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厌学心理就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的心理
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同学随着社会的进展,被班主任称之为“问题同学”的中同学越来越多,这部分同学展现的心理问题日趋严峻,对班级管理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目前也引起了教导届同仁的高度重视。
所谓“问题同学”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同学。
班主任如何对待问题同学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有爱心。
爱是教导同学的能源,开启同学心扉的钥匙,点燃同学心灵的火炬,是取得良好教导效应的力气。
爱详细体现在敬重、相信、诚挚、宽容、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方面,虽然每个人体味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把热爱同学作为对待问题同学的动身点应当是全都的。
爱分三种:慈祥、严爱与混合型爱。
慈祥带母性之柔,严爱带父性之刚,混合型的爱兼父母之柔刚,柔中带刚,刚中兼柔,常能达到一种恩威并加的效果。
三种爱适应于三种不同问题的孩子,生性软弱,性格内向,孤僻者宜慈;生性野,性格活泼,自制力差者宜严;脾气犟,感情坚强者则宜刚柔相修,以慈祥去宽容、去循循善诱,攻破其心理防线,用严爱去严格要求同学,须要时恩威并加,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假如老师不爱同学,就会使同学心理上逆反、情感上裂痕、意识上障碍、品德上滑坡、聪慧智慧上受到压抑,就不行能真正的去临近同学,了解同学,从而达不到教导同学的目的。
爱是一种相信,爱是一种敬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导。
其次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同学。
问题同学不一定是坏同学,因为未成年的同学正处在身心进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
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庇护。
班主任不能由于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
问题同学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大概是奇怪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
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协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判和惩处。
学生厌学案例及心理辅导
一学生厌学案例及心理辅导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案例:问题诉述:老师您好,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虽学习成绩差点,但我一直没有厌学的念头,自年后感冒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也不知道啥原因,一想到上学,心里就感到恐惧,胃里也伴有不适感。
父亲和我几次去医院检查均正常,这样家里就再送我返校。
但来到后,一节课也很难坚持,尤其是晚睡前很想回家,于是,我有机会就给家里打电话,接我回家后,吃饭也香了,身体感觉舒服多了。
所以,最近几个月来,我很少能在学校待完整的一天,周日返校简直使我苦不堪言,想放弃上学,家里人坚决不让,我自己也觉得不上学不行,所以,就这样度日如年,心里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我想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已经都讨厌我了,但我实在无法,老师你帮帮我吧。
孙妈妈分析:通过上述情况,该同学属于典型的由厌学引起的躯体反应。
针对这种情况,这个学生最需要改变和未来需要改变的是情绪问题和行为习惯,通过逐步增强自控力,克服厌学情绪,进而消除躯体症状。
孙妈妈支招: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我们为他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帮助他克服厌学情绪。
短期目标是:培养自信心,找到成就感。
长期目标是:培养兴趣爱好,扩大交往圈,培养学习兴趣,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几周系列的工作,该生自信心和自控力增强了,对上学有了正确的认知,当厌学情绪产生时,自己便做深呼吸给自己注入战胜自己的能量,逐渐打消厌学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厌学。
孙妈妈心语:在校生产生厌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
1.情绪和情感消极。
有些同学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害怕、讨厌学习。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有的学生在家中因受到过分的宠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有一种“我即中心”的优越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紧张,产生厌学心理。
厌学倾向名词解释
厌学倾向名词解释
厌学倾向(Anti-Learning Aversion)是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不愿意或无法投入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可能产生逃避、抵触和焦虑等情绪。
厌学倾向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厌学倾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学习压力: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
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 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能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 心理因素:厌学倾向可能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如缺乏自信、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排斥。
4.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很大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或者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倾向。
5.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社会上存在对学习的负面评价,或者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与学习无关,可能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为了应对厌学倾向,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需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本人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调整心态,克服厌学倾向。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及消除对策
给予 了 无私 的帮助 , 让他感受到老师 同学对他 的关心爱护 。 多次到该生家家
访 , 父亲为 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 也应该给孩子多~些 的爱。 劝其 通过老师同 学爱的付 出, 重树孩子 生活的信心 , 子的脸上绽放 出了灿烂的笑容 , 孩 学习
学校是 中学生接 受教育的主要场 所, 中学 生的影响尤为深刻。 对
动、 烦恼 的事 , 学习是为老师而学、 为家长 而学 , 自己无关 与
通, 使他们 以开放的心态、 心情 舒畅的进行学习。 同时, 教师要多学 习一些心
教育学的理论知识 , 正确处理好师生之 间存在 的矛盾和冲突, 形成融 2 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 引, 、 使中学生将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 理学、 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 明: 生之 间平等 的交流和沟通 , 师 建立 良 的师生关 好 自认 为有趣的事情上 。
一
学生的过程中, 班主任应 发挥科 任老 师的作用。首先 , 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
不屑与轻视 , 一旦这些差 生做错 什么就严加惩 罚, 大打出手 , 仿佛遇 见仇敌 地 了解学生对 每一科 目的学 习态度 和表现 ,使 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其
般 。 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 就的。” 素质 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 次 , 以通过任课老师做学生 的思想 , 别是通过 学生 比较喜欢的老师与学 “ 低 可 特 (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二) 学校 、 教师 的职 能是教书育人 , 师在教好书的同时, 教 更要在育人 上做
而调查表明, 现在 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滋 生, 已经成了中学教育不得不正视 的重要 问题。 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很多, 我们只有找 出其厌学的
真 正 原 因 , 能对 症 下 药 。 才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方法“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觉得学习很痛苦,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在共同的问题。
