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精品名师学案:第一节 力

合集下载

1.1 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1.1 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教具
多媒体、橡皮筋、弹簧、气球、饮料瓶、小车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火箭升空、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课件,结合视频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二.新科讲授
(一)力是什么?
1.进行活动一
2.归纳总结力是什么
1.实验前的提示
2.巡视指导
3.启发点拨
4.师生总结力的概念
1.进行活动,小组合作
课题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采用直观手段丰富感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法
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
2.巡视指导
3.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体验活动,归纳结论
4.指导观看多媒体,知识巩固
1.根据提示分组活动
2.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作业布置
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
2.反馈点评
1.自我总结
2.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
2.展示结果:力是什么?
3.交流讨论,完成学案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进行活动二
2.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活动要求
2.巡视指导
3.适时点拨
4.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1.选择器材,分组活动
2.交流感受,归纳总结
3.列举生活中实例应用
(三)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3.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1.活动前的提示

1新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力

1新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力

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力的初步概念。

2.难点(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铁块、磁块、表面涂有一层蜡的两个软木塞、水槽学生分组实验: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我们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

你能说出多少个关于力的词语?生甲:力量、力气、身强力壮、力争、力行、说服力、生产力、力图……师:说服力、生产力、战斗力,这里的力是表示事物的效能;力争、力行、力图,这里的力是表示尽力;身强力壮、这里的力是表示力量……可见,力这个问含义丰富。

在物理学中研究的力含义要狭窄得多,但有确切的含义,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

概括出来的。

板书: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二、新课教学1.力是什么?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

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生乙:人用脚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

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生丁:渔民捕鱼拉起鱼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

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

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76交流与讨论。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章优秀教学案例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章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实例,如物体形变、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硬币跳高”、“纸片托水”,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拉力器锻炼、提重物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力的概念。
4.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力的作用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原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环节,我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全面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3.合作性: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课堂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分享学习成果,提高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4.评价多元化:在教学评价环节,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重视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堂问答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案例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现自我,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2.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组织课堂问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一节力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一节力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本章介绍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然后进一步研究力学中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认识弹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弹力是怎样形成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大小.在认识重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重力的由来和它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学习摩擦力,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本章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后续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本章共有5节:1.第一节“力”,本节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以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再进一步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加深对力的理解.2.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知道力的三要素都会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认识力的单位N,感知力的大小,能用力的图示来形象的描述力.3.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知道弹力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4.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介绍了重力的概念、重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理解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概念.5.第五节为“科学探究:摩擦力”,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在关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习设计实验的表格、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学会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单位和三要素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方向、重心以及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应用.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其相关现象;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会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弹力、重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探究重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方向的判断.【课时建议】本章共有5节,建议6课时.第一节力…………………………………………………………1课时第二节怎样描述力………………………………………………1课时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课时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1课时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1课时专题五力与力的作图……………………………………………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从经历的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例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养成在常见的现象中认识其科学道理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铁块、木块、水盆、钢球、铁钉、弹簧、橡皮筋、篮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天宫一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天宫一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学生交流、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比如张三推了李四一下,就有了推力;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抗震救灾过程中需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等.这些“力”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师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又有谁知道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相信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认识它了.【进行新课】知识点1 力是什么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学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学生乙:人用脚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学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学生丁:渔民捕鱼拉起渔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学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学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师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归纳出来.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师归纳得很好,下面再请大家分析课本P101的6个图景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同学讲一个图景.学生甲:(a)图中施力物体是推土机,受力物体是泥土.学生乙:(b)图中施力物体是渔翁,受力物体是渔网.学生丙:(c)图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学生丁:(d)图中施力物体是大象,受力物体是跷跷板.学生戊:(e)图中施力物体是拿在手中的磁铁,受力物体是悬挂着的磁铁.学生己:(f)图中施力物体是橡胶棒,受力物体是纸屑.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板书:(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通常用字母F表示.(2)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请同学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甲:用手拍桌子时,手感觉到疼.因为手对桌子有力的作用时,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觉到疼.学生乙:两手互拍时,两手都感觉到疼.因为两只手都受到力的作用.学生丙:手拉橡皮筋时,感觉到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这是因为手对橡皮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学生丁:手提书包时,感觉到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是因为手对书包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书包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师以上几位同学都很认真体会实验时的感觉,分析都正确,大家掌声鼓励.师归纳以上的实验感觉,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正确,归纳得很好.演示实验:把磁铁和铁块分别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层蜡(防止水浸入)的两个软木塞A、B上,让它们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到B向A运动,说明磁铁吸引铁块.再固定B,看到A向B 运动,说明铁块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还可以将A、B同时放手,看到它们相向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互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教师总结:(1)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板书:(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是成对出现的,有施力物体的同时就有受力物体.【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知识点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演示实验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用手压皮球,皮球变瘪了.演示实验2:把吸管插入酸奶饮料瓶中,用较小的力挤压酸奶瓶,会发现饮料在吸管中上升.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图片: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②用力拉弓.(让学生观察跳板、弓的变化.)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说明其原因.演示实验3: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学生:篮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师是什么使其速度发生改变的呢?教师提示,学生回答:地球对它的作用力(重力).演示实验4: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师是什么使小钢珠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学生:磁铁对它的吸引力.教师用多媒体图片进一步说明: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后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后由运动变为静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是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板书:力的作用效果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很小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不过肉眼无法看到.例题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解析: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水同时也会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故船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地同时也会给人向前的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火箭对喷出的燃气产生向下的推力,反之燃气对火箭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只是说明了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与方向,没有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D符合题意.答案:D【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明白了力的概念,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力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后面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力学知识,这部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注意观察、思考,加深理解.【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深入观察、分析和总结,将抽象的力的概念弄懂、弄透,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并不难学,有亲近感、成功感.2.本节课,在课堂中增设了许多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主体参与意识强,在基础知识和能力上都获得了丰收,课堂效果明显,课堂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课堂获得成功的关键.。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1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1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标准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主要围绕第一章《力学》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1节《力概念》、第2节《重力》、第3节《摩擦力》和第4节《力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概念,掌握力三要素。

