封装过程中,数据段被添加了会话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会话标识符等,以确保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顺利进行。

第六层:表示层封装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加密解密等操作。

在表示层封装过程中,数据段被添加了表示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数据格式标识符等,以确保数据在应用程序之间的正确解析和处理。

第七层:应用层封装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数据。

在应用层封装过程中,数据段被添加了应用层的首部和尾部信息,如应用层协议标识符等,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地交付给目标应用程序。

OSI数据包封装过程涉及了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会在数据上添加相应的首部和尾部信息。

这些封装过程保证了数据在不同层次间的正确传递和处理,确保了网络通信的正常进行。

通过理解和掌握OSI数据包封装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为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osi数据封装及解封装的过程

osi数据封装及解封装的过程

osi数据封装及解封装的过程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一个描述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分层框架,它为各种不同的系统之间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交流方式。

在OSI模型中,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发生在各个层之间。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

OSI模型共分为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些层之间。

1.应用层:这是最接近用户的一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来自用户的数据在此层进行处理并封装成特定格式,以便能在网络上传输。

2.表示层:这一层负责将数据从应用层的数据格式转化为下一层能够理解的格式。

同时,它也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会话层:这一层负责建立和维护通信会话,例如,它确保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是同步的。

会话层也会对数据进行分段或重组,以便更有效地通过网络传输。

4.传输层:这一层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及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它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传输到目标地址。

5.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转发,以确保数据能够到达目标地址。

6.数据链路层:这一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它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并在必要时进行错误检测和修复。

7.物理层:这是最接近硬件的一层,它负责数据的实际传输,例如电压、电缆规范、连接器类型等。

当数据从上到下通过这些层时,每层都会添加自己的头部信息(如果有的话),以供下一层使用。

例如,网络层可能会添加一个IP头,以指示数据应发送到哪里。

数据链路层可能会添加一个MAC头,以指示数据的源和目标MAC地址。

这些头信息在数据到达接收方后会被逐层剥离,直到应用层的数据被还原并可供应用程序使用。

这个过程可以类比为寄信。

在寄信的过程中,信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数据)会被装在一个信封(应用层)中,然后在信封上写上收件人的地址(表示层处理的数据格式转化)和邮编(会话层处理的数据同步)。

接着,信封会被放入一个更大的信封(传输层处理的数据分段和重组)中,再写上邮寄地址(网络层处理的数据路由选择和转发)。

数据报文的封装过程

数据报文的封装过程

数据报文的封装过程
数据报文的封装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应用层数据封装:应用层对数据进行封装,将数据添加到应用层协议头中,生成应用层数据单元(PDU)。

2.传输层协议封装:传输层根据应用层协议类型和协议数据单元长度生成传输层协议头,将应用层数据单元封装到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中,生成传输层数据单元(TDP)。

3.网络层协议封装:网络层根据传输层协议类型和源目的地址信息生成网络层协议头,将传输层数据单元封装到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中,生成网络层数据单元(NDP)。

4.数据链路层协议封装:数据链路层根据网络层协议类型和源目的物理地址信息生成数据链路层协议头,将网络层数据单元封装到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中,生成数据链路层数据单元(LDP)。

5.物理层信号转换:数据链路层将LDP转换为物理层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物理介质中进行传输。

6.接收端解封装:接收端物理层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数据链路层数据单元,在经过网络层和传输层后送到应用层进行解封装,得到原始数据。

ASP.NETMVC中的模型装配封装方法非常好用

ASP.NETMVC中的模型装配封装方法非常好用

MVC中的模型装配封装⽅法⾮常好⽤下⾯说⼀下我们知道在 mvc中视图可以绑定⼀个实体模型然后我们三层架构中也有⼀个model模型但是这两个很多时候却是不⼀样的对象来的就拿微软的官⽅mvc例⼦来说明微软的视图实体中有loginmodel 有registermodel 等等这些视图模型都只是占⽤户实体的某⼏个字段⽽已,甚⾄有⼀些视图模型的字段是来⾃多个表的,那么很多⼈可能⽤最原始的赋值⽅法,⽐如⽤户注册后拿到post过来后的实体,这个时候再重新new⼀个三层的model实体,然后在⼀个个的字段赋值过来,⽐如:[httppost]public ActionResult Register(LoginModel model){UserModel userModel = new UserModel(); = ;userModel.Email = model.Email;userModel.Password = model.Password;......................................UserDao.Add(userModel);}这样⾮常累赘,简直就是体⼒活。

下⾯我总结了两个⽅法,这两个⽅法可以⾃动地根据实体的属性名称⾃动的赋值过来,第⼀个是将某个实体的属性值之间赋值到⼀个新的实体中,如果新的实体中含有⾃⼰的属性,那么就⽤初始值,第⼆个是将⼀个A的实体赋值到B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下⾯两个⽅法来转换⾃动赋值两个对象的protected T AssembleInfo<T, T2>(T2 model){PropertyInfo[] propertyInfoList = GetPropertyInfoArray(typeof(T));PropertyInfo[] propertyInfoList2 = GetPropertyInfoArray(typeof(T2));object obj = Activator.CreateInstance(typeof(T), null);//创建指定类型实例for (int i = 0; i < propertyInfoList.Length; i++){for (int J = 0; J < propertyInfoList2.Length; J++){if (propertyInfoList2[J].Name.ToLower() == propertyInfoList[i].Name.ToLower()){propertyInfoList[i].SetValue(obj, propertyInfoList2[J].GetValue(model,null), null);//给对象赋值}}}return (T)obj;}/// <summary>/// 反射获取类的属性/// </summary>/// <param name="type"></param>/// <returns></returns>protected PropertyInfo[] GetPropertyInfoArray(Type type){PropertyInfo[] props = null;try{object obj = Activator.CreateInstance(type);props = type.GetProperties(BindingFlags.Public | BindingFlags.Instance); }catch (Exception ex){}return props;}---------------------使⽤的时候只需要ModelInfo info = AssembleInfo<ModelInfo, ModelModel>(model);就可以⾃动根据属性名称⾃动将modelmodel这个实体的值⾃动赋值到modelinfo感谢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层架构中常用方法的封装
学习内容: 1.非空验证
2.日期有效性验证
3.DbHelper封装CRUD
重点难点:DbHelper数据访问的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1、数据验证的必要性及常用方法
2、DbHelper封装所带来的编码效率的提升
一、复习常用业务对象
DataSet的内部结构
DataTable、DataRow、DataColumn的相互关系
DataView的使用和数据过滤方法
二、非空数据验证
1、为什么需要数据验证
2、如何判断各个WinForm输入控件的非空状态
演示IsNotNullInputValidate()函数的使用
三、数字和日期有效性验证
1、数字有效性验证方法InputIsNumberValidate()函数演示
2、日期有效性验证方法InputIsDateInvalidate()函数演示
拓展其它需要数据验证的地方,例如比较验证、编号不重复验证(取数据库值)等,只大概讲解实现思路,不演示
四、封装DbHelper类
1、找前期做过的数据库增删改查的例子,总结里面有多少代码是重复的,讲解函数的抽取思路并简单演示ExecuteNoneQuery方法放到DbHelper类
2、演示ExecuteReader方法放到DbHelper类
3、演示数据查询的DbHelper方法
拓展可能有的方法,例如查询分页,带参数的查询等,大概讲解实现思路,不演示。

五、总结,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