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pdf

合集下载

2013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3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 (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 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 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发展国民经济 的总方针: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农轻重为序。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 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 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 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 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 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 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 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 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 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 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 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 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 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 场历史性悲剧。
向布达佩斯行 进的苏联坦克
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
1947年,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它宣 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当时拨出 巨款,借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为名,扩大势力范围,并对社 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以达到分化东欧的目的。 1951年,美国制订了“向世界共产主义发动政治进攻的纲领” ,加紧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破坏活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从国家预算中拨款一亿美元用于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进行破坏 活动。 “匈牙利民族委员会”,“旅美匈牙利人同盟”等反动 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这些经费维持的。 美国极其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破坏活动。资产阶级的宣传家通 过电台、散发传单、书刊等方法,宣扬西方文化和资产阶级生 活方式,甚至对人民民主制度进行直截了当的诽谤。美国之音 ”每天都用匈牙利语播音14次,宣传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 1951年开始播音的“自由欧洲”电台,则公开号召采取恐怖行 动,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人民民主制度。

专题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专题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对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论成
果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 借鉴。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 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虽
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证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 符合中国国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 内, 中国的很多做法包括 “一五”计划基本上是照抄 苏联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形成过程及其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开端
【背景】: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 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 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 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统筹兼顾
国家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为补充;计划生产 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 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 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提出了著名的“两参一改 三结合”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
1
形成的基本方针是: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讲义

(新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讲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总结了“一五计划”(1953-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第三,保证重点建设。

以重点为中心。

第四,经济建设与生活提高的关系,第五,增产节支,提高效益。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出台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先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综述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综述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 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 较与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模式 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 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 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和拥护。
走自己的路点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特点的 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十大关系
1.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实际上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 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五大经济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 间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主 要 内 容
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若干新方针。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走俄国人的路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 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老百姓抱着导弹却吃不饱饭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关于“两步走”的设想,最早是在1963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当时设想,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 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1800余人参加的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毛做《正处》报告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
一、社会变革,矛盾转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阶 级斗争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 矛盾却日显突出和复杂多样(表现为“十大关 系”中的绝大部分)。 二、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正确处理 好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才能调动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苏东前车之鉴。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64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 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 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 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 负担不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 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 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实 行两种教育制度,势必有两种 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的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
解决方法
社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属非对抗性 无须阶级斗争来 解决,而是依靠 社义自身力量, 通过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不适应的方面 进行调整来解决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力量成果》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则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解决, 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 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 巩固和完善。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 根本所在。
• • 总方针:民主 • 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 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 育和讨论的方法;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 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政府机关的官 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 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 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1957.02,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1956年秋冬,国 内一些地区出现了部分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等 现象。国际上,苏联赫 鲁晓夫政府全盘否定了 斯大林。国内外社会主 义实践的曲折与挫折, 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 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 思考。
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思考题: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什么? 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 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 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之间的矛盾;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 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 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

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班级:财务管理四班姓名:韩雪冰学号:2012405020411内容摘要: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我们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论断。

毛泽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仍然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指针。

关键词:毛泽东调动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现实意义ABSTACT:Exploring China's ow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road, MAO zedong put forward "to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at home and abroad, serve the cause of socialism". Our par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new practica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most widely and fully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must be" argument. Mobilizing all positive factors of MAO zedong thought is still ou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strategy of pointer. Key words:Mao Zedong;activite;positive factors;negative factors;practical significance一、毛泽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想的历史背景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总的来看:(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

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统一战线的一个基本方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统一战线的一个基本方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统一战线的一个基本方针张巨成摘要:毛泽东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是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针,对于今天的统一战线工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作指导作用。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下,积极发展协商民主,改进和完善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和机制,提高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积极性。

这样,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毛泽东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思想,是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针,对于今天的统一战线工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作指导作用。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尽可能减少和化解消极因素,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

这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是决定社会性质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有了这些力量和动力,革命和建设才有胜利的基础。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因为它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发挥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先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要代表中下层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革命和建设要取得胜利,除了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外,还必须把其他各种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革命和建设多一份力量,胜利就多一份可能。

因此,只要是积极因素,不管其积极程度大小,也不管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要尽可能地加以争取。

消极因素无疑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利因素,但是如果把其中某些消极因素消解了,使其转化为积极因素,就减少了消极因素的阻力,扩大了积极因素的力量。

因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政策策略的重要方面。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我们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 苦,我们应当吸取这些教训。三是要处理好表与里、短
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天上的空气,地上的 期与长远的关系。 比如,谈到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
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 关系时,提出虽然重工业是我们建设的重点,但是我们
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 不能打击轻工业、农业,仍要加大投资。而且从长远来
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 点。 谈论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时说,要对汉族和少数民
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早两年已经做过一次检查,现
8.
革 命 和 反 革 命 的 关 系 。 反 革 命 是 消 极 因 素 ,破坏在 应 当 再 来 一 次 ,如 果 关 系 不 正 常 ,就 必 须 认 真 处 理 ,
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
国工业区域分布不合理,7 0 % 在沿海,3 0 % 在内地。为了
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必须重点发展内地工业,但是不能
忽视沿海工业的发展。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
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支持和发展内地工业。要真想
发展内地工业,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这篇讲话对我们做好当前工作仍有许多启示。 一是 要把国内外、党内外的枳极因素调动起来。毛泽东提出
县、区、 乡的枳极性;二是地方和地方的关系,要顾全 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调动工人、农民的积极性,
大局、互助互让。
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调动民主
6.
汉 族 和 少 数 民 族 的 关 系 。 我 国 少 数 民 族 人 数 少 ,党 派 的 积 极 性 。 二 是 一 定 要 结 合 中 国 国 情 , 不照搬马列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

由于中种复杂原因,这一探索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失误。

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调动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2-4.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课件_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2-4.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课件_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 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01 02 03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 义事业服务方针的提出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275页。
(二)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 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 专题摘编》(下),第1060页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 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 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 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 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二)积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 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
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 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 进的可靠保证。
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
调动六亿人口中的一 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 主义。
——毛泽东《在中国 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二、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的认识
(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 前进的现实需要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感谢聆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ppt课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ppt课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ppt课件
1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原 因和意义的能力。
ppt课件
25
板书设计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务因 的素 思为 想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服
一、什么是 社会主义? (难点)
二、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 (重点)
1、 “走俄国人的路”——最初探 索
2、 “走自己的路”——崭新探索
ppt课件
26
括“一五”计划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
的援助,周恩来率ppt团课件访问苏联
8
5F苏联模式的视频
ppt课件
9
苏联模式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公 有制;
2、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 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3、在管理体制方面,实行管理权与经 营权的统一,;
4、在经济运行机制上,实行排斥价值 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 和广泛性、指令性特点。
ppt课件
10
苏联模式的弊端
1、理论上缺乏创新,教条主义盛行,思想 僵化
2、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 落后,动摇执政基础
3、政治上实行专政集权,官僚腐败,执政 体制问题突出
4、执政党建设乏力,组织松散,执政资源 流失殆尽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增强中国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判断题

判断题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Y 中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Y 中3.根据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Y 中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Y 中5.“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Y 中6.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不再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N 中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Y 中8.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Y 中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并不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N 中10.在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Y 中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Y 中1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方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

Y 中1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矛盾的方面是基本方面,相适应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

N 中1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方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