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一、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一)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二)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三)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使得学生中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
求知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学生的天性,若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痛苦和压迫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最终使他们快乐学习。
二、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一)从学生自身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心理素质不高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老师批评和家长指责。
在家里家长逼着学,在学校老师逼,有的连课间也不让休息,这种氛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2、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会学习,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
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上的唠叨让孩子心烦意乱,进家门就有抵触情绪,不愿学习;有的家长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中学教研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解决策略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第二中学张红[摘要]厌学心理是指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甚至厌恶情绪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
厌学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厌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幸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成因;解决策略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中学生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但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
现在,如果要问学生学习的感受,学生十有八九会说:苦!他们总是抱怨作业太多、学校太封闭、生活太单调、竞争太激烈,总是渴望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于是厌学、弃学甚至轻生之事常有发生。
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
一、厌学心理的成因1.学生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没有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只是在家长、学校的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其厌学心理产生的一个内在因素。
这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他们曾努力过,也曾洒过汗水,但不论怎样奋斗,仍然遭遇失败,一次次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放弃了努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取得过自认为不错的成绩,但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由于长期被教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2.社会因素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
一些学生沉溺其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直线下降。
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电脑游戏、手机游戏而逐渐荒废学业,对学习不感兴趣,愈发讨厌学习。
3.家庭因素有些家长平时工作较忙,回家又要忙于家务,还有些家长在外面打工,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又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住照顾好就行了。
厌学的概念解析
什么是厌学顾名思义,厌学就是讨厌学习,具体来说,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具体表现是学习效率低下,尽管有时候用功了,但效果不佳,并且感到学习非常枯燥,毫无兴趣。
如果家长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不会主动的去涉及其他学习内容、一学习就觉得疲劳、要完成某一学习任务,需要家长用物质激励、常常幻想,自己有多成功、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很少去弄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花在电视、电脑和娱乐上的时间比学习时间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会提前做计划等。
有的甚至一提到学习就头疼。
,厌学可以划分为轻度厌学、中度厌学、重度厌学。
轻者,表现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
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重者,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编辑本段厌学产生的常见原因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
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2,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严重的家庭问题: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
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4,儿童的自身问题: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
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
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厌学行为
厌学行为问题学院:政法学院,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学号:1103040028姓名:陈毅华一、厌学行为问题的概述厌学就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对学习产生逃避,厌烦更严重的甚至在应对学习会有暴力倾向。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论述,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在行为上为了逃避学习行为甚至对影响自己的心态的事物产生敌对倾向。
厌学行为的具体表现为:轻度状态为学生不想学习以各种借口逃避学习,比如在学习前大部分厌学者都以“肚子饿”、“头痛”等等借口作为自己逃避学习的理由,进而远离学习场所;严重状态为厌学者见到书本即产生恶心,头晕以及恐慌等生理不适,甚至以撕书毁坏学习用具这样的暴力行为逃避学习;有的厌学学生在到达教室或者学校门前就开始产生不良情绪,同时有的学生在见到传道解惑的教师时也会感到不适。
厌学行为学习前厌学和学习后厌学。
何为学习前厌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未进行正式系统学习或者未进学校前就不想学习,抵制各种学习行为。
学习后厌学即学习者在接受一定的正规学习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开始产生厌学的心理。
厌学行为后的最常见现象为逃学,因为学习者心理上抵触学习,对学习环境产生厌恶感觉所以他们通过逃学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从而使自己获得更轻松愉悦的生存环境。
二、厌学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厌学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具体方面主要分为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个人方面分为生理和心理方面。
1、个人方面(1)生理方面:首先青少年由于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特别是大脑神经方面,同时有些青少年也可能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的某些器官受到过损害,导致其对学习的热情降低比如多动症患者,其对学习的热情就不如其他正常学习者的热情,当然某些学习者由于营养不足睡眠不足等等原因也对学习产生厌烦,由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有其他事物对其进行诱惑,比如网络,游戏机,长期沉迷于这些事物导致睡眠不足,以致于厌学。
如何对待学生厌学
如何对待学生厌学第一篇:如何对待学生厌学如何对待学生厌学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不写作业,包括上交作业。
导致厌学的原因有各方面的,作为班主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厌学的学生:1.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并不厌其烦的为其讲解。
2.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教育周围学生不歧视他们,能主动和他们一起玩。
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分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4.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
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