2. 使学生解重力概念,学会计算物体所受重力。

3. 帮助学生解摩擦力产生原因及影响摩擦力因素。

4. 让学生掌握力合成与分解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教学重点:力概念、重力和摩擦力影响因素、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斜面、小车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力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力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力作用效果,引导他们思考力概念。

3. 讲解力概念:介绍力定义、单位、三要素等。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

5. 讲解重力:介绍重力概念、计算方法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并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7. 力合成与分解: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掌握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8.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力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概念:定义、单位、三要素。

2. 重力:概念、计算方法。

3. 摩擦力: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4. 力合成与分解:原理、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概念及三要素。

(2)计算一个物体所受重力。

(3)分析摩擦力影响因素,举例说明。

(4)力合成与分解应用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概念、重力、摩擦力和力合成与分解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力合成与分解应用题存在困难,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力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机械运动和力1.1 速度和速率1.2 力的作用1.3 重力2. 章节二: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2.2 牛顿第二定律2.3 牛顿第三定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速率、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滑轮、砝码、斜面、计时器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速度、速率和力的概念。

3. 例题讲解:例题一:求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动的速度和速率。

例题二: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4.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速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力的作用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

讲解牛顿三定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演示:进行小车滑动的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六、板书设计1. 一级机械运动和力、牛顿运动定律2. 二级速度、速率力的作用、重力牛顿三定律3. 关键词:速度、速率、力、重力、牛顿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物体在斜面上下滑动的速度和速率。

分析生活中受到的力的作用,并说明其运动状态。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速度、速率、力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全册)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

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

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

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

“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

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

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章第一节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六章第一节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经历科学探究分析论证的过程,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具有信息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验,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道力的作用相互性的应用,以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归纳概括出现象的本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分析论证的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身边的小实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进行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橡皮筋、磁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师: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觉?生:我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师: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有紧张的感觉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力是什么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呢?生:举重比赛时,人用手推杠铃。

生:拔河比赛时,人用力拉绳。

师:刚才几位同学举的在推、拉、压、提等情况下,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那么,是否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力呢?生产中,你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生:我看见过推土机推土。

