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无答案)(新版)仁爱版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专题四 单元1 燃烧与灭火_教案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燃烧的条件。
3.掌握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通过自身参与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燃烧的条件。
2.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燃烧与灭火,教师板书课题:燃烧与灭火。
二、新课讲授(一)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交流讨论得出燃烧的特征。
②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活动二:燃烧的条件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1)探究活动:燃烧的条件①实验一:可燃物的探究②实验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探究③实验三: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实验记录表(3)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4)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该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5)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6)如果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这样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二)知识点二:爆炸①如果剧烈而又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②纯净的氢气在敞开的空间里点燃会安静地燃烧,而点燃纸杯中混有氧气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
③如果可燃物(如气体、粉尘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三)知识点三:灭火的方法(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我们可以认识灭火的原理并确定灭火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A.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燃烧、灭火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学会一些逃生自救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的重要作用;(2)对课本实验进行评价并改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3)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意识;(4)增强防火、灭火意识,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教师设计问题逐步引导进行分化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主动建构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学法: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发现新知识,因此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实验用品:试管、白磷、试管的氧气、60度热水、保温瓶、烧杯、镊子、滤纸小组实验用品:镊子、药匙、废液缸、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大理石、小木条、泥沙教学过程设计【课题引入】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认识燃烧展示:炭,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1.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
活动元一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活动元二:探究灭火原理及方法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5.总结灭火的原理6.熄灭燃着蜡烛根据燃烧条件,一一推论出灭火原理总结书写小组实验过渡:展示火灾的图片,视频。
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带来灾难。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思考: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燃烧定义:燃烧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反应。
Q: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请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
1、实验:红磷的燃烧Tips:白磷、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分别为 40℃和240℃实验方案: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端放入一小块红磷,另一端放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思考3】思考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起来?【思考4】思考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向热水中白磷通空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三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课堂练习:1、用扇子扇蜡烛的火苗,燃着的蜡烛易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A.空气流动使可燃物接触的氧气少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D.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 ( )A.白磷置于80℃的水中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D.白磷置于10℃的水中.判断(可否举出反例)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 )2.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燃烧都可以用水来灭火.( )3.凡是发光放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4.木炭放入氧气中就可生成二氧化碳.( )想一想:点燃火柴,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燃着;而火柴头向下,火柴梗容易燃着。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上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非常需要温暖,火能带给我们温暖,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从枯木取火到古埃及人利用火冶炼铜,从现在用火来煎炒、烧烤到实验室的物质的燃烧。
从奥运的圣火传遍五湖四海,到神七升天。
这些都是物质的燃烧。
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投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要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内容。
[过渡]火为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今天,老师我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
我为大家带来两个化学魔术,同学们愿意看吗?[化学小魔术]水中生火。
[设问]大家想知道魔术的秘密吗?那们请同学分们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去猜想一下“水中生火”的原因。
[学生猜想汇报][设疑]:那么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揭穿魔术的秘密。
一、燃烧的条件:[学生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分别用酒精灯点燃小木条、玻璃棒。
[实验2]:点燃一支小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实验3]:(准备小木条和煤块)分别点燃小木条和煤块。
[交流讨论]: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
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
一开始蜡烛能正常燃烧,用烧杯罩住后蜡烛逐渐熄灭。
结论是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小木条比煤块更易燃烧,那又是为什么呢?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
燃烧与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知识准备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回答前面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物质可以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部分化学方三、学习探究【导入】前面我们接触到了那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你能猜想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系统的掌握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更多知识。
【自主学习】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燃烧的概念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阅读教材P124~125.思考下列问题: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观察思考】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5~126.思考下列问题:1、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原理及方法【精讲点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是在燃烧条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灭火原理的应用一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交流学习】1、(1)你如何熄灭蜡烛?(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27~129.思考下列问题:1、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2、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现象分析程度的因素5、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四、达标测试1、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着火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用具】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一、燃烧和灭火阅读教材P128,完成下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缺一不可)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2);(3)。
【活动与探究】观看联想:“什么是燃烧”?狭义:广义:活动一: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2)燃烧需要与(3)燃烧需要达到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1)仪器:烧杯、薄铜片、镊子、锥形瓶、导管等。
(2)药品:红磷、白磷、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3)现象: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4.通过燃烧的条件对应得出灭火的方法:随堂练习:观看视频,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原因是: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学方法、手段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教学用品白磷、红磷、蜡烛、木条、煤块、酒精灯、试管、烧杯、玻璃棒、镊子、钥匙等教学过程(设问)这些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呢?燃烧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同学们的求知欲。
燃烧条件的探究1.分组进行探究实验①小木条和玻璃棒②点燃两支蜡烛,一支上罩一个烧杯③小木条和小煤块归纳:燃烧的条件设疑: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只需其一,还是要同时具备呢?2.演示实验改进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
装置如下图:3.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过渡)燃烧的三个条件就像一个三角形支撑着燃烧的进行,必须要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师]提问:1.处于相同条件下,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为什么不燃烧?2.同时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3.同样是白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下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4.你能不能让水下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呢?[生] 1.阅读,思考2.记录3.得出水下也能发生燃烧的结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分析。
2、理解灭火方法背后的原理。
四、知识准备1、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
2、思考燃烧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五、学习过程(一)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实验探究实验用品:酒精灯、蜡烛、木条、石块、小煤块、坩埚钳、烧杯、热水等。
实验步骤:(1)分别点燃蜡烛和木条,观察现象。
(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小煤块和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3)将一支蜡烛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烧杯罩在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4)将一块白磷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然后用导管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蜡烛和木条都能燃烧,而石块不能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小煤块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才燃烧,而石块无论怎么加热都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烧杯罩在蜡烛上方后,蜡烛很快熄灭。