因此,只有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5.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
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原来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用爱心感动他们。
其实,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
第二篇:如何对待厌学的学生如何对待厌学的学生我是纳雍明星小学的老师,在与家长们的交流中,让我们有这么一种体会,有些家长把孩子厌学看得过于简单,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厌学时,只是着急的、一味的问“怎么办?”,而忘了问问“为什么?”。
引领孩子走出厌学的误区
引领孩子走出厌学的误区作者:戚广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04期【内容摘要】厌学是指学生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厌恶、反感、憎恨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厌学的常见表现,探讨导致厌学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对策21世纪是一个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将学习真正贯彻于自己的一生,才可能在多变的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持久进步。
但与这股潮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学生厌学的趋势逐年扩大,厌学的情绪日益严重。
学生厌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特殊关注。
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具有思维独立性、情绪逆反性以及生活活跃性等身心特征,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初中生厌学心理。
本文主要通过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走出厌学的误区。
一、初中生厌学的常见表现第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实际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课堂教学参与性不高,经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包括讲话、做小动作、开小差、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等。
第二,学习意志不坚定,有畏难心理。
主要表现就是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不去主动发现和探索学习上的问题,遇到问题不愿找老师或学生帮助等。
第三,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对某一学科毫无兴趣,或心生厌烦,害怕学习。
第四,害怕考试,甚至恨书、讨厌老师,不满学校。
有的经常性迟到或早退,甚至逃课、逃学。
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会出现身身体不适,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歇斯底里等心理疾病。
这些厌学现象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导致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导致厌学的因素很多,每个厌学者的厌学原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厌学症名词解释(二)
厌学症名词解释(二)厌学症名词解释1. 厌学症(学习恐惧症)•厌学症是指对于学习或教育活动产生极度抗拒和厌恶的心理疾病。
•例子:一个学生对于上学非常抗拒,每天早上都会出现头痛、腹痛等症状,以逃避上学。
2. 学校恐惧症(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惧症是指对学校本身或在学校中进行学习活动产生极度恐惧的心理疾病。
•例子:某个学生对于学校的氛围和环境感到非常压抑和恐怖,经常出现恶心、心慌等症状。
3. 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症是指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并影响到正常发挥的心理疾病。
•例子:一位学生在即将考试前会出现失眠、胃痛等症状,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成绩下降。
4.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由于大脑认知功能的发展异常或受到生物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明显困难的状况。
•例子: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或计算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无法达到与年龄相适应的学习水平。
5. 配合障碍•配合障碍是指由于大脑的协调能力异常或发育不良,导致个体在书写、操作器械或运动技能上存在困难的症状。
•例子:某个学生在写字时笔迹不稳,经常出现错别字或字写得不清晰等问题。
6. 焦虑抑郁症•焦虑抑郁症是指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心理疾病。
•例子:一个学生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上存在困扰,常常感到害怕、不安和沮丧。
7. 自卑感•自卑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外貌或身份的自我评价低下的情绪和意识状态。
•例子: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外貌感到非常自卑,经常担心被他人嘲笑或取笑。
8. 注意力不集中症•注意力不集中症是指个体在进行任务或活动时,无法保持持续专注和集中的心理疾病。
•例子:一个学生在听课或做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干扰或自己产生其他想法。
以上是与厌学症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及其解释说明。
注意,本文的目的是提供相关名词的解释并给出例子,而不是给出具体的对策或治疗方法。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或心理咨询的帮助。
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消除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摘要】所以,以至与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积累多了,就形成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本文介绍了几种心理障碍及消除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障碍;消除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阶段,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6至18岁,从生理上,学生正处在青春时期;在心理上,他们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据调查,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要花大量时间而又难以取得好成绩的课程。
数学难学,应当说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因为,数学中的概念较为抽象,数学中的问题较为灵活多变,所以,以至与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积累多了,就形成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一、高中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赖心理有部分学生由于在生活上受到特殊照顾,在学习上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
如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在校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在家要求家长陪伴、帮助。
有的学生家长因文化水平有限,辅导孩子也很困难,只好一边学,一边辅导,但因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代替孩子计算或写出答案。
由于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必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导致这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
2、急躁心理由于高中生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让高中生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动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精修订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学生厌学心理辅导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矫正厌学心理的方法。
笔者认为它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生厌学心理辅导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此,本人就其谈谈浅陋的看法。
一.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1)情绪和情感消极。
有些同学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会严重妨碍学习,导学无动力,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
有部分同学由于害怕学习,惟恐失败构成对自尊心的威胁,于是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害怕、讨厌学习。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有的学生在家中因受到过分的宠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有一种“我即中心”的优越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对老师不尊敬,对同学不友好,甚至出口骂人,出手打人,因而,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紧张。