生:我见过大吊车提货物。

师:同学们想一想黑板上的这些例子,有什么共性?生:上面的例子中,不论是人还是物体,当他们对别的物体用力时,都与别的物体是相互接触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力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力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一节力学案沪科版力学习目标1、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合作探究一、力是什么机器人拉车活动1:压路机压马路列举生活中有力的事例(看哪一小组举的事例多:包括人对物体、物体对物体的力)如:人推车推土机推土根据列举的有关力的事例,并结合课本78页插图5-1,你能找出这些力现象中的有哪些共同点吗?根据你的分析,能给力下个定义吗?力是。

想一想:1 、单独的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2 、不接触的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实验或事例说明。

3、有力存在,必有_________ 物体与___________ 物体,指出下列各个力中,分别是谁对谁产生了何种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运动员举杠铃同学推花缸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二、力的作用特点活动2: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1)拍手游戏(2)将两个绑在小车上的磁铁靠近,同时松手。

思考: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或观察到得现象。

指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2、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解释并说出你的结论)你的实验结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因此,力的作用是。

想一想:解释游泳的时候,为什么向后划水,人反而可以向前进?三、力的作用效果活动3: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生哪些变化?请利用桌面上器材(气球、橡皮泥、乒乓球、小车)设计实验,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想的办法多?你设计的实验:发生的现象:小组的结论: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想一想:列举出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

自我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知识应用:1、在跳板跳水这项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和,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

1.1 力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1.1 力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第一节力》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处处有力,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对力的学习,使自己初步体会到“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自己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相互间配合、协作精神。

预习导航:1、在家里完成79页实验探究部分的实验。

2、记录你的困惑活动一:认识力的效果。

1、四人一个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至少设计3个实验,说明力是存在的。

然后仿照表格中的例子,把你设计的实验记录下来。

2、阅读80页加油站,说说什么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试着把你设计的实验分成两类。

3、总结:力产生的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活动二、探究力是什么?1、仔细观察“课本78页图5–1的图片”,结合活动一的表格,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交流以后记录在下面。

总结:力是对的。

用字母表示.2、思考: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力?举例说明。

活动三: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完成79页实验探究填写相关内容。

2、小组合作设计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特点.3、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甲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检测与评价: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C 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还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用力划水,船才能向前进,划水的方向应该向哪个方向?课后作业:1、课本81页1、2、3。

2、登陆互联网搜索“潮汐现象”,“海啸”“龙卷风”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力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力 教案

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力的初步概念。

2.难点(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铁块、磁块、表面涂有一层蜡的两个软木塞、水槽学生分组实验: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第30届伦敦奥运会比赛中,法国运动员拉维莱涅在撑杆跳高项目中以5.97m的成绩摘得桂冠,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发现运动员所用的竹竿在他从地上腾空时变得弯曲,随后又恢复原状。

是什么使竹竿变弯,为什么运动员能够像箭一样被弹射离开地面呢?第一节力二、新课教学1.力是什么?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

生甲: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了力;带静电的橡胶棒吸引小纸屑。

生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生丙:渔民捕鱼拉起鱼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当磁极相互排斥时存在力的作用。

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

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76交流与讨论。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共同点归纳出来。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归纳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再请大家分析课本P76的6个图景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同学讲一个图景。

生甲:图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

生乙:图中施力物体是推土机,受力物体是泥土。

生丙:图中施力物体是大象,受力物体是跷跷板。

生丁:图中施力物体是渔翁,受力物体是渔网。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力》教案4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力》教案4 (新版)沪科版

力设计思想: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

在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主要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来讲述力。

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

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了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力》教案2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力》教案2 (新版)沪科版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具
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圆规,三角板,投影仪
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1)磁铁吸引铁钉。
(2)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磁铁对铁钉施加力的同时也能感觉到铁钉对磁铁也有吸引的作用。用手拉弹簧,手也被弹簧所拉。
2.出示投影片
效果
施力物体
作用
受力物体
效果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哪在物理学当中可以形成准确的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例1: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100N的力。
首先选一标度(如1cm表示20N)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引导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
(1)在弹簧秤的限度以内轻轻的啦一下弹簧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重力的大小。
引导出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提问: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三、力的图示。
1.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
练习册第1,3,4,6,7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大小,方向,单位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
课后分析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1节 力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1节 力学案 (新版)沪科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一节力【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1.不要以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