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的条件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四)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1、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燃烧?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灭火?2、案例分析家用燃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或使用明火,为什么?电器着火时,为什么不能用水灭火?(五)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B 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C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 燃烧一定同时满足三个条件2、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A 高压水枪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 干粉灭火器D 泡沫灭火器3、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六)课堂小结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4.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地考察,如消防队、化工厂等,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
2.开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帮助改进不足。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结构图、撰写课后心得等。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火灾现场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燃烧的条件,分享灭火的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火灾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问题。
6.知识拓展:介绍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4.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运用,灭火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
1.采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应用,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
(2)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氧气是常见的助燃剂。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自己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
(三)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将未燃烧的树木与火源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就是隔绝了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用水灭火,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四)常见的灭火方法1、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 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3)水基型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固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的初起火灾。
2、其他灭火方法(1)用水灭火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但需要注意,有些火灾不能用水灭火,如油类火灾、电气火灾等。
(2)用沙子灭火沙子可以覆盖可燃物,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常用于扑灭化学药品等引起的火灾。
四、实验探究(一)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用品:红磷、白磷、热水、烧杯、薄铜片、氧气等。
实验步骤:1、在铜片上分别放置等量的红磷和白磷。
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实验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燃烧与灭火》学案1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专题4燃料与燃烧单元1 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 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旧知回顾】1.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 人类祖先砖木取火的过程是_________变化。
【新知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反应叫燃烧。
2. 放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燃烧条件实验1 实验2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红磷__________。
沸水水中的白磷__________。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燃烧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
物质燃烧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___________________)二、爆炸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 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爆炸。
2. 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______________字样或图标。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燃烧与灭火》探究教案精选汇总
仁爱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仁爱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专题4燃料与燃烧单元1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 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烧杯、铜片、白磷、红磷、开水、导管、火柴、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燃烧的条件新课导入[设问] 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交流,回答][小结] 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可以被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讲解]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
[教师引导] 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回忆我们学过的碳、硫和铁丝燃烧的实验,燃烧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 发光、发热、剧烈。
[教师板书]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引入]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一起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演示实验1]:1.取少量红磷和白磷(用滤纸吸干白磷表面的水分),置于P83图4-2所示的薄铜片上。
2.用酒精灯对准薄铜片加热。
[猜想]白磷会燃烧还是红磷会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2]:如P83图4-3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约300ml沸水,投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鼓入空气,再观察现象。
[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学生汇报交流][结论] 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情境导入】前面我们了解到很多物质的燃烧,你能总结出什么叫燃烧吗?燃烧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二、自主探究:【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交流讨论】教材P125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124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仁爱科普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创新学案】2
专题4 燃料与燃烧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 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 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4. 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旧知回顾】1. 碳与氧气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硫与氧气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 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与_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红磷__________。
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
实验2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思考:1. 薄铜片上的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2. 为什么白磷在水下会燃烧起来?3. 石头点燃,能燃烧吗?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 可燃物;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火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二、爆炸1. 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而引起爆炸。
2. 在油库、加油站,煤矿的矿坑里等,都要严禁烟火,为什么?3. 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三、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科学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3)培养内因是变化的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科学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燃烧的条件。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1:
【提问】:红磷和白磷都具有可燃性,它们哪个先燃烧?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略”
【师生点评】:
在酒精灯上,由于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较高,所以不能燃烧。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不相同
实验2
【提问】: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若没有氧气的“帮助”,能否燃烧?
【学生讨论】:“略”
【师生点评】: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若没有氧气的“帮助”,不能燃烧。
探究活动3:
【学生讨论】:“略”
【师生点评】: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即使具有足够的温度和氧气也不能燃烧。
【提出问题】:有上述实验,你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师生小结】: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的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备注:(1)、这三个条件必需同时满足;
(2)、不是所有的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参与。
如2Na+Cl2 2NaCl (3)、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物理特性,不能改变。
二、灭火的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灭火?
【学生自学、讨论】: P87 “交流讨论”
【师生点评】:
灭火的原理: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降温低于着火点;
3、隔离可燃物。
【学生自学】:P88 “交流讨论”
【师生点评】:“略”
【指导学生阅读】:P89 “拓宽视野”
【板书设计】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方法。
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降温低于着火点;
3、隔离可燃物。
【练习】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第2课时氢气
【复习提问】
1、氧气的制取原理是什么?
2、氧气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是什么?
【学习新知】
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一)、氢气的制取。
1、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2、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3、反应装置:制取氧气的方案2
4、实验操作步骤。
5、氢气的验纯方法。
6、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7、检验方法。
(二)、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可燃性::H2+O2H2O
还原性:H2+CuO Cu+H2O
【板书设计】: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氢气
三、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一)、氢气的制取。
(二)、氢气的性质。
第3课时
【复习提问】
1、物质燃烧的条件。
2、物质燃烧的方式。
【学习新知】
四、爆炸。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有些情况下安静地燃烧,有时会发生爆炸。
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爆炸?【学生自学】:“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氢气的爆炸。
【学生小结】: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学生讨论】:“略”
【师生点评】: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2、爆炸极限。
【学生自学】:“拓宽视野”
【师生点评】:“略”
【提问】:哪些物质在何种情况下会引起爆炸?
【学生自学、讨论】:P92
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提出问题】: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学生自学、讨论】: P83
【师生点评】:
1、凡是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2、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尝试练习】:“实践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三、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凡是物质燃烧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2、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练习】:
P90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