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第十一章
城市经济学 课件 第11章 城市交通
1.50 10.20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城市交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城市公共交通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二】交通系统的选择
图11-4 可供选择的交通系统成本
交通系统,共有三种选择:以自己驾车为基础的公路 系统,公共汽车一体化系统(简称“公汽系统”),以 及固定轨道交通系统。
1. 车辆使用控制。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基本价格(basic pricing)控制。 (2) 地区价格(area pricing)控制。 (3) 非价格通行(nonpricing access)控制。
2. 车辆拥有控制。其具体控制手段包括: (1)征收车辆拥有税费。 (2) 限定车辆标准与等级。 (3)车辆定额配给。
1. 人的权利。
2. 成本比较。 3. 环境安全。 4. 空间利用。 5. 能源消耗。
货币成本
时间成本 外部成本
表11-3
私人汽车
折旧、汽油费、道路使用费、保险 费、执照费
汇集
无
行车
较低
分流
无
很高
私人汽车与公共交通的成本比较
公共交通
票价
高 较高 高 很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交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拥挤的经济学分析
【三】改善拥挤:其他几种可替代的方法
《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122134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51学时总学分:3分先行课程:高等数学、经济学基础课程简介:《城市经济学》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推荐教材: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1] 周伟林等.城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蔡孝箴.城市经济学〔M〕.上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3]夏南凯等.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城市规划学刊[J]。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角度认识城市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运行、城市经济关系和城市经济规律,具有解决城市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概要介绍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理论问题,深入进行文献阅读、理论讲解、问题探讨,从而使学生对城市经济运行理论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为进行深入细致的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和城市经济的概念界定、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城市规划关系描述。
教学目标:重点掌握城市经济、城市开发的概念;熟悉城市经济、城市开发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经济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城市经济学的含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经济学涵盖内容与考察对象、城市经济的地位。
城市经济学第十一章
2、经济生产主导型
经济生产主导型的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主要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在这种模式下,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集中体现为政府对经济生产活动的直接管理,其内容包括经济生产计划的制定、经济生产的组织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和产成品的销售等,其管理的方式,是政府部门直接行动。虽然在这种模式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公共经济领域和公共部分同样也是有政府直接管理,但是,政府的侧重点和主要精力已经投入到类似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生产管理之中,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仅是其中一个并不占重要位置的组成部分。
4、城市的规模等级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 的几种主要模式
由于上述影响因素的制约作用,就具体区别而言,可以说存在众多的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的形式。但就其基本内涵而论,则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主要的模式: 经济环境主导型 经济生产主导型 混合型模式
1、经济环境主导型
经济环境主导型模式,是指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集中于为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基础环境和条件方面,其侧重点,是保证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提供,限制城市公害品等消极的外在性对市场的损害,维持城市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高效运转,创造公众满意的城市生活居住条件。在经济环境主导型的经济管理运作体制下,城市政府除在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造、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中采取直接行动外,城市规划、土地区划等规划手段和相应的立法是最主要的调控手段。
第一层面,城市政府需要协调国家的全局利益和城市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将全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的个性特征和经济优势,争取城市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
第一章 城市集聚经济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集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三】城市集聚经济的类型
二 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主要是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一个产业的发展通 过其前向和后向联系,可能对多个产业降低成本作出贡献。它既可以通过一个行业的地区集中 化,进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即不平衡发展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产业同时 平衡发展的方式实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集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五】城市集聚经济的度量
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测度通常基于以下城市生产函数:
Q=G(N)F(L,K)
城市集聚经济:基本理论
【四】城市集聚经济的成因
三 知识信息的外溢
马歇尔--“由于地理上的临近性,具有各种不同技能的劳动力由于相互的接触产生了知识外溢。 而正是这种不受限制的知识溢出推动着经济增长”。
雅各布斯(Jacobs)和卢卡斯(Lucas)--当地化信息和知识溢出既是经济活动之所以在城市 集聚的原因,也是促使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研究与开发以及其他知识溢出不仅会产生 外部性,而且也有证据表明企业倾向于在新知识产生的地区集聚。”。
米尔斯和汉密尔顿认为,假如规模经济存在于某种 经济活动中,那么从事这种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为 了获得规模经济就必须在某地(具体的区位选择取 决于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大规模生产,这 就是经济活动的地方化(localization)过程。这 个经济主体的雇员为了避免通勤成本而在附近定 居,这样就引起了人口(需求)的集中,在需求指向 下,一些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从业人员也就近选址 (克服运输成本和通勤成本)。聚集在一起的人口 和经济活动又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即聚集经济。 聚集经济甚至吸引了那些与最初活动无关的人口 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从而开始了城市化 (urbanization)过程。