2.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方法指导:同一物理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如手拉弹簧,弹簧伸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手拉弹簧,感觉弹簧拉手,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于物体的状态。

②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力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P101~10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

(1)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2)人用力拉弹簧,人对弹簧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弹簧;(3)起重机提重物,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起重机,受力物体是重物。

以上现象说明力的特点是:要有推、拉、提、压、击、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面一个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后面一个物体称为受力物体。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呢?你认为能(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请你列举出生活中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的例子:磁铁靠近铁块对铁块的吸引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1节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1节力
向后推 向上吊
杠铃

钢管
(受力)
向下拉 施力物体(作用)受力物体
(施力)
分析与论证:
事实表明:力不能脱离 物体而存在,当产生一个力 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一 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 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 力物体.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他会 怎样,为什么?
路面 钢管 人 地
(作用) (物体) (物体)
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没有直接 接触的物体之 间也有力的作 用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带静电的橡胶棒吸引小纸屑
• 。磁
铁 吸 引 铁 钉
苹果会落到地面上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 的推、拉、提、压、排斥、吸
力的作用效果
弓的形状改变
竿子的形状改变
球的形状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竹子形状改变
左 图 说 明 了 什 么?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海绵发生的形变,它受到了力的作用
我们用手按住桌面,却看不见桌面发生形变
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 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棒球的运动方向
静止
运动
运动
静止
发生了改变
怎样使小车完成以下运动?
由动到静
小车慢慢停
由静到动
用力拉小车
运动方向改变 改变用力方向 由慢到快 由快到慢 给运动小车加力 小车慢慢停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改变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形状改变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6.1第一节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6.1第一节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6.1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作用点:力作用在物体的某个点上,这个点称为力的作用点。

5. 相互作用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难点: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图示、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一个学生上来,让他用手推一下桌子,观察桌子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5. 讲解力的作用点:力作用在物体的某个点上,这个点称为力的作用点。

6. 讲解相互作用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手推一下铅笔,观察铅笔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8.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力的作用点、相互作用力。

9. 作业设计:(1)请解释力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力的例子。

答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例如一个人推门,门受到人的作用力而打开。

(2)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沪科版初二物理全册力学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全册力学案

沪科版初二物理全册6第一节力学点1力是什么问题:观看教材P13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一切物体都在运动__。

请举出一些有关运动的例子:__汽车、火车、轮船行驶等__。

观看教材P101图片,摸索讨论下面的问题。

图6-1-1问题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__两__个物体。

问题2: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呢?[问题3: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案]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存在某种作用。

问题4:一个物体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问题5: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请举例说明。

[答案] 能,例如磁铁吸引铁块。

总结:力是__一个物体__对__另一个物体__的作用。

学点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仿照教材P102实验探究,做一做:手拍桌子、两只手互拍、手拉橡皮筋、手提书包。

体会一下手施力与受力的感受。

图6-1-2问题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

什么缘故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答案]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感受吗?举例说明。

[答案] 游泳、划船、走路等。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也对甲物体施加了__力__,因此,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

学点3力的作用成效观看教材P103的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6-1-3图6-1-4问题1:观看弓受力时,发生了什么作用成效?请举出类似的例子。

[答案] 弓受力时改变了形状。

举例:揉面、打球等。

问题2:踢球时,A运动员对球施加了力,球发生了什么变化?B运动员用头顶球,对球施加了力,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守门员C接住球,对球施加了力,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 三次变化分别是:由静止到运动;改变了运动方向;由运动到静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案
【预习导学】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等作
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3.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
是。

因此力不能离开良个物体而单独存在。

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对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
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

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也就是说。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探究并思考: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探究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干什么?
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皮筋,皮筋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课本图6-4甲图,运动员用力踢球,力使物体由变为。

守门员接住足球,可以使运动的足球发生改变。

(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从运动到静止,是由快变慢,还是由慢变快;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导学测评】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3、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