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愉快.欢乐)
(常 ) (沉醉)
3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
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 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 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 “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
鉴赏: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
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
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朱敦
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 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
中考链接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 中“惊”字的妙处。 2.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 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 2.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附习题)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总
《相见欢》朱敦儒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 溪 沙晏
殊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 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 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 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有《珠玉词》等存世。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 国精神。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 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 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 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 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 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 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 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上片主要写堤岸风 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 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
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 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出来,“隐隐”和“处 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qìnɡ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 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 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 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思想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采桑子》欧阳修【原诗】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3、《相见欢》朱敦儒【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主旨】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名师教学教案04
《浣溪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品读读诗词,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了解诗人及诗词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从意象的角度来分析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背诵晏殊的《浣溪沙》并与苏轼《浣溪沙》进行对比分析.(二) 能力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诗词的思路结构,提高诗词阅读理解能力.2.谈谈你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理解与感受.(三)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这首词中要表达的思想主题2.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从意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教学难点:1.词人在这首词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浣溪沙》1、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者及题目介绍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信息。
教师课件补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
晏殊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欧阳修,范仲淹皆出于其门下。
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源自西施浣纱,故“沙”也作“纱”。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
2、初读,整体感知1、齐读2、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
3、划分节奏,一学生上台展示。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教学目标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翁老师的宋词小课堂。
这节课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四首词。
大家都知道旗亭画壁故事中,王昌龄因诗作广为歌女传唱而获胜。
诗歌可以合着音乐歌唱,而词的诞生更是和音乐密不可分。
乐工们不满足于合着音乐唱诗歌,决定根据音乐来填词。
也就是说,每一首词照理说都可以配合音乐吟诵出来。
假如给你一首词的时间,你会配上什么音乐为大家吟诵呢?吟诵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读懂内容;其次要把握意象,读通脉络;这样才能找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最后声韵相协,读出情感。
这堂课,我们就通过两个小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活动一:给我一首词的风景。
请同学们启动头脑摄像机,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评选这四首词中的最美画面。
课前老师做了调查,41位学生中,有18位认为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见最美,13位同学认为李清照在藕花深处行船最美。
两幅画面确实引人入胜,两首词作也别有风情。
现在,我们就从这两首开始。
1.学习《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聆听传统吟诵调《采桑子》。
配上民乐协奏是不是颇有春光旖旎之感?由于曲调的悠扬婉转,有些词我们可以拉长声音吟诵,以增加韵味,让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在这乐声中,哪些画面在你的头脑摄像机中更加鲜明了呢?(2)对比同学一“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欧阳修强大的观察力。
今日我想复现颍州西湖之美,领略西湖的美好与秀丽。
颍州西湖长堤芳草,水面如镜,流转绵延,实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PPT课件
一万卷书、一千 卷金石文、一张 琴、一局棋、一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壶酒,再加上他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本人一老翁。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如 梦 令
相 见 欢
采 桑 子
浣 溪 沙
课 外
古 【 【 【 【
常金轻一
诗 记 陵 舟 曲
溪城短新
词 亭 上 棹 词
日西西酒
诵 暮 楼 湖 一
】】好杯
读 】 】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宋】晏殊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封临淄公,谥 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著名文学 家、政治家。
为官40余年,历任要职,人称“太 平宰相”,更兼提拔后进,如欧阳修、 王安石等,皆出其门。
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 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类要》残本。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4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 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 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 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 掠过湖岸在飞翔。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诗词赏析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写出了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平滑
的景象。结句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 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了词人对 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朗读诗词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婉丽含蓄,是婉约 派代表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知人论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 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 曾任西京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 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欧阳修散文创作 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词则 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诗词赏析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登楼所见。在黄昏日暮之时,离乡背井、作客金
陵的词人独自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 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词人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 的国事如眼前的暮景,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鉴 赏
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
词人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
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希
望。“几时回”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
又深知难返的心态。
诗歌赏析
下片紧承“夕阳西下几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 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 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 露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人能阻止,但 消逝的同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 一片虚无。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 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 愁,情调低沉。
伤怀、相思别离、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
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主
旨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人事变迁、聚散不定的惆
点
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惋惜,词中对人生的
拨
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给人以把酒欢唱的轻松愉悦之
词 感。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原
词牌名
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注
释
阳西一·下曲·几新·时词·回酒?刚 意一填指杯好新,的歌去词。年,天气·旧亭原台来。的夕,从前的。
什么时候回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
园·香·径·独徘·徊。来回走。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译文】 听着一曲新词,喝着一杯美酒,依然是去年的天气和旧日 的亭台。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回来? 花儿总要凋谢,(谁也)没有办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 像曾经认识。在小园中散发幽香的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 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件
• 4.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然后回答问题。
• 6.朱敦儒的《相见万欢里》夕表阳现垂了地作大者江渴流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 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 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 《如梦令》
• 7.《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
“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 2.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然后回答问题。 • 采桑子 • 欧阳修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1)这首词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这_首__词__写___了__春__季__的___景__色__,__表__达___了__词__人__游___西__湖__时__愉___悦__的__心__境__。____