城市经济学第十一篇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性
2、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特征
(1)服务的公共性、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 一般情况下,基础设施应保证人人有份、人人享 有(路灯、公园等),但是政府对其中一些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你有我就可能没有)也按 照市场原则组织,比如自来水、能源、电信、公共交 通等。 (2)效益的外部性与间接性(环卫设施、公园等) 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或决策使另外 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负的外部性)或收益(正的外 部性)的情况。
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
1、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条件
(1)体制市场化 开放准入机制,允许竞争 (2)投入资本化 要求利润回报,注重效率 (3)经营主体的企业化 企业自主经营,政府监管 (4)产品的商品化 商品化是市场化的前提,但要兼顾福利性质 (5)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政府不当球员,应当裁判员
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
由于兰州威立雅水务存在延迟报 告水污染的嫌疑,被舆论质疑对市民 健康不负责任。有人质疑威立雅水务 来到中国,既没带来技术,也没带来 资金,也没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它带 来的只有节节高升的水价与接连不断 的事故———从将污水回水排入自来水 管道到4 .11事件,它自己获得的则是 大把的银子。
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 城区唯一的供水企业——兰州威 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法国)出厂 水及自流沟水样被检测出苯含量 严重超标。当地政府称在24小 时内自来水不宜饮用。
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与需求
4、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与投入来源
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者主要分为政府与企业:政 府主要提供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地方 公共物品性质的基础设施(不收费);企业则一般主 要提供具备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产品(收费)。 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效率,许多国家在基 础设施建设中通过多渠道融资的市场化方式,建设基 础设施。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城市建设税与配套费、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发行债 券、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和企业化 经营收入、融通社会性基金、从国内金融机构的短期 借款。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介绍
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虑题1.什么是城市经济?它有哪些特点?其地位和作用如何?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系统。
城市经济的特点1.以工商业为主体2.以地区空间为组织形式3.齐集性和高效性4.开放性和网络性5.综合性的经济。
城市的经济门类多、行业全、设备齐。
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其一,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
其二,是公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门和中心支柱其三,加深了社会分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四,对其经济要地的发展拥有重要的扶助、指引和推动作用。
此外,推动城市化进度,优化城市环境,从今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发面发挥侧重要的基础作用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哪些?城市化就是跟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比率不停增添,非农经济活动在必定地区不断集聚或扩散,非农经济的地位愈来愈高的动向演变过程。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单调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单调测度方法主要包含:人口比重测度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和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人口比重测度法,即采纳某一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即采纳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采纳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应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法,主假如城市成长力系数测度法以及城市度丈量法3.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今世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点?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特点)① 时间上: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村夫口跟着工业化进度的有序变化和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
② 空间上:地区推动——由城集市聚与扩散体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地区经济运动规律。
③ 质态上:性状与构造改动——在城市性状和构造的改动趋势上,它包含城市职能、城市产业构造和城市规模构造的演变。
④ 量态上:数目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徙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二】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居民货币收入可以用工资水平来表示。 假设城市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
可以得出城市工资的估计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二】城市规模经济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有大量证 据证实,生产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私人企业和公共事业都是如此。例如,斯维考特曾经发现, 城市人口增加一倍,与之相联系的似乎是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市场容量无疑是与城市规模正相关的。 市场容量越大,厂商的生产就可以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并且市场容量越大,劳动队伍以及这种队伍所擅 长的技能范围越广泛,可以迅速获得的服务与物资等的范围也越广阔。所有这些因素,都趋向于增加厂 商的利益。
图4-5 “城市病”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成长与规模边界
【三】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