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目中无人,在学习上大胆激烈有余而理智毅力不足,情绪波动极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厌学心理。
(3)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
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二、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1)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实现角色转换。
这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
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
优秀生厌学原因初探
优秀生厌学原因初探作者:陶春辉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03期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选择逃避的一种心态。
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按理说,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产生厌学心理。
其实不然,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成绩好坏、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因为优秀生也有正常的心理、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在要求,当内在要求与外界供给之间出现较大矛盾时,会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厌学情绪。
就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看:优等生一旦出现厌学情绪,他们会表现出更为激进的情绪,更为强烈的行为,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优秀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主观原因1.承受挫折力差。
优等生一般素质好,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因而会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方面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
他们习惯于听赞扬、受奖励的特殊环境,对困难和挫折缺少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度。
许多学生将学习的成功(具体表现为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不允许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丝毫的退步,一旦某次或某几次考得不好,便备感失落,在挫折面前或者蛮干,或者放弃。
本校曾有一名学生语文成绩一向在年级排第一,但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由于马虎,作文跑题了,结果没考好,被老师数落了几句,就认为很没面子,在同学面前丢了人。
以后他对每次上语文课都反感,听不进去,老师提问也不积极回答,成绩一落再落,认为语文老师不再重视他,学的没有意思,最后,不得不转学。
2.虚荣心强。
优秀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尊心,在集体中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倔强不服输的心态。
为维持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在考试中超过他人,往往自我加压,增大学习强度,增加练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经常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心理身体均感到劳累,当超过心理承受限制时,很可能出现厌学甚至弃学。
有位本校加强班的学生曾说过一段话,让笔者久久难忘,他说高考结束了,不论考上与否,走出学校大门无论如何不想再踏进一步,看到这里的一切都会让他感到累。
厌学倾向名词解释(一)
厌学倾向名词解释(一)厌学倾向定义厌学倾向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或积极性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学生不愿参与学习、缺乏学习动力、表现不佳以及学习成绩下降。
名词解释1.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强烈不安或紧张感觉。
这种焦虑可能是由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困难、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未来成就的担忧等因素引起的。
例如,考试前的紧张感、对难题的恐惧等。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乐趣所产生的动机,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部因素(例如奖励、惩罚)的影响。
例如,追求知识、获得成就感等是内在动机,而为了得到好成绩而学习则是外在动机。
3.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方法、技巧和行为。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包括记忆策略、理解策略、实施策略等。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使用记忆法、合理安排时间等都是学习策略的应用。
4.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条件和氛围。
学习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例子包括学校教室、家庭学习区域以及图书馆等。
5.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某一学科或学习活动的好奇心和愿望。
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对历史、美术或者音乐的热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些学科的兴趣。
6.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受。
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就容易出现厌学倾向。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结论厌学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个人发展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倾向,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厌学
厌学什么是厌学顾名思义,厌学就是讨厌学习,具体来说,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具体表现是学习效率低下,尽管有时候用功了,但效果不佳,并且感到学习非常枯燥,毫无兴趣。
如果家长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不会主动的去涉及其他学习内容、一学习就觉得疲劳、要完成某一学习任务,需要家长用物质激励、常常幻想,自己有多成功、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很少去弄明白到底是为什么、花在电视、电脑和娱乐上的时间比学习时间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会提前做计划等。
有的甚至一提到学习就头疼。
,厌学可以划分为轻度厌学、中度厌学、重度厌学。
轻者,表现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
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重者,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厌学产生的常见原因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
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2,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严重的家庭问题: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
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4,儿童的自身问题: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
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
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学生厌学问题的人本理论分析
学生厌学问题的人本理论分析一厌学问题的概述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甚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
一般来说,厌学的学生具有以下特征:(1)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2)学习动力不足、消沉、没有活力,学习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缺乏自制力和顽强性;(3)心智活动差,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环节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特别是对几何、代数、外语等学科有畏难情绪。
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死记硬背多,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绝大部分学科学习成绩差而毫不在乎。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伴有不守纪律,爱出风头,混学、闹学、弃学、说谎、作弊、夜出不归等不良行为。