• (2)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示_例__一__:_直__抒__胸__臆__,__表__达__亡__国__之__痛__、__收__复_中__原__的__心__志__以__及__对__朝__廷__的__愤_
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__例____二____:__运____用____拟____人____的____修____辞____手____法____,____请____托____“____悲__风____”____把____泪____吹____过___扬__州__去__,__含__蓄_
•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名师教学教案02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案初中语文《浣溪沙》教材分析一、课文结构: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 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三、教学设想:1、本文适合朗读,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2、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教学不必死扣本体、喻体的概念。
应对本文中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重点领悟。
3、最好让学生课前自行收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
课标分析一、创设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宜采取通过视频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2)
采桑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 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六 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 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 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 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整体感知
采桑子
词语解释 【棹】桨。
欧阳修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 安徽阜阳)的西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釉料琉,璃多】覆一在种盆光、滑缸细、腻砖的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
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 平静澄碧。
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涟沙漪禽】 】微 沙细洲波或纹沙。滩上的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 香的园中小路。
整体感知
译文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
(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 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 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 小路上走来走去。
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 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 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 “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 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 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 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 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小组讨论的引导与启发: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合作能力。但我也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本节课中,我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也意识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诗词韵律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诗词的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古诗词。通过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使他们更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美。
3.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实践活动中,我安排了分组讨论、诗词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这让我深感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
译文 一轮明抄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 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百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 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 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 定相聚的日子,只度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 那样傻站着。
走近作品
创作背景
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 牌名,一般情况下,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共四十二字。此调音节明 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晏殊一生 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 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拓展阅读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 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 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 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意境的营造上。诗人以 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 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 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内容展示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 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 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跟踪检测
二、阅读《采桑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赏析“惊起沙禽掠岸飞”。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 湖岸飞去,衬托出西湖的幽静,表现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跟踪检测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 (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Fra bibliotek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 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内容展示
诗词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 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 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点睛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 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 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 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 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 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 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 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 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 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 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 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诗词赏析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 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 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 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 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拓展阅读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拓展阅读
注释 ①沾:润湿。 ②栖:栖息。 ③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④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问捣衣。 ⑤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⑥望望:望了又望。 ⑦伫立:久久站立。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簪缨(zān yīng):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今属江苏。
内容展示
诗词翻译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 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 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第1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走近作品 03 内容展示 04 主旨点睛
05 诗词赏析 06 跟踪检测 07 拓展阅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 位和审美情趣。
走近作品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 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 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 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第2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走近作品 03 内容展示 04 主旨点睛
05 诗词赏析 06 跟踪检测 07 拓展阅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 和审美情趣。
走近作品
跟踪检测
一、阅读《浣溪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 逝的感伤之情。
跟踪检测
2.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直抒胸臆: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展示
诗词翻译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 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 径里徘徊。
主旨点睛
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 , 叠印时空 , 重在思昔 ; 下片巧借 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之情,表达 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走近作品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 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内容展示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 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 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 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 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 ,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诗词赏析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 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 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 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 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走近作品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 年)欧阳修移知颍州。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终 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43岁至颍州到 65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 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 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 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走近作品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 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 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 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 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 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 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 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 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