(一)城市蔓延的表现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是指在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蛙跳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实际上,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是互为促进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经济学课件第11章
11.2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11.2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11.2.1城市交通拥挤及其度量指标 城市交通拥挤及其度量指标 11.2.2城市交通拥挤微观解释及最优交通量 城市交通拥挤微观解释及最优交通量 11.2.3 城市交通拥挤的税费调节
11.2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11.2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11.3.1城市交通模式及其成本分析 城市交通模式及其成本分析 国内外大城市的城市交通模式主要是由私人汽车 、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 等交通工具组成,形成一个复杂有效的综合交通体 系。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人们把更多的注意 力转向公共交通,并大力发展地面公共汽车和轻轨 交通等运输工具。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一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二是采取导向型模式适度限制小汽车交通。 三是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换乘功能,提倡城市骑 乘系统。 四是在大中城市重点发展快速轨道交通。 五是积极发展巴士快速公交系统。
第11章 城市交通经济及中国 11章 城市交通模式选择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选择哪种类型的城市交通模式取决于该交通模式的 综合成本。城市交通综合成本包括: 交通资源成本:空间成本、资金成本、能源成本 外部社会成本:是指城市交通带来的多种外部不 经济。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城市经济学
王德起 谭善勇 王德起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1章 城市交通经济及中国 11章 城市交通模式选择
11.1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11.2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11.3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经济选择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城市经济学(全套课件152P)
……
2.现代城市和经济
2.1 2.2 2.3 2.4 2.5 2.6
现代城市 决定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 决定城市形成的经济机制 现代城市的特征 现代城市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城市经济的特点
2.1 现代城市
城市的定义——城市经济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条件 城市的本质——聚集经济及其社会承担者存在的空间组织形式 城市的特点——生产和消费的分离 城市的特征——各部门的相对独立 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城市化
1.关于城市经济学
1.1 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1.2 城市经济学的产生 1.3 城市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4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1.5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价值 1.6 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1.7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8 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1.9 城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1.10 城市经济学的不成熟性
密集经济中的外部效益是大量存在的,并且通常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方法加以 妥善解决。
城市经济学提出了经济管理理论和制度更新的要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
……
1.6 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从实际出发,发展城市基础产业,避免城市产业结构趋同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创造城市最佳效益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 市 经 济 学
参考书目
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 馆,1984年版 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东北财大1991年版 赫希:《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蔡孝箴:《城市经济学》,1998年 ……
讲授提纲
第七章 城市产业经济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C≈(a /m)/(A /M)(7.2)
2.区位熵(quotient of location)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 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
Q≈(a /A)/(b/B)(7.3)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产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三】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
(一)市场因素
城市产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
从新产业区发展阶段上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初期阶段的新产业区 (2)成长阶段的产业区
(3)成熟阶段的产业区
依据产业区中企业的构造、对外和对内指向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要素,新产业区至少可以分为4 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区(2)轮轴式产业区。(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4)政府依赖型产业区。
按照产业区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产业区内的企业组织形式,新产业区可分为: (1)水平一体化(网络化)型(2)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型 (3)垂直分离型
人们可以将新产业区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1)地理靠近,产业集聚发展; (2)部门专业化,形成弹性专精的合作网络; (3)创新基础上的竞争; (4)比较容易的劳动力获得; (5)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城市产业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二】新产业区形成中的产业集聚机制
(二)产业集聚:新产业区形成的直接推动力
1.空间竞争强化与自然选择
第三章 城市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城市经济增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一】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一)城市基础部门模型
根据城市输出产业的就业人数B,城市非输出产业就业系数α决定了为城市输出产业配套的产业 就业人数N1=αB;而城市增长的就业乘数λ,决定了城市的全部就业人数:B+N1+N2=λB;城 市消费(非就业)人口数则由城市输出产业就业人数的就业乘数λ和广义抚养系数γ共同决定: e=λγB;而城市服务业的就业系数β在广义抚养系数γ的基础上决定了为全城提供共同服务的产 业就业人数:N2=λ(1+γ)βB;最后城市总人口:P=λ(1+γ)B,是依存于城市输出产业就业容量 的城市生产人口与消费人口的总和。