厌学的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不能仅凭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就对其下厌学的结论。
一般可以按厌学的主要特征和形成主因对厌学进行分类:(1)品德不良型,指因贪玩或沾染社会不良习俗而造成的厌学,这在一些校风不良的普通学校比较多;(2)学习不适应型,指因对当前的学习有无力感而不愿意上学,或因不堪学习生活单调乏味、考试竞争压力而厌学;(3)人际关系不适型,指因与老师或同学关系紧张、或遭受严重挫折、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而情绪混乱而厌学;(4)有意拒绝型,指因受拜金心理影响或重利轻才思想影响而有意识地拒绝学习,不愿上学。
二什么是人本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离开了人就不能称其为教育。
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把人当人来培养,从而使教育对象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彰显教育的本质。
学生厌学问题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而造成的结果。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来改革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
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他们主张教育应该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创造型的人;他们强调一种“内在的学习”,强调提供有利于人性内部潜能实现的自由心理气氛,让受教育者在自我促动中成其为自己;强调课程内容的安排要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要。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高二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研究二、课题核心概念: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持有回避甚至厌恶的内在反应倾向。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看不到学习知识对其本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表现为心烦意乱,情绪起伏大,时而冷漠对一切无动于衷;时而激怒,一触即发,易与老师家长顶牛。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高中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高中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如何使高中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探寻高高中生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
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合理、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
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背景有人说,人的一生决定于高中,高中决定于高二,然而高二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
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时期容易出现放松心态和厌学心理。
近期我们对我校高二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二学生厌学率57.42%,无论是成绩优秀者还是成绩不良者,厌学心理普遍存在。
可见,厌学已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中现实而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厌学心理就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的心理,从而萌发逃避的一种心态。
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有太在的关系。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有可能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直接以及间接原因。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
好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增加许多的阻力,不断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
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
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
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二、因厌其师而倦其道
现实中,有不多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好,但由于心理的问题,而导致厌学,成绩下滑。
为何成绩下滑?因为讨厌老师,所以才逆其道,这是事实。
由于教师在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对学生说了些过头的话,做出了某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
三、过分看重分数
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看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生的分数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段学习情况,而不能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
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形成一套更具客观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评价标准。
老师和家长应从不同的方面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
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四、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有的学生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习。
因此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只是机械地应付,所以在遇
到困难时就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产生自信心。
自然就有了自信心。
有些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心情而为孩子指定了较高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从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失败后挫折感往往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多次的失败则会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恐惧心理,最终导致厌学;目标定得太低实现起来过于容易又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所以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为中等难度,可以近期达到,这就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人际交往问题
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在人际交往方面较差,不能正常地与同学进行交往。
经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又不能很好地处理,最后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往,缺乏同龄伙伴的关心。
从而感到在学校没意思,因此产生了厌学心理。
再者有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因受到大同学的威胁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结交不良朋友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学生在学习期间社会交往群体的好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对于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个群体成员的学习状态。
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结交的是一个消极的群体那么在这个群体中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感受就会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就会产生不爱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想法。
六、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实现美好愿望的条件往往是加在学生身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过重的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
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就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学生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理解从而产生反感,从对家长这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对学习的厌烦,最终发展到厌学。
要解决孩子的厌学的难题,首先要分析厌学的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