城市经济增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一】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二)凯恩斯乘数增长模型 用Yu表示城市的总收入,Cu表示城市的消费量,Iu表示该城市的总投资水平,Gu表示城市政府的支 出,Xu表示城市向其他地区输出的商品,Mu表示城市从其他地区输入的商品,城市的总需求方程及 其总需求各构成部分的决定式形式如下:
业量之所以被作为测度城市经济增长的指标源于两点:一是就业量与人口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对 应关系;二是就业量在外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考察 如下的生产函数:
Y=f(L,K,T)
图3-1 城市生产的经济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经济增长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
【一】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战后西方城市研究的学派
第十一章战后西方城市研究学派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研究历来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长期以来,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学派。
根据诸学派的形成发展的先后,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主要是生态学派、新城市经济学派和行为学派;第二时期主要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新韦伯主义学派和人某主义学派;第三时期则以结构主义学派、后现代主义学派和福特主义学派为主体。
一、生态学派城市研究中的生态学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
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城市居民结构的空间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19世纪30年代的整个北美地区,人口增长集中在城市地区,大量的国内和国外移民是这一时期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来源。
由于工业基地的扩展和不同种族人口的增长,芝加哥成为20世纪北美大都市的象征。
这一时期大都市社会生活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种族和民族团体间的同化和冲突。
芝加哥的一个社会学家小组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适者生存”理论建立起芝加哥学派的概念性框架。
帕克(Park, 1936)是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的理论创始人。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两个层面组织起来的,一个是生物学的层面,另一个是文化的层面。
在生物学层面上存在竞争、优势和侵入的一般生态学过程;在文化层面上,社会文化被看成是依赖于生物学层面的一种超结构。
尽管这种文化超结构被认为能够抑制竞争(尤其是生存空间的竞争),但最终的空间秩序仍然是生态秩序的产物。
芝加哥学派把生态学原理(竞争、淘汰、演替和优势)用于城市研究。
早期城市研究成果是伯吉斯(Bugess, 1972)的城市同心圆模式和霍依特的城市扇形模式。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生态学方法可看成由一个典型的城市分析衍生成许多概念。
一方面,这种方法包含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涵;另一方面,它导致了对空间变异的经验主义研究,并且更加强调要详细地研究地方条件,尤其要研究一些有特性的邻里。
《城市经济学》授课主要内容
城市经济学主要内容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第一节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一、城市定义的多种论述二、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三、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四、"城"与"市"的有机组合第二节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一、城市的界定二、我国设市及镇的标准三、城市的特征四、城市的构成五、城市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一、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二、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三、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四、走向信息时代的城市第四节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三、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四、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城市化普遍规律第一节城市化的涵义、起源与测度一、城市化的涵义二、城市化的起源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度第二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相关因素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城市化的相关因素第三节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一、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二、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三、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第四节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一、集聚经济效益二、规模经济效益三、优位经济效益四、外部经济效益第三章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第一节世界城市化进程一、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二、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三、发达国家与"逆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与"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第二节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一、城市化的史前阶段——古代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的起动阶段——近代城市的发展第四章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城市一、经济区的概念与内涵二、城镇体系的构建与类型三、中心城市的影响分析第五章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一、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二、城市经济发展问题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第六章城市经济结构一、城市经济内在结构二、城市经济外在联系第七章城市人口经济一、城市人口经济的概念二、城市人口经济的特征三、城市人口经济的分类第八章城市土地经济一、城市土地经济概述二、城市土地经济分析三、城市土地经济管理第九章城市住宅经济第十章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经济第十二章城市财政与金融第十三章城市开发区的民展与建设第十四章城市现代化瑟国际化的思考总之,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五大类: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一章概论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城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结构,创造城市最佳效益 5、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1、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 规律
2、揭示了城市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的客观必 然性
3、揭示了城市发展的生长机制(主导产业) 4、揭示了城市合理规模与城市经济效益之间的
城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城市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绪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城市与城市经济
4
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4
中国城市化历程与基本特征 4
城市经济结构
3
城市空间结构
4
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考试
主要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经济 城市环境经济 城市政府职能
学时安排
3 4 3 4 3 4 2
关于考试
1、考试方式:开卷,或以写小论文的形 式
2、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 70分
第一章 绪 论
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
内容 三、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四、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贡
献 五、城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在西方国家,一 般是以美国学者汤普森发表的《城市经 济学导论》为标志。
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 主要内容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范围内的各种经济 现象的学科。它既是一门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 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融 会综合的边缘科学 。
第十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包括非洲、亚洲、 拉美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力图推进各自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 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病”。 就目前发达国家来看,其城市结构与发展中国家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发达国家的城市的交通通讯体系鼓励人口分散,由于拥有 先进快速的交通通讯设施,人员和货物运输非常迅速,因此这些 国家有“逆城市化”和“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人口向郊区转 移。相反,发展中国家实际上还在进行西方国家早期的城市化进 程。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由 于人口多而就业机会少,且农村中又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 涌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能力,导致过度的城 市化现象(Todaro的人口流动模型)。 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大都面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问题,即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农村中的传统农作方式并存。
般是科层化的。 4、文化及生活方式特质: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 点。城市生活讲求实效和效率。城市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的特点, 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相对淡漠和短暂。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讲究时 尚,信息和传媒通讯技术发达,居民的生活步骤变化快而且显得 多样化。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匿名性和非个人性特征。 第二节 城市化和城镇化 一、城市化及城镇化的定义 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所谓城市化、 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一个社会的人由农村向城市不断 集中的过程,这里的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二层含义 则是城市生活方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过程。从地 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居的过程。从
人结合在一起。并因此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当具有不同特 征和背景的新移民来到城市时,他们倾向于生活在他们有相似的 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亚文化群体中。由此看来,沃斯的错误在于过 分强调城市社会关系中的匿名性和非人格化的特征,而没有意识 到城市也能产生多样性、亚文化和人格化的人际关系。 4、冲突学派视角 针对20世纪中后期的城市危机问题,美国城市社会学中有一部分 学者强调,消除城市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是改进城市生活方式 的一种途径,它们也因此被称为“新城市社会学”,其注意力主 要集中在城市问题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关系上。一些冲突 论取向的城市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资源比以 前更为集中在为数甚少的跨国公司手里。这些公司将投资投到那 些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会抛弃投资环境不佳 的老城区,这样导致老城区的经济日渐萎缩,以及越来越多的贫 民
《城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城区(urban area)2.大城市地区二、单项选择题1._____ 是城市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科区分点。
A.区位选择B.空间研究C.城市经济D.以上都不是2 •城市经济学中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_____ oA.住房B.工厂选址C.城市中心D.城市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A.住房不足B.环境污染C.犯罪D.劳动力不足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__________A.人口拥挤B.交通拥挤C.歧视D.就业困难2.城市经济学是研究 _____ 和________ 区位选择的科学A.经济B.厂商C.环境D.家庭四、填空题1.城市化地区包括 _____ 和 _____ o2.城市边缘是 ______ 的城市化地区。
3.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_______ 和五、判断说明题1.大城市地区不包含乡村地区。
2.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同于市场方法。
3•城区产业不能以农业为主,但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1•为什么称为城市经济学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或构成七、论述题如何看待城市问题?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一、名词解析1.机会成本2. 绝对优势3. 规模经济4. 木地化经济二、单项选择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域是工厂生产价格 家庭生产的区域。
A.低于B.高于C.等于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3. 以下是互补品的是 _____ oA. 服装和饮料C.冰淇淋和牙膏4. 企业群落 _____ 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环境主导型 2、经济生产主导型 3、混合型模式
1、经济环境主导型
经济环境主导型模式,是指城市政府的经济管 理职能,主要集中于为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基 础环境和条件方面,其侧重点,是保证城市的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提供,限制城市公 害品等消极的外在性对市场的损害,维持城市 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高效运 转,创造公众满意的城市生活居住条件。在经 济环境主导型的经济管理运作体制下,城市政 府除在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造、市政 公用事业的经营中采取直接行动外,城市规划、 土地区划等规划手段和相应的立法是最主要的 调控手段。
4、城市的规模等级 ➢ 城市的规模等级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小、行
政级别、辖区范围等等。显然,城市规模等级的 不同,城市政府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也不同, 城市政府的各种机构设置也会有较大程度的差别 ,从而形成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的具体 差别。
二、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 的几种主要模式
➢ 由于上述影响因素的制约作用,就具体区别
2、经济生产主导型
经济生产主导型的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 体制,主要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 在这种模式下,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集中体现为政府对经济生产活动的直接管理, 其内容包括经济生产计划的制定、经济生产 的组织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和产成品的销售等, 其管理的方式,是政府部门直接行动。虽然 在这种模式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 事业等公共经济领域和公共部分同样也是有 政府直接管理,但是,政府的侧重点和主要 精力已经投入到类似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生产 管理之中,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仅是其中一 个并不占重要位置的组成部分。
制执行有利于社会目标的政府规定,或宣布消极的外 在性为非法。
4、重新分配产权
➢ 重新分配产权是指城市政府通过对某些公共物品
或公共设施产权的重新定义,设计适当的产权(包括 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结构,来解决外在性问 题。
5、混合的选择
➢ 混合的选择是指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目标,同时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动方案。
2、公共物品 ➢ 由外在性的概念引发出来的,是公共物品的概
念。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 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即它们的消费是非 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 大成本,即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3、政府的经济作用 ➢ 政府的经济作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进行收入再分配;其二,维持经济稳定;其 三,协调资源再配置。
1、采取直接行动
➢ 面对消极的外在性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政府可以干
脆由自己负起责任来。
2、为私人部门提供动力
➢ 为私人部门提供动力是指城市政府实行间接管理,
试图为私有市场按照所需要的方式运行提供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直接提供动力,或者通过税收体 制间接地提供动力。
3、命令私人部门采取行动
➢ 命令私人部门采取行动是指通过立法等手段,强
第二节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
一、运作体制的建立和形成,是主
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者结合的结果,它受到主客观 方面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城市内部各经
济单位之间,以及城市与其外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方 式和密切程度。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必 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三节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及其转变
一、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与企业和中央政 府经济管理的异同
1、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 的区别
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与企业和其他私人部门 的经营管理,是两种不同性质、职能各异的 经济管理。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 性经济组织,作为城市市场中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应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生产者和经营 者,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努力追求自身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混合型模式
混合型模式,是指兼有经济环境主导型和 经济生产主导型的双重属性的一种城市政 府管理经济的运作模式。在政府对经济生 产采取直接行动的范围和规模上,混合型 模式较经济环境主导型模式大,但与经济 生产主导型相比则小得多;而在对城市的 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管理运营上, 混合型模式更接近于经济环境主导型模式。
而城市政府是一定级别的政权机构,代表公 共部门,反映公众利益,其经济管理的首要目 的,应该是确保社会绝大多数公众的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由于不同私人部门之间的私人利益 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甚至完全对立,城市政府 要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就要创造有利 于私人部门实现其私人利益的基本环境和条件, 同时需要建立协调、缓解私人利益冲突以及保 障社会公平的基本规则。
2、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
➢ 城市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府机构,国家的社会
经济制度必然决定了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运作体制 的性质与范围。
3、城市性质 ➢ 城市的性质代表着城市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作
用、地位和专门化职能,是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 水平、内部经济结构特征的综合体现。不同的城 市性质,经济管理以及调控的难点和主要矛盾存 在较大的差别,因而其经济管理的运作体制也会 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
➢ 从理论上讲,,城市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就
是纠正外在性所导致的无效率,建立稳定经济活动 的规则,减少消极的外在性引起的供给过量,增加 积极的外在性引起的供给不足。
三、城市政府进行干预的行动选择
➢ 在认识到外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
性后,公共经济理论还探讨了政府进行干预的行动 选择问题。一般地,政府的干预行动可以有5种选择:
2、城市政府经济管理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 的关系
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与中央政府的经济管 理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别性。
同一性在于,二者都是运用国家权力和国家 掌握的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和指导,其性质都属于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 